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試圖為臺灣發展中的表演藝術教學現場留下第一手的紀錄,並將多面向、時代性及進行中的現況,進行分類與詮釋。透過現場專業教師共筆,點出國民基本教育裡,表演藝術除了其學習內容外,還可以在校內著重於超越理論及技術層次的學生「心靈」安頓;表演藝術老師們常透過體驗式教學,讓孩子們不僅認識自己的情緒變化,也可化解自身與他人及環境之間的衝突,甚至能在未來當個良善的公民,成為社會穩固的基石。
因此本書的章節安排,係從表演藝術教學者、學習者內心與內在功能開始討論。表演藝術教育幫助學生發現自我內在的變化,能再與他人共同合作,展現了新課綱共好的核心素養,以及表演藝術教學的亮點;本書所有教學案例都是呼應著人群的幸福而進行,盼望更多的第一線教育工作者和我們有所共鳴,讓全人表演藝術教學課程的落實,從寶島拓展到華人土地上無所不在。
希望讀者在閱讀本書後,了解表演藝術的重要性,它不僅能幫助學生穩定情緒、激發學習、跨大視野、具競爭力,最終也能促進共好的社會及人群福祉!
因此本書的章節安排,係從表演藝術教學者、學習者內心與內在功能開始討論。表演藝術教育幫助學生發現自我內在的變化,能再與他人共同合作,展現了新課綱共好的核心素養,以及表演藝術教學的亮點;本書所有教學案例都是呼應著人群的幸福而進行,盼望更多的第一線教育工作者和我們有所共鳴,讓全人表演藝術教學課程的落實,從寶島拓展到華人土地上無所不在。
希望讀者在閱讀本書後,了解表演藝術的重要性,它不僅能幫助學生穩定情緒、激發學習、跨大視野、具競爭力,最終也能促進共好的社會及人群福祉!
作者簡介
邱鈺鈞
英國Exeter University教育碩士、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
許鳳君
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表演組學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 教育學碩士。
張晨昕
臺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教學碩士。
陳書悉
英國Exeter University教育學院創造性戲劇教育碩士。
沈邑蓎
臺南大學戲劇與創作應用學系研究所。
武君怡
屏東師範學院美勞教育學系。
溫苡均
美國Miami大學戲劇系藝術碩士。
張懿茹
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學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教育學碩士。
蔡淑菁
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碩士。
※主編簡介
李其昌
澳大利亞國家大學哲學博士,主修戲劇教育。現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學研究所專任教授。研究專長為表演藝術教材教法、表導演、兒童戲劇、創作性戲劇、戲劇教育史、戲劇理論、教育劇場。
英國Exeter University教育碩士、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
許鳳君
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表演組學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 教育學碩士。
張晨昕
臺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教學碩士。
陳書悉
英國Exeter University教育學院創造性戲劇教育碩士。
沈邑蓎
臺南大學戲劇與創作應用學系研究所。
武君怡
屏東師範學院美勞教育學系。
溫苡均
美國Miami大學戲劇系藝術碩士。
張懿茹
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學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教育學碩士。
