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定、靜、安、慮、得:人生禪學簡單入門課
滿額折

定、靜、安、慮、得:人生禪學簡單入門課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50 元
優惠價
79198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5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定、靜、安、慮、得
禪學簡單入門課,心靈學分修好修滿,人生智慧信手拈來!

你可能不熟悉禪學,但你一定知道一休和如來佛
釋迦牟尼在出家修行前,曾是享盡榮華富貴的印度王子
身為日本後小松天皇的皇子,一休卻選擇遁入空門,這是為何?

你以為地獄有十八層,每層充斥著各種恐怖的刑罰
誰知竟是另一個人間樂園?
其實,比痛苦更折磨人心的,是什麼都感受不到……

佛祖說:
「人的一生會遇到四個伴侶,第一個伶俐可愛,整日陪在我們身邊;第二個是搶回來的,特別漂亮;第三個整日打點生活瑣事,使我們過著安逸的生活;第四個工作勤奮,東奔西跑,我們也幾乎忘記了對方的存在。」
這四個伴侶分別是誰呢?

道信禪師曾三番兩次地原諒一個有偷竊癖的弟子
其他弟子受不了這樣的「善心」,紛紛要求師父嚴懲
「你們若覺得我不對,完全可以離開我。」
眾弟子愕然,殊不知,這正是禪師的大智慧……

有人為了改正愛生氣的壞毛病,特地尋求一休的幫助
「如果我無緣無故被吐口水,只要拿出手帕擦乾淨就好。」
一休搖頭:「不對,連手帕也不要拿出來。」
這是什麼意思呢?

佛印禪師與蘇軾是好朋友,兩人經常一起打坐參禪
禪師說蘇軾看起來像一尊佛,蘇軾反說禪詩像一堆牛糞
回到家後,蘇小妹聽聞此事,笑得前俯後仰
「哥哥,你澈底地輸了。」
蘇小妹何出此言?

生活中處處有禪,它是自然而真實的生活。禪的宗旨在於啟發個人,成為有悟性、有情感、有智慧的人,其本身就是一種生活的智慧。

當我們擁有了禪以後,我們就能對自身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可以經歷生命的另一種存在狀態,並使自己的心靈來一次澈底的解縛,甚至在面對生死之時,也能夠擁有一份超凡脫俗的從容和灑脫!

那麼,大家不妨就在當下,於此書中開始進入禪的世界。

作者簡介

歐陽翰,鍾情於中國古典文學的熱血青年,致力於打破大眾對古典文學僵硬、過時的刻板印象,主張若能從經典中汲取養分,就像「即山而鑄銅,煮海而為鹽」,是一座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智慧寶庫,著有《當道德經成為必修課》、《當菜根譚成為必修課》等。

解禪

禪是什麼?

禪是一種文化,是一種高深的智慧,是一種心靈的深層體驗,是生命存在的另一種狀態。它既面對現實,又超越現實;既肯定理性,又超越理性。

禪道自然,禪是無處不在的,關鍵在於我們如何用心靈去體會感悟。禪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對自然事物,有很深的理解和尊重。因此,我們可以利用禪來改善自己的生活,用它來洗滌心靈的塵埃。一旦心靈中閃耀著禪的智慧之光,自己便會變得曠達灑脫,活得自由自在。

從某種意義上說,禪是理解現實人生的一把特殊鑰匙。而禪其實就在我們身邊,即我們自心的本性。但是,由於現代社會高度緊張的生活節奏、沉重的生活壓力和充滿競爭氛圍的生存危機的影響,人們往往忽略了自心本具的長青之樹、不老之泉。從而,我們就難以從日常生活中去體會那充滿趣味的禪機。

本書精選了若干經典而具有現實意義的禪宗小故事,每個故事就是一道頓悟的光芒、一泉沁心的泉水。讓大家在每日的一則故事中,能緩解一天的勞頓,從中體會出生命的意義,並得到一個靈感的契機,使你被氤氳矇蔽的心靈豁然開朗。

