掌握登山車技巧
商品資訊
ISBN13:9789868345683
替代書名:Mastering Mountain Bike Skills
出版社:禾宏文化
作者:Brian Lopes; Lee McCormack
譯者:菁英工作室
出版日:2013/02/18
裝訂/頁數:平裝/256頁
規格:26cm*21cm (高/寬)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這個名字,代表美國的登山車賽。從1993 年在職業車壇亮相,他不斷站上世界各地的頒獎台。Brian 是美國登山車史上獎盃最多的選手:二十五場世界盃分站冠軍、四屆世界錦標賽冠軍、九次國家冠軍,包含下坡賽與雙人曲道賽。
Lee McCormack
是世界級的技術教練,用他獨創的序列教學課程,指導不同背景與程度的學員-從建築工人到職業選手-讓大家騎得更好、更快、更安全。
他也是Bike、Mountain Bike Action、Twentysix、
Flow、Mountain Biking 等雜誌的專欄作家。Lee 著有Pro BMX Skills 一書,並經營www.leelikesbikes.com網站,讀者來自世界各地。
書摘/試閱
第五章:切過任何彎道
陽光照耀在你嶄新的XTR曲柄。驟雨過後,天清日朗,土壤微黏,就像新鮮的越野摩托車賽道。你和朋友在私房林道,高速俯衝,漂過煞車丘,點煞車,折入平坦的左彎。你用力地切彎,讓眉尖的汗水飛上護目鏡,過癮!
彎道讓乏味的路徑樂趣橫生,也讓高手脫穎而出。能漂亮地轉彎,就是享受全世界最佳的林道。
掌握每個彎道的基本要素
你可以把彎道半徑、彎面斜向、高低變化的各種組合寫滿一本百科全書,但是你也能將攻彎策略分解為四個步驟:準備、入彎、彎內、出彎。
準備
成功的過彎取決於良好的動線,取線早在入彎之前即已開始。
1. 盡量向彎內望去。如果你在蜿蜒的林道迂迴,請將視線放在約三公尺前。若在寬敞無遮蔽的下坡賽道,視線可以延長至三十公尺之遙。檢查路面以及凹陷的車轍,預早決定入彎及煞車點。
2. 進入預設的動線。攻彎動作已經開始,對準彎內、彎中、彎外,任何你想取的線(詳見選取正確的動線,第85頁)。
3. 評估速度。透過練習,才能掌握不同彎道的進入速度。抓地力差、半徑小的彎,進入速度要降低。抓地力強、半徑大的彎,你可以加速進入。但請小心:當速度增加,正G力(譯註:離心力)成指數增加。換言之,速度倍增,控車的力氣要大四倍。除非路面很黏或彎道有邊坡,否則請降低速度。
4. 減速要在進彎前的直線路段。延遲煞車,搭配強大的煞車力,你保持高速的時間就愈久。而入彎慢,出彎快;你可以加速通過彎頂點,以最高速離開。
入彎
你準備攻彎了。你輕巧地壓車,像是翻開祖母的珍貴相本。你折入急彎,像是用力闔上厚重的電話簿,砰!
