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靠養,腸靠清:破解在一粥一飯一菜一湯背後的健康消化密碼
商品資訊
系列名:悅讀健康系列-身心靈書房
ISBN13:9789869304481
出版社:原水文化
作者:李博
出版日:2016/08/18
裝訂/頁數:平裝/328頁
規格:21cm*14.8cm*1.7cm (高/寬/厚)
重量:450克
版次:1
商品簡介
中國式腸胃慢養法:喚醒懶洋洋的腸胃,啟動你的消化力!
【內附:消化道健康狀況自測表、甫寸獨家清腸指南】
要吃得下
泛胃酸、長期消化不良,最好做個胃鏡確診,學習放寬心、慢生活,可以遠離慢性胃炎。
要拉得出
便秘易伴隨痔瘡,忌吃辣與鹹,多吃香蕉、檸檬水、陳皮等,加上揉腹操,保你腸道通暢。
【肯定推薦】
許秉毅 高雄榮民總醫院胃腸科主任
陳旺全 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
劉佳祐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主治醫師
***超實用!消化系統養護指南***
腸胃好,身體就能充分吸收食物中的營養,及時把代謝廢棄物排出體外,
帶來好胃口、好睡眠、好心情、好的免疫力。
本書精選十餘種腸胃常見疾病,提供實用的腸胃養護妙招,
教你從就醫、飲食、起居等方面,啟動自身的消化力!
吃保健品,不如吃自家菜園的蔬菜
口臭和反復性口腔潰瘍要從調理消化系統著手
別吃太晚、別吃太飽,讓胃酸不逆流
慢性胃炎要靠好的生活及飲食習慣來改善
急性腹痛和消化性潰瘍一旦發生,要立刻就醫
幽門螺旋桿菌容易復發,須進行根除治療
胃癌總愛找上情緒不穩、壓力過大者
不吃早飯、飲食甘美,易生膽結石、膽囊炎
偶爾便秘,注意飲食、做揉腹操可緩解
抗生素治腹瀉,長期腹瀉可能是甲狀腺的問題
醫師、營養師 聯袂按讚
中國急救普及教育第一人 急救醫師 賈大成
著名兒科專家 兒科醫師 崔玉濤
《只有醫師知道!》系列作者 婦產科醫師 張羽
中國藥師衛教第一人 藥劑師 冀連梅
醫療衛教微博影響力之首 泌尿科醫師 任黎明
人體科學推廣者 解剖學老師 李哲
知名營養師 營養師 顧中一
作者簡介
李博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消化科副主任醫師
〔慢門診〕倡導者&〔好大夫在線〕人氣醫生
現任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消化科副主任醫師。雖中醫出身,但西醫素養深厚,對循證臨床診療有獨特的研究,善用中西醫合作的方法治病救人。提倡「慢門診」,以「不藥而療人之疾」作為遣方用藥宗旨,擅長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慢性腹瀉、大腸激躁症、胃食道逆流、便秘等。
以「甫寸」之名行走於丁香園、好大夫線上、新浪愛問醫生、搜狐健康、網易健康等多家健康傳播平臺,致力於中西醫學常識的衛教和推廣。曾受中國官方派遣,援非一年半,進行愛滋病及疑難雜症的中醫藥診療工作。
目次
消化道的有趣故事
第一章 吃,是一件攸關性命的事
被「剩飯文化」害了的姑姑
吃保健品,不如吃自家菜園的黃瓜豆角
最好的補食是一日三餐
微信朋友圈裡的「健康常識」,只能「微微信一下」
開心地吸口煙,也比鬱悶地吃飯好
第二章 口腔潰瘍和口臭:口腔問題是表象,消化問題才是真相
急性口腔潰瘍和「上火」的一世癡纏
逼退急性口腔潰瘍只需一周
來醫院找我的都是復發性口腔潰瘍患者
為何老李的「祖傳秘方」對老楊壓根兒不管用?
如果不社交,口臭就口臭吧!?
嘴裡的異味從哪來?
