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微觀類型下的受動標記研究:基於音韻及語法介面
滿額折
微觀類型下的受動標記研究:基於音韻及語法介面
微觀類型下的受動標記研究:基於音韻及語法介面
微觀類型下的受動標記研究:基於音韻及語法介面
微觀類型下的受動標記研究:基於音韻及語法介面
微觀類型下的受動標記研究:基於音韻及語法介面

微觀類型下的受動標記研究:基於音韻及語法介面

定  價:NT$ 560 元
優惠價:90504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55元
庫存:2
可得紅利積點:1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本書以理據分析語言事實,參照其他跨語言材料,由小見大窺探語言普遍性,建立語言類型下的受動標記發展脈絡,成就漢語方言被動標記的新探索。運用方言比較語法突顯漢語及其方言特色,並且從古漢語語法找尋歷史發展,引進語法分析,達到發掘語言事實和理論分析的雙面適切性。本書落實宏觀研究精神,跨方言、跨區域及世界語言內向受動被動式的異同,包含動詞語義來源、語法化歷程、句式結構和論旨角色變化,語言操作不同的語法策略,體現外向主動和內向受動的區別。核心觀點認為被動句式在歷史上由原初的多樣分工,經由類推及句式競爭後,逐漸趨同為某一類被動標記,但因歷史殘存不一,所以在方言表現上呈現非均質的語法擴散。

作者簡介

陳菘霖
現職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專任助理教授,二○一四至二○一八任職於廈門大學海外教育學院。近年研究立基於中文、語文教育、語言學三大領域。研究領域涵蓋了理論語言學和應用語言學兩個面向,曾在《漢語學報》、《華語文教學研究》、《南大語言文化學報》(新加坡) 、《中國社會語言學》、《中國語文研究》(香港中文大學)發表文章。二○一三年獲得美國外語教師學會(ACTFL)認證證書,二○一六年獲得第十屆中國社會語言學國際研討會青年學者優秀論文三等獎。

