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古典詩詞的女兒-葉嘉瑩
恆溫教養
滿額折
恆溫教養
恆溫教養
恆溫教養
恆溫教養
恆溫教養
恆溫教養
恆溫教養
恆溫教養
恆溫教養
恆溫教養
恆溫教養
恆溫教養
恆溫教養
恆溫教養
恆溫教養
恆溫教養
恆溫教養
恆溫教養
恆溫教養
恆溫教養
恆溫教養
恆溫教養
恆溫教養
恆溫教養
恆溫教養
恆溫教養
恆溫教養
恆溫教養
恆溫教養
恆溫教養
恆溫教養
恆溫教養
恆溫教養
恆溫教養
恆溫教養
恆溫教養
恆溫教養
恆溫教養
恆溫教養
恆溫教養
恆溫教養
恆溫教養
恆溫教養
恆溫教養
恆溫教養
恆溫教養
恆溫教養
恆溫教養
恆溫教養

恆溫教養

商品資訊

定價
:NT$ 480 元
優惠價
90432
庫存:2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 I 世代父母必讀育兒回血指南∕
成為父母,要當「恆溫計」而非溫度計,絕對是刻意練習!
讓這本書幫助你找回父母本來就該有的「自信血液」!
終有一天,那些在教養時所遇到的各種顛簸經歷,
終將成為你育兒時的強大能量!



身為父母,應該成為反應孩子狀態的「恆溫計」,而非溫度計,
兩者不一樣的地方是,溫度計會因為孩子的情緒起伏而跟著起伏,
恆溫計則是「因著孩子的反應,調整自我步調,
反映給孩子之後,保持穩定步伐並引領孩子前進。」
即使面對孩子每個階段成長的動亂,
我們依然可以繼續和孩子保持心連心的信任關係。


面對孩子的大哭大叫、無理取鬧,內心澎湃的「無助、心累、崩潰」正席捲而來!
恭喜你,你已經邁入「父母之路」的狂風暴雨期,
我想跟你說「崩潰的心情無害!」
我們得抽絲剝繭打開各個視窗,承認它感受它,就能看見自己、也看見孩子。
每對父母都有能力學習如何與孩子修復,孩子正等著你,重新接近他。


一步一腳印,找到最像你的恆溫狀態
《恆溫教養》的核心「在於時時覺察當下的狀態」,敏覺自己是否因為孩子情緒震盪跟著起伏,進而對教養的態度患得患失。這種感覺就像如果孩子發燒了,你拿著體溫計跟他說「寶貝,你現在身體很熱三十九度多」,恆溫計並不會跟著一起發燒,如此才有機會保持身心安頓的狀態,照顧眼前的孩子,假設我們本身就是體溫計,隨著孩子起伏,就很可能因為孩子發燒跟著焦躁不安。

父母有什麼回饋,就會讓孩子長成什麼樣的大人
孩子在敏感時期的發展經驗會改變大腦迴路,建立連接模式,這是奠基學習及行為的基石。而父母能做的,就是給予他們安全的環境,在適當時間給予適當刺激,讓他們感受到「我會」、「我可以」、「我行」的鼓勵與支持。
父母要相信孩子有能力做到他們想做的事情,並且尊重每一個選擇,用同理心的角度,再做一次小孩,嘗試站在孩子這一邊,去思考他們言行舉止背後所代表的含意。父母對孩子說的每一句話,都是關係的累積,在脫口說出負面語言之前,三思後行,那麼親子之間就會取得絕佳的默契。

【關於──愛與設限】
孩子情緒來時,父母透過語句能安頓孩子的心,設限與愛是一起發生,唯有愛可以幫忙設限,但是設限卻無法確切表達愛意。親子之間建立愛的保證可以這樣說:
父母可以多說:
「從你的眼神中,我看見你正在猶豫,要不要讓我知道呢?」
「你對我來說很重要,你很特別,可以幫助我了解你內心的想法嗎?」

【關於──管教】
當父母感到孩子開始盧不停、吵吵鬧鬧時,父母第一時間可以做的就是「過去抱抱他」、「摟著他的肩膀」、「語氣低八度」、閉上眼睛慢慢說出心裡的話,如果自己心裡也很焦躁,就當作是跟自己說也可以。
父母可以多說:
「沒關係,我了解。」
「我知道你也不想這樣。」
「不要緊,有我在。」
「我會幫助你,跟你一起慢慢平靜下來,幫助我了解怎麼回事。」

【關於──親子說愛】
親子之間的溝通和好話要慢慢說,因為孩子的吸收程度是以「慢倍速」吸收,當我們慢慢說,我們也能感受到愛的流動,即使在親子衝突失和之後,依然能和孩子更靠近。
父母可以多說:
「小寶貝,你來當我的孩子好開心,你是獨一無二的,我愛你!」
「寶貝,我願意用一輩子的時間,用心陪你長大!」
「親愛的,你會生氣是因為你很在乎我的想法,我願意穿越恐懼去了解最真實的你。」

