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一讀就停不下來的大明史:在中國的歷史中,明朝絕對算是一個另類!
79折
一讀就停不下來的大明史:在中國的歷史中,明朝絕對算是一個另類!
一讀就停不下來的大明史:在中國的歷史中,明朝絕對算是一個另類!
一讀就停不下來的大明史:在中國的歷史中,明朝絕對算是一個另類!
一讀就停不下來的大明史:在中國的歷史中,明朝絕對算是一個另類!
一讀就停不下來的大明史:在中國的歷史中,明朝絕對算是一個另類!
一讀就停不下來的大明史:在中國的歷史中,明朝絕對算是一個另類!
一讀就停不下來的大明史:在中國的歷史中,明朝絕對算是一個另類!
一讀就停不下來的大明史:在中國的歷史中,明朝絕對算是一個另類!
一讀就停不下來的大明史:在中國的歷史中,明朝絕對算是一個另類!
一讀就停不下來的大明史:在中國的歷史中,明朝絕對算是一個另類!
一讀就停不下來的大明史:在中國的歷史中,明朝絕對算是一個另類!
一讀就停不下來的大明史:在中國的歷史中,明朝絕對算是一個另類!
一讀就停不下來的大明史:在中國的歷史中,明朝絕對算是一個另類!
一讀就停不下來的大明史:在中國的歷史中,明朝絕對算是一個另類!
一讀就停不下來的大明史:在中國的歷史中,明朝絕對算是一個另類!
一讀就停不下來的大明史:在中國的歷史中,明朝絕對算是一個另類!
一讀就停不下來的大明史:在中國的歷史中,明朝絕對算是一個另類!
一讀就停不下來的大明史:在中國的歷史中,明朝絕對算是一個另類!
一讀就停不下來的大明史:在中國的歷史中,明朝絕對算是一個另類!
一讀就停不下來的大明史:在中國的歷史中,明朝絕對算是一個另類!
一讀就停不下來的大明史:在中國的歷史中,明朝絕對算是一個另類!
一讀就停不下來的大明史:在中國的歷史中,明朝絕對算是一個另類!
一讀就停不下來的大明史:在中國的歷史中,明朝絕對算是一個另類!
一讀就停不下來的大明史:在中國的歷史中,明朝絕對算是一個另類!
一讀就停不下來的大明史:在中國的歷史中,明朝絕對算是一個另類!

一讀就停不下來的大明史:在中國的歷史中,明朝絕對算是一個另類!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80 元
優惠價
79300
庫存:2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9 點
限量贈品 詳情
時尚手機掛繩
剩餘:70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劉觀其說的歷史,就是好看,讓你永遠忘不了!
明朝是繼漢唐盛世以後,另一個興盛的中原王朝。極盛時期的明朝,其幅員之廣,不僅超過漢朝和唐朝,還被後來的清朝繼承,並且發揚光大!
◎ 這本書,給你不一樣的明朝歷史!
袁崇煥真的是民族英雄嗎?
武宗,一個想要當將軍的皇帝,卻把命給玩丟了!
英宗拿戰爭當兒戲,結果一國之君竟然當了俘虜!
為什麼由仁人志士組成的東林黨會受到兩代帝王的打擊?
為什麼屢次打敗倭寇的明軍會屢屢敗在女真人的手裡?
◎ 全方位、新視角、多層面的豐富內容,讓你一讀就停不下來!
明朝,經過七十多年的治理,到仁宗和宣宗在位時期,國力達到巔峰。
在後人的印象中,漢唐盛世一直是中國王朝歷史的驕傲,
但是我們不應該無視明朝曾經擁有的強大,它不只是存在了二百七十六年、
擁有繁榮的社會經濟、創造燦爛的社會文化,還締造了巨大的國家版圖。
極盛時期的明朝,其幅員之廣,不僅超過漢朝和唐朝,
還被後來的清朝繼承並且發揚光大,就此奠定中國現在的國家版圖。
◎ 一段「自取滅亡」的歷史,勾勒出明朝最真實的輪廓!
翻開明朝十六位皇帝的簡歷,宣宗以後就難見一個正常的皇帝。
英宗皇帝拿戰爭當兒戲,被宦官糊弄到前線親自指揮,結果一國之君竟然當了俘虜;
武宗皇帝本來聰明絕頂,卻貪玩一生,不僅玩出了花樣,還玩丟了自己的性命;
世宗皇帝為了修煉成道,把大半輩子的時間都用來鑽研煉丹之術,
只可惜這是一條邪門歪道,難成正果;
神宗皇帝更是懶得出了名,白白浪費了一個皇帝的名額。
歷史,有時候看起來像一個圈。
例如:明朝,它是漢族建立的最後一個王朝,
取代了一個少數民族政權,最終又被另一個少數民族政權取代……

