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從小,Kevin(吳季衡)就是個典型的乖寶寶,考試常拿一百分,是不太需要擔心的好學生;Jason(吳季剛)則是不愛念書,只喜歡娃娃與藝術,不太願意接受傳統規範。
為了讓孩子能在更活出自我價值的環境下成長,她獨自帶著兩個孩子到美國、加拿大念書。而後,Kevin 直升美國名校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雙修國際關係與經濟學,又拿到日本早稻田大學企管碩士;Jason(吳季剛)走的是另一條完全不同的道路,因為美國第一夫人蜜雪兒穿著他所設計的服裝參加就職典禮,而成為台灣之光,成為世界知名設計師。
面對兩個個性截然不同的孩子,身為媽媽的陳美雲女士,是如何看待這件事?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又是如何適才適性,加以引導?期間的不確定和掙扎心情又是如何呢?這是一位媽媽長達十多年的教育實驗,過程與甘苦值得所有父母參考。希望透過本書,讓更多父母了解,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質,父母的責任是去發現孩子的天分,並給予鼓勵支持、適時引導,讓孩子最終找到適合自己的路,擁有自己的一片天。
作者簡介
陳美雲
台南科技大學家政系,中華企經學會高階管理MINI-EMBA。現任聖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品鮮璞食股份有限公司食藝總監。
婚後辭去工作,專職家庭主婦,相夫教子,直到小孩進入大學,才返回職場,協助先生吳昆民開創醫學美容事業,1999年設立聖思股份有限公司,為西班牙醫學美容知名品牌SeS Derma台灣總代理,結合國際專業,推廣自有品牌Exceland,並於2010年引進以色列天然活機保養品牌「Gamila Secret」(潔米拉的秘密),深得好評。2011年榮獲雲林縣國立斗六高級中學第9屆傑出校友。
2012年任職新事業處「良食究好 市集餐廳」食藝總監。
近年來在公忙之餘,懷著分享的心願走入校園及公益社團演講,希望藉由親身經驗,啟發孩子的天賦,圓夢做自己。
採訪整理
林靜宜
曾任《遠見》記者、《30》主編。主要作品有《微笑走出自己的路》、《台積電的綠色力量》、《捷安特傳奇》、《改變成功的定義》、《淚光奇蹟:陪伴曉鈴的病床手記》等書(以上皆由天下文化出版)。
名人/編輯推薦
名人推薦
美雲伴同兩個兒子成長的旅程,其實早從國內的幼年時期就已開始,移民加拿大後,美雲更將這個「幫助者」的角色發揮到極致。她身兼司機、廚娘、保母、清潔婦……,與兩個兒子面對不確定的未來,共同承受不能失敗的壓力。她放下身段、不顧面子,展現「卯起勁來幹」的決心。在全書中,看到作者身為母親的努力讓人感動,「堅持不放棄」的特質,更令人讚佩!
台灣廣播公司董事長 馬長生
美雲把孩子的行為約束在正規生活中,扮演一個成功的管理者;她培育孩子的思維具有前瞻眼光,更是一位偉大的領導者。有了這樣一位兼具管理者與領導者角色的母親,孩子是幸福而快樂的。這本書是培育優秀子女的教科書,更是新手父母必讀的完美手冊。祝福每位父母,都能從書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打造出充滿愛的家庭!
哈佛企業管理顧問公司董事長洪良浩
透過書中點滴串起的小故事,我看見教養得當的孩子,自己幸福也替周遭帶來幸福。而我眼見的季衡、季剛,重點不在於成就,而在他們是自信且快樂的人,這不正是許多父母養兒育女的最大初衷?同吳媽媽的相處,獲益良多,她像磁鐵,牢牢吸引眾人,也像寶庫,只要肯挖,必不空手。讓我們一起從書中挖寶吧!
