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12/26年度盤點作業,門市店休一天,網路書店將暫停出貨,12/27將恢復正常營業,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身體平衡,就有好情緒!【暢銷經典紀念版】:走出折磨人的情緒問題,根治反反覆覆的生理疾病,最徹底的身心健康方案
滿額折

身體平衡,就有好情緒!【暢銷經典紀念版】:走出折磨人的情緒問題,根治反反覆覆的生理疾病,最徹底的身心健康方案

商品資訊

定價
:NT$ 480 元
優惠價
90432
庫存:2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情緒也是一種身體感覺,情緒糟,不是你的個性糟,是身體在向你發出警訊!
你知道嗎?腦部能量供應不穩定、身體組織營養供給不均衡、缺水、腸胃道問題、過敏、重金屬累積、藥物影響、日曬不足,都會讓你「有情緒」!

擁有自然醫學營養治療及心理諮商雙資歷的暢銷書作者賴宇凡,
結合根治飲食+行為治療的最全面健康方案。
附錄:幫助心理症狀的保健品選擇方法

你可能不知道,這些都是身心失衡的表現:
․即使很飽也想一直吃,只有吃飽才覺得快樂,都是因為多巴胺在作崇?
․過度憂鬱或防衛心強,都是血糖不平衡腺體受傷的情緒表現?
․再怎麼營造氣氛,沒性趣就是沒興趣,可能是你的膽固醇過低或缺水造成的?
․思緒不清楚,精神總是無法集中,可能是你的腦部能量供應出問題?
․腸道壞菌分泌的毒素會讓你感官扭曲甚至思考扭曲,一點小聲音也能讓你完全睡不著?
․缺水會使得神經傳導素傳遞不良,激化情緒反應,讓你緊張更緊張,憂鬱更憂鬱?
․腸神經系統負責製造體內50%的多巴胺,腸道有問題,學習力、記憶力和注意力都會全面受損?
․循環系統不好的人總是猶猶豫豫無法下決斷?

根治飲食+行為治療的身心健康方案:
․進行根治飲食平衡血糖:腎上腺不歪斜,荷爾蒙就不會在不該出來的時候作怪
․檢測營養元素是否失衡:營養元素全面且足夠,身體就不會在心理需要支持的時候缺席
․修復腸道消滅腸道壞菌:腸道健康,神經傳導物質就不失調,感官感受自然不失衡
․找出過敏原:用「食物排除法」排除過敏食物,讓情緒不再跟著暴起暴落
․平衡礦物質、補足水分:電解質平衡,神經傳導不失衡,就能在該緊張時緊張,該放鬆時放鬆
․接受情緒,適時行為管理:用平衡的情緒做自己行為的指標,打斷讓身體不適的惡性循環
․運用自由意志,進行正向思考:找到引發情緒的思想等號,運用自由意志,身心都能跟著轉向

人體在設計的時候身和心原本就是一個整體,忽略任何一端,都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健康。
找出讓你情緒失衡的生理原因,接受情緒成為你行動的指標,適度進行行為管理,
那麼疾病無論在任何一個階段都可能轉向。
無論你是想提高面對日常生活的抗壓力,或是已被指認為某種心理症狀的患者,或長期陷入某種循環生理疾病遲遲無法治癒的人,這本書都能從根本給你意想不到的幫助。

作者簡介

賴宇凡

-美國NTA認證自然醫學營養治療師
-美國加州大學婚姻與家庭問題諮商及學校心理諮商雙碩士
-美國傅爾布萊特學者(Fulbright Fellow)
-「天天自然」(Go Natural 365)保健生活鮮食品牌創辦人
-美國加州大學心理諮商講師
-中國華東師範大學特約心理諮商師及講師

|「心理諮商師」&「自然醫學」
賴宇凡原為心理諮商師,被美國國會派到中國去做心理研究時,第一次接觸到原形食物和均衡飲食所帶來的力量。去上海前她是一名糖尿病病患,從上海回到美國時,糖尿病卻已痊癒了。

