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12/26年度盤點作業,門市店休一天,網路書店將暫停出貨,12/27將恢復正常營業,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超腦零極限:抗老化、救肥胖、解憂鬱,哈佛教授的大腦煉金術
滿額折

超腦零極限:抗老化、救肥胖、解憂鬱,哈佛教授的大腦煉金術

商品資訊

定價
:NT$ 420 元
優惠價
90378
絕版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2013年度,臺灣出版應用科學類TOP1
「紐約時報」暢銷書,Amazon讀者評價4.5顆星

國際權威雙作者,聯手突破人類極限
如何「解鎖」大腦?啟動基礎大腦之上的「超腦」
實際解決生活難題,感受生而為人的幸福美好!

在生理性的大腦之上,有一個靜觀一切的超然存在――「超腦」
它是一個全知的創造者,可以讓大腦做更極致的發揮。

【「超腦」的能耐,超乎你的想像】
反轉老化,延長壽命
主動修復細胞
強化基因優勢
修補記憶缺損,避免失智
強化細胞IQ
自然戒除上癮症狀
大幅改善學習效能
自動過濾負面想法,掃除憂鬱
排拒環境危險因子
強化自我療癒,擺脫病痛

大腦是人類身上的小宇宙,潛力深不可測,只要出力十分之一,它就能從容地應付日常所需。這樣的「基礎大腦」敷衍你,讓你誤以為你的能力就是這樣,而甘於接受先天體質不良的基因判斷,認命老化帶來的種種病痛與能力喪失……然而,你錯了。

腦神經科學家告訴我們,人類大腦含有大約一千億個神經細胞,形成從一兆到一千兆個稱為突觸的接頭。為了回應周遭環境,這些接頭不斷在重組。這樣驚人的活動量,每天都在你的腦袋裡靜默無聲地運作。

但是,這些回應多數是出於大腦的自動駕駛模式,只能讓你的表現安份守己,無法突破自我的限制,無論是心理或生理都一樣。當你困在自我超越的瓶頸裡,或是為病痛衰老而受苦,你該想想,在醫藥科學之外,還有什麼辦法能讓我們甩掉這一切束縛?

現在,你的意識可以當家作主,升級大腦成為「超腦」。你那不足三磅重的大腦,有能力進行不可思議的療癒及持續不斷的重塑。這個「超腦」,可以解決「基礎大腦」難以解決的人生難題,甚至病痛,提升生命的品質,更深刻感受到生而為人的幸福及美好。

這兩位學有專精的作者一起攜手,結合最先進的研究與心靈智慧,引導你踏出人類演化的一大步,破除限制大腦潛能的常見迷思,讓你跟你的大腦重新建立一個良性的互動關係,藉此改變你的生命及人生。你將擁有不可思議的自我療癒能力,自然脫離老化、憂鬱、文明病,迎向一個超級人生。

【各界讚譽】

「《超腦零極限》是一本大腦的使用者手冊,立論依據並非過時的資訊,而是世上最先進的研究結果,為讀者提供全新的不同觀點,而且確實有效!從過度肥胖到憂鬱症和焦慮症,能幫助各種類型的自我療癒。請閱讀此書,它一定會改變你的信念、行為與人生。」
──肯恩.威爾伯(Ken Wilber),暢銷書《恩寵與勇氣》作者

「在這本精采的著作中,喬布拉與譚茲清楚說明現代科學界最先進的突破,如何幫助你充分利用神奇的三磅宇宙。」
──拜倫.卡拉蘇醫師(T. Byram Karasu),愛因斯坦醫學院精神病學與行為科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兩位各有專長的世界級專家生動描繪大腦的精采故事,洗鍊的深知灼見將幫助你的大腦常保年輕。」
──梅默特.奧茲醫師(Mehmet Oz),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教授兼外科副主任

「狄帕克.喬布拉的每本著作都很精采。這次他與魯道夫.譚茲合著了《超腦零極限》,這本可以輕鬆閱讀的著作一定能幫你發揮最大潛能。」
──賴瑞.金(Larry King),知名電視節目主持人

