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中國:二里頭文明的崛起
商品資訊
系列名:文史中國
ISBN13:9789888763924
出版社: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
作者:許宏
出版日:2022/08/30
裝訂/頁數:平裝/264頁
規格:24cm*16.8cm*1.7cm (高/寬/厚)
商品簡介
●二里頭文化能否解開神秘王朝「夏」的存在之謎?
●華夏民族「龍圖騰」超級國寶是如何被發現的?
●「華夏第一王都」對中華文明有多大影響?
●二里頭時代中原與周邊如何交融互動?
二里頭,本是一個地處中原腹地洛陽平原的普通村莊的名字。但就在她的身後,在綠油油的麥田下,卻隱藏?3000多年前華夏族群一段輝煌的歷史。這段歷史也被其後人遺忘了3000多年,直到60多年前她進入了考古工作者的視野,才從此躋身於中華文明史乃至世界文明史的殿堂。我們也由此知道,在數千年華夏史前文化積澱的基礎上,這裡產生了最早的「中國」。
原二里頭遺址考古隊隊長許宏,多元解讀二里頭考古發掘的故事,帶我們打破時間的阻隔,走近東亞大陸最早的廣域王權國家,感受以二里頭文化為先導的中原王朝文明的恢宏磅?。
作者簡介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99-2019年擔任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考古隊隊長,中國考古學會理事。主要研究方向為夏商周考古和中國古代城市考古,從事中國文明形成與早期國家的考古學研究。他是公眾考古學的倡導者和踐行者,多年來進行考古學普及型知識讀物的寫作,著有《何以中國: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圖景》《大都無城:中國古都的動態解讀》《東亞青銅潮:前甲骨文時代的千年變局》等。
目次
1 引子
3 解題—「中國」的由來
「中國」的概念及其流變
看看文獻怎麼說
西周金文把最早的「中國」指向洛陽盆地
11 開創紀元—由「多元邦國」到「一體王朝」
「滿天星斗」的英雄時代
文明時代的三大台階:邦國、王國與帝國
「中國」誕生於二里頭時代
一點一面:最早「中國」的兩大特質
25 全球視野—中國文明興起的世界背景
「舊大陸」的大河文明
還有學者認為,愛琴海也是一大發祥地
文明古國異同觀
全球文明史中的中國文明
歷史清晰度:另一視角的比較
為甚麼早期中國的紀年不確切?
39 尋夢之旅—從故紙堆到考古現場
文獻記載的早期王朝史可信嗎 ?
王系的疑竇
「古史辨」掃蕩傳統古史
現代考古學在中國應運而生
由已知推未知的探索
徐旭生尋「夏墟」找到二里頭
一甲子的巨大收穫
二里頭:究竟姓夏還是姓商
研究史的啟示
57 地靈中原—「第一王都」的誕生背景
東方「大兩河流域」:農業起源的溫床
中原:重瓣花朵中的花心
四方輻輳的交通戰略要地
兩大農業區的交匯帶
兩大自然和文化板塊的接合部
洛陽盆地:形勝甲天下的「地理王國」
二里頭:「文化雜交」的碩果
71 王都氣派—城市規劃的先端
絕妙的都邑選址
二里頭的今昔:聚落演變大勢掃描
人口高度集中的超大型都邑
都邑的複雜化與功能分區
中心區的路網系統
大「十字路口」的發現
前所未有的城市規劃
89 建中立極—宮廷禮制的形成
中國最早的「紫禁城」
「想」出來的宮城
中軸線規劃的宮室建築群
中庭可容萬人的朝堂建築
規模浩大的「凝聚力工程」
宏偉的宮城南大門
東路建築群:宗廟與祭祖場所?
宮室建築的「營造法式」
早期宮室:最早的多重院落建築
「朝廷」與「禮制」的形成
115 國之大事—祭祀與戰爭
祭祀遺存區的發現
禮器:中國青銅時代的徽標
從陶酒器到銅酒器
陶鬹與「雞彝」
第一青銅酒器爵的發明
從祭玉到禮玉
東風西漸:大型有刃玉禮器群
柄形器之謎
昭示等級秩序的玉器
無樂不成禮:樂器一瞥
有骨無甲的占卜習俗
中國最早的禮兵器
鉞.軍事統帥權.王權
小箭頭的大啟示
141 都邑社會—人口構成與層級
大規模的人口動員
族屬的複雜化:中國最早的移民城市
從宮殿到半地穴式「窩棚」
金字塔式的墓葬層級
眾星捧月:聚落分佈格局鳥瞰
151 文明氣象—精神世界管窺
二里頭有文字嗎?
蛛絲馬跡:甲骨文、金文中的早期器物
碧龍驚現「第一都」
超級國寶「難產」問世
龍牌、龍杖還是龍旗?
