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
:NT$ 240 元優惠價
:90 折 216 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6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佛光山星雲法師題字|生活教育家、正向人生的知行者鄭石岩新作|
有佛法就有辦法的人間佛教實現
用當下的資材創造和延伸,在生活與工作中學佛行佛,方能找到樂活的美好,和生命的真正意義與皈依處。
人生充滿著許多艱苦和挑戰,如果我們不以正向的態度去解決、包容和寬恕,苦悶和憂鬱就會不斷累積,進而破壞理性思考,扭曲事實,造成錯誤的判斷,引來更多的煩惱和障礙。
努力學佛、念佛能涵養自心的寧靜,保持安定的心,讓自性中的潛能和智慧自然流露出來;而行佛就是把學得的佛法用於日常生活和工作上,在世間法中產生創意,在出世間法中看到生命的皈依處。從諸多經典可以看出,修持三十七道品便是行佛的根本,透過鄭石岩老師的解說,將佛法精髓結合現代心理學中養成健康人格、培養良好情緒習慣、建立樂觀思考模式的方法,化為生活與工作的智慧根源。
持續了解並實踐這些淨心修持的妙方,就能開啟我們的慧性,幫助焦慮緊張的現代人,調適心情,產生正確的認知,形塑正向自在的人生觀,讓我們可以面對世事的無常變化及紛擾的情緒,以行佛的真實行動,領會人間佛法的真諦。
有佛法就有辦法的人間佛教實現
用當下的資材創造和延伸,在生活與工作中學佛行佛,方能找到樂活的美好,和生命的真正意義與皈依處。
人生充滿著許多艱苦和挑戰,如果我們不以正向的態度去解決、包容和寬恕,苦悶和憂鬱就會不斷累積,進而破壞理性思考,扭曲事實,造成錯誤的判斷,引來更多的煩惱和障礙。
努力學佛、念佛能涵養自心的寧靜,保持安定的心,讓自性中的潛能和智慧自然流露出來;而行佛就是把學得的佛法用於日常生活和工作上,在世間法中產生創意,在出世間法中看到生命的皈依處。從諸多經典可以看出,修持三十七道品便是行佛的根本,透過鄭石岩老師的解說,將佛法精髓結合現代心理學中養成健康人格、培養良好情緒習慣、建立樂觀思考模式的方法,化為生活與工作的智慧根源。
持續了解並實踐這些淨心修持的妙方,就能開啟我們的慧性,幫助焦慮緊張的現代人,調適心情,產生正確的認知,形塑正向自在的人生觀,讓我們可以面對世事的無常變化及紛擾的情緒,以行佛的真實行動,領會人間佛法的真諦。
作者簡介
心理學家鄭石岩,宜蘭縣員山鄉人,政治大學教育學碩士,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研究,當過中學老師,也在大學任教多年,並擔任教育部訓育委員會常務委員,負責 學校輔導及訓導工作,現已退休。從事心理諮詢與教學研究三十餘年,曾獲頒教育部輔導工作優良貢獻獎;七歲即接觸佛法,對佛學與禪學素有修持;半工半讀完成 學業,務農做工經商,人生閱歷豐富,是融合心理學、教育學與禪佛學於日常生活應用的倡言人。他理論與實務並具,著作超過四十本,曾獲行政院新聞局優良圖書 金鼎獎,是積極入世,以書文度人的最佳見證。每年有兩百場以上的演講,其著作在海內外廣受歡迎,自詡為踏實悅樂的生活者。目前研究與旅行是他的學習方式, 寫作與演講是他的工作,助人與講經則是他的行持。
序
樂在行佛
學佛行佛是一件喜樂幸福的事。把學得的佛法活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上,能帶來溫馨、創意和歡喜。繼而透過心靈生活的體驗,能產生寬廣的心胸,契會生命的意義,體悟到永生的如來法界。
就世間生活而言,學佛行佛能帶給自己信心、歡喜、活潑和光明的希望;讓日子過得充實美好,達到自我實現的豐足。就生命的究竟義而言,會發現心中的菩提自性,找到永生的慧命,看出生命的歸宿,而覺得自在、有意義。
我童年學佛,是從宜蘭的雷音寺開始的。星雲大師正好住錫此處。當時,我母親得了肺結核,沒有特效藥,更因家貧無力醫治,康復的機會渺茫。幸好有一位精通命理的長者指引母親學佛,皈依三寶從宿命中重新造命。在我還是七歲孩童時,就陪著母親,從偏遠鄉下,走走停停來到雷音寺,這是我們母子學佛的起點。我們虔誠地祈願母親健康,持續進寺禮拜,從聞思修中行持,母親竟漸漸康復。
