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五年,拼什麼成為5%的人(簡體書)
商品資訊
商品簡介
1.理財大師、職場達人沐丞寫給年輕人的職場三十六計。
2.畢業五年,上升遇阻,努力無效,你需要的不是焦慮,而是改變。
3.一本書教你發現和他人之間的差距,打開人生格局,實現自我升級,用正確的方式,拼成你想要的樣子!
4.在正當好的年紀,做正應當的努力。別把自己留給安逸,把後悔留給未來。
5.拼得夠用力,才能贏得夠輕鬆。
從相似的起點出發,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是如何產生的?為什麼有些人出類拔萃,有些人卻止步不前?本書從時間管理、自律習慣、技能發展、職業規劃、個人影響力和人際關係六大方面分析解答,引導讀者認識自身不足,從而進行全方位的修煉和提升。本書對於初入職場的畢業生,或者已經打拼多年的職場老人,都有很大的幫助。
作者簡介
沐丞
資深設計總監、首席用戶體驗架構師,LinkedIn(領英)專欄作家,簡書、今日頭條簽約作者。從事設計開發、團隊管理、人員招聘13年,在世界500強公司擔任設計主管和高級產品經理等職務。多篇熱文被獵聘、清華南都、新海歸精英聯盟等平臺轉載。
序
你和老同學的差距是怎樣產生的
有這樣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剛上大學的時候,同班同學來自五湖四海,大家相聚一堂,共度大學時光,學習著相同的知識,接受著相同的考核;大學畢業時,除了少數同學繼續求學深造,大部分人走入了社會,剛開始工作的時候,彼此的工資差別不過幾百、幾千塊錢,可是當五年、十年後,彼此之間已是雲泥之別。
雖然我們不能忽視城市、行業、企業、崗位的不同帶來的影響,不過也有不少同班同學參加校園招聘,被相同的企業錄用,甚至從事完全相同的崗位,也就是說,他們走上社會的起點幾乎完全一致。然而幾年後,有的人開始拿高薪,走上管理崗位,或是成為行業精英、業務骨幹,而有的人卻表現平平,一直做著基層工作。
這些人經歷了相同的高考選拔,接受了相同的高等教育,畢業後又從事相近的工作,可是為什麼在短短幾年之後竟然產生了如此大的差距?
除了曾經在大學裡的那一點兒專業課成績的高低、畢業時在工作選擇上的不同,以及後來遇到的種種機遇和挑戰,還有什麼拉開了彼此的差距?
對於這個問題,我自己也進行了深入的思考,覺得至少有六個方面的原因,分別是時間管理、自律習慣、技能發展、職業規劃、個人影響力和人際關係。正是大家在這些方面投入的比重不同導致後來差距逐漸增大。
本書將從這幾個方面詳細說明人與人的差距是如何產生的。不論你是剛參加工作、對職場還懵懵懂懂的畢業生,還是已經工作幾年、仍然提升緩慢的職場新人,抑或是已經工作多年、遭遇了職場天花板的職場老人,相信本書都能幫助你找到方向,抵達人生新高點。
目次
你在利用時間碎片,還是把時間變成了碎片 // 002
不是時間不夠用,是你不會用時間 // 008
在哪裡付出,就在哪裡得到 // 015
花時間省錢不如花錢省時間 // 023
逃出時間黑洞,別讓手機吃了你 // 031
把時間變現,你的一天可以很值錢 // 038
第二章 自律習慣:管好你自己
你想要的樣子要靠自己塑造 // 048
不自律的人最喜歡怪罪環境 // 054
專注是開啟“開掛”人生的鑰匙 // 061
你要保持健康才能放肆風光 // 066
最自由的人生贏家比誰都自律 // 071
不懂自我管理,遲早被人清理 // 074
第三章 技能管理:技多不壓身
要精也要進,再專業也得與時俱進 // 080
能說會寫,打造輸入輸出正循環 // 087
“雙修”讓可能性多一倍 // 092
浮躁時代裡你的成就不妨“慢”一些 // 097
樂於折騰,給愛好增加一點兒難度 // 102
人生無捷徑,真本事不能靠“代練” // 111
第四章 決定跳槽:人往高處走
你要找出正確選項而不是完美答案 // 120
身負重任才能“跳”得又高又遠 // 127
忍無可忍時,你就應該瀟灑轉身 // 131
你若芬芳盛開,蝴蝶不請自來 // 136
徒步前行不如搭上一輛“順風車” // 141
你要平臺光鮮亮麗,還是鍛煉事無巨細 // 147
