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12/26年度盤點作業,門市店休一天,網路書店將暫停出貨,12/27將恢復正常營業,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發現孩子的亮點
滿額折

發現孩子的亮點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00 元
優惠價
90270
庫存:1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8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內容簡介】
國立政大教育心理與創造力研究學者詹志禹
集結《親子天下》人氣專欄文章,匯集重要教育研究與新知
幫助家長用「理性」思考親職角色,以「智慧」展現父母之愛。

二○一二年開始,《親子天下》雜誌邀請政大教育系教授詹志禹開闢專欄。兩年來,這個專欄從實際情境出發、提出當下迷思困惑,再透過扎實的教育理論與實證研究檢視,形成「家長咖啡屋」這個專欄的溫和理性基調,贏得眾多讀者認同。

絕大多數的家長,都是循著父母的腳步與自己的摸索,嘗試成為一位「稱職」的父母。但如何才能稱職?在教育與教養理論百百款的浩瀚領域中,政大教授詹志禹以深入淺出筆觸,為讀者轉化深奧的教育與教學理論,幫助父母理解教育領域的新研究與新發現,以回答長年以來,存於大眾心中的共同迷惑。

譬如,針對「百歲醫師育兒法」與「親密育兒法」的諸多論戰,詹志禹帶著讀者回到理論緣起的行為主義與認知心理、人本主義,理解這兩種派典的基礎點之不同;在家庭與學校普遍使用「獎賞」鼓勵孩童的現實下,他以馬克吐溫「湯姆歷險記」的知名故事,釐清「獎勵」、「動機」與「興趣」彼此間錯綜複雜的關係;他也以學者善於歸納的特長,分析出家長常在不自覺犯下的「四種溺愛」、「五種強迫」……等諸多教養類型。

這本小品文集,可說是在現今眾聲喧嘩、教育教養理論莫衷一是的氛圍下,極其難得擁有理性哲思的教育與教養反思筆記。作者以親和平易、深入淺出方式,將教育理論娓娓溫和道來,文章所引發的思考力道卻令人沉吟再三,是值得夜深人靜之時,自我反芻的案頭良書。

本書提供您:
教養的知識:透過科學方法與學術專業,提供您在「親職教育」和「學習視野」等面向,具體可行的教育觀點與策略。
教養的智慧:教養不是技術問題,而是人生觀的問題。閱讀本書,展開一趟反璞歸真、回到童年的自我解放之旅。

誰能從本書受益?
 經常瀏覽教育教養部落格,卻感覺自己迷失於眾多建議的用功父母。
 想了解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證研究,如何應用於日常教養的用心父母。


【本書特色】
•你相信「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或「三歲看好,七歲看老」?
•孩子天資聰穎,考上一流名校,平步青雲,你放心了嗎?
•孩子找不到人生方向,你會覺得他一事無成,或相信他大器晚成?
•百年之後,一抔黃土,誰將留名?教養,要在意一時或放眼千秋?

絕大多數的家長,都是循著父母的腳步與自己的摸索,嘗試成為一位「稱職」的父母。但如何才能稱職?政大教育學者詹志禹教授認為,優質教養在於智慧之愛:在保護中學放手,在協助中給自主,在關愛中有平等心,在慈愛中尊重他人。

《親子天下》雜誌專欄作家詹志禹教授,兩年來以教育專欄「家長咖啡屋」,從實際教育情境出發、提出當下迷思困惑,透過扎實的教育理論與實證研究,檢視各種教育現象與教養議題,贏得眾多讀者的熱烈迴響。

本書以「尋找亮點」、「呵護亮點」、「點燃亮點」三大篇做為開展,書中內容除集結「家長咖啡屋」專欄文章,並收錄從未發表的教育研究與重要新知。小亮點,大力量,期待讀者透過閱讀,促發教養觀點與行動上的改變,讓孩子們生命中的每一刻,因發現亮點而閃耀。

【推薦人】
聯合推薦:
吳思華校長(國立政治大學校長)
吳靜吉教授(國立政治大學名譽教授,創造力講座主持人)
鄭石岩老師(知名作家)
陳安儀(知名作家、人氣親子部落客)
陳藹玲(富邦文教基金會執行董事)
黃哲斌(天下雜誌特約記者)

