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音尋路:臺灣作曲家與新音樂的故事
商品資訊
系列名:臺灣學人
ISBN13:9781647842031
替代書名:Listening to Music to Find the Path: The Story of Taiwanese Composers and New Music
出版社:漢世紀數位文化EHGBooks
作者:簡巧珍
出版日:2023/05/01
裝訂/頁數:平裝/400頁
規格:22.9cm*15.3cm (高/寬)
版次:1
商品簡介
臺灣音樂知多少?
本書包含專業與通俗音樂之介紹與賞析,請您與音樂學者簡巧珍博士一起聆聽臺灣多樣的創作音樂,探尋時代的音跡。
在人與情,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現代,土地與人文交會之間,體會真正的感動。
作者簡介
長期書寫臺灣作曲家以及臺灣音樂發展相關文著,近年擴及大陸音樂家生命史之撰寫以及兩岸音樂發展比較研究。經常受邀參與兩岸音樂學術會議,主講音樂專題講座、發表研究成果,主持並參與文化部、國家音樂廳、臺灣音樂館、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亞洲作曲家聯盟、以及大陸著名音樂院校委託之研究計畫,並為音樂雜誌、期刊、報刊撰寫樂評及系列性文章。
研究成果包含專書《二十世紀六O年代以來臺灣新音樂發展之軌跡》、《臺灣客籍作曲家》、《王沛綸――音樂辭書的先行者》、《蕭而化――孤芳眾賞一樂人》、《南管戲「陳三五娘――益春留傘」之音樂研究》,以及50位以上包含大陸、臺灣、澳門等地音樂家/作曲家生命史及作品研究之相關著作。
名人/編輯推薦
●聽臺灣歌 唱臺灣曲/顏綠芬(序)●
去年2022年秋天,我正在為文化部策劃今年的「重建臺灣音樂史」學術研討會,在開過幾次諮詢會議後,大家決定以「百年臺灣新音樂史綱」為主題,並且以邀請相關研究的資深學者為主要的論文發表人。簡巧珍教授20多年來投入臺灣作曲家的研究,已在學界眾所皆知,理所當然就在我們的邀請名單內。就在她答應後不久,她與我聯絡說,她將完成一本橫跨一百多年相關的書,希望我為她寫序,並提到可能有一些篇幅會重疊到研討會的內容。我說沒關係,因為寫的人不同,即使相同主題,內容和論述應該也不會太雷同。
今年1月,我收到了她的初稿,這是她多年來教學與研究的成果,的確跟我們研討會的發想不謀而合,但是兩本書應該會很不一樣,她的這一本是以普羅大眾為對象,主要以人物和音樂的故事來串連;「重建臺灣音樂史」學術研討會之後的論文集「百年臺灣新音樂史綱」勢必著重在論述上,學術性比較重,文字也會比較嚴肅和深奧。
簡巧珍教授大學念的是政治大學外交系,但她自小學鋼琴,參加過大大小小的比賽,從大二起,就在政大校友合唱團擔任伴奏,畢業後還是心繫音樂,就走向了音樂學的研究,先是隨指導教授許常惠先生書寫南管,後來決定研究二十世紀華人的新音樂。她先在解嚴之後到中國去,想要做臺灣和中國新音樂創作的比較研究,卻發現,臺灣方面連作曲家生命史都還欠缺很多,更何況樂譜、錄音資料不容易取得,沒有個別音樂家的研究,哪裡談得上比較呢?更別說中國在文革後新音樂發展的情況了。地緣、語言之便,也因為教學的需要,簡巧珍就投入了臺灣作曲家以及音樂發展史的資料蒐集和研究。
這本書涵蓋大約100年的臺灣新音樂,在歷史的發展和背景都約略提到,主軸放在人與作品上面,希望「聽音尋路」。難能可貴的是,內容涵蓋的範圍甚廣,從社會歌曲、流行歌、「校園民歌」,到藝術歌曲、「國樂曲」,以及各種型態的器樂曲等。大約從十九世紀末教會音樂的輸入、日本時代音樂教育對於新音樂系統的全面化教學談起,有介紹1920年代蔡培火的〈咱臺灣〉、1930年代日治時期的流行歌、戰後初期的華語歌曲,還有1970-80年代的校園民歌;藝術音樂方面佔不少篇幅,以人物介紹、時代背景,和作品導聆的方式撰寫。
人物方面有流行歌的詞曲作家,有原住民音樂家(如高一生、陸森寶),還有客語歌曲崛起後的作家呂金守、吳盛智和涂敏恆等。藝術音樂家,除了我們在教科書或著名獎項得獎名單常見的陳泗治、呂泉生、郭芝苑、許常惠、李泰祥、馬水龍、賴德和、潘皇龍等外,也納進了香港作曲家(來臺定居)的黃友棣、黃輔棠、鍾耀光,和英年早逝的徐松榮、陳懋良等。另外介紹的,還有目前仍非常活躍、1950年後出生的林進祐、金希文、陳中申等。
如同作者簡巧珍教授所表示的,這本書的篇幅實在無法顧及全面性,只是,麻雀雖小五臟盡全。她希望用講故事的方式,讓一般民眾能透過文字的引導,配合音樂欣賞,了解臺灣新音樂的發展。的確,這就是一本老少咸宜、有關臺灣百年來音樂家與音樂的故事!
