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025新年快樂!買書領券省荷包
藝術‧創造‧時代:中國當代藝術家訪問錄
滿額折
藝術‧創造‧時代:中國當代藝術家訪問錄
藝術‧創造‧時代:中國當代藝術家訪問錄
藝術‧創造‧時代:中國當代藝術家訪問錄
藝術‧創造‧時代:中國當代藝術家訪問錄
藝術‧創造‧時代:中國當代藝術家訪問錄
藝術‧創造‧時代:中國當代藝術家訪問錄
藝術‧創造‧時代:中國當代藝術家訪問錄
藝術‧創造‧時代:中國當代藝術家訪問錄
藝術‧創造‧時代:中國當代藝術家訪問錄
藝術‧創造‧時代:中國當代藝術家訪問錄
藝術‧創造‧時代:中國當代藝術家訪問錄

藝術‧創造‧時代:中國當代藝術家訪問錄

商品資訊

定價
:NT$ 600 元
優惠價
90540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30個工作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6 點
商品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集結36位中國當代藝術家採訪實錄,
薈萃中國當代藝術發展之精華。
李山/余友涵/王懷慶/崔如琢/宋滌/趙准旺/艾軒/潘公凱/韓書力/王明明/王沂東/洪凌/毛旭輝/馬樹青/張培力/汪建偉/唐志岡/袁武/蘇新平/林天苗/丁乙/尹秀珍/王華祥/張大力/郭晉/張洹/張恩利/喻紅/何云昌/向京/邱志傑/尹朝陽/鄭國谷/何岸/劉韡/劉俐蘊
藝術創造與社會思潮往往互為因果,這點在中國近四十年的藝術史上尤為顯著。本書所收錄之36位中國當代藝術家,年齡橫跨不同世代,讓不同年齡、不同背景、不同創作形式及理念的藝術家,在這個平台進行一場場間接的對話。
全書以細膩的文字與攝影紀錄,刻劃當代藝術在中國的發展進程,藉由藝術家的個體創作意識,連結不同年代、不同地區的群體活動與發展狀態,呈現中國當代藝術四十餘年的豐富藝術網絡。透過採訪者與藝術家深入淺出的問答對談,自然呈現藝術家的創作理念,使讀者如親臨現場般了解藝術家的藝術思維,內容真實感性。

