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12/26年度盤點作業,門市店休一天,網路書店將暫停出貨,12/27將恢復正常營業,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按摩足療治病強身
滿額折
按摩足療治病強身
按摩足療治病強身
按摩足療治病強身
按摩足療治病強身
按摩足療治病強身
按摩足療治病強身
按摩足療治病強身
按摩足療治病強身
按摩足療治病強身
按摩足療治病強身
按摩足療治病強身
按摩足療治病強身
按摩足療治病強身
按摩足療治病強身
按摩足療治病強身
按摩足療治病強身
按摩足療治病強身

按摩足療治病強身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20 元
優惠價
90288
缺貨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75種常見病足療法+325幅精美插圖詳解

健康從「腳」開始 內外調理,足療養生
足部按摩+足浴配方=輕鬆祛病強身
●簡單實用
知「足」常樂,你就是自己的醫生
●自我養生
自學足療、自我按摩,足部反射、看圖操作
足療治病

1 足部按摩

穴位指壓 足部反射區
申脈穴 頭部區

流性性感冒
足部養生特效16大穴
精確取穴+按摩流程+病症概述+足浴配方

實用、專業的足療養生祕笈
●圖文並茂 數百幅足部穴位、反射區按摩手法圖,病症迅速緩解
●實用有效 兼顧保健和治療的足部按摩法,排毒養生靠自己
●簡單專業 以專業角度透視病症,迅速判斷疾病、對症按摩

常用足部按摩手法速查表
點法
操作法:大拇指指端、關節,或食指關節,點壓穴位、反射區。
按法
操作法:大拇指指端或指腹,垂直平壓皮膚。
捻法
操作法:大拇指、食指夾住相應穴位,兩指相對做搓揉動作。
掐法
操作法:手指頂端指甲邊緣,重壓刺激穴位,多用大拇指和其他手指配合操作。
拔法
操作法:固定腳底對應關節的一端,牽拉另外一端。
踩法
操作法:利用足踩,作用於腳底底部穴位、反射區。

本書特色

本書將足部穴位、反射區和按摩手法,結合常見疾病,詳細介紹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神經系統、五官科、外科和皮膚科等眾多疾病的足療方法。

本書還精心挑選傳統中藥足浴配方,讓足浴和足部按摩完美結合,滿足現代人對養生保健法的需求。

「足部反射區&養生特效穴」彩頁
●足部按摩和氣血流注對應圖
●腳背反射區
●腳底反射區
●足內側反射區
●14大足部養生特效穴

腳底按摩─按出真健康

常言道:「人有腳,猶如樹有根,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人體健康和足部有密切關係,足部對人體的養生保健作用,一直備受人們的重視和關注。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物質基礎日益豐富,人們的生活品質漸漸提高,健康的需求已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隨著社會整體健康意識的提高,「足療」這種傳承中華民族傳統─中醫文明的綠色健康有效療養法,越來越深入人心。

足療起源於我國古代。早在《帝王世紀》中就有關於「伏羲制九針以療疾」的記載。在《黃帝內經》中,也有透過按摩穴位治療疾病的描述。書中記載的許多方法,至今仍然應用在臨床上,並取得很好的療效。東漢時期,名醫華佗的《華佗祕笈》中,系統地記載「足心道」。這一理論顯示當時穴位按摩理論和實踐的深入和完善,可說是足部穴位按摩法空前發展的標誌,也為足療的後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隨著醫療科學的發展進步,足部按摩術,逐漸成為一種有效的醫療保健方法。

人的雙足,在人的一生中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鶴髮童顏、步履輕健」,「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這樣的文字無不顯示足部保健的重要性。人體足部集中和身體所有器官相關的經絡穴位。「足部按摩保健」是透過對人體雙足的經絡、穴位、反射區,施以適當力道和手法的按摩刺激,達到調整臟腑虛實、疏經活血、散風降溫、調節人體功能、改善睡眠、消除疲勞、增強人體免疫力,以及預防和治療某些疾病的作用。「足浴保健」更是成為一種集休閒、娛樂、社交為一體的健康活動。

另外,足療保健在成為當代人們緩解壓力、消除「亞健康」的新型養生之道之時,它的美容功效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和化妝美容、手術美容等方式相比,足療「治本」的理念,是任何一項美容術無法比擬。

有專家斷言:在科技和生產力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保健和養生休閒模式,正經歷一場巨變,傳統中醫保健、環保綠色消費已是大勢所趨,必將成為21世紀的白金產業。無論是防病、治病、保健還是美容美體,足療受到不同年齡,不同層次,不同地方人們的青睞。這個古老又年輕的保健方法,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其神奇的魅力更讓人們難以抵擋。今天,足療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普及到每個家庭,成為一種廣受大眾喜愛、新型的健身療養方法。

