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簡單正念
商品資訊
系列名:教育教養
ISBN13:4713510943533
替代書名:Mindful Games:Sharing Mindfulness and Meditation with Children, Teens, and Families
出版社:天下文化
作者:葛凌蘭
譯者:廖建容
出版日:2023/04/25
裝訂/頁數:平裝/288頁
規格:15cm*21cm*1cm (高/寬/厚)
定價
:NT$ 400 元優惠價
:90 折 360 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最簡單的正念練習
培養:靜心力、洞察力、審視力、聚焦力、關懷力、連結力
學會:安頓自己,同理他人,關懷世界
◆孩子缺乏專注力時
→練習「拉拉鍊」,幫助呼吸吐納,全神貫注。
◆快被情緒淹沒了!
→練習「冰塊融化了」,把注意力放在當下,鎮定心神。
◆有個同學好討厭!
→練習「祝福不喜歡的人」,給出祝福時,自己也會有奇妙的改變。
◆有睡眠障礙嗎?
→練習「專屬於你的星星」,沐浴在溫暖星光下,消除壓力。
◆對生命的複雜與不確定性感到壓力時
→練習「神祕盒」,承認自己所知有限,你將如釋重負。
正念遊戲,掌握靜心訣竅,解決生活、學習難題
培養6種能力,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
靜心力――覺察當下,是靜心的開始
洞察力――不糾結小事,放眼大局
審視力――審視情緒,精準控制
聚焦力――專注當下過程,不憂慮結果
關懷力――表達真實情感,同理他人
連結力――將善意付諸行動,與人連結
◎本書特色:
1. 先向內找回專注力、平衡情緒,再向往外調整言行、發展同理心,漸進式提供家長、老師60個正念靜心遊戲。
2. 複雜又難以言傳的情緒感受、壓力反應與心智運作,孩子用聽的、用看的、用玩的就懂。
3. 有具體步驟、有重點提醒、有延伸玩法,一種遊戲,多種變化,可依不同學習目的自由變換。
4. 從找回專注力的呼吸覺察練習,到活潑動態的肢體遊戲,親子一起愈動心愈靜。
教育教養界、正念靜心圈
家長‧老師‧專家齊聲推薦
朱素珠 新竹縣竹中國小幼兒園主任
林麗玲 正念教養專家、MBPS正念親職教養系統創建者
李燕蕙 南華大學生死學系副教授
高 曼 《EQ》之父
陳德中 台灣正念工坊執行長
張世傑 正念覺察老師
黃鳳英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系助理教授、台灣正念教育與研究協會理事長
溫宗堃 台灣正念發展協會理事長
廖笙光(光光老師) 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技術長
劉 軒 知名作家
(依姓氏筆畫排序)
此書的最大特色是猶如正念百寶箱,裝滿各式各樣正念練習與活動,可以讓人信手捻來,而且每一個練習都簡單易學,對兒童心智訓練極其有用。
──溫宗堃
本書的練習不僅對孩子有益,成人也能從中得到教學相長的機會,進行自我反思,自己先培養正念後,再教給孩子。
──陳德中
書中所有正念練習都像正念呼吸一樣,很平凡卻又很不平凡。每個看似小小的練
習,都在增強孩子的心智肌肉。
──林麗玲
小孩仍屬於具體操作期,講太多的道理,不如講一些智慧的故事,和做實際的練習,更能體會正念精髓,這本書真的做到這個重點。
──張世傑
正如原文書名「正念遊戲」,本書以充滿藝術創造力與遊戲的方式帶領正念練習,透過聚焦力、靜心力、洞察力、審視力、關懷力與連結力等六種生活能力,可培育孩子的獨立自主性、慈悲智慧與創造力,值得所有家長老師帶孩子一起練習。
──李燕蕙
繁忙時才更要靜心。唯有先能「察覺」自己的內在感受,才能學會如何「同理」與「感恩」。就讓我們運用書中的小技巧,引導孩子先認識自己吧!
──廖笙光(光光老師),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技術長
「正念」核心概念就是「專注於當下」和「自我覺察」。透過練習正念,你可以幫助自己過上更快樂、更自在的人生。但就像騎單車、學畫畫一樣,正念思考是一項需要學習的技能。最好的消息是,這些技巧連孩子都能練得起來,而且愈早開始愈好。這本書,將是我們最有力的工具書。讓我們一起把正念變成一種全家實行的生活態度吧!
──劉軒,知名作家
透過精采、好玩且引人入勝的方式,將正念注入孩子的日常生活中。
──高曼,《EQ》作者
葛凌蘭提供一套有效的工具,運用有科學根據的方法,促進兒童與青少年的大腦與人際關係的發展,藉此強化他們的心智。
──席格博士,《不是孩子不乖,是父母不懂》、《青春,一場腦內風暴》作者
對於周遭有小孩的人(也就是世上每個人)來說,本書提供了非常寶貴的參考資源。我個人極力推薦。
──葛斯汀,「內觀靜心協會」共同創辦人、《正念:覺醒的實用指引》作者
葛凌蘭結合自身對正念靜心練習的了解,以及對兒童發展與研究的廣泛認識,發展出書中的團體活動與遊戲,不但容易理解、能與孩子產生高度連結,也極富同理心、寬容心,而且又好玩。雖是寫給一般成人的教養書,但同樣適用於每一位想豐富身心的讀者。
──薩爾茲堡,「內觀靜心協會」共同創辦人、《靜心冥想的練習》作者
葛凌蘭以罕見的天分,捕捉到正念的精髓。
──普迪科姆,正念專注力專家、腦內空間創辦人
書中新穎的基礎練習,可幫父母師長教養出更好的孩子,以及找到最好的自己。
──舒亞.達斯喇嘛,當代禪修大師、《喚醒內在的佛陀》作者
培養:靜心力、洞察力、審視力、聚焦力、關懷力、連結力
學會:安頓自己,同理他人,關懷世界
◆孩子缺乏專注力時
→練習「拉拉鍊」,幫助呼吸吐納,全神貫注。
◆快被情緒淹沒了!
