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12/26年度盤點作業,門市店休一天,網路書店將暫停出貨,12/27將恢復正常營業,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不生病的解毒飲食法:吃錯了,就像吃進毒!諾貝爾獎得主提倡的營養療法實踐版,全球30萬醫生推崇的飲食奇蹟
79折
不生病的解毒飲食法:吃錯了,就像吃進毒!諾貝爾獎得主提倡的營養療法實踐版,全球30萬醫生推崇的飲食奇蹟
不生病的解毒飲食法:吃錯了,就像吃進毒!諾貝爾獎得主提倡的營養療法實踐版,全球30萬醫生推崇的飲食奇蹟
不生病的解毒飲食法:吃錯了,就像吃進毒!諾貝爾獎得主提倡的營養療法實踐版,全球30萬醫生推崇的飲食奇蹟
不生病的解毒飲食法:吃錯了,就像吃進毒!諾貝爾獎得主提倡的營養療法實踐版,全球30萬醫生推崇的飲食奇蹟
不生病的解毒飲食法:吃錯了,就像吃進毒!諾貝爾獎得主提倡的營養療法實踐版,全球30萬醫生推崇的飲食奇蹟
不生病的解毒飲食法:吃錯了,就像吃進毒!諾貝爾獎得主提倡的營養療法實踐版,全球30萬醫生推崇的飲食奇蹟
不生病的解毒飲食法:吃錯了,就像吃進毒!諾貝爾獎得主提倡的營養療法實踐版,全球30萬醫生推崇的飲食奇蹟
不生病的解毒飲食法:吃錯了,就像吃進毒!諾貝爾獎得主提倡的營養療法實踐版,全球30萬醫生推崇的飲食奇蹟
不生病的解毒飲食法:吃錯了,就像吃進毒!諾貝爾獎得主提倡的營養療法實踐版,全球30萬醫生推崇的飲食奇蹟
不生病的解毒飲食法:吃錯了,就像吃進毒!諾貝爾獎得主提倡的營養療法實踐版,全球30萬醫生推崇的飲食奇蹟
不生病的解毒飲食法:吃錯了,就像吃進毒!諾貝爾獎得主提倡的營養療法實踐版,全球30萬醫生推崇的飲食奇蹟
不生病的解毒飲食法:吃錯了,就像吃進毒!諾貝爾獎得主提倡的營養療法實踐版,全球30萬醫生推崇的飲食奇蹟
不生病的解毒飲食法:吃錯了,就像吃進毒!諾貝爾獎得主提倡的營養療法實踐版,全球30萬醫生推崇的飲食奇蹟
不生病的解毒飲食法:吃錯了,就像吃進毒!諾貝爾獎得主提倡的營養療法實踐版,全球30萬醫生推崇的飲食奇蹟
不生病的解毒飲食法:吃錯了,就像吃進毒!諾貝爾獎得主提倡的營養療法實踐版,全球30萬醫生推崇的飲食奇蹟
不生病的解毒飲食法:吃錯了,就像吃進毒!諾貝爾獎得主提倡的營養療法實踐版,全球30萬醫生推崇的飲食奇蹟
不生病的解毒飲食法:吃錯了,就像吃進毒!諾貝爾獎得主提倡的營養療法實踐版,全球30萬醫生推崇的飲食奇蹟
不生病的解毒飲食法:吃錯了,就像吃進毒!諾貝爾獎得主提倡的營養療法實踐版,全球30萬醫生推崇的飲食奇蹟
不生病的解毒飲食法:吃錯了,就像吃進毒!諾貝爾獎得主提倡的營養療法實踐版,全球30萬醫生推崇的飲食奇蹟
不生病的解毒飲食法:吃錯了,就像吃進毒!諾貝爾獎得主提倡的營養療法實踐版,全球30萬醫生推崇的飲食奇蹟
不生病的解毒飲食法:吃錯了,就像吃進毒!諾貝爾獎得主提倡的營養療法實踐版,全球30萬醫生推崇的飲食奇蹟

不生病的解毒飲食法:吃錯了,就像吃進毒!諾貝爾獎得主提倡的營養療法實踐版,全球30萬醫生推崇的飲食奇蹟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80 元
優惠價
79300
庫存:2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9 點
限量贈品 詳情
時尚手機掛繩
剩餘:67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全球30萬名醫生推崇!
以諾貝爾獎雙得主的營養療法為基礎,
啟動身體自癒力的最新飲食法!

根據兩度榮獲諾貝爾獎的鮑林博士研究指出:「幾乎所有疾病,都是『營養不足』造成的」,
而日經月累的錯誤飲食,正是逐步侵蝕健康的「慢性毒素」!

過敏、牙齦出血、疲勞、憂鬱、手痠腳痲……
這些容易被輕忽的毛病,其實都是身體的求救訊號:「請給我需要的營養素!」
如果置之不理,難受不說,還會演變成難以痊癒的重症!

