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給沒有夢想的人!邊走邊想職涯探險指南
滿額折
給沒有夢想的人!邊走邊想職涯探險指南
給沒有夢想的人!邊走邊想職涯探險指南
給沒有夢想的人!邊走邊想職涯探險指南
給沒有夢想的人!邊走邊想職涯探險指南
給沒有夢想的人!邊走邊想職涯探險指南
給沒有夢想的人!邊走邊想職涯探險指南
給沒有夢想的人!邊走邊想職涯探險指南
給沒有夢想的人!邊走邊想職涯探險指南
給沒有夢想的人!邊走邊想職涯探險指南
給沒有夢想的人!邊走邊想職涯探險指南
給沒有夢想的人!邊走邊想職涯探險指南
給沒有夢想的人!邊走邊想職涯探險指南
給沒有夢想的人!邊走邊想職涯探險指南
給沒有夢想的人!邊走邊想職涯探險指南
給沒有夢想的人!邊走邊想職涯探險指南
給沒有夢想的人!邊走邊想職涯探險指南
給沒有夢想的人!邊走邊想職涯探險指南
給沒有夢想的人!邊走邊想職涯探險指南
給沒有夢想的人!邊走邊想職涯探險指南
給沒有夢想的人!邊走邊想職涯探險指南
給沒有夢想的人!邊走邊想職涯探險指南

給沒有夢想的人!邊走邊想職涯探險指南

定  價:NT$ 330 元
優惠價:90297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3元
庫存:2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內容簡介】
給胸無大志的你──
沒有夢想,也能閃耀職場!
人生沒有目標路更廣,不論你往哪走,都是向前走!

★湯明哲、徐嘉利、矽谷阿雅、蘇盈如、何則文,好評推薦!

「有夢最美,希望相隨」「人因夢想而偉大」「做人如果沒有夢想,跟鹹魚有什麼分別?」……
那麼,沒有夢想的人呢?難道就注定一事無成?
一輩子找不到夢想的過來人Fiona,請你放寬心走上職涯實驗之路:
「不用強迫自己當個夢想家,只要做好自己人生的探險家!」

Fiona身邊的許多人都擁有夢想:有人想當金融家,有人想創立改變社會的公司,有人想當音樂家。可她偏偏是個「沒有夢想的人」。從小寫過這麼多「我的志願」作文,難道每篇都是寫假的?對,都是假的;當真沒有夢想?對,到目前為止,還真心沒有。
每一本教你如何成功的書都告訴你要「找到自己的天賦與熱情」「訂下職涯與人生目標」,但,沒有夢想也找不到目標的人該怎麼辦?連自己都不知道想去哪裡,該怎麼決定跳上哪班車?

Fiona想跟與她有相同困境的人分享:「沒有夢想,那就像我一樣到處探險吧!」她自己大學畢業後,從臺灣跨海闖蕩美國金融業、顧問業、科技業,多年探索的經歷讓她領悟到,沒有夢想,照樣能活得充實飽滿。她也發現,沒有夢想沒有不好,只是原廠設定不一樣,追求職涯發展的心態跟方式也不同:
就算無法用目的地作為支點,你也絕對有辦法策略性地做好職業規劃;
不必盲從各種「成功學」勵志標語或方法,迷惘時管理好自己,就是你最大的成功!

參考Fiona在書中提供的職涯初階、進階、高階探索策略,盤點自己的資源和能力(你或許沒夢想,但一定有某些資源和能力)。有一天回過頭來,你會發現,沒有夢想的人生,一樣很美。

★沒有夢想的過來人
職場人生真心話/邊走邊想闖蕩終極指南:

◎初階職涯策略:
給沒有夢想的菜鳥──那就探險吧!

‧我就是找不到天賦與熱情,怎麼辦?
→把自己成功做到某件事的過程,一一拆解,思考自己在每個環節用上了什麼能力。
‧我做的事沒什麼特別的,大家都會呀!
→就算你做過的事只是「整理資料」,再平凡無奇,也能從中看出你的價值。

◎進階職涯策略:
沒有夢想也不得不面對──求職大魔王

‧如何讓我的履歷被看見?
→投履歷是場爭奪面試官注意力的比賽,只要用心布局就能抓住眼球!
‧如何提高面試勝率?
→面試的主導者不是面試官,而是你。你不僅可以表現得淋漓盡致,甚至能「挖坑給面試官跳」。
‧眼前有好多條路可以走,找不到方向怎麼辦?
→利用點線面體分析、資源策略和「帶走力工具箱」法則,做出更好的選擇,聰明開上職涯快車道。

◎高階職涯策略:
給沒有夢想的資深探險家
──到了這個年紀,沒有夢想還不是活得好好的?

‧同梯的都升職了,我還在原地踏步。
→從加入核心部門到自我注意力管理的職涯爬升7大法則!
‧職業倦怠,好厭世……
→設計一套專屬於你的「能量系統」身心使用指南。

★好評推薦
湯明哲/麻省理工學院博士,現任長庚大學校長,曾任臺灣大學副校長和國際企業系教授
徐嘉利/臺灣大學管理學院生涯發展服務中心執行長
矽谷阿雅/前臉書產品經理、《追不到夢想就創一個》作者
蘇盈如(Sandy Su)/國際獵頭職涯規劃師
何則文/作家、職涯教練

在書中可以看到Fiona這個臺灣嬌嬌女如何在美國白人為主流的社會中力爭上游,從暑期打工找到顧問公司,再轉到數據財務公司的奮鬥過程,相信讀者看完書後,會發現成功沒有僥倖,只有挫折相陪。如果只要小成就,就會碰到小挫折,如果要大成就,就會碰到大挫折。年輕人習慣挫折後,這一輩子就學會以韌性對付挫折。這是我看這本書最大的收穫。
──湯明哲

Fiona在大學生的知名度相當高,特別是她的履歷幾乎已經成為經典範例了。今天能將自己的真實經歷,透過系統化方式分享給學弟妹,這是她一直以來的心願與目標,恭喜 Fiona。
──徐嘉利

常常有人問我:「毫無頭緒的職涯規劃該如何下手?」我建議大家在嘗試中尋找適合自己的方向!
這本書的作者記錄了屬於自己邊走邊看的發現。每個人的發現都會不一樣,但是如果你是一個不知道該如何開始第一步的人,建議你參考作者的做法,慢慢幫助自己拼出一張屬於自己的圖。
──蘇盈如