【關於──和孩子談性】
父母保持健康的態度,不以「私密、嚇斥、神祕」來回應,不避諱討論,和孩子一起找答案,當孩子對性感到好奇時,有親近的大人可以詢問是很重要的。
父母可以多說:
「哇!我知道你正在用你的方式參與話題!你最想問的是什麼呢?」
「寶貝恭喜你,會問這個問題,表示你長大了!」
「很多生物從小到大都有不同的變化,我們可以一起找答案討論喔。」



恆溫溝通‧心連心的親子關係,是孩子一輩子強大的精神隨扈
黃之盈心理師累積多年臨床觀察,透過大人的內在覺察及孩子的大腦地圖,讓你在育兒路上,更明白親子關係。本書以預防性的觀點、淺白語言及作者與孩子的日常相處切入,促使你逐漸對「育兒有把握」、「看懂孩子的內心狀態」、「療癒自己的內心」、「了解孩子的發展」、「找回與孩子心心相連的感受」。


育兒出現壓力,如何抒發?
→當我們育兒感到不耐煩、心裡有壓力時,都值得停下來「被聆聽」和「被了解」,如此一來,父母與孩子就不會因為需求不被滿足而彼此「糾纏」,正視自己的需要,才能維繫良好的親子關係。

孩子總是故我、講不聽怎麼辦?
→孩子的內心轉變是非常迅速的,和孩子商量做法後,記得「保留時間」等待孩子吸收,當我們相信他們正用「自己的速度」消化這個訊息,彼此的信任感將在一來一往中被確認下來。

溫和設限,能幫助恢復理智
→不要想過去到底叮嚀了幾次,因為孩子們需要再來個一百次,四歲以前的孩子危機感與大人完全不同步,對他們來說「直接帶離」、「轉移注意力」加上不斷重複的溫馨叮嚀才是最佳作法。


關心的話語慢慢講
→當孩子得不到他想要的需求感,他會生氣、狂哭,這時候我們不需要馬上嚇阻他「不要生氣、不要哭」,這些都離他們的感受太遠,不如和他們一起了解有多生氣,讓孩子的內在建立「恆溫調節」模式,慢慢地說:「你真的好生氣,對嗎?」

協助孩子標誌各種感受
→當孩子出現不適當的行為,我們可以幫孩子說出他的擔憂、恐懼等種種感受,最主要的功用是幫助他在1.標誌這個感受之後,2.拓展出對感受的理解,3.再協助他提供更多行為的選擇。


藉由本書,我們能看見父母的真實對孩子的重要,
當你遇到育兒煩躁時,都當成一個自我覺察和反思的機會,
在每次失血的過程,只要多多接納自己的起心動念、疼惜自己的辛苦和付出,
就有心理空間讀懂孩子的發展歷程,
當我們對自己真實懇切以待,再次回到育兒現場時,
就比較容易蹲下身子,坦率地與孩子一同分享彼此的處境。



【恆溫教養金句】

溫和設限,能助你恢復理智
給孩子多一點時間,彼此的信任感就會累積越多
身為孩子,他們也希望父母是幸福快樂地活著!
耐心窺見、好奇探究孩子的內在
當孩子的探照燈,關注想望和需要
愛著孩子,也照顧了自己的內心
我們從未過搖晃深愛孩子的心!
準備對孩子生氣前,請記得,他當下的挫折和我們一樣多!
停下腳步、陪伴自己,是件重要且值得的事!
把你自己,也當成你的孩子這般重視!
透過傾聽,打開耳朵的我們,擁有與孩子心連心的能力。


【恆溫推薦】

High媽。心理師/諮商心理師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所長、臨床心理師
先生不姓蒙,養出一個蒙氏娃/AMI 0-3歲蒙特梭利引導員
羽茜/作家
杜淑芬/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學校諮商輔導組副教授
吳姿盈/兒童職能治療師
李崇建/知名作家、薩提爾親子教育專家
周育如/清華大學幼教系副教授
胡展誥/諮商心理師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陳其正(醜爸)/親子講師、作家
蒙特梭利媽媽在北加/蒙特梭利教師、教育碩士
謝凱婷/親子教養諮詢教練
魏瑋志(澤爸)/親職教育講師
羅怡君/親職溝通作家與講師
(依姓氏筆畫排列)


本書特色
【特色1】 透視I世代育兒焦慮,建構穩固的親子關係
透視I世代父母心理,心理師協助父母,正視隱藏在育兒挫折感背後的內在需求,調節情緒溫度,提醒我們在照顧孩子之餘,也能照顧自己,運用大腦機制和心理分析帶你看見,引流負面情緒,將帶來正向功能,進而建立更美好而穩固的親子關係。

【特色2】 正確使用3C,不忘與孩子保持心連心
針對使用3C對孩子人際、情緒及發展的影響,給予解析和建議。書中附上「十種大教養困境解方」,讓父母們在面對種種無措的情境時,給自己理解的空間,思索孩子的心態,從而做出合適回應。藉由蒙特梭利觀點,實踐居家改造,打造孩子與父母恆溫狀態,幫助彼此找回心連心的智慧!
【特色3】 愛的語言改變大腦迴路,讓孩子長出心理韌性
透過建立愛的語言,可以改變習慣性的大腦迴路,協助父母即便與孩子衝突之後,依然有機會修復親子關係!透過日常檢核表和恆溫對話,建立親子有效溝通。分享不插電日常遊戲,正確判斷孩子當下的真正想法,更增強心理韌性和平穩情緒!

