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我滿腦子都是藝術,你要不要來一點?──顧爺
135萬粉絲都愛的藝術講堂
這一次,超譯大家最喜歡的印象派
整個時代都在變,藝術怎能一成不變!!!
打開通往現代藝術的大門
細節分析,9大印象神人的作畫神技!
顧爺出手,老人小孩都能懂
▌特別收錄─迷你版藝術史懶人包▌
教你「如何一眼認出藝術流派」
莫內和畢沙羅去戶外畫畫,一個因為太吵?一個因為太窮?雷諾瓦的名作,差點被日本收藏家燒掉?繪畫水準看起來不如小學生的塞尚,卻成了日後的現代藝術之父?竇加看似專畫優雅的芭蕾舞伶,其實是陰沉的舞女控宅男?家喻戶曉的瘋子畫家梵谷,其實命苦如中藥,命硬如鑽石?叛逆有才的富二代馬奈,是所有神人畫家的偶像?被男神包圍的唯一女神莫里索,有個顧爺超想分享的八卦?
「印象派為什麼好?因為它不像古典繪畫那麼晦澀,也不像當代藝術那麼不知所云。」
──顧爺
▌大家最喜歡也最熟悉的畫派,沒有之一
雖然已經過去了一百多年,印象派依然是大眾最喜歡的一個畫派。它既不像古典畫那麼古板,也不像當代藝術那樣新潮到讓人看不懂。「這個世界出現過印象派,對全人類來說都是一種幸運」、「在一次陪朋友看完印象派畫展之後,我想在微博上寫些東西,分享自己認為有趣的故事」,沒想到「小顧聊繪畫系列長圖文」點燃各大社交平台,成為一股熱潮,而顧爺也從此成為普及藝術的代表人物之一。
印象派不僅是一種「人類的幸運」,更是顧爺人生的轉折點。印象派也是「小顧聊繪畫系列」的初心,在他的所有作品乃至生命中都佔有不一樣的意義。新書共收錄了九位印象派代表畫家,在顧爺看來他們身上並沒有任何共同特性,有意思的地方就是每個人都不一樣,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故事。同時他也希望讀者們可以通過了解畫家背後的故事,走進印象派的世界。
▌印象派三傑
如果你上網搜索「什麼是印象派」,相信十篇文章裡有九篇會提到四個字:戶外作畫。畫家畢沙羅跑到戶外畫畫,可不是單純地模仿和跟風。他出去,有他自己的原因──家裡太吵。
畢沙羅來巴黎時,隨行人員裡有他的老娘、同母異父的姐姐(也可算是姑姑)和她的5個孩子,加上保姆和佣人,一共有5個女人+5個小孩+畢沙羅,同住一個屋簷下。畢沙羅在戶外繪畫很有可能是因為逼不得已。但是,整天都在森林裡餵蚊子並不能幫助他成為一名職業畫家。於是,他報了一個繪畫培訓班。有一天,班上來了一個有意思的小子叫莫内,兩人臭味相投。巧合的是,莫内也很喜歡到戶外去畫畫,他到戶外畫畫的原因比畢沙羅還要簡單──窮。莫內又把雷諾瓦拉了進來,他當時從事的工作是畫瓷器。可千萬別小看這項技能,畫盤子小能手雷諾瓦就是靠著這項技能,成功為家人買了一棟房子!就此印象派的三位核心成員到齊,畫漫畫的莫内、畫盤子的雷諾瓦、來自加勒比海的外來人口畢沙羅。
▌印象派成軍,全靠人力資源總監畢沙羅
莫内和雷諾瓦這哥兒倆實在不擅長拉幫結派,找來的人發展來發展去都是些配角。相比他們的搭檔「老畢」,他倆簡直弱爆了!我們來看看「人力資源總監」畢沙羅的成績。
1. 蘋果男──塞尚
塞尚的作品和他的人一樣奇怪,剛加入印象派時,他只不過是一個不合群的怪人,隨著時間推移、年齡增長,塞尚逐漸成長為一個超級不合群的怪胎。雖然如此,但塞尚始終把畢沙羅當作自己的老師。
