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生命
商品資訊
系列名:ars藝術之道
ISBN13:9789868834231
替代書名:Changing Lives:Gustavo Dudamel, El Sistema, And the Transformative Power of Music
出版社:漫步文化
作者:翠夏.彤絲朵
出版日:2013/04/01
裝訂/頁數:平裝/352頁
規格:21cm*14.8cm*1.6cm (高/寬/厚)
商品簡介
音樂與愛創造了奇蹟,拯救百萬貧童的生命!
「貧窮最悲慘的地方,不在於缺乏食物或住所,
而在於不知道自己是誰,沒有自我、沒有尊嚴、不被社會認同。」
但音樂給予這些貧苦孩童尊嚴、自信與歸屬感,音樂改變了他們的人生。
古典音樂能改變世界嗎?
拯救委內瑞拉數十萬貧童 以音樂教育改革社會現況 中文版感動問市!
古典樂壇名家齊聲推薦、國際社運教育工作者爭相引進
百萬件案例證實:學音樂的孩子果真不會變壞!
Youtube點閱率超過百萬人次
杜達美+委內瑞拉青年管絃樂團的夢幻組合,
讓冷靜自持的古典樂迷彷彿陷入搖滾樂演唱會一樣瘋狂躁動!
本書作者數度親臨委內瑞拉教育現場,專訪「系統教育」創辦人艾柏魯博士與該系統所栽培之代表性人物杜達美;
系統教育創辦人 經濟學家艾柏魯博士
被譽為當代的甘地和曼德拉,榮獲2008年「顧爾德獎」、TED 2009年度大獎、2009年瑞典皇家音樂院「極地音樂獎」、2010年首爾和平獎
系統教育學員代表性人物 國際樂壇當紅指揮家杜達美
17歲成為西蒙.玻利瓦青年管弦樂團指揮、23歲榮獲2004年馬勒指揮大賽冠軍、葛萊美最佳管絃樂演奏獎、2009年《時代雜誌》百大影響人物、2011年英國《留聲機雜誌》唱片大獎年度最佳音樂家、2012年《音樂美國》雜誌年度最佳音樂家,28歲成為洛杉磯愛樂音樂總監,堪稱傳奇,被稱為當代伯恩斯坦
「創造更美好的人類,是我的藝術所懷抱的崇高使命。」――艾柏魯博士
二十八歲的杜達美一登上好萊塢露天廣場的指揮臺,為他在洛杉磯愛樂的就任音樂會指揮時,立刻就擄獲了觀眾和樂評的心,盛讚他為當代的伯恩斯坦。在這本細緻優美的書中,青年指揮家杜達美的故事為讀者開啓了另一個同樣吸引人的話題,那就是委內瑞拉的音樂「系統教育」(El Sistema),這項教育方案讓杜達美從年幼的小提琴手,蛻變為傑出的青年指揮家。
「系統教育」的故事要從當代深具洞見的一位夢想家開始說起,他就是委內瑞拉的音樂家暨經濟學家艾柏魯。艾柏魯深知音樂能夠改造貧童的生命,於是他從帶領十一位音樂學生在廢棄停車場的練團開始,創造了一個全國性的奇蹟,促成了「系統教育」的建立,得以讓數十萬貧童人手一把樂器,把希望和人生的意義帶給委內瑞拉無數青少年、家庭和社區。
El Sistema是西班牙文,原意為「系統」,成立於1975年,三十多年來一直致力提供青少年與孩童學習古典音樂的機會,發展出上百個交響樂團,幫助窮苦家庭的孩子遠離毒品和犯罪,委內瑞拉境內有近四十萬名學生參與其中,而系統教育的精神理念也漸漸拓展至全球各地。
系統教育培植出無數的音樂人才,洛杉磯愛樂現任音樂總監杜達美即是最閃耀的一個例子。他自小加入系統教育學習古典音樂,爾後獲獎無數,現在同時任職瑞典哥德堡交響樂團的首席指揮和委內瑞拉西蒙.玻利瓦交響樂團的藝術總監。柏林愛樂指揮賽門拉圖曾如此形容杜達美:「從未遇過這麼驚人、極具天分的指揮。」
翠夏.彤絲朵結合親身訪談和動人的故事,闡明了「系統教育」獨特音樂教育模式的發展。如她所述,近期內在美國和世界各國受到「系統教育」啟發而不斷蓬勃發展的各項計畫,顯示了「系統教育」引發的不只是教育方案的實施,而是一項社會運動的啟蒙。起源於委內瑞拉的這波運動已經推展到洛杉磯、紐約、巴爾的摩,以及其他許多城市,包括歐洲、非洲、亞洲等,甚至傳到了台灣,證明了「系統教育」堪稱全球現階段社會和教育改革的最佳典範。
本書娓娓道來委內瑞拉系統教育的發展歷程,採訪報導與人物故事相互交織,加上作者本身從事第一線教育工作,透過其敏銳而熱情的洞察,比對美國境內所面臨的教育窘境,深入分析音樂教育的現況與未來――古典音樂不但不將只是被精英分子所壟斷,或專屬於上流階層的娛樂消遣,而是帶給孩童尊嚴與歸屬感的媒介,孩子在其中學習到自律、自信、團結、溝通、和諧、責任感,將來因此成為良好公民。在委內瑞拉,音樂教育成為一項社會權利,帶來無盡的希望,它創造出廣大豐富的精神世界,因為音樂而心靈富足,終將克服物質上的貧困,變成戰勝貧窮的武器。
不論「系統教育」在哪裡生根發芽,始終堅持的一個目標就是要用音樂來拯救深陷貧窮的兒童。《改變生命》一書以兼具史實與報導的手法,揭示了藝術教育確實能帶來正面的社會改革。
作者簡介
翠夏.彤絲朵為美國作家、音樂家暨音樂教育工作者。任職於中學及大專院校,教授鋼琴及音樂史,現居紐澤西。她同時為《紐約時報》及《肯楊評論》撰寫專欄。
名人/編輯推薦
推薦序作者:
張翠容(華人傳奇戰地記者,實地採訪委內瑞拉El Sistema)
林衡哲(資深樂評家、馬勒愛樂協會創會會長)
吳宗祐(「愛樂種子計畫」創辦人暨主持人)
各界一致誠摯推薦!
