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12/26年度盤點作業,門市店休一天,網路書店將暫停出貨,12/27將恢復正常營業,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美國文明之父愛默生:改革與哲學觀、反奴隸制的衝突、三赴歐洲、出版隨筆,從超驗主義演說至晚年光景
滿額折

美國文明之父愛默生:改革與哲學觀、反奴隸制的衝突、三赴歐洲、出版隨筆,從超驗主義演說至晚年光景

商品資訊

定價
:NT$ 420 元
優惠價
79332
庫存:2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9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以更詳實的資料評估愛默生的人生,
不加入任何超乎事實理解範疇之外的評論……

從超驗主義演說到出版隨筆,
研究拉爾夫‧愛默生與其思想的必讀經典
愛默生家族認為最客觀、最接近其一生哲學體系的傳記


【名人對拉爾夫‧愛默生的評價】
愛默生是確立美國文化精神的代表人物,就像雨果之於法國、托爾斯泰之於俄國、孔子之於中國一樣,愛默生確立了美國模式。
──美國總統詹森

我的思想猶如滋滋作響的熱水,而愛默生終於使它們沸騰。
──美國著名詩人華特‧惠特曼

在他周圍不可能不或多或少吸進一些他高尚思想的空氣,這會令一些人產生一種異常的眩暈──新的真理像新酒一樣醉人。
──美國作家霍桑

他的許多散文已與教義經典一樣寶貴,有些詩歌像讚美詩一樣神聖而膾炙人口,因為對人有益、催人向上。
──美國作家露意莎‧梅‧奧爾柯特


【傳記作者談本書】
「日記記錄的內容包含著從他的大學時光一直延續到他人生最後的盡頭:相比於愛默生公開發表的文章而言,閱讀這些日記也無法將我們與他的關係拉近一些。因此,我不得不對這些日記的內容進行分割或是重新安排──當然,我情非所願──我通常需要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愛默生的觀點,而不是簡單地讓愛默生透過他的日記來講述他的故事。」──詹姆斯‧艾略特‧卡伯特


➤附錄
•在波士頓第二教堂寫給信徒們的一封信
•與亨利‧威爾牧師的信件往來
•給美國總統馬丁‧范布倫的一封信
•致捐款給愛默生重建房子的朋友的信件
•愛默生在公開場合發表所有演說的年表

本書特色:本書所闡述的內容絕大部分是從愛默生的日記、通信,以及與他同時代的其他人回憶錄中收集所成。全書內容從愛默生在《日晷》雜誌上的文章至晚年光景,並於附錄中整理了多篇愛默生耗費許多心血與時間,卻未出版的演說內容。

作者簡介

詹姆斯‧艾略特‧卡伯特(James Elliot Cabot,西元1821~1903年)美國作家、哲學家。曾在哈佛大學教授哲學,是「美國文藝復興運動」(超驗主義運動)重要核心成員。西元1848年起任《麻薩諸塞季刊》主編。他是亨利‧梭羅的報導記者,也是愛默生的學生及一生朋友。

孔謐,華裔加拿大人,外籍專家、自由撰稿人。英美文學及語言學學士,企業管理碩士,輔修國際經濟與貿易。譯有《回憶我的父親霍桑》、《東方英語詩的開創者朗費羅》、《引發南北戰爭的「小婦人」哈里特.比徹.斯托》、《富蘭克林.羅斯福的爐邊談話》、《心智與思想控制》等。

目次

第十一章 《日晷》雜誌,愛默生的超驗主義

第十二章 改革

第十三章 演說,經濟狀況,與孩子的相處方式

第十四章 再赴英法

第十五章 前往西部發表演說,反奴隸制的衝突

第十六章 成為哈佛大學的監事並發表演說

第十七章 三赴歐洲,出版隨筆,晚年光景

附錄A

附錄B

附錄C

附錄D

附錄E

附錄F

書摘/試閱

第十一章 《日晷》雜誌,愛默生的超驗主義
正如我之前所說的,愛默生在神學院發表演說時,就已經決定這年冬天在波士頓發表演說。雖然他認為前來聆聽的聽眾不會很多,但還是堅持下來了。不過,當他的演說在12月開始的時候,他之前發表的演說似乎並沒有影響人們過來聆聽的熱情。
愛默生在寫給哥哥威廉的信中這樣說:

很多人過來聽我的演說。這座友善的城市要比之前更加開放,這裡的人們有著更加寬容的心,他們都像伯克一樣,擁有著自由主義的精神。

前來聆聽他演說的人很多,其中就有之前一直聆聽他演說的人。當然,其中絕大多數人還是自由派的基督徒,但這種自由主義精神並沒有因為他離開了在劍橋的講臺而受到影響。正如羅威爾所說的,他們之所以過來聆聽愛默生的演說,並不是要聆聽他的觀點。絕大多數聽眾都表示,愛默生的觀點是相當有遠見的,他的雙眼始終專注於「真理所處的地平線」,而忽視了普通人所看到的東西,只是專注於某種天使般的形式。這種形式過於幻想主義與模糊了,是任何一個人都無法去進行明確定義的。但是,他們卻喜歡感受愛默生這位從年輕時候就認為自己過上了天國生活的人的影響,因為愛默生的演說讓他們感覺到自由,這樣一種天國的狀態成為了某種正常的生活模式。
愛默生的演說主題是「人類的生活」,談論了人類的靈魂以及人類普遍的原則都會在個體中釋放出來。這些演說的核心思想可以稱為超驗主義,是對他過去思想的一種總結,並反對當時一些流行的全新觀點。愛默生說,發展的徵兆並不總是出現一些讓人們感到愉悅的事實。任何發展都始於反對與拒絕,其間需要經歷一些動盪或是革命。很多深思熟慮之人都會在魯莽或是偏頗的表達中,未能將他們預想的真理表達出來。這就好比在建造一座全新城市之前,人們所感受到的各種困惑。這些全新事物可能讓人們感到很不自然,但它們卻是必要的──因為,這是生命與進步的一種象徵。

毋庸置疑,這種發展有其愚蠢且偽善的一面。新思想會引入全新的語言表達方式,這是愚蠢會冒出來的原因。在人類身上,始終會出現某種難以估量或是無法耗盡的東西。人類並不像箱子那樣,可以訂製100個或是1,000個相同的箱子,每個人都是不同的。他們從黑暗與可怕的命運中走出來,感受到了這種全新的希望,願意分享這樣的希望,願意為此做出行動,願意為此承擔痛苦,但他們沒有將這看成是某種預知或是可以預見的東西。因此,我們必須要以歡迎的態度去接受這些缺乏明確目標但精神可嘉的人,因為他們勇於反抗常規,因為他們從深邃的思想中汲取衝動,以社會的反對者或是預言家的形式出現。如果他們是只具有某種思想的人呢?而事實也往往如此。那些永不低頭,永不背叛自身信仰的人,是多麼的高貴啊!也許,他們之中兩、三個人在這個過程中心力交瘁,但卻始終會奮力前進,就像上帝所給予的指令一樣,而我們只需要微微彎下腰去聆聽就可以了。
當社會反對我們的時候,而我們還想要前進的時候,那麼我們就必須要以之前所做的事情,所說的話,或是別人所做所說作為基礎。「這種精神失常,這種靈魂的僵化,代表著一個人的墮落。只有那些始終保持著年輕靈魂的人才能獲得救贖。對每個年輕男女來說,這個世界都提出了相同的問題,即你願意成為我們當中的一員嗎?面對這個問題,他們的心靈都會說不。這個世界並不過分在意那些反對這個社會的人。無論這些年輕人的心是否知道這些,是否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他們都會用拒絕的方式來安慰心靈,反對去接觸那些不友好的單調狀況,或是掙脫過分熱烈情感所帶來的局限。但是,過分熱烈的情感中存留著希望,但按部就班則是死路一條。
年輕人對社會所持的敵視態度,讓他們無法成為別人的朋友,他們容易變得暴躁、自以為是或脫離實際。這就讓他們在獨處的時候感到不快樂。如果這樣的情況持續一段較長的時間,這會讓他們變成毫無原則或是孤僻的人。不過,整體來說,這樣的危機會以讓人恐懼的形式出現,因此每一個認真的人都不需要為這種情況毫無徵兆的出現感到任何恐懼,也不需要對此存在任何疑惑。這個問題會以某些形式呈現給我們每個人:你願意滿足靈魂的要求嗎?你願意屈服於這個世界已有的傳統嗎?任何人都必須要面臨這樣的挑戰。但是,為什麼你要一臉蒼白或是噘著嘴去面對呢?為什麼你要用模仿悲劇的口吻去表達自己的不滿或是優越感呢?只有當你接受了內心的法則之後,社會存在的棘手難題才是你所要面臨的問題。當你解決了自身的問題之後,才會發現所有的預兆都是吉利的,所有的星辰都能帶來運氣,所有人都是你的盟友,你生活的每個部分都重新恢復了秩序,充滿了美感。
除非組成社會的每個人都能以完整的方式參與進來,否則任何人以任何其他方式去拯救社會的努力,都將是徒勞無功的。
在社會主義者的正式安排中,任何有思想之人自發流露的情感都能找到某種莊嚴的情愫,但他們依然選擇堅持居住在孤獨的房子裡。這些人都是我們所認識的同一批人。要是將他們放入一個密集方陣裡面,也是無濟於事的。因為,只要所有人都想要追求我們現在所擁有的東西,而不是更好的東西,那麼我們可以肯定,他們會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去維持原有的體制。

