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你的心,就讓植物來療癒:劍橋出身的心理師帶你以自然與園藝,穩定內在、修復創傷
滿額折
你的心,就讓植物來療癒:劍橋出身的心理師帶你以自然與園藝,穩定內在、修復創傷
你的心,就讓植物來療癒:劍橋出身的心理師帶你以自然與園藝,穩定內在、修復創傷
你的心,就讓植物來療癒:劍橋出身的心理師帶你以自然與園藝,穩定內在、修復創傷
你的心,就讓植物來療癒:劍橋出身的心理師帶你以自然與園藝,穩定內在、修復創傷
你的心,就讓植物來療癒:劍橋出身的心理師帶你以自然與園藝,穩定內在、修復創傷
你的心,就讓植物來療癒:劍橋出身的心理師帶你以自然與園藝,穩定內在、修復創傷
你的心,就讓植物來療癒:劍橋出身的心理師帶你以自然與園藝,穩定內在、修復創傷
你的心,就讓植物來療癒:劍橋出身的心理師帶你以自然與園藝,穩定內在、修復創傷
你的心,就讓植物來療癒:劍橋出身的心理師帶你以自然與園藝,穩定內在、修復創傷
你的心,就讓植物來療癒:劍橋出身的心理師帶你以自然與園藝,穩定內在、修復創傷
你的心,就讓植物來療癒:劍橋出身的心理師帶你以自然與園藝,穩定內在、修復創傷
你的心,就讓植物來療癒:劍橋出身的心理師帶你以自然與園藝,穩定內在、修復創傷
你的心,就讓植物來療癒:劍橋出身的心理師帶你以自然與園藝,穩定內在、修復創傷
你的心,就讓植物來療癒:劍橋出身的心理師帶你以自然與園藝,穩定內在、修復創傷
你的心,就讓植物來療癒:劍橋出身的心理師帶你以自然與園藝,穩定內在、修復創傷
你的心,就讓植物來療癒:劍橋出身的心理師帶你以自然與園藝,穩定內在、修復創傷
你的心,就讓植物來療癒:劍橋出身的心理師帶你以自然與園藝,穩定內在、修復創傷
你的心,就讓植物來療癒:劍橋出身的心理師帶你以自然與園藝,穩定內在、修復創傷
你的心,就讓植物來療癒:劍橋出身的心理師帶你以自然與園藝,穩定內在、修復創傷
你的心,就讓植物來療癒:劍橋出身的心理師帶你以自然與園藝,穩定內在、修復創傷
你的心,就讓植物來療癒:劍橋出身的心理師帶你以自然與園藝,穩定內在、修復創傷
你的心,就讓植物來療癒:劍橋出身的心理師帶你以自然與園藝,穩定內在、修復創傷
你的心,就讓植物來療癒:劍橋出身的心理師帶你以自然與園藝,穩定內在、修復創傷
你的心,就讓植物來療癒:劍橋出身的心理師帶你以自然與園藝,穩定內在、修復創傷
你的心,就讓植物來療癒:劍橋出身的心理師帶你以自然與園藝,穩定內在、修復創傷
你的心,就讓植物來療癒:劍橋出身的心理師帶你以自然與園藝,穩定內在、修復創傷
你的心,就讓植物來療癒:劍橋出身的心理師帶你以自然與園藝,穩定內在、修復創傷
你的心,就讓植物來療癒:劍橋出身的心理師帶你以自然與園藝,穩定內在、修復創傷
你的心,就讓植物來療癒:劍橋出身的心理師帶你以自然與園藝,穩定內在、修復創傷
你的心,就讓植物來療癒:劍橋出身的心理師帶你以自然與園藝,穩定內在、修復創傷
你的心,就讓植物來療癒:劍橋出身的心理師帶你以自然與園藝,穩定內在、修復創傷

你的心,就讓植物來療癒:劍橋出身的心理師帶你以自然與園藝,穩定內在、修復創傷

商品資訊

定價
:NT$ 430 元
優惠價
90387
庫存:2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1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內容簡介】

這本書裡有很多東西可以養活我們的靈魂。──《泰晤士報》

★ 《泰晤士報》年度百大最佳書籍
★ 2020年英國溫萊特自然寫作獎入圍
★ 《Garen & Gun》年度選書

第一本結合神經科學、心理學、精神分析療法與個人生命經驗,
深入探索園藝與心理健康關係的絕妙之作!

「只有在種花時,我才覺得自己很好。」
「這裡有一棵樹,我就坐在這裡,它給我一種平靜的感覺。」
「照顧花園,讓我比較可以感受到生命,也比較不會覺得五感負荷過重。」
「培育花卉就表示你一直在對某個東西做出貢獻,它們就會回饋你。」
種植給人帶來的力量,比任何事物都更有效地促進了信任與合作。
● 許多人都在與大自然相處的空間中,以更具創造性的故事定義自己的人生:
在一戰成為戰俘又歷經勞動營的外公,僅靠園藝活動就恢復身心健康;
不認為自己值得過好生活的單親媽媽,重新整理花圃後找回亟需的自我價值;
深受創傷的退伍軍人,單單與樹木相處,就能再次對人生敞開心扉。
● 親手種植、親眼觀看植物時,可以得到心理、社交與身體上的益處:
親手觸摸土壤中的細菌,能刺激大腦分泌多巴胺,達到平撫情緒的效果;
望向馬路旁的行道樹,就能達到靜心的效果,提供宛若加薪一萬美元的快樂;
只綻放一夜卻不減美麗的花朵,其無常能強化我們對生命的享受。
英國著名精神科醫師暨心理治療師,結合自身對園藝的喜好,透過神經科學、心理學、精神分析、寓言故事與人生經歷,以及藉由園藝治療轉化生命的真實案例,全面呈現大自然無所極限的龐大療癒能力。走進植物的懷抱,能幫助迷失方向的我們,走出創傷、疾病與傷痛的迷宮,找到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