蔡淑菁
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碩士。
※主編簡介
李其昌
澳大利亞國家大學哲學博士,主修戲劇教育。現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學研究所專任教授。研究專長為表演藝術教材教法、表導演、兒童戲劇、創作性戲劇、戲劇教育史、戲劇理論、教育劇場。
序
聚十位「愛課習」(ECCI)者
本書集合十人之力,於今得以付梓,撰書團隊多虧先前「夢的N 次方計畫」(以下簡稱「夢N」)之感召,於臺灣分區辦理各項教學研習活動,場場參與者人氣十足、「教」氛活絡。活動是表演藝術教師的專長,他們在「夢N」中彼此交流,不畏辛勞拉著行李箱四處分享,此熱忱不僅展現工作成果,也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體現。
看到臺灣的表藝教師能有廣闊的胸懷,在任何空間即興教學,此情此景就像在劇場演出一樣,過程中光輝燦爛,雖有參與者,倘若沒有為教學方案留下文字紀錄,多年後,這些「夢N」絕藝,將潛在記憶中,化為雲煙。要想讓沒參與到的朋友,甚至下一代人了解「夢N」教師的教學意象,唯有「出書」才能轉化這些精華至永遠。
大夥齊定的書名,帶著工作坊中:「培」育現場教師及師資生的表藝「新」能力;由於我們皆肯定表藝對於學生「情緒」訓練及穩定的重要功能,因此將之調整為「心」字,強調學校師生若能掌控情緒,不僅無須擔憂班級經營,也不用高築牆、鎖頂樓,防止有人輕生,因為在表藝課程中可以預先排練逆境、宣洩情感、溝通互動等等;讓學生去預約諮商前,自己先化解「心傷」,減少輔導教師的個案數。
坊間的表藝書籍,大多從西方轉譯,我們請九位教師現身說法,期待逐漸發展華人思維的表藝課。書中了解華人的情緒因為傳統禮教的束縛,教學上強調:認知、情意及技能;而今之課綱調整為認知、態度及技能。在情意及態度之間,展現時代的變革,如今每個人就是一個小星球,沒有方法疏通及管理,任由他們大鳴大放,只有「自轉」沒有「公轉」,難以成為世界公民。由此可見,在學校想要指導學生具備「態度」越來越難,倘若再一昧以舊方式要求他們認知及技能,導致現今學生預約諮商大排長龍,這股情緒輔導浪潮,未來只會增加不會減少,試問AI 可以解決嗎?我大膽地回答「人心」的問題,唯有「人」才能解決,而表演藝術可以協助「人」來淨化心靈。
因此,書名取作:表演藝術培出心能力。在決定中文書名後,副標題抓定「情緒」(Emotion)、「酷凌」(Cooling Conflict)、「跨域」(Cross-disciplinary)及「國際」(International)是表藝目前對學校最大的四項幫助,簡稱ECCI(讀音就像「愛課習」:愛分享課程與學習表藝,正是我們的寫照)。接著翻譯英文書名時,於撰書的視訊會議中,陳書悉老師提出「Performing Arts Can Help」,因為當時正在疫情中,臺灣人深覺相互援助很好,就異口同聲按讚同意。另外,為了讓讀者秒懂書中意旨,許鳳君老師常常二話不說就繪出圖像,令人佩服。
話說從頭,能夠出書,一切要先感謝「舞臺監督」邱鈺鈞老師,他居中牽線及號召,先是十一位師長聚合,後來雖然劉淑惠老師因故退出,還是留了許多資料給我們,這股無私的奉獻熱情是劇場精神帶給我們的;此外,每個章節雖然作者各有不同,大家彼此針砭並加入圖表及文字,就像是觀看彩排場一樣,「既然一同在劇場,我一定給你回饋,語不助演不罷休。」劇場精神是:不怕製作中批評,就怕給觀眾的作品不行。
其他尚未提及的六位夥伴在撰書會議裡,我記得張晨昕老師的無畏承擔,沈邑蓎老師的創想藝詞、武君怡老師的直言不諱、溫苡均與張懿茹老師的合作無間,以及蔡淑菁老師的溫柔支持等。最後能夠成書,要感恩陳念祖前副總編輯長年的書信往返及鼓勵、李貴年副總編輯的提點及厚愛,還有何富珊責任編輯的細心編排及校對。
各章雖然符合邏輯的編排,成冊後若有問題,因為是我提綱、大家配合,皆為我一人之過。僅期待有再版之機,「夢N」團隊再一同切實調整、與時俱進。
李其昌 敬書
2023/8/31
本書集合十人之力,於今得以付梓,撰書團隊多虧先前「夢的N 次方計畫」(以下簡稱「夢N」)之感召,於臺灣分區辦理各項教學研習活動,場場參與者人氣十足、「教」氛活絡。活動是表演藝術教師的專長,他們在「夢N」中彼此交流,不畏辛勞拉著行李箱四處分享,此熱忱不僅展現工作成果,也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體現。