→練習「冰塊融化了」,把注意力放在當下,鎮定心神。
◆有個同學好討厭!
→練習「祝福不喜歡的人」,給出祝福時,自己也會有奇妙的改變。
◆有睡眠障礙嗎?
→練習「專屬於你的星星」,沐浴在溫暖星光下,消除壓力。
◆對生命的複雜與不確定性感到壓力時
→練習「神祕盒」,承認自己所知有限,你將如釋重負。
正念遊戲,掌握靜心訣竅,解決生活、學習難題
培養6種能力,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
靜心力――覺察當下,是靜心的開始
洞察力――不糾結小事,放眼大局
審視力――審視情緒,精準控制
聚焦力――專注當下過程,不憂慮結果
關懷力――表達真實情感,同理他人
連結力――將善意付諸行動,與人連結
◎本書特色:
1. 先向內找回專注力、平衡情緒,再向往外調整言行、發展同理心,漸進式提供家長、老師60個正念靜心遊戲。
2. 複雜又難以言傳的情緒感受、壓力反應與心智運作,孩子用聽的、用看的、用玩的就懂。
3. 有具體步驟、有重點提醒、有延伸玩法,一種遊戲,多種變化,可依不同學習目的自由變換。
4. 從找回專注力的呼吸覺察練習,到活潑動態的肢體遊戲,親子一起愈動心愈靜。
教育教養界、正念靜心圈
家長‧老師‧專家齊聲推薦
朱素珠 新竹縣竹中國小幼兒園主任
林麗玲 正念教養專家、MBPS正念親職教養系統創建者
李燕蕙 南華大學生死學系副教授
高 曼 《EQ》之父
陳德中 台灣正念工坊執行長
張世傑 正念覺察老師
黃鳳英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系助理教授、台灣正念教育與研究協會理事長
溫宗堃 台灣正念發展協會理事長
廖笙光(光光老師) 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技術長
劉 軒 知名作家
(依姓氏筆畫排序)
此書的最大特色是猶如正念百寶箱,裝滿各式各樣正念練習與活動,可以讓人信手捻來,而且每一個練習都簡單易學,對兒童心智訓練極其有用。
──溫宗堃
本書的練習不僅對孩子有益,成人也能從中得到教學相長的機會,進行自我反思,自己先培養正念後,再教給孩子。
──陳德中
書中所有正念練習都像正念呼吸一樣,很平凡卻又很不平凡。每個看似小小的練
習,都在增強孩子的心智肌肉。
──林麗玲
小孩仍屬於具體操作期,講太多的道理,不如講一些智慧的故事,和做實際的練習,更能體會正念精髓,這本書真的做到這個重點。
──張世傑
正如原文書名「正念遊戲」,本書以充滿藝術創造力與遊戲的方式帶領正念練習,透過聚焦力、靜心力、洞察力、審視力、關懷力與連結力等六種生活能力,可培育孩子的獨立自主性、慈悲智慧與創造力,值得所有家長老師帶孩子一起練習。
──李燕蕙
繁忙時才更要靜心。唯有先能「察覺」自己的內在感受,才能學會如何「同理」與「感恩」。就讓我們運用書中的小技巧,引導孩子先認識自己吧!
──廖笙光(光光老師),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技術長
「正念」核心概念就是「專注於當下」和「自我覺察」。透過練習正念,你可以幫助自己過上更快樂、更自在的人生。但就像騎單車、學畫畫一樣,正念思考是一項需要學習的技能。最好的消息是,這些技巧連孩子都能練得起來,而且愈早開始愈好。這本書,將是我們最有力的工具書。讓我們一起把正念變成一種全家實行的生活態度吧!
──劉軒,知名作家
透過精采、好玩且引人入勝的方式,將正念注入孩子的日常生活中。
──高曼,《EQ》作者
葛凌蘭提供一套有效的工具,運用有科學根據的方法,促進兒童與青少年的大腦與人際關係的發展,藉此強化他們的心智。
──席格博士,《不是孩子不乖,是父母不懂》、《青春,一場腦內風暴》作者
對於周遭有小孩的人(也就是世上每個人)來說,本書提供了非常寶貴的參考資源。我個人極力推薦。
──葛斯汀,「內觀靜心協會」共同創辦人、《正念:覺醒的實用指引》作者
葛凌蘭結合自身對正念靜心練習的了解,以及對兒童發展與研究的廣泛認識,發展出書中的團體活動與遊戲,不但容易理解、能與孩子產生高度連結,也極富同理心、寬容心,而且又好玩。雖是寫給一般成人的教養書,但同樣適用於每一位想豐富身心的讀者。
──薩爾茲堡,「內觀靜心協會」共同創辦人、《靜心冥想的練習》作者
葛凌蘭以罕見的天分,捕捉到正念的精髓。
──普迪科姆,正念專注力專家、腦內空間創辦人
書中新穎的基礎練習,可幫父母師長教養出更好的孩子,以及找到最好的自己。
──舒亞.達斯喇嘛,當代禪修大師、《喚醒內在的佛陀》作者
作者簡介
葛凌蘭(Susan Kaiser Greenland)
「內在小孩基金會」(Inner Kids Foundation)共同創辦人,主持的「內在小孩」正念覺知課程,結合傳統靜心修習與正念技巧,調整為兒童適用的內容,為美國最早應用在教育界的正念課程之一。
