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藥丸,大學問(I)
商品資訊
系列名:Comfort
ISBN13:9789866076602
出版社:馥林(泰電)
作者:財團法人中華景康藥學基金會
出版日:2013/06/17
裝訂/頁數:平裝/224頁
規格:23cm*17cm (高/寬)
商品簡介
該如何防止藥品與保健品、中草藥交互作用?
醫療用保健食品有哪些?吃愈多愈健康嗎?
《小藥丸,大學問I 》以活潑易懂的方式介紹各類常見藥品的成分、功效;與使用所需的注意事項;並搭配常見疾病(例如皮膚病、眼疾等)加以輔助解說,希望一般人也能具備基礎藥用常識,降低不必要的藥物傷害與浪費。
本書特色
◎ 用活潑趣味的插畫輔助解說藥品與疾病相關常識,讓藥物知識不再枯燥乏味!
◎ 深入淺出地介紹各類藥品的成分、服用方法以及應注意事項,是居家必備的藥用手冊!
◎ 每章節後增加「快問快答」,一次替您解答常見相關問題!
作者簡介
財團法人中華景康藥學基金會
財團法人中華景康藥學基金會成立於1983年,成員是一群熱心公益的台大藥學系校友。以「獎助藥學教育設施、提倡藥學研究,以及促進藥學事業發展」為宗旨,致力於關懷社會、走入社區、並服務民眾。另著有《用藥安全手冊 600題醫藥常識快問快答》。
繪者
法蘭克
喜歡
隨意的 創作
放鬆的 音樂
舒緩的 空氣
和善的 人類
淺淺的 微笑
適合大步走 但不適合快跑
法蘭克說她無法跟上流行
所以只好流行他自己
序
前言
近年來衛生機構積極推動醫療管理政策,期藉由減少民眾醫療過程中可能發生的缺失問題,以降低醫療照護成本。有關在藥物治療過程降低用藥風險的措施也受到重視,藥界各領域因而進行多項活動來建構安全用藥的環境,其中藥師投入心力教導民眾用藥知識的用藥安全教育,則是備受關注的重要一環。
自二○○二年連續四年完成之「社區教育推展用藥知識」計畫,在國內堪稱創舉。藥界在執行之初,先由培訓專業藥師成為民眾用藥安全教育的講師,組成正確用藥知識傳遞團隊後,深入社區貼近民眾,先後於全國約六十所社區大學開授用藥知識課程,也同時與社區團體合作辦理用藥專題講座,並參與廣播訪談推動用藥之教學等,提供民眾多管道接受用藥安全教育的機會。
由計畫成效之調查分析,得知社區大學之學員普遍認定教材合乎生活化、通俗化,達到實用性、完備性之要求,所學的知識可於日常生活中實踐,能為自己和家人的用藥安全有效把關。此教學成果給予撰寫教材講義的專家與藥師莫大的鼓勵,也因而促成後續以講義為藍本編寫《藥你健康》,於民國九十五年由衛生署出版。
《藥你健康》這套書係使用於宣導用藥安全為目標之計畫成果,發行之初多以贈送各界閱讀為主,出版至今已六年但未推廣普及於大眾,至為可惜。基於藥物研究快速進展,新藥不斷開發上市,各方來源未經確認的藥物知識資訊充斥坊間,在意識到民眾對新藥知識以及正確的用藥知識愈來愈有其普遍需求,一群長期致力於用藥安全教育的專業藥師,於兩年前再進行新書編寫規劃,參考《藥你健康》、《非處方藥》書中較為淺顯、實用資料,開始撰寫民眾易懂、通俗、實用性高、能成為用藥知識範本的科普教育書籍。編審委員經分工合作,納入多單元課題並力求內容充實,由撰寫至一再審稿、修稿、定稿後,於今《小藥丸.大學問》得以出爐。
本書分為I、II兩冊乙套印製。第I冊有三篇,包括用藥安全基本知識、民眾需學習的疾病自我管理之用藥、如何正確選用保健食品與醫療用食品等主題。第II冊亦有三篇,包括老人婦孺之保健與用藥、慢性病的認識與用藥須知、接種疫苗預防傳染病方法,對中藥應有的正確觀念等主題。本書內文的撰寫十分謹慎,在編排設計上,除文字大小考量長者閱讀容易外,有必要進一步說明時則以「小百科」呈現,提供有興趣者詳閱,而「小叮嚀」之目的則在提醒注意。另外,在個別篇章的起始頁,均預告所談的目標或方向,每節最後,則多數增列「用藥安全快問快答」之範例,這些是民眾最常詢問藥師的問題解答,值得瀏覽多加思考。
