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研墨,展紙,姿勢端坐,視線集中於一點,
便可無念無想,任何雜念都無容身之地。
對我來說,畫室就是蓮花座,
是無與倫比的極樂淨土。
▍上村「松園」的由來──「我至今還能記起母親為我感到欣慰的表情,就像松樹園一樣欣欣向榮。」
「松園」這一雅號是從鈴木松年先生的名字中取的「松」字。剛開始學畫的時候,我們家的茶葉鋪與宇治的茶商有生意往來,那裡有收穫上等茶的茶園,就從中取了一個「園」字,於是組成了「松園」。
我記得第一次以〈四季美人圖〉參加展覽時,松年先生說:「應該給你取個雅號啊。」於是就給我取了這個名號。松年先生開心地說:「『松園』這名字很好,很有女性氣質。」好像是他自己獲得了個好名字似的。
▍且以藝術,度化眾生──「我的夙願是,畫出絲毫沒有卑俗感,而是如珠玉一般品味高潔、讓人感到身心清澈澄靜的畫。」
自古以來,沒有一個能創作出優秀藝術的藝術家是壞人。
他們各自的人格都有高尚之處。
我想畫出達到極致的真、善、美的真正的美人畫。
我的美人畫,不只是單純地以寫實手法描繪女人。雖然我重視寫實,但我想畫的是對於女性美的理想和憧憬――我是一直懷抱著這樣的想法,而一路走過繪畫生涯的。
▍對母親的追慕──「我只要在母親身邊,就算一無所有也覺得幸福。」
姊姊出嫁之後,我和母親兩個人生活,母親更加努力地工作,對我說:「你不用擔心家裡的事。全心全意地畫畫吧。」看得出,她看著我全神貫注地畫畫的樣子,心裡暗暗高興。
托母親的福,我沒有為生活操心,可以以畫為生命、為手杖,在繪畫的道路上戰鬥。
給予我生命的是母親,給予我的藝術以生命的,也是母親。
▍啟蒙教師,鈴木松年先生──「先生常常強調,畫家應該單憑畫筆來安身立命。」
說到師徒間的關係,正是因為學到這個地步,師父才能成為師父、弟子才能成為弟子。這其中難道不是包含深意的嗎?
當然,在繪畫方面也必須完全徹底地將老師的技法學到家。在此基礎上,根據每個弟子的資質,聰慧的人就能以目前學到的為跳板,向自己的畫風邁進。
「不完全學習到老師的風格是不行的。但是總是陷在其中,也就無法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先生常常對弟子們這麼說。
★本書特色:本書收錄松園以畫為道五十年間的回憶私想。她所生活的世界,記憶裡的那些人,那些穩穩推著她向前的愛,人生況味盡在其間。何謂早行人?舉步維艱,掙脫俗世沈浮的侵擾;兩足俱廢,亦步履不停。終於是一己之力創立美人畫的巔峰,以畫筆吟唱一行閃耀的人生路。
便可無念無想,任何雜念都無容身之地。
對我來說,畫室就是蓮花座,
是無與倫比的極樂淨土。
▍上村「松園」的由來──「我至今還能記起母親為我感到欣慰的表情,就像松樹園一樣欣欣向榮。」
「松園」這一雅號是從鈴木松年先生的名字中取的「松」字。剛開始學畫的時候,我們家的茶葉鋪與宇治的茶商有生意往來,那裡有收穫上等茶的茶園,就從中取了一個「園」字,於是組成了「松園」。
我記得第一次以〈四季美人圖〉參加展覽時,松年先生說:「應該給你取個雅號啊。」於是就給我取了這個名號。松年先生開心地說:「『松園』這名字很好,很有女性氣質。」好像是他自己獲得了個好名字似的。
▍且以藝術,度化眾生──「我的夙願是,畫出絲毫沒有卑俗感,而是如珠玉一般品味高潔、讓人感到身心清澈澄靜的畫。」
自古以來,沒有一個能創作出優秀藝術的藝術家是壞人。
他們各自的人格都有高尚之處。
我想畫出達到極致的真、善、美的真正的美人畫。
我的美人畫,不只是單純地以寫實手法描繪女人。雖然我重視寫實,但我想畫的是對於女性美的理想和憧憬――我是一直懷抱著這樣的想法,而一路走過繪畫生涯的。
▍對母親的追慕──「我只要在母親身邊,就算一無所有也覺得幸福。」
姊姊出嫁之後,我和母親兩個人生活,母親更加努力地工作,對我說:「你不用擔心家裡的事。全心全意地畫畫吧。」看得出,她看著我全神貫注地畫畫的樣子,心裡暗暗高興。
托母親的福,我沒有為生活操心,可以以畫為生命、為手杖,在繪畫的道路上戰鬥。
給予我生命的是母親,給予我的藝術以生命的,也是母親。
▍啟蒙教師,鈴木松年先生──「先生常常強調,畫家應該單憑畫筆來安身立命。」
說到師徒間的關係,正是因為學到這個地步,師父才能成為師父、弟子才能成為弟子。這其中難道不是包含深意的嗎?
