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親子關係斷捨離:從不幫他整理房間開始,教出獨立但和你親密的孩子
79折

親子關係斷捨離:從不幫他整理房間開始,教出獨立但和你親密的孩子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80 元
優惠價
79221
絕版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斷捨離》系列百萬暢銷書作家山下英子
改變300萬人,拯救30萬個家庭的最新力作!

「好意替孩子整理房間,卻是親子關係惡化的開始。」為什麼?那該怎麼辦?

◎「孩子覺得每樣玩具、漫畫都是寶貝,但我看來就是一堆垃圾……」
◎「只要為了孩子好,要做任何事我都願意。」
◎「什麼,你不想學了?我可是一路培養你到現在呀﹗」

如果你也是經常這樣想的父母,
這是一本讓你的親子關係,從緊張到親密的最佳實踐寶典。

日本百萬暢銷書作家山下英子用「斷、捨、離」的概念
創造出一套「雜物整理哲學」,
現在,她將這套方法應用在親子關係上,
他說,只要從「不幫孩子整理房間開始」,
就能教出獨立自主但又與你親近的孩子,怎麼辦到?

什麼是親子關係斷捨離?
斷:斷絕對孩子不需要的幫助。
捨:捨棄對孩子多餘的安排。
離:離開不能沒有我的執著。

◎「斷」絕孩子不需要的幫助,從不幫他整理房間開始
‧斷捨離,不只是收納術,因為整理房間,就是在釐清思考,
你替孩子收拾,就是忽略孩子想法的開始。
‧日常生活就是孩子最重要的考場,所以你得經常問他:你想怎麼做,
而不是幫他做,因為孩子的思考力是你問出來的。

◎「捨」棄對孩子的多餘安排,子女與你反而更親
‧父母應該是孩子的感應燈,不是警報器,過度犧牲自己,孩子其實不會感謝你。
‧孩子的獎狀獎盃,為何更該丟?因為你收藏的記憶,就是孩子成長的壓力。
‧當孩子敢對你說 死老太婆 臭老頭,這代表……?還有,想知道家庭氣氛好不好,
看垃圾桶的位置就知道,為什麼?

◎ 離,不再以孩子為中心,建立分立而親密的關係
‧身體斷捨離,做什麼都能找到熱情,所以孩子需要的是韻律感,不是才藝班。
‧父母沒法直接給孩子幸福,你要做的,是協助他自己找到
「需要、適合、愉快」的事物,這才是最好的傳家寶。

想成為好爸媽,方法很簡單,別過度干涉,
勇於接受孩子「變了」,親子關係就會永保新鮮,
親子斷捨離,是孩子成功前最無傷的失敗教育。

各界推薦
幼兒副食品專家、親子部落客 小雨麻
《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 Jaguar小姐
國立教育廣播電臺《多愛自己一點點》主持人 郭念洛
暢銷書作家 李偉文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山下英子
出生於東京都,居住在石川縣,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文學部。學生時期接觸到瑜珈行法哲學「斷行、捨行、離行」後恍然大悟,開始將「斷捨離」應用在日常的「整理」工作上,並建構人人都能實踐的自我探索法。斷捨離還能促進心靈的新陳代謝,也是一種轉念法。
在日本各地舉辦的「斷捨離講座」不分年齡、性別、職業,全面受到聽講者的支持,處女作《斷捨離》也成為日本與台灣、中國等地的暢銷書,與《俯瞰力》、《自在力》這「斷捨離三部曲」為百萬暢銷書,與其他包含監修的著作在內,在日本累積銷量超過300萬本。

譯者簡介:
劉皖蓉
淡江大學中文系畢業。曾任職於圖書館,喜歡書,人生規劃是和書永遠在一起。現為專職主婦、狗奴。

名人/編輯推薦

推薦序一
親子一起斷捨離,從環境到關係都整齊、舒適

幼兒副食品專家、親子部落客╱小雨麻

「滿899送100元」、「婦幼全館特價再84折」、「史上最便宜團購價」……,在網路上亂逛可得隨時提高警覺,一不小心動動手指頭,過兩天家裡就會多上幾個包裹,眼看月底信用卡帳單寄來的數字不自覺間往上加、儲藏室的空間越來越小、家裡越來越亂、抽屜越來越滿、花在找東西的時間越來越長……,到底是小孩太搗亂,還是媽媽的收拾能力變差?
日本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說:「妳需要斷捨離了。」
「斷捨離」是來自瑜伽冥想中「斷行」、「捨行」、「離行」的修行,我認為有一點像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參透萬事萬物進而放下一切的境界。不過山下英子也提及,對一般人來說,突然進入完全無我的境界太難了,所以藉由對身邊物品進行思考與篩選,只留下「需要」、「適合」、「愉快」者,簡言之,就是對住家環境去蕪存菁,讓自己生活在舒服、舒適的狀態。
接觸斷捨離的觀念後,在我們家造成一股旋風。每日都身體力行「斷捨離」,從「斷念」、「喜捨」的過程,發現自己曾有的焦慮與執念,進而獲得解脫與重生。不只在居家環境上有所改變,在消費觀上也自我檢討一番,甚至拓展至重拾運動習慣。如此從斷捨離的意念,影響至行為,又影響至身心,只能說斷捨離的魔法真是太神奇了,而我也從此成為山下英子的忠實讀者。
這次,山下英子進一步將斷捨離,落實在親子關係的經營上,對父母提出:
「斷是斷絕孩子不需要的幫助,捨是捨棄對孩子多餘的安排,離是離開『不能沒有我』的執著。」這讓我迫不及待打開這本書。

