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秋末獻禮,精選書展75折起
聽聞頌缽:一心敲缽一心諦聽
滿額折

聽聞頌缽:一心敲缽一心諦聽

商品資訊

定價
:NT$ 1080 元
優惠價
90972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29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從「圓」開始,每一本都是獨一無二的書,來自親筆書寫的每一片心。

喜瑪拉雅頌缽,是一種融合多種金屬錘製而成的樂器。透過敲打、摩擦,因不同質地與形狀,產生各種音頻與共鳴。對內在有百分之七十水分的人體來說,頌缽的共振及聲音,具有調節安定身心的作用。

本書為香港知名舞台設計師及頌缽演奏家曾文通,首次全方位介紹頌缽的中文書籍。完整收錄頌缽的知識與文化,並搭配攝影圖說,傳授十多種個人、兩人、團體靜心頌缽技法與心法,以及頌缽的選擇和保養。入門或進階學習者皆適用。

「所有過去我所學過的東西,最終都匯聚在頌缽裡面,然後用我自己的方式創造出新的理解。對我來說,生命就是一個缽。」


維摩舍|主題選書
獨角獸計畫李惠貞|編輯
霧室|裝幀設計


寫心.藏心.安心

一本書,就是一個缽

從銅片開始,製缽師傅以手工捶打,將來自大地的聲音,透過缽傳遞給你
封面的銅片,是聲音的初始;銅片背面,有曾文通老師親手寫的「心」

二一九年十月,老師專程從香港來台,在菩薩寺安靜的場域中,寫了三千遍心
成為一個月展期的「寫心.藏心.安心」裝置藝術
開展時舉辦了一場獨特的頌缽演奏會
邀請參加者拿著銅片,安放在菩薩寺各個角落,並給予祝福
這些銅片在自然環境裡經過風吹日曬雨淋,呈現出時間的變化
彷彿記錄了銅器遙遠歷史中耐久的性質
每一片色澤都不一樣,當中有不變的心

太陽,漣漪,蓮花,呼吸,地球,寂靜,留白
當你打開書頁,看到逐漸擴大的銅片
象徵著聲音的共振,也是水波的漣漪
同時是滋養我們的太陽、地球、宇宙,寂靜的入口

當你打開這本書,也是打開自己的心
認識缽,認識安心、自在的方法
一聲,即是全部
空,容納所有
聽.聞.頌.缽,邀請你善待自己
讓你的心,成為一個缽

首本全方位介紹頌缽的中文書籍
完整收錄頌缽的知識與文化,搭配攝影圖說,傳授多種頌缽技法與心法,以及頌缽的選擇和保養。入門或進階學習者皆適用

特殊設計
美術裝幀則以《氣味島》、《朝一座生命的山》獲得金蝶獎榮譽的「霧室」設計,封面銅片來自親筆書寫的每一片心,經過風吹日曬雨淋呈現出時間變化,每本都是獨一無二的書

作者簡介

曾文通

香港資深事舞台美術工作者,設計作品逾二百台,曾獲多個獎項,包括香港舞台劇獎最佳舞台設計、最佳服裝設計、最佳化妝造型獎。2008年獲香港藝術發展獎「年度最佳藝術家獎」。2009年獲亞洲文化協會獎助金,到美國耶魯大學戲劇學院任研究學者。三度獲得香港舞蹈年獎「最傑出舞台設計」。2015年獲香港民政事務局局長嘉許計劃頒發嘉許狀及獎章,表揚他在推動文化藝術發展的貢獻。2017年憑舞劇《風雲》獲世界劇場設計展(World Stage Design)「佈景設計專業組銀獎」,作品備受國際業界肯定。

他亦為頌缽演奏家及頌缽療法導師,修習喜瑪拉雅頌缽手法超過十年,以頌缽為修行途徑,用心法和技法傳授頌缽精神,同時以缽文化知識和個人修練來穩紮根基。他並結合表演藝術專業,把頌缽帶到世界各地的舞台,分別與琵琶演奏家王梓靜、南管音樂家王心心及昆劇藝術家孔愛萍合演。2018年出版首張頌缽音樂專輯《聲音原本》,收錄39首頌缽原聲音樂。


