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不要被壞事困住,更不要被好事綁架。
生命就是你打算把那些印記留在心中。
是你選擇畫面,不是畫面決定了你。
放下,才是智慧。
日本最會說故事的和尚、真言宗密藏院住持名取芳彥的人生智慧課,
多部著作日本amazon5顆星推薦。
佛法不是要教我們做好人,
而是要讓我們能無論何時,發生何事,內心都能保持安穩。
只要脫離好人、壞人的價值觀,以內心安穩度日為目標,日日都會是好日。
【這樣做,都能放下】
關於財富:一生賺再多的錢,70%是留給別人花的,不如盡量把它用在有意義的事上。
關於愛情:人在世間,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追求愛情時,心裡要有一些關於無常的準備。
關於壓力:佛教中講苦,並不是逃避,有一顆隨緣心,常常幫助別人,不只光關心自己,痛苦就會愈來愈少。
關於背叛:我們自己也是背叛他人的信賴一路走來,沒有道理不會被他人背叛。盡可能不背叛他人,同時要有可能因為某個因緣而遭到背叛的心理準備,如此的你將更堅強。
關於利他:有時候,你愈是想自己,愈得不到什麼利益,心裡愈是裝著別人,福報反而不期而至。
關於貪欲:貪欲真的非常可怕,在它驅使下所做的一切,暫時看不出什麼危險,但如同溫水煮青蛙,等意識到問題嚴重,就來不及了。
關於我執:私心少了,天地就寬了,我執大的人,哪怕給他全世界所有的一切,仍有諸多不滿。放下我執最好的方法,就是利他。
關於幸福:真正的幸福,要建立在內心上,知足,就是獲得幸福的藥方,有了它,哪怕人生過得平淡無奇,照樣可以品味幸福。
好事壞事都不會是永遠的,因為一切事物都會隨因緣而不斷改變,
終究會結束的事,提早放下,才能獲得內心的安穩。
【日本讀者迴響】
1.我就是書上一開始所說那種經常被負面情緒侵蝕的人……我覺得照著這本書的方法進行,內心就會有很大的不同。書中一一將各種可能的情況詳細說明,在因自身情緒及他人處境而困惑時,就會想打開此書看看。——讀者 響
2.這本書是以佛教的義理為基礎,告訴我們如何將心安放,如何行動和言語,是一本人生道路指南書。——讀者 Shizuka.O
3.讀這本書的時候,發現很多人和我有一樣的煩惱,光只這樣想,就讓我覺得很安心。並且此書非常簡單易懂,讀的時候我很快樂。——讀者 jun
作者簡介
名取芳彥
一九五八年,生於東京都江戶川區小岩。擔任密藏院住持、真言宗豐山派布教研究所研究員、豐山流大師講(詠歌)的詠匠,以及密藏院畫佛會講師、詠歌指導等,積極從事弘法活動。
主要著作,除了暢銷書《般若心經,心的大掃除》外,還有《般若心經實踐篇,不執著的人生》、《不堅持『正確的事』也沒問題》、《讓內心舒暢快活的般若心經》、《短短三天讓心情開朗的書》、《煩惱力》等多本著作。JT-VAN網站的「名取芳彥的小語」(共兩百回)也獲得好評。
譯者簡介:
陳正芬
專職譯者十六年,近期的譯作包括《演算法統治世界》、《大和魂》、《印度廚房》、《改變世界的九大演算法》、《血色的旅途》;日文譯作有《日本農家的季節家常味》以及《從零開始的都市狩獵採集生活》。
序
序 「放下」的祕訣
被心事所苦的人,不可能說忘就忘,要放不下某件事情的人「放下」,更是強人所難。
但一直在意某事的感覺是真實存在,想停都停不了。
可是若勸告他什麼,也頂多是回答:
「是啊。但放不放得下,是因人而異啊。」更有人因而惱羞成怒,嗆聲說:「你又不了解我,只會事不關己地盡說風涼話!」