【各界推薦】
哈克(諮商輔導博士)
海苔熊(心理學作家)
廖曼利(AHTA美國園藝治療協會註冊園藝治療師)
──專文推薦

淦克萍(「種籽設計」總監)
黃盛璘(園藝治療師)
龜背芋與她們的產地
這位太太愛植物 IG版主 Kim
──好評推薦

●史蒂芬・佛萊,英國著名演員暨作家
強烈推薦!這是多年來我讀過的最明智的書……講述患病的心靈如何找到與自己重建聯繫與信心的方法。我在精神病學和心理學的歷史方面學到很多東西,更不用說還有很多關於心靈和花園的實用技巧。
●安德魯・索羅門,《背離親緣》《正午惡魔》作者
在這本溫和且充滿智慧的書中,探討了土地與心理健康的密切關係,論證園藝增強我們內在活力的各種場合與方式。更揭示關於思想、身體及人類內外相互聯繫的深刻真相,完美結合熱情與慷慨。
●艾德蒙・德瓦爾,《琥珀眼睛的兔子》
作者令人信服且深刻。說明接觸園藝和自然世界,會對我們的健康產生多大的影響。這本書來得正是時候!
● 蒙蒂・唐,BBC著名電視園藝節目《園藝世界》主持人
借鑒了作者身為精神科臨床醫師和園丁的經歷,成為這樣一本重要且及時的書。我呼籲大家都來讀讀這本書!
● 瑞秋・德・泰姆,BBC著名電視園藝節目《園藝世界》主持人
以豐富的內容,抒情、動人且優美的寫作風格,探索並慶祝人類與植物的真實聯繫。
●伊莎貝拉・崔里,英國作家、旅行記者
引人入勝、鼓舞人心,而且非常動人!作者從事園藝療法的旅程,揭示我們與自然的聯繫有多深、把自然隔絕在外有多危險,以及自然給予的復原力又有多大。 讓我們都重新回到土壤的懷抱吧!這本書是種充滿活力、富有同情心的勸告。

【媒體推薦】
●《星期日泰晤士報》
有史以來最有原創精神的園藝書!
●《泰晤士報》
結合觀察、園藝、文學和歷史……這本書裡有很多東西可以養活我們的靈魂。
●《觀察家報》
引人入勝!作者透過本書,提供讀者非常不同的體驗。希望這本書不僅能改變你我的觀點,更能幫助最需要的人。
●《衛報》
這是一項溫馨勵志的研究,涉及照料花園和種植的特殊樂趣。作者藉由她真誠的論點講述自然對我們的好處、透過神經科學的研究與病人的真實感受,闡述透過園藝治療改善的人生。
●《Gardens Illustrated》雜誌
一本非常明智又令人感到舒適的書。作者的文字有股簡約的優雅風格,知道如何完美且輕鬆地詮釋專業的內容。加上她對人類心理的深刻理解,更使這本書的內容如此令人著迷。
● 《時人雜誌》
身為精神科醫師和園藝愛好者,作者帶我們探索透過與自然大地的連結,對我們心理健康的益處。這是你我可以立即應用的。
●《紐約客》
走進花園對你有好處,這事實雖然不言而喻,但這本書能告訴你更多、更廣的證據。
●科克斯書評(星級評論)
充滿驚喜和驚奇。作者根據自己對園藝歷史的深入了解、實地走訪許多治療性花園,以及許多專業人士與患者的訪談,提供經過深入研究的內容。
●《書單》雜誌
明智、有見地又深具說服力。作者針對園藝治療特性既深切又敏感的論點,非常適合當前的焦慮時代,更為如何應對困境提供了個人相關的觀點。
● 《金融時報》
精神病學與古老的園藝藝術之間,有著令人著迷的共同之處!
● 最受歡迎的報攤女性雜誌《女人世界》
本書提供科學實證的洞察力,幫助你我了解大自然的療癒效果……這是一本歡樂又和平的讀物。
●英國時尚雜誌《Stylist Magazine》
一本令人振奮的書。講述園藝的力量及其如何改變人們的生活。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蘇・史都華-史密斯(Sue Stuart-Smith)

著名精神科醫師、心理治療師,並擁有劍橋大學英國文學學位。在倫敦歷史悠久的塔維斯托克暨波特曼國家健康服務基金會任教,並且是非營利的醫生心理治療諮詢服務「DocHealth」顧問。在英國國國民健保署工作多年後,成為赫特福德郡心理治療的首席臨床醫生。

她的丈夫湯姆・史都華-史密斯(Tom Stuart-Smith)是著名園藝景觀設計師,兩人結縭超過二十五年,共同創造出位於赫特福德郡的穀倉花園(The Barn Garden),走荒原自然庭園風格,深受許多崇尚環境保護的設計師所推崇,成為英國荒原美學庭園代表之一。2013年,英國首屆花園文學節更在榖倉花園內舉辦。