【特色4】 正面迎接孩子的性好奇,引導孩子全人健康成長
協助父母面對孩子對性的好奇,摘下有色眼鏡,針對不同階段孩子的身體與性的好奇,一起以健康的態度找尋答案。並在教養過程中傳遞身體自主權觀念,給予各個階段孩子發問時的「具體回應方法」,擁有正確的身體意識、人際關係及感情觀念。

作者簡介

諮商心理師,對孩子充滿愛和溫暖的母親。擁有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暢銷作家、輔導老師、媽咪拜駐站作家、0~5歲感覺統合x藝術塗鴉認證教師等身分,也是各公部門、家庭教育中心、學校單位、財團法人熱烈邀約的企業講師,具備上百場的講座和工作坊帶領人的經驗。
在心理療癒的實務中,她秉持著「當一個人被聽懂,他將不再感到瘋狂。」「如果你聽不見自己的哭聲,就不容易聽見孩子的哭聲!」主張我們可以改寫原生家庭的傷痛,更希望透過預防性的家庭教育和孩子一起攜手共創現在家庭經驗的美好沃土。
透過文章、講座和線上音頻的分享,以專業心理學的角度,協助你重新認識覺察自己,修補傷痛、療癒親子、伴侶、職場等關係。著有暢銷心理勵志書籍:《當最親的人成為傷痕》、《看不見的傷,更痛:療癒原生家庭的傷痛,把自己愛回來》、《從此,不再複製父母婚姻:35種練習,揮別婚姻地雷,找回幸福》
臉書粉絲專頁:黃之盈心理師的暖心園地
歡迎追蹤訂閱:Podcast頻道《Face崩潰娃的鎮定計》
線上音頻課程:請洽《一刻鯨選》好聲音就在耳邊APP

名人/編輯推薦

【推薦序】

●聽懂孩子的情緒訊息,下一次會做得更好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作家
有了孩子後才真正體會到,和孩子相處是多麼不容易,我多麼佩服全職家長如之盈,時時刻刻與孩子黏在一起,除了滿足孩子的需求,更懂得照顧自己,還能持續創作,生產力無限,相信很多父母,都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疲憊失控」過,感到疲憊失控時,你會怎麼做?要不是雙手一攤:「老娘不管你了」,不然就是怒吼喝叱,讓孩子感到畏懼。但看到孩子眼眶泛紅時,又感到心疼自責,這樣的場景,時常上演在我自己的身上呀!
幸好,之盈的新書《恆溫教養》,讓不小心就會心急的父母,感到寬慰,得到解答。對孩子怒吼雖然不好,但若不小心做了,更重要的是接下來如何修復關係。每一次的育兒挫折,都在為下一次做得更好預做準備。
之盈介紹了許多與孩子互動的技巧,特別適用於幼兒到國小階段的孩子。然而,書裡更不斷地提醒父母自我覺察,每一個被孩子激起的情緒浪潮,其實都與我們的成長經驗有關。如果我們能夠清楚辨別:「這是孩子的問題,還是我的問題」育兒上的許多困擾,多能迎刃而解,因為許多問題已經不是問題了,而是我們內在匱乏時內心期待的投射。沒有父母是完全準備好,才擔當親職。我衷心期待,每一個初為人父或人母的大人,都能擁有《恆溫教養》這本書;你不需要做到最好,但透過學習與反思,可以更好。

 

●溫暖心靈,也療癒了自己
蒙特梭利媽媽在北加(Jocelyn)/蒙特梭利教師、教育碩士、親子部落客
打開這本書,讀到第一個章節,就被「崩潰的心情無害」這幾個字療癒了,像是被一隻溫暖的手輕拍著並告訴我:「沒關係,妳已經很努力了,我們下次再試試看」。
曾經,我認為自己的蒙特梭利專業,可以給予孩子最理想的教育,凡事以孩子的需求與發展為優先,即便自己的內心崩塌,也要壓抑著自己,確保自己對待孩子的方式是最好的,直到有一天,我耗盡了自己。我開始將目光轉向自己,學習覺察自己,允許自己犯錯,接納自己不完美,而這樣的容錯,創造了一個空間,一個「心靈休息室」,讓我在育兒的漫漫長路上,得到適當的喘息,然後繼續向前走。
這本《恆溫教養》裡,之盈融合了心理諮商專業與蒙特梭利教養理念,除了談論如何與孩子互動,更帶你了解自己、檢視自己、照顧自己。現代父母越來越重視孩子的家庭教育,花費許多心力學習教養方法,想給孩子最好的教育,但卻往往忽略了自己。大人的心理狀態、童年經驗,都會影響我們與孩子的互動方式,唯有更加了解自己,先與自己的內在小孩連結,才能與孩子連結,父母好,孩子才會好。
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邀請你,走進這本書,讓這本書成為你的心靈休息室,照顧你、溫暖你。

