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古典詩詞的女兒-葉嘉瑩
如何使用你的眼睛
滿額折
如何使用你的眼睛
如何使用你的眼睛
如何使用你的眼睛
如何使用你的眼睛
如何使用你的眼睛
如何使用你的眼睛
如何使用你的眼睛
如何使用你的眼睛
如何使用你的眼睛
如何使用你的眼睛
如何使用你的眼睛
如何使用你的眼睛
如何使用你的眼睛
如何使用你的眼睛
如何使用你的眼睛
如何使用你的眼睛
如何使用你的眼睛
如何使用你的眼睛
如何使用你的眼睛
如何使用你的眼睛
如何使用你的眼睛

如何使用你的眼睛

商品資訊

定價
:NT$ 499 元
優惠價
90449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3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看得太多,看見太少
眼球經濟時代,人們最需要的一本書

「我特別喜歡一種奇怪的感覺:我看著某個東西,然後突然懂了──這個物體是有結構的,它在對我說話。」――作者序

看了,卻看不見――這是講求快速消費的眼球經濟時代,衍生而來的普遍問題,畢竟我們實在有太多東西可以看。《如何使用你的眼睛》作者詹姆斯.艾爾金斯用這本精采有趣的書,帶領讀者緩慢地,細緻地使用你的眼睛,用心觀察生活周遭你不曾駐足細看的事物,進而領略出前所未有的視野。
從一張郵票的小小宇宙,能看出政治與藝術交織的近代史。分布在油畫上的古老裂紋,不僅本身就美如另一幅畫,而且龜裂模式各異,甚至可以從中看出畫作所屬年代與畫派。還有隱藏在地底下的涵洞,可以看出該地的人文與自然景觀。以及柏油路面的不同磨損類型、X光片、工程圖、元素週期表、指紋、草、沙子等等,我們以為自己看不懂,或是早就視而不見的奇妙事物。
本書共有32個章節,分為「人造物」與「自然物」兩大類別,作者跨越各個領域,運用各方知識,揭露這些尋常與不尋常之物的祕密,從藝術史、透視法、工程學、符號學,到解剖學、植物學、色彩學……儘管跨學科、跨領域,但艾爾金斯的核心主旨始終如一,即是要我們學會去「看」。

《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是繼約翰.伯格《觀看的方式》之後,另一本大開眼界的視覺研究經典。本書出版於西元2000年,早在人們尚未全面踏入數位時代之前,作者就已經深刻體悟到,我們看得太多,看見太少。這本書提醒我們,越是快速消費的時代,越是需要放慢眼睛。