◎盲目追求均衡沒有效,缺什麼補什麼,才是健康唯一正解──
˙敏感性牙齒、牙齦出血→缺少「鐵」
˙腸胃發炎、關節痠痛→缺少「蛋白質」
˙記憶力變差、失眠→缺少「維生素B」

本書是以鮑林博士提出的「正確分子療法」為基礎,
從細微的不適症狀逐一檢視體內疏漏,帶你透過改變食物,攝取「細胞需要的養分」,
讓遭受「環境毒害」的身體,回歸「正常無病痛」的原廠設定!

◎超過2萬5千人親身實踐,從根本改善症狀的解毒飲食法──
本書作者小垣佑一郎是執業多年的牙醫,自從妻子因不明原因病倒後,
花費九年訪遍百間醫院未果,卻在執行「解毒飲食法」後僅僅七天恢復健康!
從此,他全心投入研究並運用在門診,不僅成功改變兩萬五千多名患者的人生,
更將數年來的實踐化成書籍,從飲食著手,帶更多人感受營養素的驚人變化。

◎醫界聯合推薦:
★許素貞醫師/拉法健康體系暨好油專家創辦人:
「我研究與實踐營養素和自然醫學方法11年,在看過諸多個案恢復後我再次確認──在疾病痊癒的因素中,營養素絕對是關鍵!」
★趙哲暘醫師/台灣牙科睡眠醫學會理事長:
「本書從功能醫學的角度探討營養、口腔與全身性疾病的相關性,希望大家都能透過作者細微的觀察和豐富的學識,幫助自己獲得健康。」
★劉博仁博士/台灣基因營養功能醫學會理事長:
「許多難解的疾病,其實都是缺乏營養素的徵兆。本書帶大家破解『營養均衡」』的迷思,補充身體缺少的營養,比飲食均衡更加重要!」
★柳澤厚生會長/國際細胞分子矯正醫學會:
「我期待小垣醫生寫的這本書,能向大眾推廣民間醫學的概念,替那些為了疾病所苦或為了藥物副作用而煩惱的人帶來福音。」
★飯塚浩醫生/Medical Stress Care飯塚診所:
「『讓食物成為你的藥,而你的藥就是食物』對我們這些醫生來說,這句話也是在活用最新科學知識的同時,必須認真實踐的理念。」
★小早川明子/NPO法人Humanity理事長:
「在書中記載著許多讓人茅塞頓開的生活習慣實踐法,只要將其融入生活之中,即便像我這樣已步入花甲之年的人,也可以感受到身體的確在展開變化。」

◎本書特色:
特色1:全球超過30萬名醫師推崇實踐,最具公信力的營養自癒療法。
生病後的第一選擇是營養療法,不得已才吃藥!本書中的「解毒飲食法」是以鮑林博士終身奉行的「正確分子療法」為基礎,透過飲食將體內營養素「剛好」維持在運作的需求量,不僅沒有副作用,還能確實針對根本治療。目前這套營養療法已經在世界23個國家成立「細胞分子矯正醫學會」,累計超過30萬名專業醫生投入研究。

特色2:補充細胞能量,解除體內累積的毒素!歷經10多年驗證的真實功效。
本書作者小垣佑一郎醫生,一開始是為了治療妻子才接觸解毒飲食法,卻在親眼看到改變飲食帶來的奇蹟變化後,決定親身實踐、記錄,並積極鑽研、參與相關醫學研討會,10多年來,他學以致用將解毒飲食法的營養素理論運用在診療間,透過患者的症狀分析根本原因,利用補充營養素的方式,幫助超過2萬5千人治癒困擾多年的憂鬱症、長年便秘、嚴重皮膚炎等大痛小病。

特色3:在日常中找到「營養失序」的前兆症狀,一秒讀懂身體的訴求。
我們的大腦幾乎是油脂所構成,而身體扣除水分後6成都是蛋白質。營養素是建構身體的基石,每個營養素都有固定的需求量,如果沒有辦法滿足,自然會因為無法運作而出現「疾病」!本書將從建構細胞的三大營養素開始,分析疲勞、指甲泛白、食慾不振、口臭等背後的原因,帶你對症下「營養素」,達到改善健康的真正功效。

特色4:打破坊間謬論,從科學角度解讀「老化與疾病」的不可逆迷思。
「年紀大就會生病?」、「營養一定要均衡」、「健檢報告沒問題就好?」……大錯特錯!疾病和年齡無關,營養也有各自「供需平衡」,檢查數字背後更是隱藏許多陷阱!本書以最新醫學和科學論證為輔,帶你逐一攻破對健康的錯誤觀念與迷思,避開「不知不覺間」出現的疾病危機。

作者簡介

小垣佑一郎
「草加家庭牙醫‧矯正牙醫診所」院長。13年的臨床經驗,看過25000名以上的患者。自從太太因不明原因病倒後,度過9年與病魔抗戰的生活。9年來帶著太太訪遍超過100間的醫院,用過30種以上的處方箋、5500顆以上的藥物還是無法治好的疾病,卻在執行「正確分子療法」後僅僅7天,旋即恢復健康的狀態。在這之後,致力將新營養療法及分子療法導入牙科診療中,並發現口腔內的症狀與全身狀態相關聯。如今,在平均一個月要拔掉110萬顆牙齒的牙科現狀中,他的診所一年只拔10顆牙齒。