 

●與孩子信任連結,感受育兒的甜蜜及成就感
謝凱婷/親子教養諮詢教練
認識之盈一年感覺就像認識她十年了,猶記剛認識她的第一個十分鐘,就跟現在的她一樣,真實、誠懇、善良,她不僅是專業的諮商心理師,更是一位充滿活力、注入全身力氣用心育兒、能夠隨時發想創意來陪伴孩子古靈精怪的可愛母親。
育兒生活不乏挫折沮喪,我們時常透過談話,幫彼此找回育兒生活中的甜蜜與成就感,支持彼此「看見自己」,照顧好自己,繼而又能有勇氣面對下一個育兒日常。
能見證這本《恆溫教養》的誕生,我真的很替之盈感到開心、驕傲且很感動,因為書中所有的內容,都是她這三年多來再真實不過的育兒教養實錄,她不帶預設觀點,先去觀察孩子身心理的需求,再運用她本身的專業知識,來辨識自己是否能貼近孩子的需求,每一次每一次花心思累積而來的,是她與孩子之間超緊密的連結與相互信任。
這是一本集結所有接地氣教養精華的父母療癒手冊,你可以將它當作教養指南使用,為你的教養難題指引,且提供方法讓父母練習;也可以單純視它為一位母親的教養實錄,你將因為看見父母的真實心聲而得到暖心療癒。衷心期盼你閱讀它,絕對實用且令你感動。

 

●正向看待育兒難題,做最真實的父母
先生不姓蒙,養出一個蒙氏娃/0~3歲蒙特梭利引導員
身為在家蒙特梭利推廣者,最大的挑戰來自於在家蒙特梭利環境中,父母扮演著「情緒平穩」的引導者,然而如果能情緒平穩,誰想要情緒不平穩呢 這四個字成為父母最大的壓力。市面上的教養書大部分著重在孩子,之所以會推薦之盈的這本《恆溫教養》是因為看完書後,有一種打通任督二脈的感覺。
原來我們可以正向的看待自己身為父母的難處,書中一步步教我們拆解那些自己不喜歡的樣子,原來都是其來有自。在書中循序漸進地帶領之下,理解到不需要完美的教養,而是在期待與現實中觀察及傾聽自己、孩子的聲音,讓我們看懂自己,也看懂孩子,成為最真實的父母,真是一本照顧到父母也照顧到孩子的好書。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所長、臨床心理師
親子關係是一段極需細膩覺察、感受、執行與微調的歷程。
當父母學會了愛自己,深信將能夠與孩子保持「愛」的恆溫。

 

陳其正(醜爸)/親子講師、作家
恆溫來自於父母對自身「現況」的覺察並付出行動,
願意經常為自己保暖或乘涼,親子關係將更緊密與融洽。

 

High媽。心理師/諮商心理師
之盈是一個很認真的心理師,也是一個好認真的媽媽,從她的文字裡,你可以感受得到,她既想傳遞照顧給父母,也想傳遞溫柔給孩子。
我很喜歡這本書的一開頭,之盈就先穩穩地告訴父母「崩潰的心情無害」,同時細細地陪著我們一起先去關照自己。也很喜歡在書的後半,她幫助了我們,更深地去理解孩子小小的腦袋知覺到的事件,經常跟大人是有差異的,真正去感受孩子的世界。在那些孩子的需求與我們的需求打起架來的時候,推薦這樣細緻地理解著大人與孩子的書給你。

 

羽茜/作家
教養孩子的過程中,父母時常會感到焦慮,也會因為對孩子失去耐性而自責,陷入越想做好,越常感到無助的負面循環。要從這樣的循環中跳出,需要很多的內省和自我覺察,這本書就像給父母的一句溫柔提醒:「陪伴孩子的同時,不要忘了傾聽自己的內心。」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黃心理師願意從父母的自我照顧切入,我非常感動。現代父母真的很容易過勞,現實生活的考驗也很大。要走出傳統,摸索出以愛與關懷為基調的教養風格,現代父母的挫折不少,但有黃心理師的陪伴與引領,我們因此有了榜樣。

 

【作者序】

●成為恆溫父母的刻意練習

國際知名學者蓋瑞‧蘭爵斯博士曾提出一個觀點,我們身為父母,應該成為反應孩子狀態的「恆溫計」,而非溫度計,恆溫計和溫度計不一樣的地方是,溫度計會因為孩子的情緒起伏而跟著起伏,恆溫計則是因著孩子的反應,調整自我步調,反映給孩子之後,保持穩定步伐並引領孩子前進。
這兩者的差異在於,身為父母,我們可以繼續和孩子保持心連心,但心情不受影響和震盪,同時也不因共情被孩子的情緒牽著鼻子走。《恆溫教養》的核心「在於時時覺察當下的狀態」,敏覺自己是否因為孩子情緒震盪跟著起伏,進而對教養的態度患得患失。這種感覺就像如果孩子發燒了,你拿著體溫計跟他說「寶貝,你現在身體很熱三十九度多」,恆溫計並不會跟著一起發燒,如此才有機會保持身心安頓的狀態,照顧眼前的孩子,假設我們本身就是體溫計,隨著孩子起伏,就很可能因為孩子發燒跟著焦躁不安。我們心裡都非常在意家人,這也就是為什麼父母常會被孩子的回應弄得一身挫敗、被伴侶是否支持弄得心力交瘁,花很多與長輩溝通,這些都是基於「愛」。


