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兩岸故宮的世紀傳奇
滿額折
兩岸故宮的世紀傳奇
兩岸故宮的世紀傳奇
兩岸故宮的世紀傳奇
兩岸故宮的世紀傳奇
兩岸故宮的世紀傳奇
兩岸故宮的世紀傳奇
兩岸故宮的世紀傳奇
兩岸故宮的世紀傳奇
兩岸故宮的世紀傳奇
兩岸故宮的世紀傳奇
兩岸故宮的世紀傳奇
兩岸故宮的世紀傳奇
兩岸故宮的世紀傳奇
兩岸故宮的世紀傳奇
兩岸故宮的世紀傳奇
兩岸故宮的世紀傳奇
兩岸故宮的世紀傳奇
兩岸故宮的世紀傳奇
兩岸故宮的世紀傳奇
兩岸故宮的世紀傳奇
兩岸故宮的世紀傳奇
兩岸故宮的世紀傳奇
兩岸故宮的世紀傳奇
兩岸故宮的世紀傳奇
兩岸故宮的世紀傳奇
兩岸故宮的世紀傳奇
兩岸故宮的世紀傳奇
兩岸故宮的世紀傳奇
兩岸故宮的世紀傳奇
兩岸故宮的世紀傳奇
兩岸故宮的世紀傳奇
兩岸故宮的世紀傳奇
兩岸故宮的世紀傳奇
兩岸故宮的世紀傳奇
兩岸故宮的世紀傳奇
兩岸故宮的世紀傳奇
兩岸故宮的世紀傳奇
兩岸故宮的世紀傳奇
兩岸故宮的世紀傳奇
兩岸故宮的世紀傳奇
兩岸故宮的世紀傳奇
兩岸故宮的世紀傳奇
兩岸故宮的世紀傳奇
兩岸故宮的世紀傳奇
兩岸故宮的世紀傳奇

兩岸故宮的世紀傳奇

商品資訊

定價
:NT$ 490 元
優惠價
90441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3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故宮文物,是我國數千年來的文化結晶,毀掉一件,就少一件,國亡有復國之日,文化一亡,便永無復國之望了。」──文物護送者那志良

一九二五年十月十日,故宮博物院在紫禁城開幕,公開展出皇家藏品和珍貴文物,萬人空巷。這是中國歷史上的創舉,全賴當時的有識之士的倡議,令這些珍貴文物不致落入軍閥及新政權手中。

其後,就像奇蹟一樣,故宮博物院安然度過了中國近代史上最為動盪不安的時代。在抗日戰爭、國共內戰期間,轉移避險的文物在艱險漫長的路上毫髮未損,也未受盜賊、火災、潮濕和蟲害所傷,以至部分文物順利遷移台灣;在「文化大革命」時,幸得周恩來總理下令閉館,使文物免遭紅衛兵摧毀。時至今日,兩岸故宮——北京故宮博物院和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在不斷新增藏品的同時,也頻頻出訪外國公開展出,讓世人為中華文化藝術之美而驚嘆,聲譽日隆。

《兩岸故宮的世紀傳奇》講述的正是二十世紀這段偉大而戲劇性的故事。作者根據兩岸當事人的一手資料,以及對其後人及兩岸故宮院長的專訪,完成了這個完整的陳述,文筆細膩,扣人心弦。

作者簡介

馬克‧奧尼爾(Mark O'Neill),生於英國倫敦,畢業於牛津大學新學院(New College)。一九七八年開始在香港、中國內地、台灣和日本等地為英國廣播公司(BBC)、路透社、《南華早報》及其他媒體工作。

馬克身兼作家、記者和大學講師多職,在北京和上海生活逾十六年,現居香港。能說、寫中文(普通話和粵語)、法語和日語。著作包括《慈濟:慈悲濟世》(Tzu Chi: Serving with Compassion)、《闖關東的愛爾蘭人:一位傳教士在亂世中國的生涯》(Frederick, the Life of My Missionary Grandfather in Manchuria)、《參加一戰的中國勞工》(The Chinese Labour Corps)、《從沙皇鐵路到蘇聯紅軍》(From the Tsar’s Railway to the Red Army)及《唐家王朝——改變中國的十二位香山子弟》(The Second Tang Dynasty - The 12 Sons of Fragrant Mountain Who Changed China)。