人生可以沒有夢想,但不能沒有方向。Fiona用她的人生告訴你,只要用對的方法,每個人都可以走出屬於自己的燦爛。把自己當公司好好管理,你就能衝破迷網的束縛!
──何則文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Fiona(糖霜與西裝)
來自臺灣,從小就沒有夢想的她,長大後意外闖入美國矽谷,任職於Square和Facebook,擔任資深數據分析師。
臺灣大學國際企業系畢業以後,隻身赴美,跌跌撞撞地想要看看這世界有多大,自己可以走多遠。野心總是比智商高的她,靠著熱血勇闖金融業、顧問業、科技業,最後落腳矽谷。從土法煉鋼寫履歷到摸索出一套面試致勝祕笈,毫無基礎的她憑著冒險精神進入投資銀行實習,擔任經濟顧問公司分析師,最後轉職到科技大廠做大數據。這段職涯道路曾經崎嶇,但也因為不斷越級打怪,經歷了一場場精采的冒險。
在美國的第一年開始寫網誌,分享所見所聞,取名「糖霜與西裝」。糖霜象徵當年如孩子般的天真和熱情,對未來充滿希望;西裝則象徵初入社會的自己,必須穿上正裝,成為大人。多年過去,已經成為職場老鳥的她,經歷了求職、轉職、成長和蛻變,仍期許自己不忘初心,不要忘記那個提著兩只皮箱就飛到美國,眼睛裡透著光亮的Fiona。願西裝筆挺的自己,笑容永遠甜似糖霜。

●粉絲團:糖霜與西裝 Sprinkles & Suits
●部落格:糖霜與西裝:一個女孩在海外,努力把世界變很大很大的故事

【序】
推薦序 學會以韌性對付挫折
湯明哲(麻省理工學院博士,現任長庚大學校長,曾任臺灣大學副校長和國際企業系教授)

Fiona是我在臺大國企系教書時的學生,我記得在個案討論時,全班都沉默不語時,Fiona總是勇於發言。她大四時來問我要不要出國當交換學生,因為要去的學校不是那麼理想,我還是鼓勵她去看看這個世界。沒想到,她一去就是歷經波折的十年!這本書就是總結她過去十年在美國矽谷奮鬥發展的歷史。
一般臺灣的理工科學生到美國年唸完書、拿到學位,找事都不是大問題,因為一般的美國人數理不強;但商科的學生就不一樣,想要薪水高,就要有好的英文溝通能力,還要有領導不同族群人員的領導力,頭頂上還有竹幕(Bamboo Ceiling,指的是黃種人無法升遷的天險)這些都是臺灣學生的弱點。如何克服這些弱點,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中勝出,就是本書要表達的內容。
我在美國教過十年書才回國,我的觀察是臺灣學生平均比美國學生晚熟五年,這是因為臺灣的學生受到父母過度的呵護,不用打工,畢業後找工作也不是問題,工作間的薪水差距也不大,所以臺灣的大學生基本上不會就業導向。但美國學生完全不同,從小就被父母訓練得要自立,進了大學,目的就是畢業後找一份好工作。好學校商科的MBA起薪十五萬美金,因此企業要僱人非常小心,寧願多花八十%的時間在僱人,二十%的時間在處理僱錯人的問題,而不是倒過來。所以美國對於高薪產業的求職和僱用是非常耗時評估的過程。從這本書中,讀者可以看出為什麼從搜尋資料、準備履歷表、面試,都要戰戰兢兢一仗一仗打,因為你要打敗一百人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這對於來自臺灣的學生是很難想像的事。
Fiona剛去美國,以為頂個臺大的光環,找事不是問題,等到四處碰壁後,才知道自己的弱點。問題是如何克服這些弱點,還要找到年薪十五萬美金以上的工作?在書中可以看到Fiona這個臺灣嬌嬌女如何在美國白人為主流的社會中力爭上游,從暑期打工找到顧問公司,再轉到數據財務公司的奮鬥過程,相信讀者看完書後,會發現成功沒有僥倖,只有挫折相陪。如果只要小成就,就會碰到小挫折,如果要大成就,就會碰到大挫折。年輕人習慣挫折後,這一輩子就學會以韌性對付挫折。這是我看這本書最大的收穫。
Fiona的經驗難能可貴,她的文筆流暢輕快,對於要進入職場的年輕人是不可多得的好書。


推薦序 站上42.195公里馬拉松賽起跑線之前
徐嘉利(臺灣大學管理學院生涯發展服務中心執行長)

Fiona在大學生的知名度相當高,特別是她的履歷幾乎已經成為經典範例了。今天能將自己的真實經歷,透過系統化方式分享給學弟妹,這是她一直以來的心願與目標,恭喜 Fiona。
看完這本書,第一個衝出腦袋的想法,居然是:「咦!這應該是參加一場全馬馬拉松的訓練手冊吧!」常聽到有人用馬拉松來形容人生,在起跑線出發後,朝向42.195公里的目標前進。不過,決定參加比賽,沒有一套適合的訓練計畫,如何站上起跑線,安全跑完全程呢?
說一個我自己的經驗,第一次跑全馬二○一三年在夏威夷。在沒有任何訓練的狀況下,跑走到二十八公里時,腿已經不聽使喚。當天天氣極熱,身心極度疲憊,數度想放棄。幸好這場馬拉松沒有關門時間,最終花了十三小時三十三分鐘完成。第二次全馬是參加二○一八年柏林馬拉松,這次就找教練開了訓練計畫,循序漸進。從短距離開始鍛鍊,逐漸提升自己的體能與跑力,最後平平穩穩地花了六小時二十四分鐘完賽。從兩次賽事中,深深體會以為很簡單的事,若沒有適當的「準備與練習」,再簡單的事也會變得很難與複雜。
Fiona這本書就像是一本職涯馬拉松訓練手冊,從初階、進階到高階,鉅細靡遺地分享自己的訓練計畫。對初次站上職場起跑線的學弟妹,是一本值得按部就班操作的武功祕笈。跑步,看似一個人的運動,其實團練更有效率,一個人可以跑很快,一群人可以跑很遠。職涯探險也是如此,一個人很孤單,一群人一起,路會走得更寬更遠。
二○一四年初,臺大策略名師湯明哲教授跟我說,有位很棒的國企系校友,一定要認識。過幾天,出現在眼前的就是Fiona。當時,臺大管院生涯發展服務中心(Career Development Office, CARDO)成立才三天,急需各地學校的經驗。Fiona的到訪,正好帶來對CARDO業務規劃與發展極具參考價值的美國學校職涯中心營運模式。從對話中,覺察到 Fiona熱情、積極、樂於分享的態度真是異於常人。我為了寫序,居然找到Fiona在二○一二年底寫給我的信。內容是說,當時她在美國交換學生,積極參與校園的職涯講座、社團活動,並主動籌組職涯讀書會。因為這些職涯準備,順利找到兩個不錯的實習。因此,她想在回台灣時,舉辦一個不藏私的「面試與履歷教學」活動,跟學弟妹分享所有的資料。所以,將這本書視為 Fiona 孕育十年的寶貝,也不為過吧!
Fiona職涯探索歷程非常曲折,應該很少人會像她一樣悲催吧!這幾年,只要回台灣,Fiona一定返校跟學弟妹分享這些難得的經歷。希望透過她的職涯決策、履歷撰寫與面談經驗,啟發在校學弟妹對探索未來的規劃。
許多學生因為很會念書,一路就考進好學校,然後呢?考上好大學是高中之前的夢想,那麼大學之後的未來在哪裡?來到CARDO諮詢的學生,超過一半屬於比較隨興,且看且走型。這本書正好就是最適合這一類學生閱讀的「探險指南」。從這本書,我體悟到三個重要的探險行動綱領:

1.只要出發,就會到達:夢想重要嗎?或許;一定要有夢想嗎?或許。我認為 Fiona主張不管有沒有夢想,無妨。有沒有意願與行動力去探險,才是決勝關鍵。因此,Fiona疾呼沒有夢想的菜鳥,去探險吧!沒有夢想也沒有關係,不要害怕,先打開心胸,走出去,好好看看這個世界。在認真探險的過程中,屬於自己的康莊大道自然而然就會開通了。
2.呼朋引伴,互相照應:探險的路上,不必千山萬水,唯我獨行。無論是社團、研討會,還是講座等活動,Fiona建議有空就參加,甚至於擔任志工、義工都很好。有機會就多認識人,特別是主講人或主辦單位,最好能交換彼此的聯絡資料,建立人脈存摺。所以,Fiona才會有五百封郵件不如一碗拉麵的感慨。
3.努力前進,不言放棄:《ONE PIECE航海王》中的伊娃柯夫說:「奇蹟只會降臨在不言放棄的人身上。」職涯探險的歷程也是如此,奇蹟是持續努力不懈的必然。Fiona拿到第一個正職offer之前,收到的拒絕信不計其數。然而,這些打擊並沒有讓Fiona自怨自艾、失去信心,反而讓她脫胎換骨,變成更強大的 Fiona。今天 Fiona能夠有一個令人稱羨的職涯發展,是札札實實鍥而不捨的奇蹟。

「沒有奇蹟,只有累積!」跑步的人聽到這句話一定心有戚戚焉!唯有認真地準備與練習,才能站上起跑線,行穩致遠。職涯發展如出一轍,無論是履歷撰寫、面試技巧或是求職準備,經驗的堆疊有助於下一次更好的表現。因此,鼓勵同學依照這本探險指南,一邊準備、一邊前進,在職涯發展路上,找到志同道合的同伴,一起展開精采的旅程。