到底什麼是足療,它有什麼好處,跟健康養生又有什麼關係,它真能強身健體嗎,我們在家中如何進行足療?書中將會一一回答這些問題。本書共分十一章。第一章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深入淺出地介紹足療的基本常識,和理論基礎;第二章配合大量的穴位圖和反射區圖,具體細緻地呈現足療的基本穴位,和足底反射區的位置分布;第三章到第九章,介紹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神經系統、婦產科、五官科、外科和皮膚科等各種疾病的足療方法。

書中對每一種疾病的症狀概述、按摩取穴、按摩步驟、注意事項等方面,都有詳盡的介紹。另外,為方便讀者更貼切、更快速瞭解並掌握對症足療的手法,本書在通俗易懂的文字說明基礎上,特別配用大量的足底穴位圖、足底反射區圖,以及真人示範按摩步驟的照片圖解。其間穿插精心挑選的大量傳統中醫足浴配方,讓足浴和足部按摩完美結合,進而為讀者提供更全面、更事半功倍的足療方案。

在編寫本書的過程中,由於時間倉促,編者水平有限,疏漏之處在所難免,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目次

【序言】腳底按摩─按出真健康
如何使用本書
足部反射區速查圖解
足部養生16大特效穴

第一章 認識足療
1 足部按摩術 最重要的足療方法
2 風靡全球的足部按摩術
3 足部按摩的作用原理
4 足部按摩的適應症
5 足部按摩常用手法
6 足部反射區按摩手法
7 足部按摩相關事項
8 足浴 另類足療

第二章 認識足部穴位及反射區
9 足部功能與解剖學特點
10 足部經穴分布
11 足部奇穴分布
12 足部反射區

第三章 呼吸系統疾病─足部保健按摩療法
13 流行性感冒
14 咳嗽
15 肺炎

第四章 心血管系統疾病─足部保健按摩療法
16 肺心病
17 高血壓
18 低血壓
19 心悸
20 中風後遺症

第五章 消化系統疾病─足部保健按摩療法
21 呃逆
22 嘔吐
23 腹瀉
24 便祕
25 消化不良
26 慢性胃炎
27 慢性腸炎
28 胃下垂
29 痢疾

第六章 泌尿生殖系統疾病─足部保健按摩療法
30 泌尿道感染
31 慢性腎炎
32 攝護腺炎
33 陽萎
34 遺精

第七章 神經系統疾病─足部保健按摩療法
35 三叉神經痛
36 顏面神經麻痺
37 神經衰弱
38 失眠
39 關節炎

第八章 婦產科疾病─足部保健按摩療法
40 經痛
41 月經失調
42 倒經
43 經行頭痛
44 經行乳脹
45 帶下病
46 胎動不安
47 胎位不正
48 妊娠嘔吐
49 產後便祕
50 產後血暈
51 排尿異常
52 骨盆腔炎

第九章 五官科疾病─足部保健按摩療法
53 中耳炎
54 青光眼
55 近視
56 牙痛
57 口瘡
58 咽炎

第十章 外科疾病─足部保健按摩療法
59 急性乳腺炎
60 精索靜脈曲張
61 血栓閉塞性血管炎
62 痔瘡
63 頸椎病
64 滑囊炎
65 肩背膜炎

第十一章 皮膚科疾病─足部保健按摩療法
66 丹毒
67 神經性皮膚炎
68 痤瘡
69 疥瘡

【附錄】 其他常見病症─足部保健按摩療法
1 落枕
2 癲癇
3 耳鳴
4 扁桃腺炎
5 尿床
6 腎水腫
7 尾骨痛
8 腱鞘炎
9 肩痛
10 腳背痛
11 禿頭
12 過敏性皮膚炎
13 缺鈣
14 食物中毒
15 抽筋
16 帕金森氏症
17 虛脫
18 手腳冰冷

書摘/試閱

第一章 認識足療

足部按摩的適應症
受惠於前人的寶貴經驗,經過長期而有系統地探索及實際操作,足部按摩在傳承傳統中醫理論的基礎上,根據人體經絡學說、全息理論和現代反射區體系,結合人們的生理、心理特徵,已經發展得越來越先進。足部按摩療法在廣泛應用於日常保健的同時,更作為一種有效的醫療手段,用於多種常見疾病的治療及輔助治療上。

1 內科疾病:
(1)呼吸系統疾病: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炎、急性扁桃腺炎等。
(2)循環系統疾病:如高血壓、低血壓、冠心病、心臟病、貧血、心絞痛、下肢靜脈曲張等。
(3)消化系統疾病:如慢性胃炎、胃與十二指腸潰瘍、慢性結腸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膽囊炎、膽結石、痔瘡等。

