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當媽媽不必完美不一樣的德式教養練習:德國觸動臺灣人的育兒智慧,讓媽媽與孩子靈魂相約的慢養甘苦談!
滿額折

當媽媽不必完美不一樣的德式教養練習:德國觸動臺灣人的育兒智慧,讓媽媽與孩子靈魂相約的慢養甘苦談!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99 元
優惠價
90359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我好愛我的孩子,
但我不是完美的媽媽!
慌張、挫敗、崩潰、自我質疑到醒覺,
從德國親子教養現場的體驗、觀察和省思,
衝撞出充滿血肉的育兒慢養智慧!

每個母親,都盡己所能地愛著孩子,卻也因為種種育兒、教養的衝突、迷思,甚或害怕失去自己而糾結、焦慮著,暢銷書《夢想德國》作者皮爾斯夫人,有著吉普賽人的天性、女強人的獨立自主,還有許許多多夢想和興趣,然而,在走入家庭、生了孩子之後,一切有了變化……她必須學習當個母親,還要在德式教養觀點中學習、拉扯和激盪……

►妳明白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卻仍因為別人家小孩比較乖而感到沒面子?
►孩子時間到了不睡覺,妳就會因為沒辦法做自己的事而崩潰?
►明明很愛孩子,卻在心累、煩躁之下對孩子口不擇言,事後懊悔不已?
►妳累到想哭、想出走,就是不敢跟老公、孩子爭取「媽媽我也需要放假」?

睽違三年,終於等到皮爾斯夫人的《當媽媽不必完美•不一樣的德式教養練習》。本書不只有對育兒教養的摸索、德國父母的經驗分享,她還親自到幼稚園實習,貼身探索德國適性和全人教育在幼兒教育的做法,同時,皮爾斯夫人也發出當媽後最真誠的告白,並透過與孩子的相處,找到面對和接受不完美自己的勇氣!

不是縱容,也不是教出完美的兒女,
是讓孩子做自己,也有適當的自我控制能力!
世界上有近一半的諾貝爾獎都被德國人包辦,但他們卻鼓勵不要過度開發幼兒的智力?德國獨樹一格的教育方法、觀念、政策,是他們瞬間再起、菁英輩出,並影響全世界的重要功臣之一!《當媽媽不必完美•不一樣的德式教養練習》除了有德國婆婆媽媽的經驗傳承,也有幼稚園教育工作者的專業分享,讓我們得以檢視臺灣和德國之間在幼教觀念和制度上的不同,並從中探討我們可以做出什麼樣的調整與融合,讓孩子依循自己的生命藍圖,有個健康、快樂、自由的童年,又能培養他們自我規範、獨立並承擔責任的能力和人格。

►孩子上小學前的唯一任務是「快樂成長」,沒必要從小就過度開發孩子的智力。
►德國人相信,在孩子七歲前養成晚上七點上床睡覺的習慣,對大腦發育及免疫力很重要。
►要給孩子自由,也要有管教的勇氣,幫孩子設界限,是避免行為和品格偏差,也讓孩子對外在環境產生安全感!
►德式教養讓父母學習控制憂懼,放手「允許」孩子去體驗、挑戰這個世界。
►雖然重視孩子的興趣養成和多方位發展機會,但不要逼孩子學才藝或上補習班。
►強迫孩子當「乖小孩」,反而容易讓孩子忽視真實的自己。
►讓孩子學習分擔家務,是讓他們對自己負責──別忘了讓孩子在當中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
►培養孩子生活能力時,切忌貪圖一時輕鬆和方便就代勞,這會剝奪孩子學習的機會。
►希望孩子會念書並非大錯,但父母應該理解,人生有太多挑戰等著孩子面對,不只有讀書。
►德國爸媽會教小孩適度的反擊,讓孩子遇到衝突或暴力而大人又不在身邊時能保護自己,並同時教育他們拳頭只有在非逼不得已時才揮出。

一段融合觀察與省思、掙扎與療癒,
讓父母和孩子看見彼此靈魂約定的教養練習!
德國教育讓許多孩子擁有與全球競爭的實力,然而當中也有得意志民族特有的框架和想法(例如德國人強調「做什麼就要像什麼」、嚴謹過頭的民族性,就讓很多要求完美的媽媽壓力爆表,孩子痛苦指數增加……),再加上全球媽媽共有的內心糾結和罣礙(例如雖然出了個女總理,但德國仍有許多母親在這家庭和事業中糾結……),媽媽們的育兒教養路仍然走得不容易,且看皮爾斯夫人從這個過程中,如何找到當中的平衡點及對生命的省思……。

