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傅柯三論:傅柯晚期思想研究
滿額折

傅柯三論:傅柯晚期思想研究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20 元
優惠價
90198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5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說真話」的勇氣乃parrhesia的一個主要特徵,
因為說話者所說的話經常會危及他自身。

 
從一九九九年初抵美至年中返臺,半年多在Albany經歷了我人生最冷的冬天,(將近攝氏零下十五度)以及最熱的夏天(將近攝氏四十度)。這個極端氣候體驗與接觸傅柯晚期思想 都是我的人生中新的「極限體驗」。
(節錄自 作者自序)
 
Sociology
MIT
系列叢書(唐山出版社)

臺灣人對自己的家鄉—「臺灣」,所做的社會研究論集系列叢書
主要是探討臺灣的人們自己所生活的地方
為了讓大家清楚了解自己所接觸之人、居住的環境、城鎮之活動等社會現象
收錄各種臺灣社會議題,正是此系列叢書存在之意義
 
Sociology MIT
許嘉猷《藝術之眼:布爾迪厄的藝術社會學理論及其在臺灣之量化與質化研究》
許嘉猷《藝術與文化社會學新論》
黃瑞祺《傅柯三論:傅柯晚期思想研究》
黃聖哲《美學經驗的社會構成》
黃聖哲《結構詮釋學:Oevermann與德國社會學的轉向》

作者簡介

黃瑞祺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劍橋大學國王學院博士,主要從事歐美社會政治理論、全球化、生態等研究。著有《批判社會學》、《社會理論與社會世界》、《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方法論集》、Recent Interpretations of Karl Marx’s Social Theory等;主編《當代社會學》、《溝通、批判和實踐──哈伯馬斯八十論集》、《再見福柯︰福柯晚期思想研究》等。

〈作者自序〉
 
猶記得一九九九年初從英國劍橋大學轉移到紐約州立大學(Albany校區)訪問,除了旁聽一門後現代主義的課程之外,就在圖書館裡瀏覽群籍。在偶然的機緣,閱讀到一九八二年傅柯在美國佛蒙特大學(University of Vermont)的「自我技藝」(Technologies of the Self)研討課的部分紀錄,後連同相關文獻出版為《自我技藝》(Technologies of the Self, 1988, The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Press) 一書,以及法國學者阿道(Pierre Hadot)的《哲學作為一種生活方式》(Philosophy as a Way of Life, 1995, Blackwell),感覺深得我心,遂進一步蒐集相關文獻研讀。從一九九九年初抵美至年中返臺,半年多在紐約州(Albany和紐約市)經歷了我人生最冷的冬天(將近攝氏零下十五度),以及最熱的夏天(將近攝氏四十度) ,沒有冷氣,紐約地鐵站像烤箱。這個極端氣候體驗與接觸傅柯晚期思想,都是我的人生中新的「極限體驗」(容我借用傅柯的一個名詞)。
回臺後繼續這個研究主題,舉辦了三場相關的研討會:「現代與後現代」圓桌討論會(中研院歐美所,二○○一年四月二十日)、「傅柯思想研討會」(中研院歐美所,二○○三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以及「當代社會文化理論的饗宴」(中研院歐美所,二○一○年十一月十二至十三日),開始撰寫及發表這方面的論文。其間曾赴巴黎「當代法國思想研究中心」蒐集資料,裡面收藏重要的視聽資料,例如傅柯的演講、上課的錄音檔。
上述三場研討會的論文後經審查、修訂、出版為下列專書:《後學新論:後現代/後結構/後殖民》(臺北:左岸,2003)、《現代性/後現代性/全球化》(臺北:左岸,2003)、《理論的饗宴》(臺北:碩亞,2013)、《再見傅柯:傅柯晚期思想新論》(臺北:松慧,2005),後一書也受邀在中國大陸出了一個簡體版《再見福柯︰福柯晚期思想研究》(北京:浙江大學出版社,2008)(內容略有增訂),並且開設這方面的課程以及讀書會。
通過上述的學術機制、管道及過程,終於「孵出」本書。現在重新將三篇論文加以增補、修訂、編輯、出版,俾供管窺傅柯晚期思想。三篇論文雖不無重疊之處,然各有主旨、重點,互相補充、呼應。付印前略述本書出版機緣以為之序。

目次

作者自序7
 
• 
自我修養與自我創新:傅柯晚期的主體/自我觀11
內容提要13
一、關注自身20
二、傅柯的倫理學26
三、生存美學與自我實踐30
四、自我技藝34
五、論寫作及自我書寫:自我技藝的一個例子38
六、自我:建構的/發明的或本質的/發現的42
七、極限體驗與自我46
八、傅柯與犬儒學派52
九、討論及結論56
參考文獻62
 
•• 
傅柯之死及其生死觀67
內容提要69
一、引言72
二、蘇格拉底之死76
三、傅柯之死83
四、傅柯的生死觀86
五、傅柯的瀕死經驗90
六、頹廢美學或美學主義92
七、傅柯的自殺觀96
八、討論及結語101
參考文獻104
 
••• 
傅柯的知識觀和真理觀109
內容提要112
一、美學化的倫理學114
二、哲學與精神性117
三、哲學生活120
四、主體性與真理124
五、論真理126
六、說真話130
七、認知性知識和精神性知識132
八、關注自身135
九、自我技藝139
十、論寫作及自我書寫:自我技藝的一個例子142
十一、討論及結語146
參考文獻151

書摘/試閱

節錄自〈傅柯的知識觀和真理觀/說真話〉
 
希臘文“parrhesia”一般譯為「自由言說」的權利或坦率言說的行動,傅柯稱之為「說真話」(truth-telling),其實直譯應該是「說任何話」,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毫不隱瞞。“parrhesia”指說話者與話語之間,以及說話者與聽話者之間的兩種關係。前一種關係指第一,說話者所說的正是他所相信的,他完全坦率表達自己的意見。第二,他所說的是真話,他所說的話的真理並非通過任何證據或證明來保證的,而是通過說話者的道德品質、說真話的勇氣來保證的。「說真話」的勇氣乃parrhesia的一個主要特徵,因為說話者所說的話經常會危及他自身。例如統治者的諫臣或顧問,此危險顯而易見;一個公民在集會中的言論可能會使他喪失聲譽和影響力,或者激怒他的友人而失去友誼;最嚴重者,說真話可能喪失性命,例如蘇格拉底。
關於說話者與聽話者之間的關係,parrhesia與雄辯術(rhetoric)不同,後者表現為個人的長篇演說,前者是詢答的對話體,傅柯認為,個人之間的談話是坦率言說和說真話最好的機制,因為在這種談話中可以捨雄辯技巧和藻飾而不用。在parrhesia的遊戲中,說話者與對話者的權力是不相等的、不對稱的,例如學生與老師、臣子與國君、個人對多數人等等,前者對後者的批評、諫諍就是在使用parrhesia。說話者可能激怒對話者,可能因而損及或危及說話者,這時說真話,就需要勇氣了。(Foucault, 2001)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198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