我們有了信心和對佛法的了解,進而踏上行持的歷程。現在,母親高齡九十五,我已年過七十。我們家人都以慈悲喜捨的心生活,以佛法為人生指南,過得悅樂自在。我自己也在艱困環境中依佛法化,精進不懈地走出自己的路來。直至今日,無論是在生活或工作,心中總是有佛,這讓我有了美好的人生;除了認真工作之外,也努力弘揚佛法,並以佛法與心理晤談助人,至今四十餘年。
於是,我深信唐朝法眼文益禪師,在回答弟子問道時說:「一願教你行,二願也教你行。」因此,學佛如果只停留在知見裡是不夠的,一定要即知即行,這才能在生活與工作中發揮效力和創意,在生命的究竟義上,與如來法界相應,體現自心中「如來秘密之藏」。所以古德常說:「說取行不得底,行取說不得底。」這是指說只是在知見上思惟,體會不到真實義。就行佛的真實行動而言,得到證悟和自在,非語言文字所能完全表達。
行佛是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以慈悲喜捨的覺心,依三十七道品的指引去實踐。所以唐朝臨濟大師說:「但莫造作,只是平常。」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妙法蓮華經》中所言:「一切治生產業,皆與實相不相違背。」因此,只要我們肯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行佛法要、行菩薩道,為社會服務奉獻,便能福慧圓滿,證得如如大法。
我長久學佛行佛,讀經看教,但心中總以「學佛」自居。公元二○一一年夏,我上佛光山謁見星雲大師。他賜我寶貴的一筆字「行佛」,我才真正證悟其中。並完全了解,他認真踏實提倡「人間佛教」的法源,更理解,他所說「有佛法就有辦法」的真諦。五年來我體驗更深,於是動筆把心得寫出來和大家分享。
人間佛教就是要在生活與工作中行佛,從而得到福德莊嚴和智慧莊嚴。這要以三十七道品為基礎做起。佛陀在三轉法輪中,都提出這個根本行持。為契合現代生活的因緣,應用科學與心理學的研究發現,寫就此書。相信能方便大家學佛行佛,找到樂活的美好,和生命的真正意義與皈依處;並以此書,讚嘆弘揚人間佛教的宏願。
二○一六年二月,我寫好這本書的初稿,送陳星雲大師斧正,幾天之後卻收到大師的墨寶題字「行佛樂活」,真是喜出望外,踴躍歡欣。於是將墨寶置於扉頁,以彰人間佛教的法味。
學佛行佛是一件喜樂幸福的事。把學得的佛法活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上,能帶來溫馨、創意和歡喜。繼而透過心靈生活的體驗,能產生寬廣的心胸,契會生命的意義,體悟到永生的如來法界。
就世間生活而言,學佛行佛能帶給自己信心、歡喜、活潑和光明的希望;讓日子過得充實美好,達到自我實現的豐足。就生命的究竟義而言,會發現心中的菩提自性,找到永生的慧命,看出生命的歸宿,而覺得自在、有意義。
我童年學佛,是從宜蘭的雷音寺開始的。星雲大師正好住錫此處。當時,我母親得了肺結核,沒有特效藥,更因家貧無力醫治,康復的機會渺茫。幸好有一位精通命理的長者指引母親學佛,皈依三寶從宿命中重新造命。在我還是七歲孩童時,就陪著母親,從偏遠鄉下,走走停停來到雷音寺,這是我們母子學佛的起點。我們虔誠地祈願母親健康,持續進寺禮拜,從聞思修中行持,母親竟漸漸康復。
我們有了信心和對佛法的了解,進而踏上行持的歷程。現在,母親高齡九十五,我已年過七十。我們家人都以慈悲喜捨的心生活,以佛法為人生指南,過得悅樂自在。我自己也在艱困環境中依佛法化,精進不懈地走出自己的路來。直至今日,無論是在生活或工作,心中總是有佛,這讓我有了美好的人生;除了認真工作之外,也努力弘揚佛法,並以佛法與心理晤談助人,至今四十餘年。
於是,我深信唐朝法眼文益禪師,在回答弟子問道時說:「一願教你行,二願也教你行。」因此,學佛如果只停留在知見裡是不夠的,一定要即知即行,這才能在生活與工作中發揮效力和創意,在生命的究竟義上,與如來法界相應,體現自心中「如來秘密之藏」。所以古德常說:「說取行不得底,行取說不得底。」這是指說只是在知見上思惟,體會不到真實義。就行佛的真實行動而言,得到證悟和自在,非語言文字所能完全表達。