►孩子並不喜歡無頭蒼蠅般做牛做馬的父母──能意識到自我身心需求的父母,才有可能教養出快樂的小孩。
►跟孩子相處是最大的心性修練,他嘰嘰喳喳跟你分享所見所聞時,你的心有沒有在當下呢?
►每位父母都曾盡他們最大的可能愛孩子,但往往也帶著無知、恐懼的信念,挾制著孩子的身心。
►每次與孩子互動,同時也在幫助我們釐清自己,進行一次次的內在翻整與重建。
►父母無法接納孩子的不完美,很大部分源自父母不願接納自己的不完美;能接納生命中的失敗、挫折的父母,較不容易極盡所能、無所不用其極地要孩子成為萬能或完美小孩!
►父母總以為是自己在帶孩子,但孩子也時時啟發我們的心之眼,我們常常得放下原有的價值觀和成見,才能看見孩子的光點!

皮爾斯夫人反省體制、自我覺察、大膽嘗試與耐心練習,連過程中的慌張、挫敗、痛苦和自我質疑,都毫不掩飾的分享,這些酸甜苦辣能給予許多在教養中摸索的父母不一樣的能量和鼓舞。

好評推薦
繼《夢想德國》之後,現在家羽已能很客觀地說出德國值得讚譽的地方,以及日耳曼精神中嚴謹過頭的面向,從文字中傳達她自己「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智慧。德國當然有很多優點,特別是在面對全人教育和自然環境的態度,但臺灣人的處世哲學及待人之道也同樣深具智慧。家羽以兼具東西方的視角寫就這本書,也以融合多年累積的身心靈智慧教養孩子。
這是一本從細微處觀察「德國為什麼強盛?德國小孩為什麼充滿自信?」的客觀書寫,其中深藏許多值得參考借鏡之處,也有很多家羽透過育兒歷程裡,對自身覺醒後的生命反省與沉思。
──張慧心,人間福報藝文中心主任

我對新書中與恩典之間的親子生活很感動。她在自序裡寫到:「在『慢』下生命的步伐裡,我開始深深被無止境的愛環抱著,而恩典一點一滴的小小成長足跡,都如同神賜給我的一段段愛的粉紅絲緞,優雅美妙地穿織在我們的互動中。還記得他五歲學會騎單車的那個夏天,我開始帶著他挑戰八公里的路程,好幾回他跌了又爬,邊哭邊騎,或是邊騎邊大笑……,我從旁看著,突然覺得很感恩這些慢慢陪他長大的日子,我是多麼享受著他天真又狂野的模樣啊!然後,就在我們快抵達終點的遊戲廣場時,他突然很開心地看著我的臉說:『媽媽我好愛妳,謝謝妳今天帶我來騎這麼長的路,而我真的做到了,我好開心啊!』」讀著這一段文字,我似乎感覺到家羽內心的小孩重新又過了一次童年,與恩典一塊兒快樂吶喊著、歌唱著。
──徐輔軍,《犀利人妻》導演