自由作家暨全職快樂媽媽 劉茵茵
展讀原稿,生活的軌跡,移民的點滴,再度滙集呈現,歷歷有如昨日。一念之間的選擇,衍生無數的辛酸、驚喜、挫折、歡欣、失落、收穫,這些回憶成為人生故事,生命樂章。這本書,補足了季衡、季剛成長過程我的缺課,知曉「陳寶釧」(我給吳媽媽的暱稱)母兼父職的辛勤偉大,了解兒子適應環境的勇敢毅力。
祥圃實業董事長 吳昆民
序一 馬長生/台灣廣播公司董事長
一個充滿愛的家庭
「上帝創造了亞當,後來見亞當一人獨居不好,就為亞當造了一個女人,夏娃(眾生之母的意思)。」(《創世紀》第1章18節)
人類建立了第一個家庭。夏娃是以一個「幫助者」的角色出現,成就了一句諺語:「每位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位偉大女性的付出。」的經典之說。
美雲嫂與吳爸(昆民兄)是高中同班同學,在吳爸還不知情的狀態下,就被觀察力敏銳的美雲「鎖定」為值得託付終身的男人。(雖然,常聽吳爸開玩笑的說,我這一生只交了一個女朋友,……然後……就結婚了! )美雲進入吳家後,奉獻了自己,對孩子發揮關鍵的影響力。她努力的結果,更創造出一位「台灣之光」Jason Wu(吳季剛)。
這個家庭與台灣百萬個家庭沒有顯著的不同,一位辛勤創業的父親、一位委身顧家的母親、一對快樂成長的小孩。在尋求一個更多元的學習環境前提下,吳家做出移民的決定,展開「美雲嫂在加拿大的奇幻漂流旅程」。
美雲伴同兩個兒子成長的旅程,其實早從國內的幼年時期就已開始,到陪同季衡(國一)、季剛(小四)移民加拿大後,美雲更將這個「幫助者」的角色發揮到極致。她身兼數職,司機、廚娘、保母、清潔婦……,與兩個兒子面對不確定的未來,共同承受不能失敗的壓力。她放下身段、不顧面子,展現「卯起勁來幹」的決心。每人付出的代價不輕,上帝也以豐碩的果實祝福賞賜。
在全書中,看到作者身為母親的努力讓人感動,「堅持不放棄」的特質,更令人讚佩!我們還看到:
她「夠悍」:因為愛而頂住、忍心,使兒子們受教歸正。
她「夠機車」:不斷超越,設定「背靠背」(Back to Back)不間斷的目標,努力接續努力,不斷向上建造。
她「夠兇」:勇敢、看得遠,家中三個男生都「怕」她,也尊重她!她不懂的會問,不會的就學,不好的就丟掉;她「敢」於跳出「框框」,也要求兒子們要跳出傳統的限制。
吳爸、美雲嫂建立了一個充滿愛的家庭,平凡、努力又自在!季剛「Jason Wu」的光環確實亮眼,季衡(Kevin)的表現也極優秀,就像其他台灣鄰家男孩一樣,是各業的精英、各行的達人!兩人在父母心中都是心肝寶貝。
美雲說:「對身邊的人來說,我們每個人都是一份禮物,幫助彼此成為真正的自己」。因為愛,父母懂得放手,讓孩子做自己;因為愛,父母能保持赤子之心,不斷學習,持續努力,隨時成長。知道自己就是愛,愛自己不成為別人的負擔,反要成為祝福;家中成員集體互動帶出的能量建造了彼此,也使得這個世界變得不一樣。
序二 洪良浩/哈佛企業管理顧問公司董事長
千金難買的新手父母必讀手冊
我從事企管培訓工作整整40年,在哈佛企管的培訓課程中,有一個熱門課程「因材施教的情境領導II」,廣受企業界喜愛。許多企業把這門課當成晉升經理級的必修課程,以免企業員工當上經理職位後才學習如何當經理,因而產生錯誤,造成的損失與付出的代價頗高。
教養子女也是如此。倘若父母能在培育子女過程中,先學習一些方法,將可避免很多錯誤。培育子女不容錯誤發生,因為父母沒有第二次機會讓子女重新來過,錯誤的方法所造成的損失,是一輩子所不能彌補的。