當然,在繪畫方面也必須完全徹底地將老師的技法學到家。在此基礎上,根據每個弟子的資質,聰慧的人就能以目前學到的為跳板,向自己的畫風邁進。
「不完全學習到老師的風格是不行的。但是總是陷在其中,也就無法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先生常常對弟子們這麼說。
★本書特色:本書收錄松園以畫為道五十年間的回憶私想。她所生活的世界,記憶裡的那些人,那些穩穩推著她向前的愛,人生況味盡在其間。何謂早行人?舉步維艱,掙脫俗世沈浮的侵擾;兩足俱廢,亦步履不停。終於是一己之力創立美人畫的巔峰,以畫筆吟唱一行閃耀的人生路。
作者簡介
上村松園(1875~1949),生於京都,活躍在明治、大正、昭和年間,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美人畫畫家。十二歲習畫;十五歲以〈四季美人圖〉參展第三次日本內國勸業博覽會,獲一等褒獎;一九四一年成為日本帝國藝術院最年輕會員;一九四八年成為「日本文化勛章」首位女性獲獎者。代表作有〈序之舞〉、〈娘深雪〉、〈花筐〉、〈焰〉、〈草紙洗小町〉、〈砧〉、〈侍月〉、〈母子〉、〈夕暮〉。
序
序
上村松園生於明治八年(1875年),是一位活躍在明治、大正、昭和三個時期的傳奇女畫家。作為畫壇「天才少女」,她15歲以〈四季美人圖〉參展第三屆內國勸業博覽會,獲得一等獎,這幅作品還被來日本訪問的英國皇太子看中而買下。此後,上村松園在日本畫壇嶄露頭角,不斷髮表優秀作品,並於1948年獲得日本文化勛章。
她一生致力於畫美人畫,線條纖細,色彩雅緻,洋溢著日本古典的審美與韻味。但是松園對於畫的藝術追求,並沒有停止在視覺感知的層面,她所渴望傳達的,是蘊含在溫文典雅的美人畫中、女性溫柔而不屈的堅定力量。她說:「我從不認為,女性只要相貌漂亮就夠了。我的夙願是,畫出絲毫沒有卑俗感,而是如珠玉一般品味高潔、讓人感到身心清澈澄靜的畫。人們看到這樣的畫不會起邪念,即使是心懷不軌的人,也會被畫所感染,邪唸得以淨化……我所期盼的,正是這種畫。」
松園作為一名畫家,一名畫美人畫的畫家,一名女性畫家,她的隨筆中,不僅記錄了創作的構思靈感與艱辛歷程,還有她的成長經歷與生命中難忘的邂逅,而更能充分表達她的思想的,是關於女性如何生活、處事的論述。松園推崇傳統的日式美,認為這是最適合日本女性的審美表達,而對於隨波逐流、學著歐美人的樣子把自己弄得不倫不類的打扮,她則保持懷疑態度。她冷眼觀世,「然而如今世人,都醉心於『流行』,從和服的花紋到髮型,不管什麼都追在『流行』的後面,卻從不考慮是否適合自己」;卻對真正的美充滿熱心,「我希望婦人們能各自獨立思考,找到什麼是真正適合自己的。」在審美打扮上,松園希望女性能夠找出獨屬於自己的風格,而不是一味被潮流所左右,這一點與Coco Chanel的名言「時尚易逝,風格永存」,是多麼不謀而合。
上村松園的「傳奇」,除了表現在她出色的作品上之外,還因為她波瀾起伏的人生。當她還在母親腹中,父親就去世了,母親仲子帶著兩個女兒,一人經營起家裡的茶葉鋪,支撐家計。在明治時代,女性被認為「只要學端茶倒水、做飯縫衣就夠了」,而松園卻因為熱愛畫畫,開始進入繪畫學校學習。親戚朋友們都不理解,紛紛指責「上村家把女兒送去學畫,是想要幹什麼?」,幸而松園有一位開明達觀的母親,她堅定地支持女兒的夢想,送她去學畫,盡可能地給松園提供穩定的學習環境。
松園回憶起溫柔而慈祥的母親,描繪童年時與母親的生活點滴,不禁讓人為這對相依為命的母女動情落淚:
我十多歲的時候,母親去親戚家,我和姐姐在家等母親回來。但左等右等,也不見母親回來,我很擔心,就拿著傘,從奈良物町穿過四條大橋,去接母親。當時下著雪,是一個寒冷的冬夜。還是小孩的我非常想哭,終於走到了親戚家門口,正好,母親起身準備回家,看見我,「啊」地一聲顯出吃驚的樣子,接著又很高興地說「你來了啊,哎呀,哎呀,一定很冷吧」,說著把我凍僵的手握在母親的兩掌之中,為我搓熱。
「母親!」我用哭腔叫道。
「啊,你來接我了啊,這麼冷的天!」母親說著,握住我凍僵的雙手,一邊呵氣一邊揉著。我不禁流下了淚水。
母親的眼中也浮起了淚光。雖然是件平常不過的小事,但此情此景,我卻一生難忘。
雖然有了母親的支持,但松園的繪畫道路依舊坎坷。在女性受教育尚不普及的年代,繪畫學校的女學生很少,出門畫寫生時也不如男學生那般方便。更有甚者,有嫉恨她的人,在松園展出的作品上胡亂塗鴉。松園坦誠,有好幾次,她都想到了一了百了。
然而,照亮這崎嶇幽暗道路的,正是松園的幾位老師,他們也是日本畫壇中如燈塔般矗立、為後輩照亮前路的偉大人物:鈴木松年、幸野楳嶺、竹內棲鳳。在松園的回憶裡,三位老師畫風不同、性格迥異,但都對藝術充滿熱忱、對學生十分愛護。從松園與老師的互動中,可以窺見那個時代日本師徒之間的傳道方式、繪畫技巧,還能感受到一代大師在日常生活中的真情流露。
有時候先生會畫描繪雨中場景的畫。如果只用溼毛刷把畫布刷一下,水氣只能停留在表面,不能充分滲透到絹布里。要讓水氣充分滲透,不僅要用毛刷刷,還要用溼布巾「颯颯」地擦,情況才會變好。之後在上面畫柳樹或別的什麼,再在上面用溼布巾擦。擦的時候絹布會發出「啾啾」的聲音。先生頻繁地擦,隔壁房間的小園就走出來用可愛的聲音說:「阿爸,畫在『啾啾』地叫呀。」於是先生應道:「嗯,畫是在『啾啾』地叫呀。再給你做一遍吧。」就又在絹布上「颯颯」地擦。我曾經在一旁給可愛的小園畫過寫生。如今突然拿出當時的寫生冊來看,不禁思緒沉浸其中。
松園的母親還沒生下她時,就成了單身母親;似乎是命運的相似,松園在27歲未婚生子,作為單身母親撫養兒子長大。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她經受了怎樣的流言蜚語、指指戳戳,可想而知,但松園絲毫沒有提及這些不愉快,相反地,在她的隨筆中,盡是與兒子松篁相處時的幸福回憶。
兒子松篁也和我一樣喜歡金魚。到了冬天,我就用粗草蓆把金魚缸包起來放在暗處等待春暖花開,但松篁總是等不及春天來,常常把走廊角落的魚缸上的草蓆掀開,從縫隙看裡面。當他看到心愛的金魚像寒冰中的鯉魚一樣一動不動,馬上顯出擔心的神色,於是拿來竹枝,從縫隙間去戳金魚,看到魚動了,就露出安心的樣子。
我耐心地教導他:
「金魚在冬天要冬眠,你這樣把它弄醒,它會因為睡眠不足而死掉的……」
兒子松篁似乎不明白金魚為什麼要在水裡睡覺,只是苦著臉說:「可是,我擔心呀……」說著,回頭看了看魚缸。
不知是否是畫家的血液得到了傳承,松園的兒子上村松篁和孫子上村淳,也都成為了日本畫壇知名的畫家。對於這一點,松篁說過:「母親並沒有教過我畫畫需要注意什麼,但她始終勤奮努力的身影,是她留給我最大的遺產。」這大概就是,最高境界的教養,不是對孩子「耳提面命」,而是讓孩子「耳濡目染」吧。
在世俗生活與藝術道路上飽嘗艱辛的松園,深深體會到,女性要想在這世上生存下去,必須堅強,必須自己拯救自己。
人活一世,實際上就像乘一葉扁舟羈旅,航程中有風也有雨。在突破一個又一個難關的過程中,人漸漸擁有了強盛的生命力。他人是倚仗不得的。能拯救自己的,果然只有自己。做人不出色,其創造的藝術也無法出色。因為藝術是由創造者的人格所限定的。筆上所描畫的是自己的心,即便總是注意著在人前裝模作樣,如果內心沒有表裡如一的真誠,是不行的。不斷地反省自己是極其重要的,人類正是因此才會進步。
堅強、自省、保持真誠,松園從七十多年繪畫生涯中提煉出的感悟,又何嘗不適用於我們的人生呢?