【特別收錄】新版台灣序
本書自初版已近二十年,艾爾金斯總結讀者回饋,為本書的分類與定位提出更完整的想法。

【章節架構】32個主題,32種觀看方式
1. 如何看郵票:郵票是個小宇宙,把廣大的藝術和政治世界壓縮進一個半英寸見方的方塊裡。
2. 如何看涵洞:涵洞是隱藏的傷口;路可能看起來好好的,但涵洞卻是這片景觀遭受過的對待所留下的痕跡。
3. 如何看油畫:裂紋可以告訴你很多事情,像是畫作完成的時間,用什麼畫的,受過什麼樣的對待。
4. 如何看路面:開裂、變形、崩解、鬆散、推擠、車轍――我喜歡這些路面磨損的術語,充滿了人類災難的隱喻。
5. 如何看X光片:要看懂X光片,你必須在腦子裡把人體重建成三維影像。
6. 如何看線形文字B:我在這本書裡描述的一些東西,常常都藏在大型博物館的角落。
7. 如何看中國及日本文字:對於習慣了西方自然主義的西方眼睛而言,要判斷哪些字是圖像,哪些不是,實在是很困難的事。
8. 如何看埃及象形文字:埃及的象形文字看起來很簡單――畢竟,它完全是圖畫構成的。然而這卻是一種複雜、困難的書寫方式。
9. 如何看埃及聖甲蟲:學者們很想知道刻在聖甲蟲底部那些裝飾紋樣的意義。它們真有什麼意義嗎?
10. 如何看工程圖:要看懂工程圖,你必須能在想像中啟動機器,描繪它們運作的樣子。
11. 如何看畫謎:這些畫所隱藏的真正意義,從來沒有人能更進一步確定。
12. 如何看曼陀羅:就榮格對於這個字的理解,曼陀羅指的是任何帶有符號的圓形圖像。
13. 如何看透視圖:世界上大多數人都是看著透視圖長大的。正因為如此,沒有多少人知道透視圖的道理,這件事十分令人訝異。
14. 如何看煉金術紋章:我所知道最難懂的圖像,就是煉金術士的作品。
15. 如何看特效:我們身邊到處都是這些軟體的成果――而且因為太完美,我們很少注意到自己看見的東西,其實從第一個像素到最後一個像素都是不存在的。
16. 如何看週期表:每間高中化學教室牆上掛著的那份元素週期表並不是獨一無二的,它只是同類表格中最成功的一份。
17. 如何看地圖:現代之前的地圖就完全不同了。它們不受經緯度的限制,所以在人們如何想像世界的樣子這方面可以表達出更多東西。
18. 如何看肩膀:活的、會動的人體之所以如此美麗,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它會不斷轉換、變化,而且從來沒有兩具人體看起來完全相同。
19. 如何看臉:因為我們太關注人們的表情了,所以臉上充滿了名字。許多皮膚皺褶都有名字,耳朵上的每一條弧線,鼻孔的每一個彎折也都有專門術語。
20. 如何看指紋:如果你知道怎麼做,在手指上塗墨水(還有腳趾――它們也是有指紋的)並分析結果,其實是很簡單的事。
21. 如何看草:很難想像還有什麼東西更平常地被我們踩在腳底下,或者更普遍地無視。
22. 如何看嫩枝:在冬天,沒有人會多看樹一眼。
23. 如何看沙子:即使只是磨圓一粒沙,也要花上幾百萬年的時間。
24. 如何看蛾的翅膀:那隻飛進你燈裡,或者死在窗玻璃上,已經乾了的小棕蛾,可能根本就不是棕色的。
25. 如何看暈:我看過四十六度暈,出現在二十二度暈的外圈,幾乎塞滿了半片天空。
26. 如何看日落:當空中有雲,日落時什麼顏色都有可能出現,有時甚至會是明亮的蘋果綠。
27. 如何看顏色:人們論述顏色問題已經超過兩千年,關於基本色的數量依然沒有達成共識。
28. 如何看夜空:夜裡,我們大多數人都不再看東西了。
29. 如何看海市蜃樓:海市蜃樓是光學現象――它的性質是光和空氣,而不是發了狂的腦子。
30. 如何看晶體:當你發現它的對稱性時,晶體就不只是讓人眼花繚亂而已――它還非常有趣。
31. 如何看眼睛內部:你的眼科醫生可以用昂貴的裂隙燈顯微鏡看見你眼睛內部的壯觀景象。但你也可以看見自己的眼睛內部,而且不需要任何令人望而生畏的設備。
32. 如何看空無一物:什麼都沒看見,可能嗎?還是說,你總是會看見什麼?即使那只是一團模糊的東西,或者只是你眼皮的內部?

作者簡介

詹姆斯.艾爾金斯 (James Elkins)
美國著名藝術史學者與評論家,長期任教於芝加哥藝術學院,教授藝術史、藝術理論、藝術評論。著作豐富,關注於各領域(藝術、科學、自然等)中的影像史。
著有《攝影是什麼》(What Photography Is)、《繪畫是什麼》(What Painting Is)、《繪畫與眼淚》(Pictures and Tears)、《藝術的故事》(Stories of Art)、《視覺研究》(Visual Studies)、《為什麼我們的繪畫令人迷惑》(Why Are Our Pictures Puzzles)、《天堂是什麼樣子》(What Heaven Looks Like),以及《敘事大師和他們的不滿》(Master Narratives and Their Discontents)等書。


譯者
王聖棻
譯有《大亨小傳》、《基督教的故事》等。

魏婉琪
清大中文所畢,曾任報社編輯,譯有《冰狗任務》等。

合譯作品有《卡娣的幸福》、《星星婆婆的雪鞋》、《死亡大事》、《活在一個愛恨剛剛好的世界》、《月亮與六便士》、《毛姆短篇小說選集》、《人性枷鎖》、《哭完了就要笑啊:歐亨利短篇小說選集》等。兩人目前旅居加拿大。