後來她在心理門診裡,無意間發現病患吃的東西與他們心理症狀相吻合,帶來了轉換跑道的契機,轉而接受自然醫學的營養系統訓練。

|一個出了十本著作的「作家」
在接受自然醫學的營養系統訓練後,賴宇凡受邀寫了十本與生理、心理健康相關的暢銷書,開創了最能平穩血糖的根治飲食,跟成千上萬的讀者分享自己和家人的好食物、好心情、好的保健品,以及一起過的好日子,也參與了大家的痊癒旅程。

|十本暢銷書
《要瘦就瘦,要健康就健康》
《身體平衡,就有好情緒!》
《吃出天生燒油好體質》
《瘦孕、順產,讓寶寶吃贏在起跑點》
《【超圖解】慢卡路里讓你瘦》
《28天超便利根治飲食法》
《守衛你的情緒界線》
《情緒界線:孩子人生必備的競爭力》
《根治飲食帶你遠離慢性病》
《根治飲食:0~18歲成長學習關鍵食育篇》

每本書一出版即榮登博客來、誠品、金石堂暢銷排行榜
於2015、2016、2017連續三年獲選博客來年度華文暢銷作家

|創立「天天自然」品牌
常常,讀者會來信詢問:「你說的這些東西我買不到怎麼辦?」同時賴宇凡也於門診中發現,懂草藥的人不見得了解身體運作,了解身體運作的人不見得懂草藥,她因此開始學習草藥,最終開始自己調製配方。「天天自然」這個品牌便就此誕生。所以,天天自然的每一個產品從一開始,都是消費者主動要求生產而調配的。

雖然天天自然是保健品公司起家,但賴宇凡最相信的還是「原形食物」的力量。因此開始找尋好的食材合作伙伴,出產鮮食產品。她的先生David向來是個吃貨,超級重視及珍惜食物,又有一手好廚藝,所以天天自然的鮮食在David從矽谷退休後都由他領航。David於退休後也成了賴宇凡的私廚,兩人一起與大家分享好食物。