作者簡介

劉觀其
大學歷史系教授,熱愛中華文化並且精心研究歷史,主要專精於漢、唐、宋、明、清等朝代,尤其在人物和文化背景方面均有精闢的見解,長期致力於中國文化歷史的研究與推廣工作,經常以犀利的言辭、獨特的視角、潑辣的文風道古論今。
著有:《一讀就停不下來的大清史》、《教科書裡沒說的近代史》、《一口氣讀完大漢史》、《一口氣讀完大唐史》、《一口氣讀完大宋史》。

目次

前言

第一章:千古勵志第一帝
幸福就是吃飽飯
第一道墊腳石:郭子興的淺池子
半個曹操陳友諒
一個袁紹張士誠
還我河山

第二章:開國以後的屠殺與政治
兔死狗烹,誰之過?
一場大屠殺
「士」的黑暗時代
明目張膽的特務組織
強權者的悲哀

第三章:強者居之
歷練出人才
英雄不居人後
叔姪「宮心計」
大水沖了龍王廟
揮之不去的陰影

第四章:朱棣的文治武功
解縉和《永樂大典》
遷都北京
帝國建設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文武之爭

第五章:仁宣之治
步步驚心的登基之戰
仁皇帝撥亂反正
奪位陰謀
叔姪大戰
太監的崛起

第六章:都是太監惹的禍
就怕流氓有文化
也先怒了
皇帝親征被活捉
北京保衛戰
一山不容二虎

第七章:「功臣」的下場
徐有貞的發跡與衰微
李賢的潛伏大戲
從暴發戶到階下囚
太監也想當皇帝

第八章: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
一場匪夷所思的愛情
敗家的太監
獲寵的妖道
官場混混萬安
天下只識汪太監

第九章:弘治中興
新皇帝的胸襟
清理腐朽的內閣
文武雙刀闢新朝
一個好漢三個幫

第十章:極品皇帝
最大的玩家
想當將軍的皇上
把命玩丟了
「立皇帝」劉瑾
權為何物?不過一物降一物

第十一章:心學創始人
思想另類的奇人
陽明洞的冥神靜思
「龍場悟道」
文人建戰功

第十二章:嘉靖和他的台前小丑
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胳膊擰不過大腿
奸相成長史
小丑的下場

第十三章:文武相濟的時代
海瑞:一個古怪的清官
高拱:性格決定命運
戚繼光:掃除倭患,鎮撫邊疆
張居正:小荷才露尖尖角
李時珍:後世醫者無出其右

第十四章:世間只有張居正
悲劇性的改革
反對者的下場
文化專制
「奪情」之變

第十五章:世間已無張居正
死後總清算
最無為的皇帝
老好人首輔
女真崛起

第十六章:朱常洛的不幸
不討喜的兒子
冊立太子
鬼神莫測妖書案
智鬥鄭貴妃
紅丸命案

第十七章:最後一個太監
貧困的選擇
恩人變仇人
一個人和一個黨派的爭鬥
成為「九千九百歲爺爺」
等待機會除奸宦

第十八章:力挽狂瀾孫承宗
宦海沉浮謀歷練
兩代帝師心繫邊防
慧眼識崇煥
不倒的關寧防線
滿門忠烈垂萬世

第十九章:大廈傾頹,無力回天
闖王進京,大明王朝的末日
煤山自縊,無顏可對蒼生淚
南明,留住朱明的最後希望
大順覆滅,九宮山下闖王歸
民族英雄成功至,保衛南明氣節存
前朝才子,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書摘/試閱