名人/編輯推薦

「震撼視覺、刺激心靈。」
──《科學人》
「《繪畫是什麼》的作者寫了一本引人入勝的新書,書裡充滿了精美的插圖,鼓勵我們『學習看每一樣東西』。確實,這是個艱鉅的任務,但作者依然令人欽佩地完成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是一場奇妙的視覺之旅,艾爾金斯希望這能幫助我們『學會更協調地使用眼睛,直到這個世界的細節慢慢顯露出來』。它將鼓勵讀者停下腳步,嗅聞玫瑰,不,是看見玫瑰。」
──《書單雜誌》
「艾爾金斯邀請讀者將感知能力擴展到狹隘的專業之外,好在平凡中看見意義。他永遠保持好奇,他的思想似乎總在超速運轉。」
──《芝加哥論壇報》
「在創意想像和科學觀察交匯的迷人地帶,艾爾金斯打開了一支概念性的手電筒,企圖以三十二個短篇照亮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忽視的片段。他要我們用不一樣的方式使用自己的眼睛和思維,去看這個因為我們吝於付出努力,而很少有人會費心去看的世界。」
──《圖書館雜誌》
「你知道當你老是被問到,要是一個人單獨被關在某個偏遠荒涼的島上要帶什麼時,該怎麼回答才好嗎?藉著這本精采鉅作,詹姆斯.艾爾金斯擲地有聲地表示:你真正需要帶的,就是自己的眼睛──你的眼睛,意思是,經過適當調整和活化的眼睛。布萊克曾經堅稱,如果感知之門清洗乾淨了,我們就會看見這世界真實的樣子,也就是無限的世界。除了它特殊啟示中激勵人心的慷慨之外,艾爾金斯這本奇妙的書真正為我們提供的東西,等於是心靈的妙蓮眼藥水,靈魂的穩潔清潔劑。」
──勞倫斯.韋施勒(Lawrence Weschler),著有《威爾森先生的神奇櫃子》
「這是一場日常與艱澀兼備的迷人神祕之旅。艾爾金斯進行了探測、解說、實驗,我們的視覺因而重獲新生,我們終於又看得見了。」
──羅薩蒙.珀塞爾(Rosamond W. Purcell),《如影飛逝:已滅絕和瀕臨滅絕的動物》一書攝影師
「有趣,內容豐富,有啟發性。這是一本美麗的技巧指南,讓你不只是看,而且還能看見。」
──安東尼歐.達馬吉歐(Antonio R. Damasio),神經科學家,著有《對發生之事的感覺 :意識形成中的身體及情緒》、《意識究竟從何而來?:從神經科學看人類心智與自我的演化》
「芝加哥藝術學院教授艾爾金斯先生,在三十二篇資料豐富、文字優美的文章裡教你如何看郵票、人行道、埃及象形文字、週期表、草、嫩枝、蛾的翅膀、顏色、你的眼睛內部、空無一物、以及其他人為和自然事物。」
──《紐約時報》
「艾爾金斯證明了自己是個熱情有趣的引導者。書中有幾十張全彩照片,是本適合和咖啡一起品味的好書。」
──《出版者週刊》
「一本對作家、藝術家和老師都很有用的好書,對我們來說也能豐富日常生活。」
──傑瑞.大衛區(Jerry Davich),《西北印第安那時報》
「這是個迷人而美麗的企劃,內容廣泛,涵蓋的主題也很廣博……這本書以豐富的多樣性,帶領我們對視覺世界進行了一次引人入勝的探索──我們太容易忘記,視覺世界之廣袤,遠勝電視、電影和藝術博物館。」
──麗莎.索契歐(Lisa Soccio),《殘影雜誌》

