炁息
商品資訊
系列名:靜坐屑言集
ISBN13:9786269556007
出版社:善聞文化創意有限公司
作者:王薀老師
出版日:2022/05/26
裝訂/頁數:平裝/256頁
規格:23cm*17cm*1.7cm (高/寬/厚)
版次:1
商品簡介
亞馬遜Amazon、博客來、誠品書店暢銷第一名《靜坐》系列,最新續作!
最宏觀的靜坐修行視角,函括儒、釋、道三教精要!
想要讓自己的靜坐修行更深入堂奧者必讀之書!
從健康到圓滿的人生,讓身、心、靈全面昇華的竅訣!
佛、道、儒三家於東方盛傳數千年,鑽研沉浸其中而獲有所得的大德高人無數,如安那般那、天台的止觀法門及道門的吐納之術等,流傳的法門汗牛充棟。本書作者王薀老師以常年求學及教學經驗,發現其中的核心在於心及呼吸,如何藉調息以調心,用調心以養生,當是三教靜坐法門之重心,故於《靜坐》系列付梓後,再度以多年積累經驗寫就此書,幫助現代人以最簡單的方式掌握靜坐的重點。
「我在初期學習靜坐的時候並非一骨碌地一直打坐,而是一邊靜坐,一邊參考研讀和禪定相關的經論,打坐固然和資養色身有直接的關係,但是打坐過程當中的心意識更是重要,所以道家講『心息相通』,這個道理是對的。如果你無法了解沒有了呼吸,心意識也就沒有作用,打坐就沒有意義了,如果這個道理通了,也可以理解,理解以後就可以知道打坐當進入初禪境界的時候,所謂的氣住脈停,那個才是初初體會到呼吸停止了,妄想也隨之停歇的感受。」
「在密宗許多伏藏大師所取的竅訣中,也有許許多多修持禪定時遭逢障礙如何破除的口訣,有的觀想不同顏色的明點在不同的位置上,有的觀想不同的本尊安住在不同的脈輪上,有的則持咒消除,也有的要你把意念關注在鼻尖五指處,有地、水、火、風、空諸色做代表,用來消除因為靜坐而產生四大不調的障礙……總而言之, 這些都是要消除你在靜坐過程當中,因為散亂和昏沉、掉舉所引發出來的副作用,所以在進入『止』的過程中,首先要消除的便是昏沉、掉舉。」
「像我的一位金剛乘的師父,他第一次閉關修拙火就是在二十歲以前,很容易相應,我和他相識將近四十年,從來沒有看過他發過一次脾氣,是否和此有關,不得而知。但是這並非一通永通,也有些修行人後來在心性上面沒有再繼續追求智慧的解脫,走偏掉的也有,所以真正的禪定還是得配合般若才是穩當。」
「這位斯里蘭卡的比丘曾經大略地說到他是如何去修持安那般那法門,他說他們會選擇在清淨的寺廟或者在大樹下,或者去人跡罕到的空地進行十種修法。剛開始,依照自己個人的身心狀態,觀察呼吸的進出,目的是一定要守護好自己的覺知,如果自己出去的氣比較長的時候,覺知上要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出息比較長;自己進來的氣,進來的呼吸比較長的時候,也要很清楚地知道進來的氣比較長;氣呼出的時候比較短…….」
「也有人為了靜心,很憂心地和我研討過如何還有更好的方法?我曾經建議以心應心、轉心,對於沒有心地方法功夫的人而言,很難從祖師的隻字片語獲得體悟,如果沒有辦法靜心,那便要從安心和歡喜心做起。我認為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各式各樣的布施,但是一般人沒有方法下手,布施等同道家很著重的積德,從善感應天神的眷顧,進一步便可獲得明師指點或者福至心靈,意解心開。」
「據師尊所言,此處也可以稱做『神闕穴』,它是主宰身體渾身上下很重要的樞紐,一切的大小經絡,四肢百脈,內部的臟腑各處,還有眼、鼻、口、舌多處,細至所有身上孔竅出處都和肚臍有關,因此不容小覷。道家更是把中臍視為煉丹結穴、長生得道重要之所,這種能量如果繼續修持,會讓自己如同進入冬眠一般,久而久之可得氣住脈停之相,沒有入息亦無出息。」
