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創的教育學:在真實中體現的創造實踐
商品資訊
系列名:臺灣學人
ISBN13:9781625031877
替代書名:The Pedagogy of Entrepreneuring: Embodied Practice of Creation of The Real
出版社:漢世紀數位文化EHGBooks
作者:劉育忠
出版日:2015/02/01
裝訂/頁數:平裝/119頁
規格:23cm*15.4cm*0.9cm (高/寬/厚)
版次:1
商品簡介
本書試圖通過「人間教育學」、「事件教育學」與「敘說教育學」的系列性討論來探索教育學「新可能性的可能」,並聚焦思考「在真實中體現的創造實踐」如何可能由「開創的教育學」來轉化、促成。
本書首先以「人間教育學」的宣稱,召喚我們重新回到教育學的相遇關係與教育問題的發生現場來「人文化」教育學知識,藉以開創教育學現場知識的世界性與真實性;其次,藉由「事件教育學」的主張,本書嘗試呼應當代歐陸哲學「返回真實」與「內在性」概念的思潮動向,並提出教育學應著眼於生命的流變本質,掌握事件在「敞開存有之域」上具有的本體論意涵;繼之,本書回應「敘說教育學」的當代發展,不但關注敘說在主觀世界的意義賦予與共同體織組上的潛力,更關注做為理解主體內在性開創經驗通道的可能性;最後,本書回顧創業研究中的開創取徑,企圖以「開創的教育學」來強調學習本質上的開創,以及探究開創如何成為主體性與世界性真實的創造性實踐歷程。
通過「開創的教育學」,本書期盼引領讀者進入一個更為寬廣的教育學世界,看見學習歷程中持續的流變與創造:從個體生命的內在性出發,邁向真實開創的無限可能.......?
【推薦序】馮朝霖/政治大學教育學院教授
2014年是值得追憶的一年,特別是因為這一年的時代標籤乃是「推倒高牆」,首先是慶祝推倒柏林圍牆25週年,緊接著是柯文哲號召台北市民推倒藍綠高牆,開啟台灣民主的新頁!
對台灣教育歷史的特殊意義而言則是立法院通過了《實驗教育三法》,推倒阻礙台灣人民進行教育多元實踐與自由創新的高牆!
有了以上的認知,就深感育忠教育哲學大作《開創的教育學》在2015年的問世似乎不是歷史的偶然,而是見證育忠的哲學智慧的確走在時代的前緣!我曾經指出尼采的《精神三變》哲學引領二十世紀教育學典範從「傳統取向」過度到「批判取向」,最後則演進為「另類取向」!台灣教育在1990年代從傳統過度到批判取向,2014之後則顯然逐漸向另類創新靠近,換言之,當前台灣需要的是具有豪氣與創意的教育學,因此我欣賞育忠在本書中的開門見山式宣告﹕
我們似乎需要另一種的教育學,是關於未來的想像與創造,而且不能一直停留在想像層面的創意發想與遊戲自嗨,而必須是與真實具體接壤、對真實有所對應的具體作為,是在真實中體現的創造實踐,關於這樣的教育學想像,在本書中,即以「開創的教育學」來加以命名。
育忠在本書中引用《眾神的學校》一書的語句彰顯「開創教育學」的精神﹕「整個學習的目的,只是為了成為自己的主人,撰寫自己的命運」,而如此的宣稱與Nietzsche「強力意志」的教育主張如出一轍,尼采指出「作你自己:你一點也不是現在所作、所想及所欲求的你」,又說「你的良知在說什麼?『你要成為你自己』」(Du sollst der werden, der du bist.)
