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邁向經濟新紀元及其他論文
滿額折

邁向經濟新紀元及其他論文

定  價:NT$ 400 元
優惠價:90360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40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杜拉克以其獨特的洞察力,用最平實的語言,針對各種議題,提出最具批判性的見解。面對20世紀後半頁的動盪,在世局渾沌不明、波濤洶湧的背景下,彼得‧杜拉克試圖為世人點亮一盞明燈,指引方向!

本書為彼得‧杜拉克於1972年至1980年間所撰寫,有關商業、管理、經濟與社會的論文集。內容反映了國際觀點,並與杜拉克所稱的「社會生態學」有關,特別是關於各式機構組織,如政府機構或是科學組織、工商企業或各類學校。本書亦是一本「當代」的書,探討許多當前議題,例如環境、老化人口的退休政策、科技的衝擊等。每一篇論文的用意,在於如何利用當前時刻來理解、擘畫未來,以及透過稍縱即逝的瞬間看到恆久不變的事物。

作者簡介

彼得‧杜拉克
彼得‧杜拉克生長於一個文化環境優越的家庭,薰陶於猶太–基督教信仰傳統。1937 年移居美國,2002 年6 月20 日榮獲美國「總統自由勳章」。

杜拉克一生好學、敏思、善察、能析;筆耕不輟,以逾40 部著作享譽世界;治學精進、不拘框條,觸類旁通、不落窠臼。他早年學金融,1931 年獲法蘭克福大學法學博士。經濟學上,他尊敬凱因斯(John M. Keynes 1883-1946),但跟隨熊彼德(Joseph A. Schumpeter 1883-1950)。政治學上,他主張多元化和去中心化,對極權主義持嚴肅的批判態度。他對存在主義哲學與生存神學,特別是齊克果(S. Kierkegaard 1813-1855)的思想研究,造詣頗深。

杜拉克自稱為「旁觀者」,始終持守立場清醒、思維冷靜、人格獨立、思想自由以及責任意識。做為「社會生態學家」,他具有明心慧眼、洞察力強,為世人的社會與組織守望的美德、正直與良知,勇於在批判中追求創新。他創立了「現代管理學」,主張管理的理論創新與實踐探索、走「知信行」合一之路,因此被譽為「現代管理學之父」和「管理大師中的大師」。

杜拉克在世近一個世紀。他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見證從科學技術變革到思想理念革新的過程;目睹從工業時代進入智識(知識)時代、資訊時代的變化;親歷從資本主義社會發展到後現代知識型社會的變遷;對所有經歷的變化以及21 世紀的人類發展,他都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見。

今天,我們能夠深切感知到他的貢獻永不止於20 世紀,對未來世界的發展與變化,杜拉克的思想必定會產生更加積極且深遠的影響。


白裕承
1968 年生於台南,台大外文系畢業,曾任職於《自立早報》、《自由時報》、《中國時報》、《明日報》、《壹週刊》、《蘋果日報》等媒體的國際新聞中心。譯作包括《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險峰歲月》、《尋找說故事的人》、《革命前夕的摩托車之旅》(合譯)、《馬勒傳》、《喬伊斯傳》等書。

名人/編輯推薦

【導讀】
本書雖然是以論文集方式呈現,然而,收錄其中的每一篇文章,無不表達出彼得‧杜拉克對未來社會的期待與願景;也可以說,面對20世紀後半頁的動盪,在世局渾沌不明、波濤洶湧的背景下,作者試圖為世人點亮一盞明燈,指引方向!所以,此書初看似為多元博廣的雜文集,但細讀下,卻凜然知為處處珠璣的大論述,主軸乃為針對「當下此地」的大局洞見,以及對更美好、豐饒與和平的未來瞻望!