部落客爸爸讚好推薦:
蘇明進(老ㄙㄨ老師、台中市大元國小教師)
趙介亭(綠豆粉圓爸、展賦教育文創執行長)
施威良(佑佑皮皮.com親子部落格格主)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詹志禹,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教育心理系博士,現任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兼政大教務長 ,並擔任教育部「未來想像與創意人才培育計畫」總辦公室主持人,也是《親子天下》雜誌專欄作家。曾任政大教育學院院長、教育學系主任、政大附設實驗國民小學校長等職,但最希望做一個「自然人」。學術興趣包括教育心理學、教育統計學、科學哲學與創造力研究等領域,累積發表作品上百餘篇。喜歡教學和寫作,曾獲政大第一屆教學特優獎,在學生心目中是既嚴格又尊重的人生導師,但兩個女兒則常笑他是「喜歡講冷笑話的老爸」。

他曾是「山上的孩子」,上小學時每天上學和放學,都要各花一個多鐘頭跋山涉水;他從小就學會插秧、除草、割稻、曬穀、採茶、放牛、釣魚、網蟬、抓泥鰍…,深刻體會農人之苦和自然之美。他讀碩士班那年的暑假,在水田中幫忙割稻時,鄰居還打趣他說:「現在全國站在水田裡割稻的人,你是學歷最高的!」

他從小喜歡閱讀和文學,但到小學四年級才擁有人生第一本課外書,到小學畢業才看到學校蓋好圖書館,以致於經常閱讀家裡糊在破牆壁上的報紙。他讀高中時,曾與班上同學共同編輯、出版刊物,醉心於看到自己的作品變成鉛字發表出來;讀大學之後,熱衷於跨領域的閱讀,對知識和真理擁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經常與同好共組讀書會,此一嗜好,延續到國外留學時期更變本加厲,同時經營二個讀書會。

他回國任教後,曾長期參與大學民主化、師資培育多元化、九年一貫課程改革、創造力教育計畫、社區大學發展等政策革新或社會運動,但在家裡卻是孩子的大玩偶和床邊的說書人。

因帶有「耕讀」性格,所以最喜歡自然、自由、自在、誠樸、單純和相互尊重,最討厭權謀、控制、武斷、計算、虛假、卸責和爭功奪利;雖然做了很多年行政工作,仍然不適應行政工作;偶而喜歡旅行、散步、獨思、讀推理小說、看布袋戲和養花蒔草,只是業餘時間很少。

目次

聯合推薦
吳靜吉\發現孩子的亮點,從同理心開始
鄭石岩\正向的教導藝術
陳安儀\適性揚才,才是真教育
黃哲斌\魔咒釋放的一代
趙介亭(綠豆粉圓爸)\開展天賦,人生多美好
施威良(佑佑皮皮爸)\從思維尋找方向,從智慧得到力量
自序 有咖啡味道的智慧之愛

1.尋找亮點 看見孩子的內在天賦
■一個孩子就有一個亮點
有亮點,才有起點。就像一把鑰匙打開祕密花園之後,往往後面還能看到百花齊放。
■百年之後,誰將留名?
你還在問孩子考試考幾分嗎?「分數」、「名次」能為孩子的人生與社會帶來什麼意義?
■堅持興趣,叛逆有理
今日孩子未來從事的職業,尚有六〇%未被發明出來。孩子的生涯,誰選擇?誰負責?
■一樣天才,兩種命運
你認為「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或相信「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害怕成功的女孩背後
社會演化至今,雖逐步認同並實踐性別平權,卻仍難接受「女尊男卑」?
■有一種孩子值得等待
如果孩子興趣廣泛,生涯卻遲遲沒有定向,你會覺得他一事無成,還是相信他大器晚成?
■等待孩子的成就要等多久?
你對孩子的期望是為了彌補缺憾,還是發揮孩子的天賦?如果一輩子都在等待,你離去時會失望嗎?