曾任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瑪妥兒童醫院(UCLA Mattel Children's Hospital)小兒疼痛門診醫療團隊成員,正念覺知研究中心(UCLA Mindful Awareness Research Center)研究計畫共同主持人,專研正念、專注力對教育的影響。
文章散見於《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芝加哥論壇報》、《華盛頓郵報》、《今日美國》。
個人網站:https://www.susankaisergreenland.com/
「內在小孩基金會」(Inner Kids Foundation)共同創辦人,主持的「內在小孩」正念覺知課程,結合傳統靜心修習與正念技巧,調整為兒童適用的內容,為美國最早應用在教育界的正念課程之一。
曾任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瑪妥兒童醫院(UCLA Mattel Children's Hospital)小兒疼痛門診醫療團隊成員,正念覺知研究中心(UCLA Mindful Awareness Research Center)研究計畫共同主持人,專研正念、專注力對教育的影響。
文章散見於《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芝加哥論壇報》、《華盛頓郵報》、《今日美國》。
個人網站:https://www.susankaisergreenland.com/
序
【推薦序】
靜下來,看更清楚,更懂愛
溫宗堃 台灣正念發展協會理事長
小時候我們常聽老師在課堂上說「注意、注意」、「安靜、專心」。老師總希望學生在上課時能夠安靜、專注聽課。然而,回憶起來,我們從小到大似乎未曾學過「如何注意」、「如何安靜」。彷彿安靜、專心的能力,不需要人教,每個人天生都會。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遺憾的是,關於讓心安靜、專注的教學,當代的學校教育實在缺席了很久。
本書作者多年來從事兒童正念訓練,巧妙運用遊戲與活動,引導兒童開展心智的多重能力。此書的最大特色是猶如正念百寶箱,裝滿各式各樣正念練習與活動,可以讓人信手捻來,而且每一個練習都簡單易學,對兒童心智訓練極其有用。舉例而言,「身體搖擺」練習幫助小孩子轉移注意力,不陷入憂鬱的思緒。「神祕盒」練習讓兒童對人事物保持好奇探索的態度。「三件好事」練習,讓兒童學習在失望時,記得曾經的美好,不至絕望。如同作者所說,書中也有不少練習,即使大人做起來也會覺得有趣而印象深刻。我個人很喜歡也用來與大人分享的練習,包括「說哈囉」(學習與人連結)、「冰塊融化了」(學習與困難經驗共處)和「檸檬咬一口」(探索心對身的影響)。
正念靜心訓練是我們的教育失落已久的一角,相信善用這本書,可以幫助兒童、學生乃至大人找回自己身而為人的內在寶藏。
有正念父母的孩子真幸運
陳德中 台灣正念工坊執行長
幾個月前我在天母的台北美國學校演講,對象為學生家長,主題就是正念。會後
家長都覺得正念對他們自己十分有用,幾位旁聽的美籍老師,也與我分享正念在美國教育場域的應用,以及他們在班上實施後對孩子們的助益。
當時我就想,若有更多相關正念教養書籍,讓台灣的老師與家長們也能學習參考,那該有多好!如今非常開心《孩子的簡單正念》中譯本即將出版,相信對台灣的家長、老師、以及孩子,都是一大福音。
根據研究,即使是已發育成熟的成年人,正念靜心訓練也會對其大腦的重要部位,產生正向影響,更何況是神經系統和大腦都還在發展的孩子。若您正在閱讀此書,只要看完後將書中練習應用在孩子身上,那您的孩子或學生真是太幸運了。
簡單卻又不簡單
林麗玲 正念教養專家、兒少專業工作者、MBPS正念親職教養系統創建者
本書作者認為正念是有系統的培養一套生活技能,透過靜觀(靜心)這種方法
來鍛鍊心智,培養穩定、可靈活調控的注意力;探究內心與周遭發生的事;增進對自己、他人與世界的洞察;強化正向特質,如專注力、情緒平衡與慈悲心。
愈來愈多科學證據表明,正念對於青少年、學齡兒童,甚至幼兒園的孩子,都相當有價值。我在正念兒少臨床工作與研究過程中,也證實正念確實能夠提昇孩子的注意力和覺察力,這種正念覺察是在有意識的、此時此刻的、不帶評斷的專注過程中產生,是學習任何知識的基礎,同時也會培育慈愛、同理心等利社會行為。
其實孩子天生就是處在正念中,幾乎時刻活在當下,而不是那麼關注過去和未來。我們要做的,就是不要扼殺這種與生俱來的開放性和關注當下的能力。
玩出正念智慧
張世傑 正念覺察老師、實驗教育「博覺乃察學苑」創辦人
這本書用了很多有趣的故事,將正念的精神娓娓道來,讓讀者很容易從故事裡明白正念的活在當下、不評價、開放、接納、不求完美、平衡、自由的人生態度等特質,還有不少專家對正念覺察的研究新知。書中還介紹好多小朋友喜歡的繪本,最重要的是用不同的遊戲來培養小孩的聚焦力、靜心力、洞察力、審視力、關懷力、連結力,並有詳細引導說明,兼具了可讀性和實用性,絕對一本值得家長和教師收藏、研讀和實作的好書。