對我們來說,眼睛實在太過強大了。它向我們展示了這麼多東西,我們根本沒辦法完全吸收,所以我們把大部分的世界都拒之門外,並試圖以又快捷又有效率的方式看事物。
如果我們停下來,花時間仔細觀察,會發生什麼事呢?如此一來,這個世界就會像花一樣綻放開來,充滿了我們意料之外的色彩和形狀。
有些東西,要是少了大量的專業知識,是沒有辦法真正看見的。我不能奢望自己看懂NASA指揮中心照片裡的監視螢幕,或者我醫生診療室裡的各種奇怪工具。我不會假裝知道我的電子錶內部長什麼樣子,也認不清在我家幾個街區外那個繼電站裡種種外觀嚇人的設備。有些書可以幫助你弄懂這些,但這本書並不是其中之一。這本書不會告訴你怎麼修理冰箱或看懂條碼。它也不是博物館導覽手冊——你不會學到怎麼弄懂藝術的。你也不會學到如何透過觀察雲朵預測天氣,如何為房屋拉電線,或者如何在雪地裡追蹤動物。
總之,這本書不是個參考工具。這是一本關於看東西的書,讓你學會比平常更協調一致、更有耐心地使用你的眼睛。這本書說的是停下來,花點時間,只是看,而且持續地看,直到這個世界的細節自己慢慢顯露出來。我特別喜歡一種奇怪的感覺:我看著某個東西,然後突然懂了——這個物體是有結構的,它在對我說話。地平線上曾經的一片微光成了一座獨特的海市蜃樓,告訴我剛走過的那片空氣是什麼狀態。蝴蝶翅膀上曾經毫無意義的圖案成了一個密碼,告訴我這隻蝴蝶在其他蝴蝶眼裡是什麼樣子。甚至連一張郵票都突然開始說起自己所在的時間地點,還有當初設計它的那個人在想些什麼。
我盡量不寫已經獲得普遍讚賞的東西(確實有人寫郵票,但也只是列出它們的價碼而已)。書裡有一章是講油畫的,但談的是油畫表面的裂紋,而不是畫作本身。有一章說到橋梁,但也沒提到那些有名的橋,而是在講涵洞:一種平凡、低調,甚至看起來完全不像橋的橋。涵洞是道路底下的水道,可以只是一根埋管。然而在涵洞裡可以看見很多東西:它們可以告訴你土地是不是正在侵蝕,是不是淹過水,以及這個地區的人口正如何影響著這裡的景觀。
最常見的事物,像是涵洞,往往最容易被忽視。許多人知道怎麼分辨榆樹、楓樹和橡樹,但到了樹葉落盡的冬天就沒有多少人做得到了,所以我也為樹枝寫了一章。指紋始終與我們同在,它們在神祕謀殺案中是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有多少人知道怎麼辨認指紋呢?(指紋那一章會告訴你,內容遵照FBI官方手冊。)臉是所有人最熟悉的東西,但等你真的會看了,知道那些褶子和皺紋的名字,看見皮相底下是什麼,以及這張臉隨著年齡出現什麼樣的變化,這些臉就會變得截然不同。一個肌肉發達的肩膀可以是一幅優美的景象,而當你也看得出肌肉如何以複雜、瞬息萬變的模式一起運作、壓縮、拉伸的時候,這景象就更有意思了。
肩膀、臉、樹枝、沙子、草——都是生活中的平常事物。我們每天都看見,也都忽視它們。寫草那一章的時候我很受衝擊,如果不是為了寫這本書,我可能一輩子都會一直這樣忽視草。我坐過草地,剪過草,也漫不經心地拔過草;鄰居草坪草長得太高的時候,我也在路過時注意過。但在我坐下寫草那章之前,我從來沒有真的關心過它。我想,我大概是覺得這件事等我退休了,有空閒了,未來總有一天會做。只是不帶感情地稍微算一下,就讓我懷疑起自己的想法。正常人的一生,以一個生活在已開發國家的人來說,大約是三萬天。在這三萬天中,草兒青翠茂盛的時間大約是一萬天,當然我可以在這一萬天裡挑一天在草地上坐下,好好認識這些草。但生命流逝之快令人駭然。我已經四十多了,這意味著,給我觀察草的那一萬天我已經浪費了超過一半。要是夠幸運,我還有三十個夏天。每個夏天大約有六十天是好天氣,而我會實際走到戶外、有餘暇的時間說不定只有二十天。這樣一來,看草的機會總計是六百多次,這些機會可是很容易溜掉的。