音樂:
朱宗慶(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校長)
李肇修(小提琴家/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校長)
俞冰清(台北愛樂行政總監)
孫清吉(東吳大學音樂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陳方騮(台灣古典音樂協會創辦人/小提琴家)
陳惠邦(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校長、竹詩愛樂總團長)
焦元溥(作家、廣播人、國王學院音樂學博士)
劉岠渭(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音樂總監)
賴文福(台北愛樂管弦樂團團長)
鄭斯鈞(台灣弦樂團團長)
蘇顯達(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系主任)
演藝界:
蔡康永(作家、主持人)
黃韻玲(音樂製作人)
陳綺貞(獨立天后)
阿龔(蘇打綠樂團提琴手)
文化界:
林良(兒童文學作家)
胡忠信(政治評論者)
洪簡靜惠(洪建全文教基金會董事)
陳鳳馨(news98 財經起床號節目主持人)
郭重興(共和國出版社社長)
楊照(作家、評論家)
蔡淑?(台北縣書香文化推廣協會理事長)
盧郁佳(金石堂書店行銷總監)
教育界:
李慶宗(台北市立成功高中校長)
李金鴦(國立高師大附中校長)
吳靜吉(政大創造力講座主持人/名譽教授)
吳毓瑩(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兼教育學院院長)
林麗華(景美女中校長)
卓俊辰(台灣師大附中校長)
張碧娟(北一女中校長)
楊世瑞(中山女高校長)
曾志朗(中央研究院特聘研究員)
劉欽旭(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理事長)
劉琴滿(中華民國全國家長會)
賴弘毅(私立惠明盲校校長)
宗教界:
李克勉(天主教新竹教區主教)
企業界:
魏寶生(凱基證券董事長)
「如果有人問我,古典音樂的未來該何去何從,我會毫無疑問地回答,就在委內瑞拉。在這裡所見所聞的現象充盈了感性及力量,需要我們花時間去細細消化體會。……很顯然地,管絃樂團跟教育工作在這裡所帶來的音樂,不只豐富了生命,更拯救了生命。」
「在我看來,世界上沒有其他的音樂事業,會比正在委內瑞拉進行的音樂教育更為重要了。……我在委內瑞拉看到音樂的未來,真希望馬勒也能看到這個光景。」
「在他們所有人的臉上,我看到一直以來自己深信不疑的事──音樂能帶來純然的愉悅。溝通,以及愉悅!」──賽門拉圖爵士,柏林愛樂首席指揮
「我在委內瑞拉學習到的經驗簡直是不可置信,如此地動人。……我從未想像過,藝術能到達那麼驚人的境界,不可思議!」
「幾乎沒有人知道委內瑞拉發生了什麼事情。但對我而言,這是個其他國家都應該效法的成功案例。……我相信無論是從音樂、社會以及人道關懷的角度來看,或是從文化、政治的視角切入,這都是個極度傑出的例子。」──阿巴多,柏林愛樂前任首席指揮、芝加哥交響樂團首席客席指揮
「沒想到我竟然能走進天堂、聽見天籟。我未曾如此感動過,並非一時情緒波動所致,而是這聲音真的優美得無與倫比。」──多明哥,世界三大男高音
「《改變生命》記錄了可能是藝術教育史上最激勵人心的故事。」──約翰.威廉斯,美國知名作曲家
「《改變生命》是每個熱切關懷貧童的人,必讀的一本書。彤絲朵寫出系統教育如何改變數十萬兒童的生命,而且不只是在委內瑞拉。只要我們遵循著『用音樂改變兒童生命』的道路,這可能發生在任何地方。杜達美就是激勵年輕人學會一生受用的工具的最佳例子,並且帶領他們走向未來。」──昆西.瓊斯,美國知名全方位音樂教父
「當我們提及社會服務工作,一般只會聯想到食物、居所或是醫療供給,這些當然很重要。但若能先使人們的心靈感到飽足,他們就會找出餵養自己生活所需的方式。同時,他們將轉變成具有重要性且有貢獻的人。當你建構了一個人的內在生活,尤其是透過這種有效的音樂課程,便能讓他的生命與社會永遠連結在一起,甚至創造一個穩固而更令人振奮的社會。」──馬克.邱吉爾,新英格蘭音樂學院院長
「這本書,全世界都該一讀。彤絲朵以其敏銳的觀察力和身為音樂教育工作者的洞見說著好故事。讀這本書、參與這項運動、改變這個世界!」──理察.霍洛威爵士,蘇格蘭系統教育創辦人
「所有想要改善世界卻不知從何下手的人們,絕對要讀《改變生命》。」──基林森爵士,卡內基音樂廳執行與藝術總監
「演奏樂器能永遠改變孩子命運的軌跡。彤絲朵動人的故事和想法顯示,系統教育計畫的長期益處是難以計算的。」──馬林.艾索普,巴爾的摩交響樂團音樂總監
「聆聽西蒙.玻利瓦樂團的演出是我二十五年來職業音樂生涯當中,最感動的經驗之一,絕對也是最深刻的音樂感受之一。」──李凡,顧爾德音樂獎執行長
「《改變生命》將會鼓勵上千名音樂家、老師、資助者、和樂迷擁抱系統教育」。──潔米.伯恩斯坦
「在杜達美的領導下,洛杉磯青少年管弦樂團只是國際間致力於改變生命的計畫之一。我們很幸運能有人如此生動地描述系統教育的故事。」──波達,洛杉磯愛樂主席和執行長
「杜達美的故事使我們更加深信,融入生活體驗和生命意義的藝術教育,確實具有觸動心靈、改變世界的巨大力量!」──朱宗慶,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校長
「這本書將重新引燃世人對於音樂教育的關注。」──林良,兒童文學作家