2.呵護亮點 實踐有智慧的優質教養
■育兒寶典,小心選錯派典
「老大照書養,老二照豬養。」少子化社會中令人憂心的現象是:許多父母不知道自己選錯書!
■錯愛孩子的四種方法
沒有「寶媽」哪來「媽寶」?愛孩子沒有錯,但愛錯了方法,就容易養出長不大的王子和公主。
•延伸閱讀:陳之藩談「哲學家皇帝」
■假日父母的親子互動祕訣
親子相處不一定有互動,有互動不一定有加分。優質親子關係的關鍵何在?
■你是「衛星導航」父母嗎?
指導不等於指揮,急著給孩子答案,反而會讓他錯失學習的主導權。
■當心「我是為你好」
「我是為你好」、「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類父母常對孩子說的話,你曾說過嗎?
■我家也有「愛因斯坦」
優質教養的關鍵,不在父母嘔心瀝血的管教策略,而是自然形成、處之不覺的家庭氣氛。
■你要培養理性的孩子嗎?
當你遭遇孩子理性的質疑或挑戰時,你會生氣或高興?親子之間,講理就好。
■讚美的風險
讚美是一種評價,但評價可能是一種控制,將使孩子對外在評價過度敏感和倚賴。
■哪種獎賞最管用?
如何讓孩子把學習當遊戲?什麼樣的獎賞,會削弱興趣、侵蝕內在動機?
■拿手足互相比較的代價
華人父母似乎比歐美社會更愛「超級比一比」,小心「見賢思齊」不成,反倒傷了感情。
■孩子鑄成大錯,誰該負責?
社會大眾常把犯罪行為歸因於家庭教育失敗。一個人的過錯,家庭要負多大責任?

3. 點燃亮點 擴展教與學的新視野
■找到心流就能學而不倦
教育的核心,不再只關心學什麼、考什麼,而是思考為什麼學?能不能自主學習、樂在學習?
■你誤解「教學」了嗎?
光講解卻沒促成理解,光教書而不教人時,算是「教學」嗎?
■你誤解「建構學習」了嗎?
建構式數學的真義,在於翻轉學習的思維:即使有標準答案,也不會有標準解法。
■我對數學的愛恨情仇
一個年逾中年、專長為「教育統計學」的教授,卻仍殘留著焦慮的數學夢魘……
•個案故事:數學差點毀掉作家三毛
■為何大師培養不出大師?
相對於兒童,父母和教師都是專家;專家不理解生手,常因不耐煩而成為學習的殺手。
■你誤解「創意」了嗎?
創意就是怪異?究竟什麼是創意?是靈光一閃的瞬間?或是一種人人可以學習的技能?
•個案故事:語文和數學差點毀掉畫家畢卡索
■如何謀殺「愛因斯坦」?
台灣有沒有潛在的「愛因斯坦」?當然有,只是我們可能不知不覺中正在謀殺「愛因斯坦」!
•個案故事:傑出發明人高發育先生
■如何用回饋引導學習?
你給孩子的回饋方式,反映你潛藏的教養哲學;你的回饋話語,牽引孩子的學習。
■獨學不如共學
謹慎建構自己的共學社群,氛圍對了,動機來了!
4.尾聲 陪年輕人尋找生命的主題

書摘/試閱

【作者序】

有咖啡味道的智慧之愛

「家長咖啡屋」的由來
愛情關係如酒,充滿浪漫,讓人陶醉、暈眩。
師生關係如果汁,充滿多樣的選擇,讓人營養、健康。
親子關係如咖啡,有甘有苦,有奶有糖,有甜蜜有負擔,讓人浪漫中不失理性,半夜中猶保清醒。
友情關係如水,清淡自然,涓涓細流,山高水長。
水無所不在,故酒中有水,咖啡中有水,果汁中有水,所有飲料中都應該有水;正如愛情中有友情,師生關係中有友情,親子關係中有友情,所有關係中都應該有友情。
愛情關係若缺乏友情將只剩激情,正如葡萄酒只剩酒精;師生關係若缺乏友情將只剩訊息傳輸,正如蘋果汁只剩維他命;親子關係若缺乏友情將只剩權威和禁令,正如一杯曼特寧,只剩苦澀的咖啡因。
本書內容主要來自我為《親子天下》撰寫的專欄「家長咖啡屋」,我希望這幾杯咖啡可以幫助父母在浪漫中不失理性,且不必在半夜中保持清醒。