給孩子收納空間,別幫他收拾

對孩子盡力安排與照顧,是亞洲父母普遍存在的習慣,山下英子卻顛覆這個概念,她在書中提到:「父母總不假思索的相信,每個孩子都擁有無限的可能性。話雖如此,但並不等同於孩子擁有無限的時間,足夠達成所有可能性。要通往無限可能的這條路,必須付出與此相應的努力。」這讓我想起身邊的家長,為孩子安排一堂又一堂的才藝課、一場又一場的鋼琴比賽,孩子的時間表被課程與練習填塞到滿溢,工時甚至比上班族還要長,我經常在想,這樣的生活真的是孩子要的嗎?
現在,我不但努力實踐斷捨離,也將這樣的觀念與孩子分享,甚至利用各種空間的收納手法與策略,陪孩子練習斷捨離。
在我們家,自從小雨大班後,我只為她提供收納空間而不代為收拾,其中十格抽屜的文具櫃,通通是她文具的家。一開始,因為她沒有分類與物歸原位的習慣,以至於常找不到東西,過一段時間,我便發現她利用有限的寫字能力,在上頭貼標籤分類。
此外,孩子過多的作品與絨毛玩具,也曾是我的煩惱。後來我提供小雨固定的存放空間,如果容量已滿,就進一步思考孰輕孰重?萬一還是難以割捨,我們便將滿出來的物品移到暫存籃,拉長時間再來思考去留,做決定就會容易一些。
我特別認同山下英子提出讓孩子自己收拾房間,更別以收拾之名扔掉孩子的東西,因為每樣物品在每人心中的價值都不同。「父母替孩子把房間收拾好,反而是否定孩子的價值觀,更扼殺了他練習做決定、為自己負責的機會。」我以此自我提醒,也與讀者分享。

推薦序二
留下「需要」,摒除「想要」,用減法為親子關係加分

《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Jaguar小姐(余筱瑩)

「斷絕對孩子不需要的幫助,捨棄對孩子多餘的安排,離開『不能沒有我』的執著。」山下英子這三句鏗鏘有力的話,我深深認同。
我的女兒已經五歲半了。回想這五年多來,她從事事依賴的小嬰兒,慢慢開始學爬、學站、學走,1歲想自己拿湯匙吃飯、拿杯子喝水;2歲想自己上下樓梯、拿剪刀剪紙;3歲想自己穿襪、穿衣、穿鞋;4歲想自己煮小火鍋、下樓丟垃圾;5歲爬高山不要人牽。而隨著年紀漸長,她也越來越有自主意見,例如:想穿某衣服、不想穿外套、想帶哪個背包、不想吃哪道菜;她也不要大人干涉,比如說,摺紙時不要爸爸教、練琴時不要我指正等。
對父母來說,孩子這段「發展自我」的過程,往往令人難以接受。爸媽原本擁有絕對支配權,但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權威感卻不斷被挑戰,隨之而來的失落感,也就越來越重。
更多時候,父母出於想保護孩子之心,在大小事上替他們作主或選擇,一句「這是為你好」,就排除基本的尊重與討論。當父母為孩子想太多、做太多,又透過權威的手段來壓制孩子,親子關係難免因而變得緊張,甚至撕裂了親情與愛。