☞☞相關媒體平台☞☞
★ 賴宇凡Sara 官網
saralye.com/

★ 臉書社團:賴宇凡-享受生活,天天開心
www.facebook.com/groups/920092528012080

★ 個人品牌「天天自然」官網
www.gonatural365.com/

★ YouTube搜尋:賴宇凡Sara

★ Podcast 搜尋:賴宇凡Sara
reurl.cc/oQ400Q

☞☞ 邀約演講請填寫表單:forms.gle/q21NCDEBuFF54Wxe7
☞☞ 任何活動及合作洽詢:gonatural365@gmail.com

作者序 痊癒需要的不只是食物,還有心

當初我是從心理健康這行,踏進了生理健康中營養的領域,想跨越領域,是因為我在心理門診中遇到了瓶頸,這瓶頸源自我對病患生理運作的不了解。我直覺知道自己病患的憂鬱症、躁鬱症不只是童年創傷引起的,我也知道,答案就在他們的身體裡。進入生理健康的領域,就是要去尋找那個答案。雖然之後來尋求我幫助的病患,多是為了生理疾病才出現在我的門診,可是,當我在為他們調整飲食和身體時,卻常發現,他們的心理跟身體一樣,也需要原料痊癒,而那些原料,不只是食物。
常常,病患飲食調整得很順利,但是身體卻一直卡在同一點,動不了。我發現這個被卡住的狀況,源自於兩種情況,一是病患還沒學會聆聽自己身體的聲音,二是他們被卡在一段自己不滿意的關係中,如不滿意的工作、婚姻、家庭裡。
身體痊癒的方向,可以說是靠身體感覺在指引的。身體的感覺告訴我們,吃什麼才對,不吃什麼就不對。因此,如果病患沒有學會認識自己的身體感覺,沒有習慣聆聽身體的聲音,也沒有習慣尊重身體的感覺,那麼,他就無法找到痊癒的方向。這樣的病患,會不停地問我:「為什麼我的身體會這樣?」「為什麼我老是不飽?」「為什麼我還沒有瘦?」「為什麼我還沒有好?」「為什麼我膽固醇還沒有降下來?」「為什麼我的血糖還是不穩定?」他們急著向外索取答案,卻不知道,答案在自己的身體裡。身體是他們自己的,他們卻有這麼多的不確定,那是因為他們總是花時間去了解別人是如何評判自己的身體。卻從沒有花時間,認識自己身體的感覺。不認識自己的身體,就不可能相信自己的身體。這樣的人,不管病再小,都只有被卡住的份。
但是,那些學會了接納自己身體感覺,又願意相信自己身體感覺的人,卻為自己創造了不同的健康結果。這樣的人,知道認識自己身體的感覺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他們下定決心要為健康一搏。這樣的病患,總是會問自己:「我有這樣的感覺,這是什麼意思?」「我的膽固醇指標是這樣,這告訴我什麼?」「我的血糖這樣震盪,該怎麼吃才能讓它平穩?」他們不向外找答案,他們向自己的身體要答案。當人認識了自己的身體,就會學習到對它的尊重,懂得接納它的一切,知道身體的感覺最準,是自己最應該相信的聲音。就因為相信自己的身體,便不再需要理會別人是如何評判它。他們不會急著瘦、不會急著好,因為他們信任身體,知道那些最終都會到來。這樣的人,不管有再大的病,都有痊癒的希望。
有些時候,病患已經認識、相信自己的身體感覺,但健康還是被卡住,我心理訓練的本能告訴我,他們的壓力不再來自於不均衡的飲食,而是來自於生活裡的人際關係。因為人際關係是現代生活中,除了飲食不均之外,最大的身體壓力來源。往往,我都可以在這時探知他們的工作、婚姻與家庭中,有那些壓力來源。
心理的痊癒,一定始自於生理的平衡,這是為什麼當初我必須走向生理健康領域的原因。但是,由於我們不是單獨處在這個世界上,因此,我們與外界的交集,就有可能攪亂我們的平衡。這時,能指引我們的,就不只是身體的感覺,還有心理的情緒。
我們不習慣接納自己的情緒、尊重自己的情緒,讓我們與他人相處時,找不到方向。身體的感覺讓我們知道自己的生理界限在那裡,而心理的感覺,則讓我們知道自己的心理界限在那裡。身體的感覺讓我們知道自己的身體狀況,心理的感覺,則讓我們知道外界狀況。因為當初身體的設計,就是要讓我們在內外在環境中,求取最優勢的生存條件。因此,不只身體感覺源自於我們的體內神經系統,連心理情緒,也是由體內的神經系統產生的。這就是為什麼,當我們不理睬情緒、壓抑情緒、不認識情緒時,也會產生生理後果。
當這些已了解身體感覺的病患知道,原來自己身體還沒好,是因為還沒有認識心理情緒時,不管他們對情緒有多害怕,願意為健康一搏的人,就是會敞開心胸,去了解與接納情緒。當他們願意尊重自己情緒時,就必須也要求他人尊重,並學習溝通,修正他人的行為。讓原本有壓力的關係,能夠轉向,變成生活中的幸福來源。通常就在這個時候,他們的身體也不再卡住,大步向健康前進。
在生理、心理健康兩邊都走了一圈,我發現,所有的疾病,根源都是不了解、不相信自己――不了解、不相信自己的身體與心理感覺。因為不相信自己,所以會盡信他人;因為對自己沒有看法,所以會在乎別人怎麼看;因為不了解自己,所以不知道自己的需求。因為盡信他人,常把適合他人的拿來給自己用;因為在乎別人怎麼看,所以把自己最美好的部分改變;因為不知道自己的需求,所以不知道要如何自給自足,只等待別人把健康、快樂交到自己的手上。
等待,是漫長且痛苦的,我知道,因為我曾經等待過。我曾認為自己身體的感覺,是身體對我的背叛;自己心理的情緒,是自己對他人的背叛。等到自己病得不輕、人際關係毀得差不多了,才知道要珍惜自己的身體感覺和心理情緒。我知道,要認識、接納、相信自己的身體感覺和心理情緒,無法從上一代那裡習得,因為他們也沒有這方面的技能。所以,去學心理去學營養,其實是為了要自給自足,不再等待別人把健康快樂交到我的手上,而是自己學會掌握。
這本書,就是要分享我在心理、生理雙邊領域所學到的知識與技能。由於要分享的內容是跨領域的,牽扯的面向很廣,因此,要形成一個完整的理論架構,沒有我編輯張海靜的耐心陪伴,與她如鋼似鐵的邏輯能力,我要分享的內容,就都必須折中,有所取捨。但是,感謝她鬼斧神工的專業編輯能力,能讓我把所學,完整呈現。
自我上一本書出版之後,有許多朋友在我的部落格食食課課上,與我結下了美好的緣分。我眼看著大家從不確定到確定,從恐慌到淡定,從生病到痊癒,內心的喜悅,因為無法描述,而讓文字顯得無能。大家拿著從上一本書裡學到的生理知識與技能,積極主動地為自己尋求健康痊癒的勇氣,是我寫這本書時,最大的支持動力。我們常在部落格上分享失敗的痛苦與成功的眼淚,大家共同的語言,就是擁抱。這本書裡的每一個字,就是我想給那些已經認識,與還沒有認識的朋友們,最最深沈的擁抱。我期待你們每一個人,在人生的這趟旅途中,都能找到自己、了解自己、相信自己,也因此能找到屬於你們自己的健康與快樂。