作者簡介
王薀老師
一位喜愛現代及古典美學的追求者;一位古董藝術收藏家;一位雅好品茗的茶藝家,曾是台灣早期開創茶藝文化先進之一,共創立三家當代茶藝文化中心的品茗家;一位喜好鑽研天文曆算、陰陽術數以及重新整理各類失傳的命理占卜愛好者,包括《易經》、占星學、塔羅牌占卜和奇門遁甲,還有印度、西藏各類中西古代占卜法……一位修習各路門派的武學愛好者,從十四歲起追隨道家師父修學形意、八卦、太極拳、螳螂拳、鶴拳、少林彈腿、槍、棍、流星錘等等各家流派武學;一位致力保存傳統音樂薪傳的倡導者,創辦國樂、南管樂社和爵士樂團。老師也在年度演唱會中,和國內著名樂團配合演唱義演,裨益公益團體良多。老師自幼素愛閱讀並且收藏各類古籍善本、書畫,從東方的孔、孟儒家學說、仙道之學、佛家三藏十二部經典,以及西方的心理學、哲學和文化歷史皆有喜好研習與探究。於各項技藝方面,包含東西方各式繪畫技巧、書法、瑜珈、健身等等,近幾年來也不斷地研習歐洲瓷畫、金工和紙雕……。
老師早年也曾經商、創業有成,並曾受聘為諸多大小型企業、公司之管理顧問,對於經營之道亦有獨到之見解。
在其三十多年的教學生涯中,觀察到現代人身心上充斥著各種不同的困擾及需求,所以總是夜以繼日地運用多年來在不同的領域和傳承中所習得的人生體悟及知識分享給有緣大眾,並且很生活化地將艱澀難懂的經典理論結合於生活之中,希望能夠為現代人帶來心靈的療癒和儲備,使更多人能夠更實際地從生活中去體會、發現、開展更多的創意。
為了承續並且成就過去先人所未圓滿的志業,在不同的區域成立了不同的團體,例如中國人文生命科學永續發展協會、轉化創意工作室有限公司、香港生命力文創教育基金會、善聞文化創意有限公司及拾慧文化創意有限公司。
老師的行事類如大隱於市的化外之人,是融合東西方文化傳統精髓及現代西方世界觀的隱行者。從出生開始便經歷且擁有不同於他人的生命歷程,因此造就了化外出世及種種不凡的體驗與覺受。用其一貫低調筆耕或默默接引的方式,多年來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與不知凡幾的有緣人都曾善巧地教化過。
老師更像是一部跨文化、跨地域的行動百科,足跡踏遍美國、中國、澳洲、歐洲、日本、韓國、香港、澳門和新加坡等不同地方,教授學生數萬人,遍及海內外二十五個國家。為了更廣泛地與有緣大眾分享,老師近年來致力於書寫創作,目前更是關鍵評論網和康健雜誌等的專欄作家,及健康2.0等國內外各大報社約稿作家,文章經常散見在各類報章雜誌上,而其著作亦連續三年登上Amazon 亞馬遜各類暢銷榜第一名,最新外文著作上市以來,更打破連續六十一天第一名紀錄,名列美、加、英、法、德、澳、日等七國,合計三十七類書籍暢銷排行榜及新書榜均獲得第一名!在國內的博客來、誠品書店各著作皆時常相繼獲得暢銷榜第一名。常受邀於國內外不同團體、學術機關和學院,不斷舉辦講座、演講,為現代人困執痛苦的心靈,開啟智慧方便之門。
著作:《回不去了》、《發現生命的曙光》、《重生——生命中都必須有一次》、《靜坐——這一檔子事》、《隱藏在心經背後的故事》、《靜坐這一檔子事2——導引功法》、《力量——重生之後》、《這,也是金剛經的重點》、《茶堂》、《建盞・茶談》、《阿賴耶之人狐傳奇》、《觀音——最具丈夫相的女性》、《絕對》、《如何不落中陰——生死自在》、《靜坐之後》、《師者》【第壹冊】、《楞嚴經蠡測》【第壹冊】、《茶堂懷錄》、《楞嚴經蠡測》【第貳冊】、《師者》【第貳冊】、《靜坐與養生之間》、《楞嚴經蠡測》【第參冊】、《拴馬索》、《逆流而上——人生勵志五部曲》、《炁息》、《心經旁引》系列1-4冊、《現代人的藥師經》系列1-7冊等五十餘本,以深入淺出的文字鼓舞現代人心。
