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觀心:默照禪要領
商品資訊
系列名:智慧人
ISBN13:9789575989262
替代書名:Contemplate Mind with Mind: The Essentials of Silent Illumination
出版社:法鼓文化
作者:吉伯‧古帝亞茲
譯者:吳俊宏
出版日:2021/11/10
裝訂/頁數:平裝/232頁
規格:26cm*19cm*1.3cm (高/寬/厚)
重量:338克
版次:1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 吉伯‧古帝亞茲為美國法律博士(UCLA)、執業律師,得聖嚴法師傳法成為法子,以契合現代人的方式指導禪修,教法精闢幽默、直指人心。
◆ 本書解說:默照禪方法、禪修正見、修行陷阱等;超越只管打坐、超越如夢似幻的世界,直探禪法心要。
多年前,聖嚴師父遠赴美國,向美國人以及其他西方人士介紹禪修;如今,我將禪法帶回臺灣,旅程終於圓滿。之所以回到臺灣,是為了證明師父以善巧方便在西方弘傳佛法,成果豐碩。我從美國來臺灣帶領禪七,滿心期盼能將具足正見的佛法,以及正確的禪修方法帶給大眾。
聖嚴師父曾說:「你不該放下方法,有一天方法會放下你。」在那一天到來之前,別向自我妥協,用心觀照,將自我看得清清楚楚。
我現在所說明的,就是如何修行默照的方法。如果各位不具備正見的話,光是坐在蒲團上用功,對於修行是沒有幫助的,只會把屁股坐扁而已。
練習默照的重點,就只是向內去觀心。有些人在使用默照時,實際上的狀況是,一坐下來腦海裡就開始播放Netflix,驚悚片、劇情片、愛情故事,你們想看什麼就可以看到什麼,完全不受任何限制。這種情況並不是用心觀心,而是你讓自我浮現,隨它去看電視,那就是你們正在做的,讓意識作祟。
默照,練習的是心,不是意識。
我剛開始跟聖嚴師父學禪時,某次禪七,有一位老參很興奮地跟師父說:「師父,真的有效耶!我的身體本來就有毛病,沒想到只管打坐,竟然可以讓我看見身體裡的器官耶,真是太神奇了。」師父看了他一眼,回說:「那不是只管打坐,有病就該去看醫生。」
不要添加任何想法,想法愈多,就離方法愈遠。
用心向內去看心時,自我會逐漸消融,消融在心當中,最後只剩下心。環顧禪堂,周遭的一切都投影在心上,古德稱這樣的情況為「心鏡」,是指不論我們在哪裡、看到什麼,都非常清楚。
每一位都可以做到,只要別坐著坐著就睡著了,也不要有所揀擇,或是坐著坐著,就在心裡看起電影來了。聖嚴師父在帶禪七時,甚至會走到禪眾面前,盯著他看,看著看著就跟他說:「你不只是在看一部電影,你是在看兩部!」精進用功是自己的事,我不能幫你們用功,你們必須靠自己修行。
真希望我能摘下月亮送給你!
◆ 本書解說:默照禪方法、禪修正見、修行陷阱等;超越只管打坐、超越如夢似幻的世界,直探禪法心要。
多年前,聖嚴師父遠赴美國,向美國人以及其他西方人士介紹禪修;如今,我將禪法帶回臺灣,旅程終於圓滿。之所以回到臺灣,是為了證明師父以善巧方便在西方弘傳佛法,成果豐碩。我從美國來臺灣帶領禪七,滿心期盼能將具足正見的佛法,以及正確的禪修方法帶給大眾。
聖嚴師父曾說:「你不該放下方法,有一天方法會放下你。」在那一天到來之前,別向自我妥協,用心觀照,將自我看得清清楚楚。
我現在所說明的,就是如何修行默照的方法。如果各位不具備正見的話,光是坐在蒲團上用功,對於修行是沒有幫助的,只會把屁股坐扁而已。
練習默照的重點,就只是向內去觀心。有些人在使用默照時,實際上的狀況是,一坐下來腦海裡就開始播放Netflix,驚悚片、劇情片、愛情故事,你們想看什麼就可以看到什麼,完全不受任何限制。這種情況並不是用心觀心,而是你讓自我浮現,隨它去看電視,那就是你們正在做的,讓意識作祟。
默照,練習的是心,不是意識。
我剛開始跟聖嚴師父學禪時,某次禪七,有一位老參很興奮地跟師父說:「師父,真的有效耶!我的身體本來就有毛病,沒想到只管打坐,竟然可以讓我看見身體裡的器官耶,真是太神奇了。」師父看了他一眼,回說:「那不是只管打坐,有病就該去看醫生。」
不要添加任何想法,想法愈多,就離方法愈遠。
用心向內去看心時,自我會逐漸消融,消融在心當中,最後只剩下心。環顧禪堂,周遭的一切都投影在心上,古德稱這樣的情況為「心鏡」,是指不論我們在哪裡、看到什麼,都非常清楚。
每一位都可以做到,只要別坐著坐著就睡著了,也不要有所揀擇,或是坐著坐著,就在心裡看起電影來了。聖嚴師父在帶禪七時,甚至會走到禪眾面前,盯著他看,看著看著就跟他說:「你不只是在看一部電影,你是在看兩部!」精進用功是自己的事,我不能幫你們用功,你們必須靠自己修行。
真希望我能摘下月亮送給你!
