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放眼國際級的建築大師,
沒有誰能夠比得上伊東豊雄,為台灣公共建築傾注更多心力;
而除了日本之外,
也沒有任何地方比得上台灣,能吸引這位當代前衛建築家的代表,
接二連三的為這塊土地創造出獨特的新世紀建築!
首獲伊東豊雄親自授權作傳、Toyo Ito & Associates, Architects圖片提供
我們將從伊東的創作熱情、充滿生命力的作品中,發現建築的無盡魅力!
用整個身體來思考吧!用頭腦所想的事只要三天就變了,
然而用身體所思考的事再久都不會改變!
——伊東豊雄(2010年3月2日),寫給台灣熱愛建築與設計的年輕朋友
因為伊東豊雄,是這樣的先驅者、建築家——
也曾有過發不出薪水給所員、靠親友介紹才有設計案可做的慘澹經歷,
也曾在提出嘔心瀝血的作品之時,飽受當地媒體抨擊……
然而他始終堅持走自己「另類現代建築」的創作之路,
藉由與同輩建築師相互批判、砥礪,以不斷精進自己的設計能力熬過了艱困的日子;
終於,伊東豊雄的作品成為各界公認,二十一世紀新建築的代表,
並摘下建築界諾貝爾獎的桂冠——2013年普立茲克建築獎。
而即便成名,伊東仍不斷在世界各地的各種競圖案中奮戰,
同時追尋著更理想的、與自然共生的新建築。
於是,我們才能夠看見一位偉大的建築創作者,努力不懈的動人姿態。
而幸好,我們身在台灣——
所以才能親炙這位不曾停止進步、不曾放棄探索任何可能的前衛建築家,
充滿生命力的四件大型公共建築作品,從競圖、發包到完工啟用的點滴歷程;
也才得以近距離地閱讀、感受
伊東豊雄的成長經歷、不斷追求創新的自我期許、在其作品背後的深沈思想;
於是,我們也因而能夠從這些在台灣已實現、將實現的前衛建築風景中,
找到自己心底深處的創造力,也開啟對未來的無限想像。
作者簡介
學術專長為建築設計、建築理論、日本當代建築論述、都市住宅研究、創意商品與視覺設計。2007 年取得日本東京大學建築學博士學位,現為亞洲大學創意設計學院專任助理教授、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以及 Atelier SHARE 綜合計畫研究室負責人。
熱愛旅行、閱讀、翻譯、鑽研日本建築與流行文化,多次擔任伊東豊雄在台活動與演講口譯;並曾以 Atelier SHARE 負責人身分,協助伊東豊雄建築設計事務所進行台中大都會歌劇院競圖與新建工程。目前持續致力於日本當代建築與台灣建築學界及業界之間的推廣與交流。
自 2002 年起翻譯多本日本經典建築書籍,包括《安藤忠雄的都市徬徨》(2002)、《建築家的 20 歲年代》(共譯,2003)、《都市地球學:日本三大建築家的都市論集》(2004)、《設計活動吧!》(2005)、《伊東豐雄的建築冒險記 10 則》(2007)、《旅。建築的走法》(共譯,2007)、《建築學的 14 道醍醐味》(共譯,2007)、《伊東豊雄建築論文選:衍生的秩序》(2008)、《邁向建築的軌跡——日本建築家的畢業設計》(2008)、《邁向建築的軌跡——日本建築家的畢業設計 2》(2009)、《美的感動:19 條建築之旅》(共譯,2009)、《關於現代建築的十六章》(2010)等;並分別於 2006、2010 年擔任建築雜誌《dA 夯》的策劃與撰稿人;另著有《建築的開始:東方新意的崛起——2008 年第十一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見聞錄》(共著,2009)。
名人/編輯推薦
胡志強(台中市長)
陳 菊(高雄市長)
彭錦鵬(台大社科院遷院工程執行長)
邱文傑(建築師/大涵學乙設計工程有限公司負責人)
張基義(交通大學建築所教授、A+@ Architecture Studio主持人)
曾成德(交通大學建築所教授)
曾光宗(中原大學設計學院副院長)
楊逸詠(大矩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
詹偉雄(學學文創志業副董事長)
劉育東(亞洲大學副校長)
蕭子新(年代新聞主播)
喜歡他執著的方式——
愉快而不苦情。
喜歡他求新求變的精神——
當別人早被拱成大師或被神化的時候,他依然堅持於創作的天地,自在翱翔。
佩服他事務所的經營方式——
像朋友工作室般的永續熱情,效率不是被嚴格控制出來的,
而是從選人、訓練、團隊默契的自然生成,宛如基本的素質,存在於工作倫理之間。
佩服他永不消滅的熱情——
為地球創造有意義、具生命力建築之持久努力,
幾乎不把能量、體力、年紀放在心上,而如此自然衍生而出的不滅能量。
從這本書中,相信您能了解伊東豊雄成功背後之成長過程及令人佩服之原因,
很高興能有機會分享閱讀伊東豊雄之喜悅,相信您會喜歡!