彭琬婷
淡江大學日本語文學系研究所畢業。日本遊走中,現為自由寫手、兼職日文翻譯、口譯。

名人/編輯推薦

【台灣推薦序 01】在疾病痊癒的因素中,營養素絕對是關鍵!
很榮幸將《不生病的解毒飲食法》推薦給大家。
我曾在醫院工作31年,其間16年在臨床照顧病患,15年擔任醫院的副院長,執行醫院經營管理,更有11年的時間,使用營養素及自然醫學方法協助個案恢復健康,親自經歷過這些過程:
①猛掉頭髮的個案,因為補充鐵劑而得到改善。
②「腦霧」、腦損狀況、記憶力減退、亞斯伯格症、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及妥瑞症個案,因正確補充好的油脂而大獲改善。
③過動兒、自閉症兒,補充好的油脂及營養調配而得痊癒者。
④子宮肌瘤及肌線瘤、經痛快速得痊癒者。
⑤甲狀腺機能亢進。
⑥即將截肢的患者挽回截肢的命運。
⑦腸堵塞需要緊急開刀的個案免於開刀
這11年來,透過補充營養素及一些輔助方法的介入,得到痊癒者不在其數,並且重複得到印證。更奇妙的是,我也因此幫助自己在不使用任何一顆藥的情況下,痊癒了高血壓、高血糖、類風濕性關節炎、腫瘤、息肉、掉髮、骨折等問題。
雖然疾病痊癒的因素不只是營養素,也會受到人格特質、傷痕清除、良好的生活習慣及睡眠、氣血調升等影響,但營養素卻是首要且必要的關鍵。
回想過去的經歷,不經讚嘆:如果我們的醫者願意多使用營養素來幫助個案,真是病人之福啊!
許素貞醫師/拉法健康體系暨好油專家創辦人

【台灣推薦序 02】在疾病痊癒的因素中,營養素絕對是關鍵!
身體的健康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口腔對於身體的影響更是深刻,因為口腔不僅僅是消化器官的開口,是掌控呼吸道健康的關鍵,口腔還是幫助發音是溝通的門面。中醫也說,心開竅於口中的舌,而舌頭是身體任脈的鎖鑰。顯然,口腔對於身體的重要性不可言喻,與本書一再提到口腔是身體健康的縮影可說是相互呼應。

本書作者垣佑一郎從功能醫學的角度探討營養、口腔與全身性疾病的相關性,不僅提到麩質造成的各種過敏現象、糖分過高引起的蛀牙、慢性發炎與磨牙症狀、缺鐵與礦物質引起的骨骼結構發育異常與齒列不整,以及各種維生素不足引發的各種症狀。引經據典之中,特別提到食物都是毒的觀念,需要大量咀嚼與慎選食物來避免對健康的影響。身為牙醫師的作者可以觀察得如此細微與學識如此豐富,讓我更有興趣深入探究本書的內容,所以特別為文推薦,希望大家從這本淺顯易懂的書籍來幫助自己獲得健康。
趙哲暘醫師/台灣牙科睡眠醫學會理事長

【台灣推薦序 03】破解「營養均衡」的迷思,攝取缺少的營養比飲食均衡更重要!
過去以來,民眾的觀念都停留在「營養均衡才不會生病」的迷思,但其實,攝取身體所缺少的營養比飲食均衡更加重要!書中有提到,口腔環境和健康息息相關,人體的構造都是互相連結的,因此,口腔的狀態可以說是健康的縮影。而錯誤的飲食習慣,往往是造成人體產生疾病的原因。
本書作者垣佑一郎,以「正確分子療法」為基礎,結合功能醫學的角度,用口腔以及身體的狀態,教導民眾如何辨別自己的健康指數,包括過敏、糖尿病、手腳麻痛……等各種難解的疾病,其實都是缺乏營養素的徵兆,只要有效補充身體缺少的營養素,就能避免這些疾病。
作者豐富的醫學知識,以及淺顯易懂的敘述,相信可以讓讀者產生興趣瞭解本書的內容,誠摯地推薦給大家,希望每個人都能透過這本書,對症飲食越吃越健康。
 劉博仁博士/台灣基因營養功能醫學會理事長

日常飲食有可能是一種毒
說到健康的飲食,腦中會想到什麼?均衡的營養?避免油膩的食物?只吃無添加物的食品?「吃」是我們每天都要做的事,一談到健康,大家都會不約而同脫口而出:「聽說吃那個對身體很好!」「可以試試看那種飲食法。」但是,為什麼會覺得那樣的食物或飲食方式有益健康呢?