我跟簡巧珍教授一直是學術上往來的同儕,但是並沒有很密切的私交往來。我一直很欽佩她在沒有大學或研究單位專職的情況下,竟能持續的在臺灣新音樂這一條寂寞的研究路上堅持著;也就是說,她在費時費力、沒有深厚公家資源支撐的研究上,毫不放棄。在一次又一次的接觸中,更發現她是一個對音樂、對研究有理想,而且熱心、熱情的人。能能為她的書寫序,我感到非常榮幸。
(顏綠芬,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博士、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研究所教授、2018-2022文化部「重建臺灣音樂史」學術研討會計畫主持人)
●推薦序/蕭瓊瑞●
簡巧珍教授是我在擔任成大藝術中心主任時結識的一位傑出學者。當時她在成大藝術研究所開設有關台灣音樂史方面的課程,由於教材新穎、教法活潑,加上內容充實,深受同學的喜愛與歡迎;作為台灣美術史研究的工作者,我對簡教授的努力與貢獻特別有感。
台灣傳統美術和音樂教育,長期以來都過度偏重技法的傳授;美術就教寫生、素描,音樂就教唱歌、視譜,少數家庭環境較好的,還學某種樂器;但幾乎小孩子的學習樂器,也都是苦練技巧,很少真正從音樂本身獲得感動與喜悅。許多學生即使到了大學畢業,也很少能指出台灣代表性的音樂家或美術家,知道的流行歌手倒是不少。
簡教授在成大藝研所這個正好不是強調技法學習的學府,讓有志音樂研究的年輕人,認識到許多熟悉的台灣樂曲背後的故事與意義,以及音樂家的生平與才華,增加了對這塊土地的認知與情感。
多少年後,得悉簡教授在這條路徑上的持續努力,且累積了可觀的成果,包括:為文建會(今文化部)、客委會、台灣音樂館等公部門主持的多項研究計劃,也為音樂雜誌、期刊、報紙撰寫較通俗且具普及性的介紹文章,甚至在許多音樂會中擔任導聆的工作。
今將這些成果,擇要組織,輯成《聽音尋路──台灣作曲家與音樂的故事》一書,這將是一本透過音樂重新認識台灣、建構土地尊嚴與人文價值的經典之作。
如果說歷史是一個族群過往生活重新建構的骨架,文化藝術則是讓這個骨架擁有了血肉與溫度。簡教授的努力,正是這些血肉、溫度的活水泉源。
(蕭瓊瑞,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名譽教授、臺灣美術史學者、臺南市文化局首任局長)
序
●自序/簡巧珍●
臺灣新音樂創作開始於日據時期的中後期,至今逾100年。然而,由於近現代音樂史領域的研究起步較晚,音樂界對於本土音樂家的研究有限,再加上臺灣音樂教育發展過程中,以彈、奏、唱西洋名家作品為主流,較少觸及國人的創作,因此,至今大部分音樂學習者或愛樂者可能對於西方音樂家、音樂風格如數家珍,對於本土音樂的創作卻相對陌生。
音樂的產生總有其背後的故事,而由於文化、社會背景,結合作曲家生命史所折射出來臺灣各時代的音樂特色,也總令人好奇。就筆者以「臺灣作曲家音樂風格研究」以及「臺灣音樂史」為專題曾於臺灣藝術大學、臺南藝術大學、國立成功大學等幾所大專院校所開設的課程經驗中,也在學生們身上發現,無論是普通科系或是音樂系、國樂系的同學,在了解更多相關背景之下,對音樂的共鳴的確更多,甚至還會主動探索……。
如前所述,加上多年以臺灣作曲家與音樂作品為研究重心,筆者一直很想寫一本普羅大眾都可閱讀的「臺灣音樂故事書」,說說自家人的音樂情事。本書乃就“聽音尋路"為主題,本著探求臺灣音樂風格、認識臺灣作曲家,併國人音樂作品推廣之理念,展開對於臺灣作曲家與音樂故事的介紹。