(數學家柯利弗德•皮寇弗有個很聰明、但令人沮喪的方式提醒自己還有多少時間可活。他根據自己的年齡和平均預期壽命估計自己還能活一萬天,然後他畫了一張有一萬個方格的正方形網格——每邊一百格。這張網格掛在他的書桌前面,每天早上他進了辦公室,就在其中一格打個叉。要有這麼一張皮寇弗日曆我可受不了,但他提醒自己時間流逝得有多快這件事是絕對正確的。)
這本書很多章談的都是像草這樣隨處可見的尋常事物。但這並不是可見世界的全部:也有一些奇妙的東西是很不尋常或罕見的。有個例子是一種叫做「線形文字B」的古地中海字母,你可能得到倫敦或雅典才看得到它。我寫過一些關於它的文章,想讓人知道在很小、很「無趣」的考古文物裡,能看出多少東西來。另外有兩章的主題是煉金術紋章和文藝復興時期的畫謎,要看到這兩樣東西,你可能需要跑一趟大型圖書館。但無論如何,重要的是知道那裡就有這樣的東西:它們代表的意義比你在博物館看到的普通圖片要豐富得多,也常常美得多。
在這本書裡,線形文字B、文藝復興畫謎和煉金術紋章,是平常最不容易見到的,其他都是稍微花點力氣就可以看見的東西。要看涵洞,你只需要在開車經過溪谷的時候停一下,下車,走下斜坡到河床去。要看指紋,你只需要一點墨水(比如說,從打印台弄點來),和一部影印機,好放大你印出來的指紋以便研究。如果你打算看沙子,一支好的放大鏡會有幫助,但也不是絕對需要。象形文字和埃及聖甲蟲很多博物館裡都有,中國和日本的書法從雜誌到電影都找得到。X光片、透視圖、工程圖紙和地圖(其他四章的主題)都是現代生活的一部分。暈——本書末段的一個主題——並不常見,但從我第一次聽說它開始,我每個冬天都會看見幾次,大部分是因為知道在什麼樣的時間地點看得到。有種特別壯觀的暈稱為二十二度日暈,可以塞滿大部分的天空(175頁圖);你可能會想,要是有個二十二度日暈在城市上方出現,應該會引起轟動吧。但我最後看見的那一個,就出現在巴爾的摩上空,卻完全沒有人注意到。它就在那裡,像一只以太陽為中心的巨大眼睛,俯視著整個城市——然而卻沒有人看見它。人們並不期待看見什麼,所以連頭都沒有抬。而那個二十二度暈是那麼大,就算有人碰巧瞄了天空一眼——不管怎樣,那都是一片炫目的白——他們看見的,也只是掛在空中那個完美巨圈的一小部分而已。
所以,這一切加起來會是什麼?從日落到指紋,從涵洞到中國書法,把它們拉在一起的,那條共通的線是什麼呢?它們都是催眠。每一樣東西,都只憑它存在的事實,就擁有了俘虜我所有注意力的力量。對我來說,看是一種純粹的快樂——它讓我忘我,讓我只想著自己正在看的東西。發現這些事物也是一種快樂,知道這個可見的世界裡不只有電視、電影和藝術博物館是件好事,尤其好的是知道這個世界充滿了迷人的東西,可以在閒暇的時候看,那時你只有一個人,沒什麼事情會打擾你。畢竟「看」是種寂靜的活動,它不是說話,不是聽,不是聞,也不是摸。它最好發生在你獨處的時候,除了你和你關注的那個對象之外,世界空無一物。
這本書裡我最喜歡的是日落和夜空那兩章。有個事實可能沒有多少人知道:如果天空沒有雲,日落的色彩是按照特定順序變化的。當我發現這件事的時候,我度過了好些個美妙無比的黃昏,我坐在戶外,手裡拿著筆記本,看著橙、紫、紅色依序出現,還看見各種日落現象:像是日落後二十分鐘出現、令人驚嘆的「紫光」,以及從東邊升起的「地影」。之後,當日落結束,夜晚降臨,又可以看見其他的光:有星星,這是當然,但還有來自空氣本身的美麗微光(稱為「氣輝」),以及從環繞行星的塵埃反射出的光(稱為「黃道光」)。這些都是非常珍貴、值得知道的事,因為你一旦知道了這些,世界看起來,就會完全不一樣了。
我希望這本書可以鼓勵每個讀者停下來,思考一些東西,那些極其平常、顯然無意義到不值得多花心思的東西。一旦你開始看它們,這個也許看起來很乏味、很無趣的世界就會在你的眼前聚集起來,變得寓意深遠。