口臭與大便沖不乾淨的神秘聯繫
有人說自己口臭,為何醫生什麼也聞不到?
吹氣如蘭、口齒生香有妙方
第三章 胃食道逆流症:別讓胃酸隨便「串門」
「誰還不泛個胃酸呢?」
胃酸是如何逆流而上的?
胃食道逆流到食管癌,隔了多遠?
如何讓胃酸「老實待著」?
吃藥就好、停藥就犯,拿它沒轍?
第四章 消化不良和慢性胃炎:慢病慢治,不言放棄!
消化科的「感冒」——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是一種「心」病
「規律飲食」說起來容易,怎麼落實?
人體自有「開胃穴」
別難為醫生了!診斷慢性胃炎只能靠胃鏡
諸葛亮與張飛都可能是慢性胃炎患者
有時候,我不得不扮演一名「心理醫生」
慢性胃炎:三分靠治,七分靠養
第五章 急性腹痛和消化性潰瘍:綁在身上的不定時「炸彈」
火車上的緊急會診:小夥子突發腹痛
找出腹痛原因是個技術活,讓醫生來做
中醫是慢郎中,但急救也有一手
真相大白!幾口涼水引發的急性腹痛
胃潰瘍,分分鐘可取人性命
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比較善良的「兄弟」
胃出血和穿孔:胃潰瘍兩個兇惡的「兒子」
西藥猛於虎?別嚇自己了
醫生更看好能「管住嘴」的潰瘍患者
第六章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一撮小細菌,攪亂了整個消化道
世界上50%的人都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呼口氣,就知道有沒有感染
小心!唾液有「毒」
伴「菌」如伴虎
手法夠狠,才能殺死幽門螺旋桿菌
純中藥治療幽門螺旋桿菌?很難!
幽門螺旋桿菌要是捲土重來就麻煩了
第七章 胃癌:它最怕情商高的對手
胃癌不是瞬間得上的,你可別想多了
生活惡習一大堆,疾病不找你找誰
做得好,你也能逆轉癌前病變
學會看自己身體的「風水」
年齡大了,每年做個體檢更放心
遠離胃癌,至少做到這三件事
98%的胃癌患者會問我這五個問題
第八章 膽結石、膽囊炎:疼死人不償命
膽結石「背後搗鬼」,膽囊炎「當面使壞」
膽結石、膽囊炎這倆「壞小子」是怎麼成長起來的?
醫生讓你做心電圖,不是在圖你那兩百元
手術,不是這場戰鬥的終結者
真正的「靈丹妙藥」就在生活中
第九章 便秘:千呼萬喚「屎」出來
吃不下、拉不出,太鬧心了
便秘≠上火了
便秘最容易「勾搭」上痔瘡
吃什麼拉得痛快?
便秘吃藥前,先試試這四個方法
老年人便秘,別抗拒吃藥
兒童便秘常與消化不良相伴而行
細心、平和的父母,更容易帶出不便秘的孩子
第十章 腹瀉:腸小乾坤大,對症再用藥
抗生素用對了治腹瀉,用多了致腹瀉
長期腹瀉,誰曾想竟然是甲狀腺的問題
十個脾虛者九個腹瀉
敏感的人常有一副敏感的腸子
門診日的追魂電話——女兒拉肚子了
附錄 最常被拒絕的檢查項目——胃鏡
Q1可不可以不做胃鏡?
Q2有沒有不難受的胃鏡?
Q3做胃鏡會不會出血?
Q4做胃鏡為什麼還得抽血?
Q5怎麼做個胃鏡得跑五六次醫院?
Q6胃鏡到底是怎麼做的?