看到臺灣的表藝教師能有廣闊的胸懷,在任何空間即興教學,此情此景就像在劇場演出一樣,過程中光輝燦爛,雖有參與者,倘若沒有為教學方案留下文字紀錄,多年後,這些「夢N」絕藝,將潛在記憶中,化為雲煙。要想讓沒參與到的朋友,甚至下一代人了解「夢N」教師的教學意象,唯有「出書」才能轉化這些精華至永遠。
大夥齊定的書名,帶著工作坊中:「培」育現場教師及師資生的表藝「新」能力;由於我們皆肯定表藝對於學生「情緒」訓練及穩定的重要功能,因此將之調整為「心」字,強調學校師生若能掌控情緒,不僅無須擔憂班級經營,也不用高築牆、鎖頂樓,防止有人輕生,因為在表藝課程中可以預先排練逆境、宣洩情感、溝通互動等等;讓學生去預約諮商前,自己先化解「心傷」,減少輔導教師的個案數。
坊間的表藝書籍,大多從西方轉譯,我們請九位教師現身說法,期待逐漸發展華人思維的表藝課。書中了解華人的情緒因為傳統禮教的束縛,教學上強調:認知、情意及技能;而今之課綱調整為認知、態度及技能。在情意及態度之間,展現時代的變革,如今每個人就是一個小星球,沒有方法疏通及管理,任由他們大鳴大放,只有「自轉」沒有「公轉」,難以成為世界公民。由此可見,在學校想要指導學生具備「態度」越來越難,倘若再一昧以舊方式要求他們認知及技能,導致現今學生預約諮商大排長龍,這股情緒輔導浪潮,未來只會增加不會減少,試問AI 可以解決嗎?我大膽地回答「人心」的問題,唯有「人」才能解決,而表演藝術可以協助「人」來淨化心靈。
因此,書名取作:表演藝術培出心能力。在決定中文書名後,副標題抓定「情緒」(Emotion)、「酷凌」(Cooling Conflict)、「跨域」(Cross-disciplinary)及「國際」(International)是表藝目前對學校最大的四項幫助,簡稱ECCI(讀音就像「愛課習」:愛分享課程與學習表藝,正是我們的寫照)。接著翻譯英文書名時,於撰書的視訊會議中,陳書悉老師提出「Performing Arts Can Help」,因為當時正在疫情中,臺灣人深覺相互援助很好,就異口同聲按讚同意。另外,為了讓讀者秒懂書中意旨,許鳳君老師常常二話不說就繪出圖像,令人佩服。
話說從頭,能夠出書,一切要先感謝「舞臺監督」邱鈺鈞老師,他居中牽線及號召,先是十一位師長聚合,後來雖然劉淑惠老師因故退出,還是留了許多資料給我們,這股無私的奉獻熱情是劇場精神帶給我們的;此外,每個章節雖然作者各有不同,大家彼此針砭並加入圖表及文字,就像是觀看彩排場一樣,「既然一同在劇場,我一定給你回饋,語不助演不罷休。」劇場精神是:不怕製作中批評,就怕給觀眾的作品不行。
其他尚未提及的六位夥伴在撰書會議裡,我記得張晨昕老師的無畏承擔,沈邑蓎老師的創想藝詞、武君怡老師的直言不諱、溫苡均與張懿茹老師的合作無間,以及蔡淑菁老師的溫柔支持等。最後能夠成書,要感恩陳念祖前副總編輯長年的書信往返及鼓勵、李貴年副總編輯的提點及厚愛,還有何富珊責任編輯的細心編排及校對。
各章雖然符合邏輯的編排,成冊後若有問題,因為是我提綱、大家配合,皆為我一人之過。僅期待有再版之機,「夢N」團隊再一同切實調整、與時俱進。
李其昌 敬書
2023/8/31
目次
序
緒論
Chapter 1 表演與情緒
第一節 表演藝術課如何與情緒結合
第二節 與情緒議題結合的十週表演藝術課程
第三節 課程實施結果與教師省思
第四節 課程實施結論與建議
Chapter 2 表演藝術教學與抒發
第一節 讓學生透過表演藝術來抒發自己的重要性
第二節 藝術融入語文教學之實踐案例
第三節 一人一故事劇場在教室中的情感流動
第四節 成立劇團:「狂舞開丙」一人一故事劇團
第五節 疫情來襲的線上表演藝術的ON LINE 也不賴
第六節 運用表演藝術課程抒發情緒讓課程變得不一樣
第七節 結語
Chapter 3 覺察衝突與酷凌行動
第一節 「酷凌計畫」衝突結構應用於管理衝突降低霸凌
第二節 衝突結構在表演藝術課程之應用
第三節 衝突在人生及班級經營上的應用
第四節 結語
Chapter 4 表藝跨科與教學示例
第一節 表演藝術運用於跨科教學的優勢
第二節 表演藝術教學之跨科實踐案例
第三節 善用表演藝術發展跨科教學
第四節 結語
Chapter 5 表演藝術與跨領域
第一節 什麼是「表演藝術跨領域」教學
第二節 跨領域,為何「跨」?