孩子正是透過不聽話的行為:學習自立

雖然當母親才5年,我卻已經歷親子關係風暴。女兒3歲後,我曾因為她不想睡午覺、不想穿外套、堅持自己的做法而生氣。我擔心她累或冷,有時質疑她的能力,她正在萌芽的自主獨立,槓上我的權威感與支配欲,我們開始產生衝突。
當劍拔弩張的次數越來越多,彼此間的氣氛越來越差,我才意識到自己並未隨著她的成長而調整。後來,我靜下心思考如何改善我們的關係,赫然發現孩子正是透過這些「不聽話」的行為,來學習自立。如果父母處處支配與控制,他們要如何獨立生存,並對自己負責呢?於是我開始學習少干涉、多尊重,只掌握大原則,其餘讓她自主決定。
經過一路摸索與調整,我看到女兒因為我的放手而越來越獨立,遇到問題也能自己想辦法解決,這才體認到教養之路就是「斷捨離」的過程,唯有慢慢釋放手中的風箏線,孩子才能飛得遠、飛得高。山下英子的這本《親子關係斷捨離》正是教養上的減法哲學。
從不幫孩子整理房間出發,練習斷捨離,引導及協助孩子判斷,但絕不越俎代庖。而透過斷捨離的思考,幫助父母時時問自己:「哪些是對孩子真正重要的?」並留下「需要」,摒除「想要」,提煉出教養原則的菁華後,讓彼此的空間、頭腦、心靈與關係,都變得整潔清爽。
闔上這本書,我更加堅定自己的教養方向,我也決定帶女兒正視她的雜物小山,一起練習斷、捨、離。

推薦序三
父母,成為孩子生命中的最佳男╱女配角吧

國立教育廣播電臺《多愛自己一點點》主持人╱郭念洛

許多人都是當了父母才開始學習當父母,至於當得稱職與否?最重要的評審員(主角)應該是孩子吧?
剛收到本書推薦邀請時,打開目錄立刻有段話竄進眼簾:「你在孩子的眼裡是什麼樣子?」心裡有個聲音跑出來說:「對呀,怎麼從來沒問問兩個寶貝,他們眼裡的我是什麼樣子?」恰巧兒子從眼前走過,我叫住他,想聽聽他對我這個母兼父職的媽,有什麼看法?兒子認真的說:「這沒辦法用一句話說完吧?但如果要簡單的來說,我要謝謝您,跟班上同學的父母不一樣。」
很感謝兒子這麼回答,讓我明白「維護孩子自己的想法」有多重要,雖然一路上與現有的社會價值觀與學習環境有所牴觸,可是兩個孩子在高中以前,已經知道自己的未來要往哪裡走,該怎麼朝向目標前進?遇到問題該怎麼跨越與解決?這些都是他們自己決定的,而且也勇於為所有決定負責,而我就是站在他們身後陪伴著。
猶記得在兒子小二下學期,因為外子過世,為了就近工作並照顧孩子,將兩個寶貝轉學到台北,班上同學下了課幾乎都往才藝補習班跑,當時心想:「怎麼小學生的作息比上班族還要長?」每天回到家裡的時間就只剩下睡覺了,對於這樣學習的樣態很掙扎,究竟該不該跟大家一樣呢?什麼才是對孩子最適合的安排?最後,我鄭重的與一個8歲、另一個才5歲的寶貝溝通,並做了這樣的決定:「學校是學習的場域、家裡是造夢的寶地,在每個不同環境裡,『我們』都要認真玩出心得」,因為所有心得,都能累積生命經驗,並培養獨立自主的能力。
兒子今年20歲,從自學繪畫考美術班,考上後不去就讀,反而選擇不擅長的電機科,高二又轉第三類組,目前是生物科技大三生,由於酷愛生態環境,研究所目標是森林所,因為愛護環境是他一輩子的志業。很多朋友問:「他以後怎麼養活自己?」坦白說,從小在造夢寶地裡,他夢想自己是個畫家,漸漸的用自己的方式去培養畫家的觀察力與感受力,從不間斷的提升電腦繪畫技能,所以兒子告訴我,畫畫才是他真正的事業,而且現在正在進行中。
而我的女兒今年17歲,明年就要考大學,從小成績優異的她告訴我,上大學後的每年寒、暑假,要選擇去日本短修設計。聽到她的決定,心裡只有兩個問題:「第一個是沒有寒、暑假,不可惜嗎?第二個是,短修的錢從哪裡來?」女兒開心的說:「媽咪別擔心,我自然有辦法。」
看著如此有想法的兩個孩子,母兼父職的我無比欣慰。坦白說,親子關係很難斷捨離,可是我們都清楚孩子不是我們的財產,而是獨立個體,但又有多少父母,真以獨立個體的對待方式來陪伴他們成長?
曾經接觸過一些年輕學子,生命裡總要依附著父母的決定,沒有自己想法,不然就是照著自己想法卻負不了責任,這樣怎麼可能產生真正的自信?更遑論獨立自主了。
當然每個家庭有不同的溝通與生活模式,親子關係斷捨離的方法也會不同,但在此提醒父母別忘了,親子關係中別搶著當主角,因為我們是陪著孩子夢想起飛的最佳男女配角。