吳昆民夫婦是我多年好友,吳媽媽(美雲)為了不希望小孩成為制式教育下、升學機器模型所製造出來的乖寶寶,體現孟母三遷而千里跋涉,為尋找一個能够發揮孩子天賦的地方而全力付出。很慶幸她的付出為台灣之光做了一個新詮釋。
仔細閱讀本書,我發現書中的幾個核心教養重點:
符合孔子所揭櫫的「因材施教」理念,按孩子的興趣天賦,給予不同的資源與環境。
從愛出發,營造合作的夥伴關係,不以父母威權將父母的理想變成孩子的夢想。
重視情境因子,採取情境式教育。
培育子女沒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適的方法。
以身作則,身教言教並重,要先孝順父母,子女才會孝順你。
激發學習動機才會加速提升能力。
溝通再溝通。
只要掌握這些重點,相信父母們將可獲得如下好處:
能依子女的特質與天賦給予適當的培育。
能放手讓小孩發展出獨立自主的生存力。
親子關係更融洽。
父母以帶領改變為主,能接受新創意與新想法。
子女會感到父母關心他們的成長。
子女的潛能在父母培育下,會加速發展,提早成就大事。
父母與子女彼此間的滿意度會提高。
有了上述種種好處, 就能營造充滿愛的家庭。在愛的家庭中養育出來的小孩, 才具有國際競爭力。
美雲把孩子的行為約束在正規生活中,扮演一個成功的管理者;她培育孩子的思維具有前瞻眼光,更是一位偉大的領導者。有了這樣一位兼具管理者與領導者角色的母親,孩子是幸福而快樂的。美雲的這本書,簡直就是「因材施教的情境領導II」的實例家庭版,也是培育優秀子女的教科書,更是新手父母必讀的完美手冊。祝福每位父母,都能從書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打造出充滿愛的家庭!
序三 劉茵茵/自由作家暨快樂全職媽媽
大家的吳媽媽
吳媽媽要出書了,恭喜!並滿心歡喜!聽她演講是享受,同她相處,也是!
和吳媽媽結緣於演講邀約,優雅嬌小的身段,有著破錶的溫度,散發不容忽視的光與熱。記得某次演說完畢,聽眾絡繹,私下求教,她耐心一一回覆,我這主辦只能在旁著急,一方憂她過於勞累,一方慮她太受打擾。末了,對那未能解答的,吳媽媽竟說:「你,把我電話抄下來,我幫你打聽,你再打電話給我。」熱忱令人驚歎!若說「感恩和分享是吳家重要的精神傳承」,於她身上印證無疑,並發揚光大!深覺吳媽媽不單善盡看顧季衡、季剛的責任,對普羅大眾亦不吝照拂,她結實是大家的吳媽媽。
養兒育女和經營家庭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歷經移民、分偶及教養兩位興趣、個性迥異的兒子。吳媽媽說,孩子是上天給的禮物,要尊重生命的差異和獨特性。試想,你的孩子在5歲的時候說,他長大要做服裝設計師,你會當真嗎?又,如果他是個男孩,最大的興趣卻是玩芭比娃娃和逛婚紗店,你會如何看待?吳媽媽在書裡給了我們她的答案,相信大家必定同意,不同的心態、做法,會帶來不同的結果。書中對栽培兩位兄弟的天賦、視野多所著墨,但我更欣賞她對孩子在人品、生活養成和價值觀上的建立。貝多芬說,使人幸福的是德性。透過書中點滴串起的小故事,我看見教養得當的孩子,自己幸福也替周遭帶來幸福。而我眼見的季衡、季剛,重點不在於成就,而在他們是自信且快樂的人,這不正是許多父母養兒育女的最大初衷?