第三節 導師或單科教師如何進行表演藝術跨領域
第四節 跨領域的共備模式及評量方式
第五節 結語
Chapter 6 表演藝術教學與議題融入
第一節 表演藝術運用於議題融入的面向
第二節 表演藝術教學融入品格教育與在地文化實踐案例
第三節 議題融入於表演藝術所展開的「跨」思維
第四節 結語
Chapter 7 跨語言空間與表演情境
第一節 雙聲雙莎―雙語表演課中的茱麗葉與仲夏夜
第二節 《羅密歐與茱麗葉》的雙語表演課程
第三節 《仲夏夜之夢》的雙聲雙語表演課
第四節 雙語表演藝術課程的亮點
第五節 雙語表演藝術教學省思及建議
第六節 結語
Chapter 8 表演藝術教學與國際視野
第一節 在表演藝術課程中發現世界在改變
第二節 表演藝術課程中的與世界共好
第三節 國際議題融入在表演藝術的永續發展
第四節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一 家庭衝突雙語劇本
附錄二 戲劇慣用手法與定義說明
緒論
Chapter 1 表演與情緒
第一節 表演藝術課如何與情緒結合
第二節 與情緒議題結合的十週表演藝術課程
第三節 課程實施結果與教師省思
第四節 課程實施結論與建議
Chapter 2 表演藝術教學與抒發
第一節 讓學生透過表演藝術來抒發自己的重要性
第二節 藝術融入語文教學之實踐案例
第三節 一人一故事劇場在教室中的情感流動
第四節 成立劇團:「狂舞開丙」一人一故事劇團
第五節 疫情來襲的線上表演藝術的ON LINE 也不賴
第六節 運用表演藝術課程抒發情緒讓課程變得不一樣
第七節 結語
Chapter 3 覺察衝突與酷凌行動
第一節 「酷凌計畫」衝突結構應用於管理衝突降低霸凌
第二節 衝突結構在表演藝術課程之應用
第三節 衝突在人生及班級經營上的應用
第四節 結語
Chapter 4 表藝跨科與教學示例
第一節 表演藝術運用於跨科教學的優勢
第二節 表演藝術教學之跨科實踐案例
第三節 善用表演藝術發展跨科教學
第四節 結語
Chapter 5 表演藝術與跨領域
第一節 什麼是「表演藝術跨領域」教學
第二節 跨領域,為何「跨」?
第三節 導師或單科教師如何進行表演藝術跨領域
第四節 跨領域的共備模式及評量方式
第五節 結語
Chapter 6 表演藝術教學與議題融入
第一節 表演藝術運用於議題融入的面向
第二節 表演藝術教學融入品格教育與在地文化實踐案例
第三節 議題融入於表演藝術所展開的「跨」思維
第四節 結語
Chapter 7 跨語言空間與表演情境
第一節 雙聲雙莎―雙語表演課中的茱麗葉與仲夏夜
第二節 《羅密歐與茱麗葉》的雙語表演課程
第三節 《仲夏夜之夢》的雙聲雙語表演課
第四節 雙語表演藝術課程的亮點
第五節 雙語表演藝術教學省思及建議
第六節 結語
Chapter 8 表演藝術教學與國際視野
第一節 在表演藝術課程中發現世界在改變
第二節 表演藝術課程中的與世界共好
第三節 國際議題融入在表演藝術的永續發展
第四節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一 家庭衝突雙語劇本
附錄二 戲劇慣用手法與定義說明
書摘/試閱
緒論
我國表演藝術教育自西元2001 年起試辦,兩年後正式列入國民中小學「藝術領域」(當時稱: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的課綱之中。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越來越多表演藝術教育教師創發出獨特的教育觀點與教學方式。本書試圖為臺灣發展中的表演藝術教學現場留下第一手的紀錄,並將多面向的、時代性的及進行中的現況,進行分類與詮釋。
所謂第一手的紀錄,係因本書透過現場專業教師共筆,彼此心靈交會後,點出國民基本教育裡,表演藝術除了其學習內容外,還可以在校內著重於:超越理論及技術層次的學生「心靈」安頓。表演藝術教師們常透過體驗式教學,讓孩子們不僅認識自己的情緒變化,也可化解自身與他人及環境之間的衝突,甚至能在未來當個良善的公民,成為社會穩固的基石。
由這點學習目標來看,凸顯身為表演藝術教師,日常得要關注社會脈動,審時度勢、與時俱進地將課程與議題連結;對於藝術教育與人類社會的福祉,懷抱著正向且緊密的期盼。
故本書的章節安排,係從表演藝術教學者、學習者內心與內在功能開始討論,但必須聲明,表演藝術教育,絕對不只是幫助學生發現自我內在的變化而已,而是在了解自身之後,能再與他人共同合作,如此不僅能展現新課綱共好的核心素養,也可以展現表演藝術教學的亮點!