在審美上擁有屬於自己的風格,在事業上持之以恆、勤奮精進,在生活上堅毅剛強、勇敢面對,這是上村松園身為一個畫家、一名女性,想傳達給我們的。
上村松園生於明治八年(1875年),是一位活躍在明治、大正、昭和三個時期的傳奇女畫家。作為畫壇「天才少女」,她15歲以〈四季美人圖〉參展第三屆內國勸業博覽會,獲得一等獎,這幅作品還被來日本訪問的英國皇太子看中而買下。此後,上村松園在日本畫壇嶄露頭角,不斷髮表優秀作品,並於1948年獲得日本文化勛章。
她一生致力於畫美人畫,線條纖細,色彩雅緻,洋溢著日本古典的審美與韻味。但是松園對於畫的藝術追求,並沒有停止在視覺感知的層面,她所渴望傳達的,是蘊含在溫文典雅的美人畫中、女性溫柔而不屈的堅定力量。她說:「我從不認為,女性只要相貌漂亮就夠了。我的夙願是,畫出絲毫沒有卑俗感,而是如珠玉一般品味高潔、讓人感到身心清澈澄靜的畫。人們看到這樣的畫不會起邪念,即使是心懷不軌的人,也會被畫所感染,邪唸得以淨化……我所期盼的,正是這種畫。」
松園作為一名畫家,一名畫美人畫的畫家,一名女性畫家,她的隨筆中,不僅記錄了創作的構思靈感與艱辛歷程,還有她的成長經歷與生命中難忘的邂逅,而更能充分表達她的思想的,是關於女性如何生活、處事的論述。松園推崇傳統的日式美,認為這是最適合日本女性的審美表達,而對於隨波逐流、學著歐美人的樣子把自己弄得不倫不類的打扮,她則保持懷疑態度。她冷眼觀世,「然而如今世人,都醉心於『流行』,從和服的花紋到髮型,不管什麼都追在『流行』的後面,卻從不考慮是否適合自己」;卻對真正的美充滿熱心,「我希望婦人們能各自獨立思考,找到什麼是真正適合自己的。」在審美打扮上,松園希望女性能夠找出獨屬於自己的風格,而不是一味被潮流所左右,這一點與Coco Chanel的名言「時尚易逝,風格永存」,是多麼不謀而合。
上村松園的「傳奇」,除了表現在她出色的作品上之外,還因為她波瀾起伏的人生。當她還在母親腹中,父親就去世了,母親仲子帶著兩個女兒,一人經營起家裡的茶葉鋪,支撐家計。在明治時代,女性被認為「只要學端茶倒水、做飯縫衣就夠了」,而松園卻因為熱愛畫畫,開始進入繪畫學校學習。親戚朋友們都不理解,紛紛指責「上村家把女兒送去學畫,是想要幹什麼?」,幸而松園有一位開明達觀的母親,她堅定地支持女兒的夢想,送她去學畫,盡可能地給松園提供穩定的學習環境。
松園回憶起溫柔而慈祥的母親,描繪童年時與母親的生活點滴,不禁讓人為這對相依為命的母女動情落淚:
我十多歲的時候,母親去親戚家,我和姐姐在家等母親回來。但左等右等,也不見母親回來,我很擔心,就拿著傘,從奈良物町穿過四條大橋,去接母親。當時下著雪,是一個寒冷的冬夜。還是小孩的我非常想哭,終於走到了親戚家門口,正好,母親起身準備回家,看見我,「啊」地一聲顯出吃驚的樣子,接著又很高興地說「你來了啊,哎呀,哎呀,一定很冷吧」,說著把我凍僵的手握在母親的兩掌之中,為我搓熱。
「母親!」我用哭腔叫道。
「啊,你來接我了啊,這麼冷的天!」母親說著,握住我凍僵的雙手,一邊呵氣一邊揉著。我不禁流下了淚水。
母親的眼中也浮起了淚光。雖然是件平常不過的小事,但此情此景,我卻一生難忘。
雖然有了母親的支持,但松園的繪畫道路依舊坎坷。在女性受教育尚不普及的年代,繪畫學校的女學生很少,出門畫寫生時也不如男學生那般方便。更有甚者,有嫉恨她的人,在松園展出的作品上胡亂塗鴉。松園坦誠,有好幾次,她都想到了一了百了。
然而,照亮這崎嶇幽暗道路的,正是松園的幾位老師,他們也是日本畫壇中如燈塔般矗立、為後輩照亮前路的偉大人物:鈴木松年、幸野楳嶺、竹內棲鳳。在松園的回憶裡,三位老師畫風不同、性格迥異,但都對藝術充滿熱忱、對學生十分愛護。從松園與老師的互動中,可以窺見那個時代日本師徒之間的傳道方式、繪畫技巧,還能感受到一代大師在日常生活中的真情流露。
有時候先生會畫描繪雨中場景的畫。如果只用溼毛刷把畫布刷一下,水氣只能停留在表面,不能充分滲透到絹布里。要讓水氣充分滲透,不僅要用毛刷刷,還要用溼布巾「颯颯」地擦,情況才會變好。之後在上面畫柳樹或別的什麼,再在上面用溼布巾擦。擦的時候絹布會發出「啾啾」的聲音。先生頻繁地擦,隔壁房間的小園就走出來用可愛的聲音說:「阿爸,畫在『啾啾』地叫呀。」於是先生應道:「嗯,畫是在『啾啾』地叫呀。再給你做一遍吧。」就又在絹布上「颯颯」地擦。我曾經在一旁給可愛的小園畫過寫生。如今突然拿出當時的寫生冊來看,不禁思緒沉浸其中。