序
出版社編輯序
靜坐不只是靜坐
現代人的身心始終於高壓緊張的狀態,在自然環境受到嚴重破壞的當下,更欠缺了一個可以倘佯於山林之中抒解心中抑鬱的機會。對於身心健康的追尋,也成了現代人不斷嘗試追尋的目標。在東方文化傳統中的呼吸吐納之術,也因 不需特別的場地、器械、方便操作,應運而生,重新成了時尚的寵兒。
對於呼吸與人體身心健康之間的關聯,早在近二千年前的先秦時代就被許多有識之士所重視。莊子在〈大宗師〉中是這樣描述一個身心健康完整的人的:「古之真人,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食不甘,其息深深。」並且強調「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就明白地告訴了我們光是呼吸就可以轉化人類的身心,不但在睡夢不起任何雜念,在醒著的時候也沒有任何的煩憂罣礙心頭,對於物質的滋養也不在乎一定要味甘物美,面對一切的境界都可以用平常心面對。〈大學〉中的止、定、靜、安、慮、得六種調伏心緒的境界,入手法門也是以關注外在身體的舉動為先,以休歇的方式為始,進而清掃心中俗事塵念,進入「心齋」的境地,重點即在於「聽止於耳,心止於符」,把一切的關注集中於心性的培養及提升。
佛教中的靜坐,稱為安那般那法,又分為六妙門,由初步的數息法入手,方便易學,可為行者入門之階,用功時少但收效甚宏,可以得到收攝昏沉、掉舉、散亂之功,更是進一步修習止觀法門中的共法。但安那般那靜坐僅是呼吸的竅訣,為入手法門,後世卻與禪的名相結合,成為現下流行的禪坐。實則禪的要諦在讓眾生了解六道輪迴皆由心所造,要遠離一切的痛苦和輪迴,獲得解脫,關鍵都存乎一心,重點就在於我們能否藉由安般法門善加觀察自己的心。而此所謂的觀心法門,雖為五祖黃梅門下神秀大師所傳,但又流變為覺知覺照,為後世天台宗所重的止觀法門。東傳至高麗、日本後,就變成了默照禪,「心如牆壁,內心無喘」的止念,又成了學人的目標,在整個東亞風行,不論大乘、小乘,打坐成了學佛的特色,蔚為濫觴。
王薀老師自從《靜坐這一檔子事》問世以來,與各國學人有許多往從,也了解了諸多學人對於靜坐的看法,有些視為時尚風潮,有些目為解脫之大法,也有人為了身體健康而習練不輟,卻忘了這些都是先賢黃葉止啼之法,並非當初設教之最終目的,習道者拘泥於鉛汞火候、河車運轉,習佛者沉習於數息止觀、心如平鏡,儒家更以之為格物致知、發明心性之手段,對於向上一路的最後一著,皆成贅習,離道千里。
老師也因此認為,其實無論佛、道,流傳靜坐之法可謂汗牛充棟,但關鍵都在於如何習得出入定以及出入息吐納之法。如已掌握到靜坐的要訣,或者已習練呼吸法行之有年,大可不用拘泥於形式,只要顧好自己的呼吸和調息,要住世長久也並非難事,如若已經掌握到真炁者,再進一步把真炁運行於日常行住坐臥之間,真氣充沛全身,雖可能會有超乎常人的神通,但重點仍在於如何能以之入道?其要訣在於能讓人之身心進入空靈的境界,所有的萬事萬法自然歸空,再進一步一切以無事為定,進一步要從定中取靜,修學一切以清淨無染為最大宗,靜坐達此,以道家的說法可謂「炁極得神」,自然寂靜。
能習練靜坐,對於偶得人身的我們,是最大的福分,只用以增進自己的身心健康,僅是最低的門檻。在習練長久,呼吸自然勻融,心神寧定,漸有消息後,如要更上一層,得窺堂奧,覓得自心原本蘊藏的寶藏者,當細心捧讀本書,執其綱要,當不至迷惘失途,能為寶貴人身,活出最大的價值!