後記
書摘/試閱
﹁誰枚泛過胃酸呢?﹂
●泛胃酸—被習慣性忽略的消化道﹁首席﹂症狀
說起胃酸,相信大家都會有一些直觀的印象,酸、燒灼感,甚至都會不自覺地咽了口水。為什麼對一種停留在消化道深處的消化液,我們會有如此感性的認識呢?是因為人這一輩子,或多或少都有泛胃酸︵或稱﹁反酸﹂︶的現象。在消化內科就診的患者中,大約一半會傾訴有泛胃酸的感覺。但大多數情況下,這種﹁傾訴﹂並不是主動的,也很少有患者僅僅因為泛胃酸來看病,更多時候是因為其他症狀就診,而被醫生問出來還有泛胃酸的問題。
我的患者賈嬸就是這樣,她找我來看病,反復強調自己打嗝、胃口不好,絕口不提泛胃酸的事。直到我詢問,賈嬸才說泛胃酸已經好幾年了,曾經還有過咽喉疼痛的感覺。我問她為什麼不告訴我,她卻反問我:﹁誰沒泛過胃酸呢?﹂
﹁誰沒泛過胃酸呢?﹂下班後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反復思量著這句話,突然覺得習慣真是一種可怕的力量,它能夠讓一個人習慣了病態、習慣了不健康。
我站在紅綠燈下,看著行色匆匆的人群,明明是紅燈,他們卻左躲右閃地往前衝,這種﹁中國式過馬路﹂的行為對於很多人來說已經成了習慣。我站在原地等待,反而時常有人用怪怪的眼神看我,好像在說﹁明明沒車,你還在這裡等什麼?﹂習慣一旦養成,就超越了素質的定義,一旦強加上文化的烙印,便成為約定俗成的偏離。
中國人對於泛胃酸的耐受,時常讓我覺得有可能在某種程度上掩蓋了胃食道逆流症的真實患病情況。因為我的患者留給我的印象,常常讓我想起一句流行語:﹁天空飄來六個字兒,泛酸不是事兒﹂︵編注:最早是在大陸江蘇衛視製播的婚戀交友節目︿非誠勿擾﹀上,有個男士來賓的口頭禪是﹁天空飄來五個字,那都不叫事﹂,後來這句話就流行了起來︶。
賈嬸所患的疾病實際上是胃食道逆流症。當胃酸不在胃裡好好待著,跑到了食道,就會造成一些腐蝕性的傷害。因為在消化道裡,胃的位置靠下,食道的位置靠上,所以胃酸流向食道,醫學術語稱為﹁逆流﹂。胃酸本身是個﹁好人﹂,具有殺菌作用,能殺死食物裡的細菌,確保胃和腸道的安全,還能增加胃蛋白酶的活性,幫助消化。但是,胃酸又是個特別﹁有個性﹂的人,非常不好相處,有強烈的刺激性,只有堅強的胃壁能與它和平共處。一旦胃酸到消化道的其他地方﹁串門﹂,鄰居們可就遭殃了。尤其是嬌嫩的食道,受到胃酸強烈酸性的刺激,食道壁會產生炎症,也就是胃食道逆流症。
胃酸是一種無色透明的酸性液體,其pH值為0.9∼1.5。這是個什麼概念呢?pH值是衡量酸鹼度的國際標準,從0 ∼14標誌著最酸到最鹼,我們常吃的山西老陳醋,夠酸了吧,pH
值是2.5∼3,完全不能和胃酸相提並論。胃酸為什麼這麼酸?因為它的主要成分是鹽酸,學過化學的人都知道,鹽酸是三大強酸之一,腐蝕性很強。
說到這裡可能有讀者會問,既然胃酸的酸性這麼高、腐蝕性這麼強,為什麼包裹胃酸的胃卻不會被腐蝕呢?