在此有必要特別提醒讀者,當您或您的家人遇到任何用藥相關的問題,可隨時到鄰近藥局請教藥師,因為現代執業的藥師,除提供藥品、醫療保健相關產品,更是民眾易於貼近的藥物諮詢專家。書中多處交代「用藥有疑問向藥局藥師詢問」、「用藥前請教藥師」、「諮詢藥師或藥師指示後使用」等,表示經由藥師的協助,用藥較有保障。
本書的編著獲中華景康藥學基金會的支持,很榮幸邀約到執教於大學藥學系教師及服務於醫學中心藥劑部門的資深藥師,以具有各方專長實力的藥學專家組成編審團隊,經長時間群策群力所完成的工作,是關懷社會大眾健康的作品,期待閱讀者能將所學所知善加運用於日常生活,真正達到降低用藥風險,保障用藥安全的目標。
總編審 陳瓊雪 謹記
二○一三年五月
書摘/試閱
壹、認識藥師
如果有外國遊客問您,在臺灣大街小巷中最常見的店面是什麼?您一定會毫不猶豫地回答:「便利商店!」,那第二常見的店面呢?答案是:藥局。藥局內資深的藥師告訴我們:他們是社區健康與用藥安全的守護者。大家必須好好地認識這一群就在身邊的專業人員,否則您可能少了一位重要的幫手。除了在社區裡可以清楚地看到藥師們的身影,也可以在其它許多地方看到他們!以下介紹在不同工作場所提供藥事服務的藥師:
一、社區藥局藥師
他們是一群在社區中的醫療專業人員,在窗明几淨的店面,身著潔白的工作服,臉上帶著微笑。您家裡由小到大的健康問題,他們都可以幫忙。例如擦傷、感冒、咳嗽、腹瀉等輕微症狀,可以到您家附近的社區藥局,藥師會建議您選擇適當的藥品;如果覺得問題不尋常,他們會建議就醫(或許可以幫您掛號約診);如果想要戒菸,也可以到住家附近的藥局,藥師接受過專門的戒菸訓練,能夠指導如何使用戒菸貼片,並且告訴您如何達到長期的戒菸成果;如果您有從醫院或診所取得的處方箋,可以將處方箋交給藥師,他會負責將藥品準備好,有需要時他們還可以送藥到府,並藉著這個機會為您整理用藥,哪些是重複的、哪些有配方禁忌,都會幫忙把關。
如果家中有人需要血糖機或血壓計等,可以到住家附近的藥局,藥師會為您挑選最適合的儀器,並且耐心地教您使用,回家使用後如有任何問題,再回到藥局找藥師,他們都會協助解決;如果您覺得有需要得到健康諮詢,例如如何降低膽固醇、如何維持正常的血壓等,這是社區藥師最擅長的能耐;如果有青春期的孩子,他們對於自己與異性很有興趣,藥局也是青少年性教育諮詢服務站……還真是列舉不完呢!您是不是也開始覺得他們實在是神通廣大了?!請您絕對不可放過他們,一定要去拜訪他們!
二、醫院藥師
這是一群身懷高深武功的俠客,在醫院中為民眾的用藥安全把關。不像社區藥局的藥師,一家店面可能就是一位,然而在醫院裡面,因為病人的狀況複雜,分工細膩,通常一家醫院的藥局內有數名至數十名的藥師。藥師們一般分工於門診部門、住院部門、特殊製劑組等。病人在看完門診後到門診藥局領取藥品,門診部門的藥師會確認藥品是否使用適當,必要時會與醫師聯絡;住院藥局的藥師每天進行住院病人藥品的準備與供給;特殊製劑不是一般口服與外用的藥品,這些藥品需要特別的製作方式(無菌)才不會造成嚴重傷害。醫院藥局受到高規格的醫院評鑑考核,也是臺灣藥師的訓練搖籃。因為住院病人的關係,醫院的藥師提供每天24小時每週7天的服務,您若對於從醫院所領取的藥品有任何問題,可以尋求他們的協助。
三、診所藥師
這是另外一群您在醫師的診所裡看到的醫療人員。通常他們是診所管理藥品的大掌櫃,受聘於診所醫師。當醫師診療結束、開立處方後,藥師會把您需用的藥調配好並親自交付給您。
雖然藥師們的工作分布在不同的醫療環境中,但是他們都有一項共同使命,就是為民眾的健康與用藥把關。他們充滿熱情,卻不煽情;高度專業,卻平易近人;他們的忠告逆耳,卻是非常實用。您可以從現在起找一位值得信賴的藥師,讓他成為您健康與用藥的好幫手。
貳、藥師的小叮嚀
如果可以了解以下一些藥品的基本常識,在與藥師面對面的時候,您可以對他們所提供的資訊有更深入的認識。
一、藥品有哪些劑型?使用時該注意什麼?