松園的母親還沒生下她時,就成了單身母親;似乎是命運的相似,松園在27歲未婚生子,作為單身母親撫養兒子長大。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她經受了怎樣的流言蜚語、指指戳戳,可想而知,但松園絲毫沒有提及這些不愉快,相反地,在她的隨筆中,盡是與兒子松篁相處時的幸福回憶。
兒子松篁也和我一樣喜歡金魚。到了冬天,我就用粗草蓆把金魚缸包起來放在暗處等待春暖花開,但松篁總是等不及春天來,常常把走廊角落的魚缸上的草蓆掀開,從縫隙看裡面。當他看到心愛的金魚像寒冰中的鯉魚一樣一動不動,馬上顯出擔心的神色,於是拿來竹枝,從縫隙間去戳金魚,看到魚動了,就露出安心的樣子。
我耐心地教導他:
「金魚在冬天要冬眠,你這樣把它弄醒,它會因為睡眠不足而死掉的……」
兒子松篁似乎不明白金魚為什麼要在水裡睡覺,只是苦著臉說:「可是,我擔心呀……」說著,回頭看了看魚缸。
不知是否是畫家的血液得到了傳承,松園的兒子上村松篁和孫子上村淳,也都成為了日本畫壇知名的畫家。對於這一點,松篁說過:「母親並沒有教過我畫畫需要注意什麼,但她始終勤奮努力的身影,是她留給我最大的遺產。」這大概就是,最高境界的教養,不是對孩子「耳提面命」,而是讓孩子「耳濡目染」吧。
在世俗生活與藝術道路上飽嘗艱辛的松園,深深體會到,女性要想在這世上生存下去,必須堅強,必須自己拯救自己。
人活一世,實際上就像乘一葉扁舟羈旅,航程中有風也有雨。在突破一個又一個難關的過程中,人漸漸擁有了強盛的生命力。他人是倚仗不得的。能拯救自己的,果然只有自己。做人不出色,其創造的藝術也無法出色。因為藝術是由創造者的人格所限定的。筆上所描畫的是自己的心,即便總是注意著在人前裝模作樣,如果內心沒有表裡如一的真誠,是不行的。不斷地反省自己是極其重要的,人類正是因此才會進步。
堅強、自省、保持真誠,松園從七十多年繪畫生涯中提煉出的感悟,又何嘗不適用於我們的人生呢?
在審美上擁有屬於自己的風格,在事業上持之以恆、勤奮精進,在生活上堅毅剛強、勇敢面對,這是上村松園身為一個畫家、一名女性,想傳達給我們的。
目次
推薦語
序言
壹 我的繪畫之路 私の絵の道
憶往昔―童年物語
回想夢開始的那些日子
繪畫學校時代
回憶―回顧為畫之道的五十年
直到今日
座右第一品
貳 我所生活的世界 私が生きている世界
四條大街附近
關於寫生帖的回憶
畫砂的老人
米豆上的世界
棲霞軒雜記
山中溫泉之旅―發甫溫泉的回憶
明治懷顧
參 我記憶裡的那些人 私の記憶の中のあの人たち
三人之師
土田先生的藝術―追悼土田麥倦
被取笑的裂桃髻姑娘
追尋舊日記憶 追悼山元春舉
竹內棲鳳先生的往昔舊事
說說我的母親
對母親的追慕
上村松園
橫山大觀
橋本關雪
上村松園年譜
序言
壹 我的繪畫之路 私の絵の道
憶往昔―童年物語
回想夢開始的那些日子
繪畫學校時代
回憶―回顧為畫之道的五十年
直到今日
座右第一品
貳 我所生活的世界 私が生きている世界
四條大街附近
關於寫生帖的回憶
畫砂的老人
米豆上的世界
棲霞軒雜記
山中溫泉之旅―發甫溫泉的回憶
明治懷顧
參 我記憶裡的那些人 私の記憶の中のあの人たち
三人之師
土田先生的藝術―追悼土田麥倦
被取笑的裂桃髻姑娘
追尋舊日記憶 追悼山元春舉
竹內棲鳳先生的往昔舊事
說說我的母親
對母親的追慕
上村松園
橫山大觀
橋本關雪
上村松園年譜
書摘/試閱
繪畫學校時代
明治十五年四月,八歲的我進入小學讀書。拖著草鞋、用包袱皮裹著石盤和石筆,每天上下學。
當時主要的學習內容是禮節規矩和手工藝。我喜歡畫畫,總是在石盤上畫美人畫,大家都來拜託我給他們畫。
班主任是中島真義先生,很受孩子們的信任。聽說先生來上課,大家都拍手相慶。某一年先生讓我畫菸草盆,並推薦這幅畫參展祗園有樂館的展覽會,我記得還得了獎,拿到一個硯臺作為獎品。我常年使用這個硯臺,上面燙金的字都磨到快看不清了。
我十三歲那年從小學畢業,第二年的春天,十四歲的我進入京都府立畫學校學習。