「美好令人感動的音樂,誠使人性昇華,愛樂在創團音樂總監亨利.梅哲十八年的調教之下,二十八年來已走遍台灣、世界各地,傳遞台灣的美好。」──俞冰清,台北愛樂行政總監
「艾柏魯對音樂的信念,改變了許多人的生命,不論是在委內瑞拉還是在世界各地。」──賴文福,台北愛樂管弦樂團團長
「讀這本書要不感動是不可能的。廿一世紀的人類是否躬逢其盛,和兩千年前的以色列及羅馬人一樣,見證了類如『生命重生』的奇蹟?大師艾柏魯和天才指揮杜達美的成就及影響,豈不就是《聖經》上,耶穌基督和使徒保羅的現代版?只不過,我們如今所回報於他們兩位的不再是十字架,而是現世無上的榮寵。」──郭重興,讀書共和國出版集團社長
「這是所有勵志電影都難以相比的真實故事。這群委內瑞拉的孩子再一次告訴我們:認識音樂,就是在聲音中認識自己。那不只是生活、是藝術,更是足以改變人生,脫離黑暗走向光明的愛與希望。」──焦元溥,作家、廣播人、國王學院音樂學博士
「我會每晚祈禱我能像他這樣去愛人,就像小狗祈禱能看見世界的彩色。」──盧郁佳,金石堂書店行銷總監
「音樂可以回到靈魂深處,探索生命的存在與價值,重新燃起行動力,化身為信心、希望、愛心!」──胡忠信,政治評論者
「奇蹟是相信不可能成就的事卻發生了,神感動艾柏魯博士創辦系統教育,幫助數十萬窮困家庭的孩子遠離毒品和犯罪,學習古典音樂而改變生命、影響社會、拓展國家前景、引導世界走向光明之路。這是一份愛,一份無私奉獻的愛,一份無怨無悔神的愛,這是神蹟,現今最偉大的神蹟之一。」──賴弘毅,私立惠明盲校校長
「每一位教師、師資生、父母都應該閱讀艾柏魯的生命故事,因為艾柏魯創造的教育典範不只改變弱勢孩子的個別生命,他的成就指出透過音樂與藝術教育達成教育流動及社會公平正義的可能,而且也揭櫫音樂藝術作為課程與教育改革途徑或媒介的重要性。」──陳惠邦,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校長、竹詩愛樂總團長
「或許在台灣目前富裕的社會環境下,我們無法理解並複製出委內瑞拉成功的經驗。但是值得大家深思的是:大家是否真的了解音樂存在的重要性,並且是否真的能夠讓音樂的作用充分發揮?這不僅是音樂工作者必須盡心盡力的事情而已,更重要的是喚起社會上所有人對這件事情的重視,並讓當政者明瞭必須在音樂藝術文化上投入更多資源才是。」──陳方騮,台灣古典音樂協會創辦人/小提琴家
「這本書值得每個人靜靜閱讀,尤其是教育工作者。」──李肇修,小提琴家/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校長
「《改變生命》一書驗謔音樂教育的傳奇,非常值得閱讀。支持孩子學習音樂,提早打開智慧及心靈之窗,提昇學習成效。」──孫清吉,東吳大學音樂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找到孩子的特長與興趣,提供機會引導他發揮,是長者的使命。歷程或有辛苦,但必然值得。令人感動。」──吳毓瑩,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兼教育學院院長
「音樂不僅可以豐富人生、改變生命,讓生活更有價值。這是本可以啟迪人心的書。」──李慶宗,台北市立成功高中校長
「閱讀《改變生命》激發夢想行動力!」──李金鴦,國立高師大附中校長
「音樂可以啟發心靈的感動,是學校教育絕對重要的學習;期待優質的音樂教育在台灣開花結果!」──卓俊辰,台灣師大附中校長
「一個令人感動的真實故事,艾柏魯博士以音樂和熱忱,創造了奇蹟。」──楊世瑞,中山女高校長
「一個成功的教育制度,應該提供每個孩子在不同領域都有大鳴大放的機會,這樣的機會不該因為貧窮或富有而有所差別。本書強調『教育機會均等』的價值,學音樂不是有錢人的專利。
實務上,目前學校學習課程中每個領域的目的,都要能與社會連結。也就是說,各學習領域加上潛課程,都是培養國民的工具。它應以社會發展為基礎,而不是以個人為基礎。所以,任何課程實施的主要目的不是學會什麼知識或技巧,而是學會什麼態度。以樂團演奏為例,本書提到『樂團就是一個社群,一個團體,是一個可以營造和諧的小世界』。其實,在樂團的演奏中,孩子學習的不只是表演而已,他們會學到合作、傾聽,也會學到如何扮演主角、配角。透過樂團演奏訓練,可以讓孩子學到人與人相處的方式,當然,也會學到包容。」──劉欽旭,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理事長
「讓我們拾起心中的指揮棒,駕馭徜徉琴鍵的雙手,去重新體會音樂所傳達每顆音符、每一瞬間、每段細心琢磨的人生,演奏出更溫柔的堡壘吧!」──阿龔,蘇打綠樂團提琴手
「這是一個充滿愛與行動力的故事,在委內瑞拉,系統教育改變了很多孩子的命運,這樣的發想與實踐同時適用於台灣,我相信,這本書會讓我們重新思考音樂學習的意義與價值。」──蔡淑?,台北縣書香文化推廣協會理事長
「俗語言:『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學音樂高貴氣質養成,漫步文化讓它不再是貴族文化。」──劉琴滿,中華民國全國家長會
「《改變生命》傳達了非常確實的圖像,作者筆下所描繪的系統教育甚至更迷人──音樂能夠賦予孩子和整個世界全面性的改革。」──《紐約書報週刊》
「《改變生命》是第一本完整敘述整個系統教育傳奇的作品。」──《洛杉磯時報》
「非常激勵人心的故事。」──《紐澤西時報》
「所有對音樂教育、社區營造或是關懷弱勢者有興趣都應該讀,必買!」──《圖書週報》
「彤絲朵小姐說了一個非常動人的故事。」──《經濟學人》