本書的內容,並不只是彰顯杜拉克對環境、社會、經濟、文化等議題的專業論證,更是透過其博大精深的學養,淬鍊出獨特的全觀透視與時空掃描,是「偏見」呢?還是「預測」乎?作者則從邀請我們進行「時間的考驗」中,顯現其信心十足;事實上,在近半世紀後的今日檢視,他的許多預言仍然被認為是真知灼見,而且具有高度的實用價值。

本書雖以「非營利組織與公共部門」為主題,實際上業已橫跨了經濟學、管理學、社會生態學、政策學等學科範疇,甚而能從歷史學的視角,來觀察日本的文化、藝術與成功之道。本書的議題領域非常多元,但最重要的特徵是:杜拉克以其獨特的洞察力,針對各種議題,提出具有「批判性」的見解。例如,在第2章〈拯救環保大業〉一文中就揭示:環保大業正面臨了脫離正軌的危險,這項困境可能並非源於政府、或人民毫無環保的自覺,反而是那些基進的環保鬥士們,破壞了這項志業,將有限的資源,做了無謂的分散。此章也凸顯杜拉克的行文風格,他的論述往往是以最平實的言語,做出最嚴厲的批判,甚至敢於冒政治不正確之大不諱。

這令人不禁提問:臺灣社會是否太缺少如此擅於質問、善於提出創見的智者?不管在社會議題、政府治理、企業管理與科學產業發展等課題方面,我們都奇缺可以新思維帶領臺灣社會突破困境與走向未來的能人;具言之,臺灣是否有孕育出如杜拉克般思想家的土壤?而他們是否敢於挑戰社會主流價值,進以提出創造性轉換思維?此種思維可以替代傳統並加永續嗎?可以促使社會永續進步嗎?這些大哉問,或許可以從其「社會生態學」的轉型論述中,得到一些啟發。

此外,光有批判是不足的,杜拉克即提倡以國際條約來落實環保志業,在當時是非常具前瞻性的建言;即使在今日,世界各國在國際環保建設方面的努力,仍然是相當不夠的,即如《巴黎協定》簽署多年後,各國大多仍未達到溫室氣體排放縮減的目標。這意味著在人類社會中,不僅需要杜拉克充滿智慧的建言,更需要許多行動為先的「實踐者」,來致力於改革專業組織與改善社會。

緣此,本書最大的價值,即在作為敲醒社會的暮鼓晨鐘!然而,在鈴聲大作後,我們需要更多的人被警醒(而非裝睡),以引領沉睡的人們,度過各種難關。也因此,書裡有句話很適合作為指標:「驚悚言論與偉大宣言即將走到盡頭,我們現在需要的是嚴謹的分析、結合大家的努力,以及非常辛苦的工作。」的確,從上述的反思中,我們深刻地體會到,臺灣社會真的已經不太需要那些誇誇其談、清談誤國的「名嘴」了,反而更需要的是:會分析、肯做事的人!

目次

總序 功能正常的社會和博雅管理
總序 向一位跨世紀的大師致敬
導讀 敲醒社會的暮鼓晨鐘
前言
第1章 朝向明日經濟學
第2章 拯救環保大業:我們未來環保的高昂成本
第3章 企業與技術
第4章 多國籍公司和開發中國家:迷思與現實
第5章 你可以期待什麼成果?目標管理使用指南
第6章 重新發現科學管理
第7章 無聊的董事會
第8章 取消強制退休年限之後
第9章 科學界與產業界:相互依存又對立的挑戰
第10章 如何保證績效不彰
第11章 日本成功的背後
第12章 由日本藝術看日本