邱文傑/建築師‧大涵學乙設計工程有限公司負責人
建築的宿命就是文學家卡爾維諾所謂的「石化」。
在緩慢的石化過程中,唯有開放、執著並持續地努力,才可能跨越在世界的沈重與作品的輕快之間。
伊東豊雄先生永遠在現實與重力之間,奮力地追尋著空間的流動性與設計的自由度。
也難怪當代建築名家庫哈斯曾將伊東先生描述為「新世紀輕建築新範型的領航員」,
也正是所謂的 Pioneer Forever!
曾成德/交通大學建築所教授‧人文社會學院副院長
建築啟蒙與學習階段正值日本六○年代的高度經濟成長期,
及「代謝論」風起雲湧之動盪年代的伊東豊雄,
其個人的建築成長過程訴說著日本戰後建築發展的歷程;
同時在其設計作品中,更可感受到伊東豊雄作為建築師的生命觀,
以及對於建築創作的熱情、能量與叛逆性。
這是一本近距離剖析伊東豊雄的好書,值得細細品味。
曾光宗/中原大學建築系系主任
如果你認識 Ito san,你就知道他的建築中有堅持、樂觀、隨性、新思想、百花齊放。
如果你不認識 Ito san,請讀本書!
劉育東/亞洲大學副校長‧交通大學建築所創所教授
目次
Preface I
寫在《Pioneer Forever / 建築家伊東豊雄》的付梓前夕 by 伊東豊雄
Preface II
刻畫/一代建築巨人——伊東豊雄的輪廓
序章 改變台灣都市地景的伊東新建築
自 2005 年起,在台灣的北、中、南三座城市,
陸續吹起了生機盎然的伊東新建築旋風,
伊東建築所特有的流動性,也同時帶動了台灣都市地景的正向演化與變容。
- 其一/與城市環境共生的高雄世運主場館
- 其二/作為城市生活藝術場域的台中大都會歌劇院
- 其三/與森林共舞、可呼吸的台大社科院院館
- 其四/誘發新舊文化交流的松山菸廠新建築
第一部 成為建築家之前
原本為了打棒球而只想進入輕鬆的文學院就讀,
卻因意外落榜而重考進東京大學理學院,
伊東自此踏入了建築領域,也為開創屬於自己的建築創作之路奠下基礎。
- 成長記憶中的原風景
- 從內側觀看著藝術的成長歷程
- 東京的故宅出自建築名家之手
- 東大入學——與建築的邂逅
- 在菊竹清訓事務所的建築修業
Episode I 衍生過程的形態 by 伊東豊雄
第二部 作為年輕建築家的那段日子
獨立於 70 年代、伊東這個世代的新銳建築師,
既沒能趕上 60 年代日本大興國家建設的潮流,也沒能受 80 年代蓬勃的經濟發展所庇護;
因而在當時只能陷入一片無能為力的氣氛之中。
- 獨立、成立個人事務所
- 一九七○年代的慘澹記憶
- 過渡到八○年代——不斷辯證的住宅論
- 平和時代的野武士
- 八○年代的新氣象——開展設計規模
Episode II 伊東與安藤的冷靜與熱情之間
第三部 凝視/伊東事務所的絕對真實
雖然伊東事務所的設計操作並不是 top-down 的方式,
然而一旦伊東內心的 image 開始建立起來,
所員們在設計發想上便很難跟得上伊東的腳步了。
- 事務所的運作與創作風景
- 作家型事務所的宿命——競圖中的戰鬥
- 設計案的執行與落實
- 伊東與所員之間的互動
第四部 旅/伊東豐雄的城市漫遊
一般建築師通常會透過畫 sketch 來為旅行做紀錄,
然而伊東卻認為該忘記的事情自動會忘記,
而該記得的事情也會自然而然地殘留在記憶裡。