第一章:千古勵志第一帝
在中國的皇帝中,朱元璋絕對算是一個另類,他展現給我們的是草根一步步成長為國家領袖的光輝奮鬥史。三分靠天意,七分靠打拚。朱元璋不只是有點小天才,他還用他的經歷告訴我們,磨難對於能夠頂得住的人來說,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只要為自己的理想奮鬥,多麼大的願望都可以實現。
幸福就是吃飽飯
和大多數皇帝一樣,為彰顯其是「人中之龍」,朱元璋的降生也被蒙上一層神祕的色彩。據《明史》記載:「母陳氏,方娠,夢神授藥一丸,置掌中有光,吞之,寤,口餘香氣。及產,紅光滿室。自是夜數有光起,鄰里望見,驚以為火,輒奔救,至則無有。比長,姿貌雄傑,奇骨貫頂。志意廓然,人莫能測。」
很顯然,這是瞎編的。實際上,和歷史上無數的「同行」比起來,朱元璋的童年不免黯然失色:他非但沒有顯赫的家世,家庭出身也實在不怎麼好。
朱元璋出生在濠州(今安徽鳳陽縣)一個赤貧的農家,祖上交不起官府的賦稅,在淮河流域過著居無定所、四處躲債的日子。後來,朱元璋的父親想盡辦法,終於在濠州鍾離縣做了佃戶,朱家從此就在這片乾旱又時疫肆虐的土地上札根謀生。
從階級的角度來看,朱元璋可以算是標準的貧下中農子弟。他每天過著吃了上頓就盤算著下頓的日子,由於營養不良,小時候體弱多病,瘦得皮包骨頭。
一個整天忙著填飽肚皮的人,能有什麼雄心壯志?此刻,能有份餓不著的工作就是上天最大的恩賜了。還好,朱元璋找到了一份工作――替地主劉德放牛。不過,就這份工作而言,朱元璋並不是一個盡職的員工。為了填飽肚皮,他和幾個年齡相仿的窮小子在野外把地主劉德的小牛犢宰了分食,飽餐之後,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為了逃脫責罰,他自作聰明地將小牛的皮骨埋了,把牛尾巴插進一條石縫中,騙劉德說是小牛自己鑽進了山洞。朱元璋為自己這種監守自盜的行為付出沉重的代價:地主劉德一眼識破了他的拙劣騙術,把他吊在院落中一頓毒打。
劉德還因此事把朱元璋關進柴房不給飯吃,想以此狠狠地懲戒一下他。飢渴難耐的朱元璋翻箱倒櫃,竟無意中在一個老鼠洞裡發現了些五穀雜糧,就趕緊把這些東西一股腦地倒進鍋裡煮粥來吃。後來,已經是皇帝的朱元璋回憶起這段淒慘的經歷,不由得百感交集,便命宮人重做這昔日的救命之粥,「臘八粥」由此橫空出世。
沒有顯赫的家世,也沒有激昂的壯志,有的只是平淡無奇、索然無味的單調生活。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少年,在鳳陽那個破敗的鄉間,整日圍繞著「溫飽」這個實際而迫切的問題四下奔波,就這樣度過了人生最初的十六個年頭。也許,能吃一頓飽飯,就是朱元璋在童年時代的最大夢想。
然而,十七歲那年,即使是這樣的日子對於朱元璋來說也太過奢侈了,也許是上天不允許一個命中註定要雄起的人繼續消沉下去。
西元一三四四年春天,一場旱災蝗災之後,大飢疫接踵而來,不到半個月,朱元璋的父親、母親、兄長先後感染疫病,窮得叮噹響的一家人只能坐等命運的安排。不久,朱家就只剩下朱元璋和二哥相依為命。
痛失考妣的朱元璋,內心沉痛不已;然而為了替父母討一塊下葬的地方,他不得不放棄男兒尊嚴,整日奔波於親朋好友、街坊鄰里之間,表演一場場的哭戲,希望能用一聲聲無盡的苦苦哀求與一次次聲淚俱下的申訴,換得一塊不大的土地來安葬逝去的親人。
幸而朱家鄰居是一個叫劉繼祖的老實人,謙和仁慈的他覺得朱家兩兄弟實在可憐,就善心大發,主動提出可以把朱家二老葬在自家地裡。於是兄弟倆趕忙找出幾件破衣爛衫裹了親人的屍體,抬到墳地草草地埋了。幾經周折,朱五四這位可憐的太上皇,終於算是有塊葬身之地了。