◎面對孩子成長的動亂,提供適切陪伴

在此,我想鼓勵你,在每次失血的過程,只要多多接納自己的起心動念、疼惜自己的辛苦和付出,就有心理空間讀懂孩子的發展歷程,當我們對自己真實懇切以待,再次回到育兒現場時,就比較容易蹲下身子,坦率地與孩子一同分享彼此的處境。
「唯有父母完整了,孩子才會跟著完整」,我們不會因為生了孩子,就突然能一眼看穿孩子哭鬧背後的動機,這些都是要透過「慢速」學習而來的,在「父母新手村」裡的我們要多肯定自己所有的努力及改變,當我們遇到挫折就修復、會犯錯也會找方法,向孩子展露真實的現況,孩子也會用真實來回應我們。
《恆溫教養》希望能帶給大家的新觀點是:「帶著覺察和共鳴,敏覺自己的心境和壓力,不害怕育兒崩潰的窘境和狼狽,而是面對壓力,解套自己內心的感受,才有機會向孩子做個坦承的父母,進而回應孩子心境」。
期許這本書能成為你的精神隨扈,一步一腳印陪伴你找到最像你的恆溫狀態,我們無法預期孩子的人生會天降奇蹟,但可以創造軌跡、事蹟和每一天的累積。不管翻到哪一頁,當你的內心缺水、缺糧、缺電力,請讓這本書幫助你找回身為父母本來就該有的「自信血液」。終有一天你會發現,曾經在教養時遇到的各個顛簸,都會變成你育兒時的強大能量。


 

目次

●推薦序
●作者序

第 1 章──邁向恆溫父母之路,幫孩子長出韌性
●帶孩子常常感到疲憊?父母也要好好照顧自己!
●孩子為何無理取鬧?看懂哭鬧行為背後的心理訴求
●真實的孩子和理想中的孩子
●坦率表達情緒,有助於建立界線
●關於生氣的「設限」
●你今天PACE了嗎?
●親子之間怎麼總是在「平行時空」?
●允許孩子擁有真實的感受
●在孩子面前不需假裝,只需做最真實的自己
●依附關係的人際互動模式
●讓孩子知道,他是很重要的!

第 2 章──解密孩子的大腦成長地圖
●孩子哭鬧為什麼不會停?因為這就是他平靜下來的方法!
●當孩子出現攻擊行為時,如何協助他面對成長的動亂?
●育兒的根本在於「愛」
●讓孩子練習「選擇」
●手足,先後來到的「同班同學」
●用理解和耐心回應孩子的情緒
●值得關注的「內在」需求
●越親密,越要「劃分領域」
●跟孩子說的每一句話,都是關係的累積
●「不打斷」的傾聽
●父母有什麼回饋, 就會讓孩子長成什麼樣的大人
●完整的父母和完整的孩子
●給孩子適齡的期望
●十大教養困境解方-心理師媽媽的「恆溫溝通術」

第 3 章──愛的遊戲 讓孩子與世界產生連結
●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潛在空間」
●父母當恆溫系統,才能讀懂孩子的成長樂趣
●用遊戲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
●塗鴉,是為了和世界相連
●手,是孩子的第二個頭腦
●3C讓孩子的學習歷程被省略
●孩子,是世界上最動感的語言
●孩子有你,才能勇敢做自己
●讀懂孩子的要求,給予合適的素材
●幫助孩子穩定情緒的「冷靜瓶」
●維持優雅心境,從「改造環境」開始
●來玩!就地取材的放電小遊戲
●透過童話故事,拓展親子對話
●理解孩子的壞,都有他的Why
●正確使用3C,與孩子保持心連心

特別篇──和孩子談性,父母一定要知道的事
●性教育的第一步「身體自主權」
●「階段性」教導孩子產生好奇的小時光
●正視孩子的「性」困擾
●不避諱討論,和孩子一起找答案
●依照孩子需求給予回應,培養親密感
●正確認識性知識,建立健康信賴的全人關係
●培養自我肯定感,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力量
●結語 慢速建立親子默契與信任,一次次更親密
【恆溫小專欄】
父母電量示意圖
鍛鍊「自覺肌」的好方法
育兒心情面面觀
父母的內心小劇場
共立愛與設限
請將內心的愛說出口!
讓孩子盡情塗鴉吧!
心理師媽媽的親子陪伴遊戲
修復關係停看聽

 

書摘/試閱

●帶孩子常常感到疲憊?父母也要好好照顧自己!