「在心靈的世界無分年紀,每個生命都是平等而且獨特。因著學習與經驗人生的目的,精心設計挑選不同角色和親密關係人(特別是和父母親之間),然後一起在這一場的人生舞臺上,成為彼此的心靈指導員。」
在這樣的觀念基礎下,會發展出非常不同於傳統的親子關係,家羽就是用這樣的觀點陪伴兒子的成長。心靈教育首在尊重,尊重每一個人的生命獨特,即便年幼的孩子,也不是一張白紙,而是帶著靈魂豐富經歷的印記來到世界。於是,親子之間將形成的關係,不是上對下,不是成熟對著幼稚,而是在肉身關係中的陪伴引導,用著愛與支持誘發出潛藏在孩子靈魂中的能力,特別是個體的獨特性。
但願每個父母都不再自我要求成為龍鳳的父母,而是有能力和孩子一起學習成長,一起成為快樂的人。家羽就是追求心靈成長的認真母親,所以照養孩子的過程中,隨處可見她的反省與自覺,這是家羽最難能可貴的地方,也是此書非常值得細讀之處。
──陳嘉珍,財團法人新時代賽斯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德國教養學齡前小孩的做法真的很值得臺灣學習,盡情讓孩子去畫畫、去跳舞、去唱歌、去運動,讓孩子們擁有一個兼具身心發展與健康快樂的童年,書中所提的趣味桌遊、森林創意園遊會、活潑的音樂課、睡前點一盞燈、舊物市集、運動教育、愛護生命,以及德式的自信教育等等,讓我開了不少眼界,原來德國在全世界舞臺表現如此亮眼就是這樣教出來的,這也許是太重視智性比較的臺灣教育要好好借鏡的──他們默默的實踐了適性教育,讓每一個小孩可以發光發熱。
一般教育書籍大多偏向觀念方法的教導,少了身心靈的深度探討,另一種則用了不少靈性術語,讀來艱澀難懂,但家羽是用心踏實的活在當下,再將心靈的領悟深入淺出的說出。
你的小孩是否也有一點調皮好動?你是否擔心孩子的學習力慢?也許你的心靈成長就是邀請你從這裡開始。別辜負了小孩給我們的功課,不要急著改變他們,試著從自我認識開始,如果真誠的覺察探索自己,你也許會和家羽一樣走出異國生活的困境,和小孩快樂的演戲、耍寶、爬樹、遊戲,享受生活的種種樂趣,從各種生活小事件中慢慢瞭解自己、轉化自己、不知不覺地重新愛上自己。
──張世傑,正念覺察老師,二○一二年至今進行推廣Mindfulness心靈教改運動,著有《全班都零分》

目錄
好評推薦╱「哇!」的人生和勇氣 張慧心
天真勇敢的夢想家 徐輔軍
透過孩子的眼睛看見自己 陳嘉珍
生活禪媽媽是孩子的恩典 張世傑
皮爾斯夫人自序╱一隻快樂慢活的烏龜媽

Part1 教孩子成為一個人,比什麼都重要
自信是爸媽送給孩子最棒的禮物
念書前先學會過生活
孩子間的拳頭之戰
可不可以不當乖小孩?
別把放養當放羊,「放」前先得「養」
尊重他人,是教養的開始
愛動物如愛己,從小做起
「懂生活」是自我價值的展現
跨越性別的執著,男孩也可以玩芭比
從阿公阿嬤不帶孫,看德國人對孩子的尊重

Part2 孩子的花園──不教算術、寫字的幼稚園
我們是愛的鐵三角
重新再上一次幼稚園
孩子的老師真心愛他嗎?
給小小孩的靜心課
森林日是許多德國幼稚園的必修課
快樂「玩」一堂音樂課
跟著老師手作迎聖誕佳節
孩子們,爬樹去囉!
一顆足球背後的運動教養哲學
德國小孩上小學前一年需要做哪些準備?

Part3 玩在起跑點,練出個人軟實力
DIY創意打造孩子的童趣房間
小孩子的七點晚安曲
為孩子在睡前點一盞蠟燭
手作生活是讓小孩身心安頓的魔法
到兒童舊貨市集去擺攤,孩子上場學買賣
森林是孩子最棒的好朋友
來去夏日森林創意園遊會
遊戲廣場是大人小孩共同的天堂
拋開3C,和小孩一起動腦玩桌遊
媽媽,我要跟妳一起畫畫、跳舞啦!

Part4 孩子,其實是爸媽的靈性夥伴
讓平安的心成為一家之主
德國婆婆媽媽老實說
媽媽,妳怎能不看重自己呢?
愛自己的媽咪,是家庭快樂的泉源
離開小別,讓德國爸媽更幸福
與我們的內在小孩同行
安住當下,重新看見孩子的童真
孩子也是我們的老師
孩子真的是我們想的那樣嗎?
愛上不完美的自己

結語╱微光在邊境
後記╱醒來
▎愛的青鳥
▎醒來
▎獨立與依賴的雙人舞
▎神性與習性
▎有一種人生叫做漸漸
▎相信妳值得
▎我是一個真實的女人
▎來自宇宙的親愛小孩
▎現在不玩,什麼時候要玩?
▎小小孩談生死
▎圓滿與殘缺
▎順流的豐盛
▎呼喚再呼喚
感謝╱拾光漣漪,感謝有你