(4)泌尿系統疾病:如慢性腎小球腎炎、泌尿系統結石等。
(5)代謝及內分泌系統疾病:如糖尿病、肥胖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等。
(6)神經系統疾病:如腦動脈硬化症、腦血管意外(腦中風)後遺症、三叉神經痛、坐骨神經痛、神經衰弱、癲癇、焦慮症等。

2 外科疾病:如五十肩、頸椎病、慢性腰肌勞損、退化性脊椎炎、膝關節炎、腰椎間盤突出症等。
3 腫瘤科疾病:如乳腺癌、腫瘤放療與化療後的不良反應等。
4 皮膚科疾病:如痤瘡、黃褐斑、脂漏性落髮、白髮、濕疹、神經性皮膚炎、牛皮癬、斑禿、帶狀疱疹等。

5 五官科疾病:
(1)眼科疾病:如老年性白內障、青光眼、近視眼、迎風落淚、老花眼等。
(2)耳鼻咽喉口腔疾病:如慢性鼻炎、鼻竇炎、慢性咽炎、口瘡、耳鳴、中耳炎、牙痛等。

6 婦科疾病:如月經失調、經痛、閉經、功能性子宮出血、帶下病、骨盆腔炎、更年期症候群、不孕症、性冷感等。
7 男性疾病:遺精、陽萎、早洩、攝護腺炎、攝護腺肥大、睾丸炎、附睾炎、男子不育症等。
8 兒科疾病:小兒厭食症、小兒遺尿、小兒驚風、小兒營養不良等。
9 老年疾病:冠狀動脈硬化、帕金森氏症、中風後遺症、半身不遂等。

足浴 另類足療
足浴俗稱「泡腳」,就是指選擇好合適的藥物,用水煎煮去渣後再加入溫水,然後用來浸泡雙腳的行為。這樣,讓藥液在水溫的作用下,透過足部皮膚的滲透和黏膜的吸收,進入人體血液循環系統,進而輸散到人體的全身,達到防病、治病的效果。從古至今,人們深諳足部保健對人體健康的意義。「足浴」作為足療的另一種方式,以其簡便有效的特點而歷久不衰。

●認識足浴
從廣義上講,足浴也是足療的一種。它源於中國遠古時代,至今已經有3000多年的歷史。

足浴俗稱「泡腳」,是一種透過水的溫熱作用,及借助藥液薰洗的治療作用,達到透達筋骨、理氣和血、強健體魄的療養方式。足浴療法通常分為「足熱水浴療法」和「足藥浴療法」。足熱水浴療法是指透過水的溫熱和波動,對足部各穴位持續刺激,進而暢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改善新陳代謝,達到防病保健的效果;足藥浴療法是指選擇合適的藥物,用水煎煮去渣後再加入溫水,然後用來浸泡雙腳的行為。這樣,藥液在水溫的作用下,透過皮膚的滲透和黏膜的吸收,進入人體血液循環系統,進而輸散到人體的全身,達到防病、治病的效果。

「春天洗腳,升陽固脫;夏天洗腳,暑濕可祛;秋天洗腳,肺潤腸濡;冬天洗腳,丹田溫灼。」這樣的民間歌謠,是人們對足浴推崇的真實寫照。歷經了數千年演變的中華文明中,這一傳統保健術的精華不但被傳承下來,而且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在現代生活中,簡單、有效、方便的健康理念正在逐步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人們,更加崇尚自然健康的治病保健方法。隨著藥物副作用的增多,和藥源性疾病的不斷湧現,足浴這種綠色療法也越來越受到大家的認可和歡迎。同時足浴也成為當代人緩解壓力、消除「亞健康」的新型養生之道。

下班後約三五好友到普通的足浴店泡腳、聊天,可以大大減輕一天工作生活的壓力;如果是商務活動,可將足浴選擇在高級場所,在輕鬆愜意的氛圍中洽談工作。足浴漸漸成為大家新型的生活社交方式。中國商務部已經正式頒布了《足浴保健經營技術規範》,足浴療法的發展前景十分看好。

●足浴療法的注意事項
1 足藥浴前要先用熱水洗掉足部的細菌和汗液,然後再浸泡藥液。
2 每次足浴的時間最好達到30分鐘以上,但最好不要超過40分鐘。
3 針對疾病足浴時水溫以40~45℃為最佳。在足浴的整個過程中水溫要保持穩定。尤其是進行足藥浴治療時,只有保持一定的溫度,才能確保藥物發揮最大的效力,進而得到治療疾病的最佳效果。