倫敦的花園博物館委託知名科普書籍出版機構DK創始人皮特‧金德斯利,在穀倉花園拍攝製作一部關於作者和創作本書的短片,和藝術家艾德蒙.德瓦爾的訪談,一起可在博物館網站線上付費觀賞,其觀影收入將用以維護博物館。蘇和湯姆更聯合舉辦了由皇家地理學會主辦的「國家花園計畫:民享花園」年度演講。

【譯者簡介】
朱崇旻
曾在美國居住九年,畢業於臺灣大學生化科技系,是以小說為食的謎樣生物,時時尋覓下一本好書。喜歡翻譯時推敲琢磨的過程,並認為無論是什麼題材的書,譯者都應該忠實傳達作者的立場。興趣包含寫小說、武術、室內布置和冬眠。譯有《深井效應》《深度工作力》《五杯酒》等書。

目次

【目次】
推薦序 種植,有很神祕的快樂/哈克 推薦序 在自然的擁抱裡,練習接納最初的自己/海苔熊 推薦序 乘著作者的文字羽翼,了解大自然的正向能量與智慧/廖曼利 各界推薦 第一章 起始 在自然間重建人生 成長、破壞、淨化 在與植物互動中彼此成長 走入花園的保護 園藝濃縮療癒效果 自由交融的花園空間 獨一無二的地點 運用自然的新創力 第二章 綠性與人性 園藝修復人心 綠色生命力的能量 破壞與修復的循環 修復急不得 神經細胞樹 以植物化解焦慮 避世所的綠色照護 整理外在,也整頓內在 被扭曲的自然生長力 第三章 種子與自我信念 成長的創意幻覺 強化面對現實的能力 溫室計畫 天然、理智、舒壓的空間 學習關懷與溫柔 從「我」變成「我們」 可移轉技能 第四章 安全的綠色空間 與世隔絕的安全感 擺脫創傷 與現實連結的庇護所 綠色運動 待在一旁就安心 尤加利樹是他和世界的連結 第五章 將自然帶入城市 綠色空間療癒城市居民 缺乏自然的神經衰弱 越多樹,越開心 大自然的注意力恢復理論 植物治好人的心病 綠色空間的「利社會」效果 第六章 根 人類播下的第一顆種子 史前採集狩獵耕作營 園丁帽貝 廢物堆花園 花園巫師 與植物的協和關係 殖民改變的生態 對大地的尊重 背棄尊敬自然的理念 被連根拔起的人類 第七章 花之力量 花之美,觸動人心 花朵的心機 花香打開潛意識大門 人類祖先的那朵花 佛洛伊德的花 綻放一夜卻依舊美麗 動植物的生死本能 仙人掌花中看見求生本能 第八章 激進解法 勞工的花園 可食用的城鎮 讓社區復活的園藝 綠色反叛者 綠色游擊隊 改造都市荒野 青年農場計畫 知識信任 植物導師 第九章 戰爭與園藝 前線花園 西方戰線步道 我們必須栽培花園 潛艇兵的冒險 穿越達達尼爾海峽 展開脫逃計畫 退伍軍人的園藝訓練 第十章 生命最後的季節 你欠大自然一死 在花園找回心靈寧靜 享受花園帶來的喜悅 傳承創新 藉園藝找回立足之地 改變死亡盡頭前的風景 佛洛伊德的極樂花園 花園帶來的小確幸 門檻空間 順著自然前行 第十一章 園藝時間 你欠大自然一死 找回生命的節奏 讓自然治療你的過勞 心流狀態 沉浸自然 藉由耕作土地找回自尊 習慣性堅持 第十二章 醫院窗外 讓病人接觸自然 放鬆你的大腦 服用樹木這帖靈丹 獨處但不孤單 透過植物找回自我 療癒花園 第十三章 綠色導火線 讓自然永續存在 走入自然,過更真確的生活

書摘/試閱

【內文連載】
綠性與人性
還記得很多年前,我還沒開始探索園藝的心療效果時,有位病人在我心中埋下了種子。凱伊和兩個兒子同住在附有小花園的一層樓房裡。她患有憂鬱症,並且一而再、再而三地復發,有時甚至變得非常嚴重。小時候,凱伊的生活中充滿了暴力與忽視;長大後,她無法輕鬆地和他人建立關係。兩個兒子基本上都是她獨力帶大的,在青少年時期發生過多次衝突,兩人先後離家而去,這時凱伊又開始憂鬱了─二十年來,這是她首次獨居。
在心理治療的過程中,我發現她把很多對自己的負面感受內化了。她從童年就產生這些負面想法,並打從心底相信自己不值得過好生活,這也導致她很難接受生命中的美好。如果真的有什麼好事發生,過一段時間,她就會擔心失去它,結果就是常常破壞自己和他人的關係,或搞砸其他改變人生的機會,先發制人地帶來她認為絕對會成真的失望─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是人生給她的教訓:就算發生了好事,最後的結果也必然是失望。如此一來,憂鬱症只會越來越嚴重。她覺得還是別讓任何關係萌芽比較安全、還是別讓希望活過來比較安全,免得到時候又被失望推往更深的黑淵。
凱伊家後面有座小花園,多年來被她兒子破壞得亂七八糟。現在既然兒子都搬走了,她決定收復這塊空間,在接下來幾個月養成種植花草的習慣。有一天,她對我說:「只有在種花的時候,我才覺得自己很好。」這句話令我印象深刻,一部分是因為她說得無比堅定,還有一部分是因為她一直無法感覺到自己的好。
那麼,凱伊說的這種「很好」的感覺,到底是什麼意思?在花園裡忙碌時,她可以專注在自己以外的地方,給自己一塊安全的空間,兩者都對她很有幫助。不過,最重要的是,凱伊發現自己能讓植物生長。園藝給了她現實世界的認證,讓她知道世界沒有她想得那麼壞,她也沒有自己想得那麼糟。園藝並不能根治長年困擾她的憂鬱症,但還是能讓她的情緒穩定一些,帶給她亟需的自我價值。