目次
關於作者——王薀老師
出版社編輯序——靜坐不只是靜坐
從靜坐再談呼吸
心不執著於內外
一念間存善去惡
開悟在當下承擔
安那般那呼吸法
狂心頓歇即菩提
真正解脫靠正念
心息相依是關鍵
都緣無事可思量
身心兩忘不可得
專氣致柔如嬰兒
禪定和智慧雙融
理事無礙定慧融
禪悅之樂無法言
調息先由虛入凝
凝神靜氣恆保泰
一切放下不管了
無心何用一切法
心齋坐忘即逍遙
神不外馳氣自定
靈源二字有禪機
龜息在炁極得神
至人之息在踵跟
口訣一定要師傳
風塵中難覓真侶
安逸為修道之戒
神氣歸元入胎息
真陽自生精自長
心齋坐忘在於真
迴心返本勿偏移
書摘/試閱
試閱文一
事實上在此之前,有關六妙門靜坐的方法,已經從諸多書籍上皆有涉及,並且也請教過不少有教授經驗的出家比丘,這數息法方便易學, 許多傳授者都依此為入門之階,因為時間較少,收效較宏,例如初步的數息法,如果修學得宜,是可以得到收攝昏沉、掉舉、散亂之念,這也是學習止觀法門中初步的共法。由於很容易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所以大眾皆認為是靜坐中之上妙法門。這個範疇離不開安那般那法,所謂安那般那,說穿了就是呼吸和調息,不只是佛教中有,幾乎所有宗派都有這個方法,從藏傳佛教裡面的修持九節佛風、寶瓶氣為基礎,一路進階到拙火定,乃至於修三脈四輪時,把智慧氣引入微細的中脈……這些都是屬於安那般那為基礎的呼吸法。至於道家的靜坐入門,也離不開所謂虛其心,實其腹。道家的基礎是在於守靜為先,心若不能靜,便無法入道,所以入道之階幾乎也都是從靜坐、數息 開始,最後從沒有固定的坐姿,發展成現在固定模式的跏趺坐或隨意坐,也都是有來由的,這個從《坐忘論》中,可以看出道家靜坐發展始末的端倪。
佛教中後來的安那般那法門,在佛陀之前早就都存在的呼吸竅訣,這在印度上百種的瑜伽行者中沿襲不止,因此後來的天台止觀也是從這個觀念中結合出來的產物。但不管如何,後來的許多聲聞、緣覺證得果位,不能說和這些法門無關,因此如果有詳讀過佛教的《增壹阿含經》中有〈安般品〉,這其中就是佛在教授這個法門,所有的呼吸法離不開身、心和氣的配合是息息相關的……。
試閱文二
這讓我回想往昔承侍道家師尊時,師尊有時數日僅進一餐,或者平時僅進流質食物,也只少量而已,每一年兩季至少辟穀七七,也從未見有疲相,依然勃姿颯灑、蹈厲自若地談笑風生,而且已經越歷數十載。據說他在蜀中那段歲月,廟中老道曾傳授他陳摶老祖之睡訣,此點從師尊有過數度未曾下榻超越十日可以得見,原來陳摶老祖傳世之睡功稱為「蟄龍功」。有關他的臥式,師尊也曾示範過多次,當時恣意輕狂口不擇言地曾問:「師父有時一睡超過十天,這過程是否都是在沉睡的狀態?」師尊說:「老祖所傳的蟄龍,所謂『蟄』,其實有執中之意。何謂『執』?把真意護守在中庭肚臍之處,初時綿綿細細,終可若有似無,最後如入眠狀,但其實心念可保清明,可謂醒夢一如。」
師尊無意間言及他行此功已三十年有餘,感受到氣住脈停之相也從此法中所得,「要知道胎息是從氣中所結,氣也是從胎息中所生,如若胎息得成,漸漸地過往一切身心舊疾自然消除,即便一般小病小惱,調息數通自然一陣風過了無痕跡,如果持之以恆,時日待之,持守三一,通靈可矣……」
試閱文三
我上回聽了寬達比丘,在他的佛學中心講述了他的天台六妙法門,之後我把我個人的想法和他分享:「法師,聽聞了您的上課之後,覺得十分讚嘆,法師對於天台止觀及六妙門所研專精,可見這幾年來,法師在學理上應是更加精進,但我個人倒是有些拙見和您分享。其實所有一切的法門說穿了都是 在講述呼吸法門,那既然如此,無論你修禪、修密、修淨土,只要專注於呼吸,置心一處皆可大成,但這裡面就有一個問題來了,你打坐的時候,如果 沒有辦法像祖師大德可以進入四禪八定,你的思緒仍然七上八下到處亂闖,心神恍惚,有時心思蕩漾,三翻四復,連自己都無法掌控,那如此的打坐方法又有何用?因此,我覺得重心應該放在『心息相依』這上面才是重點,如果這個道理了解了,這個呼吸法門才會是活的法門,因為人一旦一個呼吸上不來了,那就不屬於這個世界了。