4 進行足藥浴時,如能配合適當的物理刺激,如按摩、捏腳或搓腳等,效果更佳。條件允許下,也可以酌情使用具有加熱和按摩功能的足浴盆。
5 足浴切忌在飯前飯後的30分鐘之內進行,飯前足浴可能抑制胃液分泌,對消化不利;飯後足浴會使足部血管擴張,血容量增加,可能導致腸胃的血容量減少,進而影響消化。

6 足浴時由於足部及下肢血管擴張,血容量增加,導致頭部供血量減少,會引起頭部急性貧血,出現頭暈等症狀,這時應暫停足浴,讓患者平臥休息或給患者冷水洗腳,以緩解症狀。
7 足藥浴時由於藥物的作用,可能會引起局部皮膚過敏,這時應立即停止足浴,嚴重者應該到醫院就診。

8 足藥浴所用的外治藥物,劑量較大,有些藥物尚有毒性,故一般不宜入口。足藥浴治療完畢後,應清洗患處,洗淨拭乾。
9 有足癬等傳染性皮膚疾病者,應注意自身傳染和交叉傳染的可能。同一家庭成員,為了衛生最好有各自的浴盆。

●哪些人不適宜足浴?
有嚴重心臟病的患者;腦溢血未治癒的患者;嚴重血栓的患者;足部有炎症、皮膚病、外傷或皮膚燙傷者;患有出血性疾病的族群;對溫度感應不靈敏者;孕婦等,不太適宜進行足浴治療,小孩如要足浴,需在成人陪同下使用。

第二章 認識足部穴位及反射區
足部功能與解剖學特點

●足部穴位
足部雖然位於身體最遠端,事實上卻與人體頭部及身體各內臟器官存在著密切的關聯。透過對足部的皮膚電位測試發現,足部與手部及頭部的皮膚電位反應十分相近。這說明三者存在著很大的共通性和緊密的關聯。

人體足部分布著十二正經中6條經的部分經穴。在中醫經絡理論中,與足緊密相關的經絡有:足陽明胃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和足太陽脾經。足部共有傳統穴位33個。

經穴:經穴是指分布於十二經脈和督、任兩脈循行路線上的穴位,又稱為「十四經穴」,經絡與皮膚交會之處即是經穴所在,是俞穴的主體部分。十二經脈左右各有一條,故十二經脈上的俞穴都是左右對稱,一個穴名有兩個穴位;任、督兩脈是「單行線」,任、督兩脈上的俞穴是單穴,一個穴名只有一個穴位。經穴在《黃帝內經》中共記載有160個穴名,清代李學川的《針灸逢源》定經穴為361個,並延續至今。經穴分布於十四經的循行路線上,故與經脈的關係密切。中醫認為經絡是人體全身氣血運行的通路,內臟若有疾病,在身體表面上的相關部位則會出現異狀。

足部的奇穴分布,是人類長期按摩操作所得的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足部的奇穴共有74個。
奇穴:奇穴是指未能歸屬於十四經脈的俞穴,它既有固定的穴名,又有明確的位置,又稱「經外奇穴」,簡稱「奇穴」。奇穴主治範圍比較單一,多數對某些病症有特殊療效。包括球後、上迎香、翳明、定喘、腰、眼下、腰痛點、外勞宮、闌尾、膽囊、內膝眼和膝眼等48處位置的經外奇穴,已於1987年漢城會議和1989年日內瓦會議上通過。

奇穴被確認的標準為:
1 該穴位被廣泛使用。
2 該穴位須對臨床有效。
3 有很明確的解剖位置。
4 若一個奇穴與已存在的穴位同名,必須加上一個前綴。

第三章 呼吸系統疾病─足部保健按摩療法
流行性感冒
簡稱「流感」,是春、冬季常見疾病,常由感染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主要症狀為頭痛、發高燒(有時可達40℃左右),並伴隨有肌肉的痠痛、鼻塞、打噴嚏、流鼻涕、咽喉腫痛、乾咳、少量黏痰等現象。幼兒有慢性肺病及年老體弱者常會併發肺炎,嚴重影響人體健康。這是一種自癒性疾病,1週左右可自動痊癒。適度足部保健按摩可減輕症狀,明顯縮短病程。

●按摩取穴
經穴:內庭、大都、太谿、復溜、俠谿、太衝、公孫
奇穴:1號穴、17號穴、24號穴、25號穴

●反射區
頭部(大腦)、腦下垂體、小腦及腦幹、鼻、副甲狀腺、甲狀腺、腎上腺、腎臟、肺及支氣管、胸部淋巴腺、喉

●足浴治療流行性感冒的配方
材料:貫眾葉100克,荊芥、蘇葉、防風各30克,薄荷20克。
用法:水煎取汁混入水中浴足,用於發汗解表。

●操作手法與步驟
1 點揉內庭、大都、太谿、復溜、俠谿、太衝、公孫、1號穴、17號穴、24號穴、25號穴等穴,各1~2分鐘,以局部脹痛為宜。

2 用拇指指端點法、食指指間關節點法、拇指關節刮法、按法、食指關節刮法、雙指關節刮法、拳刮法、拇指推法、擦法、拍法等作用於相應反射區,各操作2分鐘,以局部痠脹為佳。