目次

前言

壹 清帝遜位

貳 創建故宮博物館

參 南遷之旅

肆 噩夢與放逐

伍 返回南京,遷往台灣

陸 國寶之離分

柒 從紅衛兵手中拯救故宮

捌 走出國門,面向世界

玖 和解,而非成婚

尾聲

參考書目

鳴謝

書摘/試閱

貳 創建故宮博物館

當翌日的報紙上報道了溥儀被驅逐出宮的消息,舉國歡慶。人們在屋頂懸掛中華民國的五色旗,又燃放煙花慶祝。

隨著溥儀和大部分朝臣離開故宮,建設新博物館的工作終於可以開始了。十一月六日,鹿鍾麟和同事返回故宮,討論下一步如何進行。在清廷高官的陪同下,他們檢查了宮內各處,確保保安措施得以執行,所有文物都妥善封存。他們還發現了同治皇帝兩位年長的妃嬪。同治皇帝已於一八七五年去世,但這兩位妃嬪還留在自己的宮中,並大聲與警察和士兵理論。每天還有人進出故宮,給宮裡的人送飯——只要接受檢查,這是被允許的。截止十一月末,清廷所有成員最終都離開了故宮,其中也包括那兩位怒不可遏的妃嬪。

十一月八日,臨時政府下令國務院成立一個負責故宮事務的管理委員會──清室善後委員會。其職責就是與清廷合作,將公共財產與私人財產區分開來;對藝術珍寶作庫存清檢,並保證它們都得到妥善安置和保管。當這些工作完成之際,政府將把故宮作為國家圖書館和國家博物館向公眾開放。

為甚麼要將故宮作為公共博物館對外開放,而不是將其作為國家賓館或是高級政府官員的官邸呢?「故宮博物院的建立主要歸功於孫中山先生。」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說。「一九二四年冬,孫中山先生身患重病,在北京一家醫院住院。當溥儀被逐出故宮,他的許多支持者找到孫中山先生,他們說這違背了中華民國政府於一九一二年與溥儀簽署的協議,那份協議是允許溥儀留在故宮居住的。但孫中山先生立場堅定,他支持驅逐溥儀出宮,並表示故宮必須歸還給國民政府,宮內資產並不屬於某個家族,而應屬於全體中國人民。他曾在國外生活,了解英國和法國曾如何處理這些問題。「儘管孫中山已經病危,但是他仍然擁有中華民國國父和首任總統的殊榮。新博物院的建立不是為了營利,而是為了中國人民的教育、研究和愉悅。這是一場革命的勝利。

孫中山的許多共和黨同仁都支持他的觀點。他們都曾在國外生活,了解英國、法國、德國、俄國、北美和日本的做法。在那些國家,博物館是公共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廉價或免費向千萬大眾傳播知識的途徑。

巴黎的羅浮宮就是很好的範例。它曾是皇宮,在一七九二年的法國大革命期間,國民議會投票決定將它轉變為博物館,展示剛剛沒收的皇家珍品。羅浮宮展出三萬五千件藝術品,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博物館之一。二○一四年,有九百二十萬名遊客參觀羅浮宮,其中百分之七十是外國遊客。德累斯頓王宮(Dresdner Residenzschloss)是另外一個例子,薩克森的國王曾在那裡生活近四百年。現在那裡有五座博物館、數千件藏品。還有個例子是位於柏林近郊波茨坦的忘憂宮(Schloss Sanssouci),宮內有超過二百間房屋。那裡曾是德皇威廉二世(Kaiser WilhelmII)最喜愛的行宮,直至他於一九一八年退位。此後,忘憂宮成為一座博物館。他的另一處行宮——柏林城市宮(Berlin City Palace)也在一戰後成為博物館。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布爾什維克革命)之後,俄國沙皇尼古拉斯二世(NicholasII)在聖彼得堡的主要行宮,於一九二二年成為艾米塔吉博物館(Hermitage Museum)。中國的知識分子對國外這些範例可謂耳熟能詳,他們中的許多人與主張建立新博物館的孫中山先生一樣,都曾在歐洲學習和旅行。

這些建築都是國家歷史的組成部分,宮殿內保存著曾在那裡生活過數百年的國王、王子、貴族收藏的藝術品,而且它們的規模很大,每天都可以接待數以百計的遊客。曾經參觀位於倫敦、巴黎、柏林、紐約、東京和聖彼得堡的博物館的中國青年對所見所聞讚歎不已,也驚歎於自己作為普通人,能夠被允許進入這些宮殿參觀。他們堅定地希望自己的同胞也能有同樣的機會。