大熊抱
宇凡

目次

作者序 痊癒需要的不只是食物,還有心

第一章 身心分離是現代人疾病纏身的主因
1.身和心是不可分割的整體
2.身心互相影響的關鍵在下視丘
 讓心理影響生理的HPA軸線
 反饋機制讓生理影響心理
 生理和心理分享同一個體內生態
3.心理和身體都是重回健康的指標
情緒和感覺是保護我們健康的衛兵
4.身心主導行為創造命運

第二章 調整生理環境,打造身心平衡的基礎
1.身心健康的基礎在生理
2.血糖震盪神經系統就地震
 血糖穩定大腦能量供給才穩定
 血糖不平衡破壞腺體
 酸度太高的血液會傷害神經
 血糖不平衡維生素就流失
 該怎麼做
3.營養不均衡是神經組織的殺手
 蛋白質不足神經傳導素和酵素就會不足
 缺乏油脂神經組織一定缺原料
 該怎麼做
4.水分不足神經系統運作就失靈
 人體電流傳導靠的是充足的水分
 缺水大腦神經無法排毒
 水是神經傳導素活動的媒介
 該怎麼做
5.加工食品是神經系統的毒藥
 食品添加物多是神經毒素
 加工變質的食物會破壞神經
 該怎麼做?
6.消化不順大腦就跟著當機
 胃酸不足也可能引起心理疾病
 腸道失衡與感官扭曲息息相關
 該怎麼做
7.食物過敏神經就也跟著瘋狂過敏
 食物過敏的四個階段
 該怎麼做
8.重金屬是神經的不定時炸彈
 飲食不均衡也會在體內累積重金屬
 補牙、疫苗都可能讓重金屬累積體內
 該怎麼做
9.藥物是神經症狀的掩埋場
 心理藥物會影響神經傳導素正常運作
 身體藥物常造成營養元素流失
 該怎麼做
10.跟著太陽走神經就能確保健康
 不曬太陽失眠憂鬱一起來
 太陽製造的維生素D對人體才有用
 該怎麼做

第三章 心理排毒,從接受情緒開始
1.情緒是保護自己的工具
2.肯定感覺和情緒是疾病扭轉的開始
 情緒不必管理只需接受
 美好和痛苦的情緒都各有任務
 壓抑情緒生活會失去平衡
 該怎麼做
3.積極管理行為情緒才能得到療癒
 挖掘情緒記憶從源頭讓行為不一樣
 破解自己的行為掌握自己的命運
 破解他人的行為讓生活向混亂說再見
 該怎麼做
4.運用自由意志生命可以不一樣
 重建思想等號重建自己的潛意識
 該怎麼做

第四章 調整心理環境,從心讓疾病轉向
1.疾病和健康是同一條線的左右兩端
 身心健康的最大特徵是有彈性能適應環境
2.飲食失調問題
3.性失調問題
4.情緒失調問題
5.上癮問題
6.人際關係失調問題
7.學習問題