安全的綠色空間
樹木能賦予一個地方結構與永恆生命的感覺,給我們受到保護的安全感,我們也因為它們高大、美麗,所以能輕易產生深深的眷戀;樹木能為鳥類、昆蟲與其他各種動物提供棲息地,而人類就算沒有真的住在樹上,也能把它們當成心靈上的棲息地。也許這種歸屬感能追溯到我們的本能,畢竟在過去,樹木就是我們祖先的家,原始人類在樹林高處編織了網子、建立供他們活動的平臺,遠離下方的掠食動物。此外,比起其他種類的植物,擁有樹枝與樹冠的樹木讓人聯想到人類的形貌,我們更是賦予它們韌性、智慧與力量等屬於人類的特質。
爬上樹,我們能將周遭萬物收入眼底。愛爬樹的人就知道,樹枝就像是人類的臂彎,你能舒舒服服地靠在樹上─樹的懷抱可以保護你,同時不限制你。給你安全感,但不會困住你,這是最好的一種擁抱。度過新生兒階段後,大多數幼兒都喜歡被人擁在熟悉的懷抱裡,同時四處觀察外面的世界,這種時候,他們往往感到最幸福快樂。
美國精神科醫師與精神分析學家哈羅德.塞爾斯(Harold Searles)觀察到,經歷過精神崩潰的病人經常會盯著樹木看好幾個小時,從樹木那裡得到「人類沒能給他們的陪伴」。他相信,這反映了人類與自然古老且深厚的情緒連結,只不過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太過忙碌,沒有注意到這份連結。