對長期推廣正念覺察的老師而言,也有不少啟發,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拉拉鏈、吹蠟燭、時鐘滴答搖擺、蝴蝶身體掃瞄、神祕盒、傳送能量脈衝、有關感恩的練習等,讚嘆作者的創意發想力,看著書中豐富的教材和有趣的內容,心中有股莫名的喜悅,不知不覺就看完了,然後再看一次記下重點,馬上應用在我正帶領的正念親子工作坊活動中,這是正念老師良性的交流互長。如果本身在學正念的家長或老師,不知道如何將正念應用在小孩身上,那麼這本書會是最棒的教學手冊。
【前言】
正念呼吸
我第一次嘗試靜心冥想,是和我先生與一群陌生人在紐約市禪修中心一起練習的。當時我盤腿坐在軟墊上,盯著白色的牆看,幾分鐘之後,種種思緒排山倒海襲來,我忍不住衝出禪堂,彷彿頭髮著火一般。回顧這段過往,我明白當時的自己為何坐不住。那段時間恰好是我們全家人最艱難的時期,要我長時間檢視內心世界,簡直太嚇人、太痛苦了。過了一段時間,促使我想修習靜心的煩心事已獲緩解後,我才再度嘗試。
可惜的是,我認識的一位母親一開始被嚇跑後,就再也沒有重拾靜心了。她之所以想嘗試靜心,就是為了度過生命中的難關,但不論採用哪種方法,也不論多麼努力,她靜心時始終達不到平靜、放鬆或平和的心境,只覺得焦躁不安、情緒激動。我聽過許多類似故事,許多人放棄靜心,是因為靜心的體驗充滿挫折。
剛接觸靜心時,許多孩子認為靜心很容易,而大多數家長則認為靜心很困難。一位事業有成的中年父親,告訴我他的靜心經驗,當心思忙著打轉時,他會陷入分析問題的迴圈;當不思考時,他就會覺得無聊,腦袋放空。不論哪種情況,這個滿懷期待的靜心新鮮人都覺得自己是在浪費時間。當他一邊靜心、一邊思考時,總覺得坐在書桌前還比較有效率;而當他一邊靜心、一邊放空時,覺得還不如到後院的躺椅上去做白日夢。
愈急於解決問題, 愈難放下
上述因被強烈情緒淹沒而放棄靜心的母親,以及迷失在思考或放空裡而放棄靜心的父親,只是許多類似例子之一。許多人曾告訴我,他們之所以被靜心吸引,是因為想解決生活中的某個問題,就和我幾十年前的心態一樣。然而,當我發現靜心與自我改進的概念恰好相反時,大感驚訝。不再追求完美,與朋友、家人和同事相處時用心陪伴他們,對我來說簡直是大開眼界的觀念,而我也稍微窺見何謂心理上的自由。
丘卓是最早在美國教授藏傳佛教的導師之一,她在《不逃避的智慧》寫道,「當人們開始練習靜心時,往往覺得自己的情況多多少少會改善,這其實是對自己本質的某種侵犯,就好像在說,『如果我開始慢跑,我就會變得更好。』」丘卓還說,「靜心的目的並不是要把原本的自己丟掉,成為更好的自己,而是要接納自己的本來面貌。」要成為自己的好朋友,要先放下自我改進的觀點,接納發生在內心與周遭的一切。
當我們能夠坦然接受,令人痛苦的強烈感覺(例如焦躁不安、恐懼、憤怒與悲傷)偶爾會出現,就能以平常心看待不舒服的感覺,並明白自己有能力承受。對孩子來說,觀點轉換的過程可能像是:「要安靜坐著真的好難,不過沒關係,每個人偶爾都會有這種感覺。我可以做一次呼吸練習,傾聽周遭的聲音,而且想知道自己會有什麼感覺,以及這些感覺的變化。這樣就好。」
許多靜修訓練都從正念呼吸開始,甚至只教正念呼吸。方法極為簡單但深刻,而且有時不容易做到,孩子要試著放鬆自己,聚焦於一吸一吐時的身體感受,不刻意改變呼吸的速度或深度,讓身體自然呼吸。
對孩童與青少年而言,覺察與接納自己內心的想法、感覺與感官覺知,以及外在環境中的噪音、動靜與干擾,過程有點像這樣:
明天要交期末報告;我一定來不及寫完。好吧,這只是個念頭。我現在吸一口氣,然後吐氣。朋友的生日派對竟然沒有邀請我參加,氣死我了。沒關係,這也只是個念頭而已。吸氣,吐氣。走廊上那麼吵,我根本沒辦法靜心。念頭。沒關係。現在吸一口氣,然後吐氣。我的鼻子好癢。那只是個感官感覺,我要把腦袋裡出現的所有東西都貼上「念頭」的標籤。吸,吐,吸,吐。我的思緒開始慢下來了。可惡,念頭又出現了! 吸,吐,吸,吐。我真不敢相信! 我已經不再想著呼吸了! 啊,我又在想了。好吧,貼上「念頭」的標籤。現在吸一口氣,然後吐氣。
在下一個練習中,請年幼的孩子放一個填充動物玩偶在小肚子上,用上下起伏的呼吸動作,假裝搖玩偶入睡。
◎「玩偶搖籃曲」練習
用肚子的起伏動作,假裝搖填充玩偶入睡,以此放鬆身體,讓心靜下來。吸氣時,玩偶的位置會上升,吐氣時,玩偶的位置會下沉。
生活能力:聚焦力
適合年齡:年幼的孩子
練習步驟:
1.躺在地上,兩腿伸直,雙手放在身體兩側。想閉上眼睛也可以。帶領者把填充玩偶放在孩子的肚子上。
2.感受頭碰觸地板的感覺。感受你的肩膀、上背部、手臂、手掌、下背部、兩條腿和兩隻腳的感覺。你可以拍拍肚子上的玩偶,留意自己有什麼感覺。
3.留意吸氣和吐氣的感覺,用呼吸的動作,感受玩偶上下起伏。身體有什麼感覺?腦袋有在想事情嗎?進入下一個步驟前,先等待一至三分鐘。