一八五〇結界遊戲
《親子天下》何總編邀我撰寫專欄時,跟我說:「一篇專欄能容納的篇幅上限大約是一八五〇字。」從此,我和一八五〇展開艱苦的奮鬥。寫科普性質的文章和寫學術論文大不一樣,前者講究意義、創意、趣味和可讀性,後者講究證據、方法、論述和系統性。我寫這個專欄,習慣提前二至三個月完成初稿,封入檔案夾,透過時間拉開我和文章的距離,以便跳脫作者的觀點,再重新以讀者的觀點審視作品。因為每篇初稿通常遠超過一八五〇字,所以我必須刪修精鍊,犧牲系統性論述,但盡力保持每一篇文章都至少擁有一個問題、一個故事、一些證據、一個核心概念和一個理論基礎。

這個奮鬥歷程,讓我回想起很久以前,我和家人去平溪和石碇郊遊,看到一群年輕人捨棄寬平的大馬路,走在廢棄的鐵軌上,歪歪扭扭,甚難平衡,但逸趣橫生,山谷中迴盪著活力的笑聲,我當時突然深刻體悟:寬平自由的大道未必有趣,擁有適當的難度、限制和失敗的可能性,反而更具趣味和挑戰性。
一八五〇這條鐵軌,讓我走得「痛快」:痛苦中有快樂,辛苦中有心流(flow)。

常識、知識與故事
許多人沒有結婚,才敢擔任婚姻顧問。許多人沒有生孩子,才敢暢談親子教養。一旦結了婚或生了孩子,許多人變得沈默。
也有許多人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做父母的,因為實戰經驗豐富,反而變得喜歡發表或分享。

沒有經驗的理論是空洞的,沒有理論的經驗是盲目的。
人類曾有數千年以上的歷史,憑著觀察或體驗,認定太陽繞著地球轉,以為心靈在心臟,或認定精神病是鬼魂附身。
小時候,大人告訴我:細腰蜂將昆蟲拖進牠的巢內加以催咒,昆蟲就會變成牠的小孩長大。我觀察細腰蜂將昆蟲拖進巢後,的確會發出嗡嗡的聲音宛如催咒,幾週後的確會有小蜂飛出,所以我對這個說法深信不疑,直到上學後從生物課才知道:細腰蜂只不過是將那些昆蟲拖進巢內儲存,做為牠孩子的食物。
有一位老祖母非常篤信神明,經常帶著她那讀國中的愛孫去廟裡拜拜、求香灰,回到家裡,就叫孫子拿香灰去沖開水喝掉;孫子拿了香灰就乖乖離去,喝完水後進房間繼續讀書。皇天不負苦心人,兩、三年後孫子終於考上了一所明星高中,老祖母欣悅地說:「XX公真靈!祂的香灰真有效!」

不久後,祖母離開了人世,父親繼續帶這位讀高中的兒子去廟裡拜拜、求香灰,要求兒子依照慣例喝掉香灰。沒想到,兒子帶著父親進書房,拉開一個抽屜,掀開一本書,底下藏了三十幾個香灰包。兒子告訴父親:「這些都是多年來阿嬤要我沖開水喝掉的香灰,其實我都只是做個樣子,然後喝掉開水,進房間順手把香灰藏在這裡。爸爸!香灰中含有重金屬和有毒化學物質,我不想喝!我是不忍傷阿嬤的心才騙她,但我不想在高中三年仍繼續騙你!我每天用功讀書不是因為喝了香灰,而是因為我知道你們對我的期望很高。」

天真的觀察,只能形成直觀的常識;主觀的經驗,經常造成錯誤的判斷。常識與主觀判斷,都要等待知識的修正或推翻。但即使在自然科學領域裡,有很多人努力推展科普書籍,仍有科學哲學家估計:以專家知識替代錯誤觀念,並轉化成為社會常識的時間遲滯,至少需要三十年。其實看看媒體,看看神壇,看看算命節目,就可以知道三十年是非常樂觀的估計。