行佛是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以慈悲喜捨的覺心,依三十七道品的指引去實踐。所以唐朝臨濟大師說:「但莫造作,只是平常。」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妙法蓮華經》中所言:「一切治生產業,皆與實相不相違背。」因此,只要我們肯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行佛法要、行菩薩道,為社會服務奉獻,便能福慧圓滿,證得如如大法。
我長久學佛行佛,讀經看教,但心中總以「學佛」自居。公元二○一一年夏,我上佛光山謁見星雲大師。他賜我寶貴的一筆字「行佛」,我才真正證悟其中。並完全了解,他認真踏實提倡「人間佛教」的法源,更理解,他所說「有佛法就有辦法」的真諦。五年來我體驗更深,於是動筆把心得寫出來和大家分享。
人間佛教就是要在生活與工作中行佛,從而得到福德莊嚴和智慧莊嚴。這要以三十七道品為基礎做起。佛陀在三轉法輪中,都提出這個根本行持。為契合現代生活的因緣,應用科學與心理學的研究發現,寫就此書。相信能方便大家學佛行佛,找到樂活的美好,和生命的真正意義與皈依處;並以此書,讚嘆弘揚人間佛教的宏願。
二○一六年二月,我寫好這本書的初稿,送陳星雲大師斧正,幾天之後卻收到大師的墨寶題字「行佛樂活」,真是喜出望外,踴躍歡欣。於是將墨寶置於扉頁,以彰人間佛教的法味。
目次
自序:樂在行佛
壹、行佛就能樂活 11
覺悟中樂活 13
平常心裡多妙喜 18
樂在行佛 23
貳、清新的生活態度 29
觀身不淨 33
觀受是苦 38
觀心無常 46
觀法無我 53
行持的根本 58
叁、主動的心力 63
善用創意思考 69
樂在工作 72
樂在認真生活 77
簡單最有力 85
肆、活出如意歡喜 91
活得有目標 98
保持振作 104
涵養如意的心 109
要觀想得對 118
伍、涵養精神能量 125
信仰和信心 130
精進的態度 139
念力與知識 144
安定的自心 151
慧性的開展 159
陸、自我覺醒 165
正確的觀念 169
清醒作抉擇 172
精進不躁 176
活出妙喜 180
身心輕安 184
定慧等持 187
放下 192
柒、正向的人生 197
樂觀的思考 204
發展長處 206
涵養美德 209
結語
壹、行佛就能樂活 11
覺悟中樂活 13
平常心裡多妙喜 18
樂在行佛 23
貳、清新的生活態度 29
觀身不淨 33
觀受是苦 38
觀心無常 46
觀法無我 53
行持的根本 58
叁、主動的心力 63
善用創意思考 69
樂在工作 72
樂在認真生活 77
簡單最有力 85
肆、活出如意歡喜 91
活得有目標 98
保持振作 104
涵養如意的心 109
要觀想得對 118
伍、涵養精神能量 125
信仰和信心 130
精進的態度 139
念力與知識 144
安定的自心 151
慧性的開展 159
陸、自我覺醒 165
正確的觀念 169
清醒作抉擇 172
精進不躁 176
活出妙喜 180
身心輕安 184
定慧等持 187
放下 192
柒、正向的人生 197
樂觀的思考 204
發展長處 206
涵養美德 209
結語
書摘/試閱
樂在認真生活
在禪宗的生活智慧裡,常常都會提到「要活在當下」。在當下的現實世界裡,好好用創意去工作,去做有益於社會的事,無論你的工作職業如何,當下就是行菩薩道的寶貴時刻。同樣的,也要在「當下」認真快樂地生活,看出它的美,發現它的價值和意義。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們無法選擇遭遇,卻可以選擇我們的看法和方向。對於任何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既然已經遭遇到了,就無從選擇。但任何所遭遇的事,它所發生的後果,卻跟自己對它的解釋息息相關。如果你的解釋是正向的,你對未來的看法是光明的,所遭遇的事,就化成助緣,你會變得振作快樂,並能產生積極的態度,去面對所遭遇的事,禪家常說:
萬古長空,
一朝風月。
這是要我們在有限的生命裡,看出永恆、無量壽的法界。它時時刻刻不離開我們, 我們也自在地活在這個不可思議的法界,它「不增不減,不生不滅」,是屬於無為法的世界,只要不被色塵綁架,你就觸碰到《心經》中所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你可以在當下生活中,找到自在和喜樂。反之,在有限的生命之中,我們活在山河大地裡,遭逢千變萬化的人生際遇,必須把握當下,懂得欣賞一朝風月之美,從中努力振作,同時看到自在和喜樂。這種認真生活的態度,正是靈雲志勤禪師所說:
三十年來尋劍客,
幾回落葉又抽枝;
自從一見桃花後,
直至如今更不疑。
志勤禪師一直努力,要用利劍般的決心,把煩惱和障礙清除掉。但三十年後的一個春天,他在花開花落之中,看到永恆的存在,也看到盛開美妙的生命花朵。所以,生命快樂的根源,既是努力工作和認真生活,同時也契會萬古長空的法界。人生如旅,但要有悅樂之旅,慈悲喜捨之旅。然而,旅途中總不免顛簸困頓,有種種的勞累和艱辛,但還是要認真快樂地活下去。當你了解到南泉普願禪師所說:
天地與我同根,
萬物與我一體。
解除了種種分別和執著,不被得失好壞貴賤所繫縛綁架時,你開始認真生活,並得到快樂。
多年前一位女士跟我晤談,她原本幸福充滿希望的家,面臨沉痛的厄運。她摯愛的先生突然中風,無法自由行動,只能靠輪椅代步。雖然她有三個孩子,老大老二都已大學畢業開始工作。但一想到先生病倒,就不免心碎。她傷心哭泣地說:
「我們倆辛苦大半輩子,正想著未來有好日子過,沒想到自己命運多舛,還要苦到老死。」
我一邊聽她的痛苦述說往事的種種,一邊同理地引導她繼續說出家庭的生活及經濟狀況。她告訴我,他們有間公寓式房子,勉強維持生活應該沒有問題。最痛苦的是面對癱在那裡的老公,這事令她心碎和絕望。他們兩個在辛苦工作中,總是想著未來的美好,讓自己振作起來,現在所面對的是絕望和失落。我了解她的心情之後告訴她:
「要活在當下,在現實中找回一些生活的樂趣!」她長長地嘆了一口氣說:
「眼前所看到的只是希望的破滅。」我說:
「試著推輪椅帶他一起去聽音樂會,到家居附近遊玩。甚至可以去中南部風景區走走,認真地生活,開心地欣賞風景,享受當下時光。」
我告訴她,要幫助先生適應輪椅的生活。運用巧思一起出去踏青,一同享受以前未曾有的閒情逸致。先生的心情好轉,你也會跟著感到喜樂。你們兩人的身心會健康許多,興致會好起來。接受不方便的現實,卻能從中耕耘出生命的春風,以及繁花似錦的生活情趣。她接受了我的建議,開始推著先生的輪椅,一起在公園散心,後來真的到中南部遊玩。兩年之後,先生的健康大有進步,他們一起出國旅遊。她特別來告訴我這段逆境中的生活智慧,感謝我給他們的鼓勵。她說:
「你說的一點都不錯,要活在當下,認真有興致的生活,就能享受人生。」
在我的晤談經驗中,引導受重大打擊而幾乎絕望的人走出新的人生視野,真正去行動,是他們東山再起的關鍵。困難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束手就擒,甚至有些人,還找很多藉口,像是業障深重啦,冤親債主的索討啦,天生命盤就如此糟糕啦等等。
四十多年來的研究觀察,我領會到困難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怎麼對付困難。我們每個人都要懂得,在危機未來之前,學習認真生活之道。從中轉識成智,把沮喪和絕望的心情,轉化成正向的行動。這些基本的要領是:
●培養樂觀的思考模式:要對未來充滿希望,對一時的挫敗,認清它只是部分或一時的失調,而不是能力和命運的全盤挫敗。人可以在挫敗中復活,可以在現有的資糧中,創造新的契機。
●接受現實,但不要放棄理想:不要為失敗找藉口,而是要在現實情境中,忍受痛苦,繼續努力,恢復自己的活力。
●要用歡喜心生活:生存之道在於能放得開,捨得下。誰都不能喚回過去的喜樂,而是要在當下發現悅樂之情。
●人必須有活下去的意志:不只要面對現實,還要在現實的世界裡發現光明和價值,從而克服困頓,找到豐收的心路歷程。
在禪宗的生活智慧裡,常常都會提到「要活在當下」。在當下的現實世界裡,好好用創意去工作,去做有益於社會的事,無論你的工作職業如何,當下就是行菩薩道的寶貴時刻。同樣的,也要在「當下」認真快樂地生活,看出它的美,發現它的價值和意義。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們無法選擇遭遇,卻可以選擇我們的看法和方向。對於任何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既然已經遭遇到了,就無從選擇。但任何所遭遇的事,它所發生的後果,卻跟自己對它的解釋息息相關。如果你的解釋是正向的,你對未來的看法是光明的,所遭遇的事,就化成助緣,你會變得振作快樂,並能產生積極的態度,去面對所遭遇的事,禪家常說:
萬古長空,
一朝風月。
這是要我們在有限的生命裡,看出永恆、無量壽的法界。它時時刻刻不離開我們, 我們也自在地活在這個不可思議的法界,它「不增不減,不生不滅」,是屬於無為法的世界,只要不被色塵綁架,你就觸碰到《心經》中所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你可以在當下生活中,找到自在和喜樂。反之,在有限的生命之中,我們活在山河大地裡,遭逢千變萬化的人生際遇,必須把握當下,懂得欣賞一朝風月之美,從中努力振作,同時看到自在和喜樂。這種認真生活的態度,正是靈雲志勤禪師所說:
三十年來尋劍客,
幾回落葉又抽枝;
自從一見桃花後,
直至如今更不疑。
志勤禪師一直努力,要用利劍般的決心,把煩惱和障礙清除掉。但三十年後的一個春天,他在花開花落之中,看到永恆的存在,也看到盛開美妙的生命花朵。所以,生命快樂的根源,既是努力工作和認真生活,同時也契會萬古長空的法界。人生如旅,但要有悅樂之旅,慈悲喜捨之旅。然而,旅途中總不免顛簸困頓,有種種的勞累和艱辛,但還是要認真快樂地活下去。當你了解到南泉普願禪師所說:
天地與我同根,
萬物與我一體。
解除了種種分別和執著,不被得失好壞貴賤所繫縛綁架時,你開始認真生活,並得到快樂。
多年前一位女士跟我晤談,她原本幸福充滿希望的家,面臨沉痛的厄運。她摯愛的先生突然中風,無法自由行動,只能靠輪椅代步。雖然她有三個孩子,老大老二都已大學畢業開始工作。但一想到先生病倒,就不免心碎。她傷心哭泣地說:
「我們倆辛苦大半輩子,正想著未來有好日子過,沒想到自己命運多舛,還要苦到老死。」
我一邊聽她的痛苦述說往事的種種,一邊同理地引導她繼續說出家庭的生活及經濟狀況。她告訴我,他們有間公寓式房子,勉強維持生活應該沒有問題。最痛苦的是面對癱在那裡的老公,這事令她心碎和絕望。他們兩個在辛苦工作中,總是想著未來的美好,讓自己振作起來,現在所面對的是絕望和失落。我了解她的心情之後告訴她:
「要活在當下,在現實中找回一些生活的樂趣!」她長長地嘆了一口氣說:
「眼前所看到的只是希望的破滅。」我說:
「試著推輪椅帶他一起去聽音樂會,到家居附近遊玩。甚至可以去中南部風景區走走,認真地生活,開心地欣賞風景,享受當下時光。」
我告訴她,要幫助先生適應輪椅的生活。運用巧思一起出去踏青,一同享受以前未曾有的閒情逸致。先生的心情好轉,你也會跟著感到喜樂。你們兩人的身心會健康許多,興致會好起來。接受不方便的現實,卻能從中耕耘出生命的春風,以及繁花似錦的生活情趣。她接受了我的建議,開始推著先生的輪椅,一起在公園散心,後來真的到中南部遊玩。兩年之後,先生的健康大有進步,他們一起出國旅遊。她特別來告訴我這段逆境中的生活智慧,感謝我給他們的鼓勵。她說:
「你說的一點都不錯,要活在當下,認真有興致的生活,就能享受人生。」
在我的晤談經驗中,引導受重大打擊而幾乎絕望的人走出新的人生視野,真正去行動,是他們東山再起的關鍵。困難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束手就擒,甚至有些人,還找很多藉口,像是業障深重啦,冤親債主的索討啦,天生命盤就如此糟糕啦等等。
四十多年來的研究觀察,我領會到困難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怎麼對付困難。我們每個人都要懂得,在危機未來之前,學習認真生活之道。從中轉識成智,把沮喪和絕望的心情,轉化成正向的行動。這些基本的要領是:
●培養樂觀的思考模式:要對未來充滿希望,對一時的挫敗,認清它只是部分或一時的失調,而不是能力和命運的全盤挫敗。人可以在挫敗中復活,可以在現有的資糧中,創造新的契機。
●接受現實,但不要放棄理想:不要為失敗找藉口,而是要在現實情境中,忍受痛苦,繼續努力,恢復自己的活力。
●要用歡喜心生活:生存之道在於能放得開,捨得下。誰都不能喚回過去的喜樂,而是要在當下發現悅樂之情。
●人必須有活下去的意志:不只要面對現實,還要在現實的世界裡發現光明和價值,從而克服困頓,找到豐收的心路歷程。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