「令人屏息、酣暢、技巧高明的作品。」──《時報雜誌副刊》
「可讀性相當高,結合歷史與社會行動,令人信服。」──《出版人週報》
「精采地結合了豐富動人的訪談資料與鼓動人心的敘述……彤絲朵對細節有著敏銳的觀察。」──《BBC古典音樂雜誌》。
「系統教育帶來的影響已在國際樂壇擴展開來。系統教育出身的明星指揮杜達美異軍突起……而系統教育培植的旗艦隊──西蒙.玻利瓦管絃樂團,則摘去原團名中的『青年』二字,表示其演奏水準已臻成熟專業。」──《紐約時報》
「這些表演者──西蒙.玻利瓦青年管絃樂團──真是奇蹟。」──《觀察家報》
「如果莫札特再世的話,應該就是像杜達美這樣。」──《華盛頓郵報》
「艾柏魯博士在委內瑞拉創造了奇蹟。」──《衛報》
「來自委內瑞拉的杜達美接掌洛杉磯愛樂……他沈浸於音樂的果實,正可以說明為什麼這位年輕人會在古典音樂界造成罕見的樂觀浪潮。」──《紐約客》
「我想不出有像杜達美和那群新秀樂手的人,曾經衝擊過逍遙音樂會。現代是有些管弦樂團新銳沒錯,但沒有像他們這樣精彩好看的。」──《衛報》
「當今世界上最酷的指揮,絕對是杜達美這位老弟。」──《GQ雜誌》
「這位活力源源不絕的音樂大師又以企圖心將自己推向另外一個高度了……杜達美是個重視細節的專家,以極度敏銳的心對待每個音符。」──《Vogue雜誌》
序
推薦序
改變,是永遠的「進行式」
吳宗祐(「愛樂種子計畫」創辦人暨主持人)
2011年春天,我看了「TED」2009年的頒獎影片,艾柏魯博士的致辭與「系統教育」創辦至今的歷程,深受感動,於是燃起了希望在台灣辦理同樣精神的音樂教育計畫,扶助需要幫助的孩子與家庭,透過音樂學習得到自我成就感與對社會的歸屬感;同時媒體也報導了台灣在2010年成為全世界出生率最低的國家,讓我不禁思考,在「每個孩子都是寶,都是台灣未來的掌舵者」的口號之下,他們的成長過程是否都受到妥善的照顧?因為內在的自我期許與外在社會環境因素,於是我2011年秋天啟程前往美國,踏上了在台灣開辦「Sistema Taiwan愛樂種子」計畫的第一步。
「改變生命」的作者翠夏.彤斯朵女士在書中用一個觀察者的角色,從跟隨指揮家伯恩斯坦的女兒潔米踏上了委內瑞拉的體驗之旅,從杜達美登上洛杉磯舞台的第一個音符,深入地介紹「系統教育」的背景經過、創辦人艾柏魯博士與友人共同走過的甘苦、「核心學校」的課程與理念、美洲各地「系統教育」的發展,就像一顆琢磨再三的鑽石,層層發亮的每一個鏡面都照映著人文之光,見證「系統教育」一步步地改變委內瑞拉的社會,與很多人的生命。
創辦人艾柏魯博士在致辭中引用了德蕾莎修女的信念,貧窮最悲慘的一面,就是讓人缺乏自尊與自我認同,感覺自己沒有身分,甚麼都不是。在「系統教育」創辦之初,他堅信這不是一個藝術計畫,而是一個社會改造計畫,音樂是公民教育的手段。透過合奏練習,讓孩子體驗團隊的榮譽感,讓「核心學校」成為社區的中心,因為音樂學習融入家庭,「系統教育」真正為社會種下向上提升的力量,讓許多原本可能淪落街頭,成為黑幫與毒品的受害者,轉變成社會的中堅分子。
書中也提及了許多因「系統教育」與艾柏魯博士所產生的影響,包含杜達美及西蒙.玻利瓦青年管弦樂團的傳奇、洛杉磯的「YOLA」,艾柏魯獎助學金的眾多學生在美國各地開辦的計畫,媒體產生的效應也推波助瀾影響了全球古典樂界及藝術教育的勢力消長,歐洲的古典樂正統不再是唯一選項,藝術教育一直以來所面臨的「深」或「廣」的爭議也被打翻,作者除了描述現象,也在書中不斷提出艾柏魯博士的原始構想互為佐證。
從美國回來之後,我開始構想「系統教育」在台灣實踐的可能性,由於台灣的社會文化與委內瑞拉有很大的差異,在貧富差距上尤甚,於是落實在貧民窟的做法在台灣是不可行的。艾柏魯博士說:「從小處做起。」在和我尊敬的長輩魏寶生先生討論之後,決定從育幼院做起,讓育幼院可以如同「核心學校」,成為愛樂種子的起點。
2012年,「Sistema Taiwan愛樂種子」計畫開啟了十所育幼院的音樂學習,主要提供樂器及教師鐘點費,師資來自於社區,由當地學校或才藝中心建議人選,育幼院主動依據院童的需求與意願,協同教師規畫課程。同年八月,我也邀請了本書提到的兩位第一屆艾柏魯獎助學生,何姬與博奎茲前來台灣參訪,與愛樂種子計畫的本地教師辦理教材教法探討,並與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合辦教師工作坊。2013年,本計畫也會持續辦理,將台灣經驗輸出給其他亞洲國家,長期並希望能夠推動產官學三方合作,讓「核心學校」能夠遍布台灣,為需要幫助的孩子找到心靈的歸宿。
生命的改變是無時無刻都在進行的,我特別感謝友人胡至宜女士、馬兆輝先生以及邱詠堤女士,在我人生困惑時給我力量,踏出辦理愛樂種子的第一步,也要感謝台北愛樂管弦樂團俞冰清女士與團隊無條件支持,讓本計畫得以開始並持續。在此,我也希望這本書可以給正準備開始閱讀的你一個機緣,讓你可以掌握改變,讓它朝向正面的力量,給予你所能給,讓社會因為你的力量而向上提升。
目次
中文版作者序
推薦序 我見證了音樂的力量(張翠容)
推薦序 音樂革命家:荷西.艾柏魯(林衡哲)
推薦序 改變,是永遠的「進行式」(吳宗祐)
序曲 古斯塔夫與我
第一章 歡迎古斯塔夫!──好萊塢不可思議的新星
第二章 「曼波!」──「系統教育」初探
第三章 不斷演奏,不懈奮鬥:「系統教育」的發展
第四章 與大提琴共舞:委內瑞拉西蒙.玻利瓦青年管絃樂團
第五章 值得傳播的想法
第六章 「系統,非系統也」:生生不息的「系統教育」
第七章 美國「系統教育」面面觀
第八章 謝謝古斯塔夫:療癒洛城社區
尾聲 好好愛護貧童
致謝
附錄 2009年TED大獎得主艾柏魯博士演講全文:幫我把音樂帶給全世界的孩子
書摘/試閱
第一章
歡迎古斯塔夫!