綠松石龍祖型探秘
詭異的獸面紋銅牌飾
陶器上的龍形象
從眾龍並起到「饕餮」歸一
169 巧奪天工—官營手工業的高度
宮城旁的工城:「國家高科技產業基地」
最早的官營鑄銅作坊
禮制需求刺激冶鑄業「黑馬」躍起
獨特而複雜的青銅工藝
陶方鼎透露出的驚人信息
承上啟下的治玉技術
綠松石製品及作坊的發現
高超的綠松石鑲嵌工藝
漆器:另一重要的禮器品類
圓陶片與漆觚的神秘關聯
精製陶器、白陶與原始瓷
絲麻溢采:紡織品的發現
193 城市民生—經濟生活舉隅
「五穀」齊備
家畜飼養與漁獵
烹調用器看庖廚
盛食用器看吃法
二里頭人喜食「燒烤」
雙輪車轍痕與馬車起源之謎
207 海納百川—對外交流的興盛
江南熏風:硬陶.雲雷紋.鴨形器
「來路不明」的熱帶海貝
歐亞草原文化的衝擊波
遊牧文明的訊息:戰斧與環首刀
鄰近文化因素的匯聚
銅原料來源之謎
「金道錫行」:交通網的蠡測
223 強勢輻射—「中國」 世界的雛形
酒器擴散的歷史背景
長城外驚現二里頭式「酒禮」
長江上中下游颳起二里頭風
以牙璋為首的玉器的擴散
二里頭以外的獸面紋銅牌飾
從二里頭到二里崗
「中國」世界的雛形
239 最後的問題:何以「中國」
241 主要參考書目
245 感謝的話
246 新版後記
書摘/試閱
解題 「中國」的由來
「中國」的概念及其流變
要講清楚最早的「中國」是怎麼來的,先要與大家一起梳理一下「中國」一詞的來龍去脈。
在古代中國,「國」字的含義是「城」或「邦」。從字形上可以看出,一個邦國是以都城為中心而與四域的農村結合在一起的,它又是以都城的存在為標誌的。「中國」即「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中國」一詞出現後,僅在古代中國就衍生出多種含義,如王國都城及京畿地區、中原地區、國內或內地、諸夏族居地乃至華夏國家等。「中國」成為具有近代國家概念的正式名稱,始於「中華民國」,是它的簡稱,英文為China;現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簡稱。
其中,最接近「中國」一詞本來意義的是「王國都城及京畿地區」,那裡是王權國家的權力中心之所在,已形成具有向心力和輻射性的強勢文化「磁場」。其地理位置居中,有地利之便,因此又稱為「國中」「土中」或「中原」。從這個意義講,「中國」的出現與東亞大陸最早的廣域王權國家(或王朝)的形成是同步的。
應當指出的是,早期國家在空間上是由若干「點」而非「面」組成的,這些不同等級的聚居點以中心城市為中心形成統治網絡,現代觀念中劃定邊境線的國界的概念,那時還不存在。最早的「中國」也僅指在群雄競起的過程中興起的王國都城,以及以都城為中心的社會政治實體所處的地域,尤其是它的中心區域。其後,隨着東亞大陸由王國時代進入帝國時代,隨着歷代王朝政治版圖的擴大,「中國」一詞作為地域、文化和政治疆域概念,它的內涵也經歷了不斷擴大和變化的過程。同時,它的由來也逐漸不為人知,人們往往知「中國」而不知最早的「中國」在何處,它是如何崛起的,又有過怎樣的輝煌。
看看文獻怎麼說
由上述分析可知,最早的「中國」應當就是最早的王朝都城和它附近的京畿地區。在傳世文獻中,「中國」一詞最早出現於東周時期成書的《尚書》和《詩經》等書中。《尚書.周書.梓材》是周公教導他的弟弟康叔如何治理殷商故地的訓告之詞。其中「皇天既付中國民越厥疆土于先王」,意即皇天將中國的土地與人民交給周的先王治理。
這裡的「中國」應指關中至河洛一帶的中原地區。而《詩.大雅.民勞》中「惠此中國,以綏四方……惠此京師,以綏四國」的「中國」則與「京師」同義。殷墟甲骨文中也有「中商」「大邑商」「天邑商」等
國寶「何尊」
帶有文化本位色彩的、對本朝王都的自稱,其含義應與西周時代的「中國」相當。
西周金文把最早的「中國」指向洛陽盆地
在出土文物中,「中國」一詞最早見於西周初年的青銅器「何尊」的銘文。這一國寶級重器於1963年出土於陝西寶雞。長達122字的銘文講到周武王在滅商之後就有營建東都的重大決策,曾祭告上天說「余其宅兹中國,自之乂民」,意欲建都於天下的中心,從這裡統治人民。這篇銘文把「中國」的最早地望確指為洛邑所在的洛陽盆地及以其為中心的中原地區。《史記.周本紀》在記述這段歷史時,也引用周公的話,認為洛陽盆地為「天下之中,四方入貢道里均」。
為西周王朝所青睞,被認為是「天下之中」而營建東都的洛陽盆地,在長達2000餘年的時間裡,先後有十餘個王朝建都於此。司馬遷的《史記》中即有「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間」的記載(《史記.封禪書》);其後,又有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等朝代在此營建都邑。這在世界文明史上也是極為罕見的。其中,二里頭遺址就是洛陽盆地這一最早的「中國」區域內最早的一座大型都邑。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