目次

目次
如蝶振翼―《文史新視界叢刊》總序一 車行健 1
總序二 劉芝慶、邱偉雲 5
方序 方環海 1
第一章 緒論 1
1 被動式與被動表達 1
1.1 被動語態、被動化與被動標記 1
1.2 漢語史中的被動標記 5
2 研究主題 8
2.1 從漢語史觀點討論「吃」(喫)的音義性質 8
2.2 被動標記「吃」(喫)、「乞」的歷時方言語法發展 9
3 論述範圍及組織架構 11
3.1 詞彙擴散中的漢語、方言與歷史語法 11
3.2 內容架構 14
4 語料來源及體例說明 16
第二章 文獻探討與南北方言觀察 19
2.1 文獻探討 19
2.1.1 平山久雄(2004)「吃」(喫)的音義問題 19
2.1.2 對於「吃」(喫)音義的評述 21
2.1.3 近代漢語「吃」(喫)、「乞」的混用及被動考源 23
2.1.4 對「吃」(喫)、「乞」被動考源的評述 28
2.2 南、北方言的語料觀察 33
2.2.1 閩方言中「乞」的使用分佈 33
2.2.2 北方方言中「叫」、「讓」、「給」的使用分佈 46
第三章 「吃」和「喫」的字源關係 51
3.1 前言 51
3.2 「齧」與「齕」的通假及部件替代 52
3.3 「齧」與「喫」的字形語義關係 56
3.3.1 「喫」、「齧」語義有別 59
3.3.2 「喫」的語義陳述對象擴大 62
3.4 「喫」與「吃口吃」的混用 66
3.5 「齕」與「吃」的字形及語義關係 69
3.5.1 「吃(口吃)」及「吃(飲食)」義的混用情形 69
3.5.2 「喫(飲食)」與「吃(飲食)」的混用機制 73
3.6 本章結論 80
第四章 詞彙擴散下「喫」、「吃」的歷史音變兼論現代方言「齧」、「齕」的語音對應 83
4.1 現代漢語方言「吃」字的語音表現 83
4.2 「舌冠音」組―詞彙擴散下的歷時音變 88
4.2.1 聲符「乞」、「契」的混用 88
4.2.2 顎化音的翹舌現象 92
4.2.3 翹舌聲母的歷史來源―知、莊、章合流 96
4.3 詞彙擴散下「喫」的歷史音變 100
4.3.1 漢語方言中顎前音翹舌化的例證 108
4.3.2 小結 110
4.4 現代音理對顎前音翹舌化的解釋 113
4.4.1 小結 123
4.5 詞彙擴散的另一例證―蒙、滿譯音 126
4.5.1 滿語譯音 126
4.5.2 元秘史中的譯音 133
4.6 「非舌冠音」組的歷時與共時語音對應 139
4.6.1 「齧」組的方言對應 139
4.6.2 「齕」組的方言對應 142
4.6.3 閩方言裡的「喫」與「乞」 146
4.7 本章結論 150
第五章 跨語言的觀察及理論架構 153
5.1 英語「Get」的啟發 153
5.2 假設與討論 159
5.2.1 「get…to/for」和「乞」的雙賓句 159
5.2.2 「got+P.P.」和被動標記「乞」 166
5.3 理論架構 170
5.3.1 雙賓結構的形成―建立在連動、與格的框架下 170
5.3.2 施受同詞―詞義分解與中心語移位 178
5.3.3 語義角色―原型施事及原型受事 180
5.4 本章結論 186
第六章 雙賓結構「乞」的形成及其辨義 189
6.1 雙賓給予義「乞」的出現年代 189
6.2 雙賓結構給予義「乞」和「乞與」的產生 193
6.2.1 連動式裡動後的「乞」―語法化與格標記 194
6.2.2 「乞」的雙賓結構―與格和雙賓結構的轉換 195
6.2.3 連動式裡動前的「乞」―主要動詞 201
6.2.4 小結 204
6.3 雙賓結構與複合雙賓式的關係―語法化、重新分析及詞彙化 205
6.3.1 「乞」的雙賓結構與複合雙賓式 215
6.3.2 餘論―連動式中心語和雙賓結構的形成關係 218
6.3.3 方言資料裡的雙賓及與格標記 220
6.4 被動標記「乞」來源於雙賓給予義的可能性 223
6.5 本章結論 229
第七章 「乞」、「喫」(吃)被動式的使用觀察及「乞」求取―被動的成因推測 233
7.1 唐代文獻裡的被動標記「乞」、「喫」 233
7.2 宋代時期「喫」的穩固期 240
7.2.1 「喫」與「吃」的音韻關係 243
7.3 元明清被動標記「乞」、「喫」和「吃」的分佈情形 246
7.3.1 元代「乞」、「喫」和「吃」的並進期及相關語言現象 246
7.3.2 明清方言文獻裡的「乞」、「吃」、「喫」被動式 250
7.3.3 語言變異與變化下的解釋 257
7.3.4 餘論―動補結構中表示遭受義的「乞」、「喫」、「吃」 259
7.4 歷史語言中的被動式 263
7.4.1 長短「被」字式的形式 264
7.4.2 長短「被」字式的關係 267
7.4.3 討論―類推效應下的「乞」字式 269
7.5 短被動「乞」的形成 274
7.5.1 非自願性及賓語的模糊性 275
7.5.2 高頻句式與賓語擴展 278
7.5.3 小結―短被動「乞」的重新分析與不幸說 281
7.6 長被動「乞」的形成 281
7.6.1 原型施事、受事下「於+NP」的語義角色選擇 282
7.6.2 「於」與被動結構―句法形式與動詞形態 288
7.6.3 由NP1+乞+V+於+NP2―衍生為長被動「乞」 294
7.7 跨語言「求取」類的被動用法 303
7.8 本章結論 312
第八章 結論與展望 315
8.1 研究結論 315
8.1.1 「喫」、「吃」異形同音同義與「齧」、「齕」的字源關係 315
8.1.2 雙賓結構與被動式―施受同詞 316
8.2 未來展望 320
8.2.1 研究不足之處 320
8.2.2 尚待討論的議題 321
參考文獻 327
索引 349
附件
附件一 福建省方言分區示意圖 369
附件二 閩方言被動標記「乞」、「乞與」和「與」的使用分佈 370
附件三 閩南地區被動標記的使用分佈 371
附件四 閩東及莆仙方言被動標記分佈 372
附件五 北方方言被動標記的使用分佈 373
附件六 中國歷史朝代西元對照簡表 374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504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