前言
綜觀當代藝術在中國的發展,有兩個環節不能忽略,年代是其一,地域特性為其二。藝術創造與社會思潮往往互為因果,這點在中國近四十年的史實上反映尤為特別。社會的高壓讓有些人妥協,讓有些人轉念,卻也讓一部分人愈加頑執地反抗;緊接而來的外部訊息衝擊,又是一陣陣騷動。時間的推移,讓這一切有了改變。
地域特性在中國藝術界一直是可參照的重點。東西南北,生活景觀、群眾習性與理念的差異實際存在。自身的條件不同,對於外來訊息的接受程度也不同。在中國當代藝術發展具有相當影響的兩個時間點:1985年及1989年,北京、上海、廣州、杭州、重慶等的藝術活動與創作氣氛亦有所差異。如今,當我們將各地活動與代表藝術家的創作及理念相互對照,可以更清晰地觀察藝術家做為個體或者參與群體的創作意識與影響力。
實際上,《藝術收藏+設計》的「藝術家工作室」專訪欄目執行已有數年,採訪中國藝術家近百位,報導形式以一段撰述為引,搭配筆者與受訪者的對話內容以及藝術家各時期作品呈現。《藝術‧創造‧時代》編輯彙整的36篇「藝術家工作室」專訪報導,讓不同世代、不同背景、不同創作形式及理念的藝術家,在這一個平台上又進行一場場間接的對話。選擇以藝術家年齡排序,是讓年代背景的時間性自然形成一條延續的線索。透過藝術家自身的陳述,讀者也可進一步了解其藝術創作,以及中國當代藝術四十餘年歷程中,各時期、各地藝術家們相互的影響。
此次收錄的藝術家專訪,李山是其中最年長的一位,余友涵與他年紀相當,兩人也都是上海當代藝術圈極具代表性的前輩。社會的動盪或許曾經打亂他們的學習進程,但年齡的增長並不妨礙他們思新圖變。從架上繪畫至基因工程實驗,李山在藝術探索道路上不僅持續前進且大膽躍起跨步。余友涵最初是受印象派及寫實風格影響,但在80年代即轉向抽象藝術探索,並以自己的繪畫形式回應老子的自然論。此時,身在北京的王懷慶也已開始反思中國傳統工藝、美學與當代藝術的對應,並以其創造力加以實踐。
同樣身為中國寫實油畫領軍人物的艾軒及王沂東,兩人早期的命運截然不同,性格迥異,筆下的畫面亦是一冷一熱。在藝術道路上,兩人曾經並行走過一段,彼此間的互動趣味橫生。
中、西、傳統與當代藝術思維的撞擊力,同樣也影響了眾多以水墨媒材創作的藝術家。屢屢締造拍賣市場話題的崔如琢,以他的指畫藝術照亮了他的三個中國夢。宋滌則以獨創的「破彩法」,壯大中國彩墨畫發展。趙准旺將傳統水墨筆式融合西畫用色,描繪出一幅幅別有韻致的中國風景。曾先後擔任中國美院(杭州)及中央美院(北京)院長職務的潘公凱,數十年來將其心力投注於藝術教育、史論研究與藝術創作,多有建樹。出生且成長於北京的韓書力,在1980年代完成中央美院研究生學業後,毅然決定重返雪域高原,潛心研究藏地藝術,並將自身的知識能量與漢藏民族的藝術精粹融入創作之中。
現任北京畫院院長王明明與北京畫院執行院長袁武,兩人對於造形與筆墨的研究別有心得。王明明的繪畫立基於紮實的書法訓練,著重文化底蘊與個人修為,也強調技法的創新與自由性。相較於王明明的文氣與雅氣,袁武的水墨畫作更突顯的是視覺力度,精細描繪的線條與濃重的墨色對應,個人特色鮮明。帶著一支筆與一瓶墨水,多次躍登國際藝術平台的邱志傑,不僅能寫能畫,作品直探人心,對於媒材的開發與運用亦顯獨到功力。
長住北京、畢業或任教於中央美院的藝術家,包括蘇新平、王華祥、喻紅、向京、尹朝陽,分別以其版畫、油畫及雕塑創作標誌其於中國當代藝術發展進程的影響力。林天苗、尹秀珍與劉俐蘊的裝置創作,善用絲、線與布料特性,將其現實觀感、生存溫度與細膩情感融合藝術理念。汪建偉及劉韡的藝術創作,作品於物性、現實性與在場性的探究背後,還有一條深入幽境的思想線索延續著,微妙地刺激著觀者啟動常律之外的思考能力。
在1988年中國現代藝術創作研討會(黃山會議),以一部錄像作品〈30x30〉刺激了眾多藝術家及藝評家神經的張培力,率先提出要讓藝術作品獨立於各種功能性與哲學理論之外,他的創作精神及藝術影響也讓他因而被譽為「中國錄像藝術之父」。他也是85新潮時期杭州「池社」的創立者之一。在這段時期,活躍於上海的丁乙,則是將藝術與設計結合,要讓藝術不像藝術,讓畫作沒有繪畫的感覺,並於1988年提出「十示」系列,他的藝術創作也成為中國當代藝術發展的獨特個案。張恩利,上海藝術圈的後起之秀。2000年之後,張恩利以日常之物為畫面主體的創作,將人的存在性由畫面中抽離,讓生命的張力蘊藏於畫面的線條與理性結構中。
成長於北京、卻將工作室設立於黃山的洪凌,他的創作優游於水墨與油彩之間。他的油畫山水,以畫筆在畫布上運行之力度,帶出畫面流動之氣,蒼勁之中別有溫潤之韻。旅居海外多年的馬樹青,嘗試透過顏料的堆砌、覆蓋與刮除,在畫布上思索時間及空間的陳述方式。他認為:「最精彩的畫是透過理性表現,但呈現的是感性的面貌。」張大力,於北京盲流多年後旅居義大利,1995年又重回北京。這段經歷,讓他創作思考的焦點由社會及現實轉至人性,他以塗鴉、鑿牆、真人翻模等手法,將現實生活的衝擊力提現於藝術作品中。
提起中國當代的行為藝術,張洹肯定是焦點人物之一。他在北京東村所進行的創作,足以用「瘋狂」來形容,包括他在內的一群年輕藝術家也由此為中國當代藝術史寫下重要的一頁。他在1998年至2005年於海外所做的行為藝術,為他在國際藝術界掙得一席之地;2005年重回中國之後,他的創作改為工作室形態運作,動用的人力與資源,令人咋舌。自1994年至今,持續行為藝術創作的何云昌,二十餘年間所提出的作品關乎兩性、人性、社會價值觀以及個體的存在狀態,他透過一種震撼感官的暴戾或者挑動人神經的軟暴力介入現實場景,給予人們觀看他人生命歷程的異常經驗。
毛旭輝、唐志岡、郭晉、鄭國谷與何岸,崛起於北京及上海之外的藝術陣地。毛旭輝與唐志岡,長期生活於雲南,對於當地的藝術推動與建設頗有貢獻。在85新潮期間,毛旭輝與張曉剛、葉永青等人組成「西南藝術群體」,在後續的藝術歷程亦多有互動。畢業於四川美院並留校任教的郭晉,他的藝術有質樸之美,他在1992年摸索出畫面的鏽化處理,並以此發展出繪畫的獨特標誌。鄭國谷及何岸,一個以廣東為陣地,一個來自湖北武漢。鄭國谷在90年代以陽江青年之姿崛起,2002年又與陳再炎、孫慶麟創辦「陽江組」,他的藝術以各種形式扯動人們的神經線,並以「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為誌。何岸的藝術,時而與現實無縫隙連接,有時又瞬間跳脫現實的攀附點。他的作品有許多文字及訊息可讀取,但它與現實的距離不定,也因此提供解讀作品的開放性。
收錄於此書的36篇「藝術家工作室」專訪報導,並不是對中國當代藝術界一次總括性的介紹,而是嘗試由藝術家個體的創作意識深入探究不同年代的群體活動與藝術發展。此書之後,「藝術家工作室」專訪仍持續進行中。

