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025新年快樂!天天領券享優惠!
淪陷時期香港報業與「漢奸」
滿額折

淪陷時期香港報業與「漢奸」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60 元
優惠價
90324
缺貨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主旨是以香港《華僑日報》作為個案,研究香港報紙在陷日期間如何走上附敵(附逆)之路,到後來,又如何在言論上曲線反日。香港淪陷距今七十多年,很多當事人已去世,然而,三年零八個月的報紙仍然可在圖書館查閱得到,當年的國民政府檔案和英國殖民地部檔案,也能找到一些相關資料,加上幾位老報人的口述歷史,基本上可以幫助還原當年的歷史。從中,我們發現香港淪陷期間的報人,像其他淪陷區的文化人一樣,不得不忍辱求存,發表附和日人的文章,但又能表現出「身在曹營心在漢」的民族氣節。


回顧香港過去的浮沉是香港讀書人的職責。七十多年過去了,淪陷悲情的落花在鄭明仁筆下化作春泥守護今日和明日的香港,祈願紅棉亮麗,紫荊明媚,杜鵑無恙。
——董橋

今日香港人回顧這段遠去的日子,應該可以用另一種眼光和心情去看待這些也曾走過那段歷史的前人;為自己也為香港社會增添歷史的智慧。
——劉智鵬

對日據時期在香港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報紙和報人,不再僅僅停留在民族氣節和道德的一般評定上,而是深入探討他們的社會環境、心路歷程、政治隱衷,並發覺港英當局在香港淪陷時對報界聞人的活動,曾有一番布置。
——牛大勇

作者簡介

鄭明仁

1977年畢業於香港浸會學院傳理系後投身新聞工作,先後任職電台新聞部和報紙記者、採訪主任、總編輯。2011年退休。2012年修讀北京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課程,2015年獲頒授碩士學位。現專注書寫香港文化歷史,文章散見各大傳播媒體。

香港情懷——題鄭明仁新書
董橋

舊同事鄭明仁退休之後報讀研究院寫完論文拿了碩士學位。論文研究淪陷時期香港報業與漢奸辨析,說這些論述加上這兩年他在報刊上的文章快要結集出版了。真好。香港一九四一年聖誕節淪為日據,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投降,香港重光。三年零八個月的磨難不可磨滅,志士抗敵,懦夫落水,物資匱乏,貨幣波蕩,飢餓處處。六十年代初我剛來香港那年,淒風苦雨的影子隱隱殘留,文化媒體前輩不忘憶述戰亂鐵蹄下身心的斷垣殘壁,夢魘依稀。一位老邁的報人告訴徐訏和我說,他在整理香港淪陷資料,專注文化界的遭遇和文化人的操守,還有國共兩黨淪陷前後在香港的活動。徐先生說這樣重要的著述應該趕緊付梓。老報人八十多了,茶敍之後我們再見了幾次面就斷了音信。沒想到這樁重要的工作鄭明仁做了出來。明仁老弟是藏書家也是讀書蟲,報社共事那些年,他的辦公室四壁堆書,中文書英文書都有。每回從他的書堆裏鑽出來我心裏總是納悶:這樣的書癡怎麼不寫書?他終於寫了。他在香港生長,香港情懷濃厚,報刊上讀他議論香港時事的文章我格外感動,不無慼憂:操控香港禍福的大官小吏沒有權利昧着良知辜負香港千千萬萬的鄭明仁。回顧香港過去的浮沉是香港讀書人的職責。七十多年過去了,淪陷悲情的落花在鄭明仁筆下化作春泥守護今日和明日的香港,祈願紅棉亮麗,紫荊明媚,杜鵑無恙。

2016年聖誕節於香島

目次

香港情懷——題鄭明仁新書 董橋
劉智鵬序
牛大勇序
自序

【淪陷時期香港報業與「漢奸」】

摘要
緒論
研究回顧
第一章 「漢奸」、「附敵」、「通敵」的定性問題
第一節《處理漢奸案件條例》
第二節 中外學者對「附敵」的看法
第二章 香港淪陷前後的報業情況
第一節 香港報紙被迫合併
第二節 新聞從業員如履薄冰
第三章 《華僑日報》走上「附敵」之路
第一節 國民黨報告對岑維休定性
第二節 答應政府戰時絕不停刊
第三節 淪陷初期的《華僑日報》
第四節 全面附敵的開始
第五節 國民黨偏袒《香島日報》
第六節 《華僑日報》遭總清算
第四章 岑維休被通緝 國民政府與港英政府角力
第一節 港英政府下令封閉國民黨機關報
第二節 粵港交涉《國民日報》復刊
第三節 要求引渡岑維休
第四節 岑維休交出帥權
第五節 港英政府投桃報李
第五章 《華僑日報》的「兩面手法」和編輯技巧
第一節 「抗日」三大範疇
第二節 社論屢現弦外之音
第三節 新聞標題揭日敗象
第四節 「報道部」腰斬新聞報道
第五節 徐復觀在蔣介石面前緩頰
第六章 《華僑日報‧文藝週刊》的弦外之音
第一節 文化人不甘沉默
第二節 文章刺痛日本人
第三節 葉靈鳳的多面性
第七章 港英政府如何對付附敵份子
第一節 岑維休、羅旭龢榮辱浮沉
第二節 英政府專案對付羅旭龢
第三節 《華僑日報》吹捧羅旭龢
第四節 英官授意和日人合作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興亞機關業務報告」