擺脫創傷
走過鑄鐵門,走進薩里郡黑德利庭(Headley Court)的一座花園時,你會立即被帶到全新的世界,感覺和隔壁的國防部康復中心宛若千里之遙。花園給人與世隔絕的安全感,但走在園中小徑上,你會發現自己視野開闊、空間體驗極佳。受過創傷的病人在花園裡能夠放鬆,不必保持警戒。園藝治療師安娜.貝克.克雷希維爾(Anna Baker Cresswell)創立的高地慈善(HighGround),也在這裡主辦園藝計畫,並且十分成功,接下來將會擴大發展。
黑德利庭的花園被高高的紫杉樹籬圍著,中間是大水塘與噴泉,好幾片梯田與菜圃的另一頭有座果園。我在夏末某一天造訪這座花園,整體的感覺是「豐饒」─園子裡的花朵嬌豔欲滴,又高又尖的翠雀花有的藍有的粉紅,大片大片的矢車菊與大波斯菊映著寧靜的綠色背景怒放。
參加高地園藝計畫的人當中,許多人曾遭受頭部創傷或截肢,當然也有人因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而過著艱辛痛苦的生活。大多數病人都需要一系列的手術或醫療干預,所以通常會頻繁入院,中間可以回家休息。黑德利庭的園藝治療師卡蘿.塞勒斯(Carol Sales)為她的每一位病人制定個人化治療計畫,從安排活動、讓病人觀察自播種到收成的完整循環,還可以帶蔬菜或花朵回家送給伴侶。我和卡蘿談話時,感受到她溫暖的性格,以及她對工作深深的奉獻精神。
患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人,很容易受嗅覺刺激影響,和創傷相關的特定氣味可能會觸發恐怖經歷。對參與過實戰的人來說,柴油或東西燃燒的氣味是很常見的刺激,不過在療癒用的花園裡,病人沒有接觸這些氣味的風險。卡蘿在黑德利庭花園裡栽種的香草與植物,反而有令人平靜下來、心情好轉的效果。走進鑄鐵大門過後幾分鐘,病人就會告訴她,他們的心率慢下來了。
在讓身體進入放鬆的生理狀態這方面,花園的效果非常好;雖然有些植物有刺或有毒,它們絕不會突然移動或跳出來攻擊,所以在照顧植物時,不必時時保持警戒或注意背後的危險。除此之外,花園還有其他令人鎮定的效果,像是風吹過樹葉的窸窣聲,多少能濾掉可能令人分心、帶有侵入意味的噪音。另外,綠色在我們眼中是十分舒服的顏色,看著綠色環境時,眼睛不必做多餘的調整,它和藍色一樣,能讓我們自動進入較放鬆的身心狀態。艾絲泰.史登堡(Esther Sternberg)是位常在著作中描寫療癒空間特質的醫師,她認為綠色是「我們大腦的預設模式」,並解釋道,「演化史上,最先出現的光感受器色素,對陽光的光譜與綠色植物反射的光波長最敏感。」從這點看來,園中的綠意會直接和它的療癒效果相關,也不是什麼難以想像的事。
瑞典查默斯科技大學(Chalmers University)建築學教授羅傑.烏利奇(Roger Ulrich)是研究大自然對人類益處的先驅,他透過心跳、皮膚與肌肉感測數據,探討了大自然對人類壓力反應的正面影響。過去三十年來,烏利奇的研究結果一而再、再而三顯示,即使在短短幾分鐘內,我們也能看見大自然對心血管系統的療癒效果。花園的安撫效果發揮得這麼快,也是多虧了大腦處理感官經歷、調整生理反應的速度與敏感度。自律神經系統之中,負責戰鬥或逃跑反應的交感神經系統活動減少,在消化食物與恢復能量時產生平靜感覺的副交感神經系統則受到活化。在生長茂盛且能維持生命的環境中,我們會感到舒適自在、不想離開,也能用演化與生存優勢來解釋。有人認為,我們的遠祖就是靠這些自律神經反應,挑選比較可能讓他們過上好生活的環境。
接觸自然環境數分鐘後,就能觀察到心率與血壓的變化,壓力激素皮質醇濃度要降低卻可能得等二、三十分鐘才觀察得到。體內皮質醇濃度過高的情況維持太久的話,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因為它會抑制免疫系統、擾亂葡萄糖與脂質的代謝。此外,皮質醇還會破壞海馬迴的神經元,抑制大腦分泌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這個「肥料」。在神經元受損,大腦又無法健康地成長與修復的情況下,記憶功能也會出現障礙。如此看來,長期的壓力對大腦十分有害,我們不但很難學習新東西,還會喪失生命的豐富感與意義。
黑德利庭花園這種與世隔絕的樂土,就像是濃縮的繁盛大自然,有很強的抗壓效果。根據卡蘿的說法,退伍軍人通常會覺得花園中間的溫室最能帶給他們安全感。溫室裡瀰漫著香葉天竺葵與仙客來的花香,除了讓人內心平靜以外,還能提升人們的生產力。因為這個空間給人很強的安全感,病人能把平時用來保持警戒、觀察四周的精力,用來完成手邊的工作。我走訪黑德利庭花園時,一名病人在溫室裡專心致志地摘番茄,同時吸收陽光的熱意,令我印象深刻。我們多數人都對專注於一份工作的能力習以為常,可是對受過創傷的人而言,這可是前進了一大步,他們能從中感覺到重新獲得對自己內心一部分的控制。
照顧植物本身就是一份需要用心的工作,而漫不經心或不經大腦的照顧,稱不上真正的照顧。真正照顧某人、某株植物時,必須專心注意自己以外的人事物,注意對方的需求,這種專心照顧的能力,正是卡蘿努力幫助黑德利庭花園各位病人學習的。一開始,病人經常無法專注於眼前的工作,但經過練習以後,無論是哪種工作都能專心完成了,卡蘿把這種方式稱為「亦步亦趨式治療」。
創傷會影響大腦處理時間的功能,因為過去不時會侵入現在。而當我們練習專注時,會把所有心神都放在此時此刻,這可以多少扭轉過去的侵犯。在想法、感受或記憶擾亂的這個過程中,我們不會追著那些想法偏離正軌,也不會評估它們的好壞,就只是簡單地承認它們的存在,然後把精神集中在此時此刻。

綠色運動
園藝工作讓人覺得得到了力量,也是因為它包含了「被動到主動」的元素。史丹佛大學神經科學教授羅伯.薩波斯基研究了靈長類的壓力機制,發現在缺乏物理宣洩管道的情況下,壓力的效果可能會被內化,造成更嚴重的傷害。大部分的運動都能減緩壓力,不過運動越是帶給人喜悅、越是讓人沉浸其中,抗壓效果就越強,而且在戶外運動的效果更好。研究顯示,比起在健身房運動,所謂的「綠色運動」降低壓力、改善心情與自尊的效果比較好。用器材健身時可能會計算時間,不過在花園裡,沒有人會計時,因為這不是運動時間,而是園藝時間。
在花園裡挖土種花的一部分樂趣,源自潮溼土壤的氣味。這種氣味被稱為「土臭素」,是泥土中一種叫「放線菌」的細菌釋放出來的。大多數人聞到這個味道都會感到愉悅,會覺得受到安撫。人類的嗅覺中樞對土臭素十分敏感,也許是因為遠古時期的祖先就是用這種嗅覺能力,尋找關鍵的生命來源;就算把土臭素稀釋到一兆分之五,還是有人聞得到。
除了透過運動與氣味改善心情,在花園工作時,直接和土裡其他的細菌互動,一樣有調節血清素濃度的效果。大約在十年前,神經科學家克利斯托福.勞瑞(Christopher Lowry)發現,少量接觸土中常見的一種細菌,有提升腦內血清素濃度的效果。牝牛分枝桿菌生活在用糞便與堆肥施肥的土裡,我們在除草與挖土時,會無意間把這些細菌吸入與吞入體內。

