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
:NT$ 350 元優惠價
:90 折 315 元
絕版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別讓「意外」搶走我們的孩子!
面對意外降臨,有時難以預防,有時更無力阻止。
培養孩子「遠離危險」和「做對選擇」的安全意識,
啟動「自保警戒線」的救命大能力!
看到兒童安全面臨威脅的社會新聞,你的腦海是否擔憂重重?
毒品常偽裝成糖果、果凍,若有同學分送來路不明的零食,孩子有拒絕的能力嗎?
孩子疑似出現被霸凌跡象,可以怎麼幫助他?
陌生人向孩子問路或請求協助時,孩子會不會就傻傻的跟著他走?
如何幫助孩子建立身體自主權,對不好的感覺,是否勇於開口說「不」?
火災發生時,到底要帶著孩子往往上跑?往下跑?還是飛奔到陽台上?
當安全受到威脅,永遠不會有一個「標準答案」,也很難有一體適用的SOP。
只有學會「判斷準則」,才能引導我們(孩子)盡量趨吉避凶、化險為夷。
從腦海中瞬間閃過的「擔心」,並不會降低任何風險。
只有付諸行動積極的「關心」,才能帶著孩子避開危險保護自己。
跟著兩位專家,一起把關風險與陷阱,帶著孩子具備「安全判斷能力」。
知名親職溝通作家─羅怡君:擅長帶著孩子思辨討論,透過新聞事件開啟親子對話,建立孩子危機意識。
校園防災策略顧問─單信瑜:訪視超過300所台灣幼兒園與國中、小,站在第一線為孩子的安全把關。
本書特色
1. ├教孩子保護自己,第一步┤19堂安全必修課
透過新聞事件,親子深入探討和思辯,從日常對話建立孩子的安全意識。
讓孩子理解「人」和「環境」,就是讓他可能陷入不安全的關鍵雙主因。
面對陌生人、可疑熟人、網路社團交友……絕對不可掉以輕心!
針對上學路線、校外教學、集會場所……千萬不要漫不經心!
2. ├教孩子保護自己,第二步┤15個漫畫情境題
用漫畫選擇題型式,呈現15個常發生在你我身邊的安全危機情境,大人小孩可以一起思考,該怎麼想、能怎麼做,才能免於危險侵襲!
3. ├教孩子保護自己,第三步┤12道課後練習題
每個意外,發生的背景都不一樣!若想建立遠離危險、做對選擇的安全意識,就是要不斷「模擬和思辨」。12道課後練習題,帶著孩子再次深度探討安全情境!
本書關鍵字:安全教育、兒童安全、校園安全、性騷擾、毒品、陌生人、防災教育、自我保護
◎專文推薦
翁麗芳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教授
◎安全推薦(依姓名筆劃排序)
王淑美 苗栗縣後龍鎮海寶國民小學校長
岑永康、張珮珊 知名節目主持人
林月琴 財團法人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林慧菁 臺北市私立辛亥非營利幼兒園園長
夏嘉璐 主播、主持人
張美蘭(小熊媽) 親職教養/繪本作家
陳安儀 親職專欄作家
劉碧賢 台北市文山區溪口國民小學校長
面對意外降臨,有時難以預防,有時更無力阻止。
培養孩子「遠離危險」和「做對選擇」的安全意識,
啟動「自保警戒線」的救命大能力!
看到兒童安全面臨威脅的社會新聞,你的腦海是否擔憂重重?
毒品常偽裝成糖果、果凍,若有同學分送來路不明的零食,孩子有拒絕的能力嗎?
孩子疑似出現被霸凌跡象,可以怎麼幫助他?
陌生人向孩子問路或請求協助時,孩子會不會就傻傻的跟著他走?
如何幫助孩子建立身體自主權,對不好的感覺,是否勇於開口說「不」?
火災發生時,到底要帶著孩子往往上跑?往下跑?還是飛奔到陽台上?
