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7/10,三民書局週年慶暖身活動,簽到拿好禮!
建築,從新銳啟程:ADA新銳建築獎特輯Vol.03
滿額折
建築,從新銳啟程:ADA新銳建築獎特輯Vol.03
建築,從新銳啟程:ADA新銳建築獎特輯Vol.03
建築,從新銳啟程:ADA新銳建築獎特輯Vol.03
建築,從新銳啟程:ADA新銳建築獎特輯Vol.03
建築,從新銳啟程:ADA新銳建築獎特輯Vol.03
建築,從新銳啟程:ADA新銳建築獎特輯Vol.03
建築,從新銳啟程:ADA新銳建築獎特輯Vol.03
建築,從新銳啟程:ADA新銳建築獎特輯Vol.03
建築,從新銳啟程:ADA新銳建築獎特輯Vol.03
建築,從新銳啟程:ADA新銳建築獎特輯Vol.03
建築,從新銳啟程:ADA新銳建築獎特輯Vol.03
建築,從新銳啟程:ADA新銳建築獎特輯Vol.03
建築,從新銳啟程:ADA新銳建築獎特輯Vol.03
建築,從新銳啟程:ADA新銳建築獎特輯Vol.03
建築,從新銳啟程:ADA新銳建築獎特輯Vol.03
建築,從新銳啟程:ADA新銳建築獎特輯Vol.03
建築,從新銳啟程:ADA新銳建築獎特輯Vol.03
建築,從新銳啟程:ADA新銳建築獎特輯Vol.03
建築,從新銳啟程:ADA新銳建築獎特輯Vol.03
建築,從新銳啟程:ADA新銳建築獎特輯Vol.03
建築,從新銳啟程:ADA新銳建築獎特輯Vol.03
建築,從新銳啟程:ADA新銳建築獎特輯Vol.03
建築,從新銳啟程:ADA新銳建築獎特輯Vol.03
建築,從新銳啟程:ADA新銳建築獎特輯Vol.03
建築,從新銳啟程:ADA新銳建築獎特輯Vol.03

建築,從新銳啟程:ADA新銳建築獎特輯Vol.03

商品資訊

定價
:NT$ 490 元
優惠價
90441
領券後再享89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49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1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匯聚九組建築新銳,為台灣建築開拓嶄新思維

「ADA新銳建築獎」由台北市建築世代會於2012年發起,邀請45歲以下、不拘國籍、不須擁有建築師執照的建築從業人員,以座落在台灣的建築設計或裝置作品參賽。獎項兩年舉辦一次,旨在鼓勵年輕建築師展現原創思維、創作富前瞻性,深化專業視野。

2016第三屆ADA新銳建築獎邀請王增榮、王俊雄、吳光庭、金光裕、林友寒、龔書章、黃聲遠等知名建築學者、專家擔任初決選評審,選出九件得獎作品,作品類型包括公共建築、歷史建物、私人住宅、建築裝置,並透過現場勘查作品,選出最精彩的首獎與特別獎得主。

本書完整收錄2016 ADA新銳建築獎9件入圍作品設計圖稿與作品照片、建築團隊訪談紀錄、首次公開的決選會議內容、建築學者謝宗哲與日本新銳建築家平田晃久關於建築與建築獎的討論,以及評審與歷屆得獎代表的跨世代對談,企圖以不同角度與觀點剖析建築新銳的潛力與舞台,讓讀者看見新銳們對理想的堅持與對土地的關懷。

作者簡介

台北市建築世代會
台北市建築世代會是由一群建築開發專業領域之新世代領導者於2008年催生成立,宗旨為促進台灣建築業界之互動交流,激發並鼓勵建築產業創新思維,以及推動慈善公益回饋社會。

序 發掘年輕力量,為臺灣建築開拓新思維
──台北市建築世代會會長/范偉洸

台北市建築世代會成立於 2008 年五月,由國內建設相關企業新世代所組成,世代會的建築委員會成員之間,透過專業資源共享來思考如何回饋整體臺灣建築環境。兩年舉辦一次的 ADA 新銳建築獎,主要目標正是鼓勵四十五歲以下、在臺灣有優秀建築作品的年輕建築師,藉由這個獎項的設立,提供年輕建築師發揮的舞台,也創造讓建築師與產業界彼此銜接交流的平台。
ADA 新銳建築獎於 2016 年邁入了第三屆,六年來,在將近三十組的優秀建築新銳人才和作品裡,發現臺灣的建築環境需要更好的機會與更多的資源挹注,而建築人才的培育是需要向下紮根,我們世代會的會籍委員會於是在 2016 年起創設建築獎學金,並與全臺多間大學建築系所合作,由各校畢業學生與指導教授透過徵選過程選出畢業作品,經業界的建築師、建設公司及營造公司評選出最佳作品,再獎勵這些畢業作品表現優異的學生,持續從基底發掘更多具建築才華的青年。經過長期的累積後,我們樂見這些大膽、創新的年輕建築學子,以及年輕世代的建築從業人員,為臺灣的建築領域開拓出不同的思維與突破現狀的可能性。
臺灣建築環境的發展推廣,需要大家共同付出努力,感謝這一路上給予我們指導的建築領域專業者們,以及所有關注 ADA 新銳建築獎的朋友。未來,台北市建築世代會將努力拓建產、官、學界的各種對話平台,為臺灣引出更多元的建築觀點,共同創建理想的建築環境。
感謝各位的付出參與,我們還需要各位繼續支持與指教,以及更多的鼓勵。再次感謝各位一路以來的陪伴。