- 旅行手記(1985)
- 記憶中的九個城市(1988)
第五部 歷經仙台案的成功/邁向世界的伊東豊雄
透過仙台媒體館一案,伊東對極簡、純粹、抽象性空間做出了告別,
並勇敢地朝著有機而充滿生命力的仿生建築邁進;
從此,更掀起了一股席捲日本海內外的伊東建築新浪潮。
- 仙台案之前的境遇
- 建築人生的轉機——仙台媒體館
- 對於「仙台媒體館」之報導的質問書
- 來自仙台媒體館的領悟
- 走向世界的創作足跡——比利時/英國/西班牙/義大利
第六部 伊東豊雄的建築創作歷程
伊東的建築從年輕時代開始一直到現在,
都處於一種不斷變化的動態過程裡,
就如同他在建築中所持續追尋的「流動性」一樣……
- 原始(Primary)建築形態的迴避
- 對於建築之「厚重與堅固」的反感
- 所有的一切來自於對建築立體主義的反抗
- 水的流動與漩渦——對於平面計畫的觀點
- 告別立體主義、邁向管狀主義的美學
- 在立方體中有著「管」的貫通
- 仙台媒體館之後的進展
- 新的真實與衍生的秩序
第七部 最終章:實至名歸的建築前鋒
伊東是刻意另類、勇於嘗試的作家型建築師,
同時也是擅於重新定義問題的建築學者。
「重返自然的懷抱」成了二十一世紀伊東建築之根本命題。
- Zero Age後的全新出航/二○一○啟動的伊東建築博物館
- 日本三一一大震災的?示——挺身而出的建築家們
- ????家(House for All) Project
- 重回自然——思考後三一一的建築像
- 實至名歸的建築桂冠:普立茲克建築獎的榮光
Episode III (泛)伊東建築學派
Appendix 伊東豊雄的光榮軌跡
Credits & References
書摘/試閱
第三部 凝視/伊東事務所的絕對真實
事務所的運作與創作風景
伊東事務所的會議很安靜地在進行著。不知道為什麼,這裡的員工有許多都是身材修長的年輕人,他們的年齡大約是在二十多歲到三十歲之間。說得坦白些,全身長滿肉的那種肌肉男幾乎不會出現在伊東的事務所裡,整個事務所感覺上就如同日本古典藝能家族的孩子們聚集之下,散發出一股優雅的和風氣息。
究竟是具有同樣氣質的人聚集在一起呢?還是說他們因為聚集在這裡,而感染了相同的氛圍呢?總之,在這兒大家都一樣地禮儀端正、優雅而閒適。他們就這樣圍坐在四角形的桌子旁,而會議中對話的進行,是所員只要說明個一兩句,過了片刻之後,伊東就會有所回應這樣的韻律。會議進行中的伊東是完全的poker face狀態,看不出究竟是在高興還是在生氣。
「如果讓伊東先生親自畫出sketch來的話,那可就不太妙了喔!」伊東事務所的所員經常會這麼說。以所長為頂點,然後上下關係非常嚴明的建築師事務所雖然很多,然而伊東事務所卻是比較沒有階級意識的地方,大多數的設計案也都會很放心地就交給負責的所員來主導。一般來說,建築事務所都是由所長用free hand的方式,流暢而快速地畫出sketch,然後再遠遠地眺望著所員領受這些圖稿,最後畫成實際上可以施作的圖面。不過,在伊東事務所這裡,卻不是這樣的做法。