好萊塢不可思議的新星
二〇〇九年十月三日,洛杉磯一個燦爛的秋日午後。正當太陽低懸在傍晚的天空,數千人湧進高地大道,要去聆聽好萊塢露天劇場的音樂會。這是當地市民由來已久的習俗:自從這個沿著天然地形建造的圓形劇場於一九二二年開幕以來,大批人潮就會趁著好天氣去聽音樂會。上世紀許多傳奇的音樂家,如伯恩斯坦和帕華洛帝,到辛納屈和披頭四,都曾在露天劇場表演過。在這裡,巴瑞辛尼可夫曾盡情舞蹈,嘉蘭低聲吟唱,喬森熱情跪地高歌。這裡也是洛杉磯愛樂夏季演出的大本營,他們的舞台就是依傍著好萊塢山丘的大型白色圓拱。
即使有著這樣顯赫的歷史背景,在這個十月天,不尋常的戲碼仍將在露天劇場上演。洛杉磯愛樂的開幕式音樂會將有新的指揮同台亮相,演出貝多芬的第九號交響曲。這樣的活動通常可以看到一群富有的社交名流和中年的古典樂迷,再加上少數名人和狗仔隊。不過今天,聚集在此聆聽交響樂團演奏古典名曲的數千群眾中,有許多人(或許是絕大多數人)的母語是西語。有許多人,也或許是絕大多數人,從沒來過好萊塢露天劇場,或是聽過任何古典音樂會,他們都是衝著這位新指揮來的。洛杉磯愛樂的新指揮來自委內瑞拉,年僅二十八,但演出經驗令人驚歎,就連他的蓬髮都帶著豐富的情感。他堅持自己的開幕音樂會不但要免費,而且至少一半的聽眾還要是拉美裔人士。
因此他們來到這裡聆聽、見證杜達美的演出,慶祝他來到洛杉磯。
杜達美就是那罕見的奇才,他身為古典音樂家,但國際巨星的風采卻遠遠超出古典樂的圈子。他從委內瑞拉平凡低微的出身快速竄起,而今屹立於全球音樂舞台的中心,這樣的故事帶著近乎神話的色彩:他十八歲時就率領委內瑞拉著名的青年管弦樂團踏上全球巡迴之旅,二十出頭就開始擔任世界各地優秀管絃樂團的客座指揮。杜達美在音樂上過人的智慧和驚人的表達能力,不斷獲得音樂家和樂迷的高度讚揚;而他男孩般的俊俏模樣,誇張濃密的捲髮,還有活力充沛的舞台形象,早已迷住了廣大的觀眾。二〇〇七年,當洛杉磯愛樂宣布即將延聘杜達美為音樂總監時,在美國和歐洲已經有人盛讚他是下一個伯恩斯坦。
即使在洛杉磯這樣習於瘋狂追星的城市,杜達美的到來仍轟動全城,一連好幾個月洛杉磯都籠罩在「杜達美熱」裡。青年大師帶著豐富肢體語言的指揮圖像填滿了城裡的告示牌、橫幅和公車兩側,每幅圖像都加上了西班牙文的超大形容詞,像是「笑容燦爛的古斯塔夫!」「電人驚人的古斯塔夫!」「熱情洋溢的古斯塔夫!」當地的新聞媒體也不停播放這位新指揮的種種傳奇故事。洛杉磯愛樂全新推出的「杜達美個人網站」上,有一段三分鐘的短片,在短片裡各行各業的洛杉磯當地人,如聖摩尼加的衝浪好手、穿著芭蕾舞裙的舞者,還有男高音多明哥和一位模仿貓王的演員,全都對著鏡頭揮手,喜悅得唱和著「古斯塔夫,歡迎來到洛杉磯!」當地傳奇的熱狗攤「品客斯」也趁勢賣起特製的「杜達狗」,這個新式的熱狗上加了酪梨醬、起司、墨西哥哈拉脆椒、法基塔(墨西哥烤肉)和墨西哥薄餅。
杜達美來到洛杉磯的歡呼聲如此響亮,所以在兩個月前露天劇場音樂會開放索取免費門票的第一個索票日,即八月一日中午,一開放後短短九十分鐘內,票就索取一空。這是擁有一萬八千座位的露天劇場有史以來門票「銷售一空」最快的紀錄。許多人一大早約五點就到了售票口,在盛夏酷熱中排了好幾個小時的隊,結果卻空手而歸。接下來幾天,心有不平的部落格作者和報紙讀者紛紛發言或寫信,抱怨洛杉磯愛樂發票不公。這樣憤慨的程度大多只會在體育活動或政治遊行上看到,不太會跟貝多芬的交響樂扯上關係。「氣死人啦!」他們寫著:「門票都到哪裡去了?」
在這個十月的午後,門票的去處就很明顯了。洛杉磯的西語人口幾乎佔了全城的一半,但他們在大多數文化活動裡經常也是隱形的那一半。杜達美興奮熱情地堅持,他的任職典禮必須請到這些西語人士,於是洛杉磯愛樂便透過一家拉美行銷公司,跟許多拉美家庭及配銷通路接觸,在正式出票日前提前給票。雖然那些拿不到票的古典樂行家因此而不高興,但這個下午的觀眾帶來的氣息正是這位年輕指揮想要的。人們用奔放的西語熱切地彼此問候,汽車收音機和手提音響傳出陣陣騷莎音樂(salsa),劇場內的玉米餅攤和墨西哥麵餅捲攤生意興隆。有些人帶了一大家子,好幾個不同年齡的孩子,有坐在爸媽肩頭的幼兒,還有背上揹著的嬰兒;有青少年情侶手牽著手,有戴花兒的女孩,還有男人相互搭著肩,種種景象仿佛過節一樣。