精采試閱

【摘文1】獨立與依賴的雙人舞
我曾經對自己的父母有著相當強烈的愛恨交織情緒,那些童年,以及與爸媽生活所帶來的痛苦如陰影般,讓我從很年輕時就離家,愈離愈遠,愈離愈遠,一直到定居德國。我以為自己擺脫那道陰影了,但其實並沒有……
我努力經營著自己的家庭,養育自己的孩子。在孩子出生後,前兩年有好多喜悅,但之後卻開始出現很嚴重的焦慮。關於一個女人當了媽媽、成為家庭主婦後沒有任何價值的焦慮感,終日侵襲著我。後來,我從瑜伽練習裡找到一些安定自己的力量,我自認那份焦慮應該消失了,但隨著恩典來到五至六歲,二○一五年到二○一六年這兩年,生命又開始發生一連串的心靈地震!
二○一五年一月,我放下曾經練習三年的靜心,我發現自己塞不下任何東西了。我驚訝地發現自己好像有強迫症,做很多事時都給自己相當高的標準,尤其在當媽媽、當老婆這兩件事上。最後,竟然連靜心這件事也一樣!
那是一個相當大的瓶頸,但我發現,我除了是媽媽、妻子,還有一個內在的聲音──祂從來沒離開過我,當焦慮再度上身,那個聲音又回來找我了。祂要我繼續自由地成為我自己、完成我自己,那個聲音令我相當害怕,因為要面對真實的自己,而那裡有很多區塊被我自己隱藏得相當好,我從來不想讓先生知道。
小時候常看到爸媽在爭吵,我對自己說,我的婚姻絕對不要跟爸媽一樣!所以我在自己的親密關係裡,學習著不去表達自己真實的感受,我盡力去做一個完美的妻子,盡該有的本分及當媽媽的責任。
二○一五年的二月,那個真實的我清醒過來後,讓我看見,再不真實表達,繼續壓抑自己,我會生更多病!我的身體裡有很大很大的憤怒,我想到:這個家裡怎麼只有先生和兒子可以生氣?他們情緒不好時,我通常是最冷靜的那個人,總對自己說:我是一個有靈修的人,不能跟他們一樣。但我其實比他們倆都更可憐,那些我沒有表達的情緒及被接納的感受,全被我壓回身體裡,所以我常覺得身體很多地方很緊繃,我想,被我壓抑進身體的憤怒應該到了一個臨界點。

※ ※ ※

感謝上天讓我在一個瑜伽工作坊裡結識一位新朋友──J。J跟我分享她的人生故事,她曾是一個佛教徒,持續佛法與禪坐二十多年,結果在四十歲時得了癌症,她很震驚。在醫院做化療的兩個月期間,某天先生將她喜愛的畫具及以前的畫冊帶來給她,翻開十多年來累積的畫冊,她突然明白為什麼自己會生病了。
「家羽,妳知道嗎?我的畫都是我內心對自我的批判與暴力譴責,我的自畫像全是黑色的怪物,打來打去的。」自殘的畫像,以及母親帶給她的疼痛故事……
她說,她修行修錯了,她用那一套東西來管束自己、妝點自己,來看她那個不完美的先生,但她根本不愛自己,她一直攜帶著從小媽媽傳遞給她的訊息──她不夠好,她怎麼那麼差勁。有了這個「看見」,她清楚知道不能再去怪媽媽了,要放下,回來改寫自己的人生劇本。
她丟下所有修行的書,回到生活裡,接納自己的每一個面向,愛自己的好與不好,沒有分別。那些不喜歡自己的念頭還是會出現,但她不會再丟刀劍射自己。在每一回情緒出現或自我批評的時候,對自己的內心說:「J,妳可以生氣,可以有情緒的,不要怕!我跟妳在一起,妳沒有錯,也沒有不好!妳只是有了這些感受!」藉由對自我的接納,不再無意識自我譴責後,那場病反而救了她的人生,從那年至今,她已經五十六歲了,十六年來,癌症都沒有再復發。