本書的實例,來自過去各種事都放不下的我,以及我所遇到的人們,如何透過佛法,變得能放下。
人生在許多情況下就像攝影師,習慣只擷取部分留下印象。
就像運動會賽跑時選擇要為誰拍照一樣。你可以拍起跑前緊張的孩子,也可以拍奮力奔跑的孩子、奪得第一名的孩子、第二名飲恨落敗的孩子,以及熱情加油的孩子。
我們的心好比照相機,不同的人,會選擇不同的拍照對象。
因此,有人對著不該拍照的對象按下快門,在心中留下了印記。
有人會在心中烙下自己悲慘的樣子,有人拍攝自己憤怒的樣子,有人對在自己受屈辱時喀嚓按下快門的人懷恨在心,有人一刀未剪,珍藏曾經幸福的自己,感嘆現在的懷才不遇。
於是,把該放下的事留在心中,就成了煩惱。
人的一生,有些事應該一刀不剪地留在記憶中,有些事要忘掉。
換言之,有些事應該不要放下或最好別放下,有些則是最好放下,以及不該不放下。
最好別放下的,是提升自我、安定他人內心的事,也就是使自己走在對的路上,以及讓他人心無罣礙的事。
能使現況更好的事,最好不要放下。
最好放下的,是即使不放下也無法提升自我,或者使自己陷入悲慘境地的事。
該放下的,是怎麼努力也無法改變的事。
我們往往沒有費心處理那些應該放下的事,或對最好要在意的事毫不在意,卻在意起最好不要在意,或一定要放下的事。
而這些,都是因為某種情況,而選錯了拍攝對象。
本書以另一種拍攝角度,來取代被錯誤烙印在心中的拍攝對象,並說明今後遇到各種狀況時,應該把焦點對準哪裡。
如果能讓凡事都放不下的人從陰鬱變開朗,每天過著內心安穩的生活,並且提供一些線索,使他們成為「放下」的人,實為幸甚。
名取芳彥
目次
序 「放下」的祕訣
第一章 多鍛鍊「遲鈍的力量」
佛教不是教大家「做好人」
人生是教我「放輕鬆」的老師
別人怎麼看我,是「別人的問題」
別管「大家都怎麼說」
不說人壞話,不聽他人的壞話
照顧他人或親切之舉,做了就算了
一開始就起摩擦是「好事」
我經常被稱為「傻瓜和尚」
就算失敗,也要不了命
到頭來最強的,是懂得柔道「自然體」姿勢的人
忍耐有兩種
只要「這就是人生啊」一句話,便輕鬆了
記得,「要退一步」
用「謝謝好意」讓喋喋不休的人知所節制
無須一一深究其義
「不知為不知」
這世界上,一律按照規矩來,是行不通的
第二章 這是你想太多
人生不是非勝即敗
為什麼我們會想博取讚美?
想要別人了解自己,心量會愈來愈小
幸福不是擁有多少,而是認清事實
「背叛」沒什麼稀奇
為比贏了高興會傷害到人,為比輸了難過會失去自我
把「功勞」給人
有給予的心是極好的事
世界上絕大部分的人既非盟友,也不是敵人
「別人是別人,我是我」的陷阱
如何從「不擁有」當中獲得樂趣
行有餘力,助人一臂之力
大家都一樣忙
為善不必人知
捨棄東西前,先捨棄執著的心
死亡不代表結束
為什麼要認定自己就是這樣
下定決心遠離「大道理」
摘下有色眼鏡
第三章 心情鬱悶時,這麼想一想
經歷多次失敗的人,才能體恤他人
負面情緒「來去由它」
即使別人讓我失望,也沒啥大不了
對應焦躁的方法
雖然年歲漸長,心不可以老
黯淡的過往,也可以「料理」成美味的食物
後悔的次數愈多,就愈能成為誠實的人
順境也好,逆境也好
「遲鈍、動作慢、笨手笨腳」不也很好嗎?
被人批評時,可以這麼想
不必急於改變自己
以少欲為鏟、知足為鍬,來耕作心田
任何事勉強一定無法持續
可以孤獨,但不可以孤立
一個人的力量,自己心裡有數
機會是以危機的姿態到來
佛說,你現在的樣子就夠了
第四章 不比較、不責怪、不拖泥帶水
不是不如人,而是還有改進空間
世界上有四種人
麻煩事,其實是「互相互相」
為誰比較占便宜而傷腦筋,是一大損失
那個人被大家討厭……那你覺得呢?
