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13悅讀日】4/13~4/17 消費滿699送100元E-coupon
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教師篇:打造互助合作的教室,引導學生彼此尊重、勇於負責,學習成功人生所需的技能
79折
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教師篇:打造互助合作的教室,引導學生彼此尊重、勇於負責,學習成功人生所需的技能
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教師篇:打造互助合作的教室,引導學生彼此尊重、勇於負責,學習成功人生所需的技能
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教師篇:打造互助合作的教室,引導學生彼此尊重、勇於負責,學習成功人生所需的技能
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教師篇:打造互助合作的教室,引導學生彼此尊重、勇於負責,學習成功人生所需的技能
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教師篇:打造互助合作的教室,引導學生彼此尊重、勇於負責,學習成功人生所需的技能
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教師篇:打造互助合作的教室,引導學生彼此尊重、勇於負責,學習成功人生所需的技能
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教師篇:打造互助合作的教室,引導學生彼此尊重、勇於負責,學習成功人生所需的技能
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教師篇:打造互助合作的教室,引導學生彼此尊重、勇於負責,學習成功人生所需的技能
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教師篇:打造互助合作的教室,引導學生彼此尊重、勇於負責,學習成功人生所需的技能
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教師篇:打造互助合作的教室,引導學生彼此尊重、勇於負責,學習成功人生所需的技能
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教師篇:打造互助合作的教室,引導學生彼此尊重、勇於負責,學習成功人生所需的技能
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教師篇:打造互助合作的教室,引導學生彼此尊重、勇於負責,學習成功人生所需的技能
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教師篇:打造互助合作的教室,引導學生彼此尊重、勇於負責,學習成功人生所需的技能
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教師篇:打造互助合作的教室,引導學生彼此尊重、勇於負責,學習成功人生所需的技能
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教師篇:打造互助合作的教室,引導學生彼此尊重、勇於負責,學習成功人生所需的技能
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教師篇:打造互助合作的教室,引導學生彼此尊重、勇於負責,學習成功人生所需的技能
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教師篇:打造互助合作的教室,引導學生彼此尊重、勇於負責,學習成功人生所需的技能
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教師篇:打造互助合作的教室,引導學生彼此尊重、勇於負責,學習成功人生所需的技能
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教師篇:打造互助合作的教室,引導學生彼此尊重、勇於負責,學習成功人生所需的技能
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教師篇:打造互助合作的教室,引導學生彼此尊重、勇於負責,學習成功人生所需的技能
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教師篇:打造互助合作的教室,引導學生彼此尊重、勇於負責,學習成功人生所需的技能
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教師篇:打造互助合作的教室,引導學生彼此尊重、勇於負責,學習成功人生所需的技能
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教師篇:打造互助合作的教室,引導學生彼此尊重、勇於負責,學習成功人生所需的技能

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教師篇:打造互助合作的教室,引導學生彼此尊重、勇於負責,學習成功人生所需的技能

定  價:NT$ 350 元
優惠價:79276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95折,單本省下14元
庫存:2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第一本融入「正向教養」理念與教學案例,
在學校教室運用最完整、最暢銷的經典之作!
獻給全球教師,現在開始,改變看待自己和學生的觀點。
翻轉學業成績X引導正向學習X創造尊重與互助氛圍的教室!
 每位教育工作者都該人手一本!

阿德勒說:「一名教育者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確保沒有任何孩子在學校裡感到氣餒;
而一個在進學校前已經氣餒的孩子,會透過學校和老師重新獲得自信。」
如何在校園中創造一個正向積極的環境,引導孩子熱衷學習?
首先,你必須成為一位溫和堅定的教師。
「正向教養」創始人──簡.尼爾森博士與琳.洛特
攜手創立「正向教養學校講師認證培訓工作坊」,
分享全球教師在教室運用正向教養的成功經驗,
為每一位徬徨卻充滿熱忱的教師提供明確指引。

在現今的教學環境裡,老師不僅要跟各種電子產品競爭學生的注意力,更迫切需要的,是如何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導問題解決技巧,並創造優質的學習環境。將「主張鼓勵而非讚美、消除懲罰與獎賞」的正向教養精神落實於校園中,是讓學生在安全的環境中犯錯,並從錯誤中記取經驗,積極學習創造成功人生所需的技能。數十年來,在世界各地有多所全面實施「正向教養的示範學校」,本書集結來自全球幼兒園到高中教師實際運用「正向教養」的案例、方法和成功經驗,期待更多教師將它應用於校園和班級中,創造充滿活力與成就感的學習環境!

◎你是一位怎樣的老師?領導風格牽動管理班級的成效
身為一位教師,你總是在太寬鬆和太嚴厲之間搖擺不定?不知該如何在課堂上「讓學生聽話」?你遇到挑戰體制、不在意獎賞的孩子,無計可施?校園霸凌事件層出不窮,面對家長和學生,你總是左右為難?你明白自己是怎樣的管理風格?在學生眼中又是一位什麼樣的老師?本書邀請老師們想像一下,在教學現場,你最想避免處理的是:痛苦與壓力、拒絕與麻煩、無意義與不重要、批評與嘲笑?這意味著你是一隻烏龜、變色龍、獅子或老鷹──藉由動物形象,探討老師的各種典型及管理班級的成效。

◎正向教養,改變教師對自己和學生的態度和看法

.你希望學生成為好的決策者嗎?
.你希望學生有學習彈性、負責任、能與人合作、專注聆聽嗎?
.你想幫助學生學習如何彌補傷害他人的錯誤嗎?
.你是否想要一個充滿成就感的教室,鼓勵學生熱愛學習?

