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教養書市鮮少提及的教養關鍵,資深兒童臨床心理師用臨床經驗,帶你突破教養盲點
你知道嗎?
結婚前的保證:不用管他父母,不用擔心婆媳問題……能信嗎?
→新舊世代的矛盾影響著下一代的教育,教你在婚前搞定,讓阻力變助力
懷孕的準備:身心準備、孕期情緒都影響孩子日後發展,另一半是關鍵!
→培養神隊友教戰手冊,教養分工還能同調
新手父母的期許:我不要變成像我爸媽一樣的父母!
→帶你找到追本溯源,解開教養迷思,擺脫原生家庭的恐龍級教養
★面對孩子的脫序,資深兒童臨床心理師用實證故事,帶你逐步應對、解決教養關卡
˙總是要三番兩次催促才寫作業
˙沒有父母的陪伴不敢一個人睡
˙不順孩子的意就哭鬧不停
˙在阿嬤家生活秩序就大亂
˙和同儕相處有問題
......因不同環境所產生的不同教養需求,以插圖、故事的方式,一目了然地直擊重點,並以多年的臨床經驗分享如何用智慧化解父母在教養路上的困境,提供實用技巧以及創意親子遊戲,帶父母一步一步的做教養練習,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親子雙贏。
★掃一下QR CODE,跟著資深兒童臨床心理師做親子遊戲練習,寓教於樂,培養生活力
針對學齡前、學齡期的孩子,特別收錄了有趣好玩的創意親子遊戲,文字影音互相搭配,只要掃一下QR CODE,就能用遊戲互動的方式,讓孩子培養多元能力,包括:
˙提升專注力
˙加強彈性思考能力
˙增加安全感
˙訓練表達能力
˙學習理財規劃
˙解決問題能力
˙衝動控制的能力
˙自我安撫能力
˙適當行為的反應
★資深兒童臨床心理師分享超實用的教養技巧,教你製作/善用輔具,發揮最大效益
分享新時代教養孩子的方式,傳授父母們如何利用「家庭代幣制度」、「我好冷靜區」......這些教養輔具,讓父母在平時生活中,有效地培養孩子好習慣,包括:
˙獎勵孩子主動表現好行為、提升自信心的練習
˙轉移注意力的練習
˙情緒察覺的練習
˙彈性思考的練習
˙冷靜的練習
作者簡介
■吳怡賢(資深兒童臨床心理師)
學歷:
國立成功大學行為醫學研究所臨床心理學碩士
高雄醫學大學心理系
經歷:
高雄市立凱旋醫院臨床心理科(2002-2005)
高雄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幹事(2005-2008)
國立成大醫院成人精神科/兒童青少年精神科(2009-2010)
衛生福利部嘉南療養院臨床心理師(2011-2015)
校園行動心理師(2011)
高雄醫學大學兼任講師(2014)
衛生福利部玉里醫院年度優良教師(2017)
106年度花蓮縣優良臨床心理師(2017)
衛生福利部玉里醫院臨床心理師(2015-2018)
衛生福利部玉里醫院一級資深臨床教師(2017)
衛生福利部玉里醫院臨床心理科兒少保護小組負責人(2015-2018)
花蓮地方法院家事調解委員(2018)
花蓮縣臨床心理師公會總幹事(2016-2018)
現職:
教學醫院臨床心理師
資深兒童臨床教師
專長:
兒童發展評估、兒童情緒/行為評估、兒童行為矯正技術、兒童人際互動技巧、兒童情緒調節技巧、認知行為治療、兒童遊戲治療、親職教育,帶領過多場兒童成長團體,透過有趣的活動,協助兒童專注、情緒調節及增加社交技能。
著作:
碩士論文:母親害怕氣質、產前焦慮及產後憂鬱對四個月嬰兒氣質的影響:追蹤研究(2010)
學術海報發表:
Effectiveness for cognitive behavioral group therapy in a population of ADHD boys from parents’ view.(2017)
Maternal Temperament, Prenatal and Postnatal Negative Life Events, and Perceived Childcare Stress as Predictors of Infant Temperament:A Longitudinal Study (2008)