這是因為胃壁表面覆蓋著一層保護膜—胃黏膜。胃黏膜從裡到外分別為﹁黏液凝膠﹂和﹁黏膜上皮細胞﹂,這兩層組織總厚度約一毫米,它們就像兩道屏障,防止胃酸侵蝕到胃壁。
此外,正常條件下,胃黏膜的細胞經常更新,老細胞不斷從表面脫落,由組織內的新生細胞取而代之,大約每三天就會全部更新一次。可見,即使胃壁受到一定程度的侵害,也可以在幾小時或幾天內完全修復。所以,人的胃也不是不會被胃酸消化,而是在被消化到某種程度後能立即自我更新修復。
前面說了,胃酸只能老實待在胃裡,不能到處串門。一旦逆流到食道,就會腐蝕食道黏膜,導致黏膜充血、腫脹,甚至產生潰瘍。這時患者會有什麼感覺呢?有的患者形容說如同一團火在胸中,也有人說好像是喝了一勺醋留在食道裡,也就是平時說的泛胃酸、燒心。除了泛胃酸和燒心,噯氣、慢性咳嗽也是比較常見的症狀。
●打嗝還是噯氣?傻傻分不清楚
在門診中,經常會有患者訴說自己經常打嗝。
賈嬸就是這樣,對我說:﹁醫師,我還經常打嗝,可難受了。﹂
﹁是嗎?﹂聽到患者說自己打嗝,我一般都不敢輕信,而是追問一句,﹁您平時打嗝是什麼樣的?能給我形容一下嗎?﹂
﹁嗝︙︙﹂賈嬸對我說:﹁你聽,正好打了一個。﹂
我聽了之後笑了笑。果然不出所料,大部分患者分不清楚打嗝和噯氣。我對賈嬸說:﹁您這個不是打嗝。﹂
﹁這不是打嗝是什麼呀?﹂賈嬸有些蒙。
﹁打嗝是膈肌痙攣,人無法控制,會突然發出很大的嗝嗝的聲音。我們平時對付打嗝主要就是喝水壓一壓,憋會兒氣,或者突然嚇一跳。﹂
﹁哦,知道了,那是打嗝沒錯。﹂賈嬸恍然大悟,因為我描述的治療打嗝的方法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所以賈嬸就馬上反應過來了。同時疑問又出來了,﹁那我這個症狀是什麼呀?﹂
﹁您這個叫噯氣,聲音小,甚至沒有聲音,自己也能控制。﹂
●慢性咳嗽也是胃食道逆流症的症狀之一
在醫院裡,醫生經常會去別的科會診。有一天我就遇到呼吸科請我去會診一位咳嗽的患者。
我來到患者小宇的床前,她正在劇烈地咳嗽,滿臉通紅。咳嗽一陣好容易停了下來,小宇氣息未勻,就問我:﹁醫師,我是咳嗽,這明明就是呼吸科的病啊,您不是消化科的嗎?怎麼會把您請來了呢?﹂
我早料到她會有這樣的疑問,也沒著急解釋,而是問:﹁妳咳嗽有痰嗎?﹂
﹁啊?﹂小宇想了想,﹁少,痰很少。﹂
﹁妳看咳嗽這麼厲害,痰卻很少,說明很可能不是肺部的感染,而有其他的原因。而且妳在呼吸科治療這麼長時間了,咳嗽還是控制不住,就更需要往其他系統的病上想一想了。﹂
﹁哦,﹂小宇理解了不少,但還是問,﹁那怎麼就知道是消化科的病引起的呢?﹂
﹁還記不記得妳之前做了個胃鏡?﹂我晃了晃手中的報告,﹁結果顯示,妳有胃食道逆流症,而胃食道逆流症能夠引起咳嗽。所以,我想妳得去我們消化科住幾天了。﹂
實際上,大約百分之二十的慢性咳嗽是胃食道逆流症引起的。胃食道逆流症造成的乾咳是胃酸對咽部的刺激所引起的。隨著泛胃酸嚴重程度增加,泛胃酸的高度越來越高,有時就會到達食道的上端,就是咽喉部,這時,就會發生咳嗽。
這是非常容易誤診的。原因是疾病的複雜性和我們從局部尋求本質的艱難性。所以,當患者咳嗽卻沒有肺部感染的時候,就應該考慮一下是不是有消化系統的問題。