當安全受到威脅,永遠不會有一個「標準答案」,也很難有一體適用的SOP。
只有學會「判斷準則」,才能引導我們(孩子)盡量趨吉避凶、化險為夷。
從腦海中瞬間閃過的「擔心」,並不會降低任何風險。
只有付諸行動積極的「關心」,才能帶著孩子避開危險保護自己。
跟著兩位專家,一起把關風險與陷阱,帶著孩子具備「安全判斷能力」。
知名親職溝通作家─羅怡君:擅長帶著孩子思辨討論,透過新聞事件開啟親子對話,建立孩子危機意識。
校園防災策略顧問─單信瑜:訪視超過300所台灣幼兒園與國中、小,站在第一線為孩子的安全把關。
本書特色
1. ├教孩子保護自己,第一步┤19堂安全必修課
透過新聞事件,親子深入探討和思辯,從日常對話建立孩子的安全意識。
讓孩子理解「人」和「環境」,就是讓他可能陷入不安全的關鍵雙主因。
面對陌生人、可疑熟人、網路社團交友……絕對不可掉以輕心!
針對上學路線、校外教學、集會場所……千萬不要漫不經心!
2. ├教孩子保護自己,第二步┤15個漫畫情境題
用漫畫選擇題型式,呈現15個常發生在你我身邊的安全危機情境,大人小孩可以一起思考,該怎麼想、能怎麼做,才能免於危險侵襲!
3. ├教孩子保護自己,第三步┤12道課後練習題
每個意外,發生的背景都不一樣!若想建立遠離危險、做對選擇的安全意識,就是要不斷「模擬和思辨」。12道課後練習題,帶著孩子再次深度探討安全情境!
本書關鍵字:安全教育、兒童安全、校園安全、性騷擾、毒品、陌生人、防災教育、自我保護
◎專文推薦
翁麗芳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教授
◎安全推薦(依姓名筆劃排序)
王淑美 苗栗縣後龍鎮海寶國民小學校長
岑永康、張珮珊 知名節目主持人
林月琴 財團法人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林慧菁 臺北市私立辛亥非營利幼兒園園長
夏嘉璐 主播、主持人
張美蘭(小熊媽) 親職教養/繪本作家
陳安儀 親職專欄作家
劉碧賢 台北市文山區溪口國民小學校長
作者簡介
羅怡君
親職溝通作家,比孩子還喜歡問為什麼、比孩子還在意被禁止的事。因應社會事件關心兒童安全教育,與專家共同設計討論式情境選擇題,並在《親子天下》連載「愛的生存遊戲」專欄,期待賦予孩子更多能力,解除任何以愛為名的禁令。著有《刺蝟媽媽與穿山甲的思辨對話》(新手父母出版);《被禁止的事—所有不可以,都是教孩子思考的起點》、《世上沒有理想的父母》(寶瓶文化出版)。
【FB粉絲團】羅怡君:孩子教我們的事
【FB社團】愛,我的內向小孩
單信瑜
現任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副教授,亦為國內知名災害管理專家。過去十餘年協助教育部、消防署以及各級地方政府和學校推動防救災工作,其中教育部防災校園專案更第一線訪視全台超過三百所幼兒園與國中小學;專長包括災害管理、風險管理與緊急應變,期待以專業提升國人安全意識、強化企業防災體質與災害應變能力。合編有《幼兒園地震應變參考程序手冊》、《災害應變參考程序手冊》、合著有《緊急應變計畫原則與實務》。
親職溝通作家,比孩子還喜歡問為什麼、比孩子還在意被禁止的事。因應社會事件關心兒童安全教育,與專家共同設計討論式情境選擇題,並在《親子天下》連載「愛的生存遊戲」專欄,期待賦予孩子更多能力,解除任何以愛為名的禁令。著有《刺蝟媽媽與穿山甲的思辨對話》(新手父母出版);《被禁止的事—所有不可以,都是教孩子思考的起點》、《世上沒有理想的父母》(寶瓶文化出版)。
【FB粉絲團】羅怡君:孩子教我們的事
【FB社團】愛,我的內向小孩
單信瑜
現任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副教授,亦為國內知名災害管理專家。過去十餘年協助教育部、消防署以及各級地方政府和學校推動防救災工作,其中教育部防災校園專案更第一線訪視全台超過三百所幼兒園與國中小學;專長包括災害管理、風險管理與緊急應變,期待以專業提升國人安全意識、強化企業防災體質與災害應變能力。合編有《幼兒園地震應變參考程序手冊》、《災害應變參考程序手冊》、合著有《緊急應變計畫原則與實務》。
目次
推薦序
親師齊手,識別災害、避開災害、減低災損 翁麗芳
作者序
擔心不代表關心,我們需要認真面對恐懼 羅怡君
只有SOP不夠,台灣需要建立「安全文化」 單信瑜
Part 1 致命的錯誤心態,你也有嗎?