猶記吳媽媽演講提及家庭兩地相隔,她將話說得輕鬆,卻句句重敲心坎,讓人聽得眼眶泛淚。這一路走來需要多少妥協、多少承擔和多少的智慧、勇氣啊!女性於家庭的角色這般重要,由此她舉自身來勉勵:「我的人生在50歲以前是家庭主婦,五十多歲後,才學習成為職場主管。我覺得,人要永遠保持一顆對世界好奇的心,並且願意勇敢嘗試,走出舒適圈,這樣才能成為家庭裡那股愛的流動力量。」我深深同意這樣的說法,女性要愛自己、要勇敢、堅毅、要與時俱進,唯有成全了自己,才能成全家庭。
同吳媽媽的相處,獲益良多,她像磁鐵,牢牢吸引眾人,也像寶庫,只要肯挖,必不空手。讓我們一起從書中挖寶吧!
序四 吳昆民/祥圃實業董事長
一生的牽手
為陳美雲女士第一本書寫序,是使命,是榮幸,更多的是忐忑,雖愛舞文,却有難以下筆的困窘,但是荊命不敢違,只好勉力而試。
2011年某天,吳媽媽告知,有人找她出書,談子女養育,詢問我的意見,直覺反應,望子女成龍鳳,是天下父母共同的期望,只是方法不同,方式各異而已。季衡只有一個,季剛無法複製,天、地、人各項因素,皆有差異,經驗不易傳遞,還是藏拙吧!
此後,她常受邀與學校老師,學生家長分享親子議題,得到正面迴響,見證親子關係改善而樂在其中,吳媽媽心中整理教養孩子的吉光片羽,留作紀念的願望再度浮現。因緣巧合,2011年天下文化提出企劃,林靜宜小姐與吳媽媽相談合拍,出書計劃定案。起初,配合順暢,孰料公司新創事業,吳媽媽再挑大樑,訪談時斷時續,新書付梓遙遙無期。這些變數,因為季剛今年(2014)將回台參加3月的台北市北區扶輪社55週年社慶而明朗,出版時程終於底定。
吳媽媽與靜宜小姐說寫俱佳,展讀原稿,生活的軌跡,移民的點滴,再度滙集呈現,歷歷有如昨日。一念之間的選擇,衍生無數的辛酸、驚喜、挫折、歡欣、失落、收穫,這些回憶成為人生故事,生命樂章。
對我來說,刻骨銘心的感受,就是1993年9月24日,在溫哥華大略安頓,隔天要返回台灣,那天晚上,吳媽媽心情複雜,我則輾轉難眠,夜深人靜,徘徊在季衡、季剛臥房之間,凝視他們童稚臉龐,異國他鄉,間隔萬里,心中難捨,不禁潸然淚下,至今難以忘懷,却是我的祕密。
這本書,補足了季衡、季剛成長過程我的缺課,知曉「陳寶釧」(我給吳媽媽的暱稱)母兼父職的辛勤偉大,了解兒子適應環境的勇敢毅力。
檢視丈夫、父親的角色與責任,我與兒子雖聚少離多,但情感深厚,總在適當時機引導做人態度:一、感恩惜福,二、守諾負責,三、赤子之心。我是個幸運者,有祖先的庇佑,父母、岳父母的栽培,兄姐朋友的關懷,祥圃夥伴的協助,造就季剛成名為吳家加值,季衡、筱惠陪伴身旁延續理念的實現,但最重要的是陳美雲,這位我在18歲就決定依靠一生的牽手,由同學、情人而夫妻、夥伴,她敦親、相夫、教子、創業、功能齊全。她容忍我的好奇、冒險、任性、急躁、不離不棄,她是我生命的貴人、生活的導師,是我們家的珍寶,隨著歲月增輝。
謹以歡喜感恩心情祝賀新書出版,野人獻曝,期望對父母們思考快樂童年,多元教育提供芻蕘之見,如有謬論,敬請包容見諒。
序
是教養書,也是「家庭經營」書
Kevin曾問我:「教養書有用嗎?每個人都不一樣,教大家複製出第二個Jason,或是下一個Kevin,沒什麼意義。」
他所言甚是。我跟Kevin同世代,一開始就沒打算寫一本教養手冊或法則,在《愛,讓孩子做自己》一書裡,我們想表達的是,教養的根本,是要讓孩子天賦自由。因此,以第一人稱的敍事,透過一位母親因為小兒子外顯的天賦不符合當年社會主流價值,從內心掙扎到反思社會價值觀,決心打破傳統框架,自己改變了,最後也教出兩個能夠做自己的孩子。
人生有酸甜苦辣,每個人的比例不同,但只要能夠做自己,快樂會讓一個人變得正向思考,碰到再辛苦、心酸的挑戰,總能想法子度過,享受人生。在Jason自創品牌的過程中、Kevin開創事業的實踐裡,都能見到這樣的成果。
採訪吳媽媽時,有個問題常浮現在我的腦海,若沒有吳媽媽,會有華人之光吳季剛嗎?開始動筆後,第二個浮現的問題是,如果吳媽媽的另一半不是吳爸爸,第一個小孩不是Kevin,能夠教養出「Jason Wu」嗎?