朱元璋雖然飽嘗了人情冷暖、世態炎涼,但他並未大徹大悟地決定奮發圖強,幹一番大事業。當然,彼時就算他有這個覺悟也無從實現:所有的障礙當中,頭一個就是沒有資本――一個初出江湖的毛頭小子,一沒經驗二沒錢,更別提號召力和影響力,哪裡有逐鹿天下的資本呢?
這年秋天,朱元璋來到了鳳陽城西門外的皇覺寺出家做了和尚。
一個相貌醜陋又穿得破破爛爛的人,到哪裡都不會受喜愛的。無依無靠、出身低微的朱元璋就算是做和尚,地位也很低。他在寺裡做的都是些清掃燭台之類的雜活。
儘管皇覺寺的生活並不如意,但朱元璋顯然是樂於接受的,至少是可以忍受的。這也很好理解,畢竟對於無家可歸的他來說,可以遮風避雨、飽餐一頓的皇覺寺,已經是不錯的選擇。
但超凡的忍耐力並不能結束朱元璋的苦難。皇覺寺原是靠收田租過活的,然而大災之年,任憑和尚們使出渾身解數,佃戶也交不出糧食。面對僧多飯少的窘境,寺中的長老無奈地派一些僧人外出乞食。於是,在寺裡待了僅僅兩個月、還沒學會幾句經文的朱元璋,就被迫「出門雲遊」了。
僧人到外乞討,好聽的說法叫做「化緣」,例如《西遊記》中唐僧師徒就是一路化緣去西天取經。但還有一種更現實的說法,叫做「叫花子」,就是披著僧袍的叫花子到處乞食――一個乞丐而已。此時的朱元璋正是如此境遇,他孤身一人浪跡天涯,只為苟活於亂世。
這是何等的落魄和淒涼。在淮西那片貧瘠的土地上,一個孤苦無依、食不果腹的少年,穿城過巷,山棲露宿,放棄自尊,無奈地叩開一戶戶的人家,默默忍受著路人的譏諷和嘲弄……這便是朱元璋的流浪生涯,這樣的生活一過又是三年。朱元璋此時已經二十出頭了。
人生的前二十多年,朱元璋就是這樣度過的,他從一個貧民淪為了一個乞丐,不要奢望在他身上能看到一點做皇帝的影子,這對於一個以食為天的人來說,簡直就是諷刺。不過,這樣的人生歷練也不是每一個做皇帝的人可以承受的,所以說,朱元璋在歷代皇帝排行榜中,應是當之無愧的勵志第一人。
【知識鏈結】
鳳陽位於淮河中游南岸,隸屬於安徽省滁州市。因是大明王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故里,故有「帝王之鄉」、「明皇故里」的美名。
第一道墊腳石:郭子興的淺池子
元末農民起義風起雲湧之時,朱元璋卻表現得很平淡。三年的流浪生活一過,他又回到皇覺寺當和尚,彷彿世間紛擾與他無關,實則不然。成佛還是舉槍,這對於朱元璋來說從來都不是問題:成佛是暫時的,舉槍則是必然的。朱元璋用二十多年時間練就的一身忍術在這時發揮了作用。
俗話說:「槍打出頭鳥,刀砍地頭蛇。」翻開歷史,我們不難看出,在歷朝歷代的起義中,那些行動最早、呼聲最高、實力最強的往往都是死得最慘的。秦末的陳勝、吳廣,唐末的黃巢,無一不是血的教訓!因此,此時的朱元璋只是需要一個臨時的落腳點,靜待時機。
西元一三五二年閏三月初一這天,一個不錯的機會出現了。濠州城裡駐紮著一支紅巾軍,為首的叫做郭子興,此人已經致力於反元事業多年。此時他的隊伍遇到了麻煩,被元朝軍隊死死咬住不放。正當他愁眉不展之時,忽然走進一個小頭目,稟報說在城門口活捉到一個自稱要來投軍的探子,呼喊著要見大帥,這個人就是朱元璋。郭子興只知道自己被元軍盯上了,卻不知道他此時也已是朱元璋的獵物了。
郭子興質問朱元璋是否是探子,來此地何事,又恐嚇他若敢狡辯,就立即拉出去砍頭。朱元璋起初還有點緊張,但他對此次來投軍的風險早有準備,就索性平靜下來,「都來了,還怕什麼!」他鎮定地回答了大帥的提問。
出乎郭子興意料的是,他從眼前這個人的眼神裡看到的是鎮定,而非驚慌。平時看慣了手下唯唯諾諾的郭子興,突然見了一個不懼威嚴的人,不禁眼前一亮,心裡對他頗為欣賞。