-- 是命還是運? 生活中那些好事與壞事
-- Near Miss與No-Blame:建立孩子安全觀念的兩大時機
-- 是放手還是放縱?父母親心中的那把尺
-- 別傳遞恐慌,與孩子討論社會新聞的方法
Part 2 陌生人和熟人,我該如何應對?
01 密閉空間:和陌生人一起搭電梯
02 不速之客:校園裡的入侵者
03 教室惡魔:霸凌是說不出口的痛
04 校園惡夢:不適任教師的傷害
05 誰來接我:放學接送的潛藏危機
06 身體界線:性騷擾與性侵害
07 人際社交:網路社群與交友
08 遠離毒品:浮士德的交易
PART 3 辨認環境,別讓自己變成生存遊戲的主角
09 通學之路:打造上學黃金路線
10 接送守則:拒絕天災人禍的逆襲
11 追趕跑跳:不做保健室裡的常客
12 化躁為安:特殊兒的安全協助
13 學校硬體:危機四伏的校園
14 校外教學:開心出門也要平安回家
15 生死一瞬:火場逃生的關鍵判斷
16 野外安全:大自然教我們的事
17 集會場所:人多的地方要小心
18 居家安全:別讓家成為致命密室
19 居家收納:降低化學用品危害
附錄1=打造你家的專屬「家庭防災包」
附錄2=你家的居家安全,合格嗎?
附錄3=地震發生時,家中的危險因子檢查表
PART 4 學會了嗎?更多情境課後練習題,一起想一想
練習01 誰來接我
練習02 回家路上
練習03 交換遊戲卡
練習04 我在外面等妳喔
練習05 快遞來囉
練習06 請問一下
練習07 街拍之今日我最美
練習08 填問卷拿禮物
練習09 關鍵時刻
練習10 在超市走失了
練習11 妳的鞋子好漂亮
練習12 陌生的新朋友
親師齊手,識別災害、避開災害、減低災損 翁麗芳
作者序
擔心不代表關心,我們需要認真面對恐懼 羅怡君
只有SOP不夠,台灣需要建立「安全文化」 單信瑜
Part 1 致命的錯誤心態,你也有嗎?
-- 是命還是運? 生活中那些好事與壞事
-- Near Miss與No-Blame:建立孩子安全觀念的兩大時機
-- 是放手還是放縱?父母親心中的那把尺
-- 別傳遞恐慌,與孩子討論社會新聞的方法
Part 2 陌生人和熟人,我該如何應對?
01 密閉空間:和陌生人一起搭電梯
02 不速之客:校園裡的入侵者
03 教室惡魔:霸凌是說不出口的痛
04 校園惡夢:不適任教師的傷害
05 誰來接我:放學接送的潛藏危機
06 身體界線:性騷擾與性侵害
07 人際社交:網路社群與交友
08 遠離毒品:浮士德的交易
PART 3 辨認環境,別讓自己變成生存遊戲的主角
09 通學之路:打造上學黃金路線
10 接送守則:拒絕天災人禍的逆襲
11 追趕跑跳:不做保健室裡的常客
12 化躁為安:特殊兒的安全協助
13 學校硬體:危機四伏的校園
14 校外教學:開心出門也要平安回家
15 生死一瞬:火場逃生的關鍵判斷
16 野外安全:大自然教我們的事
17 集會場所:人多的地方要小心
18 居家安全:別讓家成為致命密室
19 居家收納:降低化學用品危害
附錄1=打造你家的專屬「家庭防災包」
附錄2=你家的居家安全,合格嗎?