書籍編審:
優雅媽媽不抓狂:教養實戰X專家解析,輕鬆化解21個孩子讓家長崩潰的戲碼(2018)
首部個人著作:
《關於教養這件事:資深兒童臨床心理師帶你理解原生家庭、婚姻關係對教養的影 響,並提供解決之道》
序
在多年兒童臨床工作中,每當我面對疲憊的家長及受挫的孩子時,一週一次的會面實在太少,想幫助的層面實在太多,家長描述的故事不僅是孩子調皮搗蛋的豐功偉業,更多的是自己的生命故事,包括:童年如何在嚴厲的教養環境中生存、如何努力達成他人的期望、如何與伴侶的家庭諜對諜、如何面對婚姻的殘酷等等,這些種種因素彷彿是PM2.5,阻擋了教養者的視野、喘不過氣、看不清未來的方向及育兒路上的美好。
「我是不是做錯了?」是我與家長互動中最常聽到的教養疑惑,當家長對孩子付出的越多,越容易增強這樣的感覺。因臨床心理師的養成訓練過程及稍微嚴謹的個性使然,讓我無法輕易回答這個問題,我的腦中會浮現一張互相牽扯不清的蜘蛛網,捕捉著無法一語道盡的無奈,尤其是當我們只有一面之緣。每個家庭及其成員都有自己的獨特性,臨床心理師沒有受過專業的魔法師訓練,無法在彈指之間就讓一切教養疑惑豁然開朗、賦予教養者滿滿的正向能量,並讓孩子成為正人君子。
許多家長也會告訴我:「都試過了,沒有用!」無法否認,有時候連我自己也會有這樣的感覺,即便是心理學家父母用盡所有心理學知識來關懷及教養孩子,仍然避不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情緒與行為脫序,經常也需要立正站好,聽他人告訴你要怎麼教養孩子,但知識、信念與堅持,就像陽光、空氣和水,讓教養種子得以發芽茁壯。教養的路途有點遙遠,風景並不總是這麼美麗,但路邊偶而出現的小花會讓我們知道,百花綻放的秀麗風光就在路的盡頭。
雖然我不是魔法師,也不是技藝高超的園藝師,但若有足夠時間讓我們思考與探索,有足夠的空間讓孩子成長與摸索,我相信仍有機會讓這些教養疑惑邁向豁然開朗的境地,讓教養信念開花結果。我嘗試將許多家庭的互動故事進行分析及整理,結合多年來的兒童臨床經驗,催生出書中的各個單元,提供實用的教養技巧及創意親子遊戲,期待為教養者帶來思考及前進的動力,讓親子可在未來共同回憶這段美好的時光,擁有一座美麗的花園。
目次
自序
第一章 教養從步入婚姻前開始
性格——認識自己
原生家庭——教養的遺傳
戀愛進行式——承諾這件事
步入婚姻前——停、看、聽
結婚這檔事——誰說了算
第二章 從懷孕就開始的教養故事
懷孕考量——身心及其他方面的準備
孕期——母親情緒的影響
初為人母——集多元角色於一身
父親的角色——強有力的神隊友
第三章 父母最想知道的教養困惑
客廳裡
小孩房
公園裡
餐廳裡
大賣場
捷運上
阿嬤家
學校裡
醫院裡
第四章 最實用的教養技巧:幫助孩子的正向行為與情緒調節
家庭代幣制度
我好冷靜區
書摘/試閱
※教養如何代代相傳
在臨床工作中曾遇到一對母子,發現孩子在課程互動中用獎勵的方式,很容易增加孩子的正向行為,母親也上了好幾堂關於親子教養的課程,包括如何適當給孩子獎勵來增加孩子的正向行為,但孩子在家中行為問題仍不見改善。後來與母親長談後,才緩緩道出她從小到大從來沒有被獎勵過,所以她不知道要如何給孩子獎勵。
家庭是我們第一個學習的場域,我們從家庭互動中學習許多價值觀、面對問題及處理情緒的方式,當我們從原生家庭中獨立,我們從家庭以外的地方學習到更多生活適應的方式。若在我們養兒育女之前,沒有做充分的準備,包括事前的生育規劃、準備適當的生育環境、及針對孩子特質的教養方式……等,面對突如其來的新生命及教養難題,我們會直覺的採用過去的被教養經驗來因應,甚至會忽略思考這個被教養的經驗帶來的感覺是好是壞。例如在打罵、吼叫環境下成長的成人,雖然知道這種方式很少能讓自己知道錯在哪裡,或怎麼修正行為,也常感受到無助、不知所措,但當面對不守規矩、哭鬧的孩子時,仍會傾向使用童年被對待的方式處理,或許是情緒狀態驅使,更多是別無他法。
※我不想要變成像我爸媽一樣的父母
許多人在成為父母之後,通常都會這樣的期許自己!但到底要怎麼做才能改變呢?