編者

李惠貞

出版界資深工作者。曾任大塊文化企劃及主編、藍鯨出版主編、晴天出版總編輯,經手書籍曾獲金鼎奬、博客來年度之最、中國時報開卷週報「美好生活書獎」、誠品年度推薦最佳藝術書系。2011-2017擔任《Shopping Design》總編輯,2016金鼎奬雜誌類個人奬最佳主編。現為自由工作者,創辦名為「獨角獸計畫」的新型態學習及閱讀行動,兼任台北風格書店「真書軒」品牌總監、台中大里「菩薩寺」企畫顧問。著有《成為自由人》。


設計者

霧室

由彭禹瑞與黃瑞怡於2010年創立的設計工作室,擅長纖細設計語彙,觸發觀者的感官與記憶,以接近透明的距離、安靜卻不失存在感地存在著。作品如《獨情信》、《朝一座生命的山》、《成為自由人》、《沈靜而洶湧的大地》等。

「不只是圖書館年度限定票券本」獲2019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及年度特別獎綠色設計獎
《氣味島》獲2019金蝶獎銀獎
《朝一座生命的山》獲2019金蝶獎榮譽奬
「城市及其未來海報」、《漂浮之境專輯》獲2018德國IF 設計獎
「城市及其未來海報」並獲第11屆澳門設計雙年展海報設計類優異獎
《鄉愁與流浪的行板》、《遠行與回歸的長路》獲2015金蝶獎金獎

名人/編輯推薦

推薦序

以音聲作佛事

心,是我們真正的財富。

我們的心帶著我們來到這個世間,無論富貴或是貧窮都由這一念心所成就,等到哪天一口氣不來,也是這一念心帶著我們走。所以心是我們自家的寶貝,但我們卻對它非常陌生,就好像一個流浪的富家子弟,自己身上裹著寶物卻絲毫不知道。

認識心,唯有透過內觀。

禪宗說見性就是見到自心本性。心到底有什麼特質?有什麼功能作用?為什麼會生起貪心?貪心怎麼生起來?為什麼會生起歡喜?歡喜心又是怎麼生起來的?一講到心,我們如同闖入一個荒蕪的世界,一下子就迷路了。

傳承臨濟宗法脈的菩薩寺,是一所生命的學校,希望透過各種方式幫助大家見到自己的本心。在菩薩寺舉辦的修心課程中,除了以法教引導的禪修外,同時也有各種生活禪的體驗,其中最受大眾喜愛的就是文通的頌缽靜心了。

文通是一個非常精進的行者,日日以頌缽作為修持的功課。最初因要解除母親的病苦,文通四處尋求治病的方法,後來試了頌缽,發現聲音是最好的,頌缽的音頻非常原始像在母親的肚子裡,又如同大地一般令人感到平穩安心。這個來自母親的因緣,從此開啟文通新的生命旅程。這十多年來,文通透過頌缽的各種教學分享,幫助了許多人開始認識自己,並且願意和自己和好。菩薩寺自二○一二年起,因為在尼泊爾興辦佛法教育的因緣,看到來自世界各地的人,絡繹不絕地前往加德滿都尋找頌缽之道。為了提供大眾更正確的頌缽使用方式,因此特別商請文通以他對頌缽豐富的體驗,分別就聽、聞、頌、缽四個章節,幫助大家了解頌缽的文化沿革,一直到各種技法的練習,更重要的是心法的傳遞。

在這本書中,文通沒有絲毫保留地全部傾囊相授,並且見證文通所說的「我的生命是一個缽」。

一心敲缽,一心諦聽。

如佛經所說,「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

祝福大家都能透過這本書,找到自己的本心,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

目次

推薦序

以音聲作佛事 慧光和上 四
一片寂然的藝術天地 羅永暉 八

聽 我的生命是一個缽

盡情探索的童年 一五
成為舞台設計師 一六
結合東西方 一八
進入缽的世界 二一
為了母親 二二
薩滿老師啟發 二二
缽代表我們的心 二八
聲音就是光 三
透過頌缽去看自己 三一