禪學太深,難以言盡。而它確是對生命完整意蘊的領悟,是撫平、慰藉生活在喧鬧塵世中人們心靈的一劑良藥和指點迷津的明燈,更是人生智慧的最高體現。它可以將我們心靈中的迷惑和汙跡一掃而光,並使我們在不斷地禪悟中擁有一個美好而快樂的人生。

目次

目錄

解禪
生命篇
 生死由他
 飛越生死
 生與死
 生死燭光
 活著的目的
 沒有時間老
 來去都是錯覺
 生命的意義
 見與不見
 枯與榮
 懂得珍惜
 一休與五休
 是僧是牛
 把門關好
 空房子
 扛棺自化
 死亡的原因
 臨終的慈悲
 死為何物
 自心佛
 蜈蚣的困惑
 雪霽便行
 生死參悟
處世篇
 進退之道
 八風吹不動
 水車原理
 時刻用心
 待客之道
 寶劍不可觸
 居士與高僧
 成功的祕訣
 修行要訣
 自傘自度
 確定的目標
 無所求
 空空如也
 禪師遇虎
 在鏈錘下日益強壯
 處世祕術
 禪者的畫像
 還俗和尚
 一指禪
 半肯半不肯
 爐中覓火
 自助者,天助
 修習方得道
 睜眼如盲
 知非便舍
 破鏡
 唾沫自乾
 知錯就改
 鸚鵡學舌
生活篇
 真正的地獄
 乞丐的勇氣
 四個老婆
 穿衣吃飯
 買土地的農民
 珍惜現在
 吃雞治病
 雲水隨緣
 最後一課
 莊周夢蝶
 早餐涼了
 心靈的重量
 何處無佛在
 佛祖與侍者
 敬鐘如佛
 無道心
 摩尼珠
 痛看野鴨飛
 冷暖自知
 方丈與乞丐
 找一個坐處
 禪師的書法
 杯茶映乾坤
 大廈之材出

書摘/試閱

生命篇

生命是所有財富中最珍貴的。因而,人們必須珍惜瞬間,著眼於現在,從順應自然中去獲得適意的人生。並且好好地、積極適意地生活於當下,便可超越死亡,實現生命的延續。

生死由他

寶覺禪師是一位得道高僧,在將要辭世示寂之時,他把所有弟子全都叫到身邊,向他們宣布自己世緣的時限將至。

眾弟子在聽完禪師的話後,紛紛勸慰他,言辭各異:有的說師父的法體仍很健康;有的弟子以還需師父指導為由對他予以挽留;甚至有人要求禪師能常駐世間為眾生說法。

此時,其中一位弟子朗聲說道:「時限若已到,生死由他去好了。」

禪師聽後,哈哈大笑一聲說道:「你所講的便是老衲的肺腑之言。」隨即雙腿一盤就圓寂了。

禪道是不離生死而又超越生死的。一般的俗人大多是好生悲死的,而在禪者看來卻是不生不滅的。一旦能真正參悟生死,那麼在他們面對生死之時,定會多了份常人難以想像的灑脫與坦然。