當然也有很多非拉美裔的洛杉磯人,老中青都有,很多人穿著牛仔褲,也有些人穿得像要走秀一樣。大概還有不少人跟我一樣,因為受到杜達美振奮人心的音樂所吸引,也對培育他的委內瑞拉國家音樂教育計畫「系統教育」深感興趣,因此遠道而來見證這場音樂會。
在劇場入口下方的廣場,洛杉磯愛樂還出售淡黃色紀念T恤,而這些T恤賣得,嗯,就跟杜達狗一樣停不下來。T恤上的黑色字體寫著「歡迎杜達美!」同樣的字眼也印在廣場附近一家咖啡廳的長牆上,吸引着大眾的目光,這道牆上的即興壁畫填滿了五顏六色的圖片和塗鴉。咖啡桌上擺滿了紙、蠟筆和馬克筆,成群的孩童,多是拉丁裔,忙著為這一大幅拼貼創造更多的圖案。
孩子和他們的彩繪提醒我們,今天慶祝的不只是一場音樂會,而是音樂教育的大會師。杜達美把音樂改變兒童生命的偉大信念一起帶到洛杉磯來,這個想法和他身為「系統教育」成員的經驗息息相關。其實在杜達美正式任職前,洛杉磯愛樂就在他的引導和支持下成立了當地的「系統教育」方案,「洛杉磯青少年管弦樂團」(YOLA)。杜達美和洛杉磯愛樂從一開始就堅持,今晚好萊塢露天劇場的華麗演出除了是眾星雲集的交響盛宴,更要讚頌這個偉大的信念。因此音樂會的主角不單只是洛杉磯愛樂,還有YOLA的小小樂手;下午的開場表演就都是兒童樂團。
我一走進露天劇場,就拿到一本像雜誌一樣厚的節目單,裡面盡是洛杉磯市民和加州州長的讚美和褒揚,還有好大篇幅的雙語節目簡介。封底的勞力士廣告上,小杜戴著一只白金錶,臉上露出自信迷人的笑容,頭髮看來格外溫順。露天劇場的座位很快就滿了,午後的陰影已爬上呈巨幅扇貝狀排列的座椅,周圍環繞著金綠色的山丘。劇場帶著舊式娛樂節目的豪華風格,木桌在包廂座椅間展開,人們自在地分享著酪梨醬、紅酒、起司和啤酒。
巨大白貝紋籠罩的舞臺上,孩子們演奏著音樂,這麼多孩子組成許多樂團,有些還有名人指導。來自銀湖音樂學院(Silverlake Conservatory)的學生彈唱了盲人歌手史提夫.汪達(Stevie Wonder)的歌曲集錦,小小團員裡有穿著露跟鞋的瘦長女孩,還有穿著紅色吊帶的小小男孩。創辦銀湖音樂學院的是嗆紅辣椒樂團(Red Hot Chili Peppers)的貝斯手「跳蚤」(Flea),這位搖滾明星站在節奏組裡拿著吉他狂彈。在組曲最後,跳蚤對著麥克風大喊:「謝謝大家!給孩子們音樂教育!」
接著是爵士鋼琴家賀比.漢考克(Herbie Hancock),他和洛城郡藝術中學(L.A. County High School)的學生爵士樂團演奏了〈處女航〉(Maiden Voyage)一曲。再接下來是大衛.希達戈(David Hidalgo)領銜的墨西哥草根樂團,還有泰姬瑪哈(Taj Mahal),許多觀眾都站了起來,隨著音樂起舞,還一邊拍打起空氣康加鼓(air congas)來。諧星傑克.布雷克(Jack Black)不知怎地也上了舞臺,他秀出典型的好萊塢致敬法,讓我們不忘自己身在何處。他說,「所以我算是個大咖囉……不過我們這位杜達美仁兄也很了不得喔。小杜今晚要使出渾身解數啦。」
環繞露天劇場的山丘已經變暗了,只有山頂還閃著金光。我們除了節目單外,還拿到嵌在冰棒棍上,用硬紙片做成的眼鏡,看過去所有的東西都有彩虹的顏色;透過這眼鏡,山頂鍍上了一層紫羅蘭、綠寶石和玫瑰的色澤,閃耀出好萊塢特有的繽紛多彩。露天劇場滿滿都是人,雖然大家都在跳舞、喝酒、聊天、鼓掌喝彩,但也開始流露出越來越強烈的期盼。他們想看到古斯塔夫,我們都想看到古斯塔夫。
但古斯塔夫還是不見人影,倒是洛杉磯愛樂的主席波達出現在舞台上,還有著名的《星際大戰》作曲家威廉斯,他是這場音樂會的藝術主席。波達先是歡迎露天劇場的觀眾,然後向世界各地透過洛杉磯愛樂網站觀賞音樂會直播的觀眾問好。威廉斯說:「今晚真是魅力四射的一晚。」
一段短片介紹了YOLA剛創立的兒童樂團「世博中心青少年管弦樂團」(Expo Center Youth Orchestra),團裡很多成員彈奏樂器還不到兩年。影片中的小孩抱著弦樂器,旁白傳出波達的聲音:「每年都有數十萬兒童參與委內瑞拉的『系統教育』,而YOLA的成立正是受到這項音樂教育方案的啓發。」一提到「系統教育」,觀眾群中就傳出歡呼的口哨聲。這項方案在三十五年前於委內瑞拉設立至今,已經造就了無數技巧純熟的年輕樂手,但杜達美的名氣讓「系統教育」在美國突然間一夜成名。影片裡鏡頭轉到YOLA兒童樂團的一位成員,她正說到即將在好萊塢露天劇場演奏的些許惶恐:「我一想到要為一千八百人演出就覺得很可怕!」她臉龐下出現了一道字幕:「可別告訴她其實是一萬八千人!」