聞 缽的文化和起源

喜瑪拉雅頌缽 四三
磬來自樂 四八
缽來自信仰 五八
銅器盛世 六二
療癒的起源 六五
頌缽製作 七

頌 頌缽心法

氣平均,心就會安靜 八
放下自我 八三
意圖即動作 八六
活在當下,只是知道 八八
療癒就是靜心 九
觀自在 九二
利他利己 九六
絕對真實 九八

缽 頌缽技法

大地的聲音 一四
共振即分享 一九
姿勢分解圖 一一四
持缽及持棒 一一六
頌缽發聲方法 一二一
呼吸練習 一二六
與天地對話 一二八
個人靜心 一三二
二人靜心 一四六
團體靜心 一五五

附錄

如何選擇頌缽 一六二
頌缽保養 一六六
艾草靜心 一六八

編輯後記

寫心.藏心.安心 一七

書摘/試閱

盡情探索的童年

我從小就是好奇的孩子,對聲音好奇─父親工作的藥材行的搗藥聲*、神功戲台上的樂器和人聲;對周遭環境好奇─很小的年紀就自己一個人到處探索,踏遍城市裡所有能去到的地方。這份好奇心滋養了我的感官,視覺、聽覺……都在沒有框限的狀態下得到最大的延展。

曾經在母親老家南ㄚ島待了一整個暑假,每天畫畫,什麼都畫,畫了上百張。在幾乎沒什麼人煙的自然環境中,悠遊自得,心中所想只是盡可能在紙上把所見景物描繪下來。那段與大自然為伍的自由時光,奠定了我日後在藝術及美感上能夠有所表達的最重要基礎。

童年時有很多一個人自處的時間,但並不無聊,因為生活中充滿各種聲音及畫面。不知道這是緣於父母親的放任,讓我可以無拘無束地去觀察,造就了感官的敏銳,還是本性好奇,因而打開了向外探索的觸覺,總之,在童年的眼光中,「世界」充滿各種有趣事物,生活是豐盛和美妙的。

我九歲就開始打工,從小認為要自己照顧自己,才能照顧父母。算起來,人生中打過的工超過三十種:幫人開車門、派報紙、清潔工、推銷員、油漆工、補鞋、配鎖匙等,包括當時香港最龍蛇雜處的九龍城寨,我也待過。打工對我來說有點像是去旅遊、探索整個香港,能接觸到各種人。現在教學時懂得與不同人溝通,有很多學習來自那段打工的經歷。

我一直是用玩樂和探索的心態去看待生命中許多事物,我覺得那才是最符合人與人、人與大自然溝通的方式。因此不停的打工,也許在外人看來是辛苦的,但那也是一種與世界相處的過程。從童年到少年時期,我看過各式各樣的人─生命的卑微和沉重、現實中的真實與虛假─可以說,我在很小的年紀就已見識過非常多樣的人生。

* 搗藥器由黃銅製造,用來搗碎藥材,使用時會發出「咚咚」聲。

成為舞台設計師

在這些邊界和探索中,有一條明確的路始終佔據我最多熱情。小時候深深著迷的神功戲,開啟了我對表演藝術的興趣,中學在學校表演話劇、學藝術,畢業後去考演藝學院,成為舞台設計系的學生。不論是台上表演或幕後工作,對我都有同等吸引力。那一方被有形無形元素構築出來的世界,充滿想像空間,可以有各種表述。我有時身兼演員、有時在後台打工,除了舞台設計,台前、幕後我都非常熟悉,在構想和實作中得到很多靈感。