1. 了解自己與父母的不同
教養的的方式會因應時代環境的變化而有所不同,在父母那一輩可能是個大家庭、農村、眷村,街頭巷尾的親朋好友共同教養全村的小孩,父母或許忙於工作,孩子可能不止兩、三個,適合於上個世代的教養方式,不見得同樣適用於這個世代,例如上個世代父母可能可以很安心的將孩子託管給街頭的鄰居王媽媽家;也放心在沒有大人陪伴下,兩、三個手足結伴上學或溪邊戲水。但在這個世代,隔壁鄰居姓李、姓陳都搞不清楚,對孩子有耐心又細心的王媽媽更是可遇不可求。
父母的教養選擇通常與大環境有關連,其所承受的壓力及面對的難題也不同於這個世代,當我們可以覺察自己與父母的不同,了解過去被對待的教養方式是基於父母及環境的需求,我們就有機會思考過去的教養方式是否也適用於當下,而有所調整及改變。
2. 了解自己與孩子的不同
雖然孩子會透過先天遺傳及後天觀察學習的方式,呈現和父母類似的特質。當孩子展現出與父母相似的特質,若父母解讀為不好的特質,依照過去的經驗,有些可能會消極的認為做什麼都沒用而選擇忽略,有些則會放大負向的感覺而積極管教,避免孩子像自己一樣重蹈覆轍。有些父母也會認為自己因為缺乏某些資源而失去成功的機會,所以假設孩子若擁有這些資源,必然會成功,反而讓自己及孩子承擔了過多的失落與挫折,影響親子關係。
儘管孩子的行為表現有時「像似」父母,但我們仍要提醒自己,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無限的可能性,用開放及多元的角度去面對及處理孩子的問題,才不會侷限孩子的發展。
※家庭代幣制度實施步驟及要點
步驟一:討論約定的行為
(1) 先觀察孩子的行為表現,擬訂要修正或建立的行為。
(2) 約定的行為可包括:生活常規(刷牙、洗澡、收拾書包……等)、情緒控制(主動到房間冷靜)、降低行為問題(別人說話時安靜聽)。
(3) 使用的描述方式以正向為主,例如:要修正孩子的插話行為,建議使用「輪流說話」,而非「不插嘴」。
(4) 行為目標要符合孩子的能力可及的範圍。
(5) 要具體說明,包括哪些狀況不算通過,必要時帶著孩子做一次。
步驟二:家長與兒童討論一份「獎項清單」,數量建議至少10個,包括三種類型
(1) 類型一(小獎):用少許點數就可兌換的獎項,例如:看卡通10分鐘。
(2) 類型二(中獎):需要花幾天收集點數才可換得,例如:玩一場想玩的遊戲(夜市套圈圈、抓娃娃)。
(3) 類型三(大獎):要花許多努力收集點數,孩子非常想要的獎勵,例如,非常想要的玩具、吃大餐……等。
(4) 依照獎項的價值排列(例如:遊玩的時間由少到多或價格由少到多)。
(5) 依照個別的家庭狀況,給予能力範圍內可提供的獎勵。
(6) 此獎勵品要獲得家長及孩子雙方的同意。
步驟三:決定每種約定行為相對應的點數
(1) 請家長評估兒童「努力程度」與「給予點數」是否成正比,例如:孩子原本早晚都沒有確實刷牙的習慣,想讓孩子養成早晚確實刷牙的習慣,建議點數的給予可分成早上刷牙給一點、晚上刷牙也給一點,比起早晚都要刷才給一點,更能增加孩子執行的動機。
(2) 越困難完成的任務,建議可用循序漸進的方式,當孩子達成目標時可以獲得較多的點數。例如:想要養成孩子每天練鋼琴30分鐘的習慣,可鼓勵孩子持續練20分鐘可獲得一點,若再多10分鐘可額外再獲得一點。
(3) 當兒童逐步達成時,可適時給予口頭讚賞,並鼓勵兒童往下一個點數目標邁進。
(4) 小一點的孩子可給予實體點數(例如:玩具硬幣),大一點的孩子可用貼紙或畫記號,紀錄在醒目的紀錄紙上(例如,月曆)。
步驟四:決定每種獎項相對應的點數及兌換
(1) 按照孩子的能力計算孩子一天、一周或一個月最多可獲得多少點數,來決定每種獎項要用多少點數來換。
(2) 決定兌換點數的時間,例如:每天、每周或一個月換一次。
(3) 對於較無法延宕滿足的孩子,每天有機會兌換一次小獎,有助於提升正向行為的養成。
(4) 鼓勵孩子兌換點數,當孩子有成功的兌換經驗,此系統才有機會運作起來。
(5) 鼓勵孩子儲蓄點數,建議孩子可將每天獲得的點數(例如:1/3)儲蓄起來,來換得更大的獎項。
最重要最終步驟:檢閱孩子執行的狀況,一段時間後做適度的調整
(1) 行為目標的調整:當某個行為孩子已經執行得很好,可增加難度,鼓勵孩子做進階的挑戰,但若某個行為一直無法得點,則可考慮降低其難度,增加孩子的成功經驗。
(2) 酬賞物的調整:當孩子已經有成功兌換的經驗,可依照雙方的需求調整適合的酬賞物,保持孩子的行為改變動機。
(3) 親子互動的調整:檢視執行過程中是否有維持正向的親子溝通與互動,包括遇到困難時如何協助與討論,給予獎勵時是否氣氛和諧,互相學習適合的溝通方式。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