【自序 我的職涯故事:沒有夢想,也能活得充實飽滿】
找工作,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我二○一○年寫下第一份履歷,直到二○一三年底才找到第一份正式工作,整整花了三年的時間。不是因為我追求完美、精益求精,而是知道自己不夠聰明,但願意用時間彌補不足。
大學的我總是趾高氣昂。那個年紀的孩子,舉手投足都覺得自己充滿著光,向宇宙許願,老天爺一定讓你如願以償。簽不到的課,透過死纏爛打還是簽到了;沒有準備的期末考,靠著通宵抱佛腳依舊過了。是啊,這個世界簡直是我的遊戲場,所有大風大浪都放馬過來吧!
我在大三那年開始寫下第一份履歷。當年要找實習的我,其實心裡充滿雀躍與驕傲。看著琳瑯滿目的職缺,我幻想自己穿著套裝,踩著高跟鞋,在高樓大廈裡實習的樣子。就要成為大人了!我心想。
我寫了花花綠綠的一份履歷,上面貼了我的照片,用上幾種不一樣的字體,加了美麗大方的邊框,心想:「Hello World,這個世界,我來了。」
過了幾個月,結果石沉大海。我的世界觀開始動搖了:怎麼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了呢?是不是我不夠好?我錯在哪裡了?
原來,過去二十年的人生都只算是試玩版;要出社會了才知道,自己在學校的保護傘下,打過的怪都不是怪,真正的挑戰比你目前為止經歷過的難上千萬倍。而自己想要的公司不要我,純屬正常。
那一年,我第一次深切體悟到自己與世界的級距。把碎成一地的玻璃心撿一撿,我申請去美國交換學生的計畫,帶著這包玻璃心碎片去加州。
到了美國,我決定繼續我的求職之旅。人生地不熟,連話都說不清楚的我,徹徹底底拋下原有的驕傲,土法煉鋼地學怎麼寫履歷、怎麼面試。
玻璃心既碎,那正好減輕我的行囊;一身輕盈的我,厚臉皮地把文法不通的履歷塞給美國學長姊修改,反正也沒人知道我是誰;不知道自我介紹怎麼說,我就去敲同學宿舍的門,請他用英文介紹自己,我一個字、一個字打下來,之後再一個字、一個字學著背;不知道怎麼在企業徵才說明會表現,我就每場都去,當壁花站兩、三個小時,死等活等也要找到插話機會。
就這樣,我硬是磕出一條血路,找到實習工作。不過,這才是挑戰的開始,在公司,老闆說話我時常只聽得懂一半,我必須厚著臉皮再三確認自己聽懂了沒;同期的實習生年紀都比我小也比我優秀,反應差人一截的我必須花雙倍時間跟上他們的腳步;沒車的我,如果沒法找到便車搭,就必須騎八公里的腳踏車上班,到座位時襯衫早已溼透。
我在跑道上落後他人地跑著,用著別人倍數的時間努力。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老闆要我寫一篇兩百五十字的公司簡介,短短一段話,英文不輪轉的我怎麼寫都不對。我刪了又寫,寫了又刪,就這樣,通宵一整個晚上,十幾個小時的時間,如蝸牛般地寫出兩百五十字。
隔天早上交給老闆,本以為會不及格,沒想到老闆說:「喔,還不錯嘛!」
我頓時覺得一切辛苦都值得。
實習了一陣子,到了夏天尾聲,我聽說年底到明年年初會有一波正職招募期。
此時我林林總總已經努力了快一年,覺得可以把握這次機會,好好衝刺。看準幾個公司招募的時間,我開始準備。面對正職的考試內容,我上網爬文,蒐集資料,把少少的積蓄花去買求職書籍和面試訓練課程;我更積極去各種企業徵才活動,甚至混入其他學校舉辦的徵才說明會,不畏旁人鄙夷的眼光,在會場上積極要名片,爭取機會。
就這樣,破釜沉舟地又努力了幾個月,白天實習,晚上參加徵才會,假日窩在圖書館啃求職聖經⋯⋯最後,我僅拿到一個面試。
只有一個面試沒關係,工作offer 一個就夠了!我心想。電話面試前一天,我熬夜準備,把筆記又統整一遍。面試時,我特地借了一處不受干擾的讀書間,把洋洋灑灑的筆記攤在面前,準備接電話。
電話響起,我腦中頓時一片空白。我怎麼也沒料到自己會緊張到當機。
不是都模擬面試這麼多月了嗎?可我說話還是支支吾吾,只能照著眼前的筆記瞎唸一通。更慘的是,我沒料到圖書室的訊號不好,對方聽我說話斷斷續續的,二十分鐘後,終於受不了地說:「妳那裡訊號太差,到底怎麼一回事?妳難道不知道這是電話面試的大忌嗎?」我頻頻道歉,然後結束了這通電話。
我到現在都還記得那時的我在圖書室的景象;慘白的日光燈下,有我慘白的筆記跟慘白的臉。
自從我搞砸了這場面試以後,就再也沒有別的面試了。
在美國僅有微薄時薪又找不到工作的我,覺得自己格格不入;我在網路上寫下〈我沒有標籤,所以我不能說話〉這篇文章,敘述自己身上沒有光環、沒有話語權的心境。在當時,我就是個無業的小鬼,沒有說得出口的社會經驗,對未來也一片茫然。
不過人性本賤,在茫然之中,我萌生了再試一次的念頭:不如讀個研究所,畢業後再試一次吧!
我抱持著這瘋魔般的念頭,跟朋友借了兩百五十美元的GMAT報名費,上網找了GMAT教科書,並著手蒐集各大研究所資料。我用找工作那套方法來申請學校:摸清楚學校特色、設想校方賞識的人才、參加學校說明會、寫cold email(冷郵件拜訪)聯絡在校生;我再次每天勤跑圖書館,用盡吃奶的力氣最後一搏。
沒錢但還是想去學校參訪的我,選擇從費城坐夜車去波士頓;沒想到那天灰狗巴士不知怎麼沒來,我就在零下七度的站牌等到半夜兩點,無處可去的我只好拖著行李走到費城火車站,在火車站裡睡了一晚,隔天再想辦法繼續我的旅程。
現在回想起來,當年那個膽敢在火車站夜宿的女孩,還真的有不要命的勇氣。
我做好心理準備,如果申請不上好的學校,就老老實實地結束我的美國夢。
結果,申請的成績出爐,我申請的四所學校裡上了三所,其中還包含了我做夢也沒想過的麻省理工學院(MIT)!
然而,因為學費高昂,我最終沒選擇去MIT,而是去了一所提供獎學金的私立小學校。在這裡我重新面臨跟交換學生時期一樣、但是更加艱難的挑戰:課業壓力更重、同儕更優秀、找工作競爭更激烈。
我依舊厚著臉皮,纏著學校職涯中心主任練習面試;我廣投履歷,當朋友們申請避險基金分析師職位時,我連他們辦公室櫃檯小姐的職位也一起申請;我熬夜寫面試稿,當美國同學早已把面試練得爐火純青,我在別人熟睡時,仍坐在桌前挑燈夜戰,一個字、一個字地琢磨我的自我介紹。為了找工作,我考試最後一名,也曾在面試前一天準備到不吃不喝,引發腸胃炎掛急診,導致隔天無法出席。
在這輛求職列車上,我收到的拒絕信無從計數,心情更是常常坐雲霄飛車:面試完後每每覺得自己表現很好,但總是冷不防地被拒絕,潑了一身冷水。但我內心依舊燃燒,把全部青春的賭注押在求職上。
某個在圖書館K書的晚上,我接到一通陌生來電。電話那頭說:「你好,我是XX公司的Kevin。請問Fiona 在嗎?」我緊張地說,我就是。「是這樣的,很感謝妳之前來我們公司面試,妳表現得不錯⋯⋯」聽到這句話,我心裡一沉。通常說「你表現得不錯」,後面都會接著「但是我們已經有想要的人選了,抱歉」。
「⋯⋯所以我們決定要給妳一個offer。」
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那是二○一三年年底,距離我寫出第一份花枝招展的履歷,到認清自己與世界的差距,整整三年。
花了三年兜兜轉轉,我得到的其實不是工作,而是脫胎換骨的自己。從溫室裡驕傲的花朵,變成土法煉鋼的愚公,再變成越挫越勇的忍者;我的人生因堅持而豐富,因妥協而不妥協。
努力,不是為了到達目的地;努力,是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
爬過毫不留情的高山,才知道咬牙向上是唯一途徑;走過坑坑疤疤的泥濘,才知道灰頭土臉純屬正常;掉進過流沙裡面,才知道怎麼冷靜應對凶險。
這三年只是開頭,我並沒有到達成功者的伊甸園;可人生不就是如此嗎?大部分的我們,都只是背著自己的行囊,踽踽獨行。找工作也好,過日子也好,花時間向下扎根的人,站得更直,走得更遠。
感受著這樣的心境,雙手雙腳長滿硬繭的我,卻覺得靈魂煥然一新。
蛻變後的自己,仍然會焦慮,仍然時常傻呼呼,仍然一不小心就摔得鼻青臉腫,可是我知道,人生就是如此這般摸爬滾打,而在氣喘如牛滿身髒汙的過程中,才可以感受自己的呼吸。
很多人會以為,支撐著我的腳步的,是夢想;但其實啊,我從未擁有夢想。對於自己未來想做什麼,來到這世界上有何目的,一直以來都毫無概念。不過,沒有夢想當支柱,我依舊憑著直覺、熱血和冒險精神,去體驗我想體驗的,挑戰我想挑戰的。在這沒有終極目標的職涯道路上,勇敢地走著。
誰說沒有夢想,就不能走上一條你想要的職涯道路呢?沒有夢想,也可以活得充實而飽滿。
願我們,都能夠勇敢向前行。