「之前在電視節目中聽過醫生推薦。」
「太難的道理搞不懂,但從以前大家就說要營養均衡。」
「小朋友的營養午餐裡也有這個,應該是健康的意思。」

許多患者都會這樣回答我的問題。但大家有沒有想過,我們平日習以為常的飲食方式,其實也有可能形成危害健康的毒素?──請讓我先說一個自己的故事。

九年前的某天,我深夜回到家時,看到妻子躺在地板上睡覺,一開始我只是有點訝異「怎麼會累成這樣……」揹著她到床上休息,但這種情形,卻變成每天的常態。過了一陣子後,她變得常常跑廁所,一待就是幾十分鐘,好不容易出來後又立刻倒在床上陷入熟睡。

「是工作壓力太大,腸胃變差了嗎?」當時,腸躁症(IBS)是時常被拿出來討論的疾病,市面上也販售很多相關的成藥。因此,我也完全將這些狀況推測是腸躁症,讓妻子服用腸躁症的藥物。剛開始的確治好了症狀,但妻子的氣色卻變得很差,逐漸消瘦到雙頰凹陷。

「我常常覺得頭很不舒服。」
「全身都很痛。」
「雖然肚子很痛,卻沒有排便。」

那段時間,我幾乎想不起來我們之間有任何除此之外的交談,每天都在接收來自妻子的求救訊號。「如果真的有什麼萬一……」我一面和內心的擔憂害怕奮戰,一面在妻子的面前表現出堅強的樣子,讓她覺得情況並不嚴重。聽說哪裡的醫院很厲害就跑去諮詢,然後又再換別間醫院,反覆在各個診療室間奔波。

.腸躁症
.胃酸過多
.甲狀腺疾病
.精神疾病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每家醫院做出的診斷都不一樣。儘管如此,我們還是乖乖聽從醫生的指示和建議逐一嘗試,但看著妻子日漸衰弱的身影,我們夫妻倆也逐漸陷入了疲憊憔悴的狀態。這段難熬的時光大概維持了九年。

不敢置信的轉機?奇蹟的七日

「就是這個!」某一天,我在一篇醫學論文中發現了前所未聞的疾病。看到論文的瞬間,全身就像被雷擊中一樣。

「記憶力突然變差、無法專注的腦霧症狀」
「持續好幾天的腹痛」
「排便時出現脂肪便」

論文中列舉的症狀,完全和妻子的狀況一模一樣!為了不讓妻子空歡喜一場,我反覆仔細閱讀了一遍又一遍,確認每項症狀都吻合後,才戰戰兢兢向當時已經筋疲力盡的妻子提出建議。

「會不會是這個病呢?」
「嗯,也有可能,來試試看吧。」

真是不可思議,妻子竟然爽快接受了!這個病症必須從飲食著手,於是我們夫婦立刻從那天晚上開始執行。前三天,只有「好像稍微好了一點」這種似有若無的變化,但是到了第四天,腹痛沒有了。第五天,頭痛消失了。等到第六天開始,甚至出現了久違的食慾!聽到妻子這樣說,我簡直開心到要跳起來。第七天的時候,妻子完全沒有腹瀉,九年以來第一次有了正常排便的體驗。

妻子罹患的是「麩質不耐症」。跑了超過一百家醫院都治不好的症狀,只靠著改變飲食,竟然在短短的七天內痊癒了。原因無他,因為造成這種疾病的原因,就出自從小到大的飲食習慣,這些日常裡無意間攝取的食物成為毒素,讓身體持續遭受好幾十年的傷害,最後才透過突發症狀劇烈反撲。

這並不是特殊的案例。就像動脈硬化或高血糖,疾病的前兆往往發生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從這個經驗當中,我也認真省思自己,不該盲目相信科學實證,而且統計表上的差異與個人的反應完全是兩回事。因此,我從「對症療法」轉變成「原因療法」,開始向我的病患進行考量到全身狀況的飲食指導。

於是,原本到我診所來治療牙齒的患者們,不分男女老幼,都在他們身上看見了意想不到的改善效果:
「四十年來第一次不用靠瀉藥就能正常排便。」
「小孩的偏差行為都不見了。」
「長年的肩膀痠痛、手腳發麻的症狀,在三天內就消除了。」

「醫生拯救了我的人生!」擔任牙科醫生的我,在此之前完全沒想過患者們會對我說這樣的話。在學術上還未確立營養素與牙科關聯性的情況下,我透過大量的看診經驗,慢慢推斷、鑽研、驗證,現在已經可以從口腔內部了解患者大致的身體狀況,然後給他們飲食上的建議。結果,現在全國牙醫每個月拔超過一百一十萬顆牙齒,我的診所一年只需要拔掉十顆左右。

如果身體強健,健康就不會崩壞。年輕的時候拼命工作、不注重養生也沒什麼影響。但隨著年齡的增加,卻變得漸漸沒辦法再勉強自己的身體……這是大部分的人都會遇到的狀況,也理所當然認為是上了年紀的關係。

「工作太忙碌了。」
「經常在熬夜。」
「沒有做運動……」

各種導致不健康的理由,反而容易混淆視聽,讓我們忽略到真正的癥結所在。其實問題就出在我們生命活動的根基,也就是身體上。

請試著想像一下。有一對雙胞胎兄弟,哥哥一天抽一包菸,每天喝酒豪飲,非常喜歡吃速食。弟弟則和哥哥完全相反,每天過著健康規律的生活。二十年後,這對兄弟的健康狀態會有什麼變化?來自基因遺傳的體質帶給人體的影響大約是二十五%,剩下的七十五%就是環境因素。假如我們已經知道出生後養成的習慣影響有多大,那麼要放入身體裡的東西,是不是應該更謹慎選擇。