目次

前 言
1. 生命中的意外&藝術的演變|李 山
2. 一圓以融萬物|余友涵
3. 以當代的創造力承續傳統|王懷慶
4. 億萬身價背後的三個中國夢|崔如琢
5. 鍛煉極工,彩墨化境|宋 滌
6. 遊於筆、墨與色彩之間|趙准旺
7. 孤寂詩意,以畫抒情|艾 軒
8. 知識與創作的對應|潘公凱
9. 心定雪域四十年|韓書力
10. 作品即創作者之心境|王明明
11. 用情感塑造人物形象的熱寫實|王沂東
12. 寄情山水,緣於心性|洪 凌
13. 雲南的畫家有點野|毛旭輝
14. 繪畫是理性和感性的糾結|馬樹青
15. 藝術的意義在於思維的解放|張培力
16. 質疑—排演—未知|汪建偉
17. 中國童話背後的真實場景|唐志岡
18. 當代水墨視覺與形式的變革|袁 武
19. 因疏離、質疑而至獨立之境|蘇新平
20. 人性作為藝術創作的介質|林天苗
21. 不像藝術才能有新的藝術可能性|丁 乙
22. 群體之物與個體之情|尹秀珍
23. 反抗是我的性格因子|王華祥
24. 藝術是靠修煉,不是靠天才|張大力
25. 解讀靜謐畫面中的時間痕跡|郭 晉
26. 失序、激進至理性的生存印記|張 洹
27. 創作的感性與理性|張恩利
28. 畫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喻 紅
29. 藝術是一股轉化經驗的力量|何云昌
30. 當代藝術不淨是比邪乎|向 京
31. 藝術作品亦如一部精神圖典|邱志傑
32. 活著,就要像石頭般抗打擊|尹朝陽
33. 瘋狂與覺知的一線之隔|鄭國谷
34. 物、我與現實之間的可變維度|何 岸
35. 我談思想的方式就是視覺|劉 韡
36. 讓藝術回到最本質的狀態|劉俐蘊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540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3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