羅浮宮現任館長讓‧呂克‧馬丁內斯(Jean-Luc Martinez)來自巴黎郊區的一個工人家庭,他回憶在自己十一歲時,首次參觀羅浮宮的經歷。「當我回到家中,並沒有告訴父母自己參觀了羅浮宮,他們也從未帶我參觀過博物館。我生活在郊區,那地方充滿現代氣息,一切都是全新的。」他說。「但當我進入羅浮宮裡,一切都是古老的。設想一下,一個孩子親眼見到有五百年歷史的藝術品,有些甚至有二三千年的歷史。我能感到深厚的歷史氣息。」

但是並非所有人都一致支持新博物館的建立。北京城在軍閥控制之下,他們對藝術品並沒有特別的興趣。對一些人來說,這些藝術品甚至是可以出售的戰利品。比方說,有個名叫段祺瑞的軍閥,他是中國北方實力強大的軍事領袖,但他更願意支持溥儀,而不願支持將溥儀趕出紫禁城的軍閥馮玉祥。前清貴族在天津召開會議,並來到北京抗議驅逐溥儀出宮。除此之外,許多官員和國民政府成員也對皇帝的遭遇深表同情,甚至認為溥儀受到政府的虐待。不過,有一件事反而保護了故宮,那就是軍閥覺得故宮是一座特殊而神秘的宮殿,就像西方的大教堂。他們擔心如果對故宮做了甚麼不好的事情,將會遭到詛咒。即使他們想組織人從宮裡偷東西,也會讓其他人替他們動手。一九四九年掌權時,毛澤東也不敢走進故宮——他相信故宮屬以往的朝代,參觀故宮會給他帶來厄運。

清點庫存

將紫禁城轉變為博物館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故宮裡放滿了千千萬萬的皇家卷軸和聖旨、繪畫、雕像、銅器、玉器、雕件、木雕、家具、外國國王和皇帝贈送的禮品,以及從故宮創建以來五百餘年間收藏的各種其他物品。這些東西都被保存在密封的箱子裡。曾在故宮生活的諸位皇帝從未徹底地清點過庫存。清查人員總共發現宋、元、明、清歷朝歷代的一百一十七萬件珍品。

政府最初給了委員會六個月的時間完成庫存清理,並告訴他們必要的話可以延期。政府任命了十四位委員會成員,其中五位來自溥儀的朝廷,九位來自政府方面。政府還設立了包括高級警官在內的六人監督委員會,他們的責任是監督負責清理庫存的工作人員,防止貪污和盜竊。

首先,所有物品必須分門別類,登記入冊。由於那時沒有今天的現代化技術,鑒別真偽非常困難,專家的眼光尤為重要。委員會從大學的不同院系和政府各部門邀請專家,他們都是不拿薪水的志願者,甚至還要自帶午餐。清理工作從十一月二十三日開始,政府代表和清廷代表總共近二十人一起工作。每當從箱子裡取出一件寶物,必須有分別來自政府和清廷的一人在場,做好記錄, 再將寶物放回原位。隨後將箱子鎖好,並貼上寫有檢驗人員姓名的封條。他們每檢查一件文物,都會拍張照片。台北故宮博物院至今仍然保留著這樣的流程:每次從容器中取出一件寶物,至少要有三人同時在場,以確保沒人有機會盜竊文物。這也體現了他們對待這些文物的崇敬之情,就好像西方對待宗教聖物一樣。

每個檢查團隊都由兩部分人組成:檢查文物並做記錄的人,以及那些監督他們的人。每次檢查之前,他們抽籤決定打開哪個箱子,不能自行選擇。這是為了防止盜竊和不良行為的額外措施。他們的工作時間是上午九至十二點、下午一至四點。在檢查期間,他們不能隨意走動,必須留在指定的房間裡。監督員就站在檢查員的旁邊。每件文物上都有一個標籤,上面寫著它的名稱和編號,以及這件文物保存在故宮哪個房間。檢查結束時,每件文物都要放回它原來的箱子。當檢查員離開這個房間時,要鎖好門、貼上封條。他們從故宮離開時會被搜身,以確保他們沒有盜竊任何東西。每天工作結束時,管理委員會都會編寫一份寶物記錄清單,並公諸於眾。