作者簡介
吉伯.古帝亞茲(Gilbert Gutierrez)
現居美國南加州,一九七六年取得法律博士學位(UCLA),成為執業律師,開設個人律師事務所。對東方文化深感興趣,長年修習武術和氣功。一九九五年隨聖嚴法師修習禪法,蒙聖嚴法師印可,於二○○二年十二月五日禪七期間,接受中華禪法鼓宗的傳承,正式嗣法為法子。
承繼聖嚴法師弘傳禪法的願心,於西方社會介紹漢傳禪佛教。除在南加州河濱禪修會帶領共修,也應邀於世界各地主持禪期和演講,帶給大眾解行並重的禪修觀念,依正知見如法修行。期能超越宗教信仰、語言文字的藩籬,以風趣幽默的教法,讓禪的力量直指人心,體驗活潑潑的禪智慧。
吳俊宏
國立臺灣大學外文系畢業,曾任《聯合晚報》外電編譯,後以翻譯為業。二○○六年接觸佛教。二○○八年於法鼓山皈依,除禪坐共修外,有幸參加過幾次禪七。禪法不落言詮,卻得在文字堆中討生活,期能在此矛盾中
現居美國南加州,一九七六年取得法律博士學位(UCLA),成為執業律師,開設個人律師事務所。對東方文化深感興趣,長年修習武術和氣功。一九九五年隨聖嚴法師修習禪法,蒙聖嚴法師印可,於二○○二年十二月五日禪七期間,接受中華禪法鼓宗的傳承,正式嗣法為法子。
承繼聖嚴法師弘傳禪法的願心,於西方社會介紹漢傳禪佛教。除在南加州河濱禪修會帶領共修,也應邀於世界各地主持禪期和演講,帶給大眾解行並重的禪修觀念,依正知見如法修行。期能超越宗教信仰、語言文字的藩籬,以風趣幽默的教法,讓禪的力量直指人心,體驗活潑潑的禪智慧。
吳俊宏
國立臺灣大學外文系畢業,曾任《聯合晚報》外電編譯,後以翻譯為業。二○○六年接觸佛教。二○○八年於法鼓山皈依,除禪坐共修外,有幸參加過幾次禪七。禪法不落言詮,卻得在文字堆中討生活,期能在此矛盾中
名人/編輯推薦
師父無限慈悲,助我移除眼翳,得見明月,於是,我回到臺灣,報以皎潔月光。重見光明的盲者,對於細心呵護照顧他的人,永懷無盡感恩。
多年來,我說法不輟,每每隨順眼前聽法大眾因緣,應機而說。說法前,往往需要準備數小時,法才能自然流露,善巧接人,並以所說法平等供養新參與老參。
幾年前,曾有人批評我的教法「太過深奧」,當時我相信有其必要,因此並未從善如流。我深信,具足正見的佛法不該有所保留,若有所保留,只會助長行者懈怠的習氣。
後來,我在《文殊師利所說不思議佛境界經》中,找到了依據。經中,佛陀與文殊師利菩薩開演甚深法義,不久,一旁的須菩提問文殊師利菩薩:「大士說法,甚深難解,對初心行者,是否該多所護念?」對此,文殊師利是這麼回答的:「須菩提,如果有人生病,求醫診治,醫生是該給他甘甜美味的點心,還是能夠治病的苦口良藥?」須菩提答:「若想痊癒,當然該給他苦口良藥。」因此,說法時,我總是當頭棒喝:世界如幻。「你」也不存在。
《金剛經》說,這個世界是心在做夢,經文最後的偈子是這麼說的: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參!