那是明治二十一年,大家對女孩子進繪畫學校,還是不怎麼支持的。叔父也狠狠地責備了母親一番。但是母親說:「可那是她喜歡的道路呀。」並沒有理會叔父的意見。
如今的京都酒店,就是當時學校的校舍舊址。那周圍有很寬闊的空地,一整面都是花田。因此學校前面就有花店,我經常去買寫生用的花,或者乾脆直接去花田寫生。
當時的繪畫學校其實很悠閒,大家並不都是抱著「要成為畫家」的目的,有相當一些人是為了「找個地方上學」而來的。
「我們家孩子身體不太好啊,就去學畫吧。」――也有這樣的人。
今天的畫家必須具備相當的體力和健康,而當時一般大眾則認為,畫家是件「花架子」的工作。由於這種想法,當時的繪畫學校畢業生後世留名者不多,誕生出充滿激情和熱血的藝術家、孕育出充滿生命力的藝術作品,則更少。
兼任繪畫學校校長的,是土手町府立第一女學校校長吉田秀谷先生。學院分為東宗、西宗、南宗、北宗四個畫派。叫什麼宗什麼宗的,簡直有點像佛教學校了。
東宗是柔美的四條派,主任老師是望月玉泉先生。
西宗是新興的西洋畫,也就是油畫,主任是田村宗立先生。
南宗是文人畫,主任是巨勢小石先生。
北宗是剛勁有力的四條派,主任是鈴木松年先生。全都是一流的大畫家。
我入門北宗,跟隨鈴木松年先生學畫。
最初,老師只讓我們畫一枝山茶、梅花、木蓮之類的東西,或遞給我們八頁折疊、二十五幅一冊的宣紙畫冊,令我們以此為範本來臨摹。再把各自的作業交給老師,老師點評過後,再對著老師修改後的作品重新畫一遍。二十五幅畫全部透過考試後,就能從六級升到五級了。
到了五級,就可以畫一些比一枝山茶花更難的作品了。
升到四級,就可以畫鳥呀蟲呀;之後是山水、樹木、岩石等等組合,最後到了一級,就進入人物畫的階段,也就可以畢業了。
然而,我從小時候起就喜歡畫人物,一直畫人物畫的我,自然不會滿足於學校的規則。
每週一次的作圖時間,我都用來畫人物畫,聊以此安慰自己這顆愛畫人物的心。
報紙上刊登的新聞事件,我也能馬上用人物畫表現出來。因此我每週都畫的人物畫就像繪畫版的「時事解說」。
一天,松年先生對我說:「我知道你本來是想畫人物畫的,但是也不能違逆學校的規則,你要是真那麼想畫人物的話,每天放學後就來我家的私塾吧。我可以給你一些參考書,幫你看看畫得怎麼樣。」
我高興極了,從此以後,一放學就去松年先生位於東洞院錦小路的私塾。在那裡我可以盡情地觀摩作品、畫人物畫。
當時整個學校大概只有一百來人,校長吉田秀谷先生卻很高興:「我們繪畫學校也算達成了大發展,終於有超過一百名學生了!這對於日本畫壇的前途真是值得慶賀的事啊!」哎,無論如何,一百多人都只能算是寥寥吧。
很快學校就發生了改革。
除了繪畫,學校還增加了工藝美術部,教人怎麼畫陶器上的圖案。純正美術派的老師們提出激烈的反對意見:「我們學校沒必要培養陶瓷店和工藝品店的工匠!」老師們因此與學校方面起了爭執,繪畫老師們大半聯名辭職了。
松年先生也是反對派,他從學校辭職後,我也跟隨先生退學了,之後就在松年先生的私塾學習。
也因此,我不必再畫花鳥蟲魚,之後一直在人物畫的道路上精進前行。
當時的狩野派、四條派都是以花鳥、山水、動物為主,人物畫很少。
應舉派的作品裡倒是有一些人物畫,但是描寫女性的又少得可憐。
為了積累參考素材,我盡可能地跑去各種博物館、神社、寺廟,尋訪祕藏畫,聽到神社、寺廟有風俗卷就帶著介紹信毫無戒備地出門,但人物畫還是寥寥。
「你想畫的東西,京都沒什麼可以給你參考的,真是可惜啊。」松年先生常常同情地對我說,盡可能地把相關的畫帖和參考書借給我。
松年先生自身也是以山水聞名,人物畫的作品很少。
當時,京都有一個「如雲社」,每月組織京都畫壇的聯合展覽。會場在如今的彌榮俱樂部邊上的有樂館,組織者從寺廟、收藏家手裡借來優秀的繪畫作品展出。它們給我提供了巨大的幫助,每一次展覽我一定會到場臨摹。特別是到了祗園祭,京都的人家都像比賽似的陳列出家中祕藏的屏風、繪卷和掛軸,我可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帶著寫生帖小跑著穿過打扮華美的行人中間,一家接一家地去畫寫生。
當時在私塾學生中間,「松園的寫生帖」就出名了。
我一聽說美術俱樂部有集市,就趕忙帶著紙和筆墨盒跑去,拜託店主讓我臨摹。集市上有很多來觀看投標競拍的客人,我一邊畫,一邊小心不讓自己擋了別人的路。