當你因為昨晚睡眠不佳,又得打起精神應付一整天的工作,面對老闆的刁難已經很累了,下班前還發現重要客戶不再繼續合作,此時的你已經累積了一整天的疲憊和壓力,回到家後,卻看到家裡被孩子玩得一團亂、地上玩具沒收拾,功課沒有寫、澡也還沒洗,該做的事情都沒有做,你的心情會如何呢 你會不會覺得這一切都「失控」了?
你的生活在一天之內,就陷入沮喪的黑洞,覺得所有的不順都衝著你來,如果在這個時候,不明究理的孩子還樂淘淘地試圖挑戰你的底線,你是不是會超想發火,甚至認為所有的不滿都逼得你好想怒斥狂叫 這就是心理壓力帶來的影響。這時,你眼前看到的,已經不是你的孩子以及他的行為,而是你的疲憊、挫敗和無力,所以整個人陷進負面思考的漩渦。
成為父母的你,明明原本也曾人模人樣、知書達禮,可怎麼養兒育女之後,彷彿翻起所有劣根性,前一秒說「寶貝我愛你」,下一秒威脅孩子「你如果再不○○,我就○○你。」身為父母,你每天會有幾次想要對孩子尖叫呢?有多年的心理諮商以及育兒經驗,讓我在這方面有很深的體會,我想跟每一位父母說的是「崩潰的心情無害」。
每一對父母的期望無非就是想給孩子一份「安心教養」,嘗試好好把握孩子學齡前的每一個階段,但是當孩子哭鬧、不肯配合、鬧彆扭的時候,很容易引發父母內心的焦躁與無力,在情緒上來時,所有的努力似乎都被打回原形,用怒罵來回應孩子的哭鬧,吼叫後又後悔著,害怕會對孩子造成不良影響,日復一日上演育兒鬧劇。於是,往往在夜深人靜時,罪惡感、無助、愧疚同時襲上心頭,想求助又擔心別人異樣的眼光,心中有話卻無處可傾訴,只能努力在教養書中尋找暫時的答案,這種孤單心境只有自己知道。
我能理解父母們處於煩躁狀態之下,罵完孩子馬上有罪惡感的感受,但在情緒激動之下,馬上要做到「戒吼」實在有困難之處。通常我看見父母身體緊繃、兩眼發直,準備對孩子開罵的時候,其實是父母處於多重壓力之下的情緒化反應,這個反應每個人都有過。
當身體的交感神經正處於激動、準備戰鬥的狀態,就會限縮處理問題的能力,人在壓力之下容易用最原始、最簡單的路徑解決眼前的壓力,而這個時候主要照顧者身體正處於「備戰的狀況」,當身體處於這種焦慮但亢奮的狀態,在此時我們如果要父母立刻戒吼,是違反人性的,所以我們必須在此之前,就發現自己正在煩躁,才有機會喊暫停。
所以,在這時候我會在此時直接同理父母:
「你一定也不想這樣對孩子對不對?當你對孩子大小聲,馬上又後悔,這種感受好難受。」
「我看見你全身緊繃,一邊罵孩子一邊眼泛淚光,一定是有好重要的理由才讓你變這樣。」
「當孩子又再一次拖拖拉拉,你又趕時間的時候,真的很困難對不對?」
「當你每一次為孩子想,卻不被理解的時候,心裡面感到好挫折。」

當父母的心聲被充分聽懂了,父母內心的小孩被理解了,才有機會理解眼前真實的孩子
飢又餓呢?因為當我們自己都感到很飢餓了,怎麼還會顧到另外一個人又飢又餓呢?
而身為父母,我們常常是捱著自己的飢餓,伸手都是先餵孩子吃飯。希望孩子獲得更好的照顧,長大後能懂得你的犧牲,這是上一代父母愛我們的方式。而在我們這一代,也許當身邊的資源較充裕,心裡空間較寬廣,知識和養育觀點也較普及的同時,我們也許可以選擇「多多照顧自己的心情」。


●幫助孩子表達情緒的對話

對小小孩來說,口語表達是慢慢能對自己狀態掌握的方式之一。像Emma其實是個屬於高敏感的小孩,過去的她,常常用爆哭的方式,表達她對周遭的高敏感,之後,她學到精確的語言表現,表現反而得當。
而我們在她提出想法時,也不會落井下石,出言嘲弄,或是對於她曾說錯的話既往不咎,這也讓她對我們特別寬容。當我們說錯、做錯、表達歉意時,她一定會說:「沒關係,每個人都會這樣啊!」接下來,是我建議父母跟小孩聊天的「起手式」:

◎跟你的孩子「動動嘴」
當孩子十個月左右時,會發現大人的嘴巴,當他們動個不停的時候,會發出聲音,想要抓你的嘴巴,想要跟小孩聊天,在他們會正式與成人溝通之前,要盡量讓他看到你的「嘴型」,有助於孩子在「說話」的模仿和學習。