影片的介紹之後,樂團的孩子們陸續上臺,他們穿著黑色長褲,鮮艷的黃色、綠色、紅色、藍色和紫色等印有「YOLA」字樣的T恤。樂團人數很多,年齡也都不同,有些看起來才七、八歲,而露天劇場裡被當地人稱做「池畔」的中區和前區有很多人大喊、揮手;平時在「池畔」區就座的多是贊助人,今晚則坐著小樂手的家人。波達讀著歐巴馬總統的賀信,孩子們正襟危坐,緊抓著樂器,一邊聆聽總統的讚美,一邊等待指揮的到來。
最後,他終於出現了。他也穿著黑色長褲和YOLA T恤,唯一不同的是,他的T恤是黑色的。他微笑著快步穿越小提琴樂部的孩子,然後跟樂團首席握手,這位首席是個穿著綠色T恤的圓臉女孩。洛杉磯愛樂還得等等,今晚將和杜達美在好萊塢露天劇場首度登臺的不是這個世界知名的管弦樂團,而是一群來自洛杉磯中南部的孩子。
「古斯塔夫!」好萊塢露天劇場的觀眾大喊:「古斯塔夫!」杜達美雙手緊握,並高舉向觀眾致意。然後他轉向孩子,舉起指揮棒,大提琴和低音樂器部便開始了〈快樂頌〉的開場旋律。
第五章
值得傳播的想法
【摘錄】
二○○九年二月,新英格蘭音樂學院預校與推廣部的校長買了一張臨時機票,要前往卡拉卡斯。邱吉爾(Mark Churchill)去過委內瑞拉好幾次了,他是美國最早發現並提倡系統教育的傑出音樂教育家之一。他跟艾柏魯合作了超過十年,培養委內瑞拉青年管弦樂團系統、與波士頓這座悠久而知名的音樂學院之間的關係。但是,這趟旅行卻比往常還要緊急得多。TED這個非營利機構致力支持「值得傳播的想法」,每年都會頒獎給對藝術、科學、商業、或「世界面臨的全球議題」提出有原創性或有力願景的一位或多位人物。最近,艾柏魯大師獲頒極具名望的年度大獎。這個大獎不只有一筆豐厚的獎金,還有機會在網路上直播艾柏魯的演講,讓他闡述自己的願景,並公開邀集援助來牽成此事。不過,TED大獎的行政人員卻越來越擔心,頒獎典禮的日期迫在眉梢,但他們卻沒辦法用電話聯絡到大師。
邱吉爾回憶說:「快到艾柏魯博士受獎演講的時候,他們打電話給他,FESNOJIV的人給了他們十幾個電話號碼,卻都沒有打通。最後,他們打來問我:『怎麼辦?我們要頒獎給艾柏魯大師,卻聯絡不到他!』」
TED大獎設立於二○○五年,受獎者都是精挑細選的。從美國前總統柯林頓、U2樂團的主唱波諾,到包括醫學研究、攝影、電影、建築、和新聞界等領域較不為人知的夢想家都有。二○○九年的另外兩位得主,是海洋學家娥爾(Sylvia Earle)和天文學家塔特(Jill Tarter),塔特是地球外文明的研究專家。但是以前大獎從沒有頒給教育家、也沒頒給拉丁美洲人。邱吉爾幫忙引線,讓TED機構向系統教育的創造者致敬。邱吉爾見證了TED和艾柏魯最早的接洽,有一次,那十幾個電話號碼裡有一個打通了,艾柏魯接起了TED辦公室裡西班牙語秘書的來電。邱吉爾說:「他們問艾柏魯是否願意接受大獎並演講,他說:『當然好!』」
邱吉爾根據經驗而知道,在委內瑞拉,親自接觸會比電話溝通還有效。所以當TED的工作人員來電求援時,解決辦法就很明顯了。他說:「我就上了飛機去卡拉卡斯,然後我直接從機場到了艾柏魯的辦公室,他人就在那裡。然後我說:『大師!TED要你演講!』」
艾柏魯寫了講稿。他沒辦法這麼短時間內接到通知就飛去加州長灘的TED會場,所以邱吉爾幫忙安排在卡拉卡斯錄下演講。不到一個禮拜之後,長灘那個只有站位的會場一齊慶賀二○○九年TED得獎人,而世界各地的觀眾收看這場盛會的網路直播。
加州會場和網路觀眾在二○○九年這個二月天所看到的,從此成了YouTube現象的古典音樂版。對全球數十萬名觀眾而言,這些影片讓他們首度看到了艾柏魯、杜達美、和系統教育的世界。有段影片捕捉到頒獎典禮的後半部,杜達美親自指揮委內瑞拉的一個青年管弦樂團,由衛星直播送往長灘的會場。TED執行長安德森(Chris Anderson)宣佈:「現在我們連線到卡拉卡斯,來看艾柏魯大師最偉大的門徒之一,他是洛杉磯愛樂的新任音樂總監,也是世界上最優秀的年輕指揮!」