2. 打死不承認自己是印象派的印象派──竇加
竇加加入印象派的動機非常單純──錢。他出生於一個富裕的銀行世家,一開始學習藝術純為興趣,完全不需要考慮生計。但後來老爸去世了,家道中落,竇加只能靠變賣自己的財產為家族還債。畢沙羅看準了這個機會,向缺錢的竇加伸出橄欖枝。竇加在當時的法國畫壇已經小有名氣了,他的加入,間接或直接導致了另一個人的加入……
3. 美女畫家──莫里索
她加入的原因可能就真的是為了理想。首先她不缺錢,而且她在加入之前就已經獲得了官方藝術沙龍的認可。所以說她來印象派,其實就是沒事找事。莫里索不光帶來了沒事找事的作死精神,還帶來了一個超級大明星。
4. 超級大明星── 馬奈
馬奈雖然從未參加過印象派任何一屆畫展,卻一直在精神上支持他們。這就好比你籌備一個活動,請來周杰倫為你站臺,接下來那些一、二、三線明星就會像大閘蟹一樣一串串跟上……這就是所謂的明星效應。
5. 超級大財主──卡耶博特
在吸引到足夠的眼球之後,宣傳委員畢沙羅便開始著力於發展年輕力量……大財主……對不起,是超級大財主卡耶博特。他會受到印象派的注意,絕不僅僅是因為他過人的繪畫才華或者人格魅力,更是因為他的……錢。他不僅資助了印象派的畫展,還通過購買莫内、雷諾瓦、畢沙羅的作品來養活這些「窮鬼」朋友。
6. 背包客──高更
高更原來是個股票經紀人,收入很高,曾經也買過不少印象派的作品。在畢沙羅的推薦下,高更參加了第四屆印象派畫展,並且還出席了後來的全部四屆畫展。這個出勤率是什麼概念呢?印象派扛霸子莫内一共也就參加了五屆印象派畫展,和他持平。
7. 點王──秀拉
又是在畢沙羅的推薦下,秀拉作為剛出道的新人參加了第八屆印象派畫展。沒想到,他的參展作品《大傑特島的星期日下午》搶走了所有前輩的風頭,一炮而紅。
8. 紅髮小子──梵谷
1886 年,剛學畫六年的梵谷來到法國巴黎,剛好趕上參觀第八屆印象派畫展。在畫展上,梵谷接觸到許多印象派畫家的作品,這對他的繪畫創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不過,這次老好人畢沙羅並沒推薦他參加下一屆的印象派畫展,因為印象派畫展一共就開了八屆,沒有下一屆了!幾年後梵谷精神病發作,畢沙羅倒是給他推薦了一個療養的地方──奧維小鎮。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那裡也成了這位孤獨畫家命運的最後一站。
畢沙羅在印象派中不能算是最有才華的一個,但絕對是最受歡迎的一個。他就像太陽一樣,能把整個星系的行星聚攏在一起。他們個個身懷絕技,卻又風格迥異。他們有著一個共同的目標──想跳出沙龍,幹一票大的!在畢沙羅的組織下,印象派一口氣搞了八屆畫展。
這八屆畫展就是一個巨大的舞臺……一個個超級巨星即將在這裡誕生。一場場好戲,即將在這裡上演。
▌藝術從「看得懂」變「看不懂」的轉捩點
從神話到文藝復興,再到印象派。顧爺用三本書,三部曲,搭建起一部簡明西方藝術史,一個「顧爺藝術宇宙」。神話是西方藝術的源頭與素材,文藝復興是古典藝術的起點,而印象派則是一個最重要的分水嶺,既終結了過去五百年來的傳統藝術,也打開了通往現代藝術的大門。從此,藝術從「看得懂」變成「看不懂」,一百五十年來,有關審美的一切,都從這裡開始。
作者簡介
顧爺
我滿腦子都是藝術,你要不要來一點?