本書運用阿德勒心理輔導法:一套涵蓋溝通、衝突處理與相互尊重的「正向教養法」,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各種實用的技巧,結合精采的教學實例、圖表、提問、練習題等,深度探討管理班級遭逢的難題、激勵學生主動學習並參與解決問題的方法、校園霸凌處理要訣、進行班級會議技巧……每章均有提供教師自習或是教師可帶領學生練習的活動,適合你帶著學生或與其他老師一起實際演練運用。 

★具體實用的方法,幫助師生一起改善難題:
.有效管理班級:十一種教室管理的工具、八個班級會議技巧、班級會議的Q&A(小學、中學、高中老師老師問題集)、四個賦予學生能力的溝通技巧……幫助維持教室內互相尊重的氣氛,並處理學生的各種問題。
.善用「3R1H」解決問題之道:相關(Related)、尊重(Respectful)、合理(Reasonable)、有幫助(Helpful),在安全環境中培養負責的心態。
.「選擇輪」幫助孩子解決問題:「選擇輪」上的每一個區塊,都代表孩子可以學習和運用的問題解決技巧,老師不須單獨承擔解決問題的壓力。
.設置「和平桌」與「積極暫停」區域:孩子心煩或發生衝突時,提供一個沉澱情緒、冷靜思考解決方法的空間。
.出現霸凌問題時,進行名叫「查理」的活動:幫助學生了解不友善的行為和言語可能產生的結果,並提供三種關於霸凌的錯誤認知,同時告訴大人應該怎麼做。

◎打造一個互助合作的「正向教養」教室
積極受過「正向教養」洗禮的教師,在課堂上備受學生尊重,而能教導出勇於負責、熱愛學習、主動解決問題的學生。

★採行「正向教養」精神的教師,將學習到:
.創造一個加強學習的課堂氣氛
.使用鼓勵,而不是讚美和獎勵引導學生
.了解學生行為背後的動機
.藉由班級會議,灌輸學生寶貴的社交技巧和積極行為
.了解讓學生主動解決問題多半比懲罰來得有效 

★「正向教養」教室,培養出兼具社交和情感技能的學生:
.我是個有能力的人
.我能自律和自我控制
.我可以和他人一起合作
.我理解自己的行為如何影響他人
.我能藉由日常實踐發展出智慧和判斷技巧
.我以有意義的方式做出貢獻
.我靠自己的能力做出選擇,積極影響自己和周遭的一切事務

正向教養的教室給學生許多時間練習,讓他們透過對話、分享、傾聽、同理、合作、協商和解決衝突來培養社交技能。採用經時間證明的正向教養法,你不需要控制學生的行為,而能專注於教學;你不需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因為他們自己就會積極主動且樂於參與!

【本書特色】
★「正向教養」系列叢書共出版22冊,以16種語言發行60國,全球銷售逾600萬冊。作者簡.尼爾森為阿德勒學派教養權威、美國風行40年的「正向教養」創始人。
★延續「正向教養」扎實的教育學術理論根基,針對改善學生「問題行為」、培養主動解決問題能力、進行啟發式提問、舉行班級會議技巧……等各種議題深度探討,提供各階段教師具體的引導。
★全書分享來自世界各地教師實際應用「正向教養」理論的案例。
★本書自1993年出版至今逾25年,中文版為修訂四版,提供教師們順應時代變化的教學工具,內容與時俱進,影響力歷久不衰。
★台灣首位獲美國PDA正向教養協會認證導師及講師──姚以婷專文導讀、審訂。

作者簡介

作者/簡.尼爾森(Jane Nelsen)
簡.尼爾森,是二十本書籍的作者與共同作者,也是領有執照的家庭關係治療師,擁有舊金山大學教育心理學博士學位。她有七名孩子、二十二名孫子女,九名曾孫子女(持續增加中),以及一位支持她的先生。她於一九八一年完成第一本正向教養書籍。之後與琳.洛特合作,寫出《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青少年篇》、《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從A到Z的教養寶典》(Positive Discipline A-Z,暫譯),《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教師篇》、《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給面對人生難關的父母》(Positive Discipline for Parenting in Recovery,暫譯),以及《狗狗是家人》(When Your Dog Is Like Family,暫譯)(電子書)。正向教養系列叢書陸續增加中,並被翻譯成多國語言。


作者/琳.洛特(Lynn Lott)
是十八本書的作者與共同作者,也是有執照的家庭心理治療師。她擁有舊金山大學婚姻與家庭諮商的碩士學位,與索諾瑪州立大學(Sonoma State University)心理學的碩士學位。她自一九七八年起便開始執業,幫助過無數的父母、夫妻、青少年與個人。她現在也透過Skype對全球各地的個案提供諮商治療。閒暇時,琳是個狂熱的愛書人、大廚、滑雪者和健行者。她和丈夫哈爾.潘尼居住在加州和佛羅里達州。琳是兩名孩子、兩名繼子女的母親,以及六名孫子女的祖母/外祖母。想了解更多關於琳的消息,請瀏覽https://lynnlottec.com/。

★琳和簡一起創造與設計出「正向教養家長講師認證培訓」和「正向教養學校講師認證培訓」工作坊。這些工作坊舉辦的時間與地點(以及給無法親自到工作坊現場參與的人的DVD培訓)可以透過https://positivediscipline.org找到。你也可以在這個網站上找到全美和其他國家中,由受過認證的「正向教養講師和導師」所帶領的父母學習課程。

作者/史蒂芬.格林(H. Stephen Glenn)
是廣受歡迎的演說家,也是暢銷教養經典《讓孩子做自己的主人》(Raising Self-Reliant Children in a Self-Indulgent World)與《七種培養學生能力的策略》(Seven Strategies for Developing Capable Students,暫譯)共同作者。