詹姆斯.艾爾金斯

目次

◎新版台灣序
◎作者序

【人造物】
1. 如何看郵票
2. 如何看涵洞
3. 如何看油畫
4. 如何看路面
5. 如何看X光片
6. 如何看線形文字B
7. 如何看中國及日本文字
8. 如何看埃及象形文字
9. 如何看埃及聖甲蟲
10. 如何看工程圖
11. 如何看畫謎
12. 如何看曼陀羅
13. 如何看透視圖
14. 如何看煉金術紋章
15. 如何看特效
16. 如何看週期表
17. 如何看地圖

【自然物】
18. 如何看肩膀
19. 如何看臉
20. 如何看指紋
21. 如何看草
22. 如何看嫩枝
23. 如何看沙子
24. 如何看蛾的翅膀
25. 如何看暈
26. 如何看日落
27. 如何看顏色
28. 如何看夜空
29. 如何看海市蜃樓
30. 如何看晶體
31. 如何看眼睛內部
32. 如何看空無一物

◎後記:我們如何看扇貝?
◎延伸閱讀
◎圖片來源

書摘/試閱

第一章 如何看郵票

這張圖是第一枚郵票「黑便士」,郵票上是年輕的維多利亞女王。上頭的圖解是為了幫助區分這枚郵票幾乎完全相同的兩個版本;指出了雕刻師在哪些地方為原始設計作了潤色、強化,並展現出女王的特徵。經過十五年的使用,這些線條已經磨損了,必須加深。之後幾個版本的黑便士和早期版本相比,只是看起來有點粗糙,但女王總算得到了她在圖1.1中那種專注的目光。在這之後,設計師們改了顏色,女王最終也有了個胖胖的臉頰和略帶傻氣的表情(圖1.2,左上)。
郵票上只印著「郵資」(POSTAGE)和「一便士。」(ONE PENNY.,有句點,好讓它更顯眼。)在一八四○年,英國是唯一印製郵票的國家,所以不需要加上「大不列顛」這個詞。雖然法國曾經一度把國名「法蘭西共和國」(République Française)縮寫成一個小小的「RF」與英國郵票比肩,但即使到了今天,英國郵票也是唯一沒有國名的郵票。設計郵票的時候,空間是很珍貴的。省掉「大不列顛」,就騰出了一平方英寸位置,給了藝術家更多空間展現女王的臉。
郵票是個小宇宙,把廣大的藝術和政治世界壓縮進一個半英寸見方的方塊裡。藝術擠得水洩不通,但也得到了一種令人驚訝的深度,政治則濃縮成了陳腔濫調。郵票以細密的圖樣彌補了它小小的尺寸,有些還是用極精細的雕刻機刻出來的。黑便士兩側立著的輕盈弧狀花格,以及精密車床工藝般的背景,都是使用專門為此設計的機器製作。之後,中心部分被抹除,再由藝術家弗雷德瑞克.希斯雕刻女王的側臉像。許多線條細到難以用肉眼看清楚,但它們是經過設計的,所以我們「幾乎」看得見,這些線條為郵票增添了一種迷人的柔軟感。這張郵票彷彿有自己的氛圍,像個裡面有株植物的小小鐘罩。希斯應該有一個放大裝置,所以這張郵票在他眼裡就像一張大號印刷主版。時至今日,有希斯這種技藝的人幾乎不存在,因為這項工作可以在電腦上完成,製作時可以任意放大。而你看見的黑便士,就是它原本的樣子:一個小小的藝術品,在一個小小的尺寸裡創造出來。今天的郵票都是電子化縮小後的普通圖片。
「郵資」和「一便士。」這兩個詞,和兩道精細的飾邊一起構成了完整的邊框,圍繞著女王的側臉像。邊框上方以兩個馬爾他十字架連接,底部則是兩個空白方塊。在黑便士的實際樣本和之後發行的郵票上,每個框框裡都有一個不同的字母;請注意圖1.2郵票上的「G」和「J」,這是打算用來對付偽造者的「檢查標記」,一整張郵票上的每一枚都有一組不同的字母組合。我可以想像現代偽造者對著這個設計笑出來的樣子──現在的偽造者,連金屬防偽條、防複製圖案和顯微字跡都幾乎擋不住。要偽造這些郵票,他們只需要拿字母表上的字母填到框框裡去就行了。