附錄一 幫助心理症狀的保健品選擇方法
附錄二 有效健康從業人員的特質
後記

書摘/試閱

1 身和心是不可分離的整體
我在心理門診看診時,一直都有一個印象,那就是來看診的人,雖然都是因為心理有結,但是,他們生理上的症狀也不少。比如,有人與伴侶相處不合,總是傷心欲絕,這樣的病患,同樣也因為心臟病,而經歷了心臟手術。或者父母為了孩子的學習問題,傷透了腦筋,這個孩子的母親,同樣也因為偏頭痛,吃止痛藥像吃糖一樣。讓我記憶最深刻的,是一位中東太太,她有一個控制欲與依賴性都很強的母親,她形容兩人的關係時,總是說:「我再也揹不動她了,我想要過自己的生活。」這位太太的背脊,總共動了五次手術,卻依舊無法痊癒。
其實,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就會發現,生理與心理症狀同時出現,非常普遍。比如月經期間的情緒出現大波動,看什麼都不順眼,這是心理狀態,但是,月經明明就是生理過程。又比如,有人平時脾氣好得很,可是只要他一餓,不但冒汗手抖,而且這時脾氣非常大,一點小事就氣得想咬人。發脾氣是心理狀態,但餓明明就是生理反應。或者,小朋友一吃糖,就精力無窮,不但如此,心情還特別好特別亢奮,等過一會兒,血糖掉下
來了,又哭鬧不已。心情亢奮、哭鬧都是心理狀態,但是,血糖升高下降,明明就是生理機制。
這些例子,我雖很熟悉,卻從來沒有想過要深究。因為我受的是心理訓練, 我的教育要求我很本份地留守在受訓範圍內執業(scope of practice),所以當病患抱怨生理症狀時,我都是將他們的生理問題,直接轉介給醫生處理。可是,這樣看診,我總有跛腳的感覺。比如像憂鬱症的病人,幾乎個個都有睡眠問題,他們睡得不好,想要不憂鬱實在很難。後來,我因為發現自己最嚴重的憂鬱症病患,都是吃全素(vegan),在好奇心驅使下,我開始記錄病患飲食。一經對照,他們的飲食與症狀之間吻合的程度,讓我不得不正視生理與心理之間的關聯。這也難怪我以前看診時總有跛腳的感覺,因為我老是只照顧一邊,假裝另一邊不存在。
原來,生理與心理是相連的。
只是這麼一個簡單的健康哲學轉變,從「生理和心理分離」換到「生理和心理合一」,我沒弄懂的一下子都豁然開朗了。但為什麼雙邊的領域都沒有人給我們一點提示?我身體檢查時,為什麼從來沒有醫生問過我,是否有心理上的壓力?我的病患去看心理醫生時,為什麼沒有醫生檢查過他們的身體狀況,了解他們的血糖和血壓還有腸道健康?我的老師為什麼在漫長的心理教育中,從沒有跟我說過,其實我們的情緒和行為都有它生
理反應的根源?後來我才知道,這是有歷史源由的。
其實,現代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早在二千四百年前時,就已提出身和心就像生態,好似各自獨立( independent),其實卻是相互依存(interdependent)的說法。後來羅馬時期最偉大的醫生蓋倫(Galen)提出靈魂是身體之奴,確立了心理疾病源自於腦中生理結構的理論。他的理論讓希波克拉底的生態模式(ecology model)沿用了二千多年,這兩千多年生理與心理、大腦與身體都是結合在一起治療的。接著,歐洲走進了中世紀,教會壯大,宗教和迷信充斥醫學。當時認為疾病源自於有罪的行為,只有取得教會饒恕才可能痊癒。但是,人類求知的欲望無法被壓抑,所以後來文藝復興時期降臨,科學再次抬頭。科學家和哲學家開始將身體和靈魂拆離,因為唯有如此醫師才能將靈魂歸還宗教,可以不受教會的掌控研究大腦的生理運作。從此,心理專業便與生理運作分離,開始深受哲學而非醫學影響,從此大家就認為,心理問題要由人心解決,與生理無關。而我們的心理與身體相互依存的生態觀念,也開始慢慢失傳了(見圖1)。
可是,身心運作向來是合一的,它不因為被人拆解了,就不再一起運作。不管我們如何將生理與心理在課本上分離,在身體中,它們依舊是分享同一個內在環境、面對同一個外在環境,共享資源,互相影響。所以,若想了解生理與心理健康,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它們合起來觀察,給予它們同等的待遇。