想起那時候的窘迫,就覺得如今的人真是幸福啊。不論是文展還是院展都有很多的人物畫,不用為缺少參考作品而發愁;我那個時候如果不那麼東奔西跑,就看不到可供參考的人物畫。
克服這麼多困難,建立起人物畫派,我當時的修行可不是一般人都能做到的。
現代人可以自由地獲得參考畫,不可謂不幸福;但同時,也很容易讓人覺得不用辛苦修行,就能輕鬆地成為畫家――對於這種想法,必須要充分警戒啊。
母親的疼愛
家長只有母親一個人,我是這麼想著長大的。沒有父親,我也沒有覺得寂寞。對我來說母親就很好,是最重要的人。
母親雖然絕不會縱容我,但卻相當疼愛我。出去旅行時,我們兩人都互相為彼此擔心,我想著母親在等我,總是想著盡早回家。
我記起這樣一件事。我十多歲的時候,母親去三條繩手下(29)的親戚家,我和姐姐在家等母親回來。但左等右等,也不見母親回來,我很擔心,就拿著傘,從奈良物町穿過四條大橋,去接母親。當時下著雪,是一個寒冷的冬夜。
還是小孩的我非常想哭,終於走到了親戚家門口,正好,母親起身準備回家,看見我,「啊」的一聲顯出吃驚的樣子,接著又很高興地說「你來了啊,哎呀,哎呀,一定很冷吧!」,說著把我凍僵的手握在兩掌之中,為我搓熱。
「母親!」我用哭腔叫道。
「啊,你來接我了啊,這麼冷的天!」
母親說著,握住我凍僵的雙手,一邊呵氣一邊揉著。我不禁流下了淚水。
母親的眼中也浮起了淚光。雖然是件平常不過的小事,但此情此景,我一生難忘。
母親在昭和九年,八十六歲的時候過世。然而,在七十九歲時因腦溢血而倒下之前,她都很健壯,外出的時候,健步如飛,跑在年輕人前面。松篁的媳婦嫁過來的時候她也看見了,看著三個曾孫玩耍嬉戲,度過了幸福的晚年。
明治十五年四月,八歲的我進入小學讀書。拖著草鞋、用包袱皮裹著石盤和石筆,每天上下學。
當時主要的學習內容是禮節規矩和手工藝。我喜歡畫畫,總是在石盤上畫美人畫,大家都來拜託我給他們畫。
班主任是中島真義先生,很受孩子們的信任。聽說先生來上課,大家都拍手相慶。某一年先生讓我畫菸草盆,並推薦這幅畫參展祗園有樂館的展覽會,我記得還得了獎,拿到一個硯臺作為獎品。我常年使用這個硯臺,上面燙金的字都磨到快看不清了。
我十三歲那年從小學畢業,第二年的春天,十四歲的我進入京都府立畫學校學習。
那是明治二十一年,大家對女孩子進繪畫學校,還是不怎麼支持的。叔父也狠狠地責備了母親一番。但是母親說:「可那是她喜歡的道路呀。」並沒有理會叔父的意見。
如今的京都酒店,就是當時學校的校舍舊址。那周圍有很寬闊的空地,一整面都是花田。因此學校前面就有花店,我經常去買寫生用的花,或者乾脆直接去花田寫生。
當時的繪畫學校其實很悠閒,大家並不都是抱著「要成為畫家」的目的,有相當一些人是為了「找個地方上學」而來的。
「我們家孩子身體不太好啊,就去學畫吧。」――也有這樣的人。
今天的畫家必須具備相當的體力和健康,而當時一般大眾則認為,畫家是件「花架子」的工作。由於這種想法,當時的繪畫學校畢業生後世留名者不多,誕生出充滿激情和熱血的藝術家、孕育出充滿生命力的藝術作品,則更少。
兼任繪畫學校校長的,是土手町府立第一女學校校長吉田秀谷先生。學院分為東宗、西宗、南宗、北宗四個畫派。叫什麼宗什麼宗的,簡直有點像佛教學校了。
東宗是柔美的四條派,主任老師是望月玉泉先生。
西宗是新興的西洋畫,也就是油畫,主任是田村宗立先生。
南宗是文人畫,主任是巨勢小石先生。
北宗是剛勁有力的四條派,主任是鈴木松年先生。全都是一流的大畫家。
我入門北宗,跟隨鈴木松年先生學畫。
最初,老師只讓我們畫一枝山茶、梅花、木蓮之類的東西,或遞給我們八頁折疊、二十五幅一冊的宣紙畫冊,令我們以此為範本來臨摹。再把各自的作業交給老師,老師點評過後,再對著老師修改後的作品重新畫一遍。二十五幅畫全部透過考試後,就能從六級升到五級了。
到了五級,就可以畫一些比一枝山茶花更難的作品了。
升到四級,就可以畫鳥呀蟲呀;之後是山水、樹木、岩石等等組合,最後到了一級,就進入人物畫的階段,也就可以畢業了。
然而,我從小時候起就喜歡畫人物,一直畫人物畫的我,自然不會滿足於學校的規則。
每週一次的作圖時間,我都用來畫人物畫,聊以此安慰自己這顆愛畫人物的心。