◎放下身段
Emma小的時候,我就努力和她聊天、講話,她的任何回應,我都會做解讀,然後反應給她,即便沒有話題,當時我使用故事機播放故事給她聽,只要故事機說什麼,我就重複故事機裡講的話,然後跟故事機對話,雖然她沒有特別的回應,但我依舊跟她聊天。

◎你聽、你看、你感覺、你認為

Emma一歲八個多月左右,我們最常跟她說的是「你聽」、「你看」、「你覺得」或是「你認為」,透過將話詞權交給他,讓他說出他的感受與想法,讓他慢慢理解、體會和自己心理動態的產生,並且回應他,就算她在敘述時候,有時候會拿不定注意,我們也會停下來等她。就像「天線寶寶」這個節目,成人看會覺得它的速度太慢,孩子們卻覺得剛剛好。因為孩子要透過「複習」,才能達到語言學習。
如果說大人是直達車的話,孩子就是區間車,兩人的生理和心理狀態的起跑點就不一樣,父母若能給孩子一點空間讓他追上,父母在孩子身上耕耘了什麼,終究也會回饋到父母身上。在這個世界上有個地方叫做「家」,能協助我們抵擋外面的風雨,重拾勇氣與力量,而在孩子的早年生活中,你在哪,那裡就是孩子的家!

●解密孩子的依附訊號

在依附訊息中,有幾個依附訊號對孩子來說,絕對是解密內在的入口。以下這七個就是孩子在錯誤行為時的關鍵內在訊號,他們會因此犯更多的錯誤,用更多達不到目的的方式,試著找回跟父母的連結。

1、 我對父母來說,是最重要的嗎?
2、 我會不會因為犯錯就不被相信?
3、 我會不會因為被罵接著就被遺棄?
4、 我感到情況失控了,我也不曉得該怎麼辦?
5、 我被拒絕,連我都拒絕自己了。
6、 相較於其他事物/手足/工作,我對父母來說會先被處裡嗎?
7、 我會因為任何狀況就不被愛、不被喜歡嗎?
而看懂這些連結,再拆解它,父母才是孩子心裡的解密專家。


●【教養困境解析】心理師媽媽的恆溫溝通術
──當孩子在便利商店吵著要買糖果、汽水時

1、 發揮故事創造力,善用主角特質和選擇,提供孩子多重思考的選擇:
便利商店的誘惑非常多,加上如果主要照顧者的消費型態不同,就更容易讓孩子到便利超商時,什麼都想要。 有一次二歲半的Emma看到一個《美女與野獸》的貝兒小娃娃,就立在便利超商的玩具區,吵吵鬧鬧說:「貝兒耶,只要是公主我都要,都是我的、我的!」
我跟他說:「哇,你已經有兩本貝兒貼紙,一個貝兒娃娃,我能感覺到你好喜歡貝兒喔,是嗎?」
她說:「對呀,只要是貝兒都跟我有關,我喜歡他,我要他!」
我問:「不過貝兒在這邊有好多好朋友,你看旁邊有野獸,有阿齊,有茶壺阿姨,如果他跟你回家了,他也會好孤單怎麼辦?」
她說:「不會啊,我們家有三個貝兒陪他,他就是要跟我回家!」
我說:「這樣啊!我能了解你覺得自己跟貝兒很像,喜歡看書,又喜歡冒險,你看這間便利超商,就是貝兒選擇冒險的地方,就像你,喜歡去有兩層溜滑梯的公園冒險那樣,你想想如果你去公園冒險,突然被帶走去別人家,那個心情是什麼呢?」
她回答:「嗯,我會難過,哭哭,還想繼續玩。」
我說:「是呀,媽咪一定會尊重你的決定,讓你多玩一下再回家,但我們問不到貝兒的決定,如果一下子就把他帶回家,他也會很難過,我們讓他在這邊喝優酪乳和朋友在一起好嗎?媽咪很會畫畫,我回家後畫貝兒給你,我們創造的貝兒就可以一直陪著你。」
她也覺得這樣不錯:「好耶!貝兒拜拜!」

2、 給予選項,改掉孩子吃零食的習慣:
在我們家,孩子沒有吃糖果、汽水的習慣,但若在便利超商中,孩子餓了,我們會挑選比較天然的食物,例如香蕉、水果麥片或現煮的玉米等,且隨身攜帶奇異筆,若買好了,會在香蕉皮上,畫上不同表情,表示願意被吃掉,期待被孩子享用,所以孩子不會要東要西。但若面對孩子想要大人購買不健康的食品,大人想拒絕時,可以善用「情緒同理+設限+給予選項或限制」的方式,例如:「我知道你很想買零食,是因為你餓了,但零食會讓你一下飽一下餓,我們可以選擇一、二、三這些產品,又可以滿足讓你飽,又可以讓你心情愉快起來。」
又或是跟孩子說:「媽咪有準備晚餐,我知道你現在看到就好想吃,非這個不可,但家裡已經準備好晚餐了,你可以選擇多看幾下,多摸幾下把他放回去,或者跟他好好說拜拜就回家,不要眷戀。」
假若孩子繼續吵,大人可以更慢速的跟他說:「我知道你看到就想要,媽咪也有過這樣的心情,但家裡已經有飯了,加上媽咪沒帶錢,好可惜這次不能買了,下次出來我們可以再商量,好嗎?」假若孩子不能接受,你可以跟孩子說:「我了解你的心情,看一次就想要一次,如果你一直看就會一直想要,媽咪也很為難不能買給你,我只好把你先帶離,幫助你先冷靜一下好嗎?如果好的話,我數五、四、三、二、一,就帶你離開囉!(然後把孩子抱離現場)」事後再和他說明當時處境,以及父母的為難,並邀請他合作下次到便利超商不失控演出。
這部分一方面得讓孩子知道,你並不會因為他的吵鬧而被控制(脫口大罵、妥協購買、剝奪權益、權力抗衡)當你越不容易因為他而失控,他就不容易用情緒化來控制你的表現和行為。