4.如果很難讓心思停留在呼吸上,每當玩偶上升時,在心裡說「上」,每當玩偶向下沉時,在心裡說「下」。
靜下來,看更清楚,更懂愛
溫宗堃 台灣正念發展協會理事長
小時候我們常聽老師在課堂上說「注意、注意」、「安靜、專心」。老師總希望學生在上課時能夠安靜、專注聽課。然而,回憶起來,我們從小到大似乎未曾學過「如何注意」、「如何安靜」。彷彿安靜、專心的能力,不需要人教,每個人天生都會。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遺憾的是,關於讓心安靜、專注的教學,當代的學校教育實在缺席了很久。
本書作者多年來從事兒童正念訓練,巧妙運用遊戲與活動,引導兒童開展心智的多重能力。此書的最大特色是猶如正念百寶箱,裝滿各式各樣正念練習與活動,可以讓人信手捻來,而且每一個練習都簡單易學,對兒童心智訓練極其有用。舉例而言,「身體搖擺」練習幫助小孩子轉移注意力,不陷入憂鬱的思緒。「神祕盒」練習讓兒童對人事物保持好奇探索的態度。「三件好事」練習,讓兒童學習在失望時,記得曾經的美好,不至絕望。如同作者所說,書中也有不少練習,即使大人做起來也會覺得有趣而印象深刻。我個人很喜歡也用來與大人分享的練習,包括「說哈囉」(學習與人連結)、「冰塊融化了」(學習與困難經驗共處)和「檸檬咬一口」(探索心對身的影響)。
正念靜心訓練是我們的教育失落已久的一角,相信善用這本書,可以幫助兒童、學生乃至大人找回自己身而為人的內在寶藏。
有正念父母的孩子真幸運
陳德中 台灣正念工坊執行長
幾個月前我在天母的台北美國學校演講,對象為學生家長,主題就是正念。會後
家長都覺得正念對他們自己十分有用,幾位旁聽的美籍老師,也與我分享正念在美國教育場域的應用,以及他們在班上實施後對孩子們的助益。
當時我就想,若有更多相關正念教養書籍,讓台灣的老師與家長們也能學習參考,那該有多好!如今非常開心《孩子的簡單正念》中譯本即將出版,相信對台灣的家長、老師、以及孩子,都是一大福音。
根據研究,即使是已發育成熟的成年人,正念靜心訓練也會對其大腦的重要部位,產生正向影響,更何況是神經系統和大腦都還在發展的孩子。若您正在閱讀此書,只要看完後將書中練習應用在孩子身上,那您的孩子或學生真是太幸運了。
簡單卻又不簡單
林麗玲 正念教養專家、兒少專業工作者、MBPS正念親職教養系統創建者
本書作者認為正念是有系統的培養一套生活技能,透過靜觀(靜心)這種方法
來鍛鍊心智,培養穩定、可靈活調控的注意力;探究內心與周遭發生的事;增進對自己、他人與世界的洞察;強化正向特質,如專注力、情緒平衡與慈悲心。
愈來愈多科學證據表明,正念對於青少年、學齡兒童,甚至幼兒園的孩子,都相當有價值。我在正念兒少臨床工作與研究過程中,也證實正念確實能夠提昇孩子的注意力和覺察力,這種正念覺察是在有意識的、此時此刻的、不帶評斷的專注過程中產生,是學習任何知識的基礎,同時也會培育慈愛、同理心等利社會行為。
其實孩子天生就是處在正念中,幾乎時刻活在當下,而不是那麼關注過去和未來。我們要做的,就是不要扼殺這種與生俱來的開放性和關注當下的能力。
玩出正念智慧
張世傑 正念覺察老師、實驗教育「博覺乃察學苑」創辦人
這本書用了很多有趣的故事,將正念的精神娓娓道來,讓讀者很容易從故事裡明白正念的活在當下、不評價、開放、接納、不求完美、平衡、自由的人生態度等特質,還有不少專家對正念覺察的研究新知。書中還介紹好多小朋友喜歡的繪本,最重要的是用不同的遊戲來培養小孩的聚焦力、靜心力、洞察力、審視力、關懷力、連結力,並有詳細引導說明,兼具了可讀性和實用性,絕對一本值得家長和教師收藏、研讀和實作的好書。
對長期推廣正念覺察的老師而言,也有不少啟發,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拉拉鏈、吹蠟燭、時鐘滴答搖擺、蝴蝶身體掃瞄、神祕盒、傳送能量脈衝、有關感恩的練習等,讚嘆作者的創意發想力,看著書中豐富的教材和有趣的內容,心中有股莫名的喜悅,不知不覺就看完了,然後再看一次記下重點,馬上應用在我正帶領的正念親子工作坊活動中,這是正念老師良性的交流互長。如果本身在學正念的家長或老師,不知道如何將正念應用在小孩身上,那麼這本書會是最棒的教學手冊。
【前言】
正念呼吸
我第一次嘗試靜心冥想,是和我先生與一群陌生人在紐約市禪修中心一起練習的。當時我盤腿坐在軟墊上,盯著白色的牆看,幾分鐘之後,種種思緒排山倒海襲來,我忍不住衝出禪堂,彷彿頭髮著火一般。回顧這段過往,我明白當時的自己為何坐不住。那段時間恰好是我們全家人最艱難的時期,要我長時間檢視內心世界,簡直太嚇人、太痛苦了。過了一段時間,促使我想修習靜心的煩心事已獲緩解後,我才再度嘗試。
可惜的是,我認識的一位母親一開始被嚇跑後,就再也沒有重拾靜心了。她之所以想嘗試靜心,就是為了度過生命中的難關,但不論採用哪種方法,也不論多麼努力,她靜心時始終達不到平靜、放鬆或平和的心境,只覺得焦躁不安、情緒激動。我聽過許多類似故事,許多人放棄靜心,是因為靜心的體驗充滿挫折。