但讀者也許因此會將本書解讀為單純是「存在美學」(Aesthetics of Dasein)的說項,但這樣恐怕乃是忽視了「開創的教育學」建立在所謂「人間教育學」基礎的論證,書上說﹕
在這本書中,我試圖從人間(inter-being)重新接引的教育學開創動力,以「人間教育學」作為教育學知識重構的命題,重新回到教育學問題的發生處,以人間的教育學現場作為開創的倫理學關懷…必須觀照到人類生命的根本生存處境,某種共存互依的共同體、棲居在某種眾生之間的世界性真實。
在這樣的有機性理路上,我看到育忠的開創教育學與我近來主張的「教育美學三重奏」確有共鳴,也就是我們都同時體會到存在美學、公民美學(civil aesthetics)與生態美學(ecological aesthetics)三重奏在「後教育學」方向上的悠揚旋律。這樣的默契或許與我們都喜歡回教古詩人魯米(Rumi)有關,因此,我想用魯米的以下一段詩句一方面慶賀育忠此書的問世,一方面也用來表達我對本書理解後的連想﹕
萬物有其根源
在隱蔽的世界。
形式容或變異
本質始終如一。
燦爛景像終將消逝,
甜蜜話語也會退色,
卻毋庸傷心,
它們的根源卻是恆常,
成長,延展…
給出新的生命與喜悅。
你何以悲泣?
那根源就內在於你
且宇宙全部
皆從其中躍現。
根源滿溢,
活水長流;
何必悲泣,
啜飲滿溢!
勿思祂終將乾沽,
祂是無盡海洋。
作者簡介
主要研究興趣與專長領域為主體性與美學取向的課程哲學、創造取向的教育哲學、後結構取向的批判教育學、教育中的文化研究、當代歐陸思潮,以及敘說探究的質性研究方法論與創業學習等議題。近年來投入創業與開創研究領域,關注創業學習與創業創新實作的知識論問題、桌遊學習產業的研發。
著有多本專書、專書論文與期刊論文等學術研究成果。曾獲國科會(100、101、102)特殊優秀人才獎勵,103年度科技部特殊優秀人才獎勵,國立屏東教育大學100年度教學績優教師獎(創意教學設計組)。
序
《序》蔡敦浩教授/中山大學企管學系
約莫是在10多年前,正當台灣學術界吹起「I」風,讓我決定對學術生涯做一轉向,投身以敘說探究為導向創業研究,也因此和育忠形成了學習與工作的夥伴,一起閱讀、研究、討論、書寫。也如同育忠說的因此「徹底驚豔到:原來在北歐的創業研究領域傳統中,哲學思考、教育學習竟是如此與管理與創業研究息息相關」。
對我來說,這樣的經驗讓我體會到人文科學的深度,以及學術工作者應該如何吸取其精華來灌溉所屬的學術領域。
育忠的新作「開創的教育學」又讓我啟動類似的感動。
承襲自北歐的創業研究者似乎很自然地就會轉向結合實作與教學,在推動實作教學中我可以體會到同學因實作帶來的改變與喜悅,也深刻體會到過度重視「套裝知識」對同學在學習新事物的障礙;在育忠的大作中,當我看到「教育學在一味傳遞有價值知識的同時,容易忽視了教育裡頭的人的存在,只留下知識傳遞歷程的工具性思考與有效性的績效追求,使得教的人與學的人都異化為知識的客體而不是知識的主體,也讓教育學失去了活力與生命力。」我發現只要將教育學替換為管理學,則諸多對管理教育的批判立刻現形。
在第二章「回到教育學的現場」,我也讀到諸如「將教育學帶回教育的(受苦)現場,讓教育學重新成為對治/回應教育(受苦)現場的實作知識。」的主張,都和個人在教學崗位上所看、所思有所呼應。讓我更加堅定現場主義在應用性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必要性,也更深信學術分工不只是所謂專業領域的機械式分工,更應該在思想與實踐之間的捲動與分擔。