就這點而言,本書作者群依照表演藝術課程的「全人教育」(Holistic Education/All-around Education)特性,也就是不但能與各學科融合,也可以顧及學子的人格發展,以達到「個體本身的全人教育」(Whole Person Education)的思考(見圖1,圖中內涵於此緒論末簡述)。
作者們每多一次表藝教學,每增一分如「演員為觀眾奉獻的情懷」,再加上身為五倫之一的華人文化中的教師身分,藝術、文化與教育三道情懷,匯注成教育志業,寫作時互重互愛,希冀能由下而上發揮教師力量,達成全人的教育目標。教師們之所以能聚於一堂,係因教師專業發展社群,在開放的社會氛圍中,不斷地發展及茁壯。此時,正好南投縣爽文國中的王政忠主任於2015 年的登高一呼:「夢的N次方」(以下簡稱「夢N」);以此於中正大學號召了全臺國中小基層教師們上千人的響應,開啟了臺灣教育史上獨特的教師自學與共同備課風潮。
「夢N」本身就是一個大型的教師社群聯繫平臺,平臺內有不同的學科領域、不同的教學方式,就像是廟埕建醮的「大拚場」,彼此相互尊重及支援,但又各自大鳴大放。約莫在2017 年後,「夢N」在教育部國教署的支持下,成為一個大型公部門計畫,持續的在各縣市辦理教師研習活動,激勵教師們自主學習,分享彼此的教學實踐。
「夢N」中藝術領域的參與教師們都是國內教師專業發展社群組織的高手,不論是領導社群、促成社群、永續經營社群,各個都是經驗豐富。是以,本書提供了這些教師們對本土教師專業共備的方法與理念,保留這些難得的實踐紀錄,此外,也因著這些底蘊,我們將本書分為八個章節,敘寫目前華人最尖端,也最需要的表演藝術教學內容。
作者群的共識,是透過表演藝術,讓孩子更貼近生活,解決學生因法令規定來學校學習,卻覺得這些學科跟他們沒有關係的現況;因此,表藝的教師能夠「接地氣」,不僅講課,也跟著他們一起實作。例如,教師們在課堂中模擬符合生活情境的教育實驗,讓學生在創造中,練習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是以多元的學習,是藝術融入共好生活的好方法。
此外,學校的教學偏重學生的大腦,忽略了影響大腦的「情緒」,表藝中的模擬情境,可以增加學生的「逆境商數」(Adversity Quotient,簡稱AQ)。「AQ」是評估一個人處理情緒壓力或是挫折的能力,因此也稱為是韌性的科學,提升逆境商數,不只在職場,更在人生當中,有著莫大的幫助。如果學生能於表演藝術課程中,透過情緒、衝突、抒發、跨科、跨域、雙語、議題與共好中,內外兼修,克服困境,就可以輕易贏得人生。
最後,作者群們希望讀者在閱讀本書後,了解表演藝術的重要性,它不僅能幫助學生穩定情緒、激發學習、擴大視野、具競爭力,最終也能促進共好的社會及人群福祉。有著師長與社會人士持續支持表演藝術教學工作,才能讓表演藝術不是學校中「消失的密課」。只要能讓學生從扮演或舞動中學習,學生就容易進入心流,上課就像下課,因為在此盡情揮灑「德智體群美」,時間一下子就過去了。
以下簡述各章主旨,配合章節地圖(見圖2),方便讀者們更加清楚本書之輪廓:
第一章關注「情緒」,發展出教導學生舒緩情緒、面對問題、解決衝突等「減少失控」之課程,尋找生命歷程中深刻情緒記憶時,可運用戲劇技巧「情境重述」(restatement)之概念,使當事人站在旁觀角度,經歷戲劇課程中的情境設計、對話發展,找到情緒能量調整的方法。