「營養要非常均衡。」
「必須從水果中攝取維生素。」
「每天喝〇〇就會變健康。」

這是以往的營養學或一般普遍對於營養的觀念。然而,大部分的做法都無法順利發揮功效的原因,正是因為覺得「沒有貧血就表示鐵質足夠」、「沒有腳氣病就不用擔心維生素B1不足」,像這樣認為只要沒有缺乏症就沒有營養不良問題的想法,其實就是一個問題。

你曾經有過下列這些身體不適的情形嗎?
□容易賴床爬不起來
□容易感到疲勞
□容易肩膀痠痛
□容易出現濕疹
□經常感到頭痛、頭暈或頭很重
□容易感冒
□洗髮時容易掉頭髮
□容易感到焦躁不安
□注意力下降
□食慾不振
□神經過敏
□身體上出現新的痣
□胸部疼痛
□有心悸或呼吸困難的情形
□有浮腫的狀況
□牙齦會出血、口角炎、口唇炎

看到這些狀況,是不是覺得每個人符合一兩項也很正常?不過事實上並非如此,只要符合其中一項,你就已經處於潛在性的缺鐵狀態。

即使在乾枯的田地上,只要作物本身有生命力,還是能夠生長出來。然而,長出來的作物也會呈現瘦弱的狀態。如果想要收成新鮮飽滿的作物,就必須要有豐富的營養。

我們身體中的營養素,如果只含有「不至於出現缺乏症」的分量,自然沒有足夠的營養可以運送到細胞。這樣缺乏營養的狀態長期下來,將會引發各式各樣的身體不適症狀。

在平均壽命與健康壽命之間,不分男女,平均都有將近十一年的差距。患有糖尿病或高血壓等生活習慣病的人持續在增加,甚至有越來越多年輕人罹病。在號稱「人人都能活到一百歲」的現代社會中,能夠一輩子健康、無病無痛死去的人,卻是少之又少。

因此,我們需要的是可以推測出潛在性營養不足,以積極的飲食讓症狀改善的營養療法。這就是得過兩次諾貝爾獎、二十世紀中最重要的一位科學家──萊納斯‧鮑林博士所提倡的營養療法「細胞分子矯正醫學」。

在以往的觀念中,營養學是針對「健康」、醫療是針對「症狀」。而結合兩者的營養療法,或許是偏離一般常識的飲食方法,不過目前在日本也有超過兩千五百個醫療機關採用此法。只要了解這個營養療法的概念,當我們被問到「對身體好的飲食」時,答案就會非常明確。因為你清楚知道平常吃進去的食品有多毒,還有什麼樣的食物可以建構出細胞、成為細胞的養分。雖然無法讓人長生不老,但應該足以擁有一輩子健康的身體。

隨時充滿活力能量,即使有不開心的事也能一笑置之,身心狀態保持健全,沒有任何疲勞感和倦怠感的人生,其實並不難。為了知道那些食物會成為毒素、哪些會形成營養,幫助我們獲得真正的健康,就要透過分子(營養素)的力量,從細胞開始脫胎換骨。

 

目次

用漫畫了解「解毒飲食法」
【台灣推薦序1】在疾病痊癒的因素中,營養素絕對是關鍵!/許素貞
【台灣推薦序2】食物都是毒,慎選飲食才是健康最好的良方/趙哲暘
【台灣推薦序3】破解「營養均衡」的迷思,攝取缺少的營養比飲食均衡更重要/劉博仁
【日本推薦序1】營養療法就是民間醫學(從民眾中誕生的醫學)/柳澤厚生
【日本推薦序2】解決醫療混沌的正確分子醫學/飯塚浩
【日本推薦序3】將人生這個事物從根本改變的營養之力/小早川明子
【前言】日常飲食有可能是一種毒

第1章 用最新營養療法,瓦解體內的致病因子
光從牙齦出血,就可以看出體內有手掌大的潰瘍
幾乎所有疾病,都是營養不足的警訊!
來自諾貝爾獎得主的最新營養療法

第2章 吃得不對,就是一種「毒」!
常鬧胃病?其實是碳水化合惹的禍
缺什麼補什麼,比營養均衡更重要!
平均建議攝取量「僅供參考」
濫吃無用,營養素怎麼攝取才有效?
讓細胞機能大提升的關鍵營養素

第3章 禍從口入!從口腔辨識你的健康指數
醣類灌溉下的細菌大反撲
口腔是幫健康把關的第一道防線
磨牙、牙齒黃,都是「醣」作祟
牙齒不整齊,「鐵」定有問題!
B群不只補體力,更能補腦力!
營養素夠不夠,問身體就知道
重金屬不是病,留在體內卻要人命?