第五章 影響力:發出你的聲音
你不僅要存在,還要有存在感 // 154
公開你的優秀,晉升業內“大牛” // 159
無懼嘗新,讓外界看到不一樣的你 // 163
世界很挑剔,你必須更專業 // 169
要想互利,必先對等 // 175
“長板”不突出,補“短板”有何用 // 179
第六章 人際關係:沒有人是孤島
關係要經營,不要鑽營 // 186
學會拒絕,你不必去做那個“老好人” // 192
積極做事,怕什麼高調做人 // 198
嚴厲的上司是一把雙刃劍 // 201
越單純越好,別讓關係變得複雜 // 206
遠離索取型人格,不做“伸手黨” // 211
書摘/試閱
人生無捷徑,真本事不能靠“代練”
不論是不是愛玩網絡遊戲,你都可能聽過這樣一個名詞——“人民幣玩家”。所謂的“人民幣玩家”就是指捨得在一款遊戲中花錢購買道具或裝備,使自己的角色更加強大的用戶。一款收費遊戲總會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不願花費時間練級或者做任務,但是又期望自己的角色比別人的更厲害。那麼就有兩個辦法:一是花錢讓其他人代練,即讓別人去幫自己做那些相對枯燥的升級任務;二是花錢從其他用戶或者遊戲官方那裡購買強大的裝備。
這些人民幣玩家在遊戲中的樂趣並不是耗費大量的時間做慢慢升級這種低價值的事情,他們願意投入更多的錢財,從而在短時間內就獲得遊戲世界中的榮譽和地位,於是選擇了花錢買時間。所以一款遊戲,對於遊戲提供商來說,這些“人民幣玩家”就是他們的主要目標,因為他們捨得花錢,可以為其帶來持續的收入。我記得網上流傳過這樣一個段子:一個遊戲提供商說其實免費玩家也是他們提供給付費玩家的服務之一。
在遊戲的世界裡,你願意花錢就能比別人花更少的時間和精力獲得更高的成就和能力,你可以雇別人,可以買買買,然後輕鬆戰勝其他玩家。這其實是一種捷徑,至少在很多遊戲中是行得通的。
還有一個很火的詞叫“知識付費”。羅振宇創建的“得到”App上彙聚了一批提供知識服務的大咖,想聽他們的分享和經驗,那就付199元,接下來的一年時間裡你每天都能聽到一點點碎片化的知識。現在很多其他平臺也有類似的知識付費欄目,其中“有價值”的內容都要付費才能獲得。因為知識付費的興起,誕生了很多大大小小的知識服務者,他們來自各行各業,不斷地向你介紹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吸引你付費。
這裡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有人願意花錢在虛擬的遊戲世界裡購買裝備提升自己,也有人願意花錢在現實生活中購買知識提升自己。正如前面所說,在很多遊戲中花錢來提升自己的虛擬角色是一條捷徑,甚至這些遊戲本身就是這樣設計的,就是想方設法讓你掏錢,才會快速地幫你“進化”。但是知識付費真的也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嗎?你每天花幾毛錢,獲得了一些所謂的行家經驗,日積月累之後你就得到了提升,成為大咖了嗎?
“得到”的付費訂閱專欄中有很多名人、教授、精英,他們的課程平均都有超過10萬人訂閱,有的專欄已經開設了一年左右,還有可能會繼續開下去。就以李笑來為例,他是財富自由了,也講了快一年的成功經驗,但是我還真不信訂閱他專欄的16萬多人中將來能再誕生一個李笑來,甚至是否能有人真正達到財富自由,我都表示懷疑。有中國最貴商業顧問之稱的劉潤,你不會以為每天給他幾毛錢,聽幾分鐘的小段子,自己就真能成為CEO(首席執行官)吧?你也不會認為每天聽萬維綱的精英日課就真的能跟全球精英大腦同步了吧?你每天跟著古典老師學習超級個體,不會真的幻想著自己有天能個體崛起了吧?
還有專門為你讀書的知識服務者,他們收取會費,然後每天為你讀本書。所謂的讀書就是他們自己讀完一本書,再把重要的內容講給你聽,或者用更簡單的語言表達出來。這和什麼很像?是不是跟遊戲裡“人民幣玩家”付費找人代練升級一樣?可是遊戲裡的代練的確是把得到的能力給了你的角色,你能看到角色並逐漸強大,但是讓別人替你讀書,現實中的你真的得到提升,變得強大嗎?有朝一日你真的可以變成那個為你讀書的人嗎?