安德森背後的超大螢幕上,放出卡拉卡斯一個滿座的音樂廳,德蕾莎.卡瑞紐管弦樂團在臺上,年輕樂手都隨興穿著牛仔褲和短袖襯衫,看起來比平常還要害羞,杜達美走上指揮臺,身穿綠運動衫和灰色毛背心。杜達美帶他們振奮地演出蕭斯塔科維奇第十號交響曲的第二樂章,然後轉過身來面向現場觀眾和連到TED會場的攝影機。
「洛杉磯的各位,你們好,」他一邊說著,一邊因為剛指揮了蕭斯塔科維奇而微微喘氣:「我們很高興能跟你們在一起,我們很高興世界上擁有(他伸出手朝向前排的觀眾)這一位天使。」攝影機朝向穿著大衣、手放在心口上的艾柏魯。「他不只屬於我們的國家委內瑞拉,還屬於這個世界。他讓我們有機會夢想,還讓我們實現了夢想。」
杜達美揚手帶向台上的德蕾莎.卡瑞紐管弦樂團:「而這是委內瑞拉系統教育這個美妙計畫的結晶之一。我們希望,我們的大師能在美洲各國都能有這樣的樂團。」杜達美向艾柏魯鞠躬致敬,攝影機捕捉到艾柏魯雙手交握。然後杜達美轉向樂團,現在他們已經穿上委內瑞拉的招牌夾克了,指揮他們演出西蒙.波利瓦樂團最常演出的曲目:馬奎茲的《第二號舞曲》。
Youtube的第二段影片是艾柏魯預錄的演講,向TED的觀眾播放之後,緊接著才是千里之外青年樂團透過衛星直播的表演。把力道十足的提倡和管弦樂演出擺在一起,完美呈現了大師向來愛用的「既提倡、又展示系統教育的成果」。從一九七五年他的第一支樂團替墨西哥文化部演奏時,這種策略就一直非常管用。艾柏魯的演講一點不像樂團演出具有歡慶澎湃的氣氛。演講是在卡拉卡斯一間空排練室錄製的,場景簡單樸素之至:大師穿著深色衣服,身體瘦弱,許多黑椅和譜架圍繞著他,跟排練室地板的金色木頭和一份管弦樂譜的白色頁面,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創造出類似黑白電影的簡樸無華之感。
艾柏魯對著鏡頭,用他特有的嚴肅溫暖、加上雷射光似的強度這種特殊組合,對會場上數百人、以及線上為數更多的直播觀賞者講話。他用西班牙語演講,(螢幕上有英文字幕),說出了一九七五年十一位樂手第一次練團的故事。他張開雙手來強調他面對決定的那一瞬間,「我心裡想:『我要不是現在就結束計畫,就是要增加好幾千倍的規模。』我決定要接受挑戰,那個晚上,我告訴這十一個孩子,我會把他們的樂團變成世界頂尖的樂團之一。」艾柏魯描述著這些年來他看到承諾實現的喜悅,並且說,他尤其感動的是,美國和歐洲的觀眾對西蒙.波利瓦樂團的「音樂、活力、能量、熱忱、力量」訊息有所回應。
艾柏魯的演講是唯一以錄影呈現的TED獲獎感言。到目前為止,其他的受獎人都來到會場親自演說,所以可以了解,TED的攝影團隊利用這個機會,幫影片加上了適度的電影手法,交替使用了委內瑞拉青年樂團演奏、孩子們抱著樂器的影音片段。但是,即使是用單手持的攝影機來拍攝,這場演講也會一樣有力。艾柏魯的口才既富哲理又有詩意,還有偉大的雄辯力量。他說:「樂團和合唱團的本質遠超過藝術團體,更是社會生活的典範與培訓場所。因為,一起唱歌、一起演奏,意謂著親密地共同生活,一起邁向完美和卓越。所以,音樂對於喚醒感性與塑造價值,才會這麼地重要。」
艾柏魯引用了印度泰瑞莎修女的信念說,貧窮最悲慘的一面,就是讓人缺乏自尊和自我認同:「感覺自己沒有身份,什麼都不是。」在樂團這種模型社會裡,有機會發展出明確的角色和聲音,就能克服這種感覺:「所以,孩子在樂團和合唱團裡的發展,能給他高尚的自我認同,讓他成為家庭和社區的角色模範。」
演講的結尾,他提到了現代世界的精神危機。艾柏魯說,音樂對於孩子和青少年的許諾,可以作為廣大社會的燈塔和目標。社會不用再服務藝術,反過來,讓藝術來服務社會……服務最貧弱的人……服務兒童……服務那些渴求從生而為人的精神中得到自我肯定、提昇自尊的人。」
艾柏魯的演講結尾,背景響起了長笛的獨奏,旋律繞樑不絕,讓艾柏魯最後的話語產生了一種莊嚴感,而非純粹歡慶的氣氛。TED會場掌聲大作,而卡拉卡斯的衛星直播再度出現於於螢幕上,可以看到大師目前站在演講臺邊。
他用緩慢而小心的英語,讀出自己獲得TED大獎的願望:「我希望你們伸出援手,創造並且記錄一個特殊的訓練計畫,選出五十位資賦優異的年輕音樂家,他們對藝術和社會公義充滿熱忱、致力把系統教育帶到美國和其他的國度。」影像逐漸淡去,TED觀眾再度起立,鼓掌整整十分鐘,螢幕全黑之後還持續很久。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