而事實上以“聽音尋路"為主題之音樂講座以及音樂會,多年來已陸續在臺灣大學、臺灣音樂館以及高雄衛武營表演廳等場域展開,獲得不少迴響。這次以文字形式出版,自然是希望能與更多愛樂者分享。
脈絡上,以臺灣作曲家之生命史結合其經典曲目介紹為主軸,並以網路連結提供音樂聆聽之便利性,以達「閱、聽」之效果與樂趣,內容包含漢民族、客族、原住民作曲家之介紹,通俗音樂以及專業音樂之導聆。期以作曲家之生命史呈現臺灣音樂創作發展之背景與軌跡,以不同形態之音樂內容呈現臺灣音樂創作之光譜。
因此,既可看得到專業音樂家江文也、呂泉生、郭芝苑的故事,也介紹臺灣第一首流行歌曲〈桃花泣血記〉以及〈月夜愁〉的源流,包含中文藝術歌曲、國臺語流行歌曲、客語創作歌曲、校園民歌、臺灣現代國樂發展脈絡的簡述,並介紹了畢業於臺南師範學校的兩位原住民作曲家高一生與陸森寶的音樂,以及金曲小姐洪小喬、歌手羅大佑的音樂風格解析……等。
普及性與概念的介紹是最大的訴求,希望讀者諸君藉由作者的導聆輕鬆進入文字與音樂的世界,因此篇章之間並無特定的體例,有些部分曾刊載於國內外的期刊雜誌,有些部份從較艱澀的學術論著中改寫,有些則專為本書之出版而寫。希望藉由較有代表性的主題介紹與音樂賞析,與大家一起來感受、探索臺灣創作音樂是如何在這塊土地萌芽、茁壯。
我們並不須活在那一個年代,但是,以歷史的角度來認識不同時期的音樂卻是有趣而深具意義的,可不是!?
謹以此書與關愛臺灣在地音樂的大小朋友們分享並共勉,而受限於出版字數,內容未盡臺灣新音樂之全貌,很多優秀作曲家以及代表性的作品尚待日後陸續介紹。疏漏與未竟周延之處,也尚祈樂界及讀者朋友不吝指正,不勝感激。
目次
◎聽臺灣歌 唱臺灣曲/顏綠芬
◎推薦序/蕭瓊瑞
◎自序/簡巧珍
【前言】
◎西樂東來-話說“新音樂"
◎談談新音樂的發展
【臺語歌曲】
◎月夜愁的故事-記一首源遠流長的平埔調
◎王雲峰與《桃花泣血記》-記臺灣第一首流行歌曲
◎聽音尋路-光復前後的臺語歌曲(上)
◎聽音尋路-光復前後的臺語歌曲(下)
【國語歌曲】
◎聽音尋路-談早期臺灣國語流行歌曲的發展(上)
◎聽音尋路-談早期臺灣國語流行歌曲的發展(下)
◎金曲小姐洪小喬
◎看我聽我-校園民歌的發展(上)
◎看我聽我-校園民歌的發展(下)
◎羅大佑的黑色旋風
【原民歌曲/客語歌曲】
◎巴力瓦格斯(BaLiwakes)-譜寫卑南歌曲的陸森寶
◎音樂遺愛杜鵑山的高一生
◎客語歌曲的崛起-從呂金守、吳盛智與涂敏恆談起
【藝術音樂之一】
◎聽音尋路-談早期中文藝術歌曲的發展(上)
◎聽音尋路-談早期中文藝術歌曲的發展(下)
◎陳泗治鋼琴作品的臺灣意象與時代精神-從《淡水-幻想曲》到《幽谷-阿美狂想曲》
◎不能遺忘的作曲家-江文也早期作品中的浪漫、現代與原鄉情
◎杯底不可飼金魚―歌樂的推手呂泉生
◎郭芝苑與許常惠早期作品中的現代性
◎眾裡尋她-臺灣第一位女作曲家賴孫德芳
◎四月的淡海―吉他音樂的推手呂昭炫
◎微光之切入-最早於印象派探索的陳懋良
◎梆笛協奏曲―馬水龍的傳統與現代之間
◎蕭泰然浪漫音樂中的臺灣情
【藝術音樂之二】
◎陽明春曉-談早期國樂的發展
◎山城樂韻-客籍作曲家徐松榮
◎聆聽賴德和音樂中的原鄉情
◎李泰祥於通俗與專業之間
◎狂狷之間戴洪軒
◎汲汲追求音響意境的潘皇龍
◎悠遊於農村意境與現代之間的林進祐
◎神鵰俠侶--黃輔棠音樂的中國情懷
◎日出臺灣--以人文關懷書寫臺灣的金希文
◎鍾耀光的傳統與跨界
◎笛簫震武林的作曲家陳中申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