愛默生的兩篇演說(〈悲劇〉與〈喜劇〉)在一、兩年後刊登在《日晷》雜誌上。愛默生的那篇演說〈鬼神學〉是這個演說系列中最後一篇,這篇文章在將近40年之後在刊登在《北美評論》雜誌上。他的其他演說文章都收錄在他的隨筆錄裡,其中一篇演說(〈愛意〉)幾乎原封不動的收錄了。
在演說行將結束的時候,愛默生表示非常遺憾,因為他身體健康方面的原因,只能這樣倉促的終止這個演說系列。他原本想要繼續發表兩場演說,讓這個系列的演說變得完整。其中一篇演說的內容是關於世界法則對人類活動的限制,另一篇演說的內容則是人類本能的力量以及我們的自然資源。但是,因為身體的原因,他不得不要推遲這些計畫。
在寫給卡萊爾的一封信裡,他說:「我的肺部不合時宜的替我添亂。」在這個階段,他寫給哥哥威廉的一封信裡,就談到了自己的健康狀況。他表示身體的情況沒有達到很糟糕的地步,只是讓他感覺不適合繼續工作而已。

這個夏天,我不僅沒有感覺自己的身體狀況變好了,反而感到糟糕了。我覺得可以透過爬山增加自己的活力。但在爬山之後,我也感覺身體狀況沒有好轉。我還是像往常一樣,身體情況既沒有好起來,也沒有變得糟糕。不過,就我所看到的情況而言,我認為自己依然能像以往那樣工作,我想要做的許多工作就像鬼魂那樣浮現在我的眼前。但是,既然我回到家了,就不願意從事寫作了。對我來說,是否有精力從事寫作,這是衡量我健康狀況的標準──一些理智的哲學家也許會說,寫作是衡量一個人是否有心理疾病的最可靠標準。

在寫給富勒女士的一封信裡,愛默生說:

妳與我乃至每個人的健康不佳,都對我們關於未來的前景蒙上了陰影,因為我們無法在社會上發揮上更大的作用。如果你想要反對(正如大多數真誠之人在過去幾年所做的那樣)社會的缺陷、傳統以及常規──那麼,你只有活得更長,或是擁有更強體魄的時候才能這樣去做。如果你只是在某個適合的時候違反了自己所定下的法則,讓所有人知道你背後根本沒有任何可以支撐的東西,那麼這就是無法接受的。在陷入傲慢或是憤怒的狀態時,貝肯多弗斯(Beckendorfs)(在《薇薇安‧格雷》當中的梅特涅)完全有權利詢問我們什麼時候上床睡覺。因此,我討厭疾病。與每一個將近四十歲的人一樣,當我思考著非利士人的勝利時,身體的狀況就會讓我感到鬱悶。在我健康狀況最好的時候,我會充滿希望,認為指責別人是一種卑鄙的做法。而當我身體虛弱的時候,我會為這樣的行為感到萬分內疚。

在40歲左右的時候,愛默生的肺部時不時會出現一些問題,或是出現無精打采的狀況,有時甚至讓他的妻子感到驚慌。雖然愛默生始終都是以輕鬆的心態去看待,將這視為自己過分專注於工作,缺乏休息的結果,看成是他這個階段必然會出現的一些疾病徵兆。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332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