推薦序四
父母要像空氣般存在

暢銷書作家╱李偉文

「斷捨離」原本是宗教的修行方法,提醒人要從外在身體的修練,進而到內在心靈的轉變。
但自從日本作家山下英子把斷捨離這個概念,創造發展出「雜物整理」的哲學之後,在日本引起廣大風潮,之後也影響了臺灣,許多人因而體會到藉由整理居家與生活環境,進而療癒內心的強大功效。
如今山下英子更將斷捨離的概念用在教養孩子上,發展出讓孩子能夠獨立,又能與父母親密的方法。
的確,這些年來臺灣的父母因為無微不至的照顧孩子,有些孩子卻因而變成長不大的媽寶,最後甚至成為無法獨立、無法適應社會,更無法工作的啃老族。這越來越大群的媽寶,背後很多都有寶媽跟寶爸的身影存在。
追根究柢,到底是孩子離不開父母,還是父母捨不得脫離那種被需要的存在感?或許有些家長因身處在這個令人挫折、充滿不確定的年代中,轉而藉由孩子百分之百的依賴,來建立自己的成就感與自我的價值。
這或許也是作者所說的,必須「離開『不能沒有我』的執著」。當然,父母學習放手這件事,並不是到了某個時間點,就能完全不再管孩子,而是依著孩子的個性,父母與孩子彼此的關係,在成長中不斷調整父母的角色。
比如說,在嬰兒時期,父母理所當然是孩子的貼身保母;到了幼兒時期,就會加上跟孩子一起玩遊戲的玩伴角色;進入到學齡階段,就又得加上指導教練與生活規範的建構者角色了;然後到了青春期,這時得開始慢慢放手,讓孩子自己學習獨立,此時父母的重心,應該擺在扮演孩子建立生命價值觀的學習典範,協助孩子建構自己看待世界的角度。到了大學與成年之後,父母則該變成孩子的顧問,也就是孩子沒來徵詢我們意見時,我們就不介入與干涉。
我很贊同作者強調的,親子關係應該是分立而親密,這也是我向來主張的,父母應該像孩子身邊的空氣般存在。雖然爸媽無時無刻守護在孩子身邊,卻不讓他們感受到壓力,就像我們不會因為被空氣包圍而感到壓迫,但是空氣的確就在我們周遭。
而山下英子也將自己對兒子的減法教育,透過《親子關係斷捨離》這本書,告訴你如何與孩子一起學習獨立,彼此卻能維持親密的關係。

前言
親子斷捨離,孩子獨立但與你親密

我的兒子今年(二○一五年)從國立大學畢業,並順利成為社會新鮮人。
他在準備大學考試、選擇學校時,會主動來尋求我的建議,我當然樂於告訴他我的想法,不過最後做決定的還是他。這就是我採用斷捨離教育的成果,看到他能獨立面對人生重要的事,我感到很欣慰。
近年來我以斷捨離這個主題,到全國各地演講,一開始只是針對收納居住空間,與大家分享這個概念。但沒想到有越來越多人在演講結束後,向我諮詢關於教育、教養小孩的問題。於是,我就將斷捨離教養法與他們分享。
這其中有一個關鍵就是,若希望小孩能獨立思考,必須給他一個判斷的基準,也就是「要(需要)、適(適合)、快(愉快)」,相反的就是「不要(不需我的兒子今年從國立大學畢業,並順利成為社會新鮮人。要)、不適(不適合)、快(不愉快)」。當孩子在做決定時,每一次都要引導他從這三個基本面開始思考,幫助他建立獨立思考的架構,不受他人左右。

記憶力只能應付考試,思考力才能解決問題

看到這裡你或許會好奇,為什麼要用這一套方法教育小孩呢?
因為未來的教育趨勢,將從以前死背公式、重視記憶力的測驗方式,改為以培養小孩的理解力與邏輯思考能力為主。也就是說,現在已經不要求孩子熟背標準答案,而是希望他們知道如何解決問題。而這套斷捨離教育,就是能幫助孩子自主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最佳輔助方式。
在現今強調記憶力的學習模式下,只要能死背公式或年號這種標準答案,就能應付大多數的考題。然而,在進入職場後,若希望能擁有競爭力、順利升遷,或成為國際一流的人才,思考力就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條件。日本著名的管理學家大前研一在《思考的技術》一書中,就開宗明義的強調:「這是一個思考力決定成就的時代。」
他在麻省理工學院(MIT)參加博士學位考試時,答案全對卻意外沒通過考試。教授告訴他原因:「你的數字完全正確,卻無法明確交代思考的過程,這對一個工程師來說,是非常嚴重的危機。」他才驚覺東方教育中的考試制度,強調的是套上方程式後答案正不正確;然而西方教育中的測驗,則是測試學生有沒有能力從零開始導出方程式。徹底領悟後,他便不厭其煩的進行各種實驗,最後成為班上第一個拿到博士學位的人。而在麻省理工學院學會的邏輯思考,更讓他一輩子受用,後來他順利進入全球知名的麥肯錫顧問公司工作。
思考力之所以備受推崇,是因為相對於記憶力只能將知識收納於大腦之中,思考力才是真正能將知識加以運用、執行,進而解決問題的關鍵能力。也就是說,若希望孩子未來能成為具競爭力、國際化的頂尖人才,就必須幫助他從過去自幼稚園、國小、國中、高中,一路受學校那套「死背公式和正確答案」的傳統中解放出來,因為決定他未來的關鍵,是自我思考、創新發想的能力,而這些則必須從家庭、生活中培養。
不只如此,在日常生活中用這種看似疏離、實則緊密的方式教育、陪伴小孩,也能讓父母心情更愉快、不亂發脾氣,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而和諧的親子關係,更能幫助孩子建立強大的心智,並維持情緒穩定,使他們表現更出色。