「《超腦零極限》一書中的故事與科學原理,闡述了內在感知如何讓我們擺脫自動駕駛模式,打開通往新生活的大門。在這樣的新生活裡,我們將與自己和我們身處的廣大世界有更豐富的連結。何不趁現在創造一個更幸福、更有意義的人生?」
──丹尼爾.席格醫師(Daniel J. Siegel),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院第七感研究中心執行長兼教授

「解讀大腦之謎,拆穿最常見的迷思,同時提供有力又實用的做法,幫助讀者找到屬於自己的超級大腦。如果想讓自己最有力的工具保持健康、長壽,發揮最大潛能,一定要看《超腦零極限》。」
──狄恩.歐尼斯醫師(Dean Ornish),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系臨床教授

「驚人巨作……請仔細閱讀,再用全新的超級大腦吸收內容。」
──韋恩.戴爾博士(Wayne W. Dyer),《正能量修成手冊》作者

「整合心智與大腦科學所產生的智慧,喬布拉與譚茲提供了重要而實用的建議,能幫助我們促進幸福,過著更有意義的人生。」
──威廉.摩布利醫師(William Mobley),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阿茲海默症研究中心主任

「尼采說:『人類是唯一需要被鼓勵努力活下去的動物。』精準地點出人不認識自己的神奇,未認知到人本身就是奧祕與奇蹟。兩位各有專精的作者,駕馭豐富的大腦科學新知與靈性洞察智慧,給出了確實可行的應用技巧,足以令人當下活得更好,不愧為一本希望之書。」
──廖閱鵬,美國催眠治療師學會催眠導師

作者簡介

狄帕克‧喬布拉醫師(Deepak Chopra, M.D.)

「喬布拉基金會」創辦人,「喬布拉健康中心」共同創辦人,世界知名整合醫學先驅。名列《世界郵報》與《哈芬登郵報》全球網路調查,世界最具影響力思考家第17名、醫學領域最具影響力思考家第1名。著作以43種語言流通,包括多本「紐約時報」暢銷書。著有《超腦零極限》、《超基因讓你不生病》、《意識宇宙簡史》等書。

魯道夫.譚茲 博士(Rudolph E. Tanzi, Ph.D.)

哈佛大學約瑟夫與蘿絲甘迺迪獎助神經學教授,麻州綜合醫院遺傳學與老化研究部主任。1980年代開始研究神經疾病遺傳學,並分離出第一個阿茲海默症基因,畢生致力於開發治癒阿茲海默症的新療法。學術生涯獲獎無數,曾參與發表逾四百多篇科學研究論文。著有《超腦零極限》、《超基因讓你不生病》等書。

隋芃

輔仁大學翻譯學研究所畢。從事翻譯十餘年,熱愛閱讀與旅行。相信人類的靈魂只是來地球短暫旅行,有一天,我們終將再相遇。譯作有《源場:超自然關鍵報告》、《死過一次才學會愛》、《宇宙從我心中生起:羅伯・蘭薩的生命宇宙論》等書。