附錄3=地震發生時,家中的危險因子檢查表
PART 4 學會了嗎?更多情境課後練習題,一起想一想
練習01 誰來接我
練習02 回家路上
練習03 交換遊戲卡
練習04 我在外面等妳喔
練習05 快遞來囉
練習06 請問一下
練習07 街拍之今日我最美
練習08 填問卷拿禮物
練習09 關鍵時刻
練習10 在超市走失了
練習11 妳的鞋子好漂亮
練習12 陌生的新朋友
書摘/試閱
【自序】擔心不代表關心,我們需要認真地面對恐懼 文/羅怡君
這是一本「擔心孩子安全」的媽媽,所寫的書。
二○一五年北投女童割喉案鬧得沸沸揚揚之時,這位擔心的媽媽,正和女兒一起看著相關新聞報導。當時的她轉頭看看身旁平日膽小敏感、身手不靈活、反應比別人慢半拍的女兒,心裡不禁想著:我真的保護得了孩子嗎?或者,我能在孩子身邊多久?
反覆想了一個晚上,和幾位朋友聊聊自己的擔憂,發現外向活潑、大膽機智的孩子,也是眾媽媽們會擔心的對象,沒心眼、少根筋又人來瘋,陌生人似乎可以不費力就拐走,該怎麼辦才好?
那陣子,多數的爸爸媽媽心頭總是沉甸甸的,面對這種「不安、害怕」的無助感,連可以求助於誰都不曉得。擔心的媽媽,重新再想想自己的孩子,「謹慎」這特質大概還能派上用場;好動的孩子,「機靈」也許能救得了命,但前提是不論哪種類型的孩子,都必須往「對的方向」思考應變,才有機會扭轉自己的命運。
又過了一個晚上,這位好久沒開部落格的媽媽,笨手笨腳地忙半天,絞盡腦汁發想各種情境和選項,藉著請女兒幫忙畫圖的方法,邀請孩子展開「安全教育」的討論。不只是母女兩人,爸爸也加入提供延伸的安全範疇與專業思維,最後一起簡單歸納成好記、好運用的應變原則。
是的,前述的「擔心媽媽」就是我,那位提供專業建議的爸爸就是本書的另一位作者。部落格上的情境題大約發展十幾題之後,應「親子天下」之邀,我們在雜誌上擴大內容和題型,開始為期一年的安全教育專欄:「愛的生存遊戲」。
網路社群裡曾經流傳過一則實驗影片,內容便是一位陌生人向孩子編造各種理由,表示自己受託於孩子的父母來接他,結果幾乎全部的孩子不敵陌生人的半推半就都上了車,即使部分孩子曾經懷疑,也因為不知如何應對而一樣受騙;在車上等待的親生父母無不訝異、驚恐萬分,平常那些耳提面命的叮嚀:不要跟陌生人走、不能上別人的車..,明明孩子都倒背如流,緊要關頭怎麼都忘了呢?
父母的擔心若僅止於此,可能害了自己的孩子而不自知:內心恐懼不自覺地「後天遺傳」給孩子、只告訴孩子「不要」做什麼事,卻沒有教育孩子「該怎麼做」。不想承受失去的風險,只好把孩子愈看愈緊,心裡卻愈來愈怕……。
更驚人的是,當我們找出國內相關單位的統計數字後發現,真正威脅孩子性命安全的前三名主因,竟都不是我們最擔心的陌生人;事實上,孩子生活中每天面臨的各種生命風險,遠比隨機殺人的機率高出太多。
被恐懼蒙蔽理智的我們,若真的想保護孩子,是否應該重新認識「安全」這個議題?