所以,無論養生也好、長壽也好、解脫也好,重點應該放在是呼吸出入息的時候,把注意力放在『呼』或『吸』出入息就沒錯。另外一個問題,才是去注意心念和呼吸要如何去達到均衡的問題,這又是屬於六妙門『數』之外其他的問題……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曾有過的經驗是,你愈不去注意數它,等到你在這個法門上修學到很專精的時候,有時反而會覺得妄念漸漸地消失,身心慢慢地進入另外的一層境界,這問題出在哪裡?如果你已經掌握到竅門之後,還反覆的在數它的進來和出去,反而變成頭上安頭的另外一個問題,因為在呼吸的任何一個技巧上,它同時也是另外的一個妄想而已……」
試閱文四
許多時候修行者也會在無意中誤闖誤入,自以為是否有入定中,事實上是不可能的,靜坐之始,前面的階段都在於止妄和專注,不時心中之賊任意妄為,更需要調伏潛在的三翻四滾、猿跳馬奔,此時若無法用「止」收攝則終然停止。也因為如此,密宗也好、道教也好,有各種不同對治昏沉的法門,禪宗也有方便善巧的攝心法,有些教予數息、有些則會叫他觀燭光、有些觀看水晶球,有時專注於佛像之眉心或種子字……總之,千百法門總在攝心。昏沉,最早源自於和睡眠狀態相等的身心狀態,會有這些昏沉的情形,大半由於身心過度疲憊,殫精竭慮於鉅細靡遺,縱橫上下之間皆挖空心思,導致於心神耗弱無法專注,一上座便進入似夢、似醉、似眠之間。這種狀態最好不要強行久坐,因為不會有效果,並且會變成劣習,以後每次上座便會昏沉或呈現半睡眠狀態,對治的方法,不如先讓身心休歇一番再行上座。另有一種狀態反而比較需要留意,有不少人和我提及打坐時有種舒服安然,甚至於就如同即將入睡前,身體有舒麻放鬆的感覺,有些人還天真地以為是否即將得定,這就要小心謹慎、反覆觀察, 它多半都是迷離虛幻之幻覺,就算好一點的狀態,也僅僅是因為獨影意識所產生的副作用,這些都需要有經驗的人給予提醒,以免誤入靜坐的誤區。
試閱文五
所謂龜息龍馬功的操作法,任何人行之,對於氣血循環之暢通多有益處。
首先兩腳與肩同寬,先行放鬆,想像頭頂上之毛髮開始,一路放鬆到腳底之湧泉穴,放鬆時需確實做到全身鬆透為止,此時身心若有放鬆,雙手掌將會有鬆脹之象,即時可以行龍馬導引之術;接著吸氣同時把雙手往中丹田處上提,吸氣至丹田時雙手往前翻掌放下,吐氣同時推排雙手向前,以後翻掌,雙手掌心變成朝上,再度緩緩吸氣內收雙手臂至胸前,再次雙手翻掌手心朝下,吐氣推動雙手往前推行,同時兩腳緩緩下蹲,配合此動作至前方不可推處,再次翻掌手心朝上吸氣進入丹田,雙手往胸前收回,此時雙腳慢慢回復站立狀,如此動作配合呼吸吐納、進出息,至少七次,多時無限次數,總之需要操練到氣息平和為止,再行入坐……。
試閱文六
每個人一離開母體便要靠後天滋養,懂得呼吸的叫做調息,一般人稱為氣息,一口氣上不來人天隔離,至為關鍵。所以過去我初學道家的靜坐法也是從調息開始,其實敞開來說,佛、道兩家的靜坐相去不遠,各有仿效和法緣,傳承不同而已。正確的道家呼吸法,入手的地方都是把注意力關注在呼吸上的進和出做為基本要求,呼吸從粗而細,散而勻,有似無,漸漸細如游絲終至不聞,這表示已經進入由虛入凝的地步將漸入佳境。從前靜坐到這個 階段的時候,道家師父時不時會刻意地用手碰觸丹田處,提醒自己慢慢就可以把注意力專注在丹田之處,因為當呼吸愈來愈綿密,在此幽微漸細之時, 身心會朝著空忘之路而行,有些人進步較快,丹田就會產生鼓盪暖樂之相, 漸漸地便會得定得止,但這個時間有長有短,有快有慢,最好隨緣自在,以免因為貪快而產生走火之相。此時也必須注意到內外雙調之理,在未得定之前,往往很容易受到外在大氣能量磁場的干擾,而影響到內在的氣息。這上面特別要注意的外在因素,醫家稱做「六淫」,這是指受到了外在的大風、大火、大暑、大溼、大燥、大寒的入侵,所以稱之為邪淫之氣入侵;至於內在要注意的因素是指七種情緒的變化,例如憂傷過度、思慮過深、大喜大怒、 悲鬱傷心、恐慌過度、驚懼難安,這七種內在的心緒起伏變化,都會影響到靜坐的品質和周身上下氣息脈動。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