3 用放鬆休閒手法進行足部放鬆,擦足心,致局部發燙為止。
4 可用力按1號穴或用淨水浴足後施按,手法宜使局部溫熱,按後迅速保溫。

●注意事項
在接受按摩治療的同時,患者要注意防寒保暖,多喝開水,避免過度勞累。由於按摩治療一般無不良反應,所以這種方法尤其適合小孩、老人和孕婦。

第四章 心血管系統疾病─足部保健按摩療法

高血壓
高血壓是一種以動脈血壓升高為主要症狀的疾病。一般臨床症狀為血壓持續超過140/90mmHg,多伴隨暈眩、頭痛、頭脹、耳鳴、心慌、手指發麻、臉紅、煩躁、失眠等症,臨床治療為服用各種降壓藥物,但多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影響治療效果。

●按摩取穴
經穴:湧泉、俠谿、太衝、解谿、太谿、行間、至陰
奇穴:16號穴、22號穴、23號穴

●反射區
頭部(大腦)、小腦及腦幹、腎上腺、腎臟、輸尿管、膀胱、心臟、脾、胃、小腸、肝臟、腹腔神經叢、扁桃腺、耳部區(平衡器官)、胸部淋巴腺

●足浴治療高血壓的配方
(1)材料:桂枝、桑葉各15克,桑枝30克。
用法和功效:水煎取汁混入水中浴足,每日1次,每次1劑。可清熱平肝,活血通脈。適用於高血壓、頭疼、頭暈、耳鳴。

(2)材料:桑葉、桑枝各50克,芹菜100克。
用法和功效:水煎取汁約半盆,臨睡前趁溫浸腳,泡至水冷為止,每日浸用1次,適用於各種高血壓。

(3)材料和用法:白礬100克。研為細末,溶於開水內,候溫,浸足。1次30~60分鐘,每日3次。

●操作手法與步驟
1 用力點揉湧泉、俠谿、太衝、解谿、太谿、行間、至陰、16號穴、22號穴、23號穴等穴,各2~3分鐘。
2 用拇指指端點法、食指指間關節點法、拇指關節刮法、按法、食指關節刮法、雙指關節刮法、拳刮法、拇指推法、擦法、拍法等手法作用於相應反射區,各操作3~5分鐘,以局部痠痛為佳。

3 搖拔各腳趾,擦足心摩足跟;推1、2趾滑背側間隙。
4 按摩前可先用混有相關藥水的熱水浴足,然後也可根據不同情況,加用腎、腹等穴區。

●注意事項
俗話說:「雙腳如命根,治療治全身。」運用卵石磨腳,來刺激皮膚神經末梢感受器,透過中間神經來調節器官的作用,促進血液循環,加強新陳代謝。足療腳卵石對高血壓有益。病人可赤腳在凹凸不平的鵝卵石小徑上踩踏或行走。踏鵝卵石的時間可安排在早上進行,每次15分鐘以上,踩踏需防跌倒,清晨天剛亮時要添加衣物以防感冒。

第五章 消化系統疾病─足部保健按摩療法
胃下垂
胃下垂是胃體下降至生理最低線以下的位置。多因長期飲食失節,或勞累過度,致使中氣下降,升降失常所致。中醫認為本病多由脾胃虛弱、中氣下陷所致。臨床主要表現為消瘦、乏力、食慾減退、脘腹脹悶不適、食後脹痛更甚等消化不良的症狀。

●按摩取穴
經穴:衝陽、商丘、內庭、隱白、太衝
奇穴:8號穴、10號穴、19號穴
●反射區
頭部(大腦)、胃、十二指腸、腎臟、腎上腺、輸尿管、膀胱、肺及支氣管、脾、腹腔神經叢、甲狀腺、小腸、橫結腸、降結腸、升結腸、直腸、肛門、上身淋巴腺、下身淋巴腺

●足浴治療胃下垂的配方
材料:艾葉、附子、炒白朮各20克,枳殼10克,升麻5克。
用法:藥材加清水1000c.c.,煎沸10分鐘後,將藥液倒入腳盆內待溫,浸泡雙腳30分鐘,每日1次。