本名顧孟劼,普通文藝青年,藝術愛好者。因在微博上連續發布「小顧聊繪畫」系列長微博一炮而紅。關於藝術,一切的熱情都源於單純的喜愛。非科班出身,更沒有教授頭銜,因此,與其說在談藝術,倒更像是嘻嘻哈哈地聊天。
現任上海古野文化傳播有限公司CEO,把做藝術、玩廣告、搞視頻和一切認為有趣而能樂此不疲折騰的事當作正業,著有《不懂神話,就只能看裸體了啊》、《世界太無聊,我們需要文藝復興》、《這些謎樣藝術家,太有事》、《不懂中國畫,只怪你太年輕》(均為原點出版)。
序
新寫的老書──顧爺聊印象派
時隔多年,又出書了。
結果,是一本新寫的老書。
之前我一直自我要求一年出一本新書,但是……也不說什麼但是了,都是些自己給自己找的藉口,不值一提。
……
算了,還是說說吧,否則這個序言都寫不下去了。
這些年來我迷上了寫小說,正在編一個(自以為)驚世駭俗的故事。然而,對於我這樣一個毫無文學功底的人來說,寫小說並不如想像中那麼容易,整個過程既折磨人,又讓人享受。當我意識到身邊的人都在用「不務正業」的眼神看我時,才發現自己已經多年沒出書了。
這本《印象派,看不懂就沒印象啊啊》 是在《這不是你想的藝術書》第一冊和第二冊基礎上的一次增訂新版。選擇在這個時候出版,主客觀原因都有。客觀原因是之前兩本《這不是你想的藝術書》合約到期了(初版時我還是個少年,想想都嚇人)。新的出版社編輯估計是看我這副不務正業的樣子,本來也沒打算讓我再出一個新版本,但我自己覺得原封不動地再版實在有些對不起讀者。所以,就出現了現在您看到的這個版本。
雖然這是一個全新增訂版,但我向您保證,它並不是生拉硬拽出來的。選擇以印象派為主題,是因為雖然已經過去了一百多年,它卻依然是大眾最喜歡的一個畫派。可能是因為它既不像古典畫派那麼古板,也不像當代藝術那樣新潮到讓人看不懂。在這本書中,我把之前幾本書裡關於印象派的內容都摘了出來,隨著自己年齡增長,我對這些藝術家和他們的藝術品又有了一些新的感悟,於是便在之前的基礎上做了一些修改。除此之外,還把之前的一些「漏網之魚」(如秀拉、高更)也加了進去。其實,這本書本來可以寫得更長,比如我原先一直想把羅特列克和盧梭也加進來,但是實在苦於找不到他們和印象派的直接聯繫(還好梵谷曾在信裡親筆承認過自己是印象派,否則連他也擠不進來)。這些人的故事雖然都很有趣,但如果硬是擠進來,恐怕這本書的書名就會變成《顧爺聊繪畫之印象派和他們的幾個朋友》 了,實在是一個讓人厭煩的書名。
另外,這次全新增訂我在排版上也做了一些修改,主要目的就是讓大家在閱讀的時候可以更加輕鬆,每當提到某個藝術家或某件作品的細節時,不用前後翻看,它總會出現在同一個跨頁裡。
曾經有個朋友這樣評價我的書,說看的時候嘻嘻哈哈,看完什麼都記不住。但有趣的是,每當有人聊起書中提到過的某個藝術家,卻又能不由自主地掏出來裝個那什麼。
這確實是一個中肯的評價,相信也是許多朋友喜歡這本書的原因吧。
我不敢說這是一本好書,但如果它能讓您在嘻嘻哈哈的時候,至少學到點什麼,甚至只是增加些談資,那對我來說,就已經開心得不得了了。
目次
Contents
如何一眼認出藝術流派
序言
什麼是印象派
睡蓮──莫內
幸福畫家──雷諾瓦
舞女控──竇加
萬人迷──馬奈
黑色的眼睛──莫里索
蘋果男──塞尚
瘋子──梵谷
失敗者──高更
點王──秀拉
書摘/試閱
CH1
什麼是印象派?
近幾年,只要是印象派的畫展,可以說是開一次火一次。所以,在本書的開篇,我想先佔用一點兒篇幅和各位聊一下:
究竟什麼是印象派?