【作者序】心智是騎士,大腦是馬,而握著疆繩的是你(節錄)
如果你凡事只用有形證據來測量,世界上有太多無形的東西會被你忽視,比如愛與同情心。完成這本書之後,我終於理解:對再平凡不過的生活來說,上帝並非奢侈的存在或附加的存在。在宗教組織之外(雖然已有許多人摒棄了宗教),人們需要意識做為源頭。如果什麼都沒有,我們將會像第一部《超人》裡的女主角露易絲.連恩一樣,從摩天大樓頂端被拋下來,一路往地面墜落。看見她墜樓的克拉克.肯特衝進電話亭,第一次換上他的超人裝。他一飛沖天接住露易絲,說道:「別擔心,小姐,我接住妳了。」露易絲害怕地睜大眼睛,她大叫:「那誰來接住你?」
同樣的問題也適用於意識。它需要某樣東西或某個人的支持,而這個某人就是無限的意識,我們一向稱它為「上帝」。如果沒有上帝,祂就必須被創造出來。為什麼?請仔細想想「大腦第一」的理論,倘若意識真的像這個理論的擁護者所說的只是源自大腦裡的化學交互作用,所以我們根本不需要上帝,原子跟分子自己就能把心智照顧好。
但是我們的論點是大腦不可能創造意識。從來沒有人能證實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可以讓鹽、葡萄糖、鉀和水學會思考。現代人覺得古人崇拜樹靈、山神、圖騰等神靈是原始、民智未開的表現;沒錯,我們的祖先認為凡是物體都有心智,但神經科學宣稱思想來自大腦的化學物質,這不也是一種萬物有靈論嗎?
事實恰恰相反,是意識(心智的無形代理人)創造了大腦,而且打從第一個能感知這個世界的生物出現以來,一直都是意識在支配大腦。隨著意識的演化,它會調整大腦來配合它的目的,因為大腦是心智唯一的有形代理人。
用這種方式扭轉神經科學的見解,一開始當然會令人震驚,但是這麼做能讓上帝重生(當然上帝從未死去)。請你暫時放下你對上帝原本的想像,然後想像一個所有特質跟你一模一樣的心智。它會思考,會創造;它喜歡各種新的可能性;它能愛也懂得愛,而且它最愛的就是生命本身。這就是上帝的心智。這個心智之所以具有爭議性,是因為它沒有固定的位置。它跨越所有疆界,無邊無際。它無所不在,超越過去、現在和未來。每一個靈性傳統都認為這就是上帝。然而,這樣的觀念已隨著時間消逝,現在我們把上帝當成信仰,而非一個本該如此的事實。
心智一直都在,而且瀰漫了整個宇宙。如果這個想法太難接受,那就想想中世紀用天然磁石來航海的人:磁石吊在線上,指著北方,是原始的指南針。如果你告訴那時候的航海員磁力無所不在,不是只存在一顆石頭裡,他會相信你嗎?
今天我們假設每個人都有心智,它就像握著磁石的航海員一樣緊握著一片珍貴的意識。但事實上,我們共享著同一個心智,雖然它存在於每一個小小的人類身上,卻沒有失去無邊無際的狀態。
我們與自己的想法和渴望緊密相依,所以才會常把「我的心意」(my mind)掛在嘴邊。但意識可能是一種場域,就像電磁場一樣,蔓延全宇宙。這些電子訊號滲透進大腦,但是我們不會說「我的電力」,而是說「我的心意」。量子物理學的先驅歐文.薛丁格(Erwin Schrödinger)曾在不同的場合針對這個議題直接發表看法,以下是其中三個:
「分割或增加意識毫無意義。」
「事實上,只有一個心智。」
「意識是沒有複數狀態的單一存在。」
如果你覺得這聽起來還是太抽象,可以想想雖然我們為了方便而把空間跟時間切割成小段,但其實宇宙只有單一的空間和時間。