沒有人能保證做什麼事情可以換來永保安康,我們能做的,就是將對孩子的「擔心」一步步轉化為具體的「關心」:開始注意學校的門禁制度、開始關心街道巷弄的工程、開始觀察沿途的每一個店家、開始建立與社區的緊密關係、開始訓練孩子了解住家環境、開始提醒孩子注意逃生出入口……。
「擔心」不會降低任何風險,付諸行動的「關心」才是積極作為;
讓孩子心生恐懼不會降低任何風險,豐富的生活經驗才能協助判斷。
這本書裡沒有「標準答案」只有「判斷準則」,期待這些資訊能夠成為家長或老師與孩子對話的討論基礎。就像是習武之人的練功心法,領悟後便能依人自創招數,以應付千變萬化的世界。
最後,衷心期待我們身處的社會,在關心孩子安全的師長帶領下,能夠變得更好,讓我們的孩子得到真正的平安與幸福。
【自序】只有SOP絕對不夠,台灣需要建立「安全文化」 文/單信瑜
一說到兒童安全,大部分人聯想到的都是駭人聽聞的社會事件,但是在台灣最危害兒童身心安全的,其實是大家習以為常的天然災害和通常可以避免的「人為疏失」。
參與政府部門、學校、企業的防救災能力強化工作十多年來,最大的感慨一直沒有改變,那就是大家對於災害或意外的疏於防備。舉例來說,地震會多大無法預測,震動當下也許會超過耐震設計時假設的地震力,但似乎大家平日都忽視防災演練,或是完全輕忽因地震引發的爆炸、火災等傷亡風險。另一個顯而易見的錯誤是,學校雖然有裝設電子圍籬、聘請保全人員加強校安管理,但學校師生卻沒有規劃並演練一套可因應歹徒入侵校園後,能有效應變的教育訓練。
消極的不作為就是對生命不負責任。安全議題,除了學校和有關單位要正視外,身為家長的您,若缺乏風險意識,平時沒有和孩子討論災害和意外的防範與應變,很有可能會讓孩子在可預期、預防的災害或意外事故中,導致死亡或傷殘。這樣的憾事一旦發生,您也將列為被究責的對象。
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研究顯示,台灣新生兒和一至十四歲兒童的死亡率與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其他三十三個國家相較,排名都在後三分之一,且不如鄰近的日本和韓國。
災害風險、風土民情與台灣較相近的日本,建立的全國「安全文化」,一直是我們取材效法的對象。安全文化是日本人生活的一部分,關鍵在於日本把重視歷史的態度也應用在災害上,不僅詳細地記錄每一次災害的災情、應變的過程、復原的經過,也在重大災害後的特定時間點,如:週年、三年、五年、十年時,辦理各項紀念活動。
以學校教育為例,災害歷史、災害地理也是社會科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之一。這些具體表現在在反應出日本人面對天災的態度,承認風險存在與管理風險的必要性。辨識風險、評估風險、溝通風險、處理風險、監測回饋,讓日本在他們自稱是世界上的「災害大國」情境下,得以與災害共存、永續。
這是我們看到日本政府和民間,平日積極地對任何天災人禍做的研究調查、減災整備和應變演練背後的動力來源,也正是我們從電視上看見日本人在災害發生後,仍能保持冷靜和有秩序的關鍵因素。
對於孩子來說,養成安全文化、深植安全觀念,必須不斷透過大小事件的正向回饋,才能強化安全認知與技能的增進。目前台灣的安全教育,仍多停留在「畫海報」「辦比賽」的單向學習,或是只有反覆簡單的口令和演練,然而對於應對外界情境變化所需要臨危不亂的思
考力、判斷力、行動力,卻幾乎沒有任何著力。
安全文化是個人和團體價值、態度、能力、行為型態的產物,它決定了個人和團體對於組織安全的承諾和能力。舉例來說,學校有多重視防災演練?是嘻笑打鬧著做動作,還是嚴肅安靜聽從指揮?學校老師也有跟著演練嗎?或是藉故不參加?家中大樓的消防演練,我們又是如何看待?抑或占用安全門等公共空間擺放東西?