審訂/姚以婷
台灣亞和心理諮商和訓練中心院長、美國正向教養協會認證資深導師、北美和台灣阿德勒協會認證講師。

孩子是自己學習的主人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正向教養是一種哲學,我們認為孩子的感受和思想不僅重要,而且需要被重視、接受,並融入學校生活的常規結構中,以便讓學習變得有意義。在確實執行下,它不僅是一個反霸凌計畫,或社交與情感技能的學習課程,更是一個變革性的工具,藉由影響教育的核心──我們和孩子的關係──來改變教育的各個層面。」
──黛兒.瓊斯(Dale Jones) 「探索特許學校」(Discovery Charter Schools)常務董事

這一段話,已經抓住了這本書的核心,以及正向教養的精神。我們跟孩子的關係,不管在哪一種教育情境,那是知識傳遞的基礎。孩子對我們的認同程度,大大影響孩子對知識的認同與思考,以及應用在生活中的動機。
教育常在群體中進行,那麼,我們跟孩子的關係,會是孩子跟他人關係的重要參考。當和諧關係優先於競爭比較,那麼霸凌的可能性就會降低。一個在關係中自在的孩子,相對來說也更有自信,因此也能讓知識的吸收更有效率。
正向教養的策略之一,便是班級會議。彼此溝通討論會是常態,自然能提升人際社交能力,像是學習相互尊重。正向教養更重視一個人要為自己負責,而非接受處罰,這可以讓人更有自我價值感,對生活也更積極自律。
當孩子能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並且影響學習的方向,他的主體性能藉著參與教學活動而體現,便能更有意願地主動運用自己的時間,並且專注在解決問題,不怕犯錯。孩子能思考得更深入,同時也懂得欣賞與肯定他人的不同思考方式。

「透過改變自己,我們就能改變生活與周遭的人的態度。」
──魯道夫.德瑞克斯

正向教養常會提醒我們,要再回到更源頭──也就是發動教育的自己。我們要看到我們播種時的辛勞,即便有時不一定立即看到收成。教孩子負責,我們得要為自己負責;讓孩子感覺有能力,我們也不能忘了對自己的信心。
我們沒有的東西,我們給不出去。
人會犯錯,不只是孩子,還包括我們自己。但請把「人」跟「錯誤」分開來,時時跟人連結,就像我們常跟自己的內在連結一樣。所以要改善一個人的錯誤或問題,請先跟這個人連結,先有耐心把背景脈絡搞清楚再說,也就是「糾正前先連結」的實踐。
我喜歡正向教養很重要的原因是,它裡面有相當多可以實作的工具。在這本書裡,更設計了不少可以在學校情境操作的活動,甚至教師互動團體可以怎麼彼此協助解決問題都有著墨。連我常被問到的親師生溝通的議題,這本書都具體地寫出可以如何構成場面並且進行。
不僅僅是原則講解,還提供了大量的例子,整理校長老師們的回饋,讓讀者更清楚如何在學校情境運用正向教養。
我本來以為,我已經看了夠多本正向教養的書籍了。沒想到再看這一本的時候,除了被提醒,還有新的驚喜。正向教養的書,總能在多數的關係與情境中應用。
這本書推薦給願意成長的您,不管您是不是老師,都能獲益。祝福您!


【導讀】
從社會情感開始學,相互尊重的阿德勒教養法
姚以婷╱美國正向教養協會國際顧問和認證導師、中華亞洲阿德勒諮商暨應用協會理事長、台灣亞和心理諮商和訓練中心院長

學校是家庭的延伸,孩子的品格教育需要在家庭和學校中共同實施。在我從事心理諮商和訓練的十多年間,時常會聽到個案或學生提及在成長歷程中,經由某位老師的肯定和鼓勵或幫助,能夠做到翻轉學業成績、或甚至從當時脫序的生活回歸人生正軌。教師對孩子人格塑造的重要性,實不亞於父母之下。
「正向教養」(Positive Discipline)又被譯為正面管教或正向管教,是一套源自美國教育學博士簡.尼爾森(Jane Nelson)在八○年代主持一項以家長與教師運用阿德勒心理輔導概念進行兒童教育的研究專案。這項專案獲得美國聯邦政府資助,研究結果發現學校實施「正向教養」對兒童有明顯正面的影響,不但學生破壞公物和校園霸凌等問題行為大幅減少,對師長更有禮貌,連學業成績都提升百分之十一。
奧地利心理大師阿德勒認為,學生能否專注於學業,很大一部分取決於他對教師的興趣。「正向教養」在學校班級裡的運用,承襲阿德勒心理學原則,十分重視師生之間的情感連結,創造關懷與尊重氛圍的教室,讓孩子能在班級中感到自己是一份子,有歸屬和價值感,進而鍛鍊與他人合作的各種優良品格與生活能力。「正向教養」提倡學習需要兩條軌道才可行,一是社會情感(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二是學術學科。學習有如火車前進,兩條學習軌道缺一不可,必須同時進行;若只注重學術,孩子的挑戰行為和管教問題會增加。
簡.尼爾森於一九八一年寫下《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Positive Discipline)一書,並與婚姻家庭治療師琳.洛特(Lynn Lott)為家長和教師編寫出正向教養的課程指南,開始四處教導正向教養的理念和方法。在一九九三年與琳.洛特和史蒂芬.格林(H. Stephen Glenn)寫下本書。
在過去四十年間,「正向教養」已經成為美國主流親子教育法之一,涵蓋在家庭或學校等不同環境下運用的系列書籍共出版了二十二本,以十六種語言在全球六十個國家發行,銷量超過六百萬冊,台灣已出版有《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青少年篇》、《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學齡前兒童篇》、《正向教養親子互動工具卡》、《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教師篇》、《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及《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2:愛太多的父母》。即將出版有《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特教兒童篇》(暫譯)和《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單親家庭篇》(暫譯)。
「正向教養」發展出超過兩百種可運用於各項親子問題的實用教養法,由美國協會認證的導師培訓家長、教師、兒青輔導人員等,鼓勵愛好者成為認證講師,並分享與傳授給周遭的人。正向教養課程與培訓遍布全球,全球學習人口持續增加,進入台灣也已經有八年的歷史。在美國、墨西哥、厄瓜多、西班牙、法國、瑞士和中國等地均有多所全面實施「正向教養的示範學校」;台灣自二○一八年開始有兩家幼教集團陸續導入「正向教養」理念和教學工具。