總有一天科學會追上這些議題。這是無可避免的,因為事情已經起了頭。丟一顆石頭到池塘裡,沒人知道漣漪會擴散到多遠。一個多世紀前推動量子革命的馬克斯.普朗克(Max Planck),曾說過一句奇妙又神祕的話:「宇宙早已知道我們即將到來。」心智場至少跟宇宙一樣年代古老,而人類大腦卻是演化的產物。大腦接下來將會如何演化?沒有人知道,但是我願意相信下一步就是大躍進,好讓我們都能接受源自古梵文的一個詞:Aham Brahmasmi,意思是「我是宇宙」。這看起來像是跳回到過去,但是吠陀先知的這句話出自一個更高層次的覺察力。無論經過多少時間,「我是誰?」都是一個亙古不變的大哉問。如果現代人能追上古老的智慧,必能造成驚人的結果。有何不可呢?
無論是佛陀、耶穌、聖哲或開悟的印度智者,他們的大腦都已到達一個高度,足以啟發好幾世紀的人類。但是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他們的大腦跟現在任何一個健康的成年人毫無二致。
佛陀的大腦跟隨心智的引導,這就是為什麼每個偉大的靈性導師都宣稱任何人都能完成他們走過的旅程。問題在於你是否願意跨出第一步,並留意大腦接收到的微妙訊號。既然我們的大腦已經調諧到量子的層次,當然能接收到宇宙的任何訊息。所以,上帝並未偏心偉大的聖徒、賢者與先知,他們只是比你我更勇敢,大膽跟隨引領他們找到覺察力源頭的線索。
如果過去那些受到啟迪的智者精通科學語言,他們可能會說:「宇宙是一個不停流動著、不可分割的整體。」當然這句話不是古代聖哲說的,而是出自一位有遠見的英格蘭物理學家大衛.波姆(David Bohm)。這句話的意思等同於「你不可能踏進同一條河的同一個地方兩次」。神祕的謎團搖身一變,成為科學上的假設。
我是一個樂觀的人,我希望能在十年後看見意識被科學全面的接受。把我們困在凡塵俗世裡的障礙,是我們自己製造出來的。有些障礙把世界區分成「裡面」跟「外面」;有些障礙把人類心智獨立出來,視為宇宙獨一無二的產物,並認為若少了人類心智,宇宙就沒有了智慧─這就是現行宇宙論的主張。然而,思辨的火花讓越來越多的宇宙學家開始大膽探索新方向,這個新方向是:宇宙擁有智慧、創造力及自我覺察力。這樣的宇宙的確會知道我們即將到來。
本書觸及了許多困難的觀念。不過,有一個觀念是其他觀念的基礎,那就是:創造實相是每個人的任務。這個世界沒有真實的樣貌,也不可能永遠固定不變。實相會不斷演化(謝天謝地),最大的線索就在你的大腦裡。實相一個接一個被裝進大腦裡,爬蟲腦的實相還在我們的大腦裡,但是透過演化,它被納入更高階的實相中,每一個實相都對應到一個新的生理結構。
此時此刻,每一個人的大腦都映照出自己的實相。你的心智是騎士,你的大腦是馬。騎過馬的人都知道馬會畏怯,會抗拒轡頭,會害怕,會停下來吃路邊的青草,或是快速衝回家。騎士緊緊抓牢韁繩,但是大部分時候情況都在他的掌控之中。當原本的印記、衝動、驅動力和習慣想要反客為主時,就會出現這些插曲,這時候我們會緊緊抓住大腦的韁繩。馬兒再怎麼橫衝直撞,瘋狂的程度都比不上大腦。藥物上癮、精神分裂症與許多其他病症的生理偏差,都是不爭的事實。
然而多數時候,主控權都在心智手裡。我們一直都握有意識的控制權。大腦一旦受到啟發,潛力無窮無盡。如果有人因為不相信有超級大腦而背棄它,那就太可笑了,原因是:如果你能看見自己尚未開發的潛力,就會明白你已經擁有了一顆超級大腦。
狄帕克.喬布拉(Deepak Chopra)