就在這天,二十五歲的朱元璋如願加入了紅巾起義軍,開始了他長達十五年的戰鬥生涯。他和郭子興既是惺惺相惜,又是一見鍾情。朱元璋這個看似魯莽的舉動卻讓他省了不少事,他直接被編入了郭子興的親兵隊伍,郭大帥成了他的直屬上司。
郭子興對朱元璋實屬有意栽培,並且他認識朱元璋越久,就越覺得他身上有種異於同齡民兵的特點:他思路清晰,說話做事有條不紊,交付的事無不辦得妥帖至極;他不浮躁不莽撞,有著超乎尋常的穩重和幹練。同時,朱元璋也能感受得到郭子興對自己的器重,他就如同找到了寄託一般認真肯幹,甚是賣力,於是他在軍營中漸漸嶄露頭角。
朱元璋在沙場上也是英勇無比,在親兵裡可謂出類拔萃。兩個月後,他順理成章地被提拔為九夫長,開始率領九人的隊伍。戰場上他總是身先士卒,所獲的戰利品卻從不中飽私囊,隊伍裡的人都樂意聽他指揮,連職位高他一截的湯和也圍著他轉,小事大事都前來諮詢一番。
郭子興其實是個「草頭王」,地主出身的他全憑自己一手壯大起來的隊伍守衛著濠州城池。他想廣聚天下英才,培養一幫親信,以發展壯大自己的事業。眼前這個朱元璋確實不凡,郭子興有意和他的關係更進一層,於是便與他結親。
郭子興有個義女此時年方二十,姓馬。她的名字不詳,民間習慣稱她為「馬秀英」。生於貧困人家的馬姑娘經歷過艱難困苦,個性堅韌,做事謹慎。她「有智鑑,好書史」,肚子裡有貨,看人自然也準,難怪她對朱元璋也是另眼相看。
成為義軍元帥的女婿後,朱元璋第一次有了地位,前途也越發光明。軍人生涯雖然風險最大,但是收益也高。這是朱元璋生平第一次這樣喜歡軍人生活;他還發現了自己與生俱來的軍事才能,無須軍校培養。
不久,朱元璋從小隊長一路高升,先是鎮撫,很快又升為總兵官。年紀輕輕,資歷又淺,晉升太快的朱元璋難免引來郭子興手下其他總兵官的不服,甚至嫉妒。
終於,朱元璋的聲名威望位列總兵官之首――按理說,頭把交椅自然由他來坐,然而老資格軍官卻為此心懷不滿。流言飛語四處瀰漫,說什麼朱元璋是靠「嬌客」的身分上位的,說什麼「出生入死不如娶個好老婆」……
為了樹立自己的威信,朱元璋首先放下身段,以退為進。古代既是「以右為尊」,他就吩咐在兵官例會前把會議室的椅子換成長凳,開會時各人可以自由挑選座位,各位將領毫不客氣地佔據右邊的位置,而朱元璋有意遲到,二話不說坐在了左邊的位置上。
會議開始,討論軍事問題,從右邊第一人開始發言。然而這些大老粗們吭哧半天,也說不出幾句有水準的話。最後輪到朱元璋發言,他侃侃而談,分析得入情入理,聽得大家頻頻點頭,最後他的意見獲得採納。幾次會議過後,各個兵官自覺把右首的位置留給朱元璋,朱元璋的威信就這樣樹立起來。
此時的朱元璋可以說是在郭子興一人之下了,不過他能夠晉升的空間再大,也只能排第二。不知道此時的朱元璋是不是甘心這樣的位置?但是後來的歷史發展,讓他做出了選擇。
濠州城紅巾軍的統帥除了郭子興,還有一個叫孫德崖的,他們彼此鉤心鬥角,因此紅巾軍內部並不和諧。不久,城裡又湧入了一批士兵,帶頭的兩個將領彭早住和趙君用也都不是省油的燈。
郭子興低估了孫德崖和趙君用的膽量,他走在大街上被這兩個人綁架了,還被打得只剩下一口氣。
此時,他的身邊沒有一個人可以指望,兩個親生兒子也嚇得躲了起來。心灰意冷之際,只有朱元璋挺身而出救了他一命。其實,朱元璋自己也處在危險之中,他知道孫德崖和趙君用肯定不會放過自己。但他之所以會冒險救出郭子興,一方面是出於維護自己形象的需要,不想落得一個不義的罵名;另一方面,是他有成功的籌碼,就是利用孫德崖、趙君用和彭早住三人的互相猜忌。
經過了這件事情,郭子興感激他,孫、彭、趙等人開始畏懼他,他也開始重新考慮自己的前途。
朱元璋的考慮一點都不多餘,氣量狹小的郭子興對他逐漸起了猜忌之心。終於有一日,郭子興找了個藉口把朱元璋關了禁閉,雖然只是出於妒忌,並不想殺他,不久又把他放了出來。但這個舉動卻永久地放跑了朱元璋的心,使他下定決定走上了一條自主創業之路。