介意他人眼光之前該做的事
每個人都是為「自己的事」盡最大努力
「無事之日」最好
能為別人的成功高興嗎?
尋找「憤怒的開關」
如果遇到令你羨慕的人
不要想這是「我的東西」,而是「別人給我的東西」
嫉妒是因為目前不幸福
從競爭的社會中後退一步,所能看到的東西
「吵架」是件無聊的事
不自戀、不炫耀、不驕傲
人生順遂的祕訣與其說是「金錢」,不如說是「人格」
第五章 簡單改變人生的祕訣
不是說出你「思考的事」,而是說出你「感覺的事」
聊天只有一個基本原則,就是「誠實」
表達意見時,注意說話的順序
夜晚,安靜地度過
減少好惡的祕訣
用心活,就是磨練「放下的能力」
對金錢沒有安全感,實情是……
停止資訊的暴飲暴食
即使沒有大支援,小支援也夠了
遇到難相處的人,盡量保持距離
電話、電郵、社群網站等,不要太投入
忍住別說:但是、不過、可是
感情和表情的使用方式
「簡樸的生活」能翻轉人生
過度自信,是危險的事
不要勉強區分是非黑白
過著與自己相稱的生活,是幸福之鑰
換種方式說話,就能改變人際關係
失戀名人的忠告
第六章 好好活在「此時」、「此地」
現在的選擇牽動未來
沒有一天是白活的
擔不擔心,結果都一樣
一定會輪到你上場
一起搜尋「好東西」和「喜歡的東西」
試著做一隻成熟的變色龍
趕流行不是壞事,只是……
夫妻圓滿的祕訣,在「共同經驗」
及早開始尋找上了年紀的好處
該做的事,無論結果如何都要去做
佛教是人生的預防醫學
好事壞事都有結束的時候
每個人都是值得尊敬的「作品」
與重要的人分離,該如何面對
別胡思亂想未來的事
中國古書教導的失敗學
不介意,但不可以「不關心」
書摘/試閱
第一章 多鍛鍊「遲鈍的力量」(節錄)
別人怎麼看我,是「別人的問題」
大家來到廟裡時,會想知道該捐多少香油錢吧。當我被問到該捐多少錢比較好時,我的回答是:「別問吧。萬一我說一百萬怎麼辦?心意到就行了。」人跟人相處,也會想知道對方的想法。若是問到我對你的看法,我也會笑著做出相同的回答。
「別問吧。如果我說我不喜歡你,怎麼辦?」
撇開情侶或是靠人氣吃飯的藝人不談,有些人與他人往來時,非常在意對方對自己的看法,原因不只是希望對方覺得自己好,更不希望對方覺得自己不好。
沒有人想被別人討厭。但是,別人怎麼看我是別人的問題,我們無法控制對方的心。
有人想控制對方的心,於是極盡諂媚之能事,奉承阿諛,逢迎拍馬,以可愛幽默的姿態討人歡心,然而勉強當好人,到頭來卻只落得身心俱疲。
我到中學為止一直都是這樣,除了讀書沒有其他該做的事,也沒有想做的事,人生意義只有一個,就是成為一個好人、有趣的人。
長大成人後,自從找到僧侶這個值得追求的生活方式,便不再努力使別人不討厭我,也不再努力使別人喜歡我,但求問心無愧,勝過他人對我的評價。
也因此,我不再介意別人怎麼看我。
當然,我覺察得到別人對我的看法,但這也僅止於對方可能不討厭我,或可能不喜歡我的程度。換言之,我可以不必一片片剝下花瓣,來猜測「他喜歡我」或者「他不喜歡我」。
不討厭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討厭,硬要在喜歡和討厭之間擇一的二元論思想,對世間一切人事物的看法會流於僵固。
極度在意他人對自己看法的人,可以試著找到想做的事,努力去完成。
第二章 這是你想太多(節錄)
下定決心遠離「大道理」