目次

【目錄】
推薦序 學會以韌性對付挫折 湯明哲
推薦序 站上42.195公里馬拉松賽起跑線之前 徐嘉利
自序 我的職涯故事:沒有夢想,也能活得充實飽滿

前言 沒有夢想的人,不論往哪都是向前走
 沒有夢想,沒有不好

【Part 1 初階篇:
給沒有夢想的菜鳥──那就探險吧!】

職涯探險第1步:摸清地形,初步探索
 檢視資源,初步探索
 摸索出來的美國實習
 不確定性才是職涯探索常態
 探索過程本身就是實力的累積
 學姊真心話──拋下「一步錯,步步錯」的自我否定,勇敢嘗試

職涯探險第2步:深度挖掘第一手資料
 求職條件沒列出的潛規則
 如何深入虎穴,挖掘第一手資料
 錄取MIT金融所教會我的事
 學姊真心話──臉皮越厚,越能從砂礫裡淘到金子

蒐集資料的進階策略:如何聯繫業界人士
 想與業界人士做到雙向連結,必須做到兩件事
 統整資料,把訊息化為求職地圖
 學姊真心話──五百封郵件,不如與好友的一碗拉麵

職涯探險第3步:個人價值解碼術
 再平凡無奇的小事,也能看出你的價值
 「能力拆解」與「價值敘述」,把平凡無奇的經歷描繪得閃閃發光
 學姊真心話──做事時盡心盡力,那就放膽說出你的價值

給菜鳥探險家一劑強心針:前途再迷茫,都有辦法
 「做點什麼」的力量
 學姊真心話──有所產出,是穩定心情的魔法


【Part 2 進階篇:
沒有夢想也不得不面對的求職大魔王】

職涯探險魔王1號:履歷
 「關聯性」是魔王鎧甲下的軟肋
 如何寫出高關聯性的履歷
 撰寫履歷:準確掌握徵才者的注意力
 學姊真心話──經過「布局」的履歷,給人說不出的好感

職涯探險魔王2號:面試
 與面試官的交流,主體是一場對話
 利用「主體+分支」結構,給彼此出球的機會
 埋下伏筆, 讓面試官問出你想被問的問題
 必備主體:自我介紹+萬用故事
 利用縝密的架構和張力,把故事說好
 最後的祕密武器:氣場
 學姊真心話──經過打磨試煉,最終鑄造出「我」這件精心打造的藝術品

職涯探險魔王3號:面試成功前的每一次失敗
 模擬面試影片裡的我,缺點一覽無遺
 走進紐約各大金融公司,接受震撼教育
 從來沒有離目標這麼近過
 陽光依舊明亮
 學姊真心話──用一顆開放的心,體驗面試的成長之旅

職涯探險魔王4號:選職
 別只看自己,不忘看向大局:用「點線面體」來思考職涯
 助你選職的中層策略:以資源做指南針
 做職涯選擇的底層邏輯:打造「帶走力工具箱」
 學姊真心話──沒有選擇的選擇


【Part 3 高階篇:
給沒有夢想的資深探險家──
到了這個年紀,沒有夢想還不是活得好好的?】

邁步走上職涯階梯:從菜鳥到統帥的能力組合技完全解密
 工作的五種層次:學習、執行、整合、創造、策略
 菜鳥別怕犯錯,最重要的任務是積極學習──能力組合:60%學習、40%執行
 老鳥擁有堅強的執行能力──能力組合:70%執行、30%整合+創造
 棟梁:能夠創造出放大的價值──能力組合:40%整合、40%創造、20%策略
 統帥:組織背後的大腦──能力組合:70%策略, 30 %整合+創造
 學姊真心話──先成長,頭銜自然跟上你

希望我早十年就學到的職涯爬升7大法則
 法則一:加入核心部門
 法則二:多做高價值、高效率的事
 法則三:看出核心問題
 法則四:該管理的不是時間,而是注意力
 法則五:不要用自己的短處,去比拚別人的長處
 法則六:不要用選擇去代替努力
 法則七:去很強的地方當最後一名
 學姊真心話──去吧,去看看世界有多大

適時轉換職涯心境,助你走得更長更遠
 煉獄期:不用已知方法破解,跳脫自我框架思考
 倦怠期:工作生活沒有新意,就自己創造新意
 調整期:是時候該休息了
 轉變期:人生不必走直線
 學姊真心話──迷惘本身就是意義

不必盲從別人的「成功學」,只要設計好自己的能量系統
 能量輸入──能讓你充飽電的人事物
 能量輸出──留心那些消耗自己的人事物
 設計自己的能量系統
 學姊真心話──認識自己

後記 寫給沒有夢想的自己一封情書
感謝

書摘/試閱

【內容連載】
【職涯探險魔王4 號:選職】
拿到offer 該怎麼選?遇到職涯岔路該怎麼走?
利用點線面體、資源策略和「帶走力工具箱」法則,
做出更好的選擇,聰明開上職涯快車道。


聊完了職涯探索的過程,以及如何應付一路上的魔王,我們便可放心地過關斬將。但人生不是走直線,過程中還有一個我沒談到的痛點:當我們遇到岔路時,該怎麼辦?
選擇是人生課題,職涯道路上猶是。很多時候我們不知如何前進,不是不願意,而是拿不定主意。雖說職涯是探索的過程,但當眼前道路錯縱複雜,四面八方都是方向,我們還需要用更高的視角和戰略思維,來幫助自己決定方向。
這一章來談職涯探索中不同高度的戰略框架。

