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直擊現代俄羅斯
《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泰晤士報》《衛報》《華盛頓時報》《華盛頓郵報》
《展望雜誌》《新政治家》《觀察家》《世界事務雜誌》《出版商周刊》
《評論雜誌》《每日快報》《星期日郵報》
爭相推薦
在新俄羅斯,連獨裁專制也是實境秀。
帶有藝術家靈魂的職業殺手,準戲劇導演化身為克里姆林宮的弄臣,地獄天使幻想自己是聖鬥士和支持改革的寡頭企業大亨。
歡迎來到21世紀俄羅斯金碧輝煌的超現實核心一遊,你會發現這個世界噴發新的金錢和新的權力,而且改變之迅速,打破了所有的現實感,而這裡是正迅速崛起、向西方挑戰的一種獨裁統治形式的所在地——遠比20世紀的樣貌微妙
作者波莫蘭契夫是英國電視節目製作人,發現俄羅斯電視節目有蓬勃發展的機會,因而造訪這個國家的每個地方和貪瀆腐化的死角。他被帶進菸霧繚繞的會議室,會晤掌控俄羅斯媒體中樞的宣傳大師,並且造訪西伯利亞的黑道城鎮,以及倫敦和美國超級富豪常去的沙龍。隨著普亭政權變得更具侵略性,波莫蘭契夫發現自己深陷後現代獨裁統治體系之中。
這本趣味十足且令人驚呼不已的著作,探索了新俄羅斯的政治和倫理真空,而全世界現在才開始了解這個地方沒有什麼是真的,此外,任何事情都有可能。
作者簡介
彼得.波莫蘭契夫 Peter Pomerantsev
曾獲獎的電視節目製作人,《倫敦書評》特約書評家。
撰寫的文章曾刊登在《金融時報》、《大西洋》、《紐約客》、《華爾街日報》、《外交政策》、《新聞周刊》、《世界外交》等刊物。
曾任歐盟和推動前蘇聯各項專案智庫的顧問。
目前住倫敦。
譯者簡介
羅耀宗
台灣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班畢業。曾任《經濟日報》國外新聞組主任、寰宇出版公司總編輯。
譯作無數。曾獲時報出版公司2002年「白金翻譯家」獎。現為財金、商業、科技專業自由文字工作者、《哈佛商業評論》全球中文版特約譯者。重要譯著有《雪球:巴菲特傳》(合譯)、《坦伯頓投資法則》、《致勝》、《誰說大象不會跳舞:葛斯納親撰IBM成功關鍵》、《資訊新未來》等。
周曉琪
政治大學經濟系,美國邁阿密大學電腦碩士。曾任《工商時報》、《卓越雜誌》、《Taipei Times》記者,《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副總編輯。
譯有《反常識經濟學》、《知識與國富論》、《數位海盜的正義》、《商業談判最佳實務》、《凱洛格管理學院:經營與策略最佳實務》等書。
名人/編輯推薦
國際名人、媒體 爭相推薦
很久以來,我沒看過如此叫人驚心動魄的書……普亭統治下的俄羅斯令人暈頭轉向之旅。
馬爾(Andrew Marr)英國廣播公司記者與政治評論員
像是沃夫和卡夫卡把國務院的白皮書合寫成黑暗及怪誕的喜劇。
奧羅克(P. J. O’Rourke)政治諷刺作家
緊緊抓住讀者的目光,了解貪腐成風的新俄羅斯、為所欲為的權力,以及一陣陣讓人難忘、如詩般的光采。我一讀就放不下手。
蒂娜.布朗(Tina Brown)英國知名記者、專欄作家
波莫蘭契夫是普亭統治下的俄羅斯最出色的觀察者之一,描述這國家癡迷於幻覺和魅力之中,但表面下存在著危險、缺乏道德觀的核心。既刺激又可怕的一本書。
艾普勒鮑姆(Anne Ap-plebaum)《鐵幕》作者,曾獲非小說類普立茲獎
令人撟舌不下、原創、扣人心弦。波莫蘭契夫把我們帶進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成熟、腐爛的核心——一個荒涼的黑道城鎮、人們會因莫須有的罪名而被關起來的一座監獄——少了他的銳利目光,我們就看不到這些事實。