【清議前後】

緬懷香港一代報人岑才生 也替《華僑日報》歷史問題說句公道話
羅旭龢「奉旨」通敵 香港淪陷時期史料解密
香港淪陷時期的葉靈鳳
劉以鬯與《三毫子小說》
文壇畫壇兩位大師的「世紀一握」——劉以鬯先生百歲華誕壽宴後記
戰後香港第一個青年文社尋蹤
悼念香港一代漫畫大師
毛澤東1959年對香港「牢騷」的重要批示
50年前「斗零騷動」主角現身說法蘇守忠怎樣看今天旺角騷亂
盡速成立旺角騷動調查委員會
向105歲神級女記者致敬
到香港仔拜祭蔡元培校長
被遺忘的辛亥革命史蹟徑
魯迅在港演講九十周年
訪藏書家鄭明仁──記者:江瓊珠
舊書自有黃金屋──記者:簡一鋒

書摘/試閱

1941年12月25日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佔領香港三年零八個月期間,香港報業經歷了最黑暗時期。淪陷期間繼續出版的報紙,只能仰人鼻色。在日本當局嚴密監控下,當年的報業從業員,包括社長、主筆、編輯、記者、副刊作者等等,每天工作都如履薄冰,然而,他們之中不少人仍能不顧安危運用編輯和文字技巧,在報紙上諷刺日本,把不利日本的戰事訊息用迂迴筆法寫出來,鼓舞同胞。
本書主旨是以香港《華僑日報》作為個案,研究香港報紙在陷日期間如何走上附敵(附逆)之路,到後來,又如何在言論上曲線反日。香港淪陷距今七十多年,很多當事人已去世,然而,三年零八個月的報紙仍然可在圖書館查閱得到,當年的國民政府檔案和英國殖民地部檔案,也能找到一些相關資料,加上幾位老報人的口述歷史,基本上可以幫助還原當年的歷史。從中,我們發現香港淪陷期間的報人,像其他淪陷區的文化人一樣,不得不忍辱求存,發表附和日人的文章,但又能表現出「身在曹營心在漢」的民族氣節,因此,當年報紙上出現很多既附日,又反日的矛盾言論。
附敵的《華僑日報》熬過三年零八個月的日據時期,但卻避不開戰後國民政府以「肅奸」為名的追剿行動,這也是本書研究的其中一個重點。
筆者研究發現《華僑日報》第一篇附敵社論發表於1942年1月8日,香港淪陷後的第14天,社論歌頌日軍「把香港人從英國帝國主義的奴隸身份拯救出來」,但同一天,《華僑日報》的副刊卻出現懷緬祖國的文章,這種「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兩面手法言論,在三年零八個月的日子裏,經常在《華僑日報》出現,開始時文字寫得比較隱晦,但隨着日軍在太平洋戰役中節節失利,《華僑日報》反日言論愈來愈明顯,無論是社論還是新聞標題,屢現「日本生死存亡」,「日本岌岌可危」……等字眼,報社負責人多次因言論出位被日本當局召見申斥。
筆者研究又發現,香港淪陷半年後的1942年6月1日,是香港報紙全面附日的開始。從該天起,全港報紙合併為6份,理由是白報紙短缺,但日本當局主要是要透過報紙合併,以便更容易控制輿論,當時日本本土也是透過這樣的合併去監控國內的輿論。即使日本當局實施嚴厲的新聞檢查,《華僑日報》都能在夾縫中發揮反日作用。1944年1月該報增設《文藝週刊》,由幾位著名文化人撰稿,先後刊登多篇有「弦外之音」的文章,其中一篇更把日本人形容做「患性病的猴子」,作者幾乎被關進牢裏,在本文裏,筆者找到當時的文章和當年的作者的追憶作為引證。
戰後,國民政府以「肅奸」為名,對《華僑日報》狂追猛打,追究該報的附敵言論,卻絕口不提《華僑日報》反日的積極一面,筆者透過歷史檔案去剖析國民政府如何集中打撃《華僑日報》和該報社長岑維休。筆者又分析了港英政府傾力保護岑維休的原因,當中涉及岑維休接濟集中營裏的英籍高級戰俘。岑維休的兒子岑才生生前向筆者透露其父於香港淪陷後曾向港英政府前高官承諾「會把新聞做好」,這就解釋了《華僑日報》在日據時期經常出現反日言論原因。
1925年省港大罷工時把岑維休引薦給港英政府高層的羅旭龢,由於在淪陷時期過於積極和日本人合作,戰後遭英國政府秋後算帳,羅旭龢為此寫了長達66頁的自白書,最後終免於被起訴「叛國罪」,這段歷史至今還沒有人詳細公開論述,筆者從香港歷史檔案館翻查出這個檔案,詳細在本書列出,說明港英政府當年對付「漢奸」,政策也有鬆緊。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24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