●操作手法與步驟
1 持續按揉衝陽、商丘、內庭、隱白、太衝、8號穴、10號穴、19號穴等穴,各2分鐘。
2 用拇指指端點法、食指指間關節點法、拇指關節刮法、按法、食指關節刮法、雙指關節刮法、拳刮法、拇指推法、擦法、拍法等手法作用於相應反射區,各操作3~5分鐘,以局部痠痛為佳。

3 自足跟中點向足前端,沿足底正中線及內外側緣重推,擦足心。
4 按摩手法宜和緩持續,根據情況可與健脾固腎益氣的穴區配合。

●注意事項
1 患者多數體質較弱,因此要從改善體質著手。例如平時應多做運動。
2 避免暴飲暴食,要選擇營養豐富的食物,容易消化,高能量、高蛋白、高脂肪食物要適當地多於蔬菜水果,另外要減少食量,但要增加餐數,以減輕胃的負擔。
3 不宜久站和劇烈跳躍,飯後宜半平臥半小時。

第六章 泌尿生殖系統疾病─足部保健按摩療法
陽萎
陽萎是指男性陰莖始終不能勃起,或勃起無力、硬而不堅。多因陰莖、睾丸、會陰部器質性病變、神經衰弱,以及大腦皮層機能紊亂等引起,也可見於性生活時,男性由於過度緊張亢奮所致,嚴重者還會影響生育。

●按摩取穴
經穴::湧泉、太谿、太衝、公孫、三陰交、解谿、陷谷
●反射區
頭部(大腦)、腦下垂體、腎上腺、腎臟、生殖腺、輸尿管、膀胱、心臟、肝臟、脾、肺及支氣管、腹腔神經叢、甲狀腺、下身淋巴腺

●足浴治療陽萎的配方
材料:巴戟天、淫羊藿、金櫻子、葫蘆巴各20克,陽起石25克,柴胡15克。
用法:將陽起石先煎30分鐘,去渣加入其餘藥物煮30分鐘,取汁加入溫水,用蒸氣足浴盆浸泡雙足30分鐘,每日2次。

●操作手法與步驟
1 點揉湧泉、太谿、太衝、公孫、解谿、陷谷、三陰交等穴,各2~3分鐘。
2 持續用拇指指端點法、食指指間關節點法、拇指關節刮法、按法、食指關節刮法、雙指關節刮法、拳刮法、拇指推法、擦法、拍法等手法作用於相應反射區,各操作3~5分鐘,以局部痠痛為佳。

3 掐揉大腳趾,擦足正中線。
4 在按摩時還可根據症狀加按腎俞、關元、命門等穴。

●注意事項
按摩時要保持陰部皮膚的清潔,陰部發炎或皮膚病患者,應治療後再按摩。患者應在身心放鬆的情況下按摩,每日1次,手法應輕柔,不宜用力過猛,否則效果不佳。

第七章 神經系統疾病─足部保健按摩療法
失眠
失眠是指經常不能正常睡眠的症狀。其臨床症狀表現複雜:或思慮紛雜,不易入睡;或睡眠程度不深,醒後反覺疲乏;或時睡時醒,醒後再難以入睡,甚至整夜難以入眠。造成失眠的原因有多種,如精神緊張、興奮、抑鬱、恐懼、壓力過重、環境改變、噪音等。

●按摩取穴
經穴:湧泉、太谿、太衝、三陰交、足竅陰
奇穴:3號穴、失眠、心區、心包區
●反射區
頭部(大腦)、小腦及腦幹、腦下垂體、腎臟、腎上腺、膀胱、輸尿管、腹腔神經叢、副甲狀腺、甲狀腺、心臟、肝臟、脾、胃、小腸、生殖腺

●足浴治療失眠的配方
材料和用法:紅花、川椒、荷葉各3~5克,放進開水中浸泡10餘分鐘後即可,供浸泡洗腳之用。
功效:可安神定志,治療各種類型失眠。

●操作手法與步驟
1 重按湧泉穴,點揉太谿、太衝、三陰交、足竅陰、3號穴、失眠、心區、心包區等穴,各1~3分鐘。
2 持續用拇指指端點法、食指指間關節點法、拇指關節刮法、按法、食指關節刮法、雙指關節刮法、拳刮法、拇指推法、擦法、拍法等作用於上述相應反射區,各操作3~5分鐘,以局部脹痛為佳。

3 捻搖各腳趾,擦足正中線。
4 此症可安排在睡前按摩,按摩後即躺下休息,亦可根據情況增加相關穴區。

●注意事項
床的硬度和枕頭的高度應適中;生活有規律,定時上床,晚餐不宜過飽,睡前不要喝茶和咖啡等刺激性飲料;以清淡而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的飲食為宜。

