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杏林心語:一位中醫骨傷醫師的臨證心得(第二版)
滿額折

杏林心語:一位中醫骨傷醫師的臨證心得(第二版)

定  價:NT$ 320 元
優惠價:90288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2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中醫骨傷講究內外兼治,強調七分手法三分藥,
故對手法治療的重視程度明顯高於用藥。
作者先後師從十多位傳統骨科名醫,融合家所長,漸有所成。
全書不吝筆墨,從手法、方藥、心得、醫案、醫話五方面,
盡述作者獨到的中醫骨傷科臨證所得。

作者簡介

王家祥,成都青白江中醫院,副主任醫師。作者從事中醫臨床工作數十年,在多種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面,具有豐富的臨證經驗。尤其善治疑難雜症,效果顯著,深受好評。

我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中醫骨科醫生,一心只想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希望能夠為更多的患者解除病痛。2010年7月的一天上網流覽,偶然進入“華夏中醫論壇”,在論壇中看到了不少中醫方面的好文章。從此,我基本每天都要流覽一下論壇,因為我的積極參與,很快被論壇的管理員提升為版主;又因為我是從事中醫骨傷的,當時論壇有專門的中醫骨傷板塊,於是我就選擇擔任了此板塊的版主,並逐漸開始寫一點自己的臨床體會發表在這個板塊上。因我的網名叫“八月飛龍”,我也就把我的臨床心得叫做“飛龍心語”,取“心語”之名是因為我寫的都是自己在臨床實踐中的真實感受,沒有半點水分;同時,也希望看到我帖子的人能夠和我真心交流,在互動中共同提高,好為更多的患者解除病痛。從2012年開始一路寫來,回頭一看也寫了10多萬字了,其中很多帖子得到了會員的認可,也曾有很多網友轉帖轉發了不少我的文章。我有十來篇文章被論壇選送發表到“上海中醫藥報”。能夠得到網友們的認可是我最大的榮幸。諸多網友和論壇的管理們提議將我的文章結集出版,我開始並不是很願意,因為我知道自己還有很多不足,還需要學習提高。技術理論比我高的人如汗牛充棟,而我不過是滄海一粟,何敢著書立說。有一位朋友曾經提到:學醫一年有一年之悟,自己的技術理論都是在不斷提升的。想到自己的願望就是為中醫的發展盡一點綿薄之力,這也是我寫文章的初衷。於是就著手整理自己這幾年的部分文章,拿出曬一曬,希望看到此書的人能夠多提寶貴意見。
中醫骨傷講究內外兼治,強調七分手法三分藥,故對手法治療的重視明顯高於藥物。因為我學醫之初就接受這種傳統的思想,所以我臨床治療亦重視手法。我曾先後跟從十多位傳統中醫骨科老師學習,獨立行醫後開始自己遣方配藥,慢慢去融匯他們的治療理路、方藥手法,漸漸地治病立法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治療理路和風格。從中醫陰陽二字中感悟到對稱平衡的重要性。我臨床治療最多的就是頸腰椎疾病,而導致頸腰疾病的關鍵就是人體不再對稱,失去了正常的力學平衡,由此慢慢感悟到調整脊柱力學平衡才是治療這類疾病的關鍵。有很多網友在和我交流時提到用我的治療方法有些很有效果,有些則認為沒有效果。需要告訴大家的是,我一直強調摸法,目的是提高手指的感應性與靈活性,只有能夠準確摸到病灶部位,才能準確施行相應的治療手法。至於有無效果,我希望大家在臨床進一步驗證,繼續揣摩。
王家祥
2014年4月22日