目次

【作者序】心智是騎士,大腦是馬,而握著疆繩的是你 狄帕克‧喬布拉
【作者序】支配大腦,就能支配你的現實 魯道夫.譚茲

第一部:突破人類極限
1.零極限,大腦的黃金時代
2.強者恆強,打破大腦的五大迷思
3.超腦的各路英雄

第二部:創造實相世界
4.你的大腦,你的世界
5.無限升級,你的大腦正在演化
6.情緒腦:處理情緒與記憶的中樞
7.從智能到直覺
8.尋找永恆的幸福

第三部:啟動超級大腦
9.訓練大腦對抗老化
10.在終點之前,開發大腦之旅
11.真實的錯覺

【超腦的解決方案索引】
超腦解方1:記憶力衰退
超腦解方2:憂鬱症
超腦解方3:肥胖
超腦解方4:焦慮
超腦解方5:個人危機
超腦解方6:找出你的個人力量
超腦解方7:自我療癒
超腦解方8:壽命最大化
超腦解方9:找到神
超腦解方10:幸福感

書摘/試閱

第一部:突破人類極限
1.零極限,大腦的黃金時代(節錄)
心智跟大腦,一種全新的關係
一九五五年,當七十六歲的愛因斯坦辭世時,世人對這個二十世紀最著名的腦袋充滿了好奇。當時普遍認為愛因斯坦的天賦異稟一定有某種生理上的原因,所以就解剖了他的大腦。愛因斯坦的大腦推翻了大腦越大、思考能力越強的期望,因為他的大腦重量比平均值還輕了一○%。
那時正是開始探索基因的年代,關於新突觸連結(synaptic connection)如何形成的先進理論,還要再過幾十年才會出現。
雖然我們看不到基因如何運作,但是可以觀察神經元的特化突起──軸突(axon)與樹突(dendrite)的生成,這是能讓腦細胞彼此連結的線狀延伸物。現在我們已經知道,直到生命結束之前,大腦都會不斷形成新的軸突與樹突,這種特質為防止退化帶來無窮的希望(大腦產生這類新連結的能力十分驚人,即將出生的胎兒每分鐘會長出二十五萬個腦細胞,相當於每分鐘形成數百萬個突觸連結)。
儘管如此,我們依然跟當年急著告訴全世界愛因斯坦擁有古怪大腦的記者一樣天真,因為我們仍舊把重點放在生理特性上,人類與大腦之間的關係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想想學校裡那些充滿挫折感的學生,每間教室裡都有這樣的學生,他們通常會坐在最後一排,行為模式令人鼻酸。
首先,他們會試著迎頭趕上其他孩子,但失敗之後,不管是什麼原因,都會開始感到氣餒。於是他們不再努力趕上那些成功的孩子,下一個階段就是透過行為來發洩,例如發出噪音搗亂或惡作劇來引起注意,因為每個孩子都需要關注,就算是負面的關注也好。慢慢的,這些孩子會發現這麼做毫無益處,發洩的行為只會帶來更多的否定與處罰。這時就會進入最後階段:陰鬱的沉默。他們不再努力跟上課業,其他孩子則覺得他們反應又慢又笨,跟大家格格不入。學校變成令人窒息的監獄,而不是充實生命的場所。
這種行為的循環模式,對大腦的影響不易察覺。我們現在知道嬰兒出生時,大腦的發育已達九○%,而且已形成了數百萬個備用的突觸連結。剛出生的頭幾年,幾乎都在排除未使用的連結,以及建立新連結來學習新技術。我們可以推測,總是充滿挫折感的孩子中止了這個揀選及重建的過程,他們沒能學習有用的技術,所以未使用的大腦部位就日漸萎縮了。沮喪會造成全面性的影響,包括大腦、心理、情緒、行為與未來人生中的機會。
大腦要正常運作,需要不斷刺激。但是顯然的,刺激的重要性還不如孩子的感受,而感受是精神與心理層面的問題。沮喪的孩子與大腦所建立的關係,不同於獲得鼓勵的孩子,兩者的大腦反應也完全不一樣。
心智與大腦要以全新的方式連結,其中的關鍵是來自一個人的決心、目的、耐心、希望與勤勉,而與生理無關。我們可以用以下這十個原則來總結這種關係。
1.建立關係的過程需要回饋迴路(feedback loop)。
2.這些回饋迴路具有智慧及適應力。
3.大腦處於平衡或失衡的動態之中,但是整體而言會趨於平衡,也就是所謂的恆定性(動態平衡)。
4.我們透過大腦進行演化和發展,並由我們的意圖來引導。
5.自我反思會把我們往前推向未知的領域。
6.大腦的許多區塊同步協調合作。
7.我們有能力監控覺察力的許多層面,但我們通常只專注其中一個層面,例如清醒、睡眠或作夢。