知識付費很容易給人一種錯覺,就是那些知識服務者提供的知識是稀缺資源,就像是遊戲裡的高級裝備,你想要獲得就要付費,一旦付費了,這些知識就能被裝進腦子中,你還會覺得每天只要花很少的錢就能獲得無價的知識,從而超越那些捨不得花錢的人。
需要說明的是,所謂的知識服務者並不能說是騙子,我相信他們都有真才實學,在自己的領域裡有著過人的本領,有資格傳道授業解惑,即使收費也完全合情合理。只是,為了獲得他們的經驗而付費的你們,首先要端正心態,知識並不是遊戲裡的裝備,花錢買了就能穿到身上。絕不是你付費了,收聽了,就真正掌握知識了。知識服務者只能給你提供一個獲得知識的途徑,但是,你最終能否掌握這類知識並在今後運用它們,那是另外一碼事。
這些知識服務者自己本身有著大量的輸入,或者有很多年的經驗,就像羅永浩教你創業,那也是來自他自己長時間的實踐經驗和踩過的“坑”。就算是給你讀一本書,他們也是仔細看了整本書, 經過消化思考、提煉整理,再把所謂的精華呈現給你。你覺得經過別人的過濾得到的是精華,節省了自己的時間,實際上獲得的是二手知識。你的確是花錢買了時間,但是壓根沒有經過自己大腦的輸入、輸出過程,換言之,就是你沒有經歷一個真正的學習環節。
諷刺的是,這些給你讀書的人才是真正學習的人,他們不斷地輸入、總結,再輸出,不斷學習成長,還不斷掏走你的錢,而你卻永遠不可能追上他們。
我曾經跟一個知識服務者交流,他說他是一個拆書的專家,拆書就是把書中難懂的部分變成容易懂的內容傳授給他人。拆書專家還會培訓別人,很像是教人更快更有效率地閱讀。我認為這個工作倒是很有意義,但是當他問我要不要學習的時候,我的回答是不感興趣。
首先,我並不是對閱讀不感興趣,我相信這世界上有各種各樣高效的讀書方法,我不感興趣的是花費大量精力學習閱讀方法,然後再把方法教給別人這件事。
我覺得學習是一個克服惰性、刻意訓練的過程,換言之,學習的過程肯定不是快樂輕鬆的,甚至是痛苦的。這就如同你享受美劇的精彩、抱著放鬆的態度聽英文歌曲,還期望自己的英語能力大幅提升一樣,幾乎是不可能的。
學習任何知識都有對應的方法,但是如果僅有學習方法,而沒有實際深入地學習,可能也沒什麼作用。你學背單詞的方法、聽力口語的技巧、閱讀寫作的捷徑,但就是不克服惰性去背單詞、去寫、去說,無論什麼方法都不會提升你的外語水平。
很多人期望聽某“大牛”的一次演講、參加半天的工作坊就能讓自己得到提升,我覺得可能性非常小。你是加入了“大牛”的社群,跟著他的節奏學習,一節課都沒有落下,每次作業都很認真。可是課程結束了,你還是你。
有一次,我們的人事經理收集大家對今年的培訓需求,希望通過邀請內部、外部的專家給大家做一些培訓,提升員工的技能。如果我是一個剛參加工作的職場新人,可能會對專家培訓滿懷期待, 但是工作了十幾年以後,我已經完全沒有了這樣的想法。恕我直言,我真沒看到哪個程序員是因為聽了某個人的分享就變成了編程高手,我也沒有見過哪個設計師是因為一天到晚參加培訓就拿到了紅點獎(國際知名的創意設計大獎),我更沒見過哪個作家是因為參加一個座談會就寫出驚世之作。
當你每天訂閱著碎片化的知識,跟隨著“大牛”們的足跡,一目十行地學著所謂的方法論,你就真的進步了嗎?其實,你的學習能力在近20年的學校教育裡已經被培養過了,你現在要做的就是不斷地實踐和深度學習新的內容。一般來說,學習方法比實踐簡單很多,於是我們通常都會走進一個誤區,那就是覺得學習了方法就等於掌握了知識本身。這就如同你看了很多指導如何健身的文章和視頻,但是自己卻不想揮汗如雨一樣,最終的結果是,你還是一身肥肉。
你要做的不是一場不落地參加這個人的分享、那個人的培訓,不是如饑似渴地訂閱這個公眾號、收聽那個音頻節目,而是應該多給自己一點兒時間,深入思考並付諸實際行動。正在進行的項目、未完成的代碼、出現的問題就是你獲得提升的最好機會;你手頭源源不斷的工作、桌子上味同嚼蠟的教材、不認識的單詞,就是你要攻克的難關。只有克服了自己的惰性,專注練習,你才會離自己的目標更近一步。如果你總是期望獲得別人的經驗,學習所謂的技巧,卻敷衍自己的工作,那麼也許一輩子都很難有實際的提升。
前面章節提到的專業技能延展、職場輔助技能、緩慢成就、發掘特長愛好等等,無一例外都需要長時間、有深度地投入,付出比別人多的精力去學習和訓練,不可能每天花幾分鐘時間就能在舒適區裡獲得。
所以,醒醒吧!學習從來都是自己跟自己對抗,根本沒有所謂的捷徑。你以為看過的內容印在了腦海裡,實際上是過目就忘;以為聽過的內容就真正掌握了,其實是左耳進右耳出。遊戲裡你能花錢買到好裝備,但是現實中你無法花錢買到真正的知識。別再相信什麼21天訓練營了,別再早起聽100天晨讀了,也別幻想著每天花五毛錢,一年後就脫胎換骨了。學習的路上不會有代練,花錢走捷徑根本行不通,你沒有戰勝自己的決心,就會永遠落後。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