‧別只看自己,不忘看向大局:用「點線面體」來思考職涯
如果說策略分好幾種高度,那最宏觀的一種是利用「點線面體」看大局。
什麼是點線面體?如果說個人是一個點,那公司便是是線,所在的行業是面,所在的經濟體則是體。
在探索職涯時,除了看到自己這個「點」,還要把眼光拉遠一點,去看線─面─體的局勢。如果只看自己,那我們的眼光會僅止於關注手上的工作、正在寫的履歷、下禮拜應該準備的面試;我們努力優化自己這個點,卻沒有延伸思考到自己所在的大環境。
如果把眼光放大一點,看到「線」,思考便可以更深一層:面對選擇時,會懂得觀察眼前這間公司團隊素質好不好、主管有無培養員工的能力、公司的成長速度為何;再把眼光放到產業面,我們會獲得更多有趣的視角:眼前這個產業是在成長中還是衰退期?過度飽和還是一片藍海?這個產業的供給需求、驅動力是從哪裡來?至於經濟體,那就更複雜了:各個經濟體的大小、穩定程度有何不同?不同地區的人口結構、文化特色塑造出的不同經濟體,差別在哪裡?
當然,這些問題都是大哉問,是無數企業家和學者終其一生都在尋求解答的問題。我們不用找到終極答案,只要知道一個概念:優化自己固然重要,但把自己這個「點」,放在更有發展性的線─面─體上,可以讓自己看得更高、更遠。
同樣是學習新技能,我們可以搭上特快車,學習發展最快、最有成長力的知識,或是鑽研落後二十年的技術。同樣是加入團隊,我們可以加入人才濟濟、欣欣向榮的小組,也可以進入資源枯竭、文化有毒的地方。同樣是選擇公司,我們可以選擇商業模式健全、富有潛力的公司,也可以進入僅僅是一個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的環境。
站位對了,才可以事半功倍。如果對未來沒有想法,那就去一個自己能去的最佳位置。
不用盲目追逐風口,也不用因為某個產業熱門,而去做自己討厭的事。但是面對時代的浪潮與現象,我們該深度思考:為什麼某些產業蒸蒸日上?這些產業未來還有多大成長空間?這間公司的長期發展有搞頭嗎?為什麼某某技能被稱為新時代必備?多做宏觀的思考練習,可以避免落入井底之蛙的思維陷阱,眼界開闊以後,自然可以找到那輛職涯特快車。
我們不用追求登上火箭,但同樣是努力,我們可以孤獨的孜孜矻矻,也可以附著在金剛戰士上前進。

‧助你選職的中層策略:以資源做指南針
「點線面體」提供我們視野最高、最宏觀的視角。但在實務上,我們也需要一個便於操作的思考框架,幫助我們做選擇。
這個框架就是「以資源做指南針」。什麼意思?就是哪裡能給我比較多的資源,我就往哪裡去。
如果很幸運地拿到好幾個不同的工作offer 給我選,我該挑哪個?我們可以列出幾個在意的資源面向,根據它們一一評估。以下是職場新人可以考慮的幾個資源類別:

硬實力:
讓你到哪裡都能生存下去
硬實力的累積,對於職涯初期的我們無比重要。技術實力是別人搶都搶不走的一技之長。職涯初期若能把基本招術練好,內功培養起來,往後的職涯道路才可以走得有底氣。在成為世界第一的壽司師傅之前,先把壽司飯做好;在成為頂級銷售員之前,練習電話該怎麼打;在成為首席技術長(CTO)之前,先把程式寫好、寫整齊。有了底層的技術實力,就不怕環境的變動。
我常想:如果哪天在職場上跌了跤,需要捲土重來,我該怎麼辦?那沒關係,最起碼我還會整理資料、做簡報,到哪裡都可以生存下去。
面對眼前的機會,我們應該評估:這裡能不能培養我的技術實力?我加入的數據團隊,能讓我學寫SQL,有數據給我分析嗎?我加入的銷售團隊,有沒有經驗老道的主管可以教我與客戶溝通的技巧?眼前這個當小編的機會,能讓我學習到文案寫作技巧嗎?去這間公司當工程師,能讓我學到好的程式寫法嗎?
硬實力是創造價值的基礎,是在打高等級怪獸之前,不容忽視的第一把寶劍。

知識體系:
技術會不斷推陳出新,但一套有用的做事方法更歷久彌新
除了技術能力的培養,我們也可以學習知識體系。知識體系說白了,就是一套「做事的方法」,包含:系統性解決問題的能力、制定策略的思維邏輯、分辨事情輕重緩急的方法、突發事件的處理順序等。
比方說,資深的總經理特助很會替大老闆安排行程,公司大小事也會依輕重緩急,分配給屬下處理。他管理行事曆的能力是技術,而他安排行程的邏輯、分配工作的方法,就是我們可以學習的知識體系。
一個主管很會用簡報來做策略匯報,做簡報是技術能力,而生成策略背後的思考、架構報告的方式,是我們要學的做事能力。有些時候,學習知識體系比累積技術實力還要重要:技術會不斷改變,但一套有用的做事方法則歷久彌新。
在我的職涯過程中,曾經學到許多有用的知識體系。例如:在顧問業我學到撰寫報告的思維方法(出了顧問業,我在寫任何文件時都還用得上)、在行銷部門我學到了何謂故事力(任何與人溝通的場合,包含面試時要如何表達自己,我都可以套用)、在數據部門學到了將複雜事物簡化溝通的能力(與上級的交流、在短時間要說服別人,都需要這個能力)。
而其中影響我最深遠的,是一個「從點A到點C」的工作準則:顧問業的小主管曾教我:「身為小部屬,我們只做好老闆交代的事是不夠的。老闆請你從點A走到點B,但他的最終目標是走到點C,你的工作不只是從A走到B,而是一路把他帶到C去。」
這個概念對於當時還是職場菜鳥的我來說如當頭棒喝,從此以後,我做任何事情都把握這個「點A到點C」的原則,提醒自己要懂得換位思考,解決老闆真正想解決的問題。
所以做選擇時,我們要評估:這個機會能夠教我有用的思考模式嗎?我可以學到有系統的做事方法嗎?團隊裡提倡的是不斷發明新方法,讓工作更有效率,還是滿足於現狀,不願做思維上的提升呢?青春有限,選擇一個能擴大自己知識體系的地方,才不會枉費生命。