我從這家人身上觀察到,成功的教養是要用一個「家」的力量,好好經營夫妻與親子關係,缺一不可。吳媽媽扮演了「愛的控球後衛」角色,細膩的讓愛在家庭流動。Jason成名後,她要小兒子打電話謝謝哥哥:「因為Kevin不太需要我們操心,我們才能將心力放在你身上,給你足夠的資源,成就你的天賦。」
初稿完成後,這家人共同看稿。
吳爸爸雖然開始不贊同吳媽媽出書,卻從初稿到定稿,細細看了好幾遍(比專業編輯還細心),訂正與還原時空背景。也是因為吳爸爸,吳媽媽改變觀念,接納小兒子喜歡收藏娃娃的興趣,以及放手讓一路是資優生的大兒子轉離醫學院預科。如果沒有這一位有智慧的支持者,兩兄弟不會有如此精采的生命風景。
書中主角之一Kevin除了看自己的那部分稿子,也幫另一位主角弟弟Jason把關,補充說明遺漏之處,手足情深。我印象深刻的是,Kevin訴說Jason剛到紐約讀大學,他開車去找弟弟,兩兄弟談論未來。他知道弟弟會長住國外,做為兄長,當下決定畢業後回到亞洲,「我們兩人總要有一位離父母近一點,」他笑笑的說。我不知他曾否動過要留在美國發展的念頭,我沒問出口,因為覺得答案不重要了!他最後選擇回到台灣,努力耕耘「從產地到餐桌」的綠色夢想,同時又陪在父母身旁。
這不僅是一本教養書,更是一個家庭經營愛的故事,值得大家細嚐。
前言/陳美雲
孩子幫我上的人生課
我不是教育學者,也非教養專家,只是一位平凡的媽媽。如果說,三十多年來的教養歷程累積了些許收穫與心得,莫過於孩子幫我上的人生課。常在想,自己何其幸運,我挑戰台灣傳統教育思維,當年走的每一步,心頭著實戰戰兢兢,深怕做出錯誤決定,誤了孩子一生。
現在,Kevin(吳季衡)、Jason(吳季剛)都擁有展翅的天空,回頭檢視,如果我真的做對什麼,其中一個重要關鍵是,我學會尊重生命個體的獨特性。我很感謝,全職媽媽的身分,讓我有充足時間觀察出兩個孩子的差異。雖然現代父母常是工作、家庭蠟燭兩頭燒,但我要強調,正確的教養必須從「觀察」開始,就算是雙胞胎,個性還是有不同之處。所以請務必花時間與孩子相處,把握機會好好觀察孩子。
在三十多年前,甚至是現在看來,我的不少教養觀念是打破傳統的。比如,我認為學音樂等才藝的目的是「for fun」,拜託老師放水,不需要嚴格要求孩子的進度;我也認為不能把英文當成功課來教,學習要生活化,請家教不用要求孩子背文法、單字,只需多帶兩兄弟出門,全程以英文聊天。
我也不會因為圖方便,讓孩子讀同一所學校。從小,兩人就是各自就讀適合自己個性的幼稚園,長大後也是如此。記得第一次帶他們赴美讀書,我們母子三人拖著七、八個行李箱,先到大兒子位於康乃迪克州的高中學校,辦完所有手續,再帶著小兒子坐幾小時車到位於麻州的初中報到。往後,我都如此舟車往返探望他們,不以為苦。
