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美學精神(簡體書)
商品資訊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中華傳統美學精神”是什麼?對這個問題,人們既可以作出宏觀的解讀,也可以作出微觀的剖析。在對“中華傳統美學精神”的宏觀把握中,中華傳統對“美”的本質的基本理解是最核心的部分。這個核心部分是什麼呢?就是有價值的樂感及其物件。《中華傳統美學精神》一書對此作了詳細的闡述。該書共分八章,即中華傳統美學精神的基本形態、中華傳統美學的儒家精神、中華傳統美學的道家精神、中華傳統美學的佛家精神、中國傳統文藝美學的表現精神、“意象”說:中國傳統藝術審美特征論、中華傳統美學的美感特征論以及中華傳統美學的審美方法論。
作者簡介
祁志祥,1958年出生于江蘇大豐。文學博士,先后在上海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執教,任博士生導師。現為上海政法學院國學研究所所長,北京師范大學文藝學研究中心、首都師范大學美育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上海市美學學會會長、上海市第四屆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高級專家、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中外文論學會常務理事、中華全國美學學會理事。主治文藝美學,旁及哲學、佛學、中國思想史等。主持並獨立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項,主持並獨立完成教育部社科項目、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項目各1項。出版個人專著20余部,發表論文400余篇。作品曾獲全國第六屆高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上海市第十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上海市高校優秀教材獎、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界年會優秀論文獎等。
名人/編輯推薦
本書以宏觀的視野與原始表末的歷時方法,揭示了由樂感精神、好文精神、主體精神、道德精神、適性精神構成的中華傳統美學精神基本形態,辨析了中華傳統美學中的儒家精神、道家精神、佛家精神,討論了中華傳統文藝美學的表現精神與尚象精神,闡釋了中華傳統美學關于審美特征、審美方法的思想,表述了對中華傳統美學精神的整體思考,對體認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頗具啟示意義。
目次
前言 中華傳統美學精神的核心及其邏輯結構1
第一章中華傳統美學精神的基本形態1
第一節中華傳統美學的樂感精神1
第二節中華傳統美學的好文精神10
第三節中華傳統美學的主體精神24
第四節中華傳統美學的道德精神35
第五節中華傳統美學的適性精神52
第二章中華傳統美學的儒家精神69
第一節儒家論自然美的“比德”精神69
第二節儒家論人格美的“風骨”精神83
第三節儒家論社會美的“中和”精神88
第四節儒家論情感美的“節情”精神96
第五節儒家論藝術內涵美的“沉郁”精神111
第六節儒家論文藝形式美的“中的”精神115
第三章中華傳統美學的道家精神125
第一節以“無”為美:道家論至美在無限125
第二節以“妙”為美:道家論美在有中通無143
第三節以“淡”為美:道家論大濃化淡之美154
第四節以“柔”為美:道家論以退為進的人生美164
第五節“自然”為美:道家論美的無意識性167
第六節“生氣”為美:道家論美在生命181
第七節“適性”為美:道家論美的自主性和自由性192
第四章中華傳統美學的佛家精神201
第一節“色即是空”:佛教對現實美的基本否定201
第二節“涅槃極樂”:佛教對本體美的獨特肯定209
第三節“醍醐灌頂”:佛教對味覺美的變相肯定230
第四節“法無定相”:佛教對視覺美的變相肯定234
第五節“光中極尊”:佛教對光明美的變相肯定238
第六節“圓全無缺”:佛教對圓相美的變相肯定248
第七節“十十無盡”:佛教對十全美的變相肯定255
第八節“法音清凈”:佛教對聽覺美的變相肯定262
第九節“香氣普熏”:佛教對嗅覺美的變相肯定266
第十節“蓮花最勝”:佛教對世俗美的變相肯定269
第十一節“七寶和合”:佛教對功利美的變相肯定272
第五章中華傳統文藝美學的表現精神277
第一節文藝創作過程的表現精神277
第二節文藝作品中的表現精神280
第三節文藝鑒賞中的表現精神282
第六章中華傳統文藝美學的尚象精神285
第一節“意象”說的歷史演變脈絡285
第二節“意境”范疇的審美意涵290
第三節“意境”與“形象”“典型”的異同292
第七章中華傳統美學的美感特征思想294
第一節美感的愉樂性294
第二節美感的直覺性298
第三節美感的主觀性300
第四節美感的客觀性303
第五節美感的真實性304
第八章中華傳統美學的審美方法思想308
第一節“咀嚼回味”的“體味”方法308
第二節“以物觀物”的“靜觀”方法311
第三節“以我觀物”的“情觀”方法315中華傳統美學精神前言中華傳統美學精神的核心及其邏輯結構
第一章中華傳統美學精神的基本形態1
第一節中華傳統美學的樂感精神1
第二節中華傳統美學的好文精神10
第三節中華傳統美學的主體精神24
第四節中華傳統美學的道德精神35
第五節中華傳統美學的適性精神52
第二章中華傳統美學的儒家精神69
第一節儒家論自然美的“比德”精神69
第二節儒家論人格美的“風骨”精神83
第三節儒家論社會美的“中和”精神88
第四節儒家論情感美的“節情”精神96
第五節儒家論藝術內涵美的“沉郁”精神111
第六節儒家論文藝形式美的“中的”精神115
第三章中華傳統美學的道家精神125
第一節以“無”為美:道家論至美在無限125
第二節以“妙”為美:道家論美在有中通無143
第三節以“淡”為美:道家論大濃化淡之美154
第四節以“柔”為美:道家論以退為進的人生美164
第五節“自然”為美:道家論美的無意識性167
第六節“生氣”為美:道家論美在生命181
第七節“適性”為美:道家論美的自主性和自由性192
第四章中華傳統美學的佛家精神201
第一節“色即是空”:佛教對現實美的基本否定201
第二節“涅槃極樂”:佛教對本體美的獨特肯定209
第三節“醍醐灌頂”:佛教對味覺美的變相肯定230
第四節“法無定相”:佛教對視覺美的變相肯定234
第五節“光中極尊”:佛教對光明美的變相肯定238
第六節“圓全無缺”:佛教對圓相美的變相肯定248
第七節“十十無盡”:佛教對十全美的變相肯定255
第八節“法音清凈”:佛教對聽覺美的變相肯定262
第九節“香氣普熏”:佛教對嗅覺美的變相肯定266
第十節“蓮花最勝”:佛教對世俗美的變相肯定269
第十一節“七寶和合”:佛教對功利美的變相肯定272
第五章中華傳統文藝美學的表現精神277
第一節文藝創作過程的表現精神277
第二節文藝作品中的表現精神280
第三節文藝鑒賞中的表現精神282
第六章中華傳統文藝美學的尚象精神285
第一節“意象”說的歷史演變脈絡285
第二節“意境”范疇的審美意涵290
第三節“意境”與“形象”“典型”的異同292
第七章中華傳統美學的美感特征思想294
第一節美感的愉樂性294
第二節美感的直覺性298
第三節美感的主觀性300
第四節美感的客觀性303
第五節美感的真實性304
第八章中華傳統美學的審美方法思想308
第一節“咀嚼回味”的“體味”方法308
第二節“以物觀物”的“靜觀”方法311
第三節“以我觀物”的“情觀”方法315中華傳統美學精神前言中華傳統美學精神的核心及其邏輯結構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