禪七期間,許多禪眾第一次接觸到「觀」。觀,不是思考,而是用心本具的覺性直接照了。向內觀心,似乎違背直覺,但只要多加練習,便能將心的注意力導向心,以心觀心。生生滅滅的現象不再真實,彷彿只是沾附在心鏡上的塵埃,不僅如此,虛幻的自我也猶如心鏡上映現的幻影。
如幻的自我,純屬想像,無法穿透心的妙智。一旦能看穿純屬想像的虛幻自我,心便能安定,本具自性即能發揮功用,無有阻礙。當下我們用的這個心,與佛心無二無別。你無法認識心,心卻認識你!
那麼,如何才能將殊勝的佛法帶給行者?
我相信,必須應機施教,回應需求,禪眾才能有受用。此外,小參也是提供禪眾指引很好的管道。指導小參的老師必須嫻熟種種方便善巧,循循善誘,也得利用自身經驗,了解禪眾所需要的是說明指導、勸勉鼓勵,或只是慈悲包容。禪眾程度各有不同,必須透過小參才能引導所有人在相同的道上精進。
禪七頭幾天,禪眾相當困惑:「早上開示、下午開示,晚上還要開示,吉伯怎麼這麼多話?」許多禪眾並不習慣這種互動,深受干擾。後來,大眾從開示中慢慢發現自己的錯誤,進而調整原本的觀點和修行。解七時,大家都對自己的進境感到欣慰。順便告訴各位,師父早年在美國主七時,從早開示到晚,有時甚至連用齋也不例外,不讓我們有絲毫機會懈怠。
開示甚深法義時,我會穿插一些幽默的趣事,藉此凸顯重點。幽默可以讓禪七感覺比較輕鬆,師父也是如此帶領禪修的。師父是我遇過最最幽默的人,我明明是去打七,有時卻會笑到肚子疼。在錄製的影片中,師父著重呈現禪法精髓,完全沒有展露幽默的一面,甚是可惜。修行如彈琴,笑,讓琴弦不那麼緊繃;另一方面,用功也得夠緊才能得力。
修行貴在持之以恆。修行最後一個要件是放鬆身心,事實上,這是修行的第一要件,也是正確禪修的基礎。解七前,禪眾都有了相當正面的體驗,在具足正見的佛法熏習下,已能夠以正確的方式禪修。我非常期待能再次回到臺灣,繼續鍛鍊行者。
試問,如何是師父東來意?或者,如何是吉伯西來意?有僧問臨濟:「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若有意,自救不了。」
參!
阿彌陀佛。(摘錄)
多年來,我說法不輟,每每隨順眼前聽法大眾因緣,應機而說。說法前,往往需要準備數小時,法才能自然流露,善巧接人,並以所說法平等供養新參與老參。
幾年前,曾有人批評我的教法「太過深奧」,當時我相信有其必要,因此並未從善如流。我深信,具足正見的佛法不該有所保留,若有所保留,只會助長行者懈怠的習氣。
後來,我在《文殊師利所說不思議佛境界經》中,找到了依據。經中,佛陀與文殊師利菩薩開演甚深法義,不久,一旁的須菩提問文殊師利菩薩:「大士說法,甚深難解,對初心行者,是否該多所護念?」對此,文殊師利是這麼回答的:「須菩提,如果有人生病,求醫診治,醫生是該給他甘甜美味的點心,還是能夠治病的苦口良藥?」須菩提答:「若想痊癒,當然該給他苦口良藥。」因此,說法時,我總是當頭棒喝:世界如幻。「你」也不存在。
《金剛經》說,這個世界是心在做夢,經文最後的偈子是這麼說的: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參!
禪七期間,許多禪眾第一次接觸到「觀」。觀,不是思考,而是用心本具的覺性直接照了。向內觀心,似乎違背直覺,但只要多加練習,便能將心的注意力導向心,以心觀心。生生滅滅的現象不再真實,彷彿只是沾附在心鏡上的塵埃,不僅如此,虛幻的自我也猶如心鏡上映現的幻影。
如幻的自我,純屬想像,無法穿透心的妙智。一旦能看穿純屬想像的虛幻自我,心便能安定,本具自性即能發揮功用,無有阻礙。當下我們用的這個心,與佛心無二無別。你無法認識心,心卻認識你!