老師能教孩子知識,但父母能訓練孩子思考

換言之,想教出獨立思考、積極、有自信的孩子,不能依賴學校老師教導的知識,還得落實家庭教育,從生活中培養孩子的思考能力,這裡的指導者不只有父母,連祖父母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也就是說,從家庭教育開始,幫助孩子跳脫死背公式和答案的過時學習法,並由長輩引導孩子,建立「獨立思考的能力、培養創新的創造力」。當孩子能從生活中實踐斷捨離,在反覆練習自己做決定的過程中,可以幫助他們有效的學習自我感受、思考、選擇、決定,這些經驗將會轉化成養分,進一步開拓他的創造力、表達能力,使他的人生更寬廣、豐富。
此外,若父母能從日常生活中引導孩子,在輕鬆的氣氛下進行斷捨離,教導孩子如何整理思緒、穩定心情、增進學習能力,因為是和父母一起執行,對孩子而言,斷捨離將會充滿樂趣。另一方面,也有助於維持和諧的親子關係。

親子關係斷捨離,孩子獨立卻與你親近

當孩子還小時,父母必須為孩子做許多決定、帶著他遠離危險,但隨著子女一天一天長大,其實親子關係也得重新整理,這就像我們的居家空間,得視當下自己的需要,做適當的新陳代謝。而親子關係的斷捨離,又可分為三個階段:

斷:斷絕對孩子不需要的幫助。
捨:捨棄對孩子多餘的安排。
離:離開不能沒有我的執著。

也就是說,父母必須從一開始緊緊跟在孩子身後的距離,隨著孩子成長的腳步,漸漸拉開彼此的空間,但又能建立彼此信賴、親密的關係。這一點的確很難做到,尤其要爸媽放手別管,根本是天方夜譚。所以,我們得透過斷捨離,慢慢的調整關係。
首先,就從整理房間開始吧。
相信為人父母,多少都曾和孩子因為整理房間發生過不愉快,我也經常聽到當媽媽的朋友抱怨:「孩子覺得那些玩具、漫畫都是寶貝,但我看來那就是一堆雜物,幫他整理房間反而惹得他不開心,真不知道該拿他怎麼辦。」
其實,這種認知上的分歧,就是孩子建立自主思考的開端,倘若父母在這個時候,自作主張的幫他把房間收拾好,反而是否定了他的價值觀,更扼殺了他練習做決定、為自己負責的機會。
可別小看收拾房間這件事,這可是幫助孩子建立價值觀、培養獨立人格,也是父母練習親子關係斷捨離的最好機會。當父母能放手讓孩子自己決定所有物該如何處置,正是孩子訓練自己做決定的最好機會,同時,也是能讓父母漸漸放手,見證孩子成長的最佳練習。
我相信,天下沒有不為孩子擔憂的父母,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能提供孩子最好的環境,帶領他少走一些冤枉路。但孩子總有一天會步入社會,比起知識,能夠自行思考、解決問題的溝通方法,和能適應團隊合作的協調性,都比死背、硬記來得更重要。這一點想必已出社會的父母,一定更能夠體會。
若希望孩子能真正將知識轉化成實用的技能,並懂得靈活運用在學業、以至於未來用在工作、生活上,現在就開始與孩子一起斷捨離吧。若這套概念能為你帶來輕鬆愉快的親子關係,對我而言將是至高無上的喜悅。

 