※ ※ ※

跟J的交談鼓舞了我,她的故事讓我好幾夜反覆思索,我決定放自己一個假,讓身心好好休息。
我選了一個週末的早餐時間向先生坦白,說我在這段關係裡其實相當壓抑自己,每一回他脾氣不好,我就相當害怕,因為他讓我想起我爸爸。我對他說,其實我和他在教養恩典的想法上有某些的不同,但為了不想有衝突──如我爸媽那樣,所以我都以他的意見為意見。
我對他說,其實每一回他和恩典可以自由地發洩情緒時,我都在內心鞭打自己,我要自己當一個完美、沒有脾氣的好人,但其實我壓抑得很深,我很苦,沒有辦法再演下去了,繼續壓抑下去,有一天我們就會決裂。我對他說,我好累,我真的需要一段時間好好休息,我準備去參加一個九天的斷食營,這九天就讓我重新當回我自己吧!
老實說,要對先生說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讓我相當害怕,我好像一下子退化為童年的我,那個面對上位者、權威者,寸手無鐵地發著抖躲起來不讓人看見的小女孩。實在是心裡太痛苦了!我對自己說,我要改變我的人生,是「現在」,沒有「如果」。我已經決定要愛自己,我愛自己是最重要的,我要支持我自己。
我對先生的表達,其實經過很多內心轉折,所以我並不是帶著憤怒去攻擊對方,我不是在抱怨他。就是因為愛他,所以我必須誠實做回我自己,我不只是一個老婆和媽媽,我還有一個自己,渴望去完成這一生來到地球想實踐的夢想,我想活出我自己!
我的真實告白,讓先生很震驚,他從沒想過我有這些想法,他都以為我很好,因為我那麼平靜。但在很短的時間內,他必須調整老婆要離家九天去休息,我還安排了最好的朋友接送恩典,所以我知道,先生即使不開心,也只能接受。那一個跨出,改變了我,重新認知親密關係裡的本質是什麼,在那九天,兒子和先生其實過得相當快樂──即使沒有我,他們倆反而擁有另一種單單屬於父子的親密感。
我在那九天裡,也很深刻地感受先生對家的承擔與付出,我看到他跟我一樣──都需要休息,他是我的另一個我,他不只是爸爸和先生,他也被允許去做他自己,只不過他還無法看見這一層。想到他這些年的付出,我很感恩,他是那麼盡心盡力,但我們都入戲太深,忘了當初進入婚姻時,我們都許下,要互相鼓勵對方繼續活出自己,為對方加油打氣的承諾!
我決定偷偷幫先生報名了九天斷食營,付了一半的費用,準備送給他當生日禮物,在我允許自己充分休息後,我也真心願意讓先生體會這份自由。唯有如此,我們才會擁有更新的力量,回來愛我們的家人。先生在得知我送給他九天斷食營,可以不當老公與爸爸的時候,顯得相當開心;原來當老婆踏上成為自己的旅途後,並不會迷失,而是會愈來愈有光彩與美麗──他說,他揀到一個新老婆。
就這樣,我們的關係跨近了一大步。這兩年,我不斷在關係裡持續對先生說內心的感受,發現每一回當我打開我的心,他就更打開他自己。我終於有機會聽到他跟我分享童年的點滴,終於,不需要我再問,他就會主動跟我分享他工作上的歡樂、開心、壓力與挑戰,我們可以更開心地聊我們都很喜歡的電影、音樂、環保、政治、教育議題……
卸下那個完美老婆和媽媽後,我練習著不再硬逼自己,如果很累,不行了,就對先生和兒子說,我需要休息,不能煮飯,我需要到房間睡覺,或者去跑步什麼的。
我們一家是團體,但每一個人也是單獨的個體,可以依賴,但也可以獨立。


【摘文2】森林日是許多德國幼稚園的必修課
二○一六年四月,我們從幼稚園老師手中收到一張通知單,上面寫著:「夏天到了,幼稚園將每週為孩子們提供森林日的教學活動。」大家知道是由念森林教育的Nicole老師來主導森林日的戶外教學活動,都樂見其成,因為孩子們將會有一趟趟別具意義的森林日。
與森林日的兩位老師協商過後,我終於有機會跟著孩子們一塊兒參與森林日戶外教學。
森林日的戶外教學分為兩組,每一組各有十個孩子,每周由其中一組參加。當天,兩位老師帶著十個小娃兒到電車站前等車,經過十五分鐘左右的車程後下車。進入森林時是早上九點鍾,老師先讓孩子們在森林樹幹長凳下坐下吃早餐,結束後,老師們邀請孩子們圍成一個圓圈,唱起問候森林的歌,唱完後,老師反問孩子們:「除了唱歌,你們還有沒有其他方式可以問候森林呢?」有的孩子說想要手牽手一直繞圈圈,有的孩子說想要不斷彈跳來表示問候,有的孩子則說:「我們可以一直親森林啊!」
在孩子們分享過天馬行空的問候方式後,老師要他們閉上眼睛去聽與感受森林的聲音。接著,老師問孩子們聽到了什麼,問他們森林裡住了哪些人類的好朋友,這一問,每個孩子都十分踴躍地想要發表自己的觀察。森林日的開場,老師帶領孩子們認識森林的方式,也讓我像孩子般重新學習來接近森林。
緊接著,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穿過森林的蜿蜒小徑。在大樹的小洞裡,老師與孩子近距離觀察無殼鍋牛的慢慢移動;在老舊腐朽的樹幹旁,小朋友找到黑色瓢蟲,他們將牠們放在手掌心上,體驗瓢蟲爬在手心上的癢癢的感覺。
當大家來到森林的中央,老師邀請小朋友收集掉在地上的枯樹枝,要一起打造一個環形的森林沙發。老師口令一下,孩子們在撿拾樹枝的同時,即興創意也開始登場,有的人拿起樹枝當魔杖變身成女巫,嘴裡開始喃喃念出一長串的魔法咒語;有三個孩子一塊騎上了樹枝,將它當成飛上天的魔法掃把……,在半個小時的總動員下,森林沙發就在十個三到四歲孩子的嘻笑與魔法故事聲裡完成了。
當大家圍成一圈,坐上了森林沙發,我站前面為老師與孩子們按下快門的那一刻,心裡滿是感恩,感激用心的老師們在幼兒園繁重的工作之餘,仍願意用心為孩子們規劃一系列寓教於樂的課外教學,連當爸媽的我們收穫良多。