剛接觸靜心時,許多孩子認為靜心很容易,而大多數家長則認為靜心很困難。一位事業有成的中年父親,告訴我他的靜心經驗,當心思忙著打轉時,他會陷入分析問題的迴圈;當不思考時,他就會覺得無聊,腦袋放空。不論哪種情況,這個滿懷期待的靜心新鮮人都覺得自己是在浪費時間。當他一邊靜心、一邊思考時,總覺得坐在書桌前還比較有效率;而當他一邊靜心、一邊放空時,覺得還不如到後院的躺椅上去做白日夢。
愈急於解決問題, 愈難放下
上述因被強烈情緒淹沒而放棄靜心的母親,以及迷失在思考或放空裡而放棄靜心的父親,只是許多類似例子之一。許多人曾告訴我,他們之所以被靜心吸引,是因為想解決生活中的某個問題,就和我幾十年前的心態一樣。然而,當我發現靜心與自我改進的概念恰好相反時,大感驚訝。不再追求完美,與朋友、家人和同事相處時用心陪伴他們,對我來說簡直是大開眼界的觀念,而我也稍微窺見何謂心理上的自由。
丘卓是最早在美國教授藏傳佛教的導師之一,她在《不逃避的智慧》寫道,「當人們開始練習靜心時,往往覺得自己的情況多多少少會改善,這其實是對自己本質的某種侵犯,就好像在說,『如果我開始慢跑,我就會變得更好。』」丘卓還說,「靜心的目的並不是要把原本的自己丟掉,成為更好的自己,而是要接納自己的本來面貌。」要成為自己的好朋友,要先放下自我改進的觀點,接納發生在內心與周遭的一切。
當我們能夠坦然接受,令人痛苦的強烈感覺(例如焦躁不安、恐懼、憤怒與悲傷)偶爾會出現,就能以平常心看待不舒服的感覺,並明白自己有能力承受。對孩子來說,觀點轉換的過程可能像是:「要安靜坐著真的好難,不過沒關係,每個人偶爾都會有這種感覺。我可以做一次呼吸練習,傾聽周遭的聲音,而且想知道自己會有什麼感覺,以及這些感覺的變化。這樣就好。」
許多靜修訓練都從正念呼吸開始,甚至只教正念呼吸。方法極為簡單但深刻,而且有時不容易做到,孩子要試著放鬆自己,聚焦於一吸一吐時的身體感受,不刻意改變呼吸的速度或深度,讓身體自然呼吸。
對孩童與青少年而言,覺察與接納自己內心的想法、感覺與感官覺知,以及外在環境中的噪音、動靜與干擾,過程有點像這樣:
明天要交期末報告;我一定來不及寫完。好吧,這只是個念頭。我現在吸一口氣,然後吐氣。朋友的生日派對竟然沒有邀請我參加,氣死我了。沒關係,這也只是個念頭而已。吸氣,吐氣。走廊上那麼吵,我根本沒辦法靜心。念頭。沒關係。現在吸一口氣,然後吐氣。我的鼻子好癢。那只是個感官感覺,我要把腦袋裡出現的所有東西都貼上「念頭」的標籤。吸,吐,吸,吐。我的思緒開始慢下來了。可惡,念頭又出現了! 吸,吐,吸,吐。我真不敢相信! 我已經不再想著呼吸了! 啊,我又在想了。好吧,貼上「念頭」的標籤。現在吸一口氣,然後吐氣。
在下一個練習中,請年幼的孩子放一個填充動物玩偶在小肚子上,用上下起伏的呼吸動作,假裝搖玩偶入睡。
◎「玩偶搖籃曲」練習
用肚子的起伏動作,假裝搖填充玩偶入睡,以此放鬆身體,讓心靜下來。吸氣時,玩偶的位置會上升,吐氣時,玩偶的位置會下沉。
生活能力:聚焦力
適合年齡:年幼的孩子
練習步驟:
1.躺在地上,兩腿伸直,雙手放在身體兩側。想閉上眼睛也可以。帶領者把填充玩偶放在孩子的肚子上。
2.感受頭碰觸地板的感覺。感受你的肩膀、上背部、手臂、手掌、下背部、兩條腿和兩隻腳的感覺。你可以拍拍肚子上的玩偶,留意自己有什麼感覺。
3.留意吸氣和吐氣的感覺,用呼吸的動作,感受玩偶上下起伏。身體有什麼感覺?腦袋有在想事情嗎?進入下一個步驟前,先等待一至三分鐘。
4.如果很難讓心思停留在呼吸上,每當玩偶上升時,在心裡說「上」,每當玩偶向下沉時,在心裡說「下」。
目次
目 錄
推薦序1 靜下來,看更清楚,更懂愛 溫宗堃
推薦序2 有正念父母的孩子真幸運 陳德中
推薦序3 簡單卻又不簡單 林麗玲
推薦序4 玩出正念智慧 張世傑
各界讚譽
自序 由內而外轉化孩子
第一部 靜心力
第一章.有意識的呼吸
第二章.為注意力鎖定新目標
第二部 洞察力 & 審視力
第三章.保持開放的心
第四章.懂得感恩
第五章.你「正在」做什麼?
第三部 聚焦力
第六章.正念呼吸
第七章.聚焦式注意力
第八章.平靜的心
第九章.拋開思緒
第四部 關懷力
第十章.這樣做對我有幫助嗎?
第十一章.廣泛式注意力
第五部 連結力
第十二章.追求真實,而非表象
第十三章.真正的自由
後記
謝辭
附錄一:遊戲附圖
附錄二:主題表
附錄三:遊戲索引
推薦序1 靜下來,看更清楚,更懂愛 溫宗堃
推薦序2 有正念父母的孩子真幸運 陳德中
推薦序3 簡單卻又不簡單 林麗玲
推薦序4 玩出正念智慧 張世傑
各界讚譽
自序 由內而外轉化孩子
第一部 靜心力
第一章.有意識的呼吸
第二章.為注意力鎖定新目標
第二部 洞察力 & 審視力
第三章.保持開放的心
第四章.懂得感恩
第五章.你「正在」做什麼?
第三部 聚焦力
第六章.正念呼吸
第七章.聚焦式注意力
第八章.平靜的心
第九章.拋開思緒
第四部 關懷力
第十章.這樣做對我有幫助嗎?