這一整套設計,最後看起來像一幅鑲了框的畫。對郵票來說,這是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典範,但它從未完全達到這個目標。印出來的黑便士(以及圖1.2中的紅色版本)看起來並不真的像一幅畫或一個裱了框的紀念章,即使真的像了,它的大小也會讓它看上去很古怪。在接下來的二十年中,其他設計師也試圖創造出切合郵票本質的設計。在黑便士之後印製的第四張郵票,是由儒貝爾.德.拉.費爾泰(Joubert de la Ferté)設計的「玫瑰紅四便士」;圖1.2右上角那張,是他設計的一個修改版。費爾泰保留了維多利亞的側臉像,但把邊框簡化成一組幾何線條,說不定可以拿去裝飾希臘神廟那種。比起黑便士,它沒那麼濃烈,也就是更不像一幅簡單的鑲框畫了。「檢查標記」對那個框來說變得太大:看起來更像是某一棟新古典主義建築平面圖上的堅固柱子。維多利亞的臉放在一個圓盤裡,圓盤兩側與邊框部分重疊。這個想法是打算讓郵票看起來更像一枚硬幣,但事與願違,它最後看起來像是一個又大又沉重的獎章擺在畫框上。費爾泰的設計也許永遠都不能在三維空間中實際建構出來;這是兩種不同東西的矛盾組合:一個古董紀念章和一幅裱框油畫。
不久之後,出現了一系列郵票,每一種面額都有不同的設計,可以快速分辨。三便士郵票有三道相交的弧線,六便士有六道(如圖1.2正中所示),九便士則是九道。但這種象徵手法很快就成了個問題。一先令郵票是橢圓形的──並不是個一目了然的選擇──而兩先令郵票是個曼陀羅,一種貓眼似的橢圓形。還有其他系列採用了更複雜的形狀象徵,但從來沒有問世過──理由很充分,因為比起有用,它們反而更容易讓人搞混。
接著,設計師們嘗試了別的策略,以建築做為郵票的設計基礎,取代繪畫、錢幣或數字象徵。賽西爾.吉本斯(Cecil Gibbons)是專門研究這個主題的集郵家,他說這種新的建築風郵票「糟透了」。設計圖被切割成許多方塊,好像這張郵票是用劈得很粗的大理石堆出來的。還有些看上去好像建得太趕了點,所以石塊之間沒有完全密合。圖1.2底下有兩枚複製品。左下角的郵票是由小方塊拼出來的,而方塊不怎麼密合(方塊的間隙有一點陰影)。右下角那張則讓人想起某個有大理石裝飾的圓窗。
砌石系列之後,設計師們轉向了紋章和盾徽。他們的郵票使用了小盾徽,還用了一排排的皇室紋樣做分隔,維多利亞的頭像開始像個戴在傳統盾徽上的頭盔,郵票上滿是晦澀難懂的符號。
從這個角度,我們很容易就能弄懂郵票設計的歷史。每種新方案都是一種新的隱喻:首先是油畫,然後是錢幣,然後是數字象徵,然後是砌石,然後是紋章……。喬治五世(一九一○至一九三六年在位)是一位集郵家,他主政時期的郵票引進了橫向的「紀念」版,給了郵票更多空間。一九二九年,英國發行了第一張無邊框郵票,或者應該說,這是第一張以白紙邊緣做為邊框的郵票。身處在現今這個時代,什麼都有可能了,有三角形郵票,浮雕表面郵票,甚至還有3D立體郵票;但這些基本的設計問題從來沒有得到解決。最根本的問題是,我們依然認為郵票不得不取樣於某些事物(像是繪畫或砌石),而不把它們當成一群自有其主權的小小物體。