2 身心互相影響的關鍵在下視丘
在身心被拆離前,古希臘的醫學很相信身體器官是深受情緒影響的。這些智者透過觀察,分別描述各個器官與情緒的關聯。如心臟主掌的是精神(spirit),諸如勇氣、誠實、熱情等情緒,都對它有很正面的影響。但是,像罪惡感、後悔等情緒便對心臟有負面的影響。愛是心臟最需要的情緒,古希臘醫學裡認為,人可能因心碎而死。他們也認為,心臟是體內最熱的器官,因此,過量的正面情緒會引起發燒。所以我們興奮過度時,常會滿臉通紅,狀似發燒。古希臘醫生稱這類情緒高亢而引起的發熱為「短暫的發燒」(ephemeral fevers)。肺部則與心理空間有最直接的關聯。所以當一個人的心理被壓抑、不被接納、不被允許有自己的思想空間時,我們會形容它像窒息一樣。但,當我們驕傲自信時,都自然而然想抬頭挺胸,胸腔擴張,讓肺部伸展。
同樣的觀察結論,不只出現在古希臘醫學中,我們中國老祖宗也發現了同樣的現象,中醫裡的七情五志就是這麼來的。中醫認為人有喜、怒、憂、思、悲、恐、驚等七情。其中怒、喜、思、憂、恐為五志,它與五臟有著密切的關聯。肝與怒相連,因此我們俗語裡會說「動肝火」,怒氣一上就會影響肝臟,會誘發高血壓、心臟病、胃潰瘍等。思與脾相連,如果大腦使用過度,就可能神經系統功能失調,消化液分泌減少、食欲不振。憂連肺,憂傷過度可能傷肺,出現乾咳、呼吸不順、聲音沙啞等症狀。中醫對於喜的觀察則與古希臘醫學不謀而合。喜連心,它使氣血流通、肌肉放鬆、恢復疲勞。但太過歡喜,則會損傷心氣,出現心悸、失眠等症狀。
這些,都是情緒影響身體機能的例子,是心能影響身的證據。但是,我們的身心在身體結構裡是如何互相影響呢?我們的感受是神經系統在掌管,神經系統是以電流溝通,但人體依刺激做出反應的器官卻不是受電流左右,它們是內分泌腺體以生理化學在掌控的。那在神經裡跑的電流訊息,是如何轉換成生理化學,影響身體各器官的呢?

讓心理影響生理的HP 軸線
所有神經系統接收到的訊息, 最後都會統整到下視丘(hypothalamus)。下視丘所處的位置很重要,因為它是連結神經系統與內分泌系統的轉接站。下視丘中有一種很特殊的細胞,叫神經內分泌細胞(neurosecretory cell),這種細胞可以將神經的電流訊息轉換成化學訊息,這個訊息再傳遞到人體內分泌的高級長官――腦垂體(pituitary)中。下視丘與腦垂體相連,而腦垂體又與全身的內分泌網絡相接,所以,神經系統就能透過下視丘這個轉接站,去影響內分泌系統,再藉由內分泌系統,掌控各器官的運作。
比如,當我們生活中遇到壓力或有危急的事情時,緊張的訊息透過電流送進下視丘,下視丘再將緊張的電流訊息轉成化學訊息,送往腦垂體。腦垂體把緊張的化學訊息往內分泌網絡送,這時,腎上腺接收到訊息,就釋出壓力荷爾蒙。壓力荷爾蒙會影響我們的血壓、心跳、血糖,讓我們的血管收縮、心跳加快。所以,當我們緊張時,常會心跳加速、血壓升高。這整條運作的軸線就是所謂的下視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線(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 HPA)(見圖2)。但人體為了在環境中有效應變,體內所有的內分泌系統,都還可以銜接在下視丘─腦垂體(hypothalamus-pituitary axis, HP)的HP 軸線上運作,所以除了上述的HPA,還有下視丘─腦垂體─甲狀腺軸線(hypothalamic-pituitary-thyroid axis, HPT),或下視丘─腦垂體─生殖腺軸線(hypothalamic-pituitary-gonadal axis, HPG)等等。

