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在華爾街的馬克思
商品資訊
系列名:DISCOURSE
ISBN13:4717702903091
替代書名:Why Max Was Right
出版社:商周文化
作者:泰瑞‧伊格頓
譯者:李尚遠
出版日:2018/05/05
裝訂/頁數:平裝/320頁
規格:21cm*14.8cm*1.7cm (高/寬/厚)
重量:425克
版次:2
定價
:NT$ 350 元優惠價
:90 折 315 元
絕版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在現今西方這個日趨無階級、充滿社會流動可能、後工業時代的社會裡,馬克思主義顯然已經過時、無足輕重。
將馬克思主義付諸實踐時,總帶來暴政與大屠殺,它意味著饑荒、痛苦、強制勞動、殘缺不全的經濟與箝制一切的高壓國家。
馬克思主義是一種烏托邦式的夢想,信仰的是完美社會的可能性,卻對人性的邪惡視若無睹,天真到無以復加。
以上批判是事實,還是對社會主義的偏見與誤解?英國當代重要思想家伊格頓提醒:馬克思理論固然不是完美的,但批評它的論點有著更多缺陷。
伊格頓舉出十項最常拿來反對馬克思主義的觀點,然後一一駁斥,擊破它們看似無堅不摧的立論。他以過人的機智幽默,與文學家的妙喻用筆,針砭世人如何扭曲馬克思的思想,如何將社會主義汙名化,同時,從抽絲剝繭的論述中,帶領讀者看見社會主義真正的理想與目標。
將馬克思主義付諸實踐時,總帶來暴政與大屠殺,它意味著饑荒、痛苦、強制勞動、殘缺不全的經濟與箝制一切的高壓國家。
馬克思主義是一種烏托邦式的夢想,信仰的是完美社會的可能性,卻對人性的邪惡視若無睹,天真到無以復加。
以上批判是事實,還是對社會主義的偏見與誤解?英國當代重要思想家伊格頓提醒:馬克思理論固然不是完美的,但批評它的論點有著更多缺陷。
伊格頓舉出十項最常拿來反對馬克思主義的觀點,然後一一駁斥,擊破它們看似無堅不摧的立論。他以過人的機智幽默,與文學家的妙喻用筆,針砭世人如何扭曲馬克思的思想,如何將社會主義汙名化,同時,從抽絲剝繭的論述中,帶領讀者看見社會主義真正的理想與目標。
作者簡介
英國當代重要思想家,馬克思思想的研究權威,獲選為英國國家學術學院院士。著有多部文化及思潮理論觀察的書籍,知名作品包括《文學理論導讀》、《理論之後》、《生命的意義是爵士樂團》、《如何閱讀文學》。伊格頓目前為英國蘭開斯特大學英文系傑出教授,美國聖母大學英國文學系特聘教授。現居於愛爾蘭。
目次
第一章 馬克思主義未曾消失
馬克思主義是一種對資本主義的批判,而且還是有史以來,對資本主義最澈底、最熱情、最全面的批判;也就是說,如果資本主義仍然存在,那麼,馬克思主義就該存在。
第二章 社會主義的反暴政立場
馬克思本人從來沒想過,社會主義可以在赤貧的條件下達成。在理想狀況下,社會主義只有在滿足下列的條件時才能建立:具有技能、受過教育、熟稔政治的人民,充滿活力的公民社團、先進的科技、開明的自由主義傳統,以及民主的素養。
第三章 能動者的主動性
馬克思不認為,從古代奴隸制到現代資本主義的各種生產模式,是一個接著一個地取代前者,而且這種取代模式還是無從改變的。不管是哪種生產模式,脫離它的方法都有千百種。
第四章 馬克思主義不是烏托邦
馬克思對於一個沒有苦難、死亡、損傷、失敗、挫折、衝突、悲劇或甚至勞動的未來,一點興趣都沒有;在他的作品裡,他幾乎沒有詳談一個社會主義或共產主義的社會究竟應呈現怎樣的面貌;他認為烏托邦藍圖只會讓人分心,無法專注於當下的政治課題。
第五章 經濟活動與生產的關係
