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
:NT$ 350 元優惠價
:79 折 277 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8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被譽為「人類哲學界的哥白尼」
德國古典哲學創始人、啟蒙運動時期最後一位主要哲學家
沈寂十二年,潛心研究批判哲學,發表震驚世界的「三大批判」論著
《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判斷力批判》
「能充實心靈的東西,乃是閃爍著星星的蒼穹,以及我內心的道德律。」──康德
►經驗主義與理性主義,康德你站哪一派?
在他所處的年代,歐洲哲學思想主要存在二種重要理論:一是由洛克、休謨等人發展出來的經驗主義;另一種是笛卡兒等人的理性主義。經驗主義者認為人類對世界的認識與知識來自於人的經驗,而理性主義者則認為人類的知識來自於人自身的理性。康德的哲學結合了二者的觀點,他認為知識是人類同時透過感官與理性得到的。
►時間、空間與經驗,康德你怎麼看?
在康德看來,時間與空間是兩個先天的特殊概念。他在《純粹理性批判》一書中指出「沒有人可以想像一個存在於沒有時間與空間的世界中的物體」,因此他強調沒有時間與空間,經驗就是不可能的,這二者先於一切經驗。此外,康德還認為經驗必須來自於心靈以外。也就是說,一個人可以感知、理解他周圍的世界,但永遠無法感知、理解自己本身,因為知識的產生需要時間、空間與範疇三個要件。
◎康德論笑與哭
──為何年輕人偏愛看悲劇,老年人只能看喜劇?
年輕人有一種試驗和展現力量的渴望,悲劇恰恰能刺激他們冒險的精神。在演出過程中他們內心充滿激動,但在演出結束後他們留下的只有愜意的疲憊,接著就慢慢恢復歡樂的情緒。老年人感情較沉穩,不容易激動和改變,一旦看過悲劇之後就會長時間沉浸於劇情之中,短時間內無法恢復常態,因此容易引發身體疾病。所以老年人不宜看悲劇,這也是老年人偏愛看喜劇的原因。
◎康德論善與惡
──將引起愉快的手段稱為善,將導致不快的原因稱為惡!
所謂善惡乃是自由在決定人的行為時所產生的效果。所謂對象主要是指行為自身,其次才指行為所產生的結果。康德認為,善惡不可能來自對現實經驗的比較、概括和提取,只可能來自先驗理性、定言令式。只有先存在定言令式才會有善惡概念,而不能顛倒過來。
★本書特色:本書包含了批判哲學、美學、倫理學等內容,力求將康德最具影響力的作品展示給讀者朋友,希望讀者能在閒暇之餘走近康德,了解康德,從中有所收穫。本書從康德思想中精挑細選了最具影響力、對思考方式最具衝擊力、對觀念最具啟發性的篇章,組成了這本可以雅俗共賞的案頭藏書。
德國古典哲學創始人、啟蒙運動時期最後一位主要哲學家
沈寂十二年,潛心研究批判哲學,發表震驚世界的「三大批判」論著
《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判斷力批判》
「能充實心靈的東西,乃是閃爍著星星的蒼穹,以及我內心的道德律。」──康德
►經驗主義與理性主義,康德你站哪一派?
在他所處的年代,歐洲哲學思想主要存在二種重要理論:一是由洛克、休謨等人發展出來的經驗主義;另一種是笛卡兒等人的理性主義。經驗主義者認為人類對世界的認識與知識來自於人的經驗,而理性主義者則認為人類的知識來自於人自身的理性。康德的哲學結合了二者的觀點,他認為知識是人類同時透過感官與理性得到的。
►時間、空間與經驗,康德你怎麼看?
在康德看來,時間與空間是兩個先天的特殊概念。他在《純粹理性批判》一書中指出「沒有人可以想像一個存在於沒有時間與空間的世界中的物體」,因此他強調沒有時間與空間,經驗就是不可能的,這二者先於一切經驗。此外,康德還認為經驗必須來自於心靈以外。也就是說,一個人可以感知、理解他周圍的世界,但永遠無法感知、理解自己本身,因為知識的產生需要時間、空間與範疇三個要件。
◎康德論笑與哭
──為何年輕人偏愛看悲劇,老年人只能看喜劇?
年輕人有一種試驗和展現力量的渴望,悲劇恰恰能刺激他們冒險的精神。在演出過程中他們內心充滿激動,但在演出結束後他們留下的只有愜意的疲憊,接著就慢慢恢復歡樂的情緒。老年人感情較沉穩,不容易激動和改變,一旦看過悲劇之後就會長時間沉浸於劇情之中,短時間內無法恢復常態,因此容易引發身體疾病。所以老年人不宜看悲劇,這也是老年人偏愛看喜劇的原因。
◎康德論善與惡
──將引起愉快的手段稱為善,將導致不快的原因稱為惡!