飛越生死

慧原禪師座下的學僧南利心想,其他一些同參的人均對禪有一定心得了,但是自己始終不能入門,於是產生了自身沒有資格學禪的念頭,並決定去做一個苦行僧。

在與禪師道別之時,禪師頗感驚訝,問他為何還沒達到覺悟便要走。南利說同參道友都已回歸根源,可自己無論怎樣努力,就是不能有所悟知,看來是因緣不合的緣故。

禪師在聽完他的訴說後,心知他有點急於求成的意思,便點化他一心修自己的禪道就好,而不要去與別人攀比。

其實,南利心裡早已將自己和其他同參之人比擬為小麻雀與大鵬鳥了。那大鵬鳥一展翅幾百里便飛越了過去;而小麻雀似乎只能囿於幾丈的草地而已。

禪師真沒想到他的學僧會這樣想,就意味深長地說道:「大鵬鳥雖然一飛能過百里,但牠仍沒能飛越生死啊!」

南利聽後似乎從中有所領悟。

作為禪者,悟知的最高境界能超越生死,而南利那些道友所謂的回歸根源,無非是有了一些普通的悟知罷了,禪學博大精深,但只要精於道業上的修持,定能從中大有收益。

生與死

每個人都十分關注生死之事,從佛學上講,只有真正領悟了生死之事,達到了佛的崇高境界,方可稱之為「佛」。

於是,有人向禪師請教關於生死的事情。

禪師輕言道:「你死過嗎?」

那人聽後十分驚詫,一時呆若木雞,無言以答。

禪師看出了他的困惑和不解,說道:「要想明生死之事,只有親自去體會才能知曉。」

這下,那人就無語了。

其實,生死之事得順其自然,它作為一種自然規律,必定會在該來的時候來臨。只有看透了生死,將死視為一種必然,並珍惜當下,珍惜現在,才能在死亡來臨時坦然面對。

生死燭光

人們似乎對「佛死後的去處」這個問題特別感興趣,於是一次次地尋問佛陀。

為了滿足人們的好奇心,一日,佛陀拿了一支小蠟燭,便對大家進行講解。隨即點燃了那支蠟燭,而他的弟子生怕蠟燭被風吹滅,用手予以遮掩。

此時,佛陀發話了,「該滅的自然會滅,遮掩又有何用。就像死,它本身就是自然規律的表現。」

一會兒,蠟燭就被風吹滅了。然後,佛陀又說道:「蠟燭熄滅,它的光去向了何處,佛死後也將到那裡去。同樣是消滅,但光逝燭在,因為燭身為一個整體,佛也一樣。」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人的生死乃一種自然規律,只有淡然地去看待生死,並於有生之年有所成就才是最重要的,如此,即使死後,聲名可傳頌後代。

活著的目的

從前,有個人在童年時見證了母親自殺身亡的一幕,因而在自己的內心深處蒙上了一層難以抹去的陰影。

真是禍不單行,在他十五歲時,又遭受了弟弟去世的苦痛打擊。親人接二連三的死亡導致他形成了一種錯覺:「死亡才是人的最終去處。」

接著,他自己也以各種方法嘗試死亡,但每次均以獲救而告終。想尋死都不可能,這越發增加了他心中的痛苦。

一日,一位禪師化緣經過他家,見他神情萎靡,便勸慰他說:「你得自救啊,可以每日坐禪,雖然坐禪本身沒用。」

那人聽後,頗為困惑:禪師是不是糊塗了,叫我去坐那沒用的禪。隨即便請示禪師。

禪師回答得十分玄妙:「因為無用,所以才要坐禪。」但那人聽後頓時醒悟:「人活著也不是為了用處,而是為了生存。」

死亡容易,生存卻難。人們不必為死亡擔驚受怕,死亡要來,擋也擋不住。只有很好的生存才是最重要的。自己對自己負責,珍惜當下,把握現在,如此才能鑄就完美的人生。

沒有時間老

大智禪師是佛光禪師的弟子,他四處參學了二十年,以遊歷來達到對禪的開悟。

終於,他在禪學上小有所成,便回去看望師父。

一見到師父,急忙問候師父的法體是否安康。

佛光禪師點了點頭,說道:「每日講學說法,著述抄經,忙得不亦樂乎。」

大智聽後,十分詫異,既然師父每天這麼忙,但怎麼就不見師父顯老,甚至與二十年前沒有太大變化。

師父很快就看破了大智的心思,哈哈大笑一聲,說道:「我沒有時間老啊!」

衰老本身指的是青春不再的落寞和朝氣盡消的沉倫,逐漸褪去生機、逼近死亡。

身會衰老,但心可不老,永保一顆年輕的心,定會青春永駐。另外,對鍾愛事業的全神貫注,讓自己在生活中備感充實,就更難以讓自己變得衰老了。如此看來,可真是沒有時間老啊!