目次

第1講 十年一劍論撥筋
論筋
論摸法
論手法
南宮門秘傳內勁功法
論撥筋原理
十二筋經是人體的十二條力線
彈撥手法之我見
腰痛奇穴痞根穴
交經繆刺話痞根
頭痛頭暈風池上
胸鎖乳突肌損傷
肩胛提肌損傷
頸源性眩暈要穴——天牖
臀部三點療腿疾
臂麻肩痛取肩髑
胸悶喘咳背部求
腰痛連腹關元求
小腿麻木陽陵收
撥筋亦可療眼疾
胭肌損傷
鼻竅不通枕部求
第2講 方藥運用
我的一個外敷方——通絡消腫散
南宮門秘傳方
我的常用外敷方
我的一個風濕方——白花丹
四川枝華骨病骨傷中醫藥研究所外敷方
五虎定痛散
我的一個外敷方——五黃散
麝香舒活靈的製作
腰椎問盤突出特效方(全蠍烏梅紅花湯)
我的外敷藥製劑方法
治療皰疹特效藥
第3講 I臨證心得
玄武苓澤療眩暈
補中益氣湯治療腰痛的啟發
胸脅損傷的治療心得
面癱的治療心得
面癱的針灸治療心得
肘部骨折後遺功能障礙的治療體會
雙手麻木的治療心得
跟骨增生的治療心得
委中疼痛腰部求
踝關節扭傷論治
治療小兒橈骨小頭半脫位的一點體會
葛根湯在骨科臨床中的運用體會
肩關節脫位輕巧復位法
痛風的治療心得
傷科背法
龍神炷灸
頸椎病的治療心得
腰腿疼痛的治療心得
落枕三針
腰腿攣急絕骨求
陽氣下達論
白芍解
頸部三角的臨床運用
腰股三角的臨床運用
合陽與懸鐘的臨床運用
第4講 醫案實錄
腹痛案
頸源性耳Ⅱ烏案
蕁麻疹案
前臂陣發性劇痛案例
夜間抽搐醫案
落枕針案
屈指肌腱腱鞘炎針案
腰椎問盤突出針案
肋間神經痛醫案-
黃連阿膠雞子黃湯治療脫髮一例
痛風醫案一則
頸源性眩暈醫案二則
丑時腰痛案例
痿證醫案
腓腸肌痙攣醫案一則
外傷瞳仁瘀血案
呃逆案
心下痞案
肺癌轉移疼痛案
腓總神經炎案
吳茱萸湯療手顫
十年脅痛案
中風後遺症上肢屈而不伸
第5講 醫論醫話
淺談治療骨折之要點
心靜論
論五更腰痛
兩例月經病引起的思考
肘攣證治驗
為什麼會有痰液產生
再論面癱的成因與治療
面冷語遲頭病疑
論小青龍湯證
淺談醫療中的心理暗示
久傷虛腫需顧氣
胃強脾弱話肥胖
走出膝關節交叉韌帶損傷治療的誤區
答詹醫生關於烏梅止痛的問題
論桂枝加葛根湯與葛根湯中麻黃的用法
臨證雜談
十七椎治療腰腿疼痛
對於芍藥、肉桂、蔥白的認識
對“醫者意也”的理解
淺談傷科手法的“所施得宜”
拿閂法
對失眠多夢的一點看法
內外兼治論
醫犯虛虛