森林日的教學活動,讓孩子們學會如何尊敬大自然,以不過分打擾的方式進入森林,而孩子們也在森林裡認識了各種動、植物……。

當然,別忘了還有森林的「再生之旅」,不論是老師們引領孩子運用枯樹枝建造的小屋或沙發,或是那些被帶回幼稚園的枝條,老師讓孩子們各自塗上自己喜歡的顏色,就這樣,孩子們擁有從森林童話裡尋回的第一根森林魔法杖。

【德式慢養手札】
◆「人要熱愛環境,才會保護環境。」德國許多幼稚園都會把環境教育視為重要的教學內容之一,許多學校會透過每週一次的「森林日」帶孩子們去附近的森林裡認識動植物、探究其生長過程,感受四季的變化,並透過一些遊戲、活動讓孩子們更深層的感受大自然。
◆透過身體與大自然的接觸,讓孩子對大自然產生興趣,除了能給孩子健康的生活方式,也能引導他們感受人與大自然相互依存的關係。


【摘文3】遊戲廣場是大人小孩共同的天堂
自從恩典上幼稚園之後,他有許多快樂的童年時光都是在遊戲廣場度過的。下午三點多到六點,這一片開闊的遊戲廣場不僅是孩子們體能得以釋放的玩樂天堂,也是家長們短暫休憩閒話家常的熱鬧基地。好友Eva對我說,她爺爺從小就是在這個遊戲廣場玩,後來是她媽媽,緊接著是她,而現在,換成她帶著雙胞胎兒子來這裡玩!對她來說,這裡不只是遊戲廣場,更是這座美麗城市跨越了不同年代,回報給每一個孩子最美好的童年樂園。
對我來說,德國的遊戲廣場總是充滿著人情味故事,我在那裡與許多不知名的爸媽或爺爺奶奶相遇,聽著他們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記得有一回,在遊戲廣場上遇見一位老爺爺,他跟我聊到遊戲廣場對孩子的重要性,他說──

在這個科技媒體過度氾濫的年代裡,每座城市不同角落的遊戲廣場,推促著大人帶著孩子前往活動及玩耍。別讓孩子變成只待在電視機前的機器兒童,讓孩子過早使用電玩及手機,童年應該是在森林與遊戲廣場裡度過的。