看完這本書後,希望大家能對印象派有個大概的瞭解,以後再去印象派畫展,除了偷拍和分享朋友圈外,還能談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同時提升一點兒格調。
我們的故事始於加勒比海上的一個小島──聖托馬斯(Saint Thomas)。
這一天,一個名叫畢沙羅的猶太人來到小島上。他來自法國,到這個小島是為了繼承剛去世的叔叔留下的生意,在接管生意的同時,連自己的嬸嬸也一起接管了。沒過多久,畢沙羅的兒子(兼堂弟)小畢沙羅誕生了……
時間跳到 1855 年,成年後的畢沙羅來到了巴黎,追逐他的畫家夢。
當時法國流行的畫風,被稱為「在畫室坐不住,背著畫板去寫生」,主要是以巴比松畫派的一群鄉巴佬為代表,他們宣導畫家去郊外畫鄉村風景。
剛到巴黎的畢沙羅,為了入鄉隨俗,也背起了他的小畫板,跑到鄉下去寫生。
如果你上網搜索「什麼是印象派」,相信十篇文章裡有九篇會提到四個字:
戶外作畫(plein air painting)
其實戶外作畫根本就不是印象派發明的,巴比松畫派的藝術家在郊外支畫架的時候,印象派的畫家還在學著怎麼調顏料,這就好像「歸國四少」和偶像練習生之間的關係。
但是畢沙羅跑到戶外畫畫,並不是單純地模仿和跟風。他出去,有他自己的原因──家裡太吵。
畢沙羅來巴黎發展的時候,隨行人員裡有他的老娘、他同母異父的姐姐(也可以算是姑姑)和她的五個孩子,加上保姆和佣人,一共有五個女人+五個小孩+畢沙羅,同住一個屋簷下。
……
在這種嘈雜的環境下,別說搞創作了,不被作死就不錯了。
所以說,畢沙羅在戶外繪畫很有可能是因為逼不得已。
但是,整天都在森林裡餵蚊子並不能幫助他成為一名職業畫家。於是,他報了一個繪畫培訓班。
有一天,班上來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小子,他留著一臉落腮鬍,時不時會蹦出一些奇奇怪怪的想法,而且還會畫一手麼麼噠(編註:親吻的狀聲詞,用於表示親暱,此處引申為賣萌)漫畫。
這個怪小子迅速引起了畢沙羅的注意,後來才知道他的名字叫──莫內(Claude Monet)。
巧合的是,莫內也很喜歡到戶外去畫畫,他到戶外畫畫的原因比畢沙羅還要簡單──窮。
莫內當時連麵包都買不起,更不用說租畫室了,兩個臭味相投的人可以說是一拍即合。而莫內正好有位朋友,也很喜歡在戶外畫畫,他將這位朋友引薦給了畢沙羅,這位朋友名字叫──雷諾瓦(Pierre-Auguste Renoir)
雷諾瓦當時從事的工作是畫瓷器。
可千萬別小看這項技能,畫盤子小能手雷諾瓦就是靠著這項技能,成功為家人買了一棟房子!
就此,印象派的三個核心人員全部到齊:畫漫畫的莫内、畫盤子的雷諾瓦、來自加勒比海的外來人口畢沙羅。
基本上,想要成為一名官方認可的畫家,需要經過標準流程,然而這也是這三個核心成員遇到的最大的問題──無法通過考試。
這和現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藝考制度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當時的藝考生通過考試後發包分配,現在的藝考生──即使畢業了也不一定能找到工作。
按你胃(Anyway),三個人意識到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商量來商量去,一拍大腦得出一個結論──「要不咱自己制定一套規則?」
三個落榜生操起手中的畫筆,雄赳赳、氣昂昂打算鬧革命!
結果……還就真的成了!
怎麼成的,這是後話,一會兒詳聊……先聊聊他們當初有沒有預料到這個結果?我想應該沒有。而且這幫「十三點」(蘇滬方言,意指傻氣、怪咖)很有可能在搞之前根本就沒想好!感覺對了,就上了!