瓦拉達拉金(Tunku Varadarajan),《新聞週刊國際版》前主編、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研究員
這是我讀過最奇怪但值得注意的書……風格是黑暗和怪誕的喜劇……報導直截了當,也充滿無限的好奇心,作者爬梳範圍廣大的事實,而且精準地描述細節,讓人信之不疑。他告訴我們的,是如此令人難以置信。 《世界事務雜誌》
有時令人毛骨悚然,但總是令人信服,本書揭露「隱藏在年輕、彈性十足、光鮮祝麗的國家外表背後的奇怪現實」。 《出版商周刊》
很難想像有另一本著作能把今天的俄羅斯描述得更好;這本書很可能是普亭時代的蓋棺論定之作。對於作者而言,這似乎是溢讚,但以他的銳利目光和報導技巧來說,正名符其實。 《評論雜誌》
引人注目、迫不及待想要翻閱的書……波莫蘭契夫是當今評論俄羅斯最敏銳、最富想像力和最充滿娛樂性的作者之一。本書內容誘惑和恐怖兼具。《泰晤士報》
扣人心弦……以細膩的手法描述心靈控制的技術令人不寒而慄。 《泰晤士報文學增刊》
本書描寫乘坐有搖滾,也有盧布的雲霄飛車是什麼樣的滋味。 《每日快報》
一針見血,點出普亭統治下俄羅斯的形成。 《衛報》一週最佳好書
以活潑的印象派手法描寫新的俄羅斯精英……欲罷不能。 《星期日郵報》
草圖拚湊得極其出色……強而有力、令人動容,時而搞笑。 《華盛頓時報》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冷酷生活,娓娓道來,緊繫人心,卻令人不安。《華盛頓郵報》
以才氣煥發的文筆描述一個扭曲的現實。 《展望雜誌》
洞察力和優美的文字讓人愛不釋手。 《新政治家》
想要了解普亭統治下俄羅斯的人必讀。 《觀察家》
引人入勝……觀察敏銳。 《紐約時報》
妙趣橫生。 《華爾街日報》
目次
第一幕:俄羅斯的實境秀
快速邁前的都市
無情結
我們這個時代的英雄
今日俄羅斯
哈囉—再見
造物的高峰
第二幕:克里姆林宮帝國的裂縫
等你醒來,天哪,竟然被判有罪
另一個俄羅斯
起始
仲夏夜之夢
第三幕:精神錯亂的形式
消失不見的女孩
後蘇聯俄羅斯的教派簡史
虛空的呼喚
境外
沒有一件事是真的,凡事都可能發生
謝辭
書摘/試閱
活在快速邁前的城市
晚上搭機飛越莫斯科,可以看到這座城市的形狀,是由一連串的同心環道路構成。克里姆林宮的小環位居中央。二十世紀末,這些環形道路散發昏黃的燈光。莫斯科是歐洲邊陲地帶一座可憐的衛星城市,流瀉蘇聯帝國即將消逝的餘暉。到了二十一世紀,發生了一件大事:金錢。以往從來沒有這麼多錢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流進這麼小的地方。軌道系統移轉了。現在,從城市的上方俯瞰,同心環開始亮起新摩天大樓的燈光、霓虹店招,以及在馬路上奔馳的超豪華邁巴赫(Maybach)汽車,以尖叫聲不斷、燈光華麗的遊樂場中,旋轉得愈來愈快。俄羅斯人是新富一族:腰纏萬貫、精力充沛,卻也十分危險。他們擁有最多的石油、最漂亮的婦女、最棒的派對。他們從準備出售一切,變成準備買進一切:例如倫敦的足球俱樂部和紐約的籃球俱樂部;藝術收藏品、英國的報紙,以及歐洲的能源公司。沒人能了解他們。他們既粗俗又優雅,既精明又天真。只有在莫斯科,他們才顯得理直氣壯。這座城市的生活快速往前奔馳、瞬息萬變,打破了所有的現實感。在這裡,眨眼之間,男童就成了億萬富翁。
「表現」(Performance)是這座城市的流行用詞。這個世界中,黑幫份子搖身而成藝術家,淘金客懂得引用普希金(Pushkin)的詩,地獄天使(Hells Angels)摩托車幫幻想自己是聖人。俄羅斯見過那麼多的世界,以令人眼花撩亂的速度一變再變——從共產主義到經濟改革(perestroika),到震撼療法,到一貧如洗,到寡頭企業大亨把持經濟,到黑道治國,到擁有巨富——因此,它留給新英雄的感覺是,生命只是一場華麗的化妝舞會,每一個角色和任何職位或信念都是說變就變的。「我想要嘗試這個世界已知的每一個人物,」瓦拉迪克‧馬米謝夫—孟洛(Vladik Mamyshev-Monroe)告訴我。