本書是「正向教養」在學校教室運用的經典之作,輕巧好讀共十三章,每章均有提供教師自習或是教師可帶領學生練習的活動;以下概述章節綱要,幫助讀者容易閱讀:

第一和二章:說明正向教養採用不懲罰也不獎賞的鼓勵性教養模式,旨在教室中培養孩子自主負責的品格與能力。
第三和四章:幫助教師理解自己和學生們的人格差異,以培養溫和堅定的班級管理風格。
第五和六章:教師創造與學生連結情感與相互尊重的多種方法和技巧。
第七和八章:應用於班級中解決衝突與問題的多種方法與技巧。
第九和十章:以各一章的篇幅說明如何面對處理霸凌與不寫功課的問題。
第十一到十三章:由於班級會議是正向教養在教室中實施的重要途徑,在開班會前,必須先教導孩子八項重要的技巧,確保孩子能夠正確使用班會解決班級問題,並從中受益。

筆者於二○一一到二○一四年專程到美國正向教養協會(Positive Discipline Association),接受創始人簡.尼爾森親自培訓,成爲台灣唯一獲取正向教養協會認證的導師。二○一六年十月曾邀請本書合寫作者,也是正向教養共同創始人琳.洛特來台授課,得以親炙大師風采。二○一七年十月首次邀請謝麗爾.歐文(Cheryl Erwin)來台親授正向教養家長和學校講師認證班。謝麗爾是《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學齡前兒童篇》、《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單親家庭篇》(暫譯)……等七本正向教養書籍的合著作者,和《正面管教學校講師指南》的編輯。二○二○年二月謝麗爾將再度來台親授「正向教養學校講師認證工作坊」及「正向教養早期教育講師工作坊」。
不了解「正向教養」教室運用法的教師,看到它,可能會聯想到又要多一件事情,教學現場的繁忙,往往會令其卻步。事實上,正向教養讓許多灰心喪氣的優秀教師們重燃鬥志!參加正向教養課程的教師們告訴我,他們終於找到了想要的教學法則,不必再使用過去那些令人沮喪又無效的行為管理或是懲罰性的管理法。教師們眼底恢復光亮與神采,帶著教育的初心,走出正向教養的教室。
許多家長告訴我,正向教養真的很有效;老師們也跟我說,原本抱著懷疑的心態,不太相信幼稚園的小小孩也可以進行班會,沒想到,班會不但進行得出奇順利,小小孩們竟然有著無數創意又有趣的點子,解決了自己和班級同學的困難。當教師轉變態度採納溫和堅定的技巧,在教導孩子學術能力的同時,也教導社會情感技能,將解決問題的責任賦歸給孩子,教學生活反倒會輕鬆許多!本書中,也有許多教師在教室運用正向教養的成功經驗分享,真實、美妙又激勵人心。
阿德勒說,教育者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確保沒有孩子對學校感到灰心喪氣,如果孩子進學校前已經氣餒了,也要能透過學校和教師重獲自信,因為只有快樂並對未來充滿希望的孩子,才有可能接受教育,這是教育者的使命。我相信也樂見在不久的將來,台灣將有越來越多孩子能在正向教養的民主氛圍中,成長為獨立自主又負責的兒童與青少年。

前言
將「正向教養」帶入校園,親師生一起成長!

露西爾帕卡德兒童醫院(Lucile Packard Children’s Hospital)透過在舊金山灣區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有超過三分之二的父母提到,他們的孩子在學校和家庭作業上承受了從中度到高度不等的壓力。另一項研究則發現,當研究人員請學生選擇一或兩個形容詞來描述上學的經驗時,最常出現的是「無聊」。†美國的高中輟學率是一場全國性的危機,但大多數選擇離開學校的學生並非表現不好,而是覺得學校和自己的生活無關。這些只是關於孩童輟學和被剝奪受教權利的一小部分指標,這對於孩子、社區和國家都造成了嚴重影響。
身為父母和校長,有人向我引介正向教養的管教課程,我越加以運用,教職員接受越多訓練,我就越清楚,「正向教養」(我們喜歡稱之為PD)是解決當前大多數教育問題的解藥。它不是靈丹妙藥,但它比所有其他方法,更能解決教育危機的核心問題,那就是──孩子在學校教育中幾乎完全沒有主體性。
我所謂的「主體性」是,他們相信自己有能力影響發生在生活中的事。令人遺憾的是,現在大多數的學生認為,學校是生活中必然發生的一件事,但並不是有機會在其中扮演任何有意義的角色的事。當然,學生仍需要做作業或接受測驗,但卻很少有機會自己決定作業的內容,或如何表現理解力。
正向教養是一種哲學,我們認為孩子的感受和思想不僅重要,而且需要被重視、接受,並融入學校生活的常規結構中,以便讓學習變得有意義。在確實執行下,它不僅是一個反霸凌計畫,或社交與情感技能的學習課程,更是一個變革性的工具,藉由影響教育的核心──我們和孩子的關係──來改變教育的各個層面。
透過讓孩子參與和教學有關的決策,將他們的意見納入課堂和學校的管理中,將他們的想法視為解決人際關係與課業問題的寶貴資源,我們將能把主體性還給孩子,並開始轉變學生與學校的關係內涵。孩子可以擁有影響學校的力量,正如同學校對他們具有的影響力一般,學校機構和孩子都能因此變得更好。
在「探索學校」(Discovery Schools)裡,我們不僅相信學生可以選擇自己的學習內容與方式,而且更進一步地建立老師和學生之間的夥伴關係。有一些七年級學生正在透過設計進度報告學習自我評估;二年級學生則在設計以興趣為導向的教學課程;六年級學生剛去了舊金山,進行了一場完全由學生設計和規劃的校外教學。規劃二十七名學生的校外教學工作,提供學生許多學習的機會,並且也協助建立學生的責任感、動力和參與感。
在我們最近舉辦的一次「學校正向教養專業發展工作坊」(Classroom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Workshop)課程之後,學校裡的一位老師列出我們所學習使用的概念與策略。這是一份令人印象深刻的清單,其中包括讓自然後果成為一種學習方式,同時溫和且堅定、將錯誤視為學習機會、從旁指導,但將解決衝突的責任交給學生……等等。
但《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教師篇》提出最令人印象深刻且最重要的觀點,是一個基本態度的轉變──賦予孩子信任,相信他們能將自己獨特的技能和經驗融入學習中,讓學校不再只是增長知識的地方。這是一種信任,相信孩子擁有足以分享的智慧,如何優化學習的自我認識,評估學習和行為的能力──這不只是孩子的權利,也是人類以批判精神參與自我教育的基本需求。
《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教師篇》所做的,是讓這一切成為可能。