眼界:
去大海看世界的斑爛,勝過在池塘雄霸一方
職涯過程中,培養見識也是不容忽視的功課。
有些公司只能讓你站在一個小山丘上,看再遠也只瞧見眼下這座小村莊;有些機會則一下子把你拉到了高山上,讓你登泰山而小天下。
加入一家業務量多、訂單規模大的公司,可以讓我們看到更複雜的訂單處理流程;加入一個有百萬數據的網路公司,比起只處理千筆資料,更可以體驗到資料處理的困難;去一個年年產出頂級銷售員的分公司受訓,比起待在沒有經驗的團隊,更可以看到強者成功的祕訣。
對於職涯新鮮人來說,越早見識到更成熟的商業模型、複雜的組織結構、創新的開發技術,對我們越有幫助。去大海看世界的斑爛,比起在池塘裡雄霸一方,更可以讓我們成長。如果可以,去培養見識吧:去看大型的案子是怎麼做出來的、去看成功的公司是怎麼組織策略的、去看頂尖高手是怎麼做技術創新的。越早看到大局,對世界的脈動更有sense。
提醒一點:眼界指的不一定是加入大型公司。一個積極成長、努力蒐集新知、培養員工的小企業,勝過內部資訊不透明的大型官僚體系。眼界也不受制於地理位置,網路發達,各個角落的頂尖人才都可以做出世界級的產品。
如果可以選擇,趁年輕有力氣,去高山上爬一爬,到大海裡游一遍,那些看過的風景會變成敏銳的直覺,你的眼界會變成日後的利器。

人才:
往人才匯聚的地方靠攏,讓身邊的人才轉變成你的人脈
「人」的資源,也不容忽視。
有句話說:「你是你身邊最親近的五個人的平均。」(You are the average of the five people you spend the most time with. ─Jim Rohn)我們每天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花在工作上,而這三分之一的人生,我們要與怎麼樣的人相處?
如果能夠有所選擇,那我們應該往人才匯聚的地方靠攏。正在考慮加入的團隊,是否有經驗老道、充滿智慧的主管?年齡相仿的同儕,是否也都身懷絕技,是我們切磋學習的對象?這間公司裡是處處皆寶山,還是一池充滿雜魚的池塘?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環境影響人的模樣;待在一個天天嗑瓜子、找漏洞抱怨上級的小組,久而久之自己也會變得懶惰且厭世;在一個積極正向,專注於解決問題、自我成長的團隊,過不了多久,你也會變成那個自己嚮往的模樣。
人才資源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長期下來人才會轉變成人脈。高品質的人才變成高品質的人脈,那些優秀的朋友在往後的職涯發展中,會變成你的助力。想換工作?
昔日一起在辦公室熬夜趕報告的戰友,現在在大廠當經理,樂於幫你做內部推薦;想換跑道?當年那名幫你整理資料的實習生,現在在另一個產業做得風生水起,隨時可以打電話問他相關資訊;對長期規畫感到迷惘?過去一起工作的青澀學長,已經當上了總監,可以跟他喝杯咖啡,討教學習。
把自己放在人才濟濟的地方,不僅可以長成很棒的人,更可以得到優秀的人脈,是一生的寶藏。

成長空間:
「公司成長」大於「團體成長」大於「個人成長」
職涯初期的我們就像一株株小樹,努力在土壤裡茁壯。而隨著我們不停長大,所需的空間也會變大。能否給予成長空間,也是資源的一種。
讓我們來看一下圖上這三條成長曲線的關係:公司的成長能夠影響給予團隊發揮的空間,而團隊發揮的空間也會影響個人成長的上限。一間成長快速的公司,能夠給團隊更多發展機會;發展機會多了,團隊裡各個員工施展拳腳的空間也會變大。
所以,理想狀態是:「公司成長」大於「團體成長」大於「個人成長」,並且這三條成長曲線都隨著時間而拉高。當然,現實中,公司的成長不一定如圖中漂亮,但只要公司願意給予我們精進的空間,就可以繼續茁壯。
選職的時候,我們應該去能給自己成長空間的團隊和公司,確保自己能發揮潛能。
也提醒大家,以下這兩種情況應該盡量避免:第一,公司整體的發展已經嚴重收縮,限制住員工的發展;第二,公司成長狀況尚可,但是沒有培養員工的意願。第一種情形比較罕見,商業模式出了問題、無可避免地被淘汰的公司才屬於這一類;第二個情形則時而可見:無視員工成長的需求,拒絕給予資源或更多挑戰的公司、讓員工「忙到無法成長的」公司、鼓勵陳腔濫調、壓抑創新思考的公司,都屬於這類。
所以,面對選擇,眼睛應該放亮:眼前這間公司對於能力越來越強的人才,能否賦予更大的責任與挑戰?面對成長速度快的員工,公司能否適應他的進步,給予更困難的專案?面對在既有領域已有成績,而想向外擴展能力圈的人才,公司願不願意給予支持和培訓?當然,公司不可能適應每個人的成長曲線,但我們可以評估公司看待員工的心態:是願意培養人才,還是把員工當作消耗品?
以上,是我在選擇職涯道路上最常思考的幾個資源面向。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制定資源評鑑表,不同時期的你,資源評鑑的項目和比重也會有所不同。