1. 放開煞車。多數人一潛進彎裡就因為緊張而用力煞車。彎中煞車如果不是滑倒,就是導致車身立起,順著拋物線衝出彎道。下次入彎,如果你決心放開煞車,就能體會騎技是如何的進步。
2. 擺好進攻姿勢。你應該站在五通之上,保持完美的重量分配。身體壓得愈低,手臂的活動空間就愈大。
3. 向彎內傾斜。彎愈急愈快,你(譯註:人加車)與地面的夾角就要愈小。關於人或車的側傾,請見第88頁。
4. 盯著預設的動線。在美國加州,摩托車安全協會強調「頭要跟著轉」。當你開始攻彎,要沿著路面向出口掃視。繼維前進,除了觀察重要的細節,眼球更要隨著彎道推進而不斷移動。可怕的障礙會吸引目光,你要抗拒。當你轉動頭部,身體會不自主地向同側側斜,車也隨之傾斜。
5. 有耐心。當你嘗試新路徑,不要直接潛入彎內。擴大入彎角度通常較快也更安全,所以轉下去之前,先觀察環境(詳見選取正確的動線,第85頁)。
腳踏車的轉向原理
當速度極慢(比走路還慢),你藉由扭動車手把來改變行進方向。在高速,你必須將車朝行進方向傾斜,才能轉彎。側傾遠比扭動車把來得可靠。扭動車把,就是讓輪胎撞上路面的不規則起伏,讓你偏離預設的路線。而當你將車輪側傾,外胎類似滾過路面的橡皮圓錐。扭動的外胎容易滑出去,側傾的外胎則牢牢地咬著彎道。
當車身側傾時,車手把會自然轉動。車把的轉動量其實是車架幾何的一部分─而且非常完美。你若刻意抵抗這股力量,車將打直前進。你若刻意加量,就等著前輪犁田。所以該如何處理?放鬆雙手,讓車把自行解決。它比你還清楚該怎麼辦。
完成轉彎
攻彎時,你的職責是維持抓地力並守著預設路線。請記住,轉彎是動態的過程:你可能會穿越不同特性的路面,也可能撞上障礙物。如果你在車上死守同一姿勢,下場將是偏離預設路線,沿著拋物線衝進灌木叢。你應該放鬆雙手雙腿,頭部及上半身朝向你打算行進方向。身體保持靈活,行車才能流暢。
1. 降低重心。請問你見過幾輛F1賽車改高?一輛也沒有。盡可能蹲低,讓頭部貼近車手把。如果座墊已調低,則臀部也要盡可能的蹲低。若座墊較高,請將臀部移至座墊後方,並降低雙肩,令軀幹落於座墊之上。
2. 重量分佈。將重量平衡於前後輪之間,但是:
a. 若感覺前輪滑開,將身體向前壓,以加強前輪的抓地力。
b. 若感覺後輪打滑,將身體後移可恢復抓地力。不過後輪若真的失控,請將身體向前壓,讓前胎咬地。只要前輪不滑開,或許還是能過彎。
3. 放開煞車!如果入彎速度太快,你可以微帶後煞減速,或讓後輪鎖死向外撇。但無論如何,千萬別碰前煞。如果抓了前煞,不是前輪側滑摔出去,就是車身站直向前衝。兩者都不妙。
4. 荷重。過彎時將車下壓,你可以獲得額外的抓地力。長而緩的彎道,要逐漸增加下壓力。遇到短的急彎,則要瞬間重壓。許多頂尖騎士,尤其是下坡和曲道賽選手,看似跳進急彎再彈出。他們在入彎時稍稍跳起,卸重;到達彎頂點時,荷重,將輪胎壓進土裡,以取得最大抓地力。
遭遇連續彎道時,要在彎內荷重;在每個卸重的瞬間剛好是彎的反曲點,車身擺向另一側。好像曲道滑雪:右側重壓、回正輕、左側重壓、回正輕...反覆下坡。
5. 出彎。前彎的結束是後彎的開始。如果彎後是直線,等車身回正再踩踏。如果還是彎,你應已枕戈待旦。俐落地出彎極其重要,而出彎有賴前置作業的累積。
減速、目視、側傾、補油
摘錄自摩托車安全協會的課程:
1. 入彎前減速。
2. 掃視彎道,尋找最佳路線。
3. 側傾入彎。
4. 補油扶正。
腳踏車因為沒有節流閥(油門),我們就減速、目視、側傾、切彎。
選取正確的動線
取線得宜則流暢快速,過彎也更容易。取線拙劣則是停頓遲緩,過彎猶豫。入彎的動線是愈寬愈好(譯註:加大迴轉半徑,即降低曲率),除了消除胎下的不安定感,也能讓你用最高速出彎。下列是三種基本取線,各有優劣。
提前入彎─靠向內側
將入彎點提前,即彎頂點亦提前,你可以用較高的速度進入彎內側,並關閉彎角。
優點:以最高速度進彎,霸佔內線防止對手超車(詳見第十三章的超車,第216頁)。
缺點:在通過彎頂點之後,你必須急遽切彎─以消化餘下的路程。由於入彎速度太快(要大幅減速),出彎往往太慢。通常是毛躁的新手才會如此:莾撞入彎,然後自爆。
彎頂點若提前,會搞砸大部分的彎,除非彎頂點之後愈來愈開放(亦稱作增徑彎,譯註:彎道後半部的曲率漸小,即迴轉半徑較大)。如果出彎時有空間讓車向外漂,則可提前入彎。若進彎之前是高速區,之後是低速區,譬如亂石,亦可用最高速度直接進入彎內側。出彎降速無妨,反正遇到亂石也是要慢。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