──黛兒.瓊斯(Dale Jones),「探索特許學校」(Discovery Charter Schools)常務董事

目次

推薦序/孩子是自己學習的主人
導讀/從社會情感開始學,相互尊重的阿德勒教養法
前言/將「正向教養」帶入校園,親師生一起成長!


Chapter 1 教室裡的「正向教養」
──以鼓勵取代獎賞和懲罰的教育模式
我有能力
我能用有意義的方式貢獻,我真的被需要
我能運用個人力量做決定,並能對自己和群體產生正面影響
我能自律和自我控制
我能以尊重的態度與他人合作
我了解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他人
我可以透過日常練習,培養智慧與判斷能力

Chapter 2 教育路上,一次典範的轉移
──從「傳統教學」轉為「正向教養」模式
幻想VS現實
「人類行為冰山」的比喻
了解冰山下的部分

Chapter 3 改變教室氣氛,從了解領導風格開始
──溫和堅定的教師,協助孩子制定慣例、從經驗中學習
三種無法「賦能」的領導風格
改變行為的正向教養
溫和堅定的老師:傳授「錯誤是學習機會」的觀念
溫和堅定的老師:使用鼓勵而非讚美和獎賞
溫和堅定的老師:與學生一起制定日常慣例表
舉行「家長―教師―學生會議」
你是什麼動物?意味你是什麼領導風格
師生變化的光譜
運用「教師互助解決問題步驟」

Chapter 4 為什麼這麼做?探討錯誤行為背後的原因
──以鼓勵和賦能的話語取代挫折的話語
行為相同,但目的不同
冰山叢林──練習鼓勵的話語

Chapter 5 糾正錯誤前,先創造情感連結
──教室內不求完美,要讓孩子感受真正的關懷
創造情感的連結
情感連結的態度與技巧
傾聽並重視孩子
舉行校外教學
珍惜獨特性
以幽默感創造情感連結
尊重學生課堂外的興趣,創造情感連結
追求進步,不追求完美

Chapter 6 尊重且有效的溝通,讓課堂氣氛更融洽
──「啟發式」提問&用心傾聽&表達「感受性」詞彙
從阻礙情感連結的溝通,轉換到促進情感連結的溝通
四個賦予學生能力的溝通技巧


Chapter 7 不指責、不懲罰,專注而積極解決問題
──善用工具卡&選擇輪&和平桌&班級會議,各種難題迎刃而解
表現好之前,需要先感覺糟糕嗎?
3R1H的解決之道
四個解決問題的步驟
工具卡
選擇輪
和平桌
班級會議議程


Chapter 8 掌握教室管理工具,改善學生疑難雜症
──鼓勵孩子思考並主動參與,激發合作力
1 有限的選擇
2教室裡的工作
3 安靜行動
4 啟發性提問
5 重新導向的提問
6 不處理(自然後果)
7 決定你要做的
8 以尊重的態度說「不」
9 對每個人一視同仁
10 積極暫停
11每次一小步

Chapter 9 孩子需要你的幫忙──以解決問題的態度面對校園霸凌
──適時介入&探究原因,提高對霸凌的敏銳度
什麼是霸凌?
三種關於霸凌的錯誤認知
大人可以做什麼?
注意:如果不是霸凌

Chapter 10 親師生合作,做功課不再是苦差事!
──給孩子空間學習,發展主動性與負責任的態度
不干涉,給孩子更多空間學習

Chapter 11 舉行班級會議的八個技巧(Ι)
──掌握訣竅、循序練習,達到最佳溝通效果
技巧①:圍圈
技巧②:練習致謝與感激
技巧③:尊重差異
技巧④:使用尊重的溝通技巧

Chapter 12 舉行班級會議的八個技巧(Π)
──掌握訣竅、循序練習,達到最佳溝通效果
技巧⑤:專注於解決方案
技巧⑥:角色扮演與腦力激盪
技巧⑦:使用議程和班級會議開會流程
技巧⑧:了解並使用「四種錯誤的行為目的」