他們的工作環境很艱苦。當時已是十一月份,北京冬日刺骨的寒風不時來襲。因為害怕引起火災,房間裡不許生火——故宮內的建築都是木結構。所以工作人員都裹著羊毛內衣、戴著棉帽禦寒。故宮裡許多房間多年都沒有打開過,有一間屋子從乾隆皇帝在位時就關閉了,裡面佈滿塵埃、霉菌,散發著腐爛的惡臭氣息。宮內的房間燈光昏暗,通風很差。檢查員的照片顯示,他們都穿著厚厚的外套和羊毛長襪、戴著名牌。這是一項艱苦而細緻入微的工作。然而,當他們親手觸摸這些文物時,就會深深感到自己正在觸摸並幫助保存國家的歷史。與此相比,這些寒冷、不適和難聞的氣味又算得了甚麼呢?

一九二五年四月十二日,周六。管理委員會在下午一至六點之間,向公眾開放了位於故宮中軸線的八個房間和花園,並在以後每周六開放參觀。這是六個月後,首次嘗試對外開放故宮。

奉獻給珍寶的一生

我們有幾份關於那段非凡時期的一手記載,其中一份的作者是那志良。他生於一九○八年,北京人,滿族。那志良一九二五年一月開始在故宮工作,將畢生精力獻給了文物。他先是在北京故宮工作,然後陪著這些文物跨越中國大陸,長途跋涉;當它們於一九四九年遷移到台灣時,他也隨同前往,一九九八年在台灣去世。幸運的是,他為我們留下了許多關於文物和他親身經歷的著作。「那些與故宮相關的人都擁有一種使命感。」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說。「他們認為自己和那些寶物是一體的,願意用自己的生命去保護它們。在台灣,我們有好幾位這樣的老人。他們和這些寶物一起從大陸過來。當他們離開大陸時,甚至都沒有機會和母親告別,因為這是軍事秘密。他們直到八十年代才能返回大陸探親。他們從未想過時間竟如此漫長。那志良的生命已成為他為之工作過的文物的生命,而這些文物的生命,也就成為了他的生命。」

那志良是教師子弟,一九二五年一月,十七歲的他剛剛中學畢業。元旦那天,他去校長家拜訪。校長說故宮正在招人,他準備推薦那志良去那裡工作。「校長告訴我,清代的末一位皇帝溥儀,已然被強迫遷出宮外去了,現在成立了一個『辦理清室善後委員會』,接管宮中文物。……你很適當,你願不願意做這些事呢?我正在考慮的時候,他又替我決定了,告訴旁邊坐著的陳子文先生說:『陳先生,後天你帶他去上班。』」兩天之後,那志良開始工作,幫助檢查和儲藏文物。當時,他對文物一無所知。上班第一天,一位同事問他對文物感興趣嗎?那志良回答:「沒有!今天這些瓷器,還不是跟我們家裡的飯碗、茶盤一個樣?」同事聽他這麼說,大笑起來:「你們家裡的飯碗、茶盤不過兩三角錢一個,這裡的瓷器,每個要賣幾千幾萬呢!」

一九二五年七月三十一日,檢查員在故宮內的一個房間中發現了一份文件,上面寫著幫助溥儀復位的計劃,溥儀的支持者、清廷的高級官員和溥儀的英文老師莊士敦都在上面簽了名。管理委員會向外交部出示了這些文件的複印件,並建議將莊士敦驅逐出境。他們還向檢察官建議,向那些相關人士提起刑事訴訟。但是檢察官並沒有採取任何行動,他說與這些指控的相關事件發生在當年元旦之前,應該予以特赦。莊士敦不僅沒有被驅逐出境,還在一九二六年出任英國庚子賠款委員會秘書一職,後來還擔任山東威海衛的行政長官,直至一九三○年十月,英國政府將威海衛的主權交還給中華民國政府。這也顯示了政府在面對殖民列強時的軟弱,他們並不願意和溥儀及他的支持者作對。回到英國以後,莊士敦於一九三一年被任命為倫敦大學(University of London)的漢語教授,那是設立在東方與非洲研究院的一個職位,他於一九三五年將自己的圖書館捐給了該學院。圖書館中有超過一萬六千冊藏書,是英國國內關於中國和東亞著作的最佳藏品之一。