安全是有代價的。光是喊「安全第一」並不會提升安全,而是要把「安全第一」的口號落實為行動。所有的安全措施、基本演練,能不能強化或持續,關鍵在於安全文化能否深根,否則即使我們建立再強的SOP也無法執行,一旦任何情境變動就會完全無法應變。
每一條生命都是無價,每一個孩子意外傷亡,父母、學校、社會都有直接或間接的責任。這個責任至關重要,具體作為就是我們能否建立一個有安全文化的環境,以及是否認真執行需要思考、討論的安全教育。
這是一本「擔心孩子安全」的媽媽,所寫的書。
二○一五年北投女童割喉案鬧得沸沸揚揚之時,這位擔心的媽媽,正和女兒一起看著相關新聞報導。當時的她轉頭看看身旁平日膽小敏感、身手不靈活、反應比別人慢半拍的女兒,心裡不禁想著:我真的保護得了孩子嗎?或者,我能在孩子身邊多久?
反覆想了一個晚上,和幾位朋友聊聊自己的擔憂,發現外向活潑、大膽機智的孩子,也是眾媽媽們會擔心的對象,沒心眼、少根筋又人來瘋,陌生人似乎可以不費力就拐走,該怎麼辦才好?
那陣子,多數的爸爸媽媽心頭總是沉甸甸的,面對這種「不安、害怕」的無助感,連可以求助於誰都不曉得。擔心的媽媽,重新再想想自己的孩子,「謹慎」這特質大概還能派上用場;好動的孩子,「機靈」也許能救得了命,但前提是不論哪種類型的孩子,都必須往「對的方向」思考應變,才有機會扭轉自己的命運。
又過了一個晚上,這位好久沒開部落格的媽媽,笨手笨腳地忙半天,絞盡腦汁發想各種情境和選項,藉著請女兒幫忙畫圖的方法,邀請孩子展開「安全教育」的討論。不只是母女兩人,爸爸也加入提供延伸的安全範疇與專業思維,最後一起簡單歸納成好記、好運用的應變原則。
是的,前述的「擔心媽媽」就是我,那位提供專業建議的爸爸就是本書的另一位作者。部落格上的情境題大約發展十幾題之後,應「親子天下」之邀,我們在雜誌上擴大內容和題型,開始為期一年的安全教育專欄:「愛的生存遊戲」。
網路社群裡曾經流傳過一則實驗影片,內容便是一位陌生人向孩子編造各種理由,表示自己受託於孩子的父母來接他,結果幾乎全部的孩子不敵陌生人的半推半就都上了車,即使部分孩子曾經懷疑,也因為不知如何應對而一樣受騙;在車上等待的親生父母無不訝異、驚恐萬分,平常那些耳提面命的叮嚀:不要跟陌生人走、不能上別人的車..,明明孩子都倒背如流,緊要關頭怎麼都忘了呢?
父母的擔心若僅止於此,可能害了自己的孩子而不自知:內心恐懼不自覺地「後天遺傳」給孩子、只告訴孩子「不要」做什麼事,卻沒有教育孩子「該怎麼做」。不想承受失去的風險,只好把孩子愈看愈緊,心裡卻愈來愈怕……。
更驚人的是,當我們找出國內相關單位的統計數字後發現,真正威脅孩子性命安全的前三名主因,竟都不是我們最擔心的陌生人;事實上,孩子生活中每天面臨的各種生命風險,遠比隨機殺人的機率高出太多。
被恐懼蒙蔽理智的我們,若真的想保護孩子,是否應該重新認識「安全」這個議題?