盡可能不讓伊東畫出那種「必須領受」的sketch,而是在操作過程中提出優秀的設計發想、讓伊東來點頭通過該提案的做法,是所員們描繪出來的理想狀態。而這正是所謂的「作家型事務所」員工所必須具備的本領。因為大家都是靠著自己的才能在做事的,sketch是由對方先畫出來,還是從自己這裡先提出來呢?感覺上雖然有點「扭曲」,然而這也是身為建築人之間的良性競爭。有某位所員表示,這其實剛好與大家那副溫和的和風表情大異其趣,因為大夥兒骨子裡的本性其實都具有「鬥爭的體質」。甚至有的所員還表示「伊東是競爭對手」呢。
在設計案的進行過程中,一定會有進行會議的必要。和伊東的會議,通常都只能塞在伊東出差之間的縫隙裡。每個設計案的負責人必須主導會議中的討論,因此事先準備好該會議中所需要討論的內容,算是設計作業上的基本工夫。由於競圖都有交件的期限,同時設計案也都會有規定的時程,從最後的期限反推回來,就會知道什麼時候該完成什麼程度的工作。
由於伊東在東京的時間十分有限,而且也被切得很零碎,因此,如果不早點把和伊東開會的時間確定下來是不行的。而且,如果總是來不及準備好要報告的進度,而造成會議不斷延期,會是很不好的狀態;尤其如果讓主任甚至伊東先過來問:「狀況怎麼樣了?」的話,就表示已經被搶了先機。
此外,根據其他所員的說法,伊東可以說是前仆後繼且快速地做出發想提案。以所員的立場來說,明明是希望可以進行重複檢討而「打算慢慢地思考」,但毫無疑問地,伊東總是會覺得「要快一點,不當場進行思考是不行的」。伊東那種集中的功力是非常厲害的。伊東的sketch從用鉛筆所畫的簡單版本,到以色鉛筆、運用各種色彩標示出來的精美版本為止,有著各種不同的變化模式。因此每當出差的時候,伊東總會在軟性的黑色筆袋裡裝入好幾種不同顏色的色鉛筆隨身帶著走。
所員們表示,如果被伊東搶先畫出sketch的話,他們之後的思考方向就會受到限制。因此,他們會在給予伊東某些提示的同時,企圖先把提案做出來;然而大夥兒在速度上卻完全不是伊東的對手。
伊東事務所裡,也有所謂的「恐怖的傳真」。原本所員們會因為伊東到海外出差,而以為可以賺點喘息的時間、稍微鬆一口氣,然而事務所的傳真機卻會在夜半時分吐出伊東的sketch。或者是由於伊東的早起,而使大家不得不有了從早上五點或六點就開始寫文章或思考設計未決的懸案的習慣。伊東經常在早上一來到事務所的時候,就立刻從包包中將sketch給掏出來,這就是所員們所謂的「早晨的sketch」。
所員們對於伊東的sketch有些戒慎恐懼的理由,主要在於伊東所畫的sketch看似單純,然而實際上卻是完全包含了所有的設計思想在裡面的緣故。某個前所員表示,伊東很清楚「只要繼續這樣『煎熬』就會變成像這樣、會有這樣的東西跑出來」。
如果不具有以一張sketch就表現出設計思想的明確性,那麼建築就無法往前進。伊東厲害的地方,就在於有著把原本還很模糊的東西熬煮成單純東西的力量、以及將事情往單純的方向轉移的那份姿態與氣勢。然後,必須藉由sketch的繪製,把究竟在想什麼的這件事搞得更清楚才是。伊東所畫的sketch,是深藏於其意識底層的東西。「雖然不知道是否能成為建築,不過總得做做看才知道。」伊東曾經表示:「所謂的sketch,必須把手伸進嘴巴裡、把心臟給抓出來般地來畫。要從心底來畫。」
(摘自本書第三部 凝視/伊東事務所的絕對真實)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