目次

目錄
推薦序一 親子一起斷捨離,從環境到關係都整齊、舒適 
推薦序二 留下「需要」,摒除「想要」,用減法為親子關係加分
推薦序三 父母,成為孩子生命中的最佳男╱女配角吧
推薦序四 父母要像空氣般存在
前言 親子斷捨離,孩子獨立但與你親密
第一部 「斷」絕孩子不需要的幫助,從不幫他整理房間開始
第一章 懂事、獨立的兒女──從誘使孩子收拾自己的房間開始
1. 斷捨離,不只是收納術
2. 整理房間,等於在釐清思考
3. 替子女收拾房間,是父母忽略孩子想法的開始
4. 別幫孩子做主,慢慢問到他答應為止
5. 父母的身教,能引起孩子的興趣
6. 看見父母的變化,孩子樂意嘗試
7. 思想靈活的小孩,都有善於包容的父母
8. 孩子的思考力,是你「問」出來的
9. 如何不破壞關係,而能讓孩子主動整理房間?
10. 幫孩子意識到自己和別人的不同
11. 經常問他:「你想怎麼做?」
12. 日常生活就是孩子最重要的考場
第二章 將空間的新陳代謝,「同步」到大腦
1. 硬背死記,大腦和沒整理的房間一樣亂
2. 教孩子思考沒有答案的問題
3. 你的孩子面對問題時,懂得隨機應變嗎?
4. 斷捨離,孩子自己總能有答案
5. 空間的新陳代謝,立刻使你愉悅
6. 情緒更需要新陳代謝,從房間開始
7. 送孩子去補習,不如給他集中思緒的空間
第三章 成為好爸爸、好媽媽,只需要做到一件事
1. 不要成為孩子的阻礙,怎麼辦到?
2. 你期待孩子比你更好、還是為他好?
3. 孩子的考試成績,不是你的人生成績
4. 最好的教育方式,沒有標準答案
5. 將孩子的成就還給他
6. 用斷捨離,檢視你對子女的「期待」
7. 別往上加了!斷捨離的減法教育
8. 與其不斷給予,不如讓他感到缺乏
第四章 優秀的孩子是怎麼「教」出來的?
1. 教孩子?你的一舉一動他默默學
2. 你在孩子眼裡是什麼樣子?
3. 別再說「一切都是為了孩子」
4. 找名師,不如找態度好的老師
5. 你是孩子願意成為的大人嗎?

第二部 「捨」棄對孩子的多餘安排,子女與你反而更親
第五章 父母是感應燈,不是警報器
1. 親子關係最大的障礙:可是
2. 過度犧牲自己來照顧孩子,會傷害彼此
3. 「就該聽我的話」也算要求子女報答
4. 對子女未來充滿不安?其實是怕沒面子
5. 孩子對你的心聲,別等你老了才聽到
6. 敢對你說:「死老太婆」、「臭老頭」,表示……
7. 想成為好爸媽,就是別過度干涉子女
第六章 刪去多餘的安排,留給彼此更多時間
1. 「一起討論什麼該丟」的寓意
2. 家庭氣氛好不好?看垃圾桶位置能知道
3. 環境清爽,孩子自我認同感高
4. 人最需要這三種學習能力
5. 丟掉不該丟的東西,人會學到更多
6. 讓孩子犯錯,他學習力更強
第七章 留做紀念時,父母必犯的四大錯誤
1. 千萬別在子女面前說另一半壞話
2. 你收藏的記憶,會變成孩子成長的壓力
3. 孩子的獎狀、獎盃?更該丟掉
4. 接受孩子「變了」,親子關係永遠保鮮
第八章 親子如何一起開始斷捨離?
1. 一起設定一個簡單的共同目標
2. 禁止開罵,問他想法
3. 誘使孩子說出(跟你不同的)價值觀
4. 發現那些你覺得無趣、他珍視的東西
5. 你先尊重他,他就尊重你
第三部 離──不再以孩子為中心,建立分立而親密的關係
第九章 子女(和你自己)可以這樣建立自信
1. 整理房間時的問答,他學會思考
2. 沒想法、不表達,就是沒自信
3. 有自信,才有「肩膀」
4. 你習慣「交給○○決定」嗎?副作用很大
5. 斷捨離是成功前最無傷的失敗教育
第十章 身體斷捨離,做什麼事都能找到熱情
1. 深夜揹書包、啃速食對人生的影響
2. 現在的孩子,考上理想學校卻失去抱負
3. 孩子需要韻律感,不是才藝班
4. 選擇什麼運動對身體最好?
5. 留出空間,讓呼吸帶來正能量
6. 一切都是為了讓室內充滿新鮮空氣
第十一章 坦然面對挫折,比耀眼學歷有用
1. 文憑,只是千百種成功方式之一
2. 考試是過程,不是目標
3. 有成就的人多半當年沒考上理想學校
4. 「你用功讀書的目的是?」
5. 父母不該準備標準答案
6. 和孩子一起思考這些沒有答案的問題
終 章 接受子女自然的與你分離,但和你親密
1. 父母沒法直接給孩子幸福
2. 幫他找到他「需要、適合、愉快」的事物
3. 讓他自己處理,卻喜歡徵詢你意見
4. 自己自動整理房間,是最好的傳家寶