知識來自於理論與方法的辯證,而科學方法的特性通常包含邏輯、系統性和知識脈絡。聽過這個故事嗎?有一個人說:「我能證明蚱蜢的耳朵長在腳上面。」他抓了一隻蚱蜢放在桌上,然後大聲拍掌,結果蚱蜢嚇得跳離桌面。他再把蚱蜢抓回桌面,折斷牠的腳,然後大聲拍掌一下,結果蚱蜢動也不動。這個人說:「你看到了吧?牠不動了,牠聽不到我的掌聲了,這證明牠的耳朵長在腳上面。」你聽完之後,是不是會臉上出現三條線?覺得這個邏輯很荒謬?是的!大膽假設很容易,小心求證很困難。知識不只是整合理論假設與個人經驗,還要注重科學方法與學術專業。

可惜的現象是,台灣近年來的學術界,在頂尖大學計畫的推波助瀾之下,學術論文出產很多,卻與在地問題或生活實踐脫節。以教育領域來說,極少部分的家長和中小學教師,會透過閱讀學術論文做為教育實踐的參考,往往不是遇到方法論(尤其是統計分析)上的門檻,就是遭逢英文閱讀上的困難。本書期待將常識和知識的時間、距離拉近一些,所以撰寫時儘量採取下列「五少五多」原則:
1. 少談論空泛常識,多介紹專業知識。
2. 少倚賴主觀判斷,多取經學術基礎。
3. 少賣弄專業術語,多採用日常用語。
4. 少列舉自家例子,多採擷廣泛案例。
5. 少論述空洞原則,多穿插有趣故事。

本書的故事不是用來證明,而是用來說明,並且用來促進理解、增加趣味和強化記憶。故事真假難辨,因為即使採用真實故事,也必須姑隱其名、變換時空或改頭換面,避免有人對號入座,但儘量保留意義的真實。
此外,在考量專業基礎及著作名分之下,為了兼顧文章的可讀性,本書控制每篇文章的文獻引用和英文名詞附注儘量各不超過一條。

智慧之愛
從常識到知識,從知識到智慧,都各有一段距離,其間宛如漸變的光譜。知識可能偏重方法(包含技術、策略或工具),智慧卻必須反省目的,必須整合知識與價值。沒有方法之目的是空想,沒有目的之方法是盲動。父母教養孩子,不只需要具體有效的方法,更需要從人生觀和價值觀去反思自己所做的各種抉擇與行動,因為每一個抉擇與行動都有潛在的價值,也都有潛在的風險,小至「帶孩子到溪邊郊遊,你要鼓勵他還是要禁止他玩水?」大至「陪孩子考大學填志願,你要鼓勵他還是禁止他選填一個有興趣但卻冷門的科系?」這類問題不可勝數,且都不是一個單純的技術性問題,所需抉擇都不知不覺揉合了某些知識與價值觀。

本書有些篇章探討的問題,其解決之道偏重知識,例如:
 坊間育兒寶典很多,該怎麼選擇?親子相處時間很少,該怎麼互動?
 為什麼有的孩子主動,有的孩子被動?有的孩子講理,有的孩子蠻橫?
 為什麼有些孩子害怕數學?有些女孩害怕成功?
 為什麼有些手足和樂融融,有些相互視如寇仇?
 讚美孩子有何風險?獎賞孩子有何後果?最佳回饋是什麼?
 你誤解「教學」了嗎?你誤解「建構學習」了嗎?你誤解「創意」了嗎?
有些篇章探討的問題,其解決之道偏重智慧,反映了父母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例如:
 你相信「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或「三歲看好,七歲看老」?
 假如你的孩子才二十歲,就已經從世界名校畢業,平步青雲,你放心了嗎?
 若他四十歲了,仍然尋尋覓覓,一事無成,你會失望嗎?
 若他六十歲了,仍然功名全空,猶如夢中,你會絕望嗎?
 人人百年之後,一抔黃土,誰將留名?父母為孩子,要在意一時或放眼千秋?
平心而論,我覺得追求真善美的孩子,終究是人才,父母不妨耐心等待;即使等到入棺材,仍不妨放寬胸懷,這就是智慧之愛。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70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