書摘/試閱

第1講十年一劍論撥筋
傳統骨傷科強調七分手法三分藥,手法在傷科治療中起著關鍵性的治療作用,而手法的關鍵亦在選擇精確的治療點。筋柔則骨正,骨正則氣血
自然流通,本篇知識都是通過自己實踐得來,是我臨床多年治療筋傷疾病的經驗之談,通過手法撥筋恢復人體自身的力學平衡以達到治療作用。
一、論筋
在論壇或者QQ上常常有人向我諮詢一些關於筋傷(軟組織損傷)的問題,從他們的描述看我覺得很多疾病都應該是很好治療的,臨床中亦經常有許多患者是在其他地方治療效果不佳而來向我求治的,通過撥筋,患者很快就解除了痛苦,當然我也不是百分之百的每個病人都治好了,也有極少一部分患者效果並不理想,我自己也一直在學習,以期進一步提高臨床療效。論壇是一個交流學習的平臺,在此我將自己臨床十多年治療筋傷的一些體會分享給大家,也希望各位朋友看了我的帖子後多提出寶貴的意見,我們大家共同提高,在臨床中更好地為患者服務。
我從事骨傷臨床至今已近有十七年了,為什麼我的標題是十年呢?因為我自己覺得頭七年一直是在跟師學習,在這七年的時間裡所學所用均是師傅們的經驗心得,而且那七年時間基本是在師傅們的指導下行醫,在那個時間段基本沒有自己獨立的見解。直到2002年十月自己開設骨科門診時才開始獨立行醫,沒有師傅們指導,也不受師傅們的約束,開始自己遣方配藥,慢慢去融匯他們的治療理路、方藥手法,漸漸地治病立法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治療理路和治療風格。至今獨自行醫剛好十個年頭。十年的時間感悟到治療筋傷(軟組織損傷)疾病無非兩個方面,一個是筋結(筋傷),一個是錯縫,臨床中很多疾病都是筋的問題,而通過撥筋治療很多筋傷疾患可以收到立竿見影之效,在這裡我先談談關於筋的問題,今後有時間再和大家探討錯縫的問題。
大家應該都非常清楚,現在很多疾病——也就是患者感覺身體不舒服,身體某個部位酸脹疼痛,找西醫用了很多的醫學儀器往往查不出具體的病因,因此西醫醫生常常拿它們沒有辦法,就給患者開一點鎮痛藥,叫患者多休息。吃藥時患者倒感覺身體的疼痛不適消失了,而一停藥症狀如故,患者深以為苦。此類患者求治于中醫骨傷醫生,我們專業的中醫骨傷醫生一看就知道這是筋的問題,筋失去了正常的柔軟,“骨正筋柔,氣血以流”,筋不柔和了,當然人體的氣血運行也要出問題了,人體的氣血運行出現問題,身體也就不舒服了,什麼彎腰困難啊,脖子僵硬啊,身體轉動不靈活啊,這一切也就跟著來了。治療這類疾病的關鍵就是解決引起這類病痛的原始疼痛點,我稱其為筋結點,這也就是我打算和大家探討交流的一個主要問題。
什麼叫“筋”呢?我們先來看看這個“筋”字。“筋”是一個會意字,我們可以通過分析這個字的結構來瞭解它,“筋”字從竹、從力、從月(月字大家都知道在漢字中主要就是代表肉字)。從這個字的本身大家都能夠感受到筋是肉性組織,其可以像竹一樣有一定的柔韌性,並可以產生一定的力量,正所謂“筋者,肉之力也。”在《黃帝內經•五臟生成》中提到“諸筋者皆屬於節”,也就是說其居於關節周圍。在《黃帝內經•痿論》中亦提到“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也”,關節的活動與約束都要靠筋來完成。在《黃帝內經》中還系統描述了十二經筋的問題。在此我也不一一贅述了。那麼現在所指的筋是什麼呢?能夠產生力量、有一定柔韌性的肉性組織,而且與關節有一定的聯繫,那就是骨骼肌、肌腱、韌帶、肌筋膜、關節滑囊,當然也包括神經、血管。臨床的筋結點大都是肌肉附著在骨骼的起止點,其也是肌肉組織主動收縮或者被動牽拉用力時的應力點,這些點就是臨床勞損或者引起身體疼痛不適的原始疼痛點。臨床中往往會發現,當肌肉附著的一端出現疼痛時,另一端的附著點也會出現疼痛,將兩點連線,就是一個疼痛線,而在這個線上亦會有一些疼痛點,比如腰背部的疼痛,在骶脊肌從起點到止點往往會發現很多的壓痛點。由於這一個點的原因,其所屬的肌肉就會因為疼痛而緊張痙攣,進一步也導致整個肌群緊張痙攣,慢慢就會有多個、大面積的疼痛點,由這個原始疼痛點進一步擴展到面,再由這個
面進一步發展而影響到整個人體。我的觀點是在臨證治療時,除了找准疼痛點進行點穴彈撥,還要根據軟組織的解剖知識,運動肢體的需要,
照顧到面,根據經絡理論在經絡遠端取穴。只要點、線、面、體很好結合,臨證施術就不會偏離大的方向,也才會取得滿意的療效。
