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這不是一本指導父母該如面對孩子談戀愛的教戰守則,而是分享一位失敗透頂的母親,如何從只知給孩子提供物質享受,卻不被孩子信任的母親;如何在喪失去職場的光環後,決定脫離以工作為主的循環,追求家庭
工作平衡的覺悟旅程。
作者是兩個女兒的母親。而且,嚴格來說,是在孩子進入叛逆期之際,才正式真正學習如何當「母親」。在那之前,她全心投入工作,盡情衝刺事業。總以為好好掙錢為家庭經濟做出貢獻,就算是盡了本分。那時,她把孩子的陪伴和教養,當作一份活兒來看待。以為只要有人執行就好,不一定要非她不可。
外人總會誤以為她們的親子關係很好。殊不知,孩子們看到在家的媽媽,通常是身心疲憊的母親形象。親子間的對談,多半是言不及義、官腔場面話的內容。來來去去都是問問學校如何、功課如何、老師如何、以及同學如何?媽媽問得敷衍塘塞,孩子也就隨便應付。
她給孩子絕對的自由,從不強迫他們去做不喜歡的事,可是,她並沒有真正花時間,瞭解和引導大女兒夏綠蒂。夏綠蒂不是一般尋常的孩子,對現有教育體制充滿狐疑、對抗、以及不適應。她始終以「教育體系有問題,孩子將來自有出路」,合理化一路以來無暇關心的缺席。
直到事業出現轉折,公司解散,作者才終於有時間重新檢視工作和家庭,並且意識到家庭和工作一樣需要經營,而且絲毫不能懈怠。然而當她的人生重心從職場移轉到家庭時,恰巧遇上夏綠蒂的青春叛逆期。這時夏綠蒂已如脫韁野馬,抓也抓不住,大談戀愛,管也管不動,母女漸行漸遠。
作者以夏綠蒂真實的愛情功課為藍本,透過真實的故事分享,反省自己的態度,也教導女兒在愛情中,學習尊重別人的價值觀及愛情選擇,學習在熱戀中保持真我,不迷失自己,並且學會分手功課。母女之間重新建立起姊妹情誼般的情感互動,也許令人稱羨,實際上並非從天而降。這過程中,成長的不只是夏綠蒂,還包括作者自己。
親子關係沒有法則可循,只要願意花時間和孩子一起共同面對,一定會找到辦法和出路。陪伴孩子成長、互相學習的過程,將會是一場生命的豐盛之旅。
作者簡介
作者
丁雯靜
一九六九年生,臺灣雲林臺西人,擁有波斯血統。從小學文習武,俠女血液奔騰,仗義執言擅辯論,路見不平愛打架,曾獲臺灣空手道社會組冠軍。
臺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畢業,先在電視臺當財經記者,後轉為歷史紀錄片製作人。作品多次贏得兩岸紀錄片報導獎首獎,《最後島嶼》(二〇一二年)榮獲臺灣第四十七屆電視節目金鐘獎,《臺灣人在滿洲國》(二〇一三年)則入圍第四十八屆電視節目金鐘獎。
四十五歲重返家庭當高年級實習生,一邊馴服兩個叛逆期女兒,一邊做料理新手。同時從事拍片、寫書、演講、健身、心靈探索等事務,經常穿梭兩岸,結識五湖四海,自封「智慧武功兼具的俠女」,繼續行走江湖。
繪者
夏綠蒂
目前就讀台北影視音實驗高級中學(TMS)。
十六歲少女夏綠蒂因腦漿運轉率不高,無法應付課堂考試,總是在試卷上塗鴉消磨時間,就這樣畫出了自己的世界。
從小酷愛恐怖片、伊藤潤二漫畫,關注社會新聞、國際新聞。蔡康永和小S的「康熙來了」是她畫畫的精神鴉片。
喜歡口出狂言,每每立下豪志總是虎頭蛇尾,是典型「好藝務勞」的廢材。她說:「千禧世代的孩子,可以廢,但一定要有才!」
名人/編輯推薦
推薦語
小野:
這本書吸引我我很快就把它看完了。
果然應驗了我的直覺:「我對每個來到台北影視因實驗學校(TMS)的孩子感到好奇,但是很快的,我對於他們的家庭更好奇。因為敢把孩子送到這樣一所連敎室都還在趕工的不是學校的學校的家庭,一定是個有故事的家庭。果然,我的直覺是對的。第一個故事終於問世了,而且來得如此快速。非常精采而獨特。就像TMS的敎育方式。」
推薦序:親愛的讀者,歡迎少女夏綠蒂 文/ 方文山
這本《親愛的夏綠蒂》,是台灣紀錄片職人丁雯靜,近期有關青春期女兒成長歷程的力作。台灣的紀錄片界,我所熟識的除了蔣顯斌之外,就是丁雯靜了。紀錄片拍攝,是影視圈冷門小眾且寂寞的行業,他們拚命為這世代留下記錄,為過往的歷史整理脈絡,但卻不被這世代的大眾所熟知、甚至關注。也因此,從事這行業,是需要某種程度的使命感,而她就是有著這麼一股俠女性格的紀錄片專業職人!