我其實不是完美媽媽,在教養這件事上,也是經過碰撞、摸索、調整,以及學習而來。
教養是互動的雙人舞,孩子也是父母的好老師。有一年,Kevin到日本溫泉飯店打工,先生帶著我、Jason去看他。當我見到大兒子變黑,不似以往整潔,當場唸他幾句,Jason在旁出聲制止:「媽媽,不要在大庭廣眾下說哥哥,這樣不禮貌!」小兒子的話提醒了我,父母應該給予的尊重。
教養更是夫妻共同的事。夫妻的相處關係著孩子對家庭的看法,想要教好孩子,兩人就要站在同一陣線上。我很感謝先生的支持,當我碰到瓶頸,他的話語如醍醐灌頂,讓我調整思維,不斷進化成孩子口中的「好媽媽」。我也感謝我父母給了很多幫助,我們婚後的頭幾年是住在娘家;我的妹妹陳美齡,當年協助尋找學校並妥為照顧;還有季衡、季剛在美國求學期間,我的表姐陳文斐(Vivian)總是熱心協助我及孩子的進出接送,她的開車技術一流,方向感清晰如指南針,是最貼心的義工導遊。在我勇闖不一樣的教育路上,碰到許多貴人,礙於篇幅,無法一一列出言謝。
動起紀錄念頭是五年前,一開始,純粹只是想趁記憶猶新,記錄教養Kevin、Jason的回憶,留做紀念。當時我已做了多場演講,發現在教養這條路上,每個爸爸、媽媽都會遇到類似的親子問題,尤其有兩個以上孩子的家庭。不過,因為工作忙碌,遲遲無法付諸實行。後來,在一個場合碰到高希均教授,他鼓勵我出書,天下文化也為我找來靜宜,我們相談甚歡,從2011年底開始,陸續訪談,跟靜宜口述故事的過程,我也重新回味人生。
我喜歡分享,也因為自己親身挑戰過一條有別於傳統的教養之路,想幫助更多像我一樣的父母,以及無數個Kevin與Jason,期許,每對父母都能用愛讓孩子做自己!挑戰傳統教育需要勇氣,但我相信,新時代的父母有能力學習更多的教養智慧,讓每個孩子都能充分發揮天賦,快樂成長。
最後,謹將此書獻給我的婆婆吳賴不碟女士、父親陳林先生及母親陳文英女士,感恩他們的教養與教導。
目次
序 千金難買的新手父母必讀手冊 洪良浩
序 一個充滿愛的家庭 馬長生
序 大家的吳媽媽 劉茵茵
序 一生的牽手 吳昆民
自序 孩子幫我上的人生課
前言 美國第一夫人蜜雪兒歐巴馬的禮服
第一章 愛的實踐藝術
1 花時間觀察孩子
2 教養方式要隨時調整
3 用愛連結孩子的天賦
4 課外學習要Have Fun!
5 打造正向成長的環境
■ 「愛的實踐藝術」思維:教出孩子的天賦
第二章 掌握教養時機,播下觀念的種子
6 學習的本分:有始有終
7 親子溝通之道:用說服代替命令
8 媽媽,妳要我做哪一國人?