反饋機制讓生理影響心理
按照這個說法,心理影響身體只是單向行進。可是我們的身體是活的,因此它很少有直線形的設計,多數的體內設計都是循環式的。讓我們的身心能串成一個循環,心理能影響身體,身體反過來也能影響心理的關鍵,即是反饋機制(feedback loop)。反饋機制簡單說,就是A 影響B,B再把被影響的訊息反饋給A,也就是AB 之間的溝通是生生不息的。
我們以嬰兒對母乳需求及母乳產量的改變,來說明反饋機制。嬰兒吃母乳時,以吸吮刺激母親的乳頭。吸吮這個神經電流訊息進入下視丘,轉成化學訊息,進入腦垂體,腦垂體再指示內分泌系統製造更多的母乳。所以,吸吮增加,也就等於母乳增加,形成一個反饋,好應對嬰兒成長中對母乳需求的增加。這樣的反饋機制,給了人體適應內在與外在環境改變的能力。就是因為有了這個反饋機制,所以體內環境,才能循著反饋的路徑,回頭影響我們的情緒。
例如,我們肚子餓時就想發脾氣。是因為壓力荷爾蒙除了在危急、壓力大的情況下會產生,它在我們的血糖掉進谷底時,也同時會氾濫。遠古時代的生存危機,不外乎是遇到猛獸,再來就是打不到獵物,沒東西吃。
但我們現在不是沒東西吃,血糖才掉到谷底,我們現在是吃過多加工食品,讓血糖一下飆得老高,血糖飆高得快,下來得就快。這時壓力荷爾蒙就被叫出來工作,因為它能夠提升血糖1(見圖3)。
例如我們早餐吃的是一碗燕麥加水果,燕麥和水果進入體內大部分是消化成糖,這時若沒有油脂和蛋白質讓糖的分解減緩,那麼血糖就會升得很快。由於血糖上升得太快,胰臟無法判斷有多少糖進入血液,因此用來降低血糖的胰島素就會釋放過量。過量的胰島素就把血糖壓得超過平衡線往谷底掉。由於血糖掉得又急又快,所以腎上腺釋放壓力荷爾蒙時,也又急又快,量就跟著多,這樣才能適時把血糖提升起來。
壓力荷爾蒙一旦氾濫,藉由血液,路經下視丘,下視丘偵測到這個情況後,就以神經傳導素(neurotransmitter)傳遞訊息,轉成電流跟神經系統溝通。因為內分泌系統是靠荷爾蒙溝通,而神經系統則是靠著神經傳導素和電流聯繫。所以,如果這些溝通的工具是以電話比喻,那麼下視丘就兩種電話都擁有,它能夠跟兩邊通話。
待下視丘與神經系統的電話一接通,壓力荷爾蒙氾濫的訊息送去了神經系統,所有跟搏鬥逃跑相關的情緒也就會跟著氾濫――恐慌、緊張、害怕,看任何人都像猛獸,不是想打架就是想逃跑。所以,當血糖急速掉到谷底時,就會脾氣特別大。
由此我們可以看得出來,不是只有心情能影響身體;身體的內在環境,其實也會回頭影響心理。這就是為什麼我門診中長期脫水的病患,常出現憂鬱症、躁鬱症或其他情緒上的病症。且當人在像青少年、更年期、懷孕這些荷爾蒙變化很大的時期,如果內分泌系統是失調的狀態,通常都會跟著有嚴重的情緒波動。還有,外服荷爾蒙如避孕藥等,如果量沒抓好使得內分泌系統失衡,它的副作用除了生理症狀外,也包含了情緒症狀。就是因為身體內的環境會影響心理環境,所以很多憂鬱症的病患,在檢查甲狀腺機能時,也同時會發現他們的甲狀腺機能已經失調。

生理和心理分享同一個體內生態
由於體內所有的內分泌系統成員,都與腦垂體相連,因此,它們都能回到同一個地點匯整、交流。所以內分泌腺體,其實是可以互相影響的。我們拿吃跟性之間的關係做為例子。
當外在氣氛對了,透過你摸我、我碰你,性欲從神經系統,經下視丘傳到腦垂體,從腦垂體再傳到生殖器官,啟動各種體內機能去完成性交。
但是,由於所有的荷爾蒙都可以反饋至腦垂體互相交流,因此,其他的荷爾蒙也會影響性荷爾蒙。
例如當我們生活壓力很大,或是飲食不均,總是刺激腎上腺,這些情況都會讓壓力荷爾蒙氾濫。當壓力荷爾蒙升高,以反饋機制將它帶到下視丘─腦垂體軸線(HP 軸線)中,它就會跟性荷爾蒙在那裡相會(見圖5)。由於壓力荷爾蒙主掌生存,所以它最大,所有的荷爾蒙一見到它,都要讓路。壓力荷爾蒙的工作是確保生存,人在確保生存時不是搏鬥就是逃跑(fight-or-flight),哪有時間傳宗接代。所以壓力荷爾蒙與性荷爾蒙一交
鋒,性荷爾蒙一敗下陣,想要的情緒或性功能就會消失,結果就很可能是你再摸再碰,沒興趣就是沒「性」趣。
由此可見,想要的情緒,不只是受伴侶和氣氛影響,它還可以被我們生活裡的其他因素左右。這主要就是因為,內在環境透過反饋循環,分享著同一個體內生態,所以人的整個生理環境,都可以回頭影響我們的心理環境。
我們的身心不但是合一的,而且它們還是互相影響的。這個循環回饋、相互影響的機制,給了我們在面對外界時無比的彈性與適應能力。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432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