第4章 實踐篇①口腔先乾淨,營養素才進得去!
沒刷牙吃早餐,等同吃進10公克糞便
不乾淨的口腔,讓你離癌症更靠近!
維持口腔環境,清潔和飲食一樣重要
口臭不僅難聞,更是身體發出的警告
過量的礦物質,再好都是一種「毒」
信賴和醫術,勝過最先進的醫療設備

第5章 實踐篇②打造最強排毒力的解毒飲食法
攝取構成人體六成的營養成分
選擇蛋白質、保健食品的重點
˙挑選肉品的重點
˙選擇魚類的重點
˙蛋白質吃不夠怎麼辦?
打破「反減醣」的錯誤迷思
˙迷思1:我們的大腦是以醣類為能量
˙迷思2:減醣沒有明確規範,很難執行
˙迷思3:減少醣之後反而吃更多!
˙迷思4:營養均衡攝取才是正解
˙迷思5:限醣減重只是脫水而已,不是真的瘦!
˙迷思6:沒有醣當能量,脂肪無法燃燒
在膳食纖維中打造健康好腸道
維生素B群主宰身體所有機能
補鐵要補對方法才有效!
一點點的礦物質,就足以左右健康
鼻炎好不了,沒「鋅」可能是關鍵!
我們的大腦有六成是油脂
分辨保健食品的好與壞
消除體內堆積的生活毒素
具備多重功效的腸道好菌
成功的第一步,就是拋棄完美理想
健康,必須從根本的觀念開始轉變

【結語】人生的品質

書摘/試閱

我們的身體是由營養素控管!

◎光從牙齦出血,就可以看出體內有手掌大的潰瘍
健康是什麼?關於這個問題,大家腦中浮現的或許是「身心充滿活力,沒有生病」,我對健康的定義是「完全不用擔心健康出問題」的狀態,當然,也沒有任何疾病或身體不適。你有過這樣的想法嗎?

「雖然沒有生病,但因為上了年紀,多少有腰痛的狀況。」
「最近工作很累,身體好像因此變差了……」
「一出門就很疲憊,還是待在家裡比較好。」

當事物漸入佳境,不好的一面就會逐漸消失。健康的人不會特別去留意身體問題。活力無窮的小學生從來不需要擔心「明天還有體力去學校嗎……」而減少玩樂,就算玩累了,睡一個晚上後隔天照樣精神飽滿去上學。換句話說,身體狀況越好的人,對生病的不安和疑慮就越少。

「我沒有特別擔心自己生病啊。」當然我的病患中,也有人只是來看牙醫,沒有任何其他的自覺症狀。但只要看到他們的口腔內部,就明顯感覺到身體狀況不是非常健康。一將檢測牙周病的牙周探針插入牙齒與牙齦間的凹縫處,立即有出血的狀況,這是因為凹縫處遭牙周病侵蝕而出現牙周囊袋,並且在囊袋深處出現潰瘍(發炎)的緣故。

果然不出所料,一問之下,對方就說出平常刷牙時會流血。
當牙肉或牙周組織發炎時,除了會形成大量的細胞激素跑到全身各處外,還會使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引起充血,讓原本不應該存在身體內部的細菌,從牙周囊袋侵入體內。牙肉或牙周組織出現菌血症(出血)的可能性,有五%來自咀嚼、三十五%則是因為刷牙。

假如大約二十顆牙齒有出血的狀況,就代表體內有面積如同一個手掌般大小的潰瘍。試著把手掌攤開放在胸前看看,身體裡有這麼多的潰瘍,難道不是一件相當嚴重的事嗎?所謂的發炎,就好像身體內發生火災,會導致身體氧化、增加引發全身疾病的風險。

你有過這種經驗嗎?一開始是背部突然發癢,結果漸漸連腰部周圍到腹部也跟著癢起來。這是因為發癢物質會透過血液循環移動的緣故。同樣的,也有從指尖檢測出牙周病菌的情況,當牙周病菌或發炎性物質(細胞激素)侵入到血管內皮,最後就會順著血液到達心臟、血管或腦部等處。

吃進去的食物會在胃裡被消化、在腸道被吸收,也會由肝臟進行過濾。但是,口腔內的發炎物質卻是直接從微血管進入體內。在這樣的情況下,兼性厭氧菌中的脂多糖(LPS,內毒素的一種)會產生強大的活性氧,成為癌症的要因。

口腔環境和健康息息相關。人類的身體是相互連結的,因此口腔的狀態也會對全身造成影響。既然如此,為何這本書強調的卻是以飲食和腸道保養為主的「解毒飲食法」,而不是口腔保養呢?這是因為根據我長年以來從事牙科醫療工作的經驗,光靠改善口腔問題,並無法獲得真正的健康。

我們將吃進去的食物變成身體的血肉,用來製造能量、活動身體。甚至連腦內傳導物質、荷爾蒙、酵素等在人體運作上舉足輕重的物質,也都能從食物當中製造生成。飲食絕對是左右健康不可或缺的要素,我們必須用更慎重的心態看待「吃」這件事,必須更進一步去思考「該吃什麼、食物會如何被吸收」的問題。

◎讓細胞機能大提升的關鍵營養素
為什麼要補充營養呢?從營養療法的基本角度,就是為了讓身體能正常產生ATP。ATP被視為引起所有身體反應所需能量來源的物質。

在產生ATP的反應作用中,必須要有蛋白質與維生素B群,以及許多作為輔酶的礦物質,才能順利進行。

有些人可能會認為,與其補充蛋白質和維生素B群,不如直接補充有助於提升ATP生成的牛磺酸。但從實際層面來看,牛磺酸其實無法透過這樣的方式讓身體吸收,還是必須從前驅物質的蛋白質與維生素B群來攝取。