結語 最親密也最緊張的關係

書摘/試閱

內文試閱
斷捨離,不只是收納術

斷捨離不只是單純的收納術,或丟棄雜物的技巧而已,它其實是一套思考法。簡言之,就是協助你判斷「需要與不需要」的練習,透過反覆操作的過程,它不只能幫你收納房間,還能幫助你整理思緒,當然,也能用這套方法整理親子關係。
當「斷捨離」這三個字被重新解構和定義,我們透過「斷」絕不需要的物品,「捨」棄多餘的雜物精簡化,經由「斷」與「捨」這兩個動作,才能進入「離」(脫離對物品的執著)這個境界。
也就是透過思考:「要與什麼物品一起生活?要斷絕什麼?該留下什麼?該丟棄什麼?」在腦海裡反覆做選擇、下決定,最後悟出「離」,超脫了對物的執著。人對自我的認同、自信、自尊心也將由此誕生。
換言之,經由斷捨離這個過程來強化自我認識,最後正視真正的自我。藉由面對一件又一件的物品,反覆進行斷捨離,無形中幫助我們建立思考架構,自然而然的培養出獨立思辨的能力。
而斷捨離的第一步,就是斷絕不需要的物品。比如說,你可以這樣問問自己:這項事物對自己而言「是否需要?」、「是否適合?」、「是否舒服?」,綜合理性與感性交互檢證,不斷做出選擇,捨棄對自己而言不需要、不適合、不舒服的事物,另外一方面,留下需要、適合、舒服的事物。所以,斷捨離正是藉由一連串去蕪存菁的過程,進行深層思考的收納術。
換個角度來看,當「斷捨離」公式套用到親子關係中,則創造了溝通的管道,藉由彼此的對話,訓練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例如,當你不再為孩子收拾房間,而是藉由與他一起實踐斷捨離,詢問對方將物品留下來的理由並提出建議,最後尊重他的意願處理所有物,讓他自主思考、選擇、決定。在這個反覆練習的過程,無形中已為他鍛鍊腦力、強化心志,也孕育出個人的價值觀,更重要的是能避免親子之間的摩擦,讓你們的關係更親近。

整理房間,等於在釐清思考

為了讓所有人能更簡單的進行斷捨離思考,首先,可以透過眼前有形的物品作為管道,接著再提升至思考及感情這種無形的境界。
斷捨離的第一步,就從整理開始。整理空間也等於整理思緒,空間清爽了,思緒會更加清晰,心靈同時也得到淨化。在這個循環往復的過程中,蘊含許多能充分鍛鍊思考能力的機會。
在斷捨離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主角是自己。以自我為基準來思考、選擇、決定,究竟什麼是自己真正需要(要)、覺得適合(適)、感到愉快(快)的事物。如此一來,就能鍛鍊出自我獨立思考的能力。
當你能夠充分了解自己,以自我為主體整理出一套思考架構,你的判斷、決策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隨之增長。

斷捨離的重點不是丟,而是「當下的自己」

進行斷捨離時有一點要特別留意,千萬不要有「這個還能用……」、「好可惜……」這些以物品為主的想法,也不要抱著「以前經常使用」、「未來可能用到」的念頭,為過去和未來的自己設想,唯有當下的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主角。以當下的自己為中心,一次又一次的練習思考、選擇、決定,不只房間變整齊了,個人的思考力也會在不知不覺中提升,這一點無論是大人、小孩都適用。

替子女收拾房間,是父母忽略孩子想法的開始

從前面章節的解釋可得知,斷捨離就是透過思考:「要與什麼物品一起生活?要斷絕什麼?該留下什麼?」不斷在腦海裡反覆選擇、做決定,最後悟出「離」,超脫了對物的執著,將由此誕生人對自我的認同、自信及自尊心。
話說回來,如何將斷捨離運用在教養上呢?只要從斷捨離出發,一步一步做到以下三件事:

斷:斷絕對孩子不需要的幫助。
捨:捨棄對孩子多餘的安排。
離:離開「不能沒有我」的執著。

只要循序漸進的執行,不只能增進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還能幫助彼此保有自己的空間,卻又能建立親密的關係。
首先,請牢牢記住一個原則:「只有本人才能做最終決定」。無論是什麼東西,唯有物品的所有人才能決定,到底該如何處置。
這件事聽起來理所當然,但在親子關係中卻沒什麼人能做到。多數父母已習慣無論任何事,都先替孩子做決定,主觀的判斷孩子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甚至命令孩子照著自己的意思去做,這絕對是大忌。因為這會使得孩子思考中斷,並且習慣聽命於父母,最後懶得思考,失去自主判斷的能力。
所以,即使是出於好意,父母仍必須時時提醒自己,買給孩子的東西,就是屬於孩子的所有物,要讓他們自己處置屬於他們的物品。
你是否也對以下的場景感到熟悉?在幫孩子整理房間時,認為有些東西孩子已經用不到了,就自作主張的把它扔掉,結果孩子發現後立刻阻止你,甚至和你鬧情緒,搞得雙方都不愉快。
實際上,父母眼中看來毫無用處、認定不需要的物品,對孩子而言可能是異常珍貴、不可或缺的重要物品。這是緣於價值觀的不同,而當孩子能建立個人的價值觀,就代表他能夠自己判斷、獨立思考,這正是培養思考力的關鍵。