他是表演藝術家和這座城市的吉祥物,也是在必然有富豪和超級名模出席的派對中,肯定會應邀出席的貴賓。他打扮得像前蘇聯總統戈巴契夫(Gorbachev)、苦行僧、埃及法老圖坦卡門(Tutankhamen)、俄羅斯總統(the Russian President)進場。我第一次抵達莫斯科的時候,認為這些不計其數的轉型,正是一個國家解放後的表現,以瘋狂的自由,穿上不同的服飾,並且盡其所能,將它的個性推展到極限,直到總統的大臣所說的「造物的顛峰」。幾年之後,我才認清這些無數的突變不是自由,而是精神錯亂的表徵。在那裡,恐怖傀儡和做著噩夢的神秘主義者深信他們幾乎是真實的,並且正邁向總統的大臣會說的「第五次世界大戰,也就是第一次所有的人對抗所有的人的非線性戰爭」。
但我說得快了些。
我是在電視臺工作。事實電視臺(Factual television)6準確地說,應該是事實娛樂(Factual entertainment)。二○○六年,由於電視業和其他每個行業一樣欣欣向榮,所以我搭機飛往莫斯科。我早就對這個國家知之甚詳:我從大學畢業後一年的二○○一年起,大部分時候就住在那裡,在各家智庫之間跳槽,並且在歐洲聯盟用於援助俄羅斯「開發」的專案擔任非常資淺的顧問師,然後進入電影學校,最近則是擔任西方電視網紀錄片的助理。我的父母親在一九七○年代以政治流亡的身分,從蘇聯移居英國,我長大成人的過程,講的是某種通俗流亡俄羅斯語。但是我一直在觀察俄羅斯。我想要更接近它:倫敦似乎太過正經八百、凡事都預料得到;我那些移民美國的其他親人,似乎相當滿意住在那裡;可是真正的俄羅斯人似乎還活著,感覺任何事都有可能發生。我真正想做的是拍攝影片。按下「錄影」鍵,然後把鏡頭對向某個地方,開始拍攝。我帶著金屬外殼傷痕累累的攝影機索尼(Sony)Z1,因為它小到總是可以丟進包包裡,帶到每個地方去。許多時候,我看到就拍,只為了怕這個世界從指間溜走;我盲目地拍攝,因為我知道永遠不再有像這樣的卡司。而且我在新莫斯科相當搶手,理由很簡單,因為我能說出那句魔法字眼:「我來自倫敦。」它們就像「芝麻開門」一樣有效。俄羅斯人相信倫敦人知道成功電視的煉金祕訣,曉得如何拍出下一部熱門的實境秀或者才藝表演。雖然我不過是其他人所作專案的三流助理,只要輕輕說出「我來自倫敦」,我想參加什麼會議,都能如願以償。我是由銀行家、律師、國際開發顧問師、會計師和建築師組成的西方文明龐大艦隊中的偷渡者,出海航行,只為了在全球化的冒險中求得財富。
但是在俄羅斯的電視臺工作,不是只帶著一臺攝影機,或者當個觀察者而已。這個國家涵蓋九個時區、占世界陸地面積的六分之一、從太平洋延伸到波羅的海、從北極到中亞的沙漠、從近乎中世紀的村莊中,人們仍然靠雙手從木井中汲水,到只有一座工廠的城鎮,然後回到新莫斯科的藍色玻璃和鋼筋摩天大樓——電視是能夠統一、統治和維繫這個國家的唯一力量。而我身為電視製作人,必須奉命直探它的運作核心。
我參加的第一次會議,是在奧斯坦金諾(Ostankino)電視臺的頂樓。這座電視中心占地廣達五座足球場,也是克里姆林宮宣傳機器的攻城錘。在頂樓,穿過一連串的霧面黑色走廊,到達一間長形會議室。莫斯科頭腦最精明的人,在這裡舉行每週一次的腦力激盪會議,決定奧斯坦金諾要播出什麼。一個友善的俄羅斯出版商一路帶著我。由於我的俄羅斯姓,沒人注意到我是英國人;我一聲不吭。會議室裡有超過二十個人:有皮膚曬成棕褐色,穿著白色絲質襯衫的廣播人,也有鬍子冒汗,呼吸沉重的政治學教授,以及培訓中的廣告業高階主管。沒有女性在場。每個人都在抽菸。菸霧繚繞,令我的皮膚發癢。
桌子的底端,坐著這個國家最有名的政治電視節目主持人之一。他的個子矮小,講話速度飛快,帶著菸嗓:
我們都知道不會有真正的政治。但是我們仍然必須讓觀眾感覺有某件事情正在發生。我們需要不斷娛樂他們。所以,我們應該玩什麼?我們應該攻擊寡頭企業大亨?(他繼續說道,)誰是本週的敵人?政治必須讓人感覺像……像電影!