改變時代的人,都是這個時代所造就的。
CH2
睡蓮──莫內
Claude Monet(1840–1926)
十九世紀的法國,有一位名叫尤金‧布丹(Eugène Boudin)的畫家,他擅長描繪天空,人們稱他為──天空大師(Master of the Sky)。
布丹年輕時受到巴比松派的影響,成為最早一批走出工作室,到戶外作畫的畫家。這樣的畫法直接影響了後來的「印象派」。如果布丹能將這一理念發揚光大,或者更直接地表達出來,那「印象派創始人」這個稱號可能就屬於他了……可惜,他就差那麼一點兒。
那你提他幹嘛?(這是一個設問句)
因為他發掘了一個有才華的年輕人,並且將自己的技法和理念傾囊相授。許多年後,這個年輕人掀起了一場藝術史上的革命!他的名字叫作──莫內。
如果這是你第一次聽說克勞德‧莫內,又或者你聽過他的名字,知道他是個畫畫的,但不知道他畫的是什麼,那麼,現在,就讓我來告訴你這個人究竟有多厲害。
1874 年,莫內和他的小夥伴們舉辦了一場名為「無名畫家、雕刻家、版畫家協會展」的聯合畫展,在畫展上,莫內的一幅參展作品成了觀眾集體調侃的物件,這幅作品的名字叫:《印象‧日出》(Impression, Sunrise)。
這幅畫畫的是莫內的故鄉──利哈佛港的日出。在當時以寫實為主的畫壇中,這幅畫幾乎可以說是「不可理喻」的。它被許多專家評論為「還不如一幅未完成的草稿」,其中,一個名叫路易‧勒華(Louis Leroy)的評論家的原話是:「……還真是省力!牆紙花紋草稿的完成度也比它高!」
(假如您願意的話,還可以往前翻幾頁,看看學院派的畫,會發現,這個評價還是比較中肯的……)
「當你外出作畫時,儘量忘記眼前的東西,不論樹木、房屋、田地或者其他什麼。你只要這樣想,這裡是個藍色的小方格,那裡是粉色的橢圓……然後把你所見的畫下來,色彩和形狀都保持原樣,直至還原出你剛才腦海中天真的印象。」
這段話選自《克勞德‧莫內回憶錄》,是莫內自己說過的一段話。這應該是莫內畫這幅畫用的方法,也是這幅畫名字的由來。
當時的批評家利用這個莫名其妙的名字,來諷刺莫內和他的小夥伴們,把他們統稱為「印象派」。從此,印象派就誕生了!(幸好當時莫內畫的不是水果靜物畫,不然這本書可能就叫《什麼是蘋果派》了)
那批評家為什麼偏偏挑這幅畫調侃?原因很簡單──因為第一次印象派畫展的一百六十五幅作品中,這幅畫得最爛(在他們眼裡)。
那莫內和他的小夥伴們怎麼看這個名字呢?
其實他們覺得,這名字取得還挺貼切的。(說明這幫人還挺有幽默感的)
從此他們便以「印象派」自居(這讓我想起了現在的「草根」、「土豪」、「女漢子」之類的字眼),現在我們把 1874 年的那屆畫展稱為「第一屆印象派畫展」。
這幅《印象‧日出》,今天已經是法國國寶級的作品,它開創了歐洲藝術史上的一個全新的時代,並且確立了莫內──印象派祖師爺的地位。
厲害吧?莫內厲害吧?這還不算什麼,接下來這個才厲害:
《印象‧日出》這幅開天闢地的畫,居然還不是莫內的代表作!由此可見,用一個「厲害」已經無法概括這個人了,必須用許許多多個「厲害」……裂裂裂裂裂。
在武俠小說裡,通常一個門派中如果有那麼一兩個頂級高手,那這個門派基本就能在武林中「說了算」了。印象派在當時的「畫林」中,基本就相當於武林中的「魔教」,頂級高手更是一抓一大把──愛畫乳房的雷諾瓦、愛畫舞女的竇加、愛畫蘋果的塞尚、什麼都愛畫的畢沙羅。
那麼多高手雲集在一個門派裡,這個門派的「扛霸子」莫內自然也是個不守成規的狠角色。
《聖拉扎火車站》是莫內知名的系列畫之一。
現在我們可能會覺得蒸汽火車是《情深深雨濛濛》這種年代劇裡才會有的東西,但在印象派的時代,蒸汽火車是最尖端的交通工具,相當於我們現在的高鐵。
所以,當莫內展出這組「火車站」系列時,就好比別的導演都在拍人文、歷史、自然風光片,只有你一個人導了一部科幻片出來。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