8.已知世界的所有屬性,例如影像、聲音、觸感和味道,都是心智與大腦交互作用下的神奇產物。
9.意識來自於心智,不是大腦。
10.只有意識才能了解意識。單靠大腦分析事實,所得到的制化式說明不足以了解意識。
這些都是重要的概念,還需要進一步說明,在此先提出來讓大家有個初步認識。光是把第一個原則裡的「回饋迴路」這四個字拿出來,就能把醫學系的學生唬住一整年。我們的身體是一個由無數微小迴路組成的巨大回饋迴路,每個細胞都會互相對話並仔細聆聽回應,這就是回饋的單純本質。
就像你家客廳裡的恆溫器會偵測溫度一樣,溫度太低就打開暖氣,溫度上升,恆溫器也會在接收到訊息後把暖氣關掉。身體裡同樣也有類似的控制裝置。一旦你出現某個想法,大腦就會把訊息送到心臟,如果這是一則興奮、恐懼或其他類似狀態的訊息,就會導致心跳加快。這時大腦會送出一個反制訊息(counter-message)讓心臟放慢速度,萬一回饋迴路故障了,麻煩就大了,因為心臟就會像一輛高速行駛卻煞車失靈的汽車一樣。
再舉一例說明。服用類固醇的病人以人工類固醇取代內分泌系統所製造的天然類固醇,服用的時間越長,天然類固醇就分泌得越少,久而久之,腎上腺就會萎縮。心跳加快時,腎上腺會發送減緩心跳的訊息,如果病人突然停止服用類固醇而不是慢慢減量,在腎上腺還來不及重新生長前,身體可能會無法煞車。在這樣的情況下,假設有人在你身後大吼嚇你一跳,就會使你的心跳加快到失控。結果就是心臟病發作。
像這樣的可能性,讓回饋迴路變得有趣。大腦回饋還有其他更為有趣的應用方式。比如說,一個普通人接上生物回饋裝置(biofeedback machine)後,可以快速學會控制原本是自動運作的生理機制,例如降低血壓或改變心跳,還能引發靜坐禪修和藝術創作時才會出現的α波狀態。
但是,不一定要靠生物回饋裝置,你才做得到。試試以下的練習:看著自己的掌心,邊看邊用心感受。想像掌心溫度越來越高,持續凝視掌心,全神貫注提高掌心溫度。你會發現手掌顏色越來越紅。注意力持續集中,掌心就會變得越來越熱、越來越紅。西藏喇嘛使用這種簡單的生物回饋迴路使身體變得暖和,這種高級禪修的技巧叫做「吐默」(tumo)。西藏修行者會練習「吐默呼吸法」,以呼吸、意念來增強丹田蘊藏的熱來暖和身體,整夜坐在寒冷的冰洞裡冥想,身上只穿著單薄的僧袍。這種簡單的回饋迴路令人好奇不已,因為單靠心中的意念就能做到的事情,可能無窮無盡。比如說,佛教僧侶的慈悲心狀態,要大腦前額葉皮質產生生理變化才會出現。值得注意的是,他們的大腦並不是自主完成了這件事,而是遵循了來自心智的指令。我們由此跨越了一道疆界:當回饋迴路維持正常的心跳頻率時,呈現的是一個不由自主的機制:它利用了你。但是如果你刻意改變心跳,例如想像有人跟你耍浪漫,就變成是你利用了它。
透過這個概念,我們可以決定人生要過得快樂或悲慘。
以中風病患為例。現在,就算是嚴重的中風患者也有很高的存活率,部分要歸功於更好的醫療品質。但是,生存不等於復原,能使中風患者從癱瘓狀態復原的藥物,目前尚未出現良好的成效。就像那些沮喪的學生一樣,中風患者的復原程度似乎也取決於回饋迴路。在過去,中風重症者只能坐在輪椅上接受醫療照護,使用沒有中風的另一側身體,因為這是阻力最小的方法。相反的,現在的復健方式,則是積極使用阻力最大的那一側身體:如果病人的左手癱瘓,治療師會叫病人只用左手拿咖啡杯或梳頭。
一開始就做到,當然不可能,光是要舉起癱瘓的手就很困難了。但是只要病人不斷重複使用癱瘓的肢體,就能建立新的回饋迴路,讓大腦慢慢適應並製造新功能。目前,我們已經在密集復健的病人身上看見良好的復原成效,他們可以正常走路、說話及使用四肢,就算這些功能早在二十年前就已經萎縮,依然成效驚人。
超級大腦的超級任務:使用大腦的方式決定了你的未來
以上我們所要說明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超級大腦在生物學與經驗這兩個世界之間搭起了一座橋梁。生物學擅長解釋的是生理過程,卻無法說明主觀經驗的意義與目的。
身為沮喪的學生或癱瘓的中風病人,到底是什麼感覺?以這個問題為衡量標準,生物學的資格就只能排在末尾。想了解自己就必須了解這兩個世界,否則我們將陷入生物學的一大謬誤─人類受到大腦控制。不管心智與大腦理論之間有哪些爭論,我們的目標很明確:我們要支配大腦,而不是被大腦支配。