來去都是錯覺

從前,在一個人快臨終的時候,禪師來到了他的床前,問他是否需要引導。

臨終的人聽了,反問禪師道:「我一個人來,也是一個人去,您能給予我什麼引導呢?」

禪師沉默了一會,輕聲說道:「來了又去不過是一種錯覺而已!我還是指一條既無所謂來也無所謂去的路給你吧!」

臨終的人似乎在冥冥之中看清了這條路,於是面帶微笑上路了。

常人總對生死具有一種困惑,臨終之人的這種困惑更為強烈。而那位臨終之人在禪師的點化後,對於生死獲得了解脫,因而安詳而逝。

雖說生源於自然,死回歸自然,但要想真正看破生死又談何容易。人們應當經常擁抱自然,不斷從大自然中體會出生命的真諦,並且珍惜有生的時光,便可不知不覺地淡化生死的煩惱,生活也會充滿無窮的生機。即使在死亡來臨之時,也能夠十分坦然地面對。

生命的意義

尚書對於何為本性十分不解,於是特意去拜見曹山禪師。

這個問題卻把禪師給難住了,接下來便是一陣沉默。但禪師突然想到了曾經見過的一件事:一個孕婦背著一竹籮,她衣著破舊,腳上落滿土垢,竹籮好像很重,壓得她直不起腰來,她左手牽著一個小女孩,右臂攬著一個更小的孩子,急忙地趕路。但她一臉洋溢著似明月一般溫婉的笑容。

當時禪師非常迷惑,如此沉重的生活沒有讓她垮掉,反而感覺十分快樂。原來是她懂得自己的人生追求。

禪師恍然大悟,便對著眼前的尚書叫喚:「尚書!」

「是!」尚書雙手作揖回答道。

禪師搖搖頭說道:「回答我的不過是一個軀殼罷了,而不是一個清明的生命。只有自身覺悟才是最重要的。」

尚書聽罷,有所領悟。

在生活中,人們必須明白自己的目標,知道自身生命的意義,才能朝著目標奮勇向前,最終達到目標,並實現自身的價值。否則,弄錯了生活方式,對於人生的意義一知半解,只會在生活中誤入歧途,甚至會使自己成為生命的奴隸。實在是可悲!

見與不見

荷澤神會禪師初次參見六祖慧能禪師時,慧能禪師問道:「你從遠處來,路途遙遠,太辛苦了。自性禪心帶來了嗎?可看見本性的法性是什麼嗎?」

神會禪師說:「『我』有來去,『自性』沒有來去,本體法性,普遍法界,怎可言見或不見?」

慧能禪師當即拾起禪杖,打了下來。神會並沒有退後,反而問道:「老師坐禪時,是見或不見?」

慧能並沒有馬上次答,又杖打了三下,才說:「我打你,你是痛或不痛?」

神會回答道:「感覺痛,又不痛。」

慧能禪師順著他的口氣說道:「我坐禪是見,也不見。」

於是,神會便追問他何為見與不見。

慧能禪師開示道:「我見,是因為常見自己的過錯;我不見,是因為我不見他人的是非善惡,所以是見,又是不見。見與不見都是兩種執著,而痛與不痛都是生滅的現象。你連自性都摸不清楚,居然還說什麼無來無去。」

神會聽後,十分慚愧,但從中也有所覺悟。

生命的本源只有自己能夠看到,因而生命需要自己好好地去把握。生命是要超越一切世俗觀念,捨棄一切空想與貪慾的,也只有超越了善惡的觀念,才能達到毀譽不動、哀樂不生的崇高境界。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198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