第十一章.廣泛式注意力
第五部 連結力
第十二章.追求真實,而非表象
第十三章.真正的自由
後記
謝辭
附錄一:遊戲附圖
附錄二:主題表
附錄三:遊戲索引
書摘/試閱
【內文試閱】
聚焦式注意力
我們時常提醒孩子「要注意喔」,卻不解釋是什麼意思,或是教導他們該怎麼做。為何如此?因為大人通常不懂注意力的運作方式,即使知道什麼是注意力,也不曾刻意鍛鍊,正念靜心恰好可以彌補這點。
只要你稍微練過,就會知道靜心可以培養兩種非常有用的注意力:第一種注意力比較聚焦,可以幫助我們專心、管理干擾,並立刻切換到客觀的觀點;另一種注意力比較開放與包容,是啟發玩心、創造力與調節情緒的源頭。
我借用奧蘭茲基《正念臨床手冊》的觀點,將兩種運用注意力的方法稱為「聚焦式注意力」與「廣泛式注意力」。
聚焦式注意力就像一道清晰、穩定且集中的光束,能把某個對象照亮。在靜修圈,這個對象被稱作「定位點」。讓孩子聚焦於某個定點,排除其他一切的遊戲,就叫「定位遊戲」。定位點可以是一樣東西(一朵花)或是一堆東西(一束花)。
廣泛式注意力就如廣泛、具包容性的光源,照亮並體驗大範圍的變化。運用廣泛式注意力的遊戲就叫「覺察遊戲」。本章先探討定位遊戲,並在第十一章接續探討覺察遊戲。
聚焦式注意力使孩子保持警醒、不分心且聚焦。不過,當孩子運用廣泛式注意力時,同樣會保持警醒、不分心且聚焦,因此兩種注意力並非截然不同,只是為了方便解釋才如此區別。邱陽創巴仁波切是最早把藏傳佛教觀念翻譯成世俗語言,並帶到西方弘法的先驅。他指出聚焦式注意力(不分心、警醒且聚焦的注意力),占了廣泛式注意力的25%。因此,若沒有聚焦式注意力,就沒有廣泛式注意力。
這兩種注意力的運作,由名為「執行功能」的互聯神經網絡負責調節,能「由上而下」管控目標導向的行為。換句話說,資訊的處理由大腦開始,相對於「由下而上」的處理方式,也就是資訊的處理從身體感官開始。鍛鍊聚焦力,可使調節執行功能的神經網絡變得愈來愈強大。如同舉重可強化身體肌肉,心智練習也可以使新的神經路徑增生,同時強化既有的神經路徑。這正是科學家所謂的「神經可塑性」。
神經可塑性指的是,大腦的神經元與神經網絡,具有因應經驗發生變化的能力。神經學家經常這麼描述神經可塑性:「神經元一齊開火,一齊串連」;換句話說,孩子愈常使用某條神經網絡,神經可塑性的效果就愈顯著。
執行功能與孩子的學業、社交和情緒表現高度相關,也主管孩子經常使用的核心能力,例如記住資訊、自我調整情緒、留意與轉移注意力。當孩子在玩看似簡單的遊戲,例如「紅綠燈」、「頭兒肩膀膝腳趾」與「老師說」,需要集中注意力、記住規則,並展現控制能力,其實就是在發展核心的執行能力。
要孩子長時間安靜坐著,其實有點強人所難,因此,讓孩子有機會伸展、搖擺或做出一致動作的遊戲是非常重要的,以好玩的方式,有效幫助孩子注意到身心之間的連結。
讓孩子與別人做出同樣動作的遊戲式覺知活動,可以幫助孩子界定自己的身體界線;例如,在有些遊戲中,年幼的孩子可以和別人或某個東西靠得很近,但不會碰觸到對方。年紀較大的孩子與青少年在長時間靜心之前,先做一些動態遊戲也很有幫助,可以讓他們靜下心來。以正念為基礎的動態活動,不只能讓孩子伸展與動一動身體,還能幫助孩子發展自我調整力,讓難以平靜下來的人有機會順利靜下心來,同時讓每個人有機會釋放多餘能量。
帶領孩子學習樹懶的緩慢動作,以發展聚焦力。運用艾瑞‧卡爾(Eric Carle)的繪本《好慢、好慢、好慢的樹懶》("Slowly, Slowly, Slowly,”Said the Sloth)來練習,可增添不少樂趣。不使用繪本也沒關係,可以直接請孩子在緩慢移動一隻手臂或一條腿時,聚焦於身體感覺的變化。
◎「好慢,好慢,像樹懶一樣」練習
一邊做慢動作,一邊留意身體的感覺,以此練習聚焦力。
生活能力:聚焦力
適合年齡:所有年齡
練習步驟:
1.大家一起試著用很慢的速度做動作(帶領者先示範用慢動作舉起手臂,同時告訴孩子肩膀、背部與頸部有什麼感覺)。
2.準備好了嗎?確定四周有足夠的活動空間,不會撞到任何人或東西。
3.先很慢的抬起一條腿。腿在動時,留意全身的感覺,不只是腿部的感覺。
4.慢慢把腿放下。接著趴在地上,用慢動作把兩隻手放在地板上。保持這個動作,留意身體的感覺有沒有變化。
5.慢慢站起來,用慢動作左右轉動你的頭。轉頭時,留意脖子有什麼感覺。身體其他部位也有感覺嗎?把眼睛閉上,身體有什麼感覺?