可是離開了郭子興,朱元璋連個地盤都沒有。
對一個想稱雄天下的人來說,一個穩固、安定、富足的根據地顯然很必要。此時,一塊並不算肥肉的地盤出現了,就是定遠。奪取定遠城在史書上被稱作「南略定遠」,並且只用短短的幾句話概括了一段並不長的歷史。確實,這和朱元璋一生所經歷的歷次大戰相比,激烈和精彩程度都遜色許多,它的重要性也許就在於,這是朱元璋脫離郭子興之後獨自邁出的第一步。
【知識鏈結】
馬秀英(一三三二―一三八二),明朝的開國皇后,朱元璋的結髮之妻,宿州靈璧縣人。因有一雙沒裹腳的天足,被人稱為「馬大腳」,民間也稱大腳皇后。十二歲時為其父好友紅巾軍首領郭子興收養,二十一歲時嫁給朱元璋。洪武十五年八月,積勞成疾在南京病故,被諡為孝慈高皇后。
半個曹操陳友諒
出道之前,陳友諒以打魚為生,生活十分困苦。後來他做了元朝的一個小官吏,生活有所改善。但是,這份工作並不使他滿意。可能是因為曾經有個算命先生經過他家祖墳時,說起過陳家能出貴人,陳友諒的心就不安分起來。
徐壽輝的起義軍經過他的轄區時,他就投敵了。
與朱元璋發跡之路不同的是,陳友諒多少論證了「無毒不丈夫」這句話。
陳友諒的上司是徐壽輝的丞相倪文俊,是他把陳友諒從一個小小的簿掾提拔成為軍中的重要將領。
此人博古通今,文武雙全,因此十分瞧不上小白臉徐壽輝,他打算殺掉徐壽輝,自己稱王。
陳友諒得知以後,二話不說,立刻殺了倪文俊,跑去向徐壽輝邀功。幹掉了二把手,自己就成為二把手。
陳友諒從此掌握了徐壽輝的軍隊,他趁勢一鼓作氣,拿下了諸多城池,成為了江南最強的起義軍首領。而此時的徐壽輝對他來說已經毫無價值可言,相反,看著還礙眼,於是時間不久他又輕而易舉地將徐壽輝除之而後快。
至正二十年(一三六○)六月十六日,在采石磯的江邊,陳友諒自立為王,改國號為漢,年號――大義。
其實,陳友諒自己做不做一把手,對於朱元璋來說並沒有區別,因為他很早就認定陳友諒才是自己要拔的那顆釘子。
朱元璋佔據的應天位於長江下游,陳友諒的勢力範圍恰好在長江上游,兩軍對壘於江上,是遲早的事。但朱元璋遲遲不肯開戰,因為水上作戰,水軍至為重要,但朱元璋那上千條所謂的戰船,只是一些破爛的漁船,和陳友諒那支真正的艦隊來比,開戰無異於自殺。
然而,戰場形勢瞬息萬變,常常不給人那麼多準備的機會和思考的時間,西元一三五九年,因為一個突發事件,朱元璋不得不馬上採取行動。
這一年十一月,朱元璋的部下常遇春生擒了陳友諒戰俘三千,因貪圖一時手癮,把他們一個都不留地活埋了。陳友諒頓時怒了,朱元璋的麻煩也來了。當陳友諒率領著無敵艦隊,浩浩蕩蕩地兵臨城下時,朱元璋才搞明白陳的意圖。時間是用來做決定的,不是用來給自己留後路的,朱元璋深刻地明白這一點。
這時候,劉基來了。正所謂:「來得早不如來得巧。」朱元璋召集眾謀士商討對策時,「諸將或議降,或議奔據鍾山」,總之一句話,就是放棄應天。劉基一言不發,朱元璋看他臉色陰晴不定,就將劉請入內室。這時的劉基,情緒激昂,他說道:「主降及奔者,可斬也。」朱元璋就問劉基有什麼辦法,劉基分析說,陳友諒為人驕躁,正面衝突肯定不行,只能打伏擊,待敵深入後,一舉拿下。
可是陳友諒畢竟坐擁強大的水軍,怎麼才能誘敵深入呢?又在哪兒伏擊他呢?這時的朱元璋,再次發揮了自己天才的軍事才能:既然水軍不如陳友諒,那就不在水上打,逼陳上岸,在岸上就是朱元璋的天下了。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300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