書摘/試閱

【內文試閱】
第1章
朝向明日經濟學
經濟學面世這400 年來,其世界觀、關注重點、典範經歷了四次重大轉變。如今又發生了另一次轉變,也就是第五次的「科學革命」。
今日的經濟學大致可說是「凱因斯所蓋的房子」。雖說即使是在英語世界國家,也只有一小部分經濟學家在其特定理論方面屬於凱因斯學派;然而大部分經濟學家的「思維模式」(“mindset”),也就是在他們看到並視為重要的事物、在他們關注的重點、在他們的基本假設方面,都是凱因斯學派,即使是在共產國家可能也都是如此。他們都傾向以自己大體上與凱因斯經濟學的關係,來界定自己是「比較接近凱因斯學派」,或是「非凱因斯學派」,或是「反凱因斯學派」。他們所使用的術語,像是國民生產毛額或是貨幣供給量,都是以凱因斯派經濟學的經濟活動總量為前提。凱因斯在1930 年前後所提出(至少是他所彙整)的關於經濟活動、經濟政策、經濟理論的見解,在50 年後的今日,早已是經濟學家耳熟能詳的範疇、他們的本行領域,不論他們是什麼流派。凱因斯學派也許不是最大的軍團,但他們占據了戰略制高點,因此得以界定議題。
然而不論是作為經濟理論或作為經濟政策,凱因斯派經濟學都亂象紛呈。已開發國家的核心政策問題:生產力及資本形成,它都無力解決;事實上,凱因斯經濟學根本就否認這些問題的存在。我們觀察到的經濟現實與經驗,凱因斯學派都無法提供一個足以將之含括在內的理論,更別說是去解釋了。而且事實已經證明,對於開發中的第三世界國家的經濟需求與挑戰,它完全派不上用場,甚至可能有害無益。
事實上,過去這十餘年來,能夠相當準確地提出預測的理論只有兩個,這兩者都和凱因斯學派的模型互不相容:其一是加拿大出生的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家蒙代爾(Robert Mundell)提出的理論,其二是「理性預期」(“rational expectations”)學派。蒙代爾經過透澈的實證研究,在十幾年前做出結論說,凱因斯派政策在國際經濟中並沒有效用。他正確地預測了,貨幣貶值
並無法修正國際收支餘額、遏阻通貨膨脹、強化競爭地位。「理性預期」學派更進一步提出,政府的(也就是總體經濟的)干預,不僅是有害的,而且是徒勞無功。
話說回來,這些新的理論取向,也都和前凱因斯時期的理論格格不入,不論是新古典理論或馬克思理論。當前的此一「經濟學危機」之所以會是真正的「科學革命」,就在於我們已經無法回到凱因斯所推翻的經濟世界觀。誠然,在今日的教科書中看到的經濟定理、經濟方法學和經濟術語,大多數仍然會存在於明日的教科書中,只是會被重新詮釋,就像量子物理學重新詮釋牛頓的光學一樣。畢竟,凱因斯從未揚棄任何一個古典經濟學的定理,就連主張儲蓄總是相等於投資的「賽伊法則」(Say’s Law),他也將之保留下來,只是它成為一種「特例」。「投入產出分析」(Input-Output Analysis)是現代經濟學最先進的分析工具之一,而它可以上溯到兩百多年前,重農學派(Physiocrats)的《經濟表》(Tableau Economique)最早著手進行的經濟分析。但是就經濟世界觀或經濟體系來說,早先的這些理論,例如「奧地利學派」嚴謹的正統教條已不適用。50 年前,凱因斯讓人無法等閒視之,即使是對其懷疑者來說亦然(我必須自承,當時我就對之懷有疑慮),原因就是他逼使我們有了新的眼界;突然間我們必須去看一整個新的現實面,而這現實面至今仍在我們面前,不會消失。明日的經濟學將會是「後凱因斯的」,它無法忽視凱因斯,但它必須要超越他。
未來也許不會有「經濟學」了。極權主義政權雖然十分重視經濟,但是他們無法容忍經濟學學科成立的一個前提:經濟活動雖然受到非經濟性的理性、顧慮及價值觀的約束及限制,但它自成一個獨立的範疇。極權主義政權無法接受經濟活動在其領域範圍內是自主的、自治的,有其內部一致性與「目的合理性」(zweckrational)。對極權政權來說,經濟學無可避免只會成為會計學的一個分支。
但是未來若還有經濟學,將會和現有的經濟學有根本的差異。我們現在還不知道,明日的經濟學理論會是如何,但我們確實知道主要的問題、主要的關注重點、主要的重大挑戰會是什麼。我們不知道明日的經濟學,但我們可以描繪其輪廓,指出其特點。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60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