第二章「抒發」, 透過傾吐與表達, 以一人一故事(Playback)工作坊的形式,讓孩子透過藝術,抒發自己的情緒,透過在語文教學的自我表達,讓教室產生情感流動,遊戲化課程設計,激發出學生「以終為始」的學習自發性,在說演故事中,找到彼此療育陪伴的力量。
第三章「衝突」,透過戲劇的衝突結構練習「外功」以學會拆解事情的能力,合併使用「內功」薩提爾(Virginia Satir, 1916-1988)的冰山結構(Iceberg Theory)用以探究情緒的根源。「內、外功」的合併技法,從覺察、拆解,到如何應用和轉化於探究自我、班級經營以及戲劇教學策略,例如:深化角色、建構劇本、戲劇鑑賞,甚至是降低衝突和霸凌的「酷凌計畫」。賦能的過程讓孩子有能力看見自己、走向世界。
第四章「跨科」,表演藝術對學生的情緒有著抒發、排解和安定的作用,運用支持同理心的發展,增進合作共學的氣氛,具有正向且積極的情感支持力量,透過表演藝術活動,可以激發其他藝術科目之教學創新,開發出嶄新的教學模式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而善用跨學科的整合,並帶來更生動活化學科的教學。
第五章「跨域」,以表演藝術統整課程做說明,用黃金圈(What,Why,How)的理論,運用在國小國語課與綜合領域議題融入,探索SDG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簡稱SDGs)中貧窮與飢餓議題,並與夥伴初探STEAM〔Science(科學)、Technology(技術)、Engineering(工程)、Arts(藝術)和Mathematics(數學)〕的跨域操作案例。期許加廣課程深度,透過表演藝術的應用,帶領學生跨越時空、社群、文化的界線,讓孩子成為更完整的生命個體。
第六章「議題融入」,透過藝術資源的流通性,使用戲劇策略進行跨域教學,透過教學案例,分享議題融入於表演藝術中,所展開不同面向的「跨」思維,藉由戲劇讓學生對議題產生感知,並透過活動一起經歷,發展出解決生活問題與價值思辨的能力,更是在教學歷程中帶領學生探討更多元的觀點。
第七章「跨語言」, 以莎翁經典劇目《羅密歐與茱麗葉》,以及《仲夏夜之夢》為例,透過不同學習與感知的方式,在以終為始的課程設計架構下,設計各種課堂裡的雙語活動,發展出多模態的學習方法、跨語言的學習模式,為後續第八章表演課中的方法論提供表達力基礎,讓學生透過雙語的創作與學習尋求團隊的共好。
在第八章「共好」,以「接軌國際,躍入全球」為課程核心主軸。強調「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並在表演課程中,持續推動「國際教育」、「議題教育」的練習,以協助學生能應用及實踐所學。並從中學習到更好的「跨文化溝通」模式,達到「與世界共好」的未來目標,希望學生能「透過文化識讀,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漸「增進國際理解,以改變世界為全球公民的責任」,從而發展出「進入全球社會,做好準備」的能力。
全人教育的理想讓教育不只是功利上的思考,作者們更關心教育體系中每個孩子在探索生命的過程裡能否找到自己的心,找到幸福感受,完成自我的實現。本書的作者群可以很自豪地說,本書所有提供的教學案例都是呼應著人群的幸福而進行,也盼望著更多的第一線教育工作者和我們有所共鳴,讓全人表演藝術教學課程的落實,從寶島拓展到華人土地上無所不在!