目次

序言|發掘年輕力量,為臺灣建築開拓新思維

序言|懷抱初衷,搭建年輕建築新銳的平台

序言|共同匯聚能量,推動臺灣建築的跨世代對話
ADA新銳建築獎介紹與第三屆入圍名單
評審名單

【作品介紹與建築師訪談】
首獎
青林書屋
訪談|簡志穎 × 楊紹凱 × 李仲仁

特別獎
溢遊建築──城市浮洲計畫

訪談|陳宣誠 × 王士豪 × 劉佳豪

其他獲獎作品
風之家
訪談|平原英樹

浮光之間

訪談|沈庭增
中和國民運動中心
訪談|曾柏庭

Street Canvas
訪談|董育綸
山野之間
訪談|廖炯昇 × 楊子賢
景與井
訪談|魏子鈞
合院之家
訪談|羅曜辰

【觀點與對話】
初審評審會後對談
決審會議記錄
決選評審會後對談
世代對談:新銳建築師的態度與建築獎的意義

環繞著「新銳」的、關於建築與建築獎的討論──謝宗哲 × 平田晃久
ADA 新銳建築獎歷屆作品 2012-2016
ADA 新銳建築獎大事紀

書摘/試閱

建築師訪談|簡志穎 × 楊紹凱 × 李仲仁
關於青林書屋

這個計畫的業主在遇到我們以前,已經與另外兩位建築師商談,然而每個人都有理想中「建築」的形象,只是這樣的形象從未被具體化。在我們開過幾次會、討論過幾次後,了解到他希望這座建築呈現出讓人放鬆的感受、不需要太嚴肅,其實這跟業主本身的氣質也非常相像。「青林書屋」的預算有限,設計後的使用面積加起來大約一百坪,室內與水電等等細節不少,而且基地遠在臺東,倘若要從臺北調資源過去也是難上加難。老實說,我們曾偷偷想過要放棄⋯⋯但是後來當我們更深入了解業主想要完成的事情,其實是想要幫助當地的「黑孩子」,讓我們非常感動,於是決定接下這個使命。那是一群全臺灣各地可能都有的、在比較不足的經濟條件下成長的孩子,他們有各自要面臨的問題,也沒有安穩的家,總是要四處遷徙。而「青林書屋」的角色設定,就是成為這些孩子念書、寫作業或是吃飯、睡覺的避風港,讓他們能夠安逸地茁壯、成長。

消失的框架與現實施工的困難

通常建築師接觸到一個還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的業主,或是沒辦法清楚講出需求時,便會增加案子執行上的難度。一般業主通常直接告訴建築師:「我的住宅想要有大客廳,要有幾間房間⋯⋯」等等條件上的設定。但是我們的業主只給了我們一個大方向、沒有太多限制,就讓我們去發揮。因此在這個案子執行的過程中,我們是真的蠻能夠發揮我們想表現的事情。如果回歸到臺北這樣的都會地區,我想我們會有太多顧慮、不敢放手做。設計的藍圖裡,我們所有的發想都是思考「小朋友在裡面可以如何奔跑、他們將會怎麼使用這個空間」。我們把這個案子當做一個實驗,先做比較簡單的雛形,然後以雛形作為一個單位進行擴充。接著,當著手實作的夥伴加入後對案子幫助就更大了,只要先讓工班瞭解執行過程,他們就有信心去完成接下來的部分。

由於這塊基地原本是農地,我們一開始的態度是想從回歸土地價值去想如何設計,例如我們有討論過穀倉這類農業設施的事情,設計發展後來便逐步調整,最後用一個最主要的中心,就是大階梯和大溜滑梯,將所有彈性的空間連結在一起。臺東的環境條件非常漂亮,往東邊可以看到太平洋,所以我們故意在配置的時候,希望讓書屋有點變成配角,當小朋友在前面跑,後面就是海岸山脈。