這段求學的過程裡,唯一的困擾是英國老師的教學方式─著重理性思考模式,一板一眼,要求學生畫很多草稿及資料搜集。我卻覺得創作沒那麼複雜,並不需要通過太多分析說明,而可以直接達到結果。後來我發現那是東西文化在創作上的差異,有一些意境是無法透過言語來解說的,也不需要。融合東西方的方法去創造新的舞台語言,是我期盼的一個劇場畫面。
畢業後原本給自己三年時間,如果沒辦法在舞台設計這一行得到發展,就轉行去做別的事,畢竟我有那麼多打工經驗,什麼都能做。很幸運地,一畢業就有專業劇團邀約,也陸續得到一些重要獎項,得獎或許並不意味著什麼,但在這一行當中,你的名字被記住了,自然會有更多邀約合作,於是就這麼一路以舞台設計師的身份走到今天。

結合東西方

剛畢業那年,我得到德國歌德學院獎學金,到慕尼黑學習德語。那時天天去看戲,發現德國設計很接近東方思想、接近自己的觀點。德國的舞台設計非常簡約而有感染力,在精準的空間設定中創造出無限的空間思考,布景的存在與表演者自然融合。

也是在這個時候,認識了「間離效果」─這是德國劇作家布萊希特(BertoltBrecht)所提出的戲劇表演理論。布萊希特深受梅蘭芳影響,他認為觀眾看戲時要清醒,不要代入角色狀態,對舞台上的情感投射會妨礙看戲的冷靜判斷。「你要很清楚你在看什麼」,某種程度我也受此觀念影響。

從學校開始,我就一直在找方法,要把東方思惟深入我的作品裡,現在依然還在路上,還沒有最終結果,但它始終是一個明確的指引。

從事舞台設計的同時,我去學了武術、太極,一方面出於好奇,另一方面我想多了解中國文化脈絡。太極是武術師父的父親傳授給我的,我稱他師公。師公的引導讓我更理解東方武術的「道」「理」,每個招式都是有意圖的。他要我每個禮拜來學,一年以後幫他教學生。他說,「不要介意你現在學什麼、也不要介意虧本,你不知道以後這件事會帶你去到哪裡。」

確實,「教」的過程學到更多。要用什麼方法讓來自不同背景的學生明白,非常考驗教的人。這段學習也成了我現在教頌缽的助力。

然而我對楊氏太極拳有個印象,或許會因為要養氣而練出大肚子(太極拳宗師楊澄甫及我的師公便是如此)。我想學太極拳卻不想練出大肚子,心想應該有方法可以平衡,那就是瑜伽。因此開始接觸瑜伽,兩度去到印度,取得國際瑜伽導師證照。同時間我也去禪修打坐,學習觀呼吸:出入息念。

進入缽的世界

這些經歷到二○○九年,有了全新的意義。當時瑪雅文明的二○一二末日預言,在全世界引發很多討論,我剛巧參與朋友策劃的一齣戲《2012夜之祭典》,探索世界末日。因為這群朋友,第一次接觸到頌缽,開始對頌缽感到興趣。

我覺得應該要繼續探索缽的世界,去不同的地方學習。此時美國意外成為第一站。二○○九年我得到亞洲文化協會獎助金,二○一○年有機會到耶魯大學戲劇學院擔任研究學者。那時經常坐六小時車來回紐約市與學校之間,偶然在紐約一間書店看到一本談頌缽的小書,非常機緣巧合地,作者剛好在紐約有個頌缽課程,我立刻報名。初次學到頌缽技巧,打開了我的眼界,讓我希望更深入地了解它,往後頌缽學習之路又延伸到尼泊爾、印度。

我覺得要學一樣東西,必須真的進入它的世界裡,譬如頌缽,要清楚明白它為何能讓人這麼安定,於是我嘗試從很多不同的文化去尋找支持。

之前學瑜伽時,有個字叫「Nāda」,代表聲音的意思,也可解釋為flow(流動),我把這種瑜伽哲學用在頌缽之中;太極也是flow,「流動」就是太極的基本。所以過去我所學過的東西,最終都匯聚在頌缽裡面,然後用我自己的方式創造出新的理解。對我來說,生命就是一個缽。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972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