一個完善的遊戲廣場,提供給孩子們身體大小肌肉整合發展的機會,一個從小就沒有玩夠的小孩,上小學後較可能發生學習專注力的問題;在學齡前有足夠的戶外活動,是孩子們最真實的體驗學習。仔細看看,便會發現遊戲廣場的設計大都採用天然素材,如大量的木材、沙堆、水池與石頭、攀爬的繩索等,呼應著孩子的五感親密接觸。此外,每座遊戲廣場都經過專業公司的規劃,孩子天性喜歡冒險與探索,太簡單或一體成型的塑膠遊戲廣場,燃不起孩子真正的玩勁。
話說回來,雖然德式遊戲廣場大都具備某種程度的冒險挑戰性,但都經過諸多安全性評估,即使孩子真的發生小意外,都是不會讓家長提心吊膽的小傷。
聽老爺爺這一段精彩的分享後,我直接追問,為什麼一談起遊戲廣場,他的兩眼就發散光芒。原來,在老爺爺住的村落裡,有一座他從小在那裡玩耍不倦的遊戲廣場,前三年,當他退休後有機會再回去拜訪那座童年的遊戲基地,竟然發現很多設備都相當老舊,甚至需要「退休」,換上新設備;看到童年的祕密基地不再完善如初,他決定投入遊戲廣場的維修工作,沒想到意外讓他找到退休生活的熱情志業。三年來,他陸續召集了村落裡的居民一塊兒投入這個修護工作,也順利募集了資金來為孩子們添增新的遊戲設施。老爺爺童年的那一段美好時光又復活了,這一回他變成遊戲廣場上與小小孩們一起玩的老小孩,小朋友及家長都知道他是這個遊戲廣場的守護天使,只要遊戲廣場有任何狀況,都會向他回報。
像老爺爺這般義無反顧地為孩子們投入遊戲廣場的維護與建設,在德國可不是少數人關心的議題,許多家長或教會組織,也常會自組團體積極投入孩童遊戲廣場的共同維護,或是募集資金建設新設施。

全德國大小城市加起來有近五萬多個遊戲廣場,這麼高比例的遊戲廣場,說明了德國人對孩童們到戶外玩樂遊戲的身心需求之重視。

當然,礙於每一個邦州對於幼兒教育制度投入的規劃與資金各有不同,難免還是會看到多元完善的遊戲廣場與簡陋未經維護整理的遊戲廣場間天壤之別的品質差異。以我居住的城市來說,就有近二十多個大小不一的遊戲廣場,這個城市的市政團隊相當重視給予孩童一個乾淨完善的遊戲廣場,所以常會看到相關的工作人員來勘查遊戲設備是否需要維修;一大早帶恩典去幼稚園後回家的路上,也會看到清潔隊員在清掃遊戲廣場,話說我常去的遊戲廣場已經七十幾年了,某一區的設備隨著歲月而變得相當老舊,二○一六年年初,幼稚園的許多家長聯合起來向相關單位反應後,沒多久就看到老舊的設備一一被拆解。
歷經兩個月的重建期,八月底再回到遊戲廣場,我們看到一個全新的設備大展雙臂的在那裡迎接著孩子們。那一天,我坐下來跟爸媽們聊天,說到市政府花費了十萬歐元(約臺幣三百六十萬元)的資金來重建這一個新設備。看著新穎的設施,看著孩子們開心歡樂地攀爬遊戲在其中,我們真心感謝能生活在這一座願意關心孩童健康成長的美麗城市裡。

【德式慢養手札】
◆在德國的各個城市裡,常設有讓孩子玩耍的遊戲廣場,其規劃設計大都採用天然的素材,讓孩子能夠接近大自然。除了出門走幾步路就能看到遊戲廣場,通常在森林、動物園、農場裡,也都會有孩子的遊樂設施,由此可以看出德國這個國家、社會和人們對孩子們善意的關懷。
◆在德國,一個地方只要住了超過三戶有小孩的人家,戶外多半就有提供孩子們玩耍的空間和設施。因此,除了學校的運動課程,德國小朋友能鍛鍊身體、釋放精力的機會其實很多。


【摘文4】跨越性別的執著,男孩也可以玩芭比
說到德國人跨越性別的框架限制,真的讓我印象深刻──當媽後,從孩子的周遭也可以觀察到。
新一代的德國爸爸,享受當奶爸的比例相當高,一早送孩子到幼稚園,有一半都是爸爸跟孩子在「十八相送」。近幾年來,德國男性投入幼教行列的人愈來愈多,一位就讀幼兒教育的十八歲女孩對我說,她們班上二十五個同學中,男生就占了五個,而恩典的幼稚園裡的男實習生,也從孩子兩歲時只有一、兩位,到恩典滿六歲要離開時,變成三到四位的比例。至於我們家,有一陣子也跟著恩典學習以毛線編勾手環,想不到先生和恩典的編織活,還比媽媽我還厲害呢!