那麼,如何才能將殊勝的佛法帶給行者?
我相信,必須應機施教,回應需求,禪眾才能有受用。此外,小參也是提供禪眾指引很好的管道。指導小參的老師必須嫻熟種種方便善巧,循循善誘,也得利用自身經驗,了解禪眾所需要的是說明指導、勸勉鼓勵,或只是慈悲包容。禪眾程度各有不同,必須透過小參才能引導所有人在相同的道上精進。
禪七頭幾天,禪眾相當困惑:「早上開示、下午開示,晚上還要開示,吉伯怎麼這麼多話?」許多禪眾並不習慣這種互動,深受干擾。後來,大眾從開示中慢慢發現自己的錯誤,進而調整原本的觀點和修行。解七時,大家都對自己的進境感到欣慰。順便告訴各位,師父早年在美國主七時,從早開示到晚,有時甚至連用齋也不例外,不讓我們有絲毫機會懈怠。
開示甚深法義時,我會穿插一些幽默的趣事,藉此凸顯重點。幽默可以讓禪七感覺比較輕鬆,師父也是如此帶領禪修的。師父是我遇過最最幽默的人,我明明是去打七,有時卻會笑到肚子疼。在錄製的影片中,師父著重呈現禪法精髓,完全沒有展露幽默的一面,甚是可惜。修行如彈琴,笑,讓琴弦不那麼緊繃;另一方面,用功也得夠緊才能得力。
修行貴在持之以恆。修行最後一個要件是放鬆身心,事實上,這是修行的第一要件,也是正確禪修的基礎。解七前,禪眾都有了相當正面的體驗,在具足正見的佛法熏習下,已能夠以正確的方式禪修。我非常期待能再次回到臺灣,繼續鍛鍊行者。
試問,如何是師父東來意?或者,如何是吉伯西來意?有僧問臨濟:「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若有意,自救不了。」
參!
阿彌陀佛。(摘錄)
目次
謝詞
代序
第一篇 默照心鏡
正見安心
心不向外求
鍊心不是鍊識
一切唯心所現
心鏡,往內觀心
練習的是心,不是意識
向內用心觀心
一切都是心
不要掉入黑山鬼窟
觀照了知心
至誠懇切的心
用至誠懇切的心來修行
負起修行的責任
清清楚楚地覺知
上了賊船就當個賊
覺照與專注須平衡
不以妄念取代妄念
清楚看見念頭
一切都是心的本性
習慣用心覺照
時時保持覺知
懺悔與修行
第二篇 無法之法
是心在觀心
只管打坐,以身體為參照
觀心,逼出自我執著
只管打坐,默照的中繼
直觀練習,一切皆平等
禪的藝術家
時時體現禪
為眾生修行
安住於無為中
唯有因果不爽
超越如夢似幻的世界
不可思議的教導
無為的心即是緣起
維摩詰居士的棒喝
師父的點撥
什麼是空?
心在哪裡?
沒有名字的真如
只是向內觀心
誰是機器人?
切到佛陀台,好好用功
煩惱即真如
怎麼放出瓶中鵝?
瓶中養鵝
不用頭腦想
用心直接觀心
別被自我騙了
不教傻瓜禪
下腳處一點也不差
臥輪禪師有伎倆嗎?
菩提日日長嗎?
如如即是涅槃
第三篇 心的陷阱
綿密用功,滴水不漏
確認方法用得恰當
不著一絲別念
最忌伶俐心
無邊遨遊的心
心遠遠超過意識
心能見一切
懇切、智慧、菩提心
如何找回平等心?
平等看待苦受
不在雜念泡泡中游泳
有為與無為
不給念頭養分
善令生,惡令斷
心如實便是當下
默與照的平衡
恰到好處的平衡
觀破虛妄的自我
心中的灰塵去哪裡了?
心如明鏡
只管回到方法
什麼是當下?
覺照當下心
別找文殊菩薩聊天
回到方法,安住當下
煩惱怎麼來?
胎記般的四種住地煩惱
以無我來觀
第四篇 發願精進
修行是為一切眾生
禪修出現的障礙
苦口的佛法良藥
大死一番
生死與修行
修行修什麼?
一切唯心造
慈悲與佛性
菩提心的關鍵
如來的寶藏
你看到佛了嗎?