李其昌暨團隊 敬書
2023/8/31
我國表演藝術教育自西元2001 年起試辦,兩年後正式列入國民中小學「藝術領域」(當時稱: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的課綱之中。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越來越多表演藝術教育教師創發出獨特的教育觀點與教學方式。本書試圖為臺灣發展中的表演藝術教學現場留下第一手的紀錄,並將多面向的、時代性的及進行中的現況,進行分類與詮釋。
所謂第一手的紀錄,係因本書透過現場專業教師共筆,彼此心靈交會後,點出國民基本教育裡,表演藝術除了其學習內容外,還可以在校內著重於:超越理論及技術層次的學生「心靈」安頓。表演藝術教師們常透過體驗式教學,讓孩子們不僅認識自己的情緒變化,也可化解自身與他人及環境之間的衝突,甚至能在未來當個良善的公民,成為社會穩固的基石。
由這點學習目標來看,凸顯身為表演藝術教師,日常得要關注社會脈動,審時度勢、與時俱進地將課程與議題連結;對於藝術教育與人類社會的福祉,懷抱著正向且緊密的期盼。
故本書的章節安排,係從表演藝術教學者、學習者內心與內在功能開始討論,但必須聲明,表演藝術教育,絕對不只是幫助學生發現自我內在的變化而已,而是在了解自身之後,能再與他人共同合作,如此不僅能展現新課綱共好的核心素養,也可以展現表演藝術教學的亮點!
就這點而言,本書作者群依照表演藝術課程的「全人教育」(Holistic Education/All-around Education)特性,也就是不但能與各學科融合,也可以顧及學子的人格發展,以達到「個體本身的全人教育」(Whole Person Education)的思考(見圖1,圖中內涵於此緒論末簡述)。
作者們每多一次表藝教學,每增一分如「演員為觀眾奉獻的情懷」,再加上身為五倫之一的華人文化中的教師身分,藝術、文化與教育三道情懷,匯注成教育志業,寫作時互重互愛,希冀能由下而上發揮教師力量,達成全人的教育目標。教師們之所以能聚於一堂,係因教師專業發展社群,在開放的社會氛圍中,不斷地發展及茁壯。此時,正好南投縣爽文國中的王政忠主任於2015 年的登高一呼:「夢的N次方」(以下簡稱「夢N」);以此於中正大學號召了全臺國中小基層教師們上千人的響應,開啟了臺灣教育史上獨特的教師自學與共同備課風潮。
「夢N」本身就是一個大型的教師社群聯繫平臺,平臺內有不同的學科領域、不同的教學方式,就像是廟埕建醮的「大拚場」,彼此相互尊重及支援,但又各自大鳴大放。約莫在2017 年後,「夢N」在教育部國教署的支持下,成為一個大型公部門計畫,持續的在各縣市辦理教師研習活動,激勵教師們自主學習,分享彼此的教學實踐。
「夢N」中藝術領域的參與教師們都是國內教師專業發展社群組織的高手,不論是領導社群、促成社群、永續經營社群,各個都是經驗豐富。是以,本書提供了這些教師們對本土教師專業共備的方法與理念,保留這些難得的實踐紀錄,此外,也因著這些底蘊,我們將本書分為八個章節,敘寫目前華人最尖端,也最需要的表演藝術教學內容。
作者群的共識,是透過表演藝術,讓孩子更貼近生活,解決學生因法令規定來學校學習,卻覺得這些學科跟他們沒有關係的現況;因此,表藝的教師能夠「接地氣」,不僅講課,也跟著他們一起實作。例如,教師們在課堂中模擬符合生活情境的教育實驗,讓學生在創造中,練習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是以多元的學習,是藝術融入共好生活的好方法。
此外,學校的教學偏重學生的大腦,忽略了影響大腦的「情緒」,表藝中的模擬情境,可以增加學生的「逆境商數」(Adversity Quotient,簡稱AQ)。「AQ」是評估一個人處理情緒壓力或是挫折的能力,因此也稱為是韌性的科學,提升逆境商數,不只在職場,更在人生當中,有著莫大的幫助。如果學生能於表演藝術課程中,透過情緒、衝突、抒發、跨科、跨域、雙語、議題與共好中,內外兼修,克服困境,就可以輕易贏得人生。
最後,作者群們希望讀者在閱讀本書後,了解表演藝術的重要性,它不僅能幫助學生穩定情緒、激發學習、擴大視野、具競爭力,最終也能促進共好的社會及人群福祉。有著師長與社會人士持續支持表演藝術教學工作,才能讓表演藝術不是學校中「消失的密課」。只要能讓學生從扮演或舞動中學習,學生就容易進入心流,上課就像下課,因為在此盡情揮灑「德智體群美」,時間一下子就過去了。