報紙上刊登的新聞事件,我也能馬上用人物畫表現出來。因此我每週都畫的人物畫就像繪畫版的「時事解說」。
一天,松年先生對我說:「我知道你本來是想畫人物畫的,但是也不能違逆學校的規則,你要是真那麼想畫人物的話,每天放學後就來我家的私塾吧。我可以給你一些參考書,幫你看看畫得怎麼樣。」
我高興極了,從此以後,一放學就去松年先生位於東洞院錦小路的私塾。在那裡我可以盡情地觀摩作品、畫人物畫。
當時整個學校大概只有一百來人,校長吉田秀谷先生卻很高興:「我們繪畫學校也算達成了大發展,終於有超過一百名學生了!這對於日本畫壇的前途真是值得慶賀的事啊!」哎,無論如何,一百多人都只能算是寥寥吧。
很快學校就發生了改革。
除了繪畫,學校還增加了工藝美術部,教人怎麼畫陶器上的圖案。純正美術派的老師們提出激烈的反對意見:「我們學校沒必要培養陶瓷店和工藝品店的工匠!」老師們因此與學校方面起了爭執,繪畫老師們大半聯名辭職了。
松年先生也是反對派,他從學校辭職後,我也跟隨先生退學了,之後就在松年先生的私塾學習。
也因此,我不必再畫花鳥蟲魚,之後一直在人物畫的道路上精進前行。
當時的狩野派、四條派都是以花鳥、山水、動物為主,人物畫很少。
應舉派的作品裡倒是有一些人物畫,但是描寫女性的又少得可憐。
為了積累參考素材,我盡可能地跑去各種博物館、神社、寺廟,尋訪祕藏畫,聽到神社、寺廟有風俗卷就帶著介紹信毫無戒備地出門,但人物畫還是寥寥。
「你想畫的東西,京都沒什麼可以給你參考的,真是可惜啊。」松年先生常常同情地對我說,盡可能地把相關的畫帖和參考書借給我。
松年先生自身也是以山水聞名,人物畫的作品很少。
當時,京都有一個「如雲社」,每月組織京都畫壇的聯合展覽。會場在如今的彌榮俱樂部邊上的有樂館,組織者從寺廟、收藏家手裡借來優秀的繪畫作品展出。它們給我提供了巨大的幫助,每一次展覽我一定會到場臨摹。特別是到了祗園祭,京都的人家都像比賽似的陳列出家中祕藏的屏風、繪卷和掛軸,我可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帶著寫生帖小跑著穿過打扮華美的行人中間,一家接一家地去畫寫生。
當時在私塾學生中間,「松園的寫生帖」就出名了。
我一聽說美術俱樂部有集市,就趕忙帶著紙和筆墨盒跑去,拜託店主讓我臨摹。集市上有很多來觀看投標競拍的客人,我一邊畫,一邊小心不讓自己擋了別人的路。
想起那時候的窘迫,就覺得如今的人真是幸福啊。不論是文展還是院展都有很多的人物畫,不用為缺少參考作品而發愁;我那個時候如果不那麼東奔西跑,就看不到可供參考的人物畫。
克服這麼多困難,建立起人物畫派,我當時的修行可不是一般人都能做到的。
現代人可以自由地獲得參考畫,不可謂不幸福;但同時,也很容易讓人覺得不用辛苦修行,就能輕鬆地成為畫家――對於這種想法,必須要充分警戒啊。
母親的疼愛
家長只有母親一個人,我是這麼想著長大的。沒有父親,我也沒有覺得寂寞。對我來說母親就很好,是最重要的人。
母親雖然絕不會縱容我,但卻相當疼愛我。出去旅行時,我們兩人都互相為彼此擔心,我想著母親在等我,總是想著盡早回家。
我記起這樣一件事。我十多歲的時候,母親去三條繩手下(29)的親戚家,我和姐姐在家等母親回來。但左等右等,也不見母親回來,我很擔心,就拿著傘,從奈良物町穿過四條大橋,去接母親。當時下著雪,是一個寒冷的冬夜。
還是小孩的我非常想哭,終於走到了親戚家門口,正好,母親起身準備回家,看見我,「啊」的一聲顯出吃驚的樣子,接著又很高興地說「你來了啊,哎呀,哎呀,一定很冷吧!」,說著把我凍僵的手握在兩掌之中,為我搓熱。
「母親!」我用哭腔叫道。
「啊,你來接我了啊,這麼冷的天!」
母親說著,握住我凍僵的雙手,一邊呵氣一邊揉著。我不禁流下了淚水。
母親的眼中也浮起了淚光。雖然是件平常不過的小事,但此情此景,我一生難忘。
母親在昭和九年,八十六歲的時候過世。然而,在七十九歲時因腦溢血而倒下之前,她都很健壯,外出的時候,健步如飛,跑在年輕人前面。松篁的媳婦嫁過來的時候她也看見了,看著三個曾孫玩耍嬉戲,度過了幸福的晚年。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