那些文件的發現提高了管理委員會成員的緊迫感——他們必須快速行動, 以避免復辟的發生。在九月二十九日召開的一次會議上,故宮管理委員會通過一項決議,成立故宮博物院並於十月十日——大革命的十四周年紀念日對外開放。委員會任命了由二十一名理事組成的理事會,其中包括著名的政治家和學者,例如前任北京大學校長和中央研究院創始人蔡元培。委員會還任命了九名高級管理人員,負責故宮博物院的營運,並任命易培基擔任負責故宮博物院日常營運的院長。同一會議上還通過了新博物院詳細的管理章程,由三個部門組成的理事會負責——古物館、圖書館及文獻館和秘書處。

易培基是湖南長沙人,他曾留學東京,並在那裡參加革命。一九一一年之後,他曾擔任北京高級官員的秘書,後來回到湖南師範大學當了一名教師。毛澤東就是他的學生。毛澤東讚揚易培基心地善良,曾經給予他很多幫助。一九二四年秋,易培基返回北京,成為教育署署長。易培基是一位傑出的知識分子,他熱愛經典古籍,擁有大量藏書。

在《我與故宮五十年》一書中,那志良回憶道,從九月二十九日決定對外開放故宮博物院到正式開放的那段時間,所有人都非常忙碌。他們要把展廳清掃乾淨,將珍品妥善擺放,放好標籤,還要安排參觀路線。直到十月九日,所有展廳——青銅器室、瓷器室、繪畫室、玉器室、漆器室、象牙和木雕室、圖書館和文獻館都準備就緒。

故宮博物院開館

開館儀式是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時刻。那是一九二五年十月十日,中華民國建國十四周年紀念日。那是個莊嚴的時刻,三千名嘉賓應邀出席,宮門外還聚集了二萬名群眾。皇家的收藏品和藝術珍寶首次面向公眾公開展出,渴望進入這個神秘殿堂的中外人士都可以來參觀。故宮再也不是一個家族的財產。

清室善後委員會主席李煜瀛手書了匾額——「故宮博物院」,五個大字高懸於神武門上方。

當天早上八點之前,成千上萬的群眾已經聚集在正門前,大家都非常興奮。開幕儀式於下午兩點開始,國家審計院院長、一直支持博物院的莊蘊寬主持開幕式。開幕式上的發言人都強調了故宮博物院在整個國家歷史上的重要性,這其中包括李煜瀛、總理黃郛和其他政府官員,以及中國赴美留學生會主席等人。他們還談到這一事件本身的重要性,並號召每位參觀者都要愛護文物。無論是受邀嘉賓還是在外等候的群眾,大家都非常激動,內心充滿了期待。

黃郛說:「今日開院為雙十節,此後是日為國慶與博物院之兩層紀念。如有破壞博物院者,即為破壞民國之佳節。吾人宜共保衛之。」

將溥儀驅逐出故宮的警備司令鹿鍾麟也發表了講話,許多人仍然反對他的所作所為。「人也指我去年所作之事為逼宮。彼之迫宮為升官發財,或為作皇帝;我乃為民國而逼宮,為公而逼宮。」他說。

正式的開幕儀式後,董事會宣佈故宮博物院向公眾開放。從清早就在外面耐心等候的人群湧了進來。「展覽室中的擁擠,更是不堪,想進去的進不去,想出來的也出不來。」他被指派在養性殿工作,那裡陳列的是大婚圖、南巡圖。「看的人愈看愈有興趣,停在那裡不走,後面的人陸續湧入。」那志良站到凳子上,讓人們不要停留,繼續往前走,但是根本沒用。有些觀眾等了一個多小時,都無法進入展廳,於是便去了其他展廳。「這一天,我所照料的展覽室沒有發生任何事故,別的地方,也只有把欄杆擠斷等小事,真是幸運極了。」那志良寫道。

人們對故宮博物院的興趣如此濃厚,開館首兩日就接待了五萬名觀眾。故宮博物院每周開放六天,共有三條參觀線路,分別沿中軸線、內廷東、西兩側延伸。每條參觀線路一周開放兩天,所以觀眾要想參觀所有開放的展廳,需要來三次。

參觀門票的價格為每張兩角錢,開館時間從上午九點至下午五點半。每天參觀結束後,所有觀眾離開展廳,就鎖好大門並貼上封條。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441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