除此之外,也希望大家多攝取血基質鐵。最早在生命誕生時,地球上的氧氣濃度低,當時,鐵質以二價鐵(Fe2+)的形式存在。生物雖然利用二價鐵進行演化,但不久後氧氣濃度變高,生物體內也開始增加不易吸收的三價鐵(Fe3+)。對人類來說,這便是缺乏鐵質的開端。

爭奪鐵質的戰爭時常在我們的體內展開。一些與人類共生的細菌或酵母,會附著在三價鐵與高親和性的小分子上,透過發生鐵離子還原酶來吸收鐵質而生存,瓜分體內僅存的鐵含量。

鐵質擔當著將肺部吸收的氧氣運送至全身的角色,為人體產生能量。我們吃進去的鐵質,會在十二指腸、迴腸被吸收,並轉化成鐵蛋白或血鐵質的形式儲存於體內,並在人體需要時會迅速轉換並釋放。成人需要的存鐵量為1000mg,每1ng/ml的鐵蛋白會需要8mg的鐵質,所以理論上需要125ng/ml的鐵蛋白,但一般而言,只要達到100ng/ml就會被判斷為正常值。

一九九七年,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世界有超過二十億人處於缺乏鐵質的狀態。再回溯到一九八二年,在當時全世界五十億人口中,至少有五億人有缺鐵問題。也就是說,缺鐵的情況,在短短十五年內以驚人速度成長了四倍。

但弔詭的是,即便缺少鐵質已經是世界共同的困境,還是鮮少有人重視相關議題。甚至在這個「全球性貧血」的狀況下,健康檢查時被診斷出「貧血」的人,依然被歸類為罕見症狀。之所以造成這個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因為鐵質參與太多的體內生理作用,導致缺鐵後出現的症狀過於龐雜且看似不相干,很難被聯想到是「缺鐵」的緣故。

在解毒飲食法中,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B群、血基質鐵是最重要的三大基本營養素。無法單靠食物補足的一日所需量,更需要仰賴保健食品補強。當我們習慣營養療法之後,就會漸漸知道自己缺乏哪些營養素,也能夠按照自身情況,攝取維生素D或EPA、鋅等來調節生理機能。

◎營養素夠不夠,問身體就知道
營養素左右了我們人體的運作,因此當缺乏某種物質時,便會以各種不同的症狀顯現出來,必須從各方角度去推敲,才能找出真正的原因。
舉例來說,造成敏感性牙齒的原因之一是法瑯質流失、牙本質外露。以前的治療方式,就是以樹脂等填充物填補磨耗的洞口。但這是治標不治本的方式,因為患者的牙本質並非在一夕之間突然外露,而是在很早之前,就因為某個契機開始對冷的東西感到敏感痠痛,日漸磨損所致。而這個契機合理推測,是從身體內部產生的變化,也就是和營養素有關。

營養素的影響是環環相扣的,必須從各個層面仔細推敲,即便同一個症狀,也有可能是由不同原因引發。例如,敏感性牙齒有可能是因為菸鹼酸不足,至於判斷是否為菸鹼酸不足,可以從患者是否有脂肪肝做初步判斷。反過來說,由於缺乏菸鹼酸的人,有可能會出現手腳麻痺、走路困難的症狀,因此如果看到患者走進診間的姿勢沒有異常,我就會推斷也許是其他原因造成的敏感性牙齒,例如缺乏維生素D和蛋白質。

維生素D可以改善肌肉僵硬、不自然的狀況,是在治療老化衰弱等症狀時備受注目的營養素。我們時常在幫走路一跛一跛的高齡者進行血液檢查時,發現他們的維生素D濃度低於30ng/ml。而且只要多服用維生素D之後,就變得能夠正常走路。之前有一個以日本職業足球聯賽選手為對象的實驗,得到的結果顯示,攝取維生素D的選手,遠比沒攝取的選手更不容易受傷。

可以輕易從口腔環境中推斷出的營養素狀態,還有蛋白質。
蛋白質缺乏會反應在唾液量上。一般牙醫診療時,會讓患者咀嚼無糖口香糖,藉此來測定唾液量。但此時出現的是在咀嚼狀態、活動時分泌的唾液,對整體來說只是暫時性的反應。在大多數情況下,重要的還是靜止狀態時分泌的唾液,此時的量與質都是為了維持口腔內恆常性的重要性存在。唾液就如同海綿,隨著咀嚼肌的動作擠出而產生唾液。自己在測試時的時候,可以將嘴唇翻起約一分鐘左右,看看分泌出多少唾液。如果分泌量很少,就有可能是因缺乏蛋白質造成身體脫水的情況。