我們每個人原本就蘊藏某些能力。肺從空氣中吸取氧氣輸送到全身,胃腸吸收食物的養分,排毒系統把對身體有害的物質分解排出,腦負責處理感官的知覺以及體內蒐集的龐大訊息,並控制全身。
早在佛教之前就已在印度實行的瑜伽術,有將身體的能力發揮到極致,且有排解壓力、維持並恢復身心健康的效果。
瑜伽術也被引進了佛教中,練習呼吸、打坐、冥想並靈活運用,讓身心達到超越一般人的平衡狀態。
特別是冥想法中,跳脫自我,使自己與宇宙合為一體,不同的宗派各有不同方法。
瑜伽是一種鍛鍊,但或許也可稱為是一種修行,兩者的目的都在跳脫道理和理論的世界。
不要用頭腦想,因為一旦感知變得敏銳,潛能也會跟著被啟動。
以前學習說話的方法時,老師問過以下問題:
「小孩子在走廊上拿著蠟筆努力在圖畫紙上畫圖,結果卻畫到地板上了。你看到這個情景會怎麼想?」
這是訓練大家如何臨場說出當下的感覺。如果說:「嗯,這個嘛……」立即會受到半開玩笑地嚴厲指責:「腦子差,怎麼想也沒用!」原來與其先分析思考是不是「蠟筆握得太用力」,不如說出自己的感受「打掃可麻煩了」,聽到的人不心生抗拒,就能接受。
對人際關係有些厭倦的人,請試著刻意啟動對大自然的感性,滿天星斗、高山上的日出、山林間的寂靜、落日的莊嚴、雪山的高度。
很多情況沒辦法講道理,任何畫家都有過想把筆摔在地上、音樂家想把弦割斷的經驗。
再怎麼想用頭腦理解,用道理去思考,內心只會乾澀枯槁。感性能滋潤你我的心,試著遠離大道理,花點時間欣賞內心的感受(切記不是腦袋的思考)。
無論何時,自然風光都能激發你我的感性,而出現靈光一閃的妙答。
第三章 心情鬱悶時,這麼想一想(節錄)
不必急於「改變自己」
我屬於自我評價較高的那一類,如果滿分是一百分,那我大概是六十五分。至於被扣掉的那三十五分,是我盡了力卻做不到的部分。
例如,我身為宗教界人士,會想去苦惱的人身邊給予協助,然而以一介寺廟住持,是不可能到世界各地尋找有煩惱的人的。目前也只能「全球思維、在地行動」而已,若是勉強為之只會適得其反,所以才扣掉三十五分。
六十五分當中,有五十分是目前我能力所及的事,但也可能因為某個人的批判而輕易崩壞瓦解。另外那十五分,是我自覺目前還做不到,但正在努力的部分。
覺察到自己做不到的事並不難。以我而言,早上問候「早安」的「早」,我還是沒辦法正確發音,所有ㄗㄘㄙ的字,舌頭一定要放平,從齒縫間發出聲音才行。
換言之,若是精神不抖擻就發不出來。
從早開始元氣滿滿,就發得出「早」這個字,遺憾的是十次之中有五次我都發成「找安」。
道別時的問候語,多半也只說:「就這樣。辛苦了,感謝您。」我的目標,是用簡單的一句話,對剛才共度時光的人說出感想做為總結。例如,今天很開心、受益良多、期待再相會等,但我還做不到這樣,而是一面說著:「就這樣吧。」一面想著待會怎麼回家,或是回家後要做什麼事,對眼前的人很失禮。
如果只是自覺還有改進的空間,卻無所作為,我對自己的評價應該會更低吧。
但是我想改進,因此我訓練自己有意識地說出「早安」,在道別的問候之後加一句話。因為我有心去覺察還做不到的事,因此把自己的評價多加個十五分,應該不為過。
如果讀者有想要盡快改進的地方,不用太焦急。前面提到的兩個例子,我花了長達十五年都還做不到,改變自己不是件容易的事。製作巨大的器皿,是需要時間的。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