一點一點看見修行的全貌
無染的眾生心即是佛心
佛心不捨眾生
不掩煩惱,懇切修行
佛心不假外求
不辜負自己
不加掩飾才能除盡煩惱
代序
第一篇 默照心鏡
正見安心
心不向外求
鍊心不是鍊識
一切唯心所現
心鏡,往內觀心
練習的是心,不是意識
向內用心觀心
一切都是心
不要掉入黑山鬼窟
觀照了知心
至誠懇切的心
用至誠懇切的心來修行
負起修行的責任
清清楚楚地覺知
上了賊船就當個賊
覺照與專注須平衡
不以妄念取代妄念
清楚看見念頭
一切都是心的本性
習慣用心覺照
時時保持覺知
懺悔與修行
第二篇 無法之法
是心在觀心
只管打坐,以身體為參照
觀心,逼出自我執著
只管打坐,默照的中繼
直觀練習,一切皆平等
禪的藝術家
時時體現禪
為眾生修行
安住於無為中
唯有因果不爽
超越如夢似幻的世界
不可思議的教導
無為的心即是緣起
維摩詰居士的棒喝
師父的點撥
什麼是空?
心在哪裡?
沒有名字的真如
只是向內觀心
誰是機器人?
切到佛陀台,好好用功
煩惱即真如
怎麼放出瓶中鵝?
瓶中養鵝
不用頭腦想
用心直接觀心
別被自我騙了
不教傻瓜禪
下腳處一點也不差
臥輪禪師有伎倆嗎?
菩提日日長嗎?
如如即是涅槃
第三篇 心的陷阱
綿密用功,滴水不漏
確認方法用得恰當
不著一絲別念
最忌伶俐心
無邊遨遊的心
心遠遠超過意識
心能見一切
懇切、智慧、菩提心
如何找回平等心?
平等看待苦受
不在雜念泡泡中游泳
有為與無為
不給念頭養分
善令生,惡令斷
心如實便是當下
默與照的平衡
恰到好處的平衡
觀破虛妄的自我
心中的灰塵去哪裡了?
心如明鏡
只管回到方法
什麼是當下?
覺照當下心
別找文殊菩薩聊天
回到方法,安住當下
煩惱怎麼來?
胎記般的四種住地煩惱
以無我來觀
第四篇 發願精進
修行是為一切眾生
禪修出現的障礙
苦口的佛法良藥
大死一番
生死與修行
修行修什麼?
一切唯心造
慈悲與佛性
菩提心的關鍵
如來的寶藏
你看到佛了嗎?
一點一點看見修行的全貌
無染的眾生心即是佛心
佛心不捨眾生
不掩煩惱,懇切修行
佛心不假外求
不辜負自己
不加掩飾才能除盡煩惱
書摘/試閱
是心在觀心
觀心,逼出自我執著
我們要對默照這個方法有信心,之所以會看見心中生起那麼多東西,是因為你不倚賴其他方法,而直接觀心的緣故。這是心對自我的執著,才會生出那麼多意見、習氣、欲望、煩惱。
第一次打七時,我真是吃足了苦頭。有一支香,我幾乎可以說是全世界最憤世嫉俗的人,一下想這,一下想那,整顆心七上八下,怒氣衝天,氣師父,也氣監香。
我尤其氣那位監香,我只不過稍微動了一下,他竟然就走到我身邊,咚!咚!咚!用香板狠敲地板警告我:「不准動!」嚇了我一大跳。我也不過是稍微動了一下而已啊!於是我不得不挺直背脊,繃緊神經,偏偏左右兩位禪眾坐得紋風不動,簡直和兩尊石獅子沒兩樣。我坐在前面,監香坐在後面,兩個人離那麼遠,真不知道他怎麼看得見我在動。
自我的種種醜陋,全都在那支香裡冒了出來。事實上,沒什麼好氣的,不過是我的「自我」不想乖乖坐在蒲團上不動。所以,在那支香裡,我就隨它去,讓它想怎樣就怎樣。自我竟然可以如此醜惡,令我非常震驚,也深感慚愧。
長話短說,最後是在觀世音菩薩的加持下,我才熬了過來。當晚,我就有了相當明顯的進步。隔天早上,聖嚴師父把我叫進去小參,問我坐得如何。
我就說:「噢,我現在坐得很好。真的很好。方法用得上,不覺得痛,而且精神抖擻。」
師父聽了,一臉狐疑地問我:「那,昨晚呢?」
我說:「昨晚是昨晚的事了。」我敢說,前一天晚上「我」對他種種如閃電般的憤怒,師父應該也感受到了。