Chapter 13 班級會議Q&A
──小學、中學到高中教師問題集 
小學老師常見問題集
中學和高中老師常見問題集
Q&A問題的總結說明

結語
致謝辭

書摘/試閱

Chapter 2 教育路上,一次典範的轉移
從「傳統教學」轉為「正向教養」模式

「一名教育者最重要的工作,有人會說是神聖職責,就是確保沒有任何孩子在學校裡感到氣餒,而一個在進學校前已經氣餒的孩子,會透過學校和老師重新獲得自信。這與教育者的使命密切相關,因為只有那些對未來充滿希望和快樂的孩子,才有可能接受教育。」──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想像踏入一個與你成長時完全不同的世界會是什麼感覺。也許你在成長過程中極力取悅大人;努力取得好成績,讓老師和父母感到驕傲;試著做一個乖孩子,以避免被懲罰。你成了一名獲得肯定狂,且從未想過自己的想法和觀念可能很重要。
你或許也是個挑戰體制的孩子,不在意獎賞,以盡量不被逮到來避免懲罰,但若被逮到了,你也不在意──你變得叛逆。很可惜地,你把注意力放在反對其他人的想法上,而非檢視自己的。
現在──繼續想像自己是個孩子──進入一個老師不使用懲罰與獎賞的世界。他們要你一起專注於解決問題,鼓勵你思考行為後果,這些行為如何影響你和其他人,而不是強加後果在你身上。他們視錯誤為學習機會;有時候你可以在準備好學習之前,選擇「積極暫停」(在一個你共同創造的空間裡)讓自己感覺好過一些。
你會怎麼面對這個新世界?我們猜想,要你放棄依賴或反抗那些使用外在動機(懲罰與獎賞)的大人,進而學會負責,並與主張使用內在動機(教導社交技能、以尊重的態度解決問題)的大人合作,並不是件容易的事。這個新世界對於習慣根據行為來規訓學生的老師來說,也不見得容易──他們也需要在意識層次進行一次典範的移轉。以下的圖表可以幫助老師探索兩種不同學說的差異。

◎啟發式vs命令式
【目標】
*教導老師如何將問題行為轉變成學習機會。
*教導他們希望學生擁有的品格與技能。

【步驟】
邀請一名志願者扮演學生,十六名以上的志願者扮演老師。
將老師們排成兩排,每排八個人。其中一排的八位「老師」負責「命令」,另一排負責「啟發式提問」。
請「學生」走向負責「告知」的那一排「老師」。「學生」站在每個「老師」面前,聽他或她要說什麼,不做任何回應。「學生」只要注意自己的想法、感受和決定。

★「命令」的陳述
A. 你知道在上課前應該把書本和功課準備好。
B. 不要忘記在休息時帶上外套,並確實穿好──外面很冷!
C. 如果你沒有在課堂上完成作業,休息時要留在教室裡做完。
D. 在離開教室前,把作業簿放好,並把書本放回書架上,然後打掃乾淨!
E. 為什麼你不能像莎莉一樣安靜坐好?
F. 停止發牢騷和抱怨!
G. 好,是誰起頭的?
H. 因為你說話,要罰一張紅牌。

在聽完這些陳述後,我們邀請「學生」分享想法、感受和決定。接著,我們給「學生」看那份「人格特質與生活技能」清單,問他是否學習到任何清單上的項目──答案總是否定的。
接著,學生走向負責「啟發式提問」的那排「老師」。「學生」站在每個「老師」面前,聽他或她要說什麼,不做任何回應。「學生」只要注意自己的想法、感受和決定。

★「啟發式提問」的陳述
A. 你上課前需要把什麼準備好?
B. 下課時在外面要保暖的話,你需要穿什麼?
C. 在下課前,你計畫怎麼做完功課?
D. 在你離開之前,怎麼清理書桌和教室?
E. 在準備上下一堂課之前,誰可以示範要怎麼坐好?
F. 你要如何表達才能讓我聽到你在說什麼?
G. 你們兩人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H. 我們對於在安靜時不打擾別人的協議是什麼?

聽完這些陳述之後,我們邀請「學生」分享想法、感受和決定。注意聽的老師會學習到,提問的陳述在幫助學生學習思考技能和合作力上有效得多。我們接著給「學生」看看那份「品格與生活技能」清單,並詢問他或她是否學習到上面所說的任何特質。答案幾乎都是「大部分」。

這項活動突顯出行為主義和正向教養之間的差異──前者命令孩子怎麼做(聽話就接受獎賞,不聽話就接受處罰),後者則邀請孩子思考怎麼做。
為什麼「提問」會比命令來得有用?命令通常會在身體上引發抗拒,送到頭腦的訊息是反抗。相反地,尊重的啟發式提問讓身體感到放鬆,送到頭腦的訊息是尋找解答。學生感覺被尊重、珍惜參與的機會、覺得自己更有能力,這樣一來,通常會決定合作。

◎幻想vs現實
許多老師幻想著啟發學生熱愛學習;然而,現實中問題行為的艱難挑戰往往會阻礙幻想。聲譽卓著的大學進行多年研究顯示,懲罰和獎賞對長期的行為改變起不了作用,但教育行政人員卻持續以引進更多基於懲罰與獎賞的管教課程來協助教學。這些計畫看起來似乎有用,是因為它們立刻停止了許多的問題行為,然而,卻忽略了這對孩子所產生的長期負面效果。
為了解釋這個難題,我們將以「人類行為冰山」來作比喻。