中醫認為,咳嗽主要是肺的病症,但不僅僅是因為肺病。人體的整體性,猶如一個社會複雜的關係網,互相影響的程度有時候是我們不了解的。土生金,脾胃也是肺的生化之源,脾胃不足,肺氣不利,也是咳嗽產生的原因。
急性口腔潰瘍和﹁上火﹂的一世癡纏
說起口腔潰瘍,我想起了兩句古詩。一句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正應了急性口腔潰瘍的症狀:嘴裡突然長出好幾個水泡,有強烈的灼痛感。在我們中醫看來,急性口腔潰瘍是實火所致,一般一周左右自己就好了。另一句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正是復發性口腔潰瘍的寫照,發生、發展悄無聲息,嘴裡隔段時間就長泡,此起彼伏,反復發作,遷延不癒。慢性復發性口腔潰瘍多是虛火所致,雖沒有急性口腔潰瘍那麼猛烈,但纏綿不絕,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上火之路:水不足而火有餘
我有一位同事張醫師,是借調到我們醫院的軍醫,他確實是軍人風格,不僅性格直爽,做事雷厲風行,就連吃飯也是速戰速決。
張醫師是四川人,食譜中﹁麻辣﹂是主旋律,經常看到他吃著擔擔麵,就著辣子雞,呼嚕呼嚕,頃刻間半碗已經下肚。
我曾經調侃他:﹁慢點吃,小心咬著舌頭。﹂
沒想到過幾天再碰到張醫師時,他真的話都說不利落了,見了面就抱怨我說:﹁都是你這烏鴉嘴,我那天吃飯著急,咬著自己了,然後就起了滿嘴的水泡。﹂
我看著張醫師的嘴,儘量憋住笑:﹁你自己上火,得了口腔潰瘍,怨我幹嘛?﹂
沒想到聽我提到﹁上火﹂,張醫師不但不生氣,反而來了興趣,一把拉住我問道:﹁老聽民眾說上火了,但我們西醫裡沒這個說法,這是中醫的專利,今天你說我上火了,那你就給我講講,究竟什麼是上火了?﹂
我本來不想答應,但張醫師認真得很,都扯到中西醫合作的高度了,我決定好好給他說道說道。
要想解釋上火,首先要弄清楚什麼是火。中醫所說的﹁火﹂,是用自然界的火來打比方,用來說明人的生命活動和病理現象。
自然界的火能產熱生暖,有一定的熱力,對人很有利,可以把它比喻為人體﹁生理之火﹂;自然界的火能很快把東西燒成灰,甚至造成火災,對人有害,可以把它比喻為人體﹁病理之火﹂;自然界的火焰搖動著向上衝,人體的火也有炎上的性質。生理之火能腐熟水穀,化生精氣,營養臟腑與四肢百骸,維持生命需要,是人體不可缺少的陽氣;而病理之火如果失去制約,就會導致我們所說的上火症狀。
中醫講求辨證,要想進一步把上火說清楚,還要把﹁火﹂的﹁夫人﹂—﹁水﹂請出來一併介紹。中醫所說的﹁水﹂與﹁火﹂一樣,並不是一種實實在在的物質,而是身體內的一種力量,一種與﹁火﹂對立統一的力量。
看到這兒有讀者可能會有疑問,﹁水﹂不是﹁火﹂的剋星嗎?怎麼會成了它的﹁夫人﹂?
﹁水﹂和﹁火﹂到底是什麼關係呢?
它們時而針鋒相對,時而攜手共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達到中醫講求的﹁陰陽平衡﹂的狀態。如果有一天,這兩股力量﹁吵架﹂了,就會出現陰陽失衡,﹁水﹂占上風就會水腫,而﹁火﹂占上風自然就是上火了。您說,這種關係,是不是很像夫妻關係呢?
