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中和位育:中庸證釋白話本 君子之道章第五
滿額折

中和位育:中庸證釋白話本 君子之道章第五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00 元
優惠價
90270
領券後再享91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0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中庸首章揭露性道的本源在天,而其實是人人具足,並且是不可以片刻離開的。所以君子想要時時葆其天性之真,就必須要二六時中,謹愼自己的心念發動,不使有點背離良知,這和《大學》所說的「誠意」,是如出一轍。而修道的終極成就,便是「致中和」。「中」就是「喜怒哀樂之未發」。喜怒哀樂是「情」,情還沒有發動為「性」,所以「中」即是人的「本性」。又說「和」就是「發而皆中節」。因此,恰到好處的情感發動,就是人的「本能」。這「本性」和「本能」如果能守住並充分發揮,就可以位育天地萬物了!
本書《中庸證釋白話本》的編輯大意,以列聖講述的《中庸證釋》本為主,以每一篇章(天命章第一、自誠明章第二、鬼神之德章第三、君子時中章第四、君子之道章第五、大德受命章第六、聖人之道章第七、哀公問政章第八、至聖至誠章第九、序言及全書大旨)分十本出版。每本在「原文」之後增編「白話」,以言簡意賅的文句,標明該段落之要旨,以利於讀者導讀章節大意。俾益讀者更進一步體取聖人之言,能與平常修辦精進及道化生活中相契合,而不悖離經旨。
君子之道第五章開始,講君子之道,講明如何立身行道。從修道的理念來說,第四章再繼續推展,應當講到君子的道德行為、日用尋常這些事。因為君子一輩子拿成就德性、完善人道作為實踐目標,當人世間的中庸大道隱沒了,中道精神只在君子身上才有,那麼君子的行為就是中庸德性的展現,明白君子修養身心的道理就明白中庸用中的教化了。道的表現在德性,德性的表現在行為,所以家常日用、生活起居、工作休息當中,父母、夫妻、子女的親近互動,都是中道行為的自然流露,也都是道德修養的表現。



目次

君子之道章第五/4
第五章之一/8
第五章之二/20
第五章之三/37 
第五章之四/44
第五章之五/53 
第五章之六/76 
第五章之七/77 

書摘/試閱

序 (或部份內文)
第五章—之一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智者過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
(謹按此節係今本第五、第四兩章。)
宣聖孔子講義—
一、聖人明道,天下皆明。智士守道,大道不亡。
大道之在天下,與時而明,與時而晦,人為之也。人能明道,道乃明;人不明道,道乃晦,非道有明晦也。聖人在世,治彰教備;一人率之,天下從之;是以皆能明道。降至末紀,賢聖不作,小人在位。治壞教亡,舉國陷溺,亦一人率之,天下隨之。是以皆不明道,而道無以自明矣!
有志之士不得其位,憂時傷遇,遯而之他。潔己淑躬,貿焉長往;道之不明於眾,而偕之深山窮谷以延其緒,是以道之不亡。奮起之俊,縱不見用;忠恕以行,仁義為守;以達己達人,立己立人而演其教,授之門士,遊行四方,以求所合。道雖既晦,猶隨所至而明。是以道之僅行,不大明亦不至廢,不盡遯亦不遂彰。斯則世運所成,人事所致,天人之力,得其半焉。
【白話】
大道有光明有黑暗。大道流行在天下,隨著世道人心光明而彰顯,也隨著世道人心黑暗而隱藏,彰顯與隱藏不是天時的原因,而是人為的因素。天下人人都能明白自性中道,大道就大行天下;天下人人不明白自性中道,大道就隱而不顯;這是人心有光明與黑暗,不是大道有明有暗。當聖人奉天承運治理世界的時候,道德禮樂的政治彰明,仁義忠恕的教化完備;在上位者一個人以身示道來引領,天下萬民一道同風來跟隨。所以上下都能明白道德,明白天命,明白天性而天下大道光明。到了春秋亂世或末法時期,天下不出聖人而小人當道在位。沒有道德禮樂而政治敗壞,缺少仁義忠恕而教化滅亡,全國沉淪在物化情欲,淹沒在現實功利當中,生命的正能量低落;這局勢也是由於領導者一人,不引領仁義而倡導暴亂,天下萬民也就激發暴力而衝突混亂。所以上下都不明白道,不明白德,不明白天命,不明白天性,而大道也就沒辦法顯現自身的光明。
大道有明有暗,修道人有入世也有避世。避世的高人守護道脈:懷抱救國救世理想的修道人,沒得到上位者的賞識器重,沒有官位就沒有權力來挽化世道人心,擔憂時代的衰亂,感傷自己使不上力,於是離開社會國家而隱遁山林。把自己節操守好,道德人格修好,長久的獨善己身。沒有把大道表現給社會大眾,但是把大道帶到深山絕谷來延續道脈,這是大道不滅亡的因素之一。入世的聖賢有不同的做法:奮發振作有為的修道人,縱然不被領導者賞識重用,還是懷抱忠義來盡心盡力,推展仁恕來愛人來行道,懷抱仁義天心來守道;為了自己與眾人慧命的通達,為了自己與眾人道德人格的樹立,而全力的開演真理教育。一方面廣收門徒,一方面遊行四方,希望把大道真理傳給有緣的人。所以大道雖然已經隱沒,還是隨著聖人周遊列國所到的地方而大明。所以大道只在少數人,在小地方推行,雖然沒有大明天下也不會完全廢止不見,修道人不會完全隱遯,也不是個個道行天下。造成這種現象,一方面是時代的氣運,一方面是人事的因緣,天時道運與人事作為的力量各佔一半。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70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