第八章 婦產科疾病─足部保健按摩療法
經痛
經痛是指婦女在經期或行經前後,出現週期性小腹疼痛、腰痠不適,或痛至腰,甚則劇痛昏厥。經痛以年輕女性較為常見,同時可見月經量少,或者經行不暢、經血紫暗有塊、腰膝無力等症狀。按照病因可分為「原發性經痛」和「繼發性經痛」2種。

●按摩取穴
經穴:湧泉、大敦、太衝、行間、水泉、三陰交、太谿、照海
奇穴:28號穴、平痛穴

●反射區
頭部(大腦)、腦下垂體、腎上腺、腎臟、輸尿管、膀胱、心臟、脾、生殖腺、子宮

●足浴治療經痛的配方
材料:益母草30克,菊花、黃芩、夜交藤各15克。
用法:水煎,去渣,加入溫水,用足浴盆浸泡雙腳30分鐘,每日1次。

●操作手法與步驟
1 用力點按湧泉、大敦、太衝、行間、三陰交、太谿、照海、水泉和28號穴等穴,各1~2分鐘,掐點足底平痛穴。
2 持續用拇指指端點法、食指指間關節點法、拇指關節刮法、按法、拳刮法、拇指推法、擦法、拍法等作用於相應反射區,各操作3~5分鐘,以局部脹痛為佳,重點在生食指指間殖腺、子宮、腎反射區。

3 重點足跟,捻搖每個腳趾。
4 發病時的按摩手法應有力深透,平時可以適度手法操作,以發揮保健預防作用。

●注意事項
1 劇痛時應臥床休息,如出現面色蒼白、肢冷出汗等症狀,應立即平臥、保暖,必要時需到醫院就診。
2 保持室內空氣清新、流通,溫度和濕度適宜。
3 保持外陰部清潔。
4 月經期間要避免激烈運動及過度勞累。

胎位不正
胎兒分娩前,以枕前位占絕大多數,枕先露為正常胎位。除此之外,枕後位、臀位、橫位、臂位均屬胎位不正。如果在產前檢查時發現,應及時矯正復位,以免生產時出現難產。所以在分娩前使胎兒處於正常體位,是確保順利分娩的條件之一。

●按摩取穴
經穴:至陰、湧泉、三陰交
●反射區
頭部(大腦)、腦下垂體、腎上腺、腎臟、胃、小腸、生殖腺、上身淋巴腺、下身淋巴腺
●足浴治療胎位不正的配方
材料和用法:白朮、黃芩、茯苓各20克,加水煎成2500c.c.藥液浸泡雙腳,每日2次,每次30分鐘。

●操作手法與步驟
1 擦捻足部至陰、湧泉、三陰交等穴至發熱,亦可薰灸。
2 持續用拇指指端點法、食指指間關節點法、拇指關節刮法、按法、食指關節刮法、雙指關節刮法、拳刮法、拇指推法、擦法、拍法等作用於相應反射區,各操作3~5分鐘,以局部脹痛為佳。

3 擦熱足心,摩運足跟。可用溫熱水浴腳底再按摩。
4 注意腳底要保溫,操作手法宜輕快,不能過重過猛。按摩時,患者宜放鬆精神,不要過分緊張。

●注意事項
1 羊水過多或孕婦腹壁鬆弛,會使胎兒在子宮腔內的活動範圍過大。
2 子宮畸形、胎兒畸形、多胎、羊水過少等,會使胎兒在子宮腔內的活動範圍變小。
3 骨盆狹窄、胎兒巨大等,也會造成胎位不正。

第九章 五官科疾病─足部保健按摩療法
牙痛
牙痛為口腔疾病中常有的症狀。牙髓炎、牙周炎、急性智齒冠周炎、齲齒、齒槽膿腫、三叉神經痛等均會引起牙痛。此外,某些神經系統疾病,如三叉神經痛、周圍性顏面神經炎等;身體某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壓患者牙髓充血等都會引起牙痛。

●按摩取穴
經穴:內庭、衝陽、厲兌、太谿
奇穴:12號穴、13號穴、小腸區、腎區、女膝
●反射區
頭部(大腦)、腦下垂體、腎上腺、腎臟、胃、肝臟、小腸、降結腸、十二指腸、輸尿管、膀胱、三叉神經、上頷、下頷

●足浴治療牙痛的配方
材料:金錢草、夏枯草、龍膽草各30克。
用法:將三草洗淨,放入藥罐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鐘後,水煎取汁,待溫度適宜時,加入溫水少許,浸泡雙足,每日2次,每次10~30分鐘,連續2~3天。