神經科學的重大突破都指著同一個方向:人類大腦的能耐遠遠超過每個人的想像。事實上,大腦之所以發展受限,是我們自己困住了大腦,而不是大腦本身的生理缺陷,這點與舊觀念完全相反。例如,在我接受醫學與科學訓練時,對於記憶的性質完全無解。當時流行一句話:「我們對記憶的了解程度,就像腦袋裡裝滿了木屑。」幸好後來出現了大腦掃描,讓研究人員可以即時觀察大腦「發亮」的區域,也就是受試者想起特定回憶時神經元放電的區域。或許我們可以這麼說,現在休士頓巨蛋體育館的屋頂換成透明玻璃了。
但記憶依然難以捉摸。記憶不會在腦細胞留下任何生理痕跡,沒有人知道大腦如何儲存記憶。但我們不能因此就為大腦的記憶能力設限。
有個年輕的印度數學天才做了一場示範,她被要求把兩個長達32位數的數字相乘,而且只能用心算。在聽見題目幾秒之後,她給出了一個64或65位數的答案。一般來說,多數人如果只看一眼,平均只能記住六或七位數。哪一種記憶力才算正常?是一般人或這個數學天才?與其說這位數學天才的基因比較好或擁有特殊天賦,不如問自己一個問題:你有沒有訓練大腦的超強記憶力?市面上有訓練記憶力的課程,普通人接受訓練後也可以背誦欽定版《聖經》,他們使用的基因與天賦也是與生俱來的。關鍵就在於:你是如何與大腦建立關係的。只要設立更高的期待,你也可以進入功能更高的境界。
人類大腦最獨特的一點,在於只要它覺得自己可以做到,就一定能做到。當你說:「我的記憶力不比從前了」或「我今天什麼事都記不住」,就等於是在訓練大腦滿足你的負面期待。期待變低,結果自然變差。超級大腦的第一個信條就是:大腦隨時都在偷聽你的想法,而且邊聽邊學習。如果你一心想的是限制,大腦就會受到限制;但倘若你扭轉想法又會如何呢?如果你告訴大腦,說它沒有任何限制又會如何呢?
把大腦想成是一架鋼琴,鋼琴上有完整的琴鍵等你去彈奏。無論是初學者或是魯賓斯坦(Arthur Rubinstein)等世界級的鋼琴大師在琴鍵前坐下,這架鋼琴的構造都是一模一樣的,但是 彈出來的音樂卻有天壤之別。初學者只能讓鋼琴發揮不到一%的能力,而鋼琴大師卻可以把鋼琴發揮到淋漓盡致。
如果沒有這些音樂大師,我們永遠也不知道一架鋼琴能發出這麼美妙的音樂。大腦,也一樣。幸好有大腦功能的研究報告提供了驚人的案例,讓我們得以看見尚未開發的潛能如何從無到有。
這些天才接受大腦的掃描研究,他們的能力顯得更驚人也更為神祕。以挪威的西洋棋天才卡爾森(Magnus Carlsen)為例,他年僅十三歲就贏得西洋棋界的最高頭銜。他曾在一場快棋賽中把 前世界冠軍卡斯帕洛夫(Garry Kasparov)逼到和局。「我既緊張又害怕,」卡爾森回憶道,「否 則一定可以打敗他。」到了這個等級,對弈時必須立刻自動在腦中搜尋記憶中的數千場比賽。
雖然我們都知道大腦裡不是裝滿了木屑,但是一個人要如何在裝滿個別棋步(高達上億種的組合可能)的巨大倉庫裡,抓出對的回憶完全是個謎。卡爾森小時候在電視上示範下棋,他同時與十位對手快棋對弈,而且他還背對著棋盤。也就是說,他必須把十個棋盤都牢牢記住。每個棋盤上都有三十二個棋子,而且每一步都只能思考短短的幾秒,卡爾森展現了記憶力的極限(或只是極限的一小部分)。一般人難以想像的超強記憶力,卡爾森的大腦做來卻不費吹灰之力。他說,記住棋步的感覺再自然不過了。
我們相信每一種偉大的心理成就,都是指引方向的路標。沒有考驗過大腦極限並要求它超越極限之前,你永遠不會知道大腦的能耐。無論你使用大腦的方式多麼沒有效率,有件事是肯定的:使用大腦的方式決定了你的未來。人生是否成功取決於大腦,道理非常簡單:因為所有的經驗都來自大腦。
我們希望超級大腦可以盡量發揮實用功能,因為它能解決基礎大腦難以或無法解決的難題。本書每章結尾都有「超腦的解決方案」,針對人生最常見的挑戰列出許多創新的建議。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78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