但無論如何,形成一套做決定的準則,職涯路上走起來才會更有方向感。

‧做職涯選擇的底層邏輯:打造「帶走力工具箱」
最後,我們來談談一個最貼近自己的底層策略:打造帶得走的工具箱。
這個策略有兩大元素:「帶得走」跟「工具箱」。
「帶得走」是什麼意思?帶得走的能力指的是出了這間公司、這個團隊,都還可以在其他地方用上的能力。
舉例來說:老闆請你學習操作一個系統。該系統是業界標準,如果跳槽到別的公司也會用到。那麼操作這個系統的能力,就是帶得走的能力。
反之,如果學習的系統老舊,正在被淘汰,而且除了這間公司以外使用的地方寥寥無幾,操作該系統的能力就屬於「帶不走」的能力。
有哪些能力是「帶走力」高的呢?蒐集資料的能力、整理重點的能力、溝通表達的能力、取得資源的能力、看出問題癥結的能力⋯⋯像這樣不局限於特定環境,在各種場合都可以派上用場,轉移程度高的能力,都是帶得走的能力。
哪些能力帶不走呢?例如:某個主管的特定喜好、公司愛用的特定格式、僅限定於自己公司在用的軟體等,培養這些能力應該見好就收,不用過度追求。在職場上要做好手上的工作,我們必定得投資一定比例的時間在帶不走的能力上,但比例要拿捏得當。我們應把大部分時間投資在帶得走的能力上,而不是琢磨那些僵化卻又帶不走的技巧。
以我為例,我就曾經沾沾自喜於培養某些帶不走的能力。我以前的公司做報告時喜歡用特定格式排版。我便把公司排版規定背得滾瓜爛熟,字體大小、顏色、行距、邊界設定,統統了然於心。這樣的努力固然讓我做出來的報告整齊美觀,但熟悉這些規定,出了辦公室大門以後便毫無用處。排版的能力固然有用(也是帶得走的),但執著於背熟特殊格式、花大把時間排版尚在變動中的初稿,並不是運用時間的好方法。我應該做的,是把注意力花在那些「帶走力高」的能力上:學習老闆報告的寫法,邏輯架構的規律,而不是背熟上司對邊界行距的喜好;理解主管為什麼要畫某些圖表、為什麼用這種方式呈現資料,而不是斟酌長條圖用哪種顏色最討人喜歡。花多一點時間在帶得走的能力上,我們的成長才能裝進自己的行囊。
第二個概念是建造「工具箱」。一個好的工具箱,必須要是「有用的組合」。
在有用的組合裡,工具可以各不相同,卻相輔相成,能夠達到超乎單一用途的效益。螺絲起子、板手、羊角槌、捲尺、美工刀,這樣的組成就是個好用的工具箱,能夠靈活解決各種居家組裝的需求。而把鉛筆、衣架、鍋鏟、雕刻刀、沒電的滑鼠塞在一起,這樣的組合比較像是雜物櫃,而不是工具箱。
能力組成的搭建,也要秉持工具箱的概念。在職涯過程中,我們應要有自覺地培養自己的能力系統,無論是技術能力也好、知識體系也好,勤於思考:我正把工具箱建構成什麼模樣?我有沒有把時間精力花在對的地方?有這樣的認知,才可以幫助自己打造出系統化優勢。
如何設計自己的工具箱?有兩個方向供你參考:
一種是縱向發展,指在同一個領域,培養深度。以資料分析產業為例,許多熱愛資料科學的人在熟悉資料處理與分析技能以後,便朝機器學習、統計、實驗設計等方面進修。
第二種是橫向擴張,在某個能力的周邊開始「擴建」相關技能。比方說,在資料分析能力旁邊,加上一點溝通力,讓自己把資料洞見傳達得更好;或是學習專案管理,練習主導長期大型的資料業務。
其實無論是縱向還是橫向,只要能看到組合背後的道理、可以應用的舞臺,不用擔心旁人怎麼想,我們可以放膽創造屬於自己的工具箱。
面對職涯選擇,「能否讓我們建立帶得走的工具箱」是我們做決定的指南針。
我們應思考:加入這間公司,有多少比例的時間可以訓練我帶得走的能力?進入這個團隊,培養的技能是我工具箱裡需要的嗎?當然,這世界上沒有完美的選項;但是面對機會時,自私一點,看一眼自己的工具箱裡還缺什麼,才能優化選擇。

◎學姊真心話──沒有選擇的選擇
這一篇談的是選擇。但關於選擇還有一個癥結點:沒有選擇的時候,怎麼辦?
大多數的我們花了吃奶的力氣,只拿到一個offer。而這份工作看起來資源普通,大家都只是一個蘿蔔一個坑地埋首做事;也不能給我「帶得走」的能力,任何事情都是根據公司內部規定制式執行,僵化無趣。這樣我是不是職涯發展無望了?
其實,有沒有資源、能不能培養能力,一部分靠外在環境,一部分靠心態。
只要換個腦袋,你會發現,任何公司都有培養能力的契機。每每開始怨天尤人,覺得公司不符合我的期待,我就會用日本企業家稻盛和夫的故事砥礪自己。
年輕的稻盛和夫,花了好大一番力氣才找到一份在瓷瓶工廠的工作。沒想到進入公司不久,就發現公司不僅瀕臨破產,還內鬥頻繁,且經常發不出工資。
同儕能跳槽的都跳槽了,最後只剩下他一人。身在絕境的他,突然心念一轉,想說既然毫無選擇,不如把精力投入手上的工作,全心全意做研究。他開始心無旁騖地做實驗,最後成功開發出一種新型陶瓷材料,成為他日後創辦京瓷公司的基礎。透過轉念思考,稻盛和夫選擇把「沒有資源」變成一種成長空間。
當然,稻盛和夫是難得一見的人物,身為普通人的我們未必有他傳奇般的能耐。可是我們能學習他的精神:當環境不如人意時,先不要放棄,探索一下創造機會的可能。
比方說:公司欠缺對新人系統性的訓練,導致你上工過程混亂,學習困難。面對這樣的情形,我們可以怨天尤人,或是換個方式思考:何不自己創造一份新人訓練指南?沒有既有機制,才有創造價值的空間。
又例如:公司系統老舊,你被迫學習一項正在被淘汰的技能。既然系統不好,那我們能不能主動引進新技術?進入一個使用舊系統的公司,反而給我們創新的機會。
至於「帶得走的能力」,我們也可以透過轉念思考,把帶不走的能力變成「帶走力」。再次以學習舊系統為例:假設公司依然不讓你引進新技術,堅持使用舊系統,這個使用舊系統的能力我們固然帶不走,但對於任何一個系統的「學習力」,我們還是帶得走的。又例如:我們加入了一個新團隊,主管有很多特殊要求。舉凡郵件要怎麼寫、報告要怎麼做、早上幾點打卡都吹毛求疵。
這個主管的喜好本身自然帶不走,但是面對新環境能夠快速適應上級規定、融入團隊規範,這樣的「適應力」絕對是帶得走的技能。
心態決定命運。那些職涯發展得好、經常收穫滿滿的人,都有這樣的共同點:樂於用一顆開放靈活的心,在絕處生出機會來。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97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