孩子與父母剛開始練習靜心時,通常會先接觸正念呼吸,以呼吸的感官覺知做為定位點。有些人覺得聚焦於呼吸很容易,有些人覺得很難。有時候,原本喜歡用呼吸做為定位點的人,會對此感到厭煩,或是發現不再管用了。以上反應都很正常,因此,多嘗試幾種注意力定位點非常重要。
動作、感官覺知、聲音、圖像和語言,都是非常容易取得的定位點,有助於培養聚焦力。另一個常用的定位技巧是輕鬆凝視某個對象。我一開始教我兒子練習正念時,我們會坐在軟墊上,看著一隻黃色小鴨。當他看膩了,就把黃色小鴨換成鮮綠色的塑膠青蛙。當他長大一點時,就改成凝視一顆平滑的石頭。
聚焦式注意力
我們時常提醒孩子「要注意喔」,卻不解釋是什麼意思,或是教導他們該怎麼做。為何如此?因為大人通常不懂注意力的運作方式,即使知道什麼是注意力,也不曾刻意鍛鍊,正念靜心恰好可以彌補這點。
只要你稍微練過,就會知道靜心可以培養兩種非常有用的注意力:第一種注意力比較聚焦,可以幫助我們專心、管理干擾,並立刻切換到客觀的觀點;另一種注意力比較開放與包容,是啟發玩心、創造力與調節情緒的源頭。
我借用奧蘭茲基《正念臨床手冊》的觀點,將兩種運用注意力的方法稱為「聚焦式注意力」與「廣泛式注意力」。
聚焦式注意力就像一道清晰、穩定且集中的光束,能把某個對象照亮。在靜修圈,這個對象被稱作「定位點」。讓孩子聚焦於某個定點,排除其他一切的遊戲,就叫「定位遊戲」。定位點可以是一樣東西(一朵花)或是一堆東西(一束花)。
廣泛式注意力就如廣泛、具包容性的光源,照亮並體驗大範圍的變化。運用廣泛式注意力的遊戲就叫「覺察遊戲」。本章先探討定位遊戲,並在第十一章接續探討覺察遊戲。
聚焦式注意力使孩子保持警醒、不分心且聚焦。不過,當孩子運用廣泛式注意力時,同樣會保持警醒、不分心且聚焦,因此兩種注意力並非截然不同,只是為了方便解釋才如此區別。邱陽創巴仁波切是最早把藏傳佛教觀念翻譯成世俗語言,並帶到西方弘法的先驅。他指出聚焦式注意力(不分心、警醒且聚焦的注意力),占了廣泛式注意力的25%。因此,若沒有聚焦式注意力,就沒有廣泛式注意力。
這兩種注意力的運作,由名為「執行功能」的互聯神經網絡負責調節,能「由上而下」管控目標導向的行為。換句話說,資訊的處理由大腦開始,相對於「由下而上」的處理方式,也就是資訊的處理從身體感官開始。鍛鍊聚焦力,可使調節執行功能的神經網絡變得愈來愈強大。如同舉重可強化身體肌肉,心智練習也可以使新的神經路徑增生,同時強化既有的神經路徑。這正是科學家所謂的「神經可塑性」。
神經可塑性指的是,大腦的神經元與神經網絡,具有因應經驗發生變化的能力。神經學家經常這麼描述神經可塑性:「神經元一齊開火,一齊串連」;換句話說,孩子愈常使用某條神經網絡,神經可塑性的效果就愈顯著。
執行功能與孩子的學業、社交和情緒表現高度相關,也主管孩子經常使用的核心能力,例如記住資訊、自我調整情緒、留意與轉移注意力。當孩子在玩看似簡單的遊戲,例如「紅綠燈」、「頭兒肩膀膝腳趾」與「老師說」,需要集中注意力、記住規則,並展現控制能力,其實就是在發展核心的執行能力。
要孩子長時間安靜坐著,其實有點強人所難,因此,讓孩子有機會伸展、搖擺或做出一致動作的遊戲是非常重要的,以好玩的方式,有效幫助孩子注意到身心之間的連結。
讓孩子與別人做出同樣動作的遊戲式覺知活動,可以幫助孩子界定自己的身體界線;例如,在有些遊戲中,年幼的孩子可以和別人或某個東西靠得很近,但不會碰觸到對方。年紀較大的孩子與青少年在長時間靜心之前,先做一些動態遊戲也很有幫助,可以讓他們靜下心來。以正念為基礎的動態活動,不只能讓孩子伸展與動一動身體,還能幫助孩子發展自我調整力,讓難以平靜下來的人有機會順利靜下心來,同時讓每個人有機會釋放多餘能量。
帶領孩子學習樹懶的緩慢動作,以發展聚焦力。運用艾瑞‧卡爾(Eric Carle)的繪本《好慢、好慢、好慢的樹懶》("Slowly, Slowly, Slowly,”Said the Sloth)來練習,可增添不少樂趣。不使用繪本也沒關係,可以直接請孩子在緩慢移動一隻手臂或一條腿時,聚焦於身體感覺的變化。
◎「好慢,好慢,像樹懶一樣」練習
一邊做慢動作,一邊留意身體的感覺,以此練習聚焦力。
生活能力:聚焦力
適合年齡:所有年齡
練習步驟:
1.大家一起試著用很慢的速度做動作(帶領者先示範用慢動作舉起手臂,同時告訴孩子肩膀、背部與頸部有什麼感覺)。
2.準備好了嗎?確定四周有足夠的活動空間,不會撞到任何人或東西。
3.先很慢的抬起一條腿。腿在動時,留意全身的感覺,不只是腿部的感覺。
4.慢慢把腿放下。接著趴在地上,用慢動作把兩隻手放在地板上。保持這個動作,留意身體的感覺有沒有變化。
5.慢慢站起來,用慢動作左右轉動你的頭。轉頭時,留意脖子有什麼感覺。身體其他部位也有感覺嗎?把眼睛閉上,身體有什麼感覺?
孩子與父母剛開始練習靜心時,通常會先接觸正念呼吸,以呼吸的感官覺知做為定位點。有些人覺得聚焦於呼吸很容易,有些人覺得很難。有時候,原本喜歡用呼吸做為定位點的人,會對此感到厭煩,或是發現不再管用了。以上反應都很正常,因此,多嘗試幾種注意力定位點非常重要。
動作、感官覺知、聲音、圖像和語言,都是非常容易取得的定位點,有助於培養聚焦力。另一個常用的定位技巧是輕鬆凝視某個對象。我一開始教我兒子練習正念時,我們會坐在軟墊上,看著一隻黃色小鴨。當他看膩了,就把黃色小鴨換成鮮綠色的塑膠青蛙。當他長大一點時,就改成凝視一顆平滑的石頭。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