尤加利樹是他和世界的連結
花園裡的一切都緩慢地發生,花朵、樹叢與樹木靜靜地按自己的步調成長,花園裡的人也一樣。經歷嚴重創傷後,復原當然得花很長一段時間,艾迪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他是四十幾歲的退伍軍人。當初認識他時,他參加了茂盛慈善舉辦的園藝計畫。目前參與活動將近兩年,就快要拿到園藝證照了。
剛開始在花園工作時,艾迪感覺很丟臉。他坐立難安、疑神疑鬼,必須努力調整自己和其他人的距離。園藝治療師很習慣接觸這種病人,他們看得出病人是否做好準備,是不是可以開始和其他人共事。剛開始那幾個月,艾迪有好幾次都差點退出計畫,但隨著時間過去,他的猜忌漸漸消退,也比較不會坐立難安了。話雖這麼說,讓他選的話,艾迪還是偏好獨自工作。
創傷這種經歷會帶給人深深的孤獨。在一開始,病人可能會覺得其他形式的人際關係太具威脅性,但大自然能改善這種分離的狀態,我也在和艾迪繞園區散步時見識到大自然的療癒力。他在一棵尤加利樹旁停下腳步,摘下幾片葉子,捏碎後吸入它們的氣味,對我說:「每次經過這裡,我都會這樣做。」他把幾片樹葉交給我,邀我做同樣的動作並解釋,「每次這樣做都讓我覺得很有精神。」我也感覺到了,尤加利葉的氣味確實令人精神抖擻。我注意到,艾迪和樹木的互動─像是每次經過都對樹木打招呼─成了一種儀式。就各種層面而言,他和那棵樹成了朋友,尤加利樹是他和世界的連結,尤其在最初那幾個月,樹木對他的安定效果更是顯而易見。
在經過尤加利樹之前,艾迪一直沒和我進行眼神接觸,但不知為何,那棵樹給了他和我視線交流的安全感。我端詳他的臉,儘管年紀不小了,他的臉還是有種孩子氣。接著,他用那雙灰色眼眸注視著我,我傾聽他的故事。
艾迪十八歲就入伍加入陸軍,接近三十歲時,他開始出現一些毛病,像是在睡夢中喊叫,還有突然驚醒。每次休假回家,他總是坐立難安、保持警戒。他告訴我,當你看不到敵人,腦子裡一直想著「那個人想幹什麼?」「那輛車會不會爆炸?」時真的過得很辛苦。他開始試圖用酒精解決問題,雖然還勉強能生活,性格卻逐漸改變,失去了原本隨遇而安又喜歡閒聊的個性。
最後,他的酗酒問題加劇,婚姻走到末路,終於再也承受不了這些問題了。有一小段時間,他甚至只能睡在自己的車上。那之後不久,他開始住院,接受一些認知行為治療,也參加了情緒管理互助團體。
艾迪的故事並不罕見,平均而言,患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退伍軍人通常在經過十一到十三年才會尋求幫助。等到那名退伍軍人開始尋求幫助時,他或她的生活應該已經分崩離析了。很多人會和艾迪一樣結束婚姻,甚至失去工作與住處。而這些人當中,有七五%都會依賴酒精。在軍中,你很難坦承自己遇上心理方面的困境,艾迪覺得自己花了好幾年想辦法獨自與瘋狂戰鬥。「不就是自尊的問題嗎?」他對我說,「我就是不想承認。」話雖如此,他還是很想念軍中生活,談到那種同袍情誼時,依然會露出懷念的神色。
羞愧是阻礙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患者尋求幫助的一大因素。除此之外,它還會妨礙病人在得到幫助後充分利用資源。艾迪告訴我,剛開始在花園裡工作時,他對身邊所有人抱持猜忌與懷疑的心理,他也補充道:「可以這樣說嗎─我會批判他們。那種感覺就像是─我怎麼會和這些有心理問題的人待在一起?」相較於身邊的人,自然世界提供了比較友善的環境,讓人覺得自己現在的樣子就已經很好了。在接受他人幫助這方面,艾迪心裡有點矛盾,但是尤加利葉令人精神大好的氣味是大自然送給他的禮物,從樹木身上獲得能量,哪有什麼好丟臉的?
值得注意的是,艾迪最初在茂盛慈善的花園裡體驗到自己與自然的連結,是透過尤加利樹清爽又令人振奮的氣味。當你的腦子裡充滿負面情緒,很難敞開心扉接受新體驗,但嗅覺是我們最強也最原始的感官,鼻子能直接和杏仁核與大腦深處的情緒、記憶中樞溝通,所以氣味能破除負面感受形成的阻礙。杏仁核、情緒與記憶中樞都是一起從嗅覺系統演化出來的,這就是為什麼情緒、記憶與氣味有如此密切的關聯。
對艾迪和其他受過創傷的退伍軍人來說,再次對生命敞開心扉的過程很長。因為在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之後,大腦會發生一些變化,得花上不少時間扭轉這些變化。這就是為什麼他們要一再體驗自己的存在與安全感。之前在創傷的作用下,認同生命意義的情緒會被弱化或斷開連結,安全感則能加強病人的這些情緒。
談到他和花園建立起來的關係,艾迪說得熱情洋溢。「可以看到好多美麗的東西,」他說,「我也覺得上帝存在,而且這不只是我一個人的事情。」這種身為群體一分子的感覺,令他印象深刻:「在自然界,萬物都交織在一起。萬物都有自己存在的意義─蜜蜂會授粉,害蟲會被其他動物吃掉。花朵和植物為什麼生長?」他沒有回答自己的問題,也沒期望我回答,而是往後靠坐著,認真凝視著我高呼:「哇!這些顏色,看了就讓人神清氣爽!」
在被圍繞的安全花園裡,艾迪重新找到了自己對大自然的愛以及他的宗教信仰。這種與大自然共處的和諧,可以追溯到他的童年:「小時候去公園玩,走好幾公里到河邊,那裡有像小綠洲一樣藏在看不到地方的祕密地點,那是沒有被破壞的自然。」
把這樣的地方內化之後,我們心中會形成一片風景─這是可以用來為我們補充能量的內在資源。聽艾迪回憶童年光景,當他把這些經歷告訴我,我感覺得到這座花園幫助他和心中某個未被破壞的東西重新建立了連結。他透過現在處在花園裡的體驗,聯想到小時候在自然環境玩樂的回憶,就表示他正漸漸尋回整合得比較完整的自我,也在漸漸恢復他對自己的認知。如艾迪所說,「在自然界,萬物都交織在一起」,他透過照顧植物與大地的工作,恢復了體驗內在和平的能力。