沒有人能保證做什麼事情可以換來永保安康,我們能做的,就是將對孩子的「擔心」一步步轉化為具體的「關心」:開始注意學校的門禁制度、開始關心街道巷弄的工程、開始觀察沿途的每一個店家、開始建立與社區的緊密關係、開始訓練孩子了解住家環境、開始提醒孩子注意逃生出入口……。
「擔心」不會降低任何風險,付諸行動的「關心」才是積極作為;
讓孩子心生恐懼不會降低任何風險,豐富的生活經驗才能協助判斷。
這本書裡沒有「標準答案」只有「判斷準則」,期待這些資訊能夠成為家長或老師與孩子對話的討論基礎。就像是習武之人的練功心法,領悟後便能依人自創招數,以應付千變萬化的世界。
最後,衷心期待我們身處的社會,在關心孩子安全的師長帶領下,能夠變得更好,讓我們的孩子得到真正的平安與幸福。
【自序】只有SOP絕對不夠,台灣需要建立「安全文化」 文/單信瑜
一說到兒童安全,大部分人聯想到的都是駭人聽聞的社會事件,但是在台灣最危害兒童身心安全的,其實是大家習以為常的天然災害和通常可以避免的「人為疏失」。
參與政府部門、學校、企業的防救災能力強化工作十多年來,最大的感慨一直沒有改變,那就是大家對於災害或意外的疏於防備。舉例來說,地震會多大無法預測,震動當下也許會超過耐震設計時假設的地震力,但似乎大家平日都忽視防災演練,或是完全輕忽因地震引發的爆炸、火災等傷亡風險。另一個顯而易見的錯誤是,學校雖然有裝設電子圍籬、聘請保全人員加強校安管理,但學校師生卻沒有規劃並演練一套可因應歹徒入侵校園後,能有效應變的教育訓練。
消極的不作為就是對生命不負責任。安全議題,除了學校和有關單位要正視外,身為家長的您,若缺乏風險意識,平時沒有和孩子討論災害和意外的防範與應變,很有可能會讓孩子在可預期、預防的災害或意外事故中,導致死亡或傷殘。這樣的憾事一旦發生,您也將列為被究責的對象。
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研究顯示,台灣新生兒和一至十四歲兒童的死亡率與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其他三十三個國家相較,排名都在後三分之一,且不如鄰近的日本和韓國。
災害風險、風土民情與台灣較相近的日本,建立的全國「安全文化」,一直是我們取材效法的對象。安全文化是日本人生活的一部分,關鍵在於日本把重視歷史的態度也應用在災害上,不僅詳細地記錄每一次災害的災情、應變的過程、復原的經過,也在重大災害後的特定時間點,如:週年、三年、五年、十年時,辦理各項紀念活動。
以學校教育為例,災害歷史、災害地理也是社會科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之一。這些具體表現在在反應出日本人面對天災的態度,承認風險存在與管理風險的必要性。辨識風險、評估風險、溝通風險、處理風險、監測回饋,讓日本在他們自稱是世界上的「災害大國」情境下,得以與災害共存、永續。
這是我們看到日本政府和民間,平日積極地對任何天災人禍做的研究調查、減災整備和應變演練背後的動力來源,也正是我們從電視上看見日本人在災害發生後,仍能保持冷靜和有秩序的關鍵因素。
對於孩子來說,養成安全文化、深植安全觀念,必須不斷透過大小事件的正向回饋,才能強化安全認知與技能的增進。目前台灣的安全教育,仍多停留在「畫海報」「辦比賽」的單向學習,或是只有反覆簡單的口令和演練,然而對於應對外界情境變化所需要臨危不亂的思
考力、判斷力、行動力,卻幾乎沒有任何著力。
安全文化是個人和團體價值、態度、能力、行為型態的產物,它決定了個人和團體對於組織安全的承諾和能力。舉例來說,學校有多重視防災演練?是嘻笑打鬧著做動作,還是嚴肅安靜聽從指揮?學校老師也有跟著演練嗎?或是藉故不參加?家中大樓的消防演練,我們又是如何看待?抑或占用安全門等公共空間擺放東西?
安全是有代價的。光是喊「安全第一」並不會提升安全,而是要把「安全第一」的口號落實為行動。所有的安全措施、基本演練,能不能強化或持續,關鍵在於安全文化能否深根,否則即使我們建立再強的SOP也無法執行,一旦任何情境變動就會完全無法應變。
每一條生命都是無價,每一個孩子意外傷亡,父母、學校、社會都有直接或間接的責任。這個責任至關重要,具體作為就是我們能否建立一個有安全文化的環境,以及是否認真執行需要思考、討論的安全教育。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