人剛生下來時柔軟無比,隨著年齡的增大,身體逐漸僵硬,到死後完全是硬邦邦的僵屍一具。這也就是中醫說的人的形體屬陰,如果這個形體沒有陽氣的敷布就是一團死陰,僵硬的。當人體有了陽氣後,身體也就柔軟而有了活力。少兒的身體為何柔軟,就是由於他們是稚陽之體,陽氣充沛之故。隨著年齡的增大,人體的陽氣逐漸衰敗,身體也就逐漸開始僵硬起來。在我們中醫骨傷常常會提到一句話“骨正筋柔,氣血以流”。當然這是《黃帝內經》當中的一句話,學習中醫的都應該知道這句話,只是骨傷提到這句話最多而已。也就是人體骨骼關節的位置一定要保持在人的生物力學線上,不要偏曲,這樣肌肉韌帶才不會僵硬,人體的氣血才會正常流通,各個器官組織才會得到正常的營養物質的濡養。現在很多正脊師的言論就是什麼都歸咎於關節錯縫引起的”骨不正”。當然“骨正”和“筋柔”是相輔相成的,誰也離不開誰,“骨不正”會導致“筋不柔”,“筋不柔”亦會導致“骨不正”,臨床治療大多都是筋骨並治。這裡我先不去談論“骨正”的問題,先和大家探討的就是“筋柔”的問題。
在中國民間有很多俗語,比如“筋長一寸,力大千斤”“常練筋長三分,不練肉厚一寸”。道家亦有“筋長一寸,延壽十年”之說,可見自古至今人們對筋的重視,人到老年大多有彎腰、駝背、腿僵硬、渾身沒勁等表現,這些老年人身體都比較僵硬而不靈活,而且多不長壽。而有的老年人90多歲行走還健步如飛,腿腳靈活,腰也不彎,背也不駝,而且眼不花、耳不聾,這類人一看就知道是一個長壽之人。在中醫認為,人的衰老與陽氣有關,當然這個陽氣也就是人體的精氣(真氣、氣血),《靈樞•刺節真邪》中提到:“真氣者,所受於天,與穀氣並而充身者也。”這些精氣就是濡養筋骨的。筋柔骨健,這些精氣又需要筋來輸送到全身。正所謂“真元之氣,散於筋膜者,凡人病筋攣者,皆失真元所致。”只有筋柔軟才會正常輸送這些精氣(人體的氣血),如果筋缺乏了柔韌性,那麼氣血就會痹阻,痹阻就會產生疼痛。這又應了中
醫的另一句話“通則不痛,痛則不通”了。痹阻日久則這個痹阻點就會形成筋結,臨床治療的關鍵亦是解決這個筋結,這個影響氣血流通的障礙點,也可以稱其為氣阻點,筋恢復其柔,則氣血才會正常流通,人也才會健康長壽。
總之,人體的筋要柔和而又有彈性,失去柔韌則病,恢復其柔則健。
二、論摸法
在《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中提到“骨之截斷、碎斷、斜斷,筋之弛、縱、卷、攣、翻、轉、離、合,雖在肉裡,以手捫之,自悉其情。”這一句話就是我們中醫骨傷醫生經常說的“手摸心會”,指的就是摸法。摸法是一種檢查手法,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一種觸診的方法。也許有人會把這個手法理解為撫摸的手法,那是錯誤的。在傳統的正骨八法中,摸法排在第一位,充分體現了摸法的重要性。眾所周知,每一種疾病首先要明確診斷,你才會知道治療方法。摸者,就是用手細細摸其所傷之處,要求醫者充分發揮他手指的感應性、靈敏性,通過醫者手指的觸摸,就能夠感受到患者患病部位是骨裂、骨折錯位(其錯位的程度),或者是關節的脫位、錯縫,抑或是筋的緊張攣縮、筋的出槽或者翻轉等等。以前在沒有X線機或者CT的情況下,醫者完全是憑藉一雙手去觸摸、感知患者的病痛。一個高手完全憑藉他的手去診斷,手摸心會。古語說“一份功夫,一份療效”,那麼在診斷疾病上亦是如此,在臨床中大家都知道,治療疾病不難,難就難在診斷,只要診斷明確,治療的方向就大體明確了。診斷也需要醫者下大功夫,在摸法上下功夫。
孫思邈說為醫者需“行方智圓,心小膽大”,我說從事我們骨傷臨床的還需要加上“手巧”兩個字。
骨傷臨床摸法無非針對兩個方面:一個是骨,一個是筋。這個骨指的是整個骨骼系統,包括關節,不是單一摸某一個骨頭。筋也就是指的整個肌肉系統,包括韌帶、筋膜等等。因為現在有X線機等醫學設備,患者一旦是外傷所致,有明顯腫脹疼痛者,醫生都會要求患者去拍片X線或者CT檢查,亦或者去做磁共振,當然有的患者也會自己要求去拍片檢查。故而對於骨折方面的一些摸法這裡也就不探討了。我主要談論的是關於筋的問題,大家都知道患者只要出現疼痛,他疼痛部位的組織張力都比較高,一摸都是僵硬的,肌肉韌帶都是緊張的,到底應該何從下手呢?我的觀點就是先摸疼痛部位的肌肉,用手指的指腹順著肌肉、肌腱、韌帶的走向,垂直於這條走向用指腹來回撥動,你就會逐漸發現在這條走向上會有一個或者數個疼痛點,這個點就是引起疼痛的原始點(筋結),這個原始點大多在肌肉的起止部位。如果是多個部位或者多條肌肉疼痛,就要逐條去尋找,在每一個疼痛線上都會找到疼痛點。慢慢的醫者會發現在摸這些肌肉或者肌群去尋找原始疼痛點(筋結)的同時,患者的疼痛會有不同程度的減輕,其原因就是醫者的手指在撥動觸摸的過程中改變了其緊張肌肉筋膜的張力。其張力改變,則人體的機體結構也就逐漸趨於平衡,故而疼痛會趨於緩解或者消失。摸法為什麼用指腹而不用指尖呢?我的觀點是指腹的敏感性比指尖強,而且接觸的面積也較指尖大。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88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