藥品根據使用方法可以約略分為:注射劑、口服藥品、外用藥品。注射劑必須是完全無菌且沒有熱原(微生物的屍體或代謝物,會引起發燒),在藥廠的製作過程及品質必須非常嚴謹,並非一般醫療院所或民眾可以自行任意製作。而注射藥一般都是由醫護人員幫病人注射(除了糖尿病病人的胰島素),因為注射劑投與的部位有很多種(靜脈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而且給藥的速度也必須考量。總之,注射劑的給予複雜性很高,所以一般民眾不要任意自行施打。
口服劑型的藥品是最常使用的,簡單方便;但服藥時,仍有許多要注意的地方。有些藥服用時,需同時服用大量開水;有些藥,服用後不可以馬上躺在床上,因為可能會傷害食道;有些藥不可以隨意磨粉或咬碎等等。
常見的口服劑型如下:
膠囊劑
可分為軟膠囊與硬膠囊。軟膠囊一般為圓形或卵圓形,裡頭裝的是油溶性藥品,例如:維生素E與魚油。硬膠囊適合裝各種固體粉末或顆粒。
錠劑
錠劑依不同目的有很多種類別,如糖衣錠:掩蓋藥品的苦味;腸衣錠:防止藥品受到強烈胃酸的破壞或防止對胃的刺激;口溶錠:含在口腔立即崩散(例如津普速口溶錠);咀嚼錠:在口腔充分咀嚼之後才吞服,以發揮最好的效果;發泡錠:加水後吞服,在水裡溶解後會發泡(例如某些維生素C錠)。舌下錠:放在舌下即可吸收,很快發生藥效(例如硝化甘油舌下錠)。另外,有持續釋離或長效之錠劑:經設計成慢慢釋放出藥量的劑型,作用時間延長,這樣病人就可以不用一天吃多次藥了。這類藥品不可磨粉,否則會破壞藥品的劑型,可能引起藥量一次釋出,導致過量而造成毒性。
液劑
常見的有糖漿劑、溶液劑、懸液劑等。懸液劑請記得在每次服用前充分地振搖均勻。
外用藥大多是局部作用於不同部位,也有不同劑型,例如栓劑有肛門栓劑、陰道栓劑,軟膏有皮膚軟膏、眼用藥膏,液劑有眼用藥水、點耳液、噴鼻液;特別設計的貼片,所含藥品可經由皮膚吸收達到全身作用。
二、藥品的分級管理
像電影一樣,藥品也有分級。我國藥品分三級:成藥、指示藥與處方藥。處方藥需持有醫師開立的處方箋,且需前往藥局經由藥師/藥劑生調配提供才能購買,而處方藥在管理上也規定,不可對大眾宣傳廣告。成藥、指示藥不需醫師處方即可到藥局購買。指示藥使用前需請教藥師或醫師、牙醫師或藥劑生。另外,保健食品不屬於藥品,如宣傳療效是違法的。
(一)非處方藥
成藥
通常為安全性比較高的藥品,不須要處方箋就可以購得,但使用前一定要好好閱讀藥品標示與說明書。成藥又分為甲類與乙類:甲類成藥限於領有藥商許可證之商店才可販賣,例如金十字胃腸藥、撒隆巴斯、紅藥水;而乙類成藥可以在百貨、雜貨店購買到,例如:綠油精、曼秀雷敦軟膏。
指示藥
是安全性次高的藥品。指示藥不需經醫師開立處方,唯需經醫師、藥師、藥劑生指示,並加以輔導方可使用,例如普拿疼、斯斯等。
(二)處方藥
是限制級藥品,包括管制藥品,限制由醫師開立處方箋才可以使用的藥品。診所醫師親自調劑、或由藥師調劑,交付病人使用。如威而鋼、柔沛、諾美婷、RU-486……這些都是處方藥,一般民眾不可以自行購買。另外,民眾也不能拿某一家藥局的收據,到其它家藥局要求購買同樣的藥。因為收據或藥袋上所列印的是為了提供病人了解服用藥品的資訊,並不是醫師處方箋。處方藥必須持有醫師的處方箋,藥局藥師才可以調劑供應。
三、如何看藥袋
不論在醫院或診所或社區藥局領藥時,藥袋不要隨便丟棄,因為藥袋上有許多資訊,民眾有問題時可以由藥袋上的聯絡電話和藥師聯絡(圖九)。領藥時,應該注意藥袋上列印之姓名、病歷號,確定藥袋上的名字及病歷號或出生年月日與您的身分資料吻合;另外要注意藥品總筆數及藥品數量。第一次拿藥或有新開立的藥品、或是慢性病長期在拿的藥品與以前不同時,要多注意用法、用量是否正確。絕大部分的藥袋上,都註明了藥品的外觀性狀,這個資料一定要留著,當意外地打翻了或弄混了藥品時,您仍然可以找到藥品正確的用法。對於藥袋上的資訊有任何疑問時,可以即時聯絡詢問藥師。
四、什麼是藥品仿單(說明書)?