早期的幾個提案中,有一個設計的造型非常特別,是大家都比較喜歡的成品。但是我們仔細思考之後,還是決定把建築做成長方形,主要考量是因為實際施作的工班是這群孩子。可以想像,孩子們在加入實作的工班時,他們不是具備構築能力的專業人,一切從零開始學習,因此設計絕對不能太過複雜,不能讓他們執行建造時容易遇到挫折或是增加施工錯誤的機率,好的設計若無法被正確做出來就只是空談。另外一個執行方式則是從臺東選出幾個學習施工的種子學員,到臺北來,由我們把技術教給他們,再回去操作。十天的課程就讓他們對泥土和木工有了基本認識,讓日後的施工有穩固的基礎。書院的窗框、木框都是他們自己做的,在訓練的日子中,我們還做了一個給小狗住的簡單屋子。

土磚的練功之路

「青林書屋」是一座輕黏土建築,這座建築算是臺灣第一座用鋼構加上土磚的構築物。雖然我們原本更想做的是夯土牆,而不是用土磚堆疊,但最後思考到這個案子會仰賴志工們幫忙,太複雜的流程會增加施作過程中的不便,因此改成可以模組化、讓大家一起來堆砌的土磚。後來發現,其實利用土磚也很棒,只要抓緊時間預做土磚,經過約一至兩個月的乾燥時間後,就有很多土磚可以使用了,這是個很有效率的工作流程。改良嘗試好多次之後,工法技術經過修正,建蓋的速度越來越快、品質越來越好。土磚這個媒材,其實是臺灣早期就擁有的建造技術。泥土是隨處可取得的自然素材,我們參考了過去的土磚作法加以修改,所以我們的土磚都是輕量化的,但是依然保存了隔熱與保溫的特性。

書屋的任務不只是書屋

隨著案子的進度越來越接近完工,我們也認知到,也許我們的業主希望透過這個案子,由我們教這群黑孩子技術,讓他們能夠有一技之長,甚至未來可以往這項專長發展,成為技術執行的工作者。但是要落實技術教育是非常困難的一條路,需要很多經濟上的資源。我們的業主只是民間的機構,可是我們看到他是用另外一種方式落實理想,他讓我們認知到這整件事情不單純是只想要做一個書屋給小朋友來看書而已,而是他想到孩子們未來的發展與規劃,當孩子們長大成為青少年、青年以後,他們將面臨的生存問題是非常直接且殘酷的。我們的業主只是用書屋奠定計畫的第一步,藉著蓋房子的過程中,還能夠幫助到他們未來,這思考已經跳脫我們本來的空間認知,是非常深遠的計畫,他非常真誠地想要幫助這些小朋友。就連砌土磚這項技術,業主都想要探討未來有沒有機會跟砌紅磚一樣,可以考執照而成為一項真正被認可的技術?如果有機會,要如何推動、執行?甚至與我們討論,將我們在書屋運用的土磚變成綠建材的可能性。

構築心靈層面的價值

書屋誕生的過程,除了我們非常用力地做,孩子與志工們其實也成為我們非常大的動力。起初,他們在學如何構築時,往往只能看到第一步與第二步,我們必須一個口令,他們才有一個動作,就這樣土法煉鋼,一步一腳印。然而這棟房子竟然真的被他們蓋起來了!現在想起來還是會讓我們起雞皮疙瘩,非常感動。他們「做」的過程非常辛苦,有幾次真的快撐不下去,但是看見他們跟著我們慢慢做出幾個成形的模組單位,雖然施工品質還有些部分待加強,但是他們已經努力地去達成。我們應該做的其實是在他們心裡「建築」自信心,讓他們有能力再做接下來可能要出現的第二棟、第三棟⋯⋯彷彿「青林書屋」只是一個形式,我們要構築的是心靈層面的價值。業主也常告訴我們,就是要不斷地「從錯誤中學習,如果做錯了就再重來一次」。

縮短建築師與工班的距離

由於我們不斷地思考著「執行者」的角色與能力,於是選擇最精簡的材料以及建造方式,而在簡化設計的同時,也簡化了自己被世俗干擾的程度。過程中我們獲得很多心得,尤其臺灣目前的建築環境其實很難產生像我們這樣的互助關係,但既然國外建築的環境已有不少案例證實可以達到相互幫助的成果,我們也期許臺灣也可以找到自己的模式。另一個我們想要強調的是,如果建築師也有機會一起親身體驗工班的工法與他們的施作順序,就更能做出更強化的設計,讓建築師與工班之間的距離變小。做建築其實是要靠「憨膽」(臺語)才有機會完成的,個人主義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因為個人主義並沒有辦法提升整個大環境,好的環境要靠擁有彈性的團隊合作撐起,讓更多專業的人能夠聚在一起嘗試大膽的實驗,同時又擁有我們都嚮往的自由。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441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