以下簡述各章主旨,配合章節地圖(見圖2),方便讀者們更加清楚本書之輪廓:
第一章關注「情緒」,發展出教導學生舒緩情緒、面對問題、解決衝突等「減少失控」之課程,尋找生命歷程中深刻情緒記憶時,可運用戲劇技巧「情境重述」(restatement)之概念,使當事人站在旁觀角度,經歷戲劇課程中的情境設計、對話發展,找到情緒能量調整的方法。
第二章「抒發」, 透過傾吐與表達, 以一人一故事(Playback)工作坊的形式,讓孩子透過藝術,抒發自己的情緒,透過在語文教學的自我表達,讓教室產生情感流動,遊戲化課程設計,激發出學生「以終為始」的學習自發性,在說演故事中,找到彼此療育陪伴的力量。
第三章「衝突」,透過戲劇的衝突結構練習「外功」以學會拆解事情的能力,合併使用「內功」薩提爾(Virginia Satir, 1916-1988)的冰山結構(Iceberg Theory)用以探究情緒的根源。「內、外功」的合併技法,從覺察、拆解,到如何應用和轉化於探究自我、班級經營以及戲劇教學策略,例如:深化角色、建構劇本、戲劇鑑賞,甚至是降低衝突和霸凌的「酷凌計畫」。賦能的過程讓孩子有能力看見自己、走向世界。
第四章「跨科」,表演藝術對學生的情緒有著抒發、排解和安定的作用,運用支持同理心的發展,增進合作共學的氣氛,具有正向且積極的情感支持力量,透過表演藝術活動,可以激發其他藝術科目之教學創新,開發出嶄新的教學模式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而善用跨學科的整合,並帶來更生動活化學科的教學。
第五章「跨域」,以表演藝術統整課程做說明,用黃金圈(What,Why,How)的理論,運用在國小國語課與綜合領域議題融入,探索SDG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簡稱SDGs)中貧窮與飢餓議題,並與夥伴初探STEAM〔Science(科學)、Technology(技術)、Engineering(工程)、Arts(藝術)和Mathematics(數學)〕的跨域操作案例。期許加廣課程深度,透過表演藝術的應用,帶領學生跨越時空、社群、文化的界線,讓孩子成為更完整的生命個體。
第六章「議題融入」,透過藝術資源的流通性,使用戲劇策略進行跨域教學,透過教學案例,分享議題融入於表演藝術中,所展開不同面向的「跨」思維,藉由戲劇讓學生對議題產生感知,並透過活動一起經歷,發展出解決生活問題與價值思辨的能力,更是在教學歷程中帶領學生探討更多元的觀點。
第七章「跨語言」, 以莎翁經典劇目《羅密歐與茱麗葉》,以及《仲夏夜之夢》為例,透過不同學習與感知的方式,在以終為始的課程設計架構下,設計各種課堂裡的雙語活動,發展出多模態的學習方法、跨語言的學習模式,為後續第八章表演課中的方法論提供表達力基礎,讓學生透過雙語的創作與學習尋求團隊的共好。
在第八章「共好」,以「接軌國際,躍入全球」為課程核心主軸。強調「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並在表演課程中,持續推動「國際教育」、「議題教育」的練習,以協助學生能應用及實踐所學。並從中學習到更好的「跨文化溝通」模式,達到「與世界共好」的未來目標,希望學生能「透過文化識讀,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漸「增進國際理解,以改變世界為全球公民的責任」,從而發展出「進入全球社會,做好準備」的能力。
全人教育的理想讓教育不只是功利上的思考,作者們更關心教育體系中每個孩子在探索生命的過程裡能否找到自己的心,找到幸福感受,完成自我的實現。本書的作者群可以很自豪地說,本書所有提供的教學案例都是呼應著人群的幸福而進行,也盼望著更多的第一線教育工作者和我們有所共鳴,讓全人表演藝術教學課程的落實,從寶島拓展到華人土地上無所不在!
李其昌暨團隊 敬書
2023/8/31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