9 外國家教Mureil Kaufman教我們的三堂課
10 分享,讓人生更美好
■ 「掌握教養時機」思維:趁早播下觀念的「種子」
第三章 放手,教出孩子的生存力
11 做孩子夢想的協助者
12 Jason Wu的小生意
13 學習別怕做白工
14 把人生畫布的筆交給孩子
15 我的期待Vs. 孩子的選擇
16 培養能在全球舞台生存的孩子
■ 「放手,教出孩子的生存力」思維:勇於自我挑戰,更有競爭力
第四章 信任與愛,創造與孩子的緊密連結
17 跟上孩子的成長速度
18 穿越時差的情書
19 因為你是家人
20 愛的控球後衛
21 經營公平的愛
■「創造與孩子的緊密連結」思維:信任與愛是關鍵
第五章 愛的是非、選擇題
教養沒有一套全體適用的準則,但有可供參考的共通觀念。
此部精選吳媽媽(陳美雲)在各大演講中,父母最常請教的教養問題。
給媽媽的話 Kevin、Jason
採訪後記 林靜宜
書摘/試閱
1.花時間觀察孩子
同一對父母、同一個屋簷下長大的手足,個性常是截然不同,很多心理學研究也指出類似結論。從Kevin、Jason兩兄弟身上,我很早就印證這件事。
在Jason未滿2歲時,有次兩兄弟趁我在忙,跑到浴室大玩特玩,弄得到處都是水,牆壁、地板全溼答答的。我決心要處罰他們的調皮,因為保持整潔是我很重視的生活教育之一。
雖然,我算是很開放的母親,很願意讓他們嘗試新事物,但非常重視兩人的規矩。我認為,孩子的生活教育與知識教育同樣重要。父母要像玉匠,孩子還小時就要慢慢「雕琢」,才能養成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
有些規定我一定要他們遵守,例如,不能跳床;起床後要把棉被整理好;上完廁所,要尊重下一個使用者,保持馬桶、洗手檯的乾淨,而且擦手紙要留下來,等晾乾後,我會回收再利用,拿去擦地。
我臉色一沉,不發一語,把浴室門拉起來,從外頭上鎖。兩兄弟知道大禍臨頭,不敢再玩,安靜的坐在裡面。過了十多分鐘,Kevin意識到,這次媽媽很生氣,沒打算那麼快原諒他們,開始哭著說:「我下次不敢了!」
我其實沒走遠,一直坐在外頭,隔著門聽兩人的動靜。
原本以為Jason會跟著哭,兩兄弟合奏二部曲。出乎意料,這位老兄竟然沒出聲,見哥哥哭得傷心,還老神在在安慰哥哥:「不用哭啦!媽媽等一下就會放我們出去了。」說完,再去打開水龍頭,玩了一下水,才回來坐在哥哥旁邊。
要不是我還在氣頭上,準會被兩人的對話逗笑。面對相同的情境,兩人反應大不同,這是天生的個性使然。
事實上,他們兩人連吃東西的習慣也不同。
為了讓孩子營養均衡,我會把每餐烹調的菜色,依照他們的食量,擺放在同一個餐盤裡,規定他們要全部吃完,不夠可以再加,但不能挑掉盤中不想吃的食物。
這時,Kevin總會先吃他覺得難吃的食物,把好吃的留到最後;Jason則相反,一定從喜歡的開始吃。像是小時候兩人都喜歡吃肉,弟弟一定先把肉吃完,他吃東西的速度又比哥哥快,吃完自己盤內所有食物後,他的眼睛就會咕嚕、咕嚕轉,望向哥哥的盤中肉。
「哥哥,你不要吃這個啊?我幫你吃!」Jason一說完,眼明手快的挾起哥哥盤中的肉,放入嘴裡,津津有味咀嚼最後一口美味。
Kevin反應不過來,只能眼睜睜看著喜歡的食物被弟弟一口吃掉,氣得說:「我不是不要吃,我是把最好吃的留到最後。」
最適合的才是最好
從吃飯、日常生活細節,我明顯感受到兩兄弟個性的不同,到了幼稚園階段,我更觀察出兩個孩子不同的人格特質。
老大Kevin念的是中規中矩的幼稚園,園內有人工草皮,每天整齊的出門,乾淨的回家,一進去就學寫字、讀書,所以他寫了一手好字。
Jason與哥哥相差2歲3個月。3歲半時,他發現哥哥可以去上學,也吵著要去。我告訴他年紀太小,要再等一年,他竟回我:「媽媽,妳好不公平,給哥哥念書,不給我念!」
我跟先生討論後,覺得讓他上學亦無不可,於是,帶他去參觀哥哥讀的幼稚園,看完後,他皺著眉說不喜歡這個學校。
我原先打算讓兩人讀同一所幼稚園,方便接送。
「為什麼不喜歡?」我問他。
「這個學校不好玩!」他搖搖頭。
說實話,我也不知道他的「不好玩」是什麼意思,可能是哥哥的學校要穿得乾乾淨淨、整整齊齊,他不喜歡吧!