蛋白質缺乏會造成肌肉活動性下降,結果上,不僅容易引起吸入性肺炎,嚴重的話還可能發展成肌少症、老化、運動障礙症候群,最後導致臥床不起。若缺乏蛋白質,不僅會出現脫水現象,肌肉也會被分解。這是藉由分解肌肉進行糖質新生作用,以維持血糖值來保護大腦的機制。如果缺乏運動還是持續變瘦的話,可能就是這個原因造成。

雖然現在運動的風氣越來越盛行,也經常可以看到中老年人勤勞上地區健康中心運動的光景。但其實,若運動前不先攝取蛋白質(氨基酸)的話,就無法長肌肉,再怎麼訓練也是白忙一場。再加上,運動需要比平常多消耗兩倍左右的蛋白質,若在蛋白質攝取不足的情況下運動,反而容易造成身體氧化。

如果帶著因缺乏蛋白質引發的肌肉痠痛去運動,受傷的可能性就會大幅提升。再加上流汗會造成鐵和鋅的流失,若是來不及補充,就會引發關節疼痛,變得更容易受傷。在缺乏蛋白質的狀態下,比起運動,先從輕鬆外出散步開始做起吧,還能一邊進行日光浴一邊讓身體產生維生素D。

經常在沒有階梯的地方絆倒,或是手腳常常撞到桌子、椅子的人,有可能不只是注意力缺乏,而是脊髓小腦萎縮症,由小腦的神經功能障礙所引起。嚴重的情況,走路會如同酩酊大醉一般搖搖晃晃,說話口齒不清。每當遇到這樣的患者時,我都會在問診時聽到他們說:「我每天都吃麵包」、「我很喜歡吃義大利麵」等回答。麩質雖然也是蛋白質的一種,但攝取過量會阻礙大腦的神經傳導,也會對甲狀腺功能造成影響。

有些人明明沒有運動習慣,卻會關節痠痛。關節痠痛大多是因為缺乏膠原蛋白或硫酸軟骨素等軟骨組織成分造成。這些物質都是由蛋白質與鐵質組成。而且缺乏硫酸軟骨素也會關係到視網膜的結合,因此有可能導致飛蚊症。我如果在問診的時候,發現患者有嘴巴合不起來或張開會痛等疑似顳顎關節症候群的問題時,也會建議他們多攝取蛋白質和鐵質。我的母親也是,之前連站起來都很辛苦,但在攝取蛋白質與鐵質後短短2個月後,已經可以長時間跪坐。

◎攝取構成人體六成的營養成分
將食物入口的「口腔」整理乾淨之後,接下來準備進入重頭戲,開始實踐解毒飲食法!說到營養療法,就不能不提到以下三種營養素──
‧蛋白質
‧維生素B群
‧血基質鐵

蛋白質和維生素B可以合成ATP(三磷酸腺苷),使細胞發揮功能的提供在體內活動時所需的能量。而血基質鐵,則是在體內產生出能量,驅使細胞運作時必要的營養素。

首先來說明蛋白質的攝取方式。
根據研究,如果把人體乾燥,將水分都排除之後,我們的身體有六成是由蛋白質所構成。蛋白質會形成細胞膜、細胞骨架,不僅可以製造骨骼、肌肉、皮膚,還能運輸氧氣、營養素至全身,成為酵素及激素的材料來調節代謝、成為抗體,起到人體防禦的效用。
在正常的運作機制之外,若是體內有發炎症狀,也會因為蛋白質不斷被異化代謝,需要攝取更多蛋白質。肌肉疲勞造成的氧化也是,必須攝取更多蛋白質來應付異化作用。

蛋白質的英文「protein」源自希臘文「proteios(最重要的物質)」,是需要最優先考慮的營養素。蛋白質攝取不足時,不僅容易造成骨頭或肌肉衰退,皮膚、毛髮、指甲也會變得粗糙,血管弱化、內臟功能下降引起代謝異常,還容易被細菌或病毒感染。
因此,如果你想要透過攝取營養素改善身體,最應該先嘗試的就是蛋白質。當蛋白質的代謝回歸正常之後,體內就會產生ATP,使細胞發揮功能,所有體內組織獲得改善。

蛋白質所需攝取量(g)/日
體重(kg)1〜1.5倍(最大2倍)/日

基本上建議每天攝取跟體重(kg)相當分量的蛋白質(g),但這是指一般標準的狀態。蛋白質沒有辦法在體內儲存起來,必須攝取足量才能發揮效用,但因為每個人的蛋白質所需量差異很大,相差一成到四成都有可能,尤其是處於成長期與懷孕哺乳期階段的人,或是高齡者,更是需要大量蛋白質。不過,雖然現在沒有數據顯示蛋白質過量會帶來負面影響,即使增量,還是控制在體重(kg)的1到1.5倍之內,最大不要超過2倍。

蛋白質可以藉由肉類、魚類、雞蛋來攝取,分解成胺基酸後提供身體使用。但要小心有些人吃太多雞蛋會出現過敏症狀。此外還以一點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大豆是植物性蛋白質,但有些胺基酸的種類只存在肉類、魚類之中,我們的體內常用的胺基酸有二十種,它們要集合起來才能讓身體維持運作,因此還是建議多方攝取植物、動物性蛋白質,才能補足完善的營養素。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300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