不過,別忘了要有耐心,妄念是可以克服的。你一定會有所進步,雖然有時你會在禪七中感覺一敗塗地,卻能因為不斷努力而大有進步。
只管打坐,默照的中繼
我希望各位把正見實際運用在修行上。要明白,是心在觀心。
我們可以用不同方式來介紹默照,我知道聖嚴師父介紹默照時,是將默照分成三個階段:一開始先掌握方法,接著進入統一心,最後實際體證心。
這種方式既好也不好。優點在於,對於修行的進程如何,我們能有個概念。缺點則在於,這會限制我們,以為非得經歷某些階段不可。對我而言,修行時若能真正運用正見,就能像六祖惠能一般頓悟。
我第一次參加禪七時,在短短三十分鐘之內,對一切徹底改觀,從原先身體的痛和心裡的苦,轉變為不再為自己,而是為他人而修行,這就是所謂的頓悟。我不是說我已經開悟了,而是想表達頓悟的歷程就像這樣,在座的每一位都可以在彈指之間,實際體證心的本性。
臨濟禪師也告訴我們,不要心外求法,不要把別人捧得高高的,認為自己永遠無法高攀。只要每一天、每一支香、每一分、每一秒,你都懇切地修行,絕對辦得到。只管打坐,只是修行路上的一個中繼站,最終還是要繼續前進。我們只是藉助這個抽象的參照點,朝默照前進。
能夠正確掌握方法時,身體會彷彿消失了一樣。最後,整座禪堂感覺起來就像是我們的身體,同樣地,這種覺受既好也不好。這是統一心,能到達這種境界很好,但不要停在那裡。
採果子的時候,不要只是伸手摘下那些掛在低垂枝條上的果實,就感到滿足了。統一心依然屬於意識的層次。我們不該停留在統一心上,而要繼續覺照,看穿統一心。在統一心的階段,自我幻化成禪堂,有了這個你給它的藏身之處,當然不容易發現。我們要離開對心的概念,實際去體證心。
直觀練習,一切皆平等
接下來,我們要練習直觀,請選定一個物體來觀,就像我觀我的念珠這樣,它是什麼就是什麼,不勞我費神給它名字。它的形狀、本質都是不言自明的,不需要我來形容。觀的時候,沒有念頭,念珠很單純地消融在心中,我不需要去數這串念珠有多少顆,也不需要去思考念珠代表什麼意義,它就是原原本本的樣子。
在戶外練習直觀時,可以觀一個物體,也可以觀聲音。找一個不會移動、近在眼前、姿勢輕鬆就能清楚看見的物體最好,這是我們要做的第一個練習。至於第二個練習,表面上看起來好像完全相反,實際上是同樣的練習,差別只在於我們用整個環境來觀。
在戶外的公園行走時,可以觀眼前的一切,視線不停留在任何物體上,同時看見所有一切,試著練習在同一時間觀察所有東西。
比方說,在禪堂裡,我觀察到有些人愈來愈坐立難安,有些人開始動來動去,或是調整毛巾、或是左右張望,我也聽得見鳥叫聲。一切的一切自然而然生起,而心能在同一時間看見這一切。
這是因為心處於沒有揀擇的狀態中,對心而言一切都是平等的,所以心能觀察到所有一切。這就是思惟和覺知的差異。思惟掩蓋了一切,覺知則讓一切原原本本顯露出來。因此,透過覺知來觀察時,我們就是用心在看。
觀心,逼出自我執著
我們要對默照這個方法有信心,之所以會看見心中生起那麼多東西,是因為你不倚賴其他方法,而直接觀心的緣故。這是心對自我的執著,才會生出那麼多意見、習氣、欲望、煩惱。
第一次打七時,我真是吃足了苦頭。有一支香,我幾乎可以說是全世界最憤世嫉俗的人,一下想這,一下想那,整顆心七上八下,怒氣衝天,氣師父,也氣監香。
我尤其氣那位監香,我只不過稍微動了一下,他竟然就走到我身邊,咚!咚!咚!用香板狠敲地板警告我:「不准動!」嚇了我一大跳。我也不過是稍微動了一下而已啊!於是我不得不挺直背脊,繃緊神經,偏偏左右兩位禪眾坐得紋風不動,簡直和兩尊石獅子沒兩樣。我坐在前面,監香坐在後面,兩個人離那麼遠,真不知道他怎麼看得見我在動。