●操作手法與步驟
1 掐點內庭、衝陽、厲兌、太谿、12號穴、13號穴、小腸區、腎區、女膝等穴,各1~3分鐘。
2 持續用拇指指端點法、食指指間關節點法、拇指關節刮法、按法、食指關節刮法、雙指關節刮法、拳刮法、拇指推法、擦法、拍法等手法作用於相應反射區,各操作3~5分鐘,以局部痠脹為佳。
3 搖捻各腳趾。
4 痛時的按摩手法宜深透有力,平時可用適中手法刺激。

●注意事項
1 將丁香花1朵,用牙咬碎,填入牙齒縫隙,幾小時後牙痛即可消除。
2 用水摩擦相關穴位,或用手指按壓,均可減輕痛苦。
3 用鹽水漱口,也可減輕痛苦。
4 用冰袋冷敷臉部也可緩解疼痛。

第十章 外科疾病─足部保健按摩療法
頸椎病
臨床上以混合型最為常見,常見症狀為頭暈、頭痛、耳鳴、目眩、失眠、肌肉萎縮、頸項疼痛,並向肩一側或兩側上肢擴散,手指麻木無力。嚴重者還會暈厥、癱瘓等。容易發生頸椎病的部位,依次為頸椎第5~6節及第6~7節之間。

●按摩取穴
經穴:崑崙、太衝、京骨、束骨、足通谷
奇穴:8號穴、11號穴

●反射區
頭部(大腦)、腎臟、頸椎、頸、輸尿管、膀胱、肺及支氣管、胸椎、腰椎、骨、內尾骨、副甲狀腺、甲狀腺、腎上腺

●足浴治療頸椎病的配方
材料:當歸30克,紅花、劉寄奴、路路通各20克,桑枝、白芥子各15克。
用法:將上述藥材加清水適量,煎煮30分鐘去渣取汁,與2000c.c.清水一起倒入盆中先薰蒸,等到溫度適宜時泡洗雙腳,每天2次,每次薰泡40分鐘,症狀消除即可停用。

●操作手法與步驟
1 點揉崑崙、太衝、京骨、束骨、足通谷、8號穴、11號穴等穴,各2~3分鐘。
2 用拇指指端點法、食指指間關節點法、拇指關節刮法、按法、食指關節刮法、雙指關節刮法、拳刮法、拇指推法、擦法、拍法等手法作用於相應反射區,各操作3~5分鐘,以局部痠痛為佳。

3 捻揉搖拔各趾,特別是大小趾蹠趾關節。
4 按摩手法宜深透,手部自身有症狀的一側可反覆操作。

●注意事項
1 選擇枕頭很重要。枕頭的中央應該稍凹,高度為10~15公分,頸部應枕在枕頭上,不能懸空,使頭部保持後仰,習慣側臥者,枕頭應該與肩齊平。
2 在洗臉、刷牙、飲水、寫字時,要避免頭部過伸、過屈活動。
3 在乘車路面不平時更要小心。

第十一章 皮膚科疾病─足部保健按摩療法
痤瘡
痤瘡多見於年輕男女的臉部,好發部位為眼眉外端、鼻根、前額及耳後。典型症狀為針頭大小、頂端呈黑色的丘疹。常於感染後發生膿瘡,亦會殘留細碎瘢痕。俗稱「青春痘」、「暗瘡」或「粉刺」。

●按摩取穴
經穴:申脈、足竅陰、內庭、三陰交
●反射區
腎臟、腎上腺、肺及支氣管、心臟、頭部(大腦)、生殖腺、膀胱、輸尿管

●足浴治療痤瘡的配方
足浴藥方1
皂角、透骨草各50克。把諸藥製成藥末,用開水浸泡至水溫適宜,洗臉沐足,每次20分鐘,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
足浴藥方2
大黃、黃柏、黃連各20克。將藥材水煎2次,混勻,待水溫適宜,洗臉沐足,每次10~20分鐘,每日1次。

●操作手法與步驟
1 點掐足竅陰穴,揉內庭、三陰交、申脈等穴位。
2 用拇指指端點法、食指指間關節點法、拇指關節刮法、按法、食指關節刮法、雙指關節刮法、拳刮法、拇指推法、擦法、拍法等手法作用於相應反射區,各操作3~5分鐘,以局部痠痛為佳。

3 在按摩的同時,也可用相關藥水浴足,按摩時的手法宜中度持續。
4 要注意調整飲食和生活方式,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亦可加用胃及循環系統相應穴區以調整治療。

●注意事項
1 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盡量不要熬夜,避免因情緒和壓力造成失眠。
2 保持飲食均衡,在長青春痘期間,要盡量少吃或不吃辛辣、刺激性和酒精類的食物
3 選擇適宜的化妝、護理、清潔用品,洗臉次數以早、晚各1次為宜。
4 要配合醫生耐心地接受治療。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88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