許多像我一樣走過大學教育市場化過程的朋友,或許都會感受到面對體制的無奈,也無來由地相信當前種種追求客觀數據的走向無助於大學品質的提高,但是當我們讀到「原來在動態、即興、立即的教育現場,教育者通過回應與各種差異的相遇而迸發出的雙重『主體化』(subjectification)活動:也就是,教學者與學習者在教育的知識活動下所生發主體的動態建構與不斷重構,卻在『確保學習成效』的宣稱下被加以『客體化』(objectification)與『通則化』(generalization)。」 或許我們就會恍然大悟,為什麼對於這些借用自工業化體制的管理模式會無法接受,因為它違反了人的主體性,試圖透過權力的運作將人客觀化,因此傷害了人的主體性,而違背了人的主體性的教育似乎就失去了教育的意義。
這樣的閱讀經驗就是有幸先拜讀育忠大作的體會與感受。從提出人間教育學到關注教育學現場,以至於透過事件來敞開存有之域,進一步提倡以敘說作為主體與多重真實之間的通道,透過開創、實作與教育學實踐來與真實世界共舞,整本開創教育學處處都流露出讓深厚的哲學理論和教育學實況產生對話,並且產生具體的批判,直指當前體制的荒謬。
如此的成果來自於育忠深厚的哲學素養,尤其對於歐陸哲學的鑽研。這幾年我們一起研究,也確實體會到許多創業與開創的有趣現象,然後我們推動實踐教育,也深信實踐教育對浸泡在形式主義慣習下的高等教育有其必要性。個人對其志向深為感佩,更佩服育忠的學問,信手拈來,許多哲學思想深入淺出地指出當前教育體制的盲點,故不揣淺薄,將個人心得陳述如上。
最重要的,個人希望有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能接受本書的感召,投身在開創的、實作的教育現場。相信會如同本書所說的不但建構出學習者的主體性,也會捲動出個人的主體性,從而發現自我、解放自我。
目次
推薦序/馮朝霖
推薦序/王慧蘭
目錄Contents
第一章 導論:開創教育學的轉化
第二章 回到教育學現場:教育學現場作為教育學知識重造的可能
壹、返回教育經驗的現場來重置教育學關注
一、教育學現場裡教學者的二重自我與專業實踐中的疏離
二、在教育經驗的現場重構教育:人文臨床研究的啟示
貳、返回教育學現場的教育學:人間教育學的發想
一、正視教育學本質中帶有的「關係性」
二、從專業回返實踐中的經驗與教育學知識
三、人間教育學的主張:再度回到教育問題現象的發生處
參、人間教育學的願景:教育學實踐與教育學關係的重新「人文化」
一、對相遇知識的關注
二、對教育世界現場真實的積極投身認識
三、對教育學實踐現場的擴大與深化
第三章 存有之域的開展:內在性、事件與流變作為思想開創的概念入口
壹、教育作為存有之域的相遇:再探作為發生學技藝的教育學
一、教育學後現代發展的再思:為什麼談教育學「新可能性的可能」
二、端凝人生存的世界性真實:內在性、事件與流變
貳、事件作為流變的延續,抑或是流變的斷裂:德勒茲與巴迪烏的事件概念對比
叁、事件作為教育學的開創意涵:存有之域的敞開
第四章 敘說作為主體與多重真實之間的通道
壹、為什麼「敘說轉向」:敘說探究興起的背景脈絡
貳、敘說的當代理解:敘說裡的自我與意義
叁、以敘說進行實踐反思
一、在教育學領域對敘說的理解
二、敘說教育學的發展路線
肆、敘說與多重開創:以敘說照見內在性的開創經驗
第五章 開創、實作與教育學實踐:與真實世界的投身共舞
壹、何謂開創:「開創」概念的理論脈絡
一、由創業研究走向開創研究
二、開創研究:強調創業中的創造性動態歷程與社會性創造力
貳、開創實踐的世界性:在真實展開的創造實作
叁、從創業教育到開創的教育學:開創作為學習的學習
一、再思創業教育中的管理學知識
二、學習就是創業性歷程:邁向開創的學習
參考書目
一、中文參考文獻
二、英文參考文獻
附錄
開創的教育學行動實踐記錄
之一/另類課後輔導的教師陪伴歷程記錄
之二/以桌上遊戲實踐翻轉教育的嘗試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