所謂善惡乃是自由在決定人的行為時所產生的效果。所謂對象主要是指行為自身,其次才指行為所產生的結果。康德認為,善惡不可能來自對現實經驗的比較、概括和提取,只可能來自先驗理性、定言令式。只有先存在定言令式才會有善惡概念,而不能顛倒過來。
★本書特色:本書包含了批判哲學、美學、倫理學等內容,力求將康德最具影響力的作品展示給讀者朋友,希望讀者能在閒暇之餘走近康德,了解康德,從中有所收穫。本書從康德思想中精挑細選了最具影響力、對思考方式最具衝擊力、對觀念最具啟發性的篇章,組成了這本可以雅俗共賞的案頭藏書。
作者簡介
劉燁,專職編者。
柳映書,曾是辯論社社員,喜愛邏輯思考。哲學領域中尤愛知識論(識別與認知)、美學、形上學。比起螢幕與鍵盤,喜歡紙筆更多一些。
柳映書,曾是辯論社社員,喜愛邏輯思考。哲學領域中尤愛知識論(識別與認知)、美學、形上學。比起螢幕與鍵盤,喜歡紙筆更多一些。
序
序言
伊曼努爾.康德(Immanuel Kant,一七二四至一八〇四年),啟蒙運動時期德國著名思想家、哲學家,被譽為「人類哲學界的哥白尼」。
康德從小在教會辦的學校受教育,少年時代,康德便對科學和哲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矢志於這方面的研究。一七四〇年,康德進入柯尼斯堡大學。從一七五五年開始,康德一直在柯尼斯堡大學任教,一七七〇年升為教授。
當上教授以後,康德「沉寂十二年」,潛心研究他的批判哲學。一七八一年開始,他發表了震驚世界的「三大批判」論著──《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和《判斷力批判》。從此,在讓自己享譽世界的同時,康德也讓世人永遠記住了柯尼斯堡。
雖然康德學習的是批判哲學,但他本人卻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哲學理論。在他所處的年代,歐洲哲學思想主要存在二種重要理論:一是由洛克、休謨等人發展出來的經驗主義;另一種是笛卡兒等人的理性主義。經驗主義者認為,人類對世界的認識與知識來自於人的經驗,而理性主義者則認為,人類的知識來自於人自身的理性。
康德的哲學在一定程度上結合了二者的觀點。康德認為,知識是人類同時透過感官與理性得到的。經驗對知識的產生是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要素。把經驗轉換為知識,就需要理性(康德將這種理性稱為「範疇」),而理性則是天賦的。人類透過範疇的框架來獲得外界的經驗,沒有範疇就無法感知世界。因此,範疇與經驗一樣,是獲得知識的必要條件。但人類的範疇中也有一些可以改變人類對世界觀念的因素。
在康德看來,時間與空間是兩個先天的特殊概念。他在《純粹理性批判》一書中指出,沒有人可以想像一個存在於沒有時間與空間的世界中的物體,因此他強調沒有時間與空間,經驗就是不可能的,這二者先於一切經驗。
此外,康德還認為經驗必須來自於心靈以外。也就是說,一個人可以感知、理解他周圍的世界,但永遠無法感知、理解自己本身,因為知識的產生需要時間、空間與範疇三個要件。在因果律方面,康德認為因果律是類理性的結果,康德贊同休謨因果律不來自於經驗的觀點,但他相信可以證明自然法則,因為自然法則就是人類認知的法則。因果律其實就是人類理性的表現。
在倫理學方面,康德否定意志受外部原因支配的說法,認為意志為自己制定法則,人類辨別是非的能力是與生俱來的,而不是從後天獲得。這套自然法則是無上命令,適用於所有情況,是普遍性的道德準則。
康德認為,真正的道德行為是純粹基於義務而做的行為,而為實現個人功利目的而做的事情,就不能被認為是道德的行為。因此康德認為,一個行為是否符合道德規範並不取決於行為的後果,而是取決於採取該行為的動機。康德還認為,只有當我們遵守道德法則時,我們才是自由的,因為我們遵守的是我們自己制定的道德準則,而如果只是因為自己想做而做,則沒有自由可言,因為這就使我們成為各種事物的奴隸。
康德的這些觀點導致了一場哲學領域內的「哥白尼革命」。
今天,我們來學習和研究康德哲學,並非是附庸風雅,而是為了訓練我們的思維,改進我們的思考習慣,擴大我們精神生活的視野。本書從康德思想中精挑細選了最具影響力,對我們的思考方式最具衝擊力,對我們的觀念最具啟發性的篇章,組成了這本可以雅俗共賞的案頭藏書。
本書包含了批判哲學、美學、倫理學等內容,力求將康德最具影響力的作品展示給讀者朋友,希望讀者能在閒暇之餘走近康德,了解康德,從中有所收穫。
伊曼努爾.康德(Immanuel Kant,一七二四至一八〇四年),啟蒙運動時期德國著名思想家、哲學家,被譽為「人類哲學界的哥白尼」。