自我的種種醜陋,全都在那支香裡冒了出來。事實上,沒什麼好氣的,不過是我的「自我」不想乖乖坐在蒲團上不動。所以,在那支香裡,我就隨它去,讓它想怎樣就怎樣。自我竟然可以如此醜惡,令我非常震驚,也深感慚愧。
長話短說,最後是在觀世音菩薩的加持下,我才熬了過來。當晚,我就有了相當明顯的進步。隔天早上,聖嚴師父把我叫進去小參,問我坐得如何。
我就說:「噢,我現在坐得很好。真的很好。方法用得上,不覺得痛,而且精神抖擻。」
師父聽了,一臉狐疑地問我:「那,昨晚呢?」
我說:「昨晚是昨晚的事了。」我敢說,前一天晚上「我」對他種種如閃電般的憤怒,師父應該也感受到了。
不過,別忘了要有耐心,妄念是可以克服的。你一定會有所進步,雖然有時你會在禪七中感覺一敗塗地,卻能因為不斷努力而大有進步。
只管打坐,默照的中繼
我希望各位把正見實際運用在修行上。要明白,是心在觀心。
我們可以用不同方式來介紹默照,我知道聖嚴師父介紹默照時,是將默照分成三個階段:一開始先掌握方法,接著進入統一心,最後實際體證心。
這種方式既好也不好。優點在於,對於修行的進程如何,我們能有個概念。缺點則在於,這會限制我們,以為非得經歷某些階段不可。對我而言,修行時若能真正運用正見,就能像六祖惠能一般頓悟。
我第一次參加禪七時,在短短三十分鐘之內,對一切徹底改觀,從原先身體的痛和心裡的苦,轉變為不再為自己,而是為他人而修行,這就是所謂的頓悟。我不是說我已經開悟了,而是想表達頓悟的歷程就像這樣,在座的每一位都可以在彈指之間,實際體證心的本性。
臨濟禪師也告訴我們,不要心外求法,不要把別人捧得高高的,認為自己永遠無法高攀。只要每一天、每一支香、每一分、每一秒,你都懇切地修行,絕對辦得到。只管打坐,只是修行路上的一個中繼站,最終還是要繼續前進。我們只是藉助這個抽象的參照點,朝默照前進。
能夠正確掌握方法時,身體會彷彿消失了一樣。最後,整座禪堂感覺起來就像是我們的身體,同樣地,這種覺受既好也不好。這是統一心,能到達這種境界很好,但不要停在那裡。
採果子的時候,不要只是伸手摘下那些掛在低垂枝條上的果實,就感到滿足了。統一心依然屬於意識的層次。我們不該停留在統一心上,而要繼續覺照,看穿統一心。在統一心的階段,自我幻化成禪堂,有了這個你給它的藏身之處,當然不容易發現。我們要離開對心的概念,實際去體證心。
直觀練習,一切皆平等
接下來,我們要練習直觀,請選定一個物體來觀,就像我觀我的念珠這樣,它是什麼就是什麼,不勞我費神給它名字。它的形狀、本質都是不言自明的,不需要我來形容。觀的時候,沒有念頭,念珠很單純地消融在心中,我不需要去數這串念珠有多少顆,也不需要去思考念珠代表什麼意義,它就是原原本本的樣子。
在戶外練習直觀時,可以觀一個物體,也可以觀聲音。找一個不會移動、近在眼前、姿勢輕鬆就能清楚看見的物體最好,這是我們要做的第一個練習。至於第二個練習,表面上看起來好像完全相反,實際上是同樣的練習,差別只在於我們用整個環境來觀。
在戶外的公園行走時,可以觀眼前的一切,視線不停留在任何物體上,同時看見所有一切,試著練習在同一時間觀察所有東西。
比方說,在禪堂裡,我觀察到有些人愈來愈坐立難安,有些人開始動來動去,或是調整毛巾、或是左右張望,我也聽得見鳥叫聲。一切的一切自然而然生起,而心能在同一時間看見這一切。
這是因為心處於沒有揀擇的狀態中,對心而言一切都是平等的,所以心能觀察到所有一切。這就是思惟和覺知的差異。思惟掩蓋了一切,覺知則讓一切原原本本顯露出來。因此,透過覺知來觀察時,我們就是用心在看。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