綠色空間療癒城市居民
綠色土地是能支持生命繁衍的土地,它的綠色象徵豐沛的食物與充足的水資源。我們無法逃避現實:這顆星球上,支撐生命的是綠葉,它們提供了我們呼吸的氧氣,也提供了我們的食物─然而在現代由金屬、玻璃與水泥建造的都市裡,我們食用盛裝在金屬盒或塑膠容器裡的食物,很容易忘了生命的根本。《舊約聖經》寫道,「所有血肉都是草」,這在現代人聽來有點可怕,因為我們已經離生命的根本與現實太遠了。
我們被街道與高樓大廈包圍時,感覺大自然像是遙遠他方才有的東西,我們的日常所需也很少考慮到植物。都市的水泥與柏油路十分堅硬,對我們毫不容情,噪音與汙染也令人聯想到沙漠與塵暴中心。無論霓虹燈多麼令人分心,無論城市心跳般鼓譟、嗡鳴的能量多麼吸引人,我們腦中深處某個原始的部分都會響起警鈴,知道這不是個適宜人居的地方。轉開水龍頭就隨時有流動的自來水可用,這確實非常方便。然而,這些綠色生命不斷呼喚著我們,我們更天生會對綠色產生反應,有時候甚至只須一丁點綠意─窗檯上的小花、風吹過樹梢的聲響、陽光的暖意,或是溫和的流水。大自然的財富,不同於城市販賣與銷售的那種財富。
只要觀察上班族午休時間的活動,就知道人們有多麼受綠色空間與陽光吸引了。倫敦種滿樹木的廣場、公園長椅與露臺躺椅、噴泉旁,全都提供一塊暫時遠離都市、暫時將喧囂放到一旁以恢復身心精神的地方。只要在自然環境待一段時間─甚至不用很久,二十分鐘就夠了─我們就能恢復精神能量,提升大腦的專注力。心神與大自然無意識的互動,能帶來長遠的效果,對我們身心健康更是無比重要。 描述綠色自然對人有益的作品非常多,其中寫得最好的一段,是美國景觀設計師與紐約中央公園創造者─弗雷德里克.勞.奧姆斯德─在十九世紀中期寫的。他寫道,如果「考慮心靈和神經系統密切的關係」,我們就能理解美麗的自然風景是如何「讓心靈運動卻不讓它疲倦,讓它寧靜卻又讓它活躍。而如此透過對身心的影響,為系統整體提供更新、休息與復甦的效果」。
奧姆斯德寫道,都市居民受各種毛病所苦,其中包括「神經緊張、過度焦慮、焦躁、不耐煩與煩躁」。他也觀察到,都市居民往往容易感到「憂傷」─在十九世紀,人們常用這種說法形容憂鬱症。奧姆斯德相信,綠色空間的益處必須提供給所有人,尤其是那些少有機會離開都市地區旅遊的勞工。而且,正因為這類綠色空間少得可憐,人們才會把墓園當成休憩場所。城市沒能滿足人們需求,這種社會現象令他備感憤怒。
造訪英格蘭時,奧姆斯德從利物浦的伯肯黑德公園(Birkenhead Park)得到靈感,宣稱這塊美麗的空間是「人民的花園」,他也想在美國創造這麼一塊空間。他後來設計的公園裡,沒有種植鮮豔花卉的花圃,也沒有方方正正的規畫,走的是田園風,以當地原生植物建造自然景觀。在他看來,這樣的景觀充滿「預防性與療癒性的作用」,人們進到他設計的花園就能改善身心狀況、保持健康。