康德從小在教會辦的學校受教育,少年時代,康德便對科學和哲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矢志於這方面的研究。一七四〇年,康德進入柯尼斯堡大學。從一七五五年開始,康德一直在柯尼斯堡大學任教,一七七〇年升為教授。
當上教授以後,康德「沉寂十二年」,潛心研究他的批判哲學。一七八一年開始,他發表了震驚世界的「三大批判」論著──《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和《判斷力批判》。從此,在讓自己享譽世界的同時,康德也讓世人永遠記住了柯尼斯堡。
雖然康德學習的是批判哲學,但他本人卻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哲學理論。在他所處的年代,歐洲哲學思想主要存在二種重要理論:一是由洛克、休謨等人發展出來的經驗主義;另一種是笛卡兒等人的理性主義。經驗主義者認為,人類對世界的認識與知識來自於人的經驗,而理性主義者則認為,人類的知識來自於人自身的理性。
康德的哲學在一定程度上結合了二者的觀點。康德認為,知識是人類同時透過感官與理性得到的。經驗對知識的產生是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要素。把經驗轉換為知識,就需要理性(康德將這種理性稱為「範疇」),而理性則是天賦的。人類透過範疇的框架來獲得外界的經驗,沒有範疇就無法感知世界。因此,範疇與經驗一樣,是獲得知識的必要條件。但人類的範疇中也有一些可以改變人類對世界觀念的因素。
在康德看來,時間與空間是兩個先天的特殊概念。他在《純粹理性批判》一書中指出,沒有人可以想像一個存在於沒有時間與空間的世界中的物體,因此他強調沒有時間與空間,經驗就是不可能的,這二者先於一切經驗。
此外,康德還認為經驗必須來自於心靈以外。也就是說,一個人可以感知、理解他周圍的世界,但永遠無法感知、理解自己本身,因為知識的產生需要時間、空間與範疇三個要件。在因果律方面,康德認為因果律是類理性的結果,康德贊同休謨因果律不來自於經驗的觀點,但他相信可以證明自然法則,因為自然法則就是人類認知的法則。因果律其實就是人類理性的表現。
在倫理學方面,康德否定意志受外部原因支配的說法,認為意志為自己制定法則,人類辨別是非的能力是與生俱來的,而不是從後天獲得。這套自然法則是無上命令,適用於所有情況,是普遍性的道德準則。
康德認為,真正的道德行為是純粹基於義務而做的行為,而為實現個人功利目的而做的事情,就不能被認為是道德的行為。因此康德認為,一個行為是否符合道德規範並不取決於行為的後果,而是取決於採取該行為的動機。康德還認為,只有當我們遵守道德法則時,我們才是自由的,因為我們遵守的是我們自己制定的道德準則,而如果只是因為自己想做而做,則沒有自由可言,因為這就使我們成為各種事物的奴隸。
康德的這些觀點導致了一場哲學領域內的「哥白尼革命」。
今天,我們來學習和研究康德哲學,並非是附庸風雅,而是為了訓練我們的思維,改進我們的思考習慣,擴大我們精神生活的視野。本書從康德思想中精挑細選了最具影響力,對我們的思考方式最具衝擊力,對我們的觀念最具啟發性的篇章,組成了這本可以雅俗共賞的案頭藏書。
本書包含了批判哲學、美學、倫理學等內容,力求將康德最具影響力的作品展示給讀者朋友,希望讀者能在閒暇之餘走近康德,了解康德,從中有所收穫。
目次
序言
康德生平
第一章 純粹理性批判
先驗感性論―感性、直觀、經驗
先驗邏輯論―範疇、知性、形成
先驗判斷論―原理、理性、途徑
第二章 康德的認識論
範疇
「自我意識」
先驗矛盾
物自身
第三章 審美與目的論
人的本質與審美
心理機能與審美
關於趣味
關於美、崇高、笑、哭
第四章 康德的倫理學
定言令式
歷史理念
附錄
康德演講稿
康德生平和活動年表
康德名言錄
康德生平
第一章 純粹理性批判
先驗感性論―感性、直觀、經驗
先驗邏輯論―範疇、知性、形成
先驗判斷論―原理、理性、途徑
第二章 康德的認識論
範疇
「自我意識」
先驗矛盾
物自身
第三章 審美與目的論
人的本質與審美
心理機能與審美
關於趣味
關於美、崇高、笑、哭
第四章 康德的倫理學
定言令式
歷史理念
附錄
康德演講稿
康德生平和活動年表
康德名言錄
書摘/試閱
存在主義,海德格的思考:為傳統的哲學概念,賦予全新的意義,從《存在與時間》探索存在的本質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