詳讀了這本《親愛的夏綠蒂》,我這才驚覺,丁雯靜除了拍攝紀錄片時知性冷靜的思維外,竟還有豐富感性的筆觸。而這本《親愛的夏綠蒂》除了著重在描述她處於青春期的大女兒,其叛逆的行事作風,與獨特的情感態度,也有部分側寫她自己成長經驗,與從事紀錄片心路歷程,是一本情感面相當豐富的著作。
在收到書稿,當書名映入眼簾之際,我腦海中第一個浮現的,是著名作家龍應台那本《親愛的安德烈》。然後在拜讀完整本書後,我依然還是想到《親愛的安德烈》這本書,因為這兩本書彼此間的相異與相同之處,頗耐人尋味。
首先來談這二本書相異之處:《親愛的安德烈》是龍應台與兒子安德烈,母子間書信往來之作,且未集結成書前就已刊登在《南方週末》的專欄上,是家龍應台與兒子安德烈歷經三年多所共同著作而成;而《親愛的夏綠蒂》,則由丁雯靜以一年多的時間採訪女兒書寫完成。再則《親愛的安德烈》是日記式的書信體,且是很明確的第一人稱寫法;但《親愛的夏綠蒂》很特別的是,其人稱觀點常常轉換,因為它一下以第一人稱「我」(丁雯靜自己)為出發,一下子跳到第三人稱在旁觀「他」(夏綠蒂),然後細膩的描述夏綠蒂所面臨的人事物,此人稱觀點的跳接寫法對我而言饒富趣味。還有這二本書所討論與觸及的事物,也有所不同,雖說處於青春期的安德烈,其感情上的困擾及不確定性與夏綠蒂沒什麼兩樣,但兩本書所關注的內容,還是有所不同。譬如種族的身分認同、信仰、文化,跟美學的探討,此部分自然是因為龍應台話題上的引導,以及安德烈身為中德混血兒本質上的不同,題材相對上較為廣闊,某部分的書信內容偏重理性探討;而《親愛的夏綠蒂》則偏重與集中在青春時期的夏綠蒂,在感情、交友,與學業等真實生活所面臨的問題,以及丁雯靜個人之所以會進入紀錄片領域的歷程回顧,並因而溯及其孩童時期的成長,字裡行間較為感性。以上這些,是此二本書不同之處。
《親愛的夏綠蒂》與《親愛的安德烈》相同之處則在於:書的內容同樣都是母親與子女相處的生活點滴,與情感交流。兩人的孩子在成書階段,也都是正處於青春期,差別在安德烈屬於後青春期(18歲至21歲),而夏綠蒂則剛進入青春期(13歲至16歲)。所,以這兩本書都有相當的篇幅,在描述此時期的孩子所面臨的情感(包括愛情、友情、親情)困擾。還有此兩本書的母親作者,都是擁有高學歷的知識分子,丁雯靜是台灣最高學府台灣大學研究所碩士,而龍應台在成功大學外文系畢業後,赴美國求學,最終獲堪薩斯州立大學英美文學博士。但相同的是,她們初期面對青春期的孩子都束手無措,於是,龍應台在歷經與18歲的安德烈相處卻無話可聊時,規定他往後每個月以書信與她溝通交流,維繫母子間的情感;而丁雯靜則一路陪著夏綠蒂考上高中後,為她那不愛死讀書,卻擁有繪畫天份的女兒籌辦個人畫展。安德烈與夏綠蒂這二個孩子,一男一女,一個早熟拘謹,一個叛逆隨性;一個書信往來間,開頭都是正常的寫MM(媽媽),一個在家直接叫母親的名字“丁雯靜”。雖說都是青春期的孩子,但兩人之性格南轅北轍,像處於不同世界的人,而相同的是,兩人都顯露出其獨立思考的能力,與積極探索未來的熱情。
這本《親愛的夏綠蒂》,雖說主要為描寫正值青春期的少女夏綠蒂在家庭與學校及朋友圈中所發生的故事,但我以為並沒有閱讀上的年齡層建議,正值青春期的青少年,或家中有青春期兒女的父母,當然是第一順位的閱讀群。但已離開青春期的人,還是可藉由夏綠蒂的青春故事,回顧與對照屬於自己的青澀年少,因為這位慧黠中帶點頹廢,叛逆中帶著思考的夏綠蒂,其種種行徑,每每讓人不禁莞爾。另外,《親愛的夏綠蒂》的章節裡某些關於夏綠蒂與豪太同學交往間的生動描述,如同小說情節般的引人入勝,頗具戲劇性,或者說夏綠蒂本身的性格就極富戲劇性,她與豪太同學間的分分合合,可謂峰迴路轉,戲劇張力十足。或許,有朝一日可將其發展成小說體的全知觀點,寫成一本《少女夏綠蒂》,對此,我可是樂觀其成中呢!
目次
目錄
【推薦序】 親愛的讀者,歡迎少女夏綠蒂 方文山(音樂人)
【推薦序】夏綠蒂與Charlotte 陳明麗(前中視主播)
【推薦序】少女情懷總是狂 李霖松(廣告創意人)
【自 序】我在孩子青春期學會當母親
【篇 目】
01 孩子本是功課
02 上網問題大考驗
03 青春期是炸藥還是煙火?
04 孩子是檢視自我的魔鏡
05 第一堂失戀課
06 失戀百日紀念日
07 最火爆辯士獎
08 愛情的時間管理學
09 友情與愛情的三角習題
10 不同角度的運動家精神
11 實力靠自己,食力靠老媽
12 獨立是最棒的禮物
13 有受挫力,才有競爭力
14 關於戀愛的健康教育
15 愛情的減法
16 快養的社會,慢養的孩子
17 祝你找到理想的對象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