二○○○年,總統上臺執政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持電視臺的控制權。克里姆林宮透過電視,決定哪些政治人物「獲准」成為傀儡反對派、這個國家的歷史、恐懼和意識應該是什麼。而且新的克里姆林宮不會再犯舊蘇聯同樣的錯誤:它絕對不會讓電視變得沉悶乏味。我們現在的任務,是結合蘇聯的控制和西方的娛樂。二十一世紀的奧斯坦金諾混合了表演事業和宣傳,而這是由獨裁專制的方式所評定的。而在這場大秀的中心,是總統本人,透過電視的力量,從什麼都不是的灰衣人,迅速搖身一變而為表演藝術家,扮演的角色包括戰士、情人、袒胸露背的獵人、商人、間諜、沙皇、超人。「我們用新聞獻上一柱香,祝福普亭的所作所為,讓他成為總統,」電視節目製作人和政治技術專家喜歡這麼說。坐在那個菸霧繚繞的會議室中,我感覺到現實在某種程度上是可以延展的,好像我是和莎士比亞劇作《暴風雨》(The Tempest)中的一群普洛斯彼羅(Prospero)在一起,他們想要後蘇聯成為什麼樣子,就能讓它成為什麼樣子。但是我在俄羅斯的工作,每過一年,以及隨著克里姆林宮變得更加偏執,奧斯坦金諾的策略就更加扭曲,煽動恐慌和恐懼的需求變得更為迫切;理性遭到排擠,對克里姆林宮友善的邪教和仇恨販子,可以在黃金時段亮相,引發舉國為之著迷、分散人民的注意力,因為有更多的外國傭兵紛至沓來,協助克里姆林宮,並且向全世界散播它的願景。
雖然我走的路,最後還是會回到奧斯坦金諾,但我在新俄羅斯這部依腳本演出的大實境秀中,起初扮演的角色,是協助讓它看起來、聽起來和感覺起來像是西方。我最早效力的電視網是TNT。它座落在稱為拜占庭的一棟新辦公中心。一樓造成羅馬風格的溫泉浴場,四邊擺上多利安石膏柱和廢墟,常有懶洋洋的長腿女孩來這裡,讓已經是棕褐色的膚色變得更深,而且不斷修剪手腳的指甲。她們的指甲修剪得十分精緻:彩虹色、多層次、灑上設計成小愛心和花朵的亮片,比那些女孩無聊的眼神更為明亮,好像她們把所有的烏托邦都注入指甲那個小小的空間裡。
這個電視網占了整棟大樓上面的幾個樓層。電梯門一開,映入眼簾的是TNT的標誌,設計得十分亮眼,快樂的粉紅色、明亮的藍色和金色,肆無忌憚地散發光彩。標誌上方寫著這座電視網的標語:「感受我們的愛!」這是極其快活的新俄羅斯,也是俄羅斯TNT專案的形象:一個年輕、活蹦亂跳、光鮮亮麗的國家。這座電視網發射一束明麗的黃色和粉紅色光,到人們陰暗的公寓裡。
辦公室採開放式設計,到處有容光煥發、快樂的年輕人忙碌著,輕哼著英國流行熱門音樂的曲調,將英國風感染給每一個俄羅斯人。TNT做的是流氓電視,年輕員工大談特談文化革命的激情。在他們看來,TNT就像一件顛覆性的流行藝術,可藉以爬進這個國家的靈魂和從內部將它重新連線。這座電視網引進實境秀到俄羅斯:日益老邁的共產黨員譴責這種劣質節目——只是出於電視節目製作人的樂趣——批評為不道德之舉。 TNT首創俄羅斯的情境喜劇,以及俄羅斯模仿傑瑞‧史普林格(Jerry Springer),沒價值的脫口秀。這座電視網狼吞虎嚥西方的概念,一年之內所變換的格式,多於西方十年之內採用過的格式。這座城市的許多聰明人都投入娛樂頻道和印刷精美的雜誌;他們在這裡不會被迫搞宣傳,而是被鼓勵成為叛徒。他們在這裡只是不能做真正的政治;這是一塊沒有新聞的地區。大部份人都很喜歡這種權衡取捨:以完全的沉默,換取完全的自由。
「我們想要找出新的一代真正在想些什麼。Piiitrrr。」
「是什麼令他們興奮,Piiitrrr。」
「我們想要在螢幕上看到真實的人。真實的英雄,Piiitrrr。」
「Piiitrrr。」TNT的製作人這麼叫我。三個女人,都是二十來歲。一位頭髮烏黑,一位捲髮,一位直髮,每個人都在另一個人一講完話便接腔。她們大可叫我的俄語名字「Piotr」。但她們喜歡叫我Piiitrrr,讓我聽起來更像英國人。我是她們妝點門面的西方人,幫助她們打造一個想像的西方社會。而我則假裝是比真正的我還要重要的製作人。我們首先推出TNT的第一部紀錄片系列。只花三十分鐘,我就得到第一份委託的工作:《如何嫁給百萬富翁(淘金客指南)》(How to Marry a Millionaire A Gold Digger’s Guide)。我想,如果我努力一點的話,是可以爭取到三部影片。在倫敦或紐約,一項專案總是得花好幾個月的時間才能起步。但TNT有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氣公司贊助。事實上,不妨忘掉我剛剛說的;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司。就這樣。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