◎「人類行為冰山」的比喻
許多管教課程只處理了人類行為的冰山一角──可以看到的部分,亦即學生的行為──這些課程企圖使用懲罰和獎賞來管理行為。正向教養不只處理冰山一角,也處理了水底下的部分。
心理學家魯道夫.德瑞克斯告訴我們,行為不當的孩子是一個受挫的孩子。換句話說,當孩子失去歸屬感時,他們就會出現不當的行為──他們選擇錯誤的方法尋找歸屬感和自我價值。如果老師只是處理表面的問題行為(可見的部分),引發行為的挫折感就會被忽略。我們將埋藏在表面下的部分稱為「行為背後的信念」。
我們不難理解為何老師像其他大人一樣,只處理表面看到的問題。他們可能從未想過學生像一座冰山;即使想過,他們也缺乏工具或知識來探索冰山下的世界。老師很容易相信,問題在於行為本身,而不是行為背後的信念。當老師只處理行為時,學生經常會產生更多的挫折感,出現不當行為的機會也會增加。


◎了解冰山下的部分
孩子持續根據個人對生活的感知或私人邏輯,無意識地在做決定。

★有些決定是關於孩子自己:
像是「我乖,還是壞?我有能力,還是沒能力?我重要,還是不重要?」
★關於別人的決定:
「他們會鼓勵人,還是會打擊人?他們會幫助人,還是傷害人?他們喜歡我,還是不喜歡我?」
★關於這個世界的決定:
「這個世界是安全的,還是可怕的?是滋養的,還是有威脅性的?是一個可以讓我成長茁壯,還是一個我要掙扎求生的地方?」

孩子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做這些決定──根據他們感受歸屬感和自我價值的需要──但這些決定會變成信念,進而影響行為。
當孩子感到安全──感覺自己有歸屬感和重要性時──他們會茁壯成長。他們會發展成有能力的人,擁有老師希望傳授的人格特質與生活技能。而當孩子認為自己沒有歸屬感和不重要時,他們會出現求生行為。經常被視為不當行為的求生行為,根據的是尋找歸屬感和自我價值的錯誤信念。(將在第四章詳細討論這個區別。)
我們認為使用懲罰和獎賞來激發行為的長期後果是挫折感。喜歡獎賞的孩子很快會以獎賞決定動機,他們不會因為內在獎勵──即使無人關注,也會因自我滿足感而選擇做對的事──而成為有貢獻的社會成員。

【懲罰的長期效果】
★懲罰的三R
叛逆(Rebellion):「他們不能逼我。我想怎樣就怎樣。」
報復(Revenge):「我會扯平並報復,就算這對我的前途有害。」
退縮(Retreat):
自尊低落:「我一定很糟糕。」
狡猾:「我下次不被抓到就好。」

【正向教養實例】
我利用班級會議引導四年級學生互相了解,並欣賞彼此的正面特質。為了幫助他們練習讚美和欣賞,在學期初舉行班級會議時,我會從桶子中抽出一個學生的名字。請學生們腦力激盪,說出這個人所有的優點和特質,我則在一旁記錄──會對學生們注意到彼此多少正向和美好的特質感到驚訝。
然後,我會利用這些班級會議紀錄,為每個孩子製作一張海報,包括記錄下來的所有優點和孩子的照片。這些海報會掛在四年級教室外面,讓全校看到。這個過程有助於學生建立社群意識,並重視自己的獨特性與貢獻。學生有機會聽到同學和我對他的肯定──這多麼具有鼓勵性!到了學期中,當海報在走廊上掛了一段時間後,我會讓學生將這些珍貴的海報帶回家與家人分享。
──奧林女士(Mrs. Ohlin),喬治亞州.桑迪斯普林斯(Sandy Springs, Georgia)四年級老師
既然懲罰在長期來說會造成三R的效果,為何還有這麼多管教課程是基於包含懲罰在內的模式,像是前幾年的「罐子裡的彈珠,或是現在流行的色卡制度?也許使用懲罰系統的行政管理者和老師們不了解這些方法對學生(基於學生對自己所做的決定)和學生家庭的長期影響。也許,他們只是在尋找「簡單」的方法來遏止問題行為;也或許,懲罰所具有的「短期效果」讓他們覺得有用。

【正向教養實例】
今天,一個四歲的男孩氣沖沖地離開畫桌,大聲喊著「我很生氣、很沮喪、很不開心。」助教陪著他走到舒適的墊子區,在那裡,他用毯子把自己裹起來,不發一語,只是尖叫和踢墊子。他拒絕和助教說話,持續尖叫。我坐到他身邊輕聲說,「我需要一個擁抱。」他繼續尖叫和扭動。大約十五秒鐘後,我重複道,「我需要一個擁抱。」他停止尖叫,揮舞著手腳,背對著我。再過十秒鐘後,我再說一次,「我需要一個擁抱。」接下來是一個長長的停頓。他轉過身,爬到我的腿上,抱住我。我問他想自己回到畫桌旁,還是希望我陪他一起走過去。他想要我陪他一起走過去。他回到桌旁,愉快地完成作品,然後離開桌子。
──史蒂芬.福斯特(Steven Foster)L.C.S.W.,與特教兒童工作的早教社工師,正向教養導師