馬克思絕非經濟化約論者,他一點都不著迷於經濟事物;他所企盼的,是一個經濟不再獨占如此驚人的時間與精力的社會。
第六章 唯物論中的浪漫本質
人類是一種能夠透過轉化自身所處的物質環境來轉化自身的生物,他們並非歷史、物質或精神的禁臠,而是能夠創造自身歷史的主動、自決存有。
第七章 階級仍然存在
「服務業」與「白領」之間的標籤只是用來打迷糊仗,就物質利益而言,他們與深受剝削的工資奴隸是一樣的;資本主義生產模式的改變也沒有真正改變財產關係的本質,反而使財產關係變得更鞏固。
第八章 非革命不可嗎
革命不是一輛失控的火車,而是在緊急狀態下必須踩下的煞車。真正失控的,是資本主義,因為驅使它的,是市場力所導致的無政府狀態;而試著在這頭脫韁野獸身上重新施行某種集體控制力的,是社會主義。
第九章 馬克思的反國家立場
國家不是一個政治中立的組織,能公允地對待各種相互對立的社會利益,特別是在勞動與資本的衝突之間,它更不可能保持中立。國家存在的宗旨之一是捍衛當下的社會秩序,防範任何想要將之顛覆的嘗試,就這一點來說,國家是不義的,也是馬克思企盼國家逝亡的原因。
第十章 馬克思主義與其他思潮的正向關係
馬克思主義與其他基進思潮之間的激盪大體上都是正向的,例如女權運動、反殖民運動和對法西斯主義的抵抗。
結論
注釋
馬克思主義是一種對資本主義的批判,而且還是有史以來,對資本主義最澈底、最熱情、最全面的批判;也就是說,如果資本主義仍然存在,那麼,馬克思主義就該存在。
第二章 社會主義的反暴政立場
馬克思本人從來沒想過,社會主義可以在赤貧的條件下達成。在理想狀況下,社會主義只有在滿足下列的條件時才能建立:具有技能、受過教育、熟稔政治的人民,充滿活力的公民社團、先進的科技、開明的自由主義傳統,以及民主的素養。
第三章 能動者的主動性
馬克思不認為,從古代奴隸制到現代資本主義的各種生產模式,是一個接著一個地取代前者,而且這種取代模式還是無從改變的。不管是哪種生產模式,脫離它的方法都有千百種。
第四章 馬克思主義不是烏托邦
馬克思對於一個沒有苦難、死亡、損傷、失敗、挫折、衝突、悲劇或甚至勞動的未來,一點興趣都沒有;在他的作品裡,他幾乎沒有詳談一個社會主義或共產主義的社會究竟應呈現怎樣的面貌;他認為烏托邦藍圖只會讓人分心,無法專注於當下的政治課題。
第五章 經濟活動與生產的關係
馬克思絕非經濟化約論者,他一點都不著迷於經濟事物;他所企盼的,是一個經濟不再獨占如此驚人的時間與精力的社會。
第六章 唯物論中的浪漫本質
人類是一種能夠透過轉化自身所處的物質環境來轉化自身的生物,他們並非歷史、物質或精神的禁臠,而是能夠創造自身歷史的主動、自決存有。
第七章 階級仍然存在
「服務業」與「白領」之間的標籤只是用來打迷糊仗,就物質利益而言,他們與深受剝削的工資奴隸是一樣的;資本主義生產模式的改變也沒有真正改變財產關係的本質,反而使財產關係變得更鞏固。
第八章 非革命不可嗎
革命不是一輛失控的火車,而是在緊急狀態下必須踩下的煞車。真正失控的,是資本主義,因為驅使它的,是市場力所導致的無政府狀態;而試著在這頭脫韁野獸身上重新施行某種集體控制力的,是社會主義。
第九章 馬克思的反國家立場
國家不是一個政治中立的組織,能公允地對待各種相互對立的社會利益,特別是在勞動與資本的衝突之間,它更不可能保持中立。國家存在的宗旨之一是捍衛當下的社會秩序,防範任何想要將之顛覆的嘗試,就這一點來說,國家是不義的,也是馬克思企盼國家逝亡的原因。
第十章 馬克思主義與其他思潮的正向關係
馬克思主義與其他基進思潮之間的激盪大體上都是正向的,例如女權運動、反殖民運動和對法西斯主義的抵抗。
結論
注釋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