針對孩子們的性別,德國的幼稚園不會刻意去教導或強化,所以偶爾看見小男生跑到變裝角落穿起女孩子的公主裝,老師們都是很自然地讓孩子們展現與玩耍,而小女孩當然也可以穿男騎士的衣服,跟男孩來場比武較勁。

有一回,我念了一本故事書給恩典聽,內容是一個小男孩因為爸媽在他生日時送一臺救火車而跑到花園哭,小男孩的爸媽問他為什麼哭,他回答說:「我想要的生日禮物是一個洋娃娃!」他爸媽卻說:「你是男生,不可以玩洋娃娃。」
我才念到這裡,故事還沒結束,恩典就很激動地說:「媽媽,他爸媽那樣不對,誰說男生不能玩洋娃娃,我們班上的女生也會來跟男生玩救火員救火的遊戲啊!我看到表姊妹的芭比娃娃,也會拿來幫她們梳梳頭髮啊!」
誰說小男孩不能哭?
恩典遺傳到媽媽發達的淚腺,碰到挫折或不如意時特別愛哭,有一回他跟我們一塊兒看兒童電影,電影裡的小男孩碰到一個打擊,心很痛卻一直忍住不哭,這時恩典突然很認真的問爸爸:「爸爸,男生不能哭嗎?」
我先生回答他說:「恩典,男生當然可以哭,爸爸從小被奶奶教導說男生不能哭,所以爸爸在情感流露上比較壓抑,可是恩典是一個能夠盡情流淚的孩子,這是一個很棒的人生禮物哦!」聽到爸爸這一番話,恩典開心地跟爸爸擁抱撒嬌起來,父子倆抱來抱去親個不停。
真感謝我先生將童年的小小遺憾轉化成溫柔,接納自己的兒子,不再侷限於傳統性別角色裡大人對孩子的壓抑及扭曲。
對我來說,每一個人的身體裡都住了一個女神與男神──身為人,我們不是一個百分之百的男人,或百分之百的女人,我們化為肉身的外顯性別,是行走在人間的特徵,但心靈力量層面的男神與女神,渴望聯手共創生命腳本。
透過孩子,我們有機會往自身內在的陰陽兩極裡,練習著給自己更多的覺察與溫柔相待,跨越性別的執著,邀請我們勇敢去覺察到自己對他人不同程度的偏見、攻擊與恐懼投射。

要跨越對性別的執著,有待我們如實去看到,生命的本質無關性別裡的框架限制。生命的本質是真實的愛,愛是人與人共通的語言。真實的愛邀請我們,兼容並尊重他人詮釋自身生命的版本,即使別人跟我們是那麼的不一樣。

【德式慢養手札】
◆孩子對性別的認同和養成,基本上受到大腦發展、教養、社會環境、媒體等多重因子影響。父母要思考的是:當孩子出現不同於其性別期望的行為或傾向時,是否有辦法陪孩子一起找出更美好的出路?
◆雖然大部分孩子會按照其性別特徵來展現自己的性格,但也有孩子比較特別,此時別忘記:男人可以具有女性的特質,而女人也可以具有男性的特質,所以,誰說男孩子不能玩芭比娃娃?
◆在教養的過程中,父母可以多看孩子因性別產生的優勢(比如男生的力氣普遍偏大,搬重物等體力活可以男孩子優先),但不必執著於其性別行為特徵(女孩子想要一起搬也歡迎),畢竟現今社會環境中,已甚少有「只有某種性別才能從事的工作」。

作者簡介

皮爾斯夫人
熱愛平凡主婦小日子+個人自我夢想實踐的行動派媽媽
創意+搞笑+智慧+愛,四味調和料理的家庭生活禪

本名林家羽,曾任電視節目企劃製作、廣播節目主持人、身心靈工作者、旅遊雜誌記者、駐德國特派記者。定居德國從事;文字工作者、瑜伽老師、身心靈工作者、並於《人間福報》德式親子生活禪、日耳曼媳婦異國手札、雙河彎德式手創幸福生活誌、時兆雜誌等報章雜誌擔任專欄作家。
平日熱愛研究創意料理、徜徉於生活手作的練習,她是陪伴恩典快樂生活的慢活烏龜媽、是熱衷幫全家計畫大小旅行的玩樂老婆、是深愛自然森林樂活的女子,同時也是──文字、舞蹈、電影、音樂、啃書、獨處、即興塗鴉、旅行、靜心缺一不可的媽媽。

著作
《當媽媽不必完美•不一樣的德式教養練習》、《夢想德國》、《精靈的十三夜的飛行》

臉書粉絲頁
野小孩的慢活旅行&生活 https://www.facebook.com/yekids/

部落格
野小孩的慢活旅行與生活 blog.yam.com/FrauPres0718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59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