幫他整理房間,等於忽視孩子的自我意志

為了讓孩子有更多練習自主思考的機會,建議父母試著讓孩子練習,決定自己的房間需要留下哪些物品。
我能理解,世界上的父母都想給孩子最好的,即使是為孩子做決定,出發點也是為孩子好。不過,忽視孩子本身的意志、一味的把父母的想法加諸於孩子,說穿了這種行為不過是一種自我滿足。
若你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積極、有想法,但又猶豫不知道該怎麼做,我的建議是,不妨從不幫他整理房間開始。
當然,協助孩子練習斷捨離,也許一開始必須花費很多時間,但父母千萬別急著給他建議,或認為「照著我說的比較快」就替他做決定,這樣只會讓孩子成為接受命令、不懂思考的機器人。
實際上,陪伴孩子憑藉本身的力量去思考、挑戰,並將從前的挫折轉化為經驗,對親子來說都是難得可貴的成長過程。孩子也能透過斷捨離,了解如何「替自己做決定」,學習適度的使用自主權。

硬背死記,大腦和沒整理的房間一樣亂

把物品放入空空如也的房間,或是塞進空間擁擠的房間,你覺得哪一種比較困難呢?當然是後者。這道理也適用於學習上,當大腦塞滿知識卻無法消化,就會變得像塞滿雜物的房間一樣,根本沒辦法使用,也無法完成任何事。
因此,若一味的要求孩子死背知識,即使他們把所有知識都記下來了,但無法掌握思考的要領,還是很難提升學習能力。
所以,若希望孩子的課業能更上層樓,父母必須先拋開自己過去接受的教育束縛,別再對孩子說:「你背下來就對了。」、「不懂沒關係,記下來應付考試就好。」若你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為縱橫國際的人才,懂得探討問題的根本,斷捨離就是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訓練。
當然,知識的重要性仍然無可取代。正因為具備知識,才會有思考的能力。但一味的追求知識的學習方式,又顯得過於偏頗。即使腦中塞滿資訊,如果無法將其靈活運用,無論在學校或是未來到職場上都相當吃虧。
因此,父母必須先破除要求孩子硬記、死背的教育方式,而是改由共同學習、探索的模式,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並增進你們之間的情誼。

「一起討論什麼該丟」的寓意

斷捨離不只局限於物品上,同時也是能幫助你重新釐清人際關係,以及生活中所有事物的人生整理術。
如同我們再三強調的,斷捨離的對象既不是過去或未來的自己,也不是別人,請用當下的自己作為所有思考的中心。並進一步用當下的自我為準則,進行思考、選擇、決定,清理自己不需要、不適合、不舒服的事物。
透過斷捨離的過程,居家空間會變得清爽,心靈和思緒也能得到整頓,生活隨時保有充分彈性,自然能擁有輕鬆愉快的生活節奏。
親子關係的斷捨離也是一樣,絕對不是為了提升學習力面對考試,才實踐斷捨離。不管對父母或孩子來說,人生並不是只有考試而已,從今往後的世界,讓孩子掌握思考重點才是決勝關鍵,所以我們必須從根本之處,重新修正親子關係,打造能培養出孩子優秀思考能力的家庭環境。

一起打理出舒適的空間,是可貴的共處時間

凡事都必須循序漸進,突然說要重新修正親子關係,任誰都會感到措手不及,即使有心想改善關係,但可以預見在過於急躁的情況下,雙方都會變得太過情緒化,反而成了親子關係間的阻力。
不管是孩子想將自己的不滿明確傳達給父母也好,或是父母想認真面對孩子、互相敞開心胸溝通也好,若在過程中遭到反彈,就暫時先停止對「人、事」的斷捨、離,改以從物品開始,針對單一空間,例如書房或孩子的房間加以整理。
至於親子關係斷捨離的第一步從何處開始?我的建議是,從家中的物品開始著手。
我先問一個問題,提到打造舒適的生活空間,你會有什麼樣的想像呢?對舒適生活的想像,基本上是因人而異。
舉例來說,當我問我兒子這個問題時,他回答我:「陽光透入窗戶灑落純白色的房間。」這就是他覺得最舒適的生活藍圖,對他而言,寧靜和室內的安穩時光,就是他對舒適的最佳詮釋,而不是金碧輝煌的宮殿。
因此,不妨從獨立整理私人領域開始,和孩子一起討論哪些物品該丟、哪些要留,從共同營造舒適空間的過程,建立互相信任、尊重彼此的關係。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221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