一般來說,﹁水﹂和﹁火﹂夫妻倆關起門來,小吵小鬧,很快就會過去,握手言和,對身體沒什麼損傷。夫妻雙方經營婚姻,如果有一方總是壓制另外一方,長期下去家庭關係肯定會出問題;同樣,如果﹁水﹂和﹁火﹂之中的某一方在身體內占據了較大的優勢,力量過於強大,那身體也就要出狀況了。比如,接連幾日緊張工作,又吃多了辛辣的食物,身體裡的﹁火﹂就彷彿得到了外援,勢力猛長,一發不可收拾,開始欺負﹁水﹂,而﹁水﹂爭執不過,身體內的平衡被打破,趾高氣揚的﹁火﹂就有可能犯下讓人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一系列罪行。
●是什麼在嘴裡﹁放了火﹂?
通過上面的介紹, 我們知道了﹁火﹂本身並不是﹁罪人﹂,它是我們身體裡一股正常的力量,是人體的陽氣,而﹁火﹂只有在失去了制約後,才會危害身體,造成很多病症,口腔潰瘍就是其中之一。就好比自然界的火可以幫我們取暖做飯,是﹁好的﹂,當有外界力量不恰當地助長了火勢,使火失去控制後,才會釀成火災,危害人類,成為﹁壞的﹂。
那究竟是什麼助長了人體裡的﹁火﹂,使它燒到了嘴巴裡呢?我還是要說一說我的同事張醫師。
下面是我給他畫的﹁上火圖﹂,雖然簡陋了點,但很能說明問題。
張醫師平時吃飯很快。吃得快,說明這人著急,折射出焦慮心理,這種狀態會導致氣機上行,容易上火。另外,從西醫角度講,吃得太快,很多食物沒有經過仔細咀嚼,唾液與食物混合不充分,不能完全發揮唾液的滅菌功能,食物中的細菌進入身體,會增加感染的機會,也容易導致口腔潰瘍的發生。
張醫師好吃辛辣,口味很重。無論太燙、太鹹還是太辣,或者是菸酒刺激,都容易損傷口腔黏膜,使其屏障功能下降,導致容易被感染。另外,太鹹和太辣的食物進入身體以後,需要很多水分來代謝,這樣細胞中的水分子就會大量減少,不僅會使我們感到口渴,而且水分的減少,也不利於代謝產物的清除,容易引起炎症因子的活躍。所以口味重的人,就會比清淡飲食的人更容易發生口腔潰瘍。此外,頓頓膏粱厚味,還會加重胃腸負擔,也是上火的原因。
張醫師又要看病又要做研究,﹁壓力山大﹂。人在壓力很大的時候自然會焦慮、急躁,這就是中醫所說的肝氣鬱滯狀態,時間久了,就會氣鬱化火,也是上火形成的原因。此外,人體在感受到壓力時激素分泌旺盛,尤其是腎上腺素。腎上腺素就像人體裡的救火隊,有大事要事它就緊急動員,一馬當先,比如賽跑、考試的時候,身體和精神高度緊張,腎上腺素大量分泌。但腎上腺素不是無窮無盡的,當比賽結束、考試完成時,是人體放鬆的時刻,也是腎上腺素撤退的時機。在激素數值下降時,免疫力的﹁長城﹂就會出現空洞,這時候人體就容易感染,反映在嘴裡就容易得口腔潰瘍。
吃飯快、口味重、壓力大這些因素就像是一根根木柴,燒旺了人體內的﹁病理之火﹂,燒到口腔,就成了口腔潰瘍。
聽了我的介紹,張醫師若有所思,他試圖把我給他講的概念納入他的知識體系中,於是,對於﹁上火﹂,有了西醫的理解。
西醫認為,口腔潰瘍與感染、人體免疫功能相關。人體受到病原體的侵襲不一定會感染,要看身體能不能清除病原體,而上火就相當於身體免疫系統與病原體對抗的過程。
受到感染後身體免疫系統與病原體激烈交鋒,就是上火了,如果病原體被清除了,不會發病,上火也隨之消失,如果病原體沒有被清除,不僅會發病,上火也愈演愈烈。
免疫系統與病原體的交鋒可以發生在身體任何地方,如果戰場在嘴裡,那免疫系統戰敗的後果就是口腔潰瘍。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