藥品仿單是經衛生署核定的產品說明書,對於該藥品的名稱、內含成分、作用方式、臨床試驗的資料、藥品的禁忌與副作用等資訊有完整清楚的說明,目的是提供使用者在使用前詳細閱讀,並按照仿單上的指示服用藥品,同時也增加對該藥品的了解。
五、藥品外包裝提供的藥品資訊
依據國內相關法規,藥廠所製造藥品之包裝,應包括下列標示:中文品名、藥品許可證字號、藥廠名稱、廠商地址、製造日期或批號、主要成分含量、用法用量、主治效能或適應症、有效期限或保存期限,以及藥品之分級(成藥、指示用藥、醫師處方藥)。
如何檢視藥品有效期限?藥品外包裝上有不少的數字,製造日期、有效期限、批號是最常見的三組數字。我們先要區分製造日期(Mfd.)與有效期限(Exp.),不同的藥品有不同有效期限,而且日期的表示方法有多種,例如:月/日/年或日/月/年。如果沒有特別註明日而只有年月,則其有效日期為該月的最後一天。批號(Batch No.)與藥品的追蹤品管及安全性有關,如果發生藥品的製作過程有瑕疵,藥廠收回產品時,批號就會是重要的訊息。醫療機構常有分包裝的做法,一般而論,藥品以原包裝保存的期限較長。藥品分包後的保存期限會較短。
藥品未超過有效期限也不保證完好,例如藥品的包裝不完整。每次用藥之前都要查看外觀是否有變色、發黴或長斑,聞聞有無異味。如有異狀,就表示藥品已經變質了,即使還沒超過有效期限,也應該丟棄不可使用。
六、如何保存藥品?
藥品正確的貯存原則,一般是避光、避熱、防潮,並以原包裝來保存藥品。內服藥與外用藥品應該分開貯存;記得保留原包裝及說明書(易於辨識、參考);針對藥品貯存的容器而言,玻璃容器比塑膠袋好;不同種藥品不要混雜在一起;保留有效日期、用法及用量的相關資料;丟棄不確定的藥品。需要冷藏的藥品(2~8℃)不可放在冷凍層,不需冷藏的藥品不要冷藏,以免反而對藥品有負面的影響。
第二章
壹、藥品的誕生
一、藥品研發過程
每一個藥品從發現到上市,要經過許多的過程。其中包括了最初藥品開發、藥理試驗、動物試驗、人體試驗、劑型設計、申請許可、藥廠生產、市場行銷等。每一個過程都需要長時間、大量的人力與經費。
最初藥品的開發,可能由自然界的動、植、礦物中發現,或是在實驗室中化學合成,例如常見的心臟病用藥長葉毛地黃?(digoxin),就是從天然植物中萃取純化而得,大家所熟知的抗生素青徽素(penicillin G)也是由黴菌中發現的;然而,胺卡青黴素(安比西林,ampicillin)卻是在實驗室中經由化學合成,修改青黴素的結構式而得的。世界上有一群科學家專門進行這樣的工作,從各種來源與方法得到成千上萬的化學成分,然後有另外一群科學家,針對這些化學成分進行藥品作用的試驗,找到有作用的化學成分後,再將這些成分進行動物體內試驗;通過動物體內試驗證明作用與毒性皆適可後,才可以進入人體試驗。就這樣,過去每2,000~5,000個化學成分,約有250個成分可以進入動物實驗,但是最終只有約5個能夠進入人體試驗,而僅發現藥品過程平均需要花費2年6個月的時間。
人體試驗可分為4期。第1期的受試驗者是健康的自願者,總數約20~50人,主要的目的在測試藥品的安全性、作用、人體代謝藥品的途徑;第2期的受試者是有特定疾病但較健康的病人,總數約數百人,主要的目的是測試藥品的療效、劑量範圍,以及在病人身體中代謝的狀況;第3期的受試者是更多的特定疾病病人,總數可達數千人,主要的目的在確認藥品的療效與毒性。這三期臨床試驗可能花費2~10年的時間。完成第3期試驗,證明有療效且安全的藥品,就可以向衛生主管機關申請核准上市。上市之後,藥品進入第4期的監測,最主要的目的在觀察藥品是否有不良反應,因為少許的不良反應需要上千人、上萬人才能發現或更明顯。