之後發行的郵票,幾乎不可能逃過黑便士一開始就觸及的這些問題。十九世紀,一個又一個國家印製了外表和英國一模一樣的郵票,不然就是從英國的創新中借鑑了他們的設計。義大利、德國、法國和美國都是從英國設計師們探索過的主題變體中起步的。即使在今天,郵票設計也非常集中,世界上許多比較小的國家,郵票都由紐約少數幾家公司製作。蒙古早期的郵票是在匈牙利設計的,做為兩國長期協議的一部分,而匈牙利藝術家們又被英國設計影響。十九世紀時印度的一些土邦,如科欽、阿爾瓦爾與奔迪、賈拉瓦爾,以及特拉凡科,這些地方的郵票通常都在英國中部的一個辦公室裡設計,和早期的英國郵票有著相同的古典式邊框(圖1.3)。維多利亞頭像則被各種異國風的東西取代,像這枚科欽郵票就有一只因陀羅的貝殼和一把儀仗傘。尼泊爾的郵票有尼泊爾的象徵──一頂尼泊爾王冠和兩把交叉的廓爾喀彎刀。蒙古郵票有索永布圖案,這是一種盾徽。想找到真正遠離歐洲影響的郵票,必須往一些非常貧窮而與世隔絕的地方找,這些地方因為這兩個原因,根本沒有能力做出歐洲水準的印刷與設計。例如印度土邦博爾早期發行的部分郵票就只是一些彩色暈染圖,只不過被承認是郵票而已(圖1.4)。
郵票之所以被忽視,是因為裡面的政治元素受到簡化,圖樣也沒有下功夫的價值。它們傾向於簡單,從其他藝術借鑑想法。偶爾郵票也可能會說一些新的東西,或者用一種新的方式說,但大多數時間,郵票一再呈現的,只是一個國家的民族主義或藝術審美的最低共同點。二十世紀中葉以來,世界的普遍趨勢一直是無害或滑稽的主題:花卉、動物、電影明星、陳腔濫調。郵票一年比一年更平凡無奇、更甜美、也更幼稚,像是在為它們問世的第一個世紀時那陣激進濫情的民族主義贖罪。
每隔一陣子,郵票都可能在政治和藝術方面展現新意。新獨立的愛爾蘭自由邦(一九二二~一九四九年)發行的郵票就是一個例子。愛爾蘭剛剛贏得獨立,十分嚴肅認真看待自己。凝重的中世紀風格象徵──三葉草、愛爾蘭豎琴、阿爾斯特紅手──以沉鬱的綠色和棕色印出來。郵票上的文字幾乎不用英語,而使用愛爾蘭語,或是和拉丁語雙語並行。等到愛爾蘭在一九五○年代解除貿易限制,郵票才以現代方式開始輕鬆有趣起來。
在我們急著想變得隨和的時候,我們基本上已經把「郵票可以富含有趣的意義」這個想法丟失了;在我們對現代效率的渴望下,我們忘了郵票可以是一個小小的世界,充滿了幾乎看不見的細節。早期的美國郵票製作精細非凡(圖1.5,最下排),近乎顯微程度的線條產生了一種美妙、閃閃發光的效果;小小的「馬達」狀渦卷裝飾紋樣即使在這張放大圖上也難以看清。右上角那張郵票有些線條實在太細,已經完全看不出是線了。這樣製作,即使是四分之一英寸寬的景色看起來也很廣闊,充滿了光線、距離和空間。把它拿來和中間那些郵票比一下,那是最近為了向老郵票致敬而印製的。新郵票既粗糙、簡陋又無趣。很顯然,這些郵票沒有人會想看。天空布滿了破折號,看起來像一排排遷徙的雁鵝,圖的外圍還繞了一圈假珍珠。
我不會說所有的郵票設計都應該跟這些老郵票一樣精細──但至少,這些老郵票知道不能讓所有東西一望到底。你被一個小小的畫面吸引,越拉越近,驚嘆於它的深度和細節,這是一種美妙的感覺。十九世紀的郵票可以發揮這種魔力,現在我們有的全是些彩色紙片,幾乎沒有能吸引目光的東西。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449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