●性教育的第一步「身體自主權」

自己的孩子自己教,性和身體自主權,不假手於陌生的網路老師。如果說,孩子的身體自主權由幾歲開始教導,你的答案是什麼呢?小學、幼兒園、還是國高中呢?
其實身體自主權的概念從出生就可以開始讓孩子從生活教育中逐漸落實。過去我有學習寶寶按摩的經驗,按摩的一開始我們會先詢問寶寶:「寶寶,我們要開始按摩了喔 」然後觀察寶寶的反應,這個動作叫作「徵詢同意」,身體自主權並非只有「性」、「月經」、「勃起」、「夢遺」等這麼狹隘,而是關於對於身體的重視,身體界線的領域觀點,以及個人情感的意願和同意程度,性自主權可以說是全人的教育。
我的PODCAST頻道「崩潰娃的鎮定計」中第五到七集中曾提到關於「身體自主權的探討」的家庭教育需由家長做起,家長首先面對自己生理的變化,當我們用健康的態度面對身體帶來的變化,不怕對身體各種的自白,就不只放在「色色的」、「那個啊」、「下面」等隱晦的詞語來形容,父母保持開放的態度,讓孩子問到哪講到哪。孩子就不容易因為每一個階段想問不敢問,倒被淹沒在社群媒體似是而非的觀點。
當孩子幼兒時期對於爸爸、媽媽器官和自己不同,撫摸自己性器官感到舒爽,又或是睡前會磨蹭棉被,這些爸媽在門後擔憂的話題其實都有解。尤其是孩子在青春期身體劇烈變化,加上對異性好奇,這些「轉大人的困擾」蜂擁而至時,就更想找答案,但因為長期沒有和家人討論過,各種彆扭的心境影響,就更難以和大人啟齒。
尤其青春期的「性發展階段」常跟「情感」和「人際判讀」的關係綁在一起,假若孩子因為對身體的不瞭解,大人又不曉得怎麼和孩子「無痛討論」,孩子在同儕互動的過程,誤以為有性就要愛,或者有愛就要性,反倒做出許多「自 以為愛對方的表現」反倒不尊重對方的情感、意志和身體自主權,過度把性和愛做連結,運用本能來求偶,就容易造成更多的錯誤解讀和情感糾葛。


●關鍵的自主期

說到身體自主的決定權,大人怎麼回應,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對自己、對身體、對感受、對自我觀感的變化。每個發育都象徵著自我觀點的一個新的里程碑。跨越性別的邊界,只要是未經他人同意,都不可以隨便不禮貌的摸別人、或觸碰別人的身體。
人生中第一個自主性的發展,也就是小孩在二、三歲時,什麼都想「自己來」,每一句「我會」、「我行」、「我可以」,往往都有「理想」中的我,和「現實」中的我的落差,需要大人的觀察、接納、信任和適時的協助。
我女兒在二歲多時,什麼都想自己來,關於脫衣服、穿衣服、穿哪一件、怎麼穿鞋襪,都有自己的意見。她想自己穿的時候,我會在旁邊示範一次,然後補上:「需要媽咪幫你,都可以跟我說,媽咪會在旁邊協助你。」然後在旁邊觀察她怎麼做,並適時提供她需要的幫助。
在孩子的第一個自主期,教導孩子正確的維護自己的感受,並且觀望他人的感受。以尊重為前提,讓孩子體會到自己和他人之間是有界線的,這對孩子是很有幫助的。如果父母在這一關順利通關,在第二關青春期的自主發展時期,往往只需要多一點的調適即可,像是承受孩子的臭臉、翻白眼、不理睬、話少不回應和裝酷等。
在這兩個時期,家長所持的態度只要是「在你需要幫助的時候,我會無條件支持你、挺你,回到你身邊,必然幫助你。」光是把持這樣的態度,擺脫酸言酸語、不落井下石,更絕不秋後算帳等態度,親子關係就已經會產生某些良好的基礎了。家人之間不壓抑的感受,也是彼此主權的交流和尊重的建立。因為你的身體,就是你的身體啊!父母需告知孩子,他人得先徵求孩子的同意再親吻或接觸,不管是男孩女孩都是同樣的處理方式。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432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