二、劑型設計
藥品除了本身的療效與安全性之外,還須考慮劑型的設計。劑型的設計是為了讓藥品能順利到達身體中的作用部位,例如有一些藥品如果經由口服進入胃腸道,藥品會被胃酸或一些消化?破壞,因此這類藥品必須經由注射的方式才可以作用。而注射方式也會因藥品不同而有所差異,有的藥可以肌肉注射,也有的藥可以皮下注射,也有的藥只能靜脈注射;靜脈注射還可區分為快速注射和慢慢點滴。因此,在第一、第二期臨床試驗中,觀察藥品如何在身體中被代謝,進而設計適當的藥品劑型也是重點之一。
三、藥品生產規範
當藥品進入大量生產時,必須確保每一顆藥品有正確的成分、相同的份量、適當的貯存時間以及正確的外包裝等,因此每個階段都有標準的規格要求及製程管控。國內於民國71年開始推行優良藥品製造標準(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GMP),近年更進一步推動之現行優良藥品製造規範(Current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cGMP),要求每一個藥品的製造流程皆需逐一收集數據,來證明及保證品質的穩定性與一致性,其中包括了廠房設施(空調、水)、製程、成品及電腦設備。繼cGMP後,衛生署再推動國內藥廠符合國際 GMP標準(PIC/S GMP標準)。讀者對GMP、cGMP、 PIC/S、GMP之詳細資訊有興趣,可上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網站查詢。
藥品上市前,必須經由衛生主管機關審核所有的臨床試驗資料、產品生產過程品質確認資料。通過之後,就會發給藥品許可證,就像每一個人都有身分證一樣。然而這些新藥有一定的保護期限(專利),過了保護期限,其它的藥廠就可以製造相同的藥品,即一般所謂的學名藥。通常新藥的保護期係以新藥申請進入人體試驗的時間開始,所以若花愈多的時間在上市前的試驗,所剩的新藥保護期就愈短,因此這些藥品的售價就會偏高,因為藥品從開發至上市的所有花費與研發另一新藥的經費,得在這段專利時間內回收。所以,藥品的價格計算不只是原料的成本,還要加上許許多多人的腦力、智力與體力!
貳、藥品在人體內的旅程
當藥品進入人體後,會依照其不同的特性而分布到身體的各個部位,接著藥品會在體內的代謝器官(如肝臟或腸道)進行代謝作用,最後再藉由排泄器官排出體外。本節將分成吸收、分布、代謝與排出四個階段,介紹藥品從進入人體到離開人體的整個旅程。
一、吸收——藥品與人體的第一段接觸
藥品進入人體的方式,會直接影響藥品進入人體的多寡,因此藥品會被設計成適當的形式,從適當的部位進入人體,以達到最好的效果。這個被設計成的形式就是藥品的劑型。以下依內服、外用、注射用,簡單介紹各種常見的藥品劑型及吸收的部位:
(一)內服劑型
口服之錠劑、散劑、膠囊劑、糖漿劑、液劑(藥水):
藥品經口服用,由胃腸道吸收而進入全身循環。
舌下錠:
藥品經由舌下的黏膜吸收,可迅速進入全身。
(二)外用劑型
肛門栓劑、肛門軟膏劑:
經由肛門給藥,藥品在直腸融化後再經過黏膜吸收,除了可以局部作用在直腸外,也可能進入血液循環,作用在全身。
陰道乳膏劑、陰道錠劑、陰道栓劑:
藥品經由陰道給藥後,由陰道黏膜吸收,局部作用在陰道、子宮。
眼用軟膏劑、眼用液劑(眼用藥水):
通常點眼藥的目的是希望藥品只局部作用在眼睛,但也有可能經由眼睛黏膜吸收而造成全身性的副作用,例如某些治療青光眼的眼藥水,就可能會引發病人氣喘發作。因此使用眼藥前應主動告知醫師與藥師自己的疾病或健康狀況。
點耳液劑:
藥品局部作用在耳道內,較少進入全身血液循環。
點鼻液劑、鼻噴劑:
藥品經由鼻腔黏膜吸收,主要作用在鼻腔內部;少部分藥品會經由鼻腔血管進入全身循環。
吸入劑:
藥品由口腔吸入,經氣管、支氣管吸收後在呼吸道發揮作用,例如許多氣喘用藥是此種劑型,能快速作用且較無全身性的副作用。最近更有吸入型胰島素,可解決部分糖尿病者需長期注射胰島素的困擾。
皮膚軟膏劑、皮膚貼片劑:
傳統的皮膚藥膏或貼片(如痠痛貼布)大多只有局部作用,但也可能會經由皮膚吸收而進入全身。現在也有特別設計成經由皮膚吸收而達到全身作用的貼片劑型,例如癌症病人止痛用的貼片。
(三)注射用劑型
注射劑:
包含靜脈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等,藥品可直接且快速地進入血液循環;有些注射劑在經過特殊設計之後,藥品可以緩慢持續地進入人體。
二、分布——藥品在人體內的路線
當藥品進入人體之後,就需要分布到適當的部位發生藥理作用以產生藥效。通常除了局部作用的藥品以外,藥品都必須經由血液循環才能抵達目的地。此外,藥品本身的性質會導致藥品在體內各部位的分布不同,例如某些抗生素在尿液中的濃度較高,而某些抗生素卻容易沉積在指甲中。利用這些性質,不同的藥品也就有了不同的功用:在尿液中濃度較高的抗生素適合用來治療泌尿道感染,而會沉積在指甲內的抗生素則可以治療灰指甲。
不過,體內仍然有某些部位是藥品不容易到達的。例如腦部或脊髓,因為在血液和中樞神經組織之間有一層天然的生理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這個屏障是由很緊密的微血管網組成,可以控制血液中物質的進入,一般只容許特定的脂溶性小分子物質通過,藥品通常分子較大,因此不易通過。所以在治療腦膜炎時,有些藥品需要使用較大的劑量;骨頭、攝護腺也是藥品不易進入的部位,所以治療這些部位的疾病時(如骨頭感染、攝護腺感染),需要使用特定的藥品並以較大的劑量才能有效治療。
懷孕或哺乳的媽媽對於用藥則必須要特別注意,因為有些藥品會經由血液進入胎盤或乳汁,胎兒或小嬰兒可能會因此而受到藥品的影響,所以在使用藥品前一定要詢問醫師或藥師,它們是否會對胎兒或嬰兒造成影響。
三、代謝——人體如何改變藥品的性質
當藥品到達作用部位完成在人體的任務之後,人體會將藥品的性質改變,這種過程稱為代謝。人體最主要的代謝器官是肝臟,肝臟中許多酶,可以改變藥品的結構,因而失去作用或毒性而保護身體組織。譬如在第一期代謝中,氧化酶可以將藥品氧化成比較容易溶解於水的物質,因而比較容易排出體外。藥品本身或是氧化後的物質也可與其它成分結合,成為比較容易溶解於水的另一種物質,此為第二期代謝。其它器官如腎臟、小腸等等,也存有某些酶可對一些藥品進行代謝。
四、排出——藥品離開人體
被肝臟代謝後的物質,主要由兩種途徑排出體外,一種是由血液帶到腎臟,腎臟會將這些代謝物自尿液中排出;另一個途徑是直接由肝臟進入膽汁,再度進入小腸,之後由糞便排出人體;有些藥品也可能經由肺部(咳痰)、汗液、乳汁排出體外。如果藥品是經由腎臟排除的,當腎功能不好時就需要調降藥量;相同地經由肝臟代謝的藥品,使用於肝功能不好的病人時也要注意劑量的調降。
藥品就像食物一樣有進有出,定時定量投藥後,藥品在體內經過吸收、分布、代謝、排出,藥品濃度經過一段時間後會在體內達到穩定狀態,維持恆定藥效。若不按時服藥,體內藥品濃度低於有效濃度時就無法發揮作用;若自行調高藥量或多服用次數,則可能使體內的濃度太高而中毒。因此依照指示定時定量服藥非常重要,尤其是慢性病人用藥時更要特別留意。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