色卡是一種基於懲罰的管教方式,似乎能讓人看到立即的效果。不過,有些家長(和兩位老師)在正向教養的社群媒體上,分享了自己對色卡制度的沮喪經驗。
「我兒子昨天開始上幼兒園,」一位名叫洛瑞的媽媽寫道,「我需要一些建議。昨天和今天,他的老師一次帶一個學生出來讓父母接回家。」我注意到老師會利用這個機會向父母說明孩子的行為。老師會說類似這樣的話,「孩子今天過得很愉快──做得好,媽媽」,臉上帶著燦爛的笑容;或者,細數孩子在當天犯下的「罪行」。
還好,我的孩子是最後一個被帶出來的──我是幸運兒之一──這樣一來,當老師羞辱我們說「他早上表現得很好,但下午卻拿到一張紅牌」時,旁邊還有其他人。我發誓,今天我會在老師有機會在其他人面前羞辱我們之前,牽著兒子的手,向她揮手道別。
兒子在放學後告訴我──他被罰站了,因為他的卡片在下午被移到紅色。我問他事情發生的經過,以及明天他該如何避免同樣的事情再度發生後,繼續和他共度這個下午。
「先生和我都很不高興,他認為我需要向老師說點什麼。看到孩子和父母臉上的表情,真的讓我感到難過──這讓我心痛,因為他們看起來十分沮喪。雖然我同意先生的觀點,但我無意冒犯老師、和她起衝突。如果老師認為我在批評她的教法,我不知道會出現什麼情況?」
「請幫幫我!我應該說點什麼嗎?如果是的話,你們會建議我怎麼做才好?」
第二位家長則分享了這個故事:「我兒子上三年級。他經常需要『移動他的卡片』(現在許多老師都在使用的那種,以顏色編碼的可怕行為圖表),並被罰一個人坐在離同學遠遠的位子上,或是課間不准休息。」
「上週,他被送到校長辦公室三次!一次是因為在上課時打斷老師七次(尋求同儕注意力);一次是在桌上著色時,老師喊停,他沒有停;一次則是因為對老師翻白眼。我對聽到老師所有負面的評語感到疲倦。他如果在學校惹麻煩,我就應該在家裡沒收他的電動玩具並剝奪其他特權。但我不想這麼做,我先生卻認為應該這麼做──我們因此爭吵,彼此都感覺自己是糟糕的父母。有人問我色卡制度是否對我兒子有幫助。答案是:一點都沒有。」
兩位老師提供了他們對色卡制度的評估。
「作為一名老師,」珍妮佛寫道,「我向來喜歡聽聽父母的觀點,可以藉此改善我的課堂管理。我很幸運能夠在一所今年即將取消色卡制度的學校任教。這真的太好了!從正向教養的角度來看,我不喜歡使用它;再者,我覺得在課堂上使用起來很麻煩,因此我幾乎忘了用它。我當然不能代表所有的老師,但如果有父母向我表達他們的擔憂,我不會覺得被冒犯,反而會感到很尷尬──竟然沒有意識到這對他們和孩子所產生的影響。我相信這系統原來的用意是好的。」
「與珍妮佛一樣,我也是老師,」希瑟寫道。「我教一年級的學生。多年來,我一直使用正向教養的方法,但學校裡大部分的老師都不是。色卡與剪貼卡是許多老師愛用的方法;跟許多正向教養教師一樣,我認為它們很糟糕。針對這個話題,我有很多話想說,但我最想說的是,對於許多父母開始意識到色卡制度對孩子有多不利,並勇於向當眾羞辱孩子的老師表達意見這件事,我認為很棒。」
「那些在學校使用色卡制度的老師們,我真想不出他們之中有誰不願至少聽聽父母的擔憂。如果你以尊重的方式提出(並拋出一些好的啟發性提問),孩子的老師會很願意傾聽。你可以加上一些像是『我知道你有多關心學生,我知道你剛認識我的孩子,我相信你可能沒有意識到,每次要上學前她╱他有多緊張』這些說法。」
我們不認為孩子應該推卸違規行為的責任。本書介紹許多非懲罰和非獎賞的工具,來教導孩子可被社會接受的行為。正如孩子學習課業需要時間一樣,學習社交技能也同樣需要時間。
想想孩子在學會說話前經過了多少努力──長年的範例練習,先從單詞開始,聽到更多範例,被鼓勵造句,多年持續發展並精進語言能力。為什麼其他類型的學習就必須立刻生效?如果孩子每次犯錯都會受到羞辱和懲罰,他們如何學會說話?
孩子是在生活中學習的。如果我們希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學會善良、堅定和尊重,必須確保他們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

讓時間推移到過去。以下的故事來自琳.洛特──本書作者之一,是一名心理治療師。她告訴我們一位十六歲女孩在幼兒園時期心理受創的故事。

「昨天我的治療對象是一位轉介過來的十六歲女孩,她有超過一年的嚴重胃病,但始終查不出病因。我們回顧了她的一些童年記憶,推斷她早年所建立的核心信念。她的第一個記憶是幼兒園時期,她在課堂上因為講話被老師糾正了四次,並被叫去坐在一張『反省椅』上──即使是五歲,這種情況也令人感到羞辱和難堪。」
「在學校受到懲罰後(第一次懲罰),她的父母被請來學校會談。老師解釋說,他們的女兒(獨生女)因為太愛講話,所以不許參加幼兒園的戲劇演出(第二次懲罰)。回到家後,她的父母教訓她,並把玩具拿走作為懲罰(第三次懲罰)。」
「她決定小心行事,盡量避免麻煩。她對避免麻煩的詮釋是:保持低調,包括成績平平,這樣她就不會太突出;而當她拿到A和B時,她會很緊張,然後想辦法拿B和C,這樣就不會有人對她抱太多的期待。此外,她不再關心學校,或認為上學重要。很不幸地,這個決定讓她胃痛──胃真的在痛!」

過度使用懲罰無異於一種虐待。如果老師和父母知道,懲罰會對孩子帶來終身的問題,他們就會尋找替代方案。他們只是不了解或沒有考慮到,這些方法所帶來的長期後果。
這本書提供許多替代方案。如果我們只能選擇一種取代色卡制度的替代方案,那便是去問一名行為不當的學生,「我們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這並不會讓孩子感到羞辱;相反地,這有助於他們感受能力,並教導孩子專注於改正錯誤上。(在第七章將有更多關於解決方案的探討。)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276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