正當我煩惱著要為他選讀哪所幼稚園時,有位朋友告訴我,汐止有一家新的森林幼稚園,建議我帶孩子去看看,當時的校長李萍是台灣人本教育的代表人物,主張「以啟發取代訓練,以對話取代講授」的教育方式。
我直覺這是適合Jason的學校,應該不會讓他覺得「不好玩」。我帶他去晃一下,他馬上開心的跟我說:「哇!媽媽,我愛死了!我好喜歡這裡,我要上學。」
這間幼稚園就像一座森林,可以讓孩子玩得不亦樂乎,裡頭每個孩子看起來都很開心。學校裡有雞、鴨、兔子、狗等小動物為伴,後頭的小山坡有掛在樹上的繩子鞦韆,孩子可以自由的盪來盪去。孩子在校園內穿著拖鞋玩樂,全身玩得髒兮兮也沒人會管,為此,我每天得幫Jason準備兩套衣服替換。
好玩的是,學校老師不教寫字,而是「剪」字。例如,今天要學「大」這個字,老師會發一篇短文,學生只要把文章內的五個「大」字剪出來,功課就算做完。開學發的簽到本更具創意,是用小手沾印泥,直接蓋在本子上;回家的聯絡本也不要學生寫名字,頭髮剪一搓貼上去就好。每天就這樣剪來剪去,我有時在想,Jason現在手這麼巧,這麼會剪東西,可能就是那時訓練起來的吧。
搞定Jason的學校後,我動了另一個念頭,既然弟弟不去念哥哥的學校,那哥哥可以反過來去讀弟弟的學校啊!
於是,我帶Kevin去看森林幼稚園,試圖製造兩兄弟同校的機會。
「他們的廁所好髒,大家玩完後,鞋子踩進來都是泥土。」Kevin一看,覺得很不習慣,也不喜歡。既然兩人都不喜歡彼此的學校,我也不勉強其中一位配合,決定讓他們各自就讀喜歡的幼稚園。
是孩子難帶嗎?
常有人問我,自由開放跟傳統的教育方式,哪一個比較好?和孩子一起走過三十年,我只有接受他們確實不同,且用同一套方法是行不通的。我的心得是,每個孩子有不同個性,應該適性選擇,只要學習環境、教法適合這個孩子的個性,就是好的。
把一個很有想法的孩子放在很呆板的教育裡,他不會快樂,也達不到加分的學習成效;反之,把一個中規中矩的孩子放到開放思考的學習環境,他可能會無所適從,不見得能學得更好。
當擺錯位置,他就變成別人眼中難搞的壞孩子,真實的他並非如此,那孩子豈不是很無辜?不過,這有賴父母花時間觀察,從日常生活小細節、親子相處的過程,看出孩子的個性、天賦。千萬不要老大在哪,老二就送到那。
因為清楚兩人個性不同,即使兩兄弟在美國時,我也沒讓他們讀同一間學校,一個在康乃迪克州讀高中,一個在麻州讀初中。我每次從機場去學校接他們,或是探望他們,光是車錢就所費不貲。那時不少朋友都覺得我很奇怪,為何不讓孩子們就讀同一所學校?
Kevin個性穩重,愛打籃球,學校課業對他來說不是問題,因此要申請到他想念的好學校不是難事,需要的是讓他能同時兼顧學業與運動、興趣的學校;Jason不擅長學科,卻很有藝術天分,需要自由多元,藝術資源豐富的學校。
我很清楚,這兩個孩子的個性、興趣南轅北轍,很難有一個環境會同時適合兩人,既然如此,何不讓他們各自就讀最符合興趣的學校?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