越多樹,越開心
近來,世界各地各大學的研究團隊,都在探討大自然對人類的益處,這是近幾年迅速成長的研究領域。都市公園與花園對心理健康的正面影響,可能沒有強健的人際關係那麼大,卻還是能悄悄影響我們,多少提升我們的抗壓能力。研究顯示,當我們身在綠色空間,心中的敵意與焦慮都會減少。除此之外,綠色空間還有改善心情、降低精神疲勞的效果。另外,它更會改變人類的行為,鼓勵我們多多運動、多和鄰居互動。但是,雖然有許多研究證實了這些效果,就很多方面而言,我們才剛開始認識身心對自然環境複雜的反應而已。
「綠色自然」的概念可以是指一片草坪,不過在談到大自然幫助人恢復元氣的效果時,複雜性與多樣性都十分重要。生態學家理查.富勒(Richard Fuller)在英國雪菲爾市進行研究,發現人們在公園走動時得到的益處,和公園中植物的生物多樣性有清楚的關聯。這些研究結果告訴我們,古人「田園都市」的觀念有其重要性:在建設都市公園與花園時,園子裡越是生機盎然、生長得越是自然,有益身心的效果就越好。
如果要提倡增加都市裡的綠色空間、改善大眾健康,就必須以群體為單位進行量化研究,而這並不容易。富勒不久前在澳洲布里斯本市主導一場研究,試圖探討人們走訪都市公園的次數和身心健康的關係,卻在研究過程中遇到一些問題。舉例來說,比較健康又富裕的人,可以選擇並確實居住在綠色空間較多、充滿綠意的地區。考慮到這種情形,富勒的團隊做了調整,用他們蒐集的大量數據進行一系列的計算,盡量排除已知會影響健康的主要社經因素。結果告訴我們,如果布里斯本每位市民每週都去公園走走,憂鬱症患者人數可以減少七%,高血壓患者人數也可以減少九%。這不過是對於一座城市的研究,但富勒希望其他研究者能在世界其他地區進行類似的探討。
健康與收入之間必然存在關聯,所以一座城市裡最受社會剝奪影響的居民,往往是心理健康狀況最差的族群。這背後有許多複雜的因素,不過格拉斯哥大學與愛丁堡大學的環境、社會與健康研究中心以理查.米謝爾(Richard Mitchell)為首的團隊,在歐洲各城市做了大規模研究,探討社會、經濟與健康差異和社區福利設施之間的關係,大力肯定綠色空間的使用與次數多寡,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研究者分析了各區提供的商店、大眾運輸、文化設施與綠色空間,這之中只有一個變數造成顯著的影響,那就是社區公園與花園的存在與否。經過計算,研究團隊認為,心理健康的不平等和低收入有關,但如果提供綠色空間給低收入戶,就能改善這些人的心理健康,而且改善幅度可以高達四○%。這個數字令研究者大為驚奇,果然奧姆斯德說得沒錯,他設計的公園確實有助於城市裡低收入勞工的健康。
光是種植行道樹,就能影響人們的心理健康了。也有研究發現,行道樹能顯著影響人們對自己生活的感受。芝加哥大學環境神經科學研究室的馬克.伯爾曼(Marc Berman)帶頭研究了多倫多市住宅區的行道樹分布,並將這份資訊和一份請居民為自己的健康評分的問卷調查結果合併,考慮到收入、教育程度與工作等調整數據之後,結果顯示,一個都市街區只要多十棵行道樹,該區居民的心理不適程度就會降低,這效果和薪水突然多一萬美元差不多。如此量化大自然的財富,數字確實很驚人,不過如果讓人自己選,大部分的人應該會選擇金錢,而不是樹木。
除了促進心理健康以外,綠色空間與樹木看似還能減少社區暴力與家暴。伊利諾大學生態學家弗朗西絲.郭(Frances Kuo)與威廉.沙利文(William Sullivan)發表了好幾篇頗具影響力的研究,顯示出綠色空間在二十世紀末、二十一世紀初的效果。住在芝加哥資源匱乏的社會住宅社區居民,有人身邊充滿綠色植物,有的人則較少。他們的研究顯示,較能接觸綠色空間的人心裡比較能懷抱希望,也比較不會覺得自己的生活過於無助,更表示自己在家中感受到的敵意與暴躁情緒程度較低。
另一份研究中,郭與沙利文分析了竊盜與暴力犯罪的發生率,發現這類犯罪行為較少發生在附近有樹木與花園的建築周圍。他們也從計算結果得出結論:如果在缺乏綠意的地區建設綠色空間,就能減少高達七%的犯罪事件。花園能吸引人走到戶外,讓社區變得安全一些,它們也是一種中介空間,讓居民聚集在花園裡、和鄰居互動,拆除人與人之間的壁壘,同時幫助人們建立新的情誼。郭與沙利文發現,附設花園的社會住宅居民認識的鄰居比較多,也比較會覺得身邊有支持自己的人際網路。在城市裡,用綠化的方式改變廢棄空間與令人疏遠的空間,能帶來不容小覷的影響。
城市很擁擠,我們心裡也很擁擠,但是走訪公園時,我們能擴展自己的心理空間感。在公園裡,我們能退一步、更清楚地思考;離開公園時,我們會感覺自己自由一些,也比較不受之前的煩惱束縛。公園的這種效果,和華盛頓大學生態學院的研究中,量測到的大腦變化一致。自願參與研究的受試者被隨機分組,一組在公園裡獨自散步九十分鐘,一組沿著高速公路獨自散步九十分鐘。公園組的心理健康分數有所進步,焦慮或負面想法都少了許多。
一再重複負面想法的行為,和大腦膝下前額葉皮質的活動有關。研究團隊用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觀察受試者的腦部活動,發現在公園組受試者腦中,流往膝下前額葉皮質的血流減少了,符合靜心效果。在過去,我們的採集狩獵者祖先走在自然環境中,必須完全專注於周遭事物、仔細觀察身邊的一切,才能確保安全。所以從演化的角度來看,我們身在自然環境中時,大腦當然該切掉令我們焦慮的想法,促進一